CN219806922U - 电动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06922U CN219806922U CN202321317708.0U CN202321317708U CN219806922U CN 219806922 U CN219806922 U CN 219806922U CN 202321317708 U CN202321317708 U CN 202321317708U CN 219806922 U CN219806922 U CN 2198069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unit
- power control
- body structure
- electric motorcycl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一车体结构、一前轮、一后轮以及一动力控制单元。前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其中,该前轮具有一前转动轴心。后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其中,该后轮具有一后转动轴心,一基准线通过该前转动轴心以及该后转动轴心。该动力控制单元连接该车体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至少部分位于该基准线的下方,该动力控制单元与该基准线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该动力控制单元包括一单元前侧以及一单元后侧,该单元前侧的高度高于该单元后侧的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动摩托车,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效能较佳的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已逐渐普及化,而电动摩托车内的各零件中,动力控制单元为主要的发热来源之一。在现有技术中,动力控制单元多被设置于置物箱周围,由于外部气流多被车壳、置物箱等等元件所遮挡,因此难以对动力控制单元进行有效的散热,造成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减短,并可能会造成周边零件的提早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一车体结构、一前轮、一后轮以及一动力控制单元。前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其中,该前轮具有一前转动轴心。后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其中,该后轮具有一后转动轴心,一基准线通过该前转动轴心以及该后转动轴心。该动力控制单元连接该车体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至少部分位于该基准线的下方,该动力控制单元与该基准线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该动力控制单元包括一单元前侧以及一单元后侧,该单元前侧的高度高于该单元后侧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夹角介于5度至30度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动力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位于该动力控制单元的底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结构包括一第一前侧管以及一第二前侧管,该动力控制单元连接该第一前侧管以及该第二前侧管。
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结构还包括一横管,该横管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前侧管,该横管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前侧管,该第一前侧管以及该第二前侧管连接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该单元前侧,该横管连接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该单元后侧。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还包括一电池容置座,其中,该电池容置座设于该车体结构,该车体结构包括一主管,在一水平方向上,该动力控制单元位于该电池容置座与该主管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还包括一车壳以及一脚踏板,该脚踏板连接该车壳,该车壳覆盖该车体结构以及该动力控制单元,该动力控制单元位于该脚踏板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该车壳包括至少一进风口,其中,一气流通过该进风口进入该车壳之内,并经过该动力控制单元,以从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表面移除热量。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还包括一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设于该车体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位于该电动马达与该前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摇臂以及一第二摇臂,该第一摇臂枢接该第一前侧管,该第二摇臂枢接该第二前侧管,该第一摇臂以及该第二摇臂连接该后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动力控制单元至少部分位于该基准线的下方,因此动力控制单元不会被车架、置物箱等等元件所遮挡,气流可充分对动力控制单元进行对流散热,移除动力控制单元表面的热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延长,并可减少对周边零件的影响。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动力控制单元以倾斜方式配置,由此可进一步增加气流与散热鳍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外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元件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单元的细部结构。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元件俯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元件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车体结构
111:第一前侧管
111A:第一支架
112:第二前侧管
112A:第二支架
12:横管
12A:横管支架
13:主管
141:第一摇臂
142:第二摇臂
2:动力控制单元
201:单元前侧
202:单元后侧
21:散热鳍片
3:电池容置座
31:电池
4:车壳
41:脚踏板
42:进风口
5:电动马达
A1:前转动轴心
A2:后转动轴心
L:基准线
θ:夹角
H:水平方向
F:气流
M:电动摩托车
91:龙头
92:前轮
93:后轮
94:座垫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M的外型,包括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等元件。
电动摩托车M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电动摩托车M的前段设有龙头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元件。电动摩托车M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座垫94及脚架等元件。电动摩托车M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元件。
龙头91用以控制电动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照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动力转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动力转把调整动力系统(电动马达)的供电量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刹车将电动摩托车M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电动摩托车M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由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电动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
动力系统连接并驱动后轮93,由此为电动摩托车M提供动力,使电动摩托车M前进。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元件侧视图。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还包括一车体结构1以及一动力控制单元2。前轮9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1,其中,该前轮92具有一前转动轴心A1。后轮93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1,其中,该后轮93具有一后转动轴心A2,一基准线L通过该前转动轴心A1以及该后转动轴心A2。该动力控制单元2连接该车体结构1,该动力控制单元2至少部分位于该基准线L的下方。该动力控制单元2与该基准线L之间具有一夹角θ,该夹角θ大于0度并小于90度,该动力控制单元2包括一单元前侧201以及一单元后侧202,该单元前侧201的高度高于该单元后侧202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之中,所述该动力控制单元2与该基准线L之间具有一夹角θ,是指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底面与该基准线L的夹角。一般而言,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外型大致为具有规则形状的立方体,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底面为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面积相对较大的一个面。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夹角介于5度至30度之间。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单元的细部结构。搭配参照图2、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动力控制单元2包括多个散热鳍片21,该多个散热鳍片21位于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底面。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元件俯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元件立体图。搭配参照图4A、图4B,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结构1包括一第一前侧管111以及一第二前侧管112,该动力控制单元2连接该第一前侧管111以及该第二前侧管112。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结构1还包括一横管12,该横管12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前侧管111,该横管12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前侧管112。搭配参照图3、图4A、图4B,该第一前侧管111以及该第二前侧管112连接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该单元前侧201,该横管12连接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该单元后侧20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前侧管111上设置有第一支架111A,该第二前侧管112上设置有第二支架112A,该横管12上设置有横管支架12A,该动力控制单元2通过螺丝锁附的方式连接该第一支架111A、该第二支架112A以及该横管支架12A。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还包括一电池容置座3,其中,该电池容置座3设于该车体结构1,该车体结构1包括一主管13,在一水平方向H上,该动力控制单元2位于该电池容置座3与该主管13之间。该电池容置座3适于容置电池31。在一垂直方向上,该动力控制单元2至少部分位于该主管13的下方。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还包括一车壳4以及一脚踏板41,该脚踏板41连接该车壳4,该车壳4覆盖该车体结构1以及该动力控制单元2,该动力控制单元2位于该脚踏板41的下方。
搭配参照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车壳4包括至少一进风口42,其中,一气流F通过该进风口42进入该车壳4之内,并经过该动力控制单元2,以从该动力控制单元2的表面移除热量。在一实施例中,该气流F从该散热鳍片21移除热量。在一实施例中,该进风口42位于该前轮92的后方,而该动力控制单元2至少部分位于该气流F的气流通路之上。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摩托车M还包括一电动马达5,该电动马达5设于该车体结构1,该动力控制单元2位于该电动马达5与该前轮92之间。
搭配参照图4B,在一实施例中,该车体结构1包括一第一摇臂141以及一第二摇臂142,该第一摇臂141枢接该第一前侧管111,该第二摇臂142枢接该第二前侧管112,该第一摇臂141以及该第二摇臂142连接该后轮93。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动力控制单元至少部分位于该基准线的下方,因此动力控制单元不会被车架、置物箱等等元件所遮挡,气流可充分对动力控制单元进行对流散热,移除动力控制单元表面的热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延长,并可减少对周边零件的影响。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动力控制单元以倾斜方式配置,由此可进一步增加气流与散热鳍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专利申请文件要求保护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体结构;
一前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其中,该前轮具有一前转动轴心;
一后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车体结构,其中,该后轮具有一后转动轴心,一基准线通过该前转动轴心以及该后转动轴心;以及
一动力控制单元,其中,该动力控制单元连接该车体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至少部分位于该基准线的下方,该动力控制单元与该基准线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该动力控制单元包括一单元前侧以及一单元后侧,该单元前侧的高度高于该单元后侧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夹角介于5度至30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位于该动力控制单元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车体结构包括一第一前侧管以及一第二前侧管,该动力控制单元连接该第一前侧管以及该第二前侧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车体结构还包括一横管,该横管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前侧管,该横管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前侧管,该第一前侧管以及该第二前侧管连接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该单元前侧,该横管连接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该单元后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池容置座,其中,该电池容置座设于该车体结构,该车体结构包括一主管,在一水平方向上,该动力控制单元位于该电池容置座与该主管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车壳以及一脚踏板,该脚踏板连接该车壳,该车壳覆盖该车体结构以及该动力控制单元,该动力控制单元位于该脚踏板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车壳包括至少一进风口,其中,一气流通过该进风口进入该车壳之内,并经过该动力控制单元,以从该动力控制单元的表面移除热量。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设于该车体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位于该电动马达与该前轮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车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摇臂以及一第二摇臂,该第一摇臂枢接该第一前侧管,该第二摇臂枢接该第二前侧管,该第一摇臂以及该第二摇臂连接该后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17708.0U CN219806922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电动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17708.0U CN219806922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电动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06922U true CN219806922U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821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17708.0U Active CN219806922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电动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06922U (zh) |
-
2023
- 2023-05-29 CN CN202321317708.0U patent/CN2198069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61328B (zh) | Electric vehicle | |
CN215475536U (zh) | 一种操作方便的电动摩托车 | |
JP2012131414A (ja) | 電動車両 | |
TWI507310B (zh) | 電動三輪車 | |
EP2216218B1 (en) | Motorcycle wherein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are disposed according to an improved layout | |
US7416046B2 (en) | Modular front headlight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 |
CN103140414A (zh) | 两轮电动车辆 | |
CN111699100B (zh) | 具有动力单元的车辆 | |
JP2019093836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219806922U (zh) | 电动摩托车 | |
CN215826903U (zh) | 一种改良型三轮童车 | |
JP5129713B2 (ja) | 電気自動二輪車 | |
JP2008254461A (ja) | 鞍乗り型4輪車 | |
CN1220605C (zh) | 车辆的车体构造 | |
JP6704335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3343698B2 (ja) | フロントカウル用灯火装置 | |
JPH07117765A (ja) | 自動2輪車の外気導入構造 | |
JP2001171580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 |
TWM646560U (zh) | 電動機車 | |
CN219806921U (zh) | 电动摩托车 | |
JP6894696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3143837B2 (ja) | 電動スクータ | |
CN101817374B (zh) | 乘骑型车辆的扬声器安装结构 | |
JP2009184456A (ja) |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 |
JP7250747B2 (ja) | 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