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3361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3361U
CN219803361U CN202223603432.0U CN202223603432U CN219803361U CN 219803361 U CN219803361 U CN 219803361U CN 202223603432 U CN202223603432 U CN 202223603432U CN 219803361 U CN219803361 U CN 219803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chamber
generating device
cavit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34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纪永
陈松开
于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34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3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3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3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和隔离件。壳体开设有收容腔,收容腔用于收容雾化基质,雾化基质用于生成气溶胶。隔离件收容于收容腔,隔离件用于将收容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隔离件与壳体形成流动通道,流动通道用于供雾化基质在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流通。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能够穿过流动通道从第一腔流进第二腔以能接触到发热体,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处于任意抽吸姿态时,雾化基质穿过流动通道缓慢地从第二腔流向第一腔,以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从而保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被抽吸时,雾化基质的供应都会很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例如电子雾化器,其雾化基质存储在仓体中,而当气溶胶生成装置由发生翻转、反转时,会导致雾化基质会迅速流动至气溶胶生成装置较低的一端,导致雾化基质的供应不足,生成的气溶胶量较少,甚至会发生部分区域发生干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和隔离件。所述壳体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雾化基质,所述雾化基质用于生成气溶胶。所述隔离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隔离件用于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壳体形成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用于供所述雾化基质在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流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动通道为贯穿所述隔离件的第一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隔,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用于导引所述气溶胶至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收容腔隔绝,所述隔离件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导气通道穿设所述安装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一腔之间。所述隔离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隔离件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隔离件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隔离件的第一侧和/或所述隔离件的第二侧凸出延伸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以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直立时所述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一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直立时所述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呈锐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的第一侧包括导向区域,所述导向区域用于导引所述雾化基质从所述第一腔流动至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导向区域的最低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呈碗状,所述隔离件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倾斜延伸的侧壁及自所述侧壁朝远离底壁的中心一侧延伸的上沿,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侧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包括环绕中心设置的多个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包括本体及位于所述本体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自所述本体朝所述第二腔内延伸;多个所述隔离部的挡板间隔相对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的第二侧包括导引区域,所述导引区域用于导引所述雾化基质从所述第二腔流动至所述第一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导引区域的最低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底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包括导引区域,所述导引区域用于导引所述雾化基质从所述第二腔流动至所述第一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导引区域的最低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多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不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流动通道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为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的间隙,所述第二缺口为所述第二挡板的侧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用于导引所述气溶胶至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收容腔隔绝,所述隔离件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导气通道穿设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导气通道的相背两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导气通道的中心轴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在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三腔和所述第一腔依次分布;所述隔离件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二挡板的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伸入所述第二腔并与所述雾化组件抵触,以使所述雾化组件至少部分阻挡所述注液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隔离件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缺口间隔,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同一高度。
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由于隔离件将收容腔分隔成了第一腔和第二腔,雾化基质需要通过隔离件和壳体形成的流动通道,以在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流通。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能够穿过流动通道从第一腔流进第二腔以能接触到发热体,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处于任意抽吸姿态时,雾化基质穿过流动通道缓慢地从第二腔流向第一腔,以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从而保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被抽吸时,雾化基质的供应都会很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再一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再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隔离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0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还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和雾化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7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
壳体10,收容腔11、第一腔111、第二腔112、第三腔113,导气通道12、第一导气口121、第二导气口122,配合件13;
隔离件20、第一侧201、导向区域2010,第二侧202、导引区域2020,流动通道21、第一通孔211,第一缺口212、第二缺口213,导液管22,第二通孔23,安装孔203,底壁24,侧壁25,上沿26、安装件261,隔离部27、本体271,挡板272;第一挡板28;第二挡板29,注液管291,连接件292;
雾化组件30,第一座体31、雾化腔310、第一开口311,第二座体32、第二开口321,发热体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值得一提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隔离件20。壳体10开设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用于收容雾化基质,雾化基质用于生成气溶胶。隔离件20收容于收容腔11,隔离件20用于将收容腔11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隔离件20与壳体10形成流动通道21,流动通道21用于供雾化基质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流通。
其中,雾化基质可以是药液、烟油、营养液等呈液态的介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将液态的雾化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气溶胶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雾化基质可以是烟油。可以理解,雾化基质为溶解有尼古丁和烟碱等物质的混合液态,其溶质为丙二醇、植物甘油和纯水等常见有机溶质和/或无机溶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雾化基质,以使雾化基质受热分散为微小的混合液滴,并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气溶胶。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例如电子雾化器,由于较为健康且具有高性价比,而受到了众多用户的追捧。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通常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姿态不固定,如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平抽姿态时,收容腔11内的雾化基质会发生较大的流动,即雾化基质不能被很好的限定在用于转化雾化基质的区域,而导致雾化基质并不能充分的被转化成气溶胶,即雾化基质供应不足,导致生成的气溶胶量较少,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同时也有干烧的风险。
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由于隔离件20将收容腔11分隔成了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雾化基质需要通过隔离件20和壳体10形成的流动通道21,以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流通。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能够穿过流动通道21从第一腔111流进第二腔112以能接触到发热体33(如图7所示),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任意抽吸姿态时,雾化基质穿过流动通道21缓慢地从第二腔112流向第一腔111,以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112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从而保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时,雾化基质的供应都会很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隔离件20。隔离件20设置于壳体10中。
壳体10开设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用于收容雾化基质。根据上述可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通过加热雾化基质,以使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用户可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以吸食气溶胶。
具体地,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之前,收容腔11内填充大量的雾化基质,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的过程中,雾化基质不断地生成气溶胶,雾化基质的储量便不断地减少。
其中,壳体1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即,壳体1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椭球体、长方体等。同理,壳体10开设的收容腔1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体、椭球体、长方体等。
隔离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收容腔11内,并将收容腔11分成了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同时位于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
具体地,依据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状态,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以是直立姿态、倒立姿态、抽吸姿态。
如图3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会向第二腔112流动。而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倒立姿态时,即与图3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姿态相反,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便会向第一腔111流动。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抽吸姿态可以分为平抽姿态、通常抽吸姿态和倒抽姿态。如图4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平抽姿态,相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倒立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会缓慢的向第一腔111流动。如图5所示,正常抽吸姿态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绕Z轴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如绕Z轴顺时针转动15°、20°、30°等,同样地,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会缓慢的向第一腔111流动,而相较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倒立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的流动速度更加缓慢。如图6所示,倒抽姿态可以时气溶胶生成装置绕Z轴逆时针转动较大角度,如绕Z轴逆时针转动115°、120°、130°等,以使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向第一腔111内流动。
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平抽姿态、正常抽吸姿态时,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通过加热第二腔112内提供的雾化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可以理解,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之前,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内填充有大量的雾化基质,而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后,实质是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变少,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流动至第二腔112内,以使第二腔112内再次充满雾化基质。
具体地,隔离件20和壳体10形成有流动通道21。流动通道21可以是贯穿隔离件20的第一通孔211。即,第一通孔211用于供雾化基质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流通。可以理解,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转化为气溶胶后,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二腔112,以使雾化基质充满第二腔112。
更具体地,请结合图1至图3,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因重力作用,会呈由第一腔111向第二腔112方向流动的趋势,即沿X方向流动。此时,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减少,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便会通过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二腔112,以使雾化基质充满第二腔112。可以理解,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状态时,除非收容腔11内所有的雾化基质不足以充满第二腔112,否则第二腔112内始终会充满雾化基质,以保证雾化基质的供应充足。
而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图4所示的平抽姿态时,同样地,雾化基质因重力作用,会呈向Y方向的反方向流动的趋势。可以理解,在雾化基质未充满收容腔11时,若收容腔11内未设有隔离件20,则雾化基质会迅速的流动汇聚在收容腔11远离Y方向的一侧。
而结合上述可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生成气溶胶时,需加热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若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较少,则会导致生成的气溶胶量较小。即,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平抽姿态时,需保证收容腔11靠近X方向的一侧需具有足量的雾化基质,以保证雾化基质的供应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壳体10内的收容腔11设置有隔离件20,且雾化基质需通过隔离件20的第一通孔211流通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
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由于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因重力原因,一直具有向第二腔112流动的趋势,可保证第二腔112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平抽姿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只能缓慢地通过第一通孔211流向至第一腔111内,以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112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当气溶胶生成生成装置100处于通常抽吸姿态时,因隔离件20将收容腔11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且雾化基质只能通过第一通孔211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流动,雾化基质通过第二腔112向第一腔112流动的速度更加缓慢,以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112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而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倒抽姿态时,同样地,因隔离件20将收容腔11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且雾化基质只能通过第一通孔211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流动,可减缓雾化基质从第二腔112向第一腔112流动的速度,以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112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如此,可保证抽吸期间内第二腔112内始终充满雾化基质,从而保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时,雾化基质的供应都会很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孔211的数量为一个时,雾化基质仅可穿过一个第一通孔211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流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211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如2个、3个、4个及更多个。可以理解,当第一通孔21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影响雾化基质由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或者由第二腔112流动至第一腔111的流速。第一通孔211的数量越多,雾化基质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的流通的流速越快。
具体地,在第一通孔211的数量是多个时,至少两个第一通孔211的尺寸是不同的。其中,第一通孔211的尺寸不同可以是第一通孔211的面积不同。例如,两个第一通孔211均为圆形,则两个第一通孔211形成的圆的面积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通孔21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当多个第一通孔211的形状均为圆形时,则至少两个圆形的第一通孔211的面积不同。又例如,多个第一通孔211中部分第一通孔211呈矩形,部分第一通孔211呈圆形,则可以是至少一个矩形的第一通孔211与圆形的第一通孔211的面积不同;也以是至少两个矩形的第一通孔211的面积不同;还可以是至少两个圆形的第一通孔211的面积不同。
当两个第一通孔211的面积不同时,则雾化基质通过两个第一通孔211的流速不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可通过较大的第一通孔211,以迅速的流动至第二腔112内,并可将第二腔112内的气体从较小的第一通孔211排出至第一腔111,以加快雾化基质从第一腔111流向第二腔112的速度。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时,例如图4所示的平抽姿态、图5所示的正常抽吸姿态、或者图6所示的倒抽姿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虽然会向第一腔111内流动,但较小的第一通孔211处会会聚雾化基质中的气泡,该气泡可减缓雾化基质的流速,以起到锁液的目的,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短时间具有足量的雾化基质,即可保证雾化基质的供应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雾化组件30。雾化组件30位于壳体10内,并与壳体10围成收容腔11。其中,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X方向,第一腔111、第二腔112和雾化组件30依次设置。即,第二腔112位于第一腔111和雾化组件30之间。
请结合图7和图8,雾化组件30可包括第一座体31、第二座体32、发热体33和加热层(图未示)。
具体地,第一座体3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311,第二座体32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311相对的第二开口321,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可通过第一开口311和第二开口321渗入至发热体33上,加热层可通过加热发热体33,以使渗入在发热体33上的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
可以理解,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时,无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由于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只能通过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二腔112,则可保证第二腔112在短时间内具有足量的雾化基质,以保证雾化基质的供应可以完全渗透发热体33,以使加热层在加热发热体33时,能够产生足量的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请结合图2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0还包括相背的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第一侧201位于第一腔111内,第二侧202位于第二腔112内。可以理解,第一腔111的雾化基质流动至第二腔112时,即雾化基质由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流动至第二侧202;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流动至第一腔112时,即雾化基质由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流动至第一侧201。
请结合图7和图9,隔离件20还可设有导液管22。其中,导液管22环绕第一通孔211,并与第一通孔211连通。可以理解,雾化基质需要通过第一通孔211和导液管22以在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流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可凸出延伸有导液管22。即,导液管22自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向远离第二腔112的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腔111内。可以理解,当第一腔111的雾化基质向第二腔112流通时,需要先通过导液管22进入第一通孔211,再通过第一通孔211进入第二腔112;而当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向第一腔111流通时,需要先通过第一通孔211进入导液管22,再通过导液管22进入第一腔111。如此,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平抽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需通过第一通孔211和导液管22流动至第一腔111,一方面,可延长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流动到第一腔111的时间,另一方面,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的气泡被会聚在导液管22,不易通过,从而达到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易流通至第一腔111内,即锁液的目的,以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其中,当第一通孔21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是每个第一通孔211均连通一个导液管22,以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在通过每个第一通孔211时,均需通过导液管22,以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7和图9,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可凸出延伸有导液管22。即,导液管22自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向远离第一腔111的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腔112内。如此,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平抽姿态,以使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向第一腔111内流动时,由于导液管22位于第二腔112内,并靠近雾化组件30,则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需逐渐地从第二腔112靠近雾化组件30的一侧流动至导液管22内,再通过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一腔111。如此,则可增加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进入第一腔111内的时间,以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时,第二腔112能具有足量的雾化基质,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其中,当第一通孔211为多个时,如第一通孔211为两个时,可以是导液管22环绕其中一个第一通孔211,并与其连通,而另一个第一通孔211不与导液管22连通。
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可通过两个第一通孔211进入第二腔112内,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可以将雾化基质直接导引至第二腔112的底部,以实现将雾化基质从第一腔111快速导引至第二腔112的目的。
而当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平抽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向第一腔111流动的过程中,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的气泡会会聚在未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而气泡不易通过第一通孔211,以起到锁液的目的,且雾化基质不易通过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一腔111,如此,雾化基质只能缓慢地从第二腔112流动至第一腔111,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凸出伸出有导液管22时,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直立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相背。如图3和图11所示,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为由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即沿X方向流动,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的反方向。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时,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流动至第一腔111所用时间较长,且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的气泡不易通过导液管22,导液管22可减缓雾化基质的流动速度,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凸出伸出有导液管22时,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一致。如图3和图9所示,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为由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即沿X方向流动,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同样为X方向。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时,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难以从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一腔111,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凸出伸出有导液管22时,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呈锐角。如图3和图13所示,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为由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即沿X方向流动,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上与X方向呈锐角,也可以是逆时针上与X方向呈锐角。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平抽姿态时,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的气泡更难以通过导液管22流动至第一腔111,从而减缓雾化基质的流动速度,以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凸出伸出有导液管22时,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呈锐角。如图3和图14所示,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为由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即沿X方向流动,导液管22的延伸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上与X方向呈锐角,也可以是逆时针上与X方向呈锐角。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平抽姿态时,可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难以从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一腔111,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0还可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与第一通孔211间隔设置,且第二通孔23的尺寸小于第一通孔211。
具体地,在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通过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一腔111的过程中,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的气泡也会流动至第一腔111,主要通过隔离件20将气泡会聚至第二通孔23位置处,并通过第二通孔23流动至第一腔111。而由于第二通孔23的尺寸较小,气泡不易通过第二通孔23,且通过第二通孔23时还会产生张力,以对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起到锁液的作用,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易流动至第一腔111,以保证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供应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请参阅图1、图2、图5、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还设置有导气通道12。导气通道12用于导引气溶胶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外部。
具体地,请结合图5、图9和图10,隔离件20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24,导气通道12可穿设安装孔24,并伸入至雾化组件30中。导气通道12开设有相背的第一导气口121和第二导气口122,开设有第一导气口121的一端伸入至雾化组件30,并与雾化组件30的雾化腔310连通,开设有第二导气口122的一端用于供用户抽吸。
可以理解,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被抽吸时,实质为抽吸第二导气口122,以使第一导气口121将雾化腔310内的气溶胶吸取到导气通道12内,最后通过第二导气口122进入用户口中,以被用户吸食。其中,导气通道12还与收容腔11隔绝,如此,可保证收容腔11内的雾化基质不会进入至导气通道12,以保证抽吸安全。
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还包括导向区域2010。导向区域2010可用于导引雾化基质从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而第一通孔211位于导向区域2010的最低位置。
具体地,如图2和图9所示,隔离件20上形成倾斜区域,倾斜区域即为导向区域2010。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向第二腔112流动时,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可沿导向区域2010的倾斜方向流动,可以理解,导向区域2010对于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来说,能够起到导引雾化基质流动的作用,而第一通孔211位于导向区域2010的最低位置,可保证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能够被导向区域2010快速地导向第一通孔211,进而穿过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二腔112,以保证雾化基质快速填满第二腔112,从而能迅速为抽吸做好准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9,隔离件20呈碗状,隔离件20包括底壁24、侧壁25和上沿26。其中,侧壁25自底壁24倾斜延伸,可以理解,隔离件20的导向区域2010即为隔离件20的侧壁25形成的。上沿26自侧壁25朝向远离底壁24的中心一侧延伸。
具体地,如图9所示,侧壁25上设有导液管22,导液管22位于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第一通孔211开设于侧壁25,并位于侧壁25中最接近底壁24的区域,即上述中第一通孔211位于导向区域2010的最低位置。可以理解,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向第二腔112内流动时,雾化基质先被侧壁25形成的导向区域2010导引至第一通孔211,并通过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流动至导液管22,再通过导液管22流动至第二腔112靠近雾化组件30的一侧,而第二腔112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未设置有导液管22的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一腔111,以保证雾化基质快速填满第二腔112,从而能迅速为抽吸做好准备。此外,第二通孔23也可以开设在侧壁25。
另外,请结合图1和图9,壳体10上可设置有配合件13,隔离件20的上沿26可设置有安装件261,安装件261可与配合件13配合,以将隔离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例如,配合件13为柱体,安装件261为上沿26开设的与柱体尺寸配合的开口,如此,隔离件20便可通过开口和柱体配合,以将隔离件20卡合安装在壳体10上,即可拆卸地将隔离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以便于后期更换隔离件20、清洗隔离件20。又例如,配合件13和安装件261能够以铆接的方式配合,以将隔离件20不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10上,以避免因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摔落,导致隔离件20从壳体10上脱落,以避免出现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充足的情况,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隔离件20可包括环绕中心设置的多个隔离部27。可以理解,多个隔离部27共同形成隔离件20,隔离部27的数量可以2个、3个、4个及更多个等。
具体地,每个隔离部27包括有本体271和位于本体271两端的挡板272。其中,多个隔离部27的本体271共同作用以将收容腔11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
挡板272自本体271朝向第二腔112内延伸,可以理解,挡板272位于本体271和雾化组件30之间。如图16所示,多个隔离部27的挡板272间隔相对应形成第一通孔211。例如,当隔离部27的数量为2个时,则共包含有4个挡板272,以形成2个第一通孔211。又例如,当隔离部27的数量为3个时,则共包含有6个挡板272,以形成3个第一通孔211。还例如,当隔离部27的数量为4个时,则共包含有8个挡板272,以形成有4个第一通孔211。可以理解,第一通孔211的数量与隔离部27的数量一致。
同理,请结合图1和图16,壳体10上可设置有配合件13,本体271可设置有安装件261,安装件261可与配合件13配合,以将隔离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例如,配合件13为柱体,安装件261为上沿26开设的与柱体尺寸配合的开口,如此,隔离件20便可通过开口和柱体配合,以将隔离件20卡合安装在壳体10上,即可拆卸地将隔离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以便于后期更换隔离件20、清洗隔离件20。又例如,配合件13和安装件261能够以铆接的方式配合,以将隔离件20不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10上,以避免因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摔落,导致隔离件20从壳体10上脱落,以避免出现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充足的情况,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本体271可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3,如2个、3个、4个及更多个。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状态,如平抽状态时,第二通孔23用于供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的气泡流通,并会在第二通孔23中因张力导致锁液,以使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易流动至第一腔111。
本体271的第一侧还形成导向区域2010,结合图15和16,可以看出,自本体271的中心向壳体10的方向,本体271越来越靠近雾化组件30,导向区域2010可以用于引导雾化基质从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状态时,导向区域2010可以将雾化基质引导至最低位置的第一通孔211,以加快雾化基质通过第一通孔211从第二腔112流动至第一腔111的速度,以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充足。
请结合图15和图16,隔离件20的第二侧202包括有导引区域2020。导引区域2020用于导引雾化基质从第二腔112流动至第一腔111。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3位于导引区域2020的最低位置。
具体地,如图15所示,自本体271的中心向壳体10的方向,本体271越来越靠近雾化组件30,以形成导引区域2020,导引区域2020与导向区域2010相对。即,当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流动至第一腔111时,本体271形成的导引区域2020可会聚雾化基质,即将雾化基质导引至导引区域2020的最低位置,而本体271上开设的第二通孔23相较于第一通孔211较小,雾化基质的气泡因不易通过第二通孔23,导致第二通孔23起到锁液的目的,且第一通孔211位于导引区域2020的最高区域,如此,可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会缓慢的流动至第一腔111,从而保证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在还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隔离件20可包括底壁24和侧壁25。其中,侧壁25自底壁24向第二腔112延伸,第一通孔211开设于底壁24。
具体地,底壁24上包括有位于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的导液管22。根据上述可知,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如图4所示的平抽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需通过第一通孔211和导液管22流动至第一腔111,一方面,可增加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流动到第一腔111的时间,另一方面,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的气泡被会聚在导液管22,不易通过,从而达到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易流通至第一腔111内,即锁液的目的,以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更具体地,底壁24包括有导引区域2020,导引区域2020用于导引雾化基质中气泡从第二腔112流动至第一腔111,且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11位于导引区域2020的最低位置。可以理解,导引区域2020自底壁24向靠近第一腔111的方向延伸,从而具备导引雾化基质中气泡的功能。
根据上述可知,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倾斜时,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便会向第一腔111内流动,而导引区域2020还可导引雾化基质内的气泡向导引区域2020的最低位置会聚,导致气泡不易通过第一通孔211,从而达到锁液的目的,即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不易通过第一通孔211和导液管22流动至第一腔111,以保证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而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由于第一通孔211位于导引区域2020的最低点,且导液管22位于隔离件20的第一侧201,则对于直立姿态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来说,第一通孔211位于底壁24的最高点,导液管22位于隔离件20的最高点,如此,气泡容易通过导液管22和第一通孔211,即第一腔111的雾化基质可容易通过导液管22和第一通孔211流动至第二腔112,以保证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请参阅图17和图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0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挡板28和第二挡板29。流动通道21可包括第一缺口212和第二缺口213。
具体地,第一缺口212可以是第一挡板28的边缘与壳体10的内壁14围成的间隙,第二缺口213为第二挡板29的侧缘与壳体10的内壁14围成的间隙。
请结合图3,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100处于直立姿态时,当第一腔111内的雾化基质先通过第一缺口212,再通过第二缺口213流动至第二腔112。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倒立姿态时,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先通过第二缺口213,再通过第一缺口212流动至第一腔111。
而根据上述可知,壳体10还设置有导气通道12。隔离件20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203,导气通道12可穿设安装孔203,以引导气溶胶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外部。
请结合图17和图18,隔离件20还包括连接件292,连接件292用于连接第一挡板28和第二挡板29,并使第一挡板28和第二挡板29间隔相对。安装孔203可贯穿连接件292,以使隔离件20安装在导气通道12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212和第二缺口213可位于导气通道12的相背两侧。具体地,第一缺口212和第二缺口213可相对导气通道12的中轴(X轴)呈中心对称设置。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平抽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需通过位置相对的第一缺口212和第二缺口213流动至第一腔111,即雾化基质所需流动的距离增加,从而降低雾化基质由第一腔111流动至第二腔112的速率,以保证雾化基质供应充足。
请结合图17,根据上述可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由雾化组件30。雾化组件30靠近第二腔112设置。
具体地,第一挡板28和第二挡板29可将收容腔分隔为第一腔111、第二腔112和第三腔113。如图19所示,在远离雾化组件30的方向上,第二腔112、第三腔113和第一腔111依次分布。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第一腔111的雾化基质先通过第一缺口212流动至第三腔113,第三腔113的雾化基质再通过第二缺口213流动至第二腔112。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倒立姿态时,第二腔112的雾化基质先通过第二缺口213流动至第三腔113,第三腔113的雾化基质在通过第一缺口212流动至第二腔112。
更具体地,第二腔112位于雾化租价和第三腔113之间,第三腔113位于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第一挡板28的第一侧位于第一腔111,第一挡板28的第二侧和第二挡板29的第一侧位于第三腔113,第二挡板29的第二侧位于第二腔1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0还包括贯穿第二挡板29的注液管291,注液管291位于第二挡板29和隔离件20之间。具体地,请结合图17、图19和图20,注液管291可伸入第二腔112并于雾化组件30抵触,以使雾化组件30至少部分阻挡注液管291。在安装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可先将隔离件20安装至壳体10内,然后通过注液管291向壳体10内注入雾化基质,以完成对雾化基质的填充。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姿态时,注液管291与雾化组件30抵触,并阻挡注液管291,以避免雾化基质通过注液管291进入雾化组件30内。可以理解,注液管291用于完成对雾化基质的填充,而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仍是通过雾化组件30的第一开口311和第二开口312进入雾化组件30的雾化腔310内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8,第二挡板29相对导气通道12的中心轴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缺口212与第二挡板29之间的距离(第一缺口212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与第二挡板2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缺口213与第一挡板28之间的距离(第一缺口212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与第二挡板29之间的距离)。
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直立状态时,第一腔111的雾化基质通过第一缺口212流动至第三腔113后,雾化基质在向第二缺口213流动的状态,是呈上坡的状态,以使雾化基质缓慢的由第三腔113进入至第二腔112内,以易于将第二腔112内的气泡挤出至第一腔111内,从而完成雾化基质由第一腔111向第二腔112的流通。
如图19所示,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抽吸姿态的情况下,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只能通过第二缺口213进入第三腔113,而低于第二缺口213的雾化基质无法流动至第三腔113,从而保证雾化基质的供应充足。而如图21所示,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反抽姿态的情况下,第三腔113内的雾化基质只能通过第一缺口212进入第一腔111,而低于第一缺口212的雾化基质无法流动之第一腔111,从而保证雾化基质的供应充足。
请结合图22,在某些实施方方式中,隔离件20还包括贯穿的第二通孔23。具体地,第二通孔23贯穿第二挡板29,第二通孔2323与第二缺口213间隔设置,且第二通孔23的尺寸小于第一缺口212。
具体地,第二通孔2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及更多个。多个第二通孔23位于第二挡板29的同一导读上。
如此,在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通过第二缺口213向第三腔113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多个第二通孔23所处高度相同,其压强相同。雾化基质内的气泡不易通过第二通孔23进入至第三腔113,并会会聚在第二通孔23内,以产生张力,从而对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起到锁液的作用,从而保证第二腔112内的雾化基质不易流动至第三腔113,以保证第二腔112内雾化基质供应充足,一方面保证气溶胶量充足,另一方面可避免干烧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雾化基质,所述雾化基质用于生成气溶胶;及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隔离件用于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壳体形成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用于供所述雾化基质在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为贯穿所述隔离件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隔,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用于导引所述气溶胶至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收容腔隔绝,所述隔离件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导气通道穿设所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一腔之间;所述隔离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隔离件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隔离件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隔离件的第一侧和/或所述隔离件的第二侧凸出延伸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以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直立时所述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一致;或
所述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直立时所述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呈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第一侧包括导向区域,所述导向区域用于导引所述雾化基质从所述第一腔流动至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导向区域的最低位置,所述隔离件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呈碗状,所述隔离件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倾斜延伸的侧壁及自所述侧壁朝远离底壁的中心一侧延伸的上沿,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环绕中心设置的多个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包括本体及位于所述本体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自所述本体朝所述第二腔内延伸;多个所述隔离部的挡板间隔相对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第二侧包括导引区域,所述导引区域用于导引所述雾化基质从所述第二腔流动至所述第一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导引区域的最低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底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导引区域,所述导引区域用于导引所述雾化基质从所述第二腔流动至所述第一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导引区域的最低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多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流动通道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为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的间隙,所述第二缺口为所述第二挡板的侧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的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用于导引所述气溶胶至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收容腔隔绝,所述隔离件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导气通道穿设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导气通道的相背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导气通道的中心轴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在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三腔和所述第一腔依次分布;所述隔离件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二挡板的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伸入所述第二腔并与所述雾化组件抵触,以使所述雾化组件至少部分阻挡所述注液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缺口间隔,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同一高度。
CN202223603432.0U 2022-12-30 2022-12-30 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9803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432.0U CN219803361U (zh) 2022-12-30 2022-12-30 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432.0U CN219803361U (zh) 2022-12-30 2022-12-30 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3361U true CN219803361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5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3432.0U Active CN219803361U (zh) 2022-12-30 2022-12-30 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3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10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US20220218037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N2110209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885117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803361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47811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85111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35467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804482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437292U (zh) 一种导油结构及超声波雾化器
CN21790628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89782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9626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8822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6110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23177U (zh) 一种大容量电子烟烟弹及电子烟
CN21937380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377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50310U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837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229030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可更换式储液雾化组件
CN21978161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