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2402U -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2402U
CN219782402U CN202320830636.3U CN202320830636U CN219782402U CN 219782402 U CN219782402 U CN 219782402U CN 202320830636 U CN202320830636 U CN 202320830636U CN 219782402 U CN219782402 U CN 219782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liquid
base
component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06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杨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i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06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2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2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2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料盒装置包括基座、储液组件及出液组件。基座开设有第一出液口。储液组件安装于基座,储液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对应。出液组件设于第一出液口内并穿设第二出液口,出液组件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的开放和封闭。因此,在出液组件控制第二出液口开放的情况下,储液组件中的液体能够经第二出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流出。出液组件设于基座和储液组件之间并分别伸入基座和储液组件内,能够减小出液组件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料盒装置的体积,进而减小料盒装置占据的空间。

Description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烹饪设备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投料和烹调过程的新型电器,烹饪设备能够通过料盒装置存储液体物料,并将存储的液体物料输入锅体内,而后烹饪设备可对锅体内的固体物料及液体物料进行加热或搅拌等烹饪操作,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目前料盒装置大多经侧边或顶部输出液体物料,需要在料盒装置内设置有较为复杂的管路,管路占据的空间较大,不易收纳,导致料盒装置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至少用于解决料盒装置占据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料盒装置包括基座、储液组件及出液组件。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对应。所述出液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内并穿设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出液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开放和封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组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储液组件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在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部件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推动所述第二部件使所述第二部件开放所述第二出液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推动件伸入所述第二部件内。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部件,以使所述第二部件开放所述第二出液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件包括安装部及推动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推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推动部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部件。所述推动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经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入的液体流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流入的液体从所述推动件流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基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推动件收容于所述转接件内。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开放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部件伸入所述转接件内。所述储液组件中的液体经所述第二出液口及所述推动件进入所述转接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件还包括座体及转接头。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基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座体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推动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转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转接头用于将所述转接件中的液体导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盒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接头与管路连接,以使所述储液组件中的液体经所述管路流出。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管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转接件内并位于所述推动件的安装部的上游,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阻挡液体从所述第一部件中溢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设有定位件。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定位件伸入所述转接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定位件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定位件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封闭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推动所述封闭件相对所述储液组件移动,使所述封闭件开放所述第二出液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件包括封堵部及连接部。所述封堵部位于所述储液组件内,所述封堵部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封堵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自所述第二出液口伸出所述储液组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的内壁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储液组件内的液体经所述间隙流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封闭件位于所述储液组件内的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与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的内壁抵触,以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件接触,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组件或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推动所述封闭件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被压缩。在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用于推动所述封闭件朝远离所述储液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料盒装置及锅体,所述料盒装置用于向所述锅体输送物料。
本申请的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中,出液组件穿设于储液组件的底部并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的开放和封闭,因此,在出液组件控制第二出液口开放的情况下,储液组件中的液体能够经第二出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流出。出液组件设于基座和储液组件之间并分别伸入基座和储液组件内,能够减小出液组件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料盒装置的体积,进而减小料盒装置占据的空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料盒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料盒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料盒装置的基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料盒装置的储液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2中Ⅴ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料盒装置的出液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以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在一个例子中,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的料盒装置100包括基座10、储液组件20及出液组件30。基座10开设有第一出液口11。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开设有第二出液口21,第一出液口11与第二出液口21对应。出液组件30设于第一出液口11内并穿设第二出液口21,出液组件30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21的开放和封闭。
本申请的料盒装置100中,出液组件30穿设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并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21的开放和封闭,因此,在出液组件30控制第二出液口21开放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能够经第二出液口21和第一出液口11流出。出液组件30设于基座10和储液组件20之间并分别伸入基座10和储液组件20内,能够减小出液组件30占据的空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料盒装置100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大致为内部开设有内腔的箱型结构,基座10用于承托料盒装置100的部分结构,例如:储液组件20、护罩组件、出液组件30或输送组件等。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包括相背的顶部和底部。基座10的顶部为与基座10的底部相对的一侧,基座10的顶部能够承载储液组件20,避免储液组件20倾倒。第一出液口11为贯穿基座10的顶部的通孔,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安装于第一出液口11内。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和基座10经第一出液口11连通,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能够经第一出液口11进入出液组件30内。基座10的底部放置于接触面上,以使料盒装置100稳定地放置于接触面上,接触面既可以是厨房用于烹饪的台面,也可以是料盒装置100所属的烹饪设备1000(图7示)的其中一个部分的表面。基座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橡胶或玻璃等。基座10的高度方向Z既可以是基座10的顶部指向基座10的底部的方向,也可以是基座10的底部指向基座10的顶部的方向。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可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用于容置储液组件20的部分结构,第一出液口11开设于安装槽13内并贯穿安装槽13的底壁。此时,安装槽13的底壁也为基座10的顶部。安装槽13朝向基座10的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进口,储液组件20能够从安装槽13的进口伸入安装槽13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3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形状与储液组件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相同,且安装槽13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大于或等于储液组件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3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形状与储液组件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不同。
再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还可设有支撑件15,支撑件15自基座10向远离基座10的顶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支撑件15环绕第一出液口11的边缘设置,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能够收容于支撑件15内。沿基座10的高度方向Z,支撑件15远离基座10的一端开设有穿孔,液体能够经穿孔进入支撑件15内并从第一出液口11流出。储液组件20能够与支撑件15配合,以使支撑件15的穿孔与第二出液口21对准。在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开放第二出液口21的情况下,液体经第二出液口21和支撑件15的穿孔进入支撑件15内并与出液组件30的另一部分结构接触,再经第一出液口11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5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出液口2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此时,支撑件15远离基座10的一侧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连接。由于支撑件15在基座10的高度方向Z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储液组件20的底部与基座10的顶部之间能够形成间隙,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能够位于间隙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5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小于第二出液口2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此时,支撑件15远离基座10的一侧能够伸入第二出液口21内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为能够容置液体物料的柱状结构。储液组件20内容置的液体物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液体调料或食用油等。构成储液组件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或玻璃等。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包括相背的顶部201和底部203,以及分别与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和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连接的侧壁。储液组件20的侧壁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构成容纳液体物料的容置腔。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开设有容置口,液体物料可经容置口进入储液组件20内部。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朝向基座10的顶部,第二出液口21贯穿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并朝向基座10的顶部。储液组件20的高度方向Z既可以是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指向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方向,也可以是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指向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的方向。储液组件20的高度方向Z与基座10的高度方向Z一致。
更具体地,请结合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设置于基座10的顶部所在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设置于基座10的顶部,且储液组件20的内部能够经第二出液口21和第一出液口11流出,以使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流向基座1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安装槽13内,第二出液口21能够与安装槽13的底壁上开设的第一出液口11对应并配合。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可分离地安装于基座10,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储液组件20能够相对基座10沿基座10的高度方向Z移动,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封闭第二出液口21。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开放第二出液口21。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设有定位件23。定位件23大致为自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向远离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结构,定位件23环绕第二出液口21设置,且定位件23远离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一端开设有通孔,储液组件20的内部经第二出液口21、定位件23的内部及定位件23的通孔与第一出液口11连通。出液组件30的另一部分结构能够收容于定位件23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2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小于第一出液口1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此时,定位件23能够直接伸入第一出液口11内,以使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23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一出液口1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此时,定位件23远离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一侧与基座10连接。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23能够与支撑件15配合,以使基座10与储液组件20的连接处更加稳定。定位件23与支撑件15配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或卡合连接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5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小于定位件23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因此,支撑件15能够从定位件23的通孔伸入定位件23内以与定位件23配合。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2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小于支撑件15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因此,定位件23能够从支撑件15的穿孔伸入支撑件15内以与支撑件15配合。
请参阅图2及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液组件30为能够供液体流过的结构。沿储液组件20的高度方向Z,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能够相对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移动,并控制第二出液口21的开放与封闭。沿储液组件20的高度方向Z,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受力(例如液体的压力或人为施加的力量)能够相对储液组件20向靠近基座10的顶部的一侧移动并封闭第二出液口21。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受力能够相对储液组件20向靠近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的一侧移动,此时出液组件30的部分结构开放第二出液口21。
具体地,请结合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液组件30包括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3,第一部件31设置于第一出液口11,第二部件33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出液口21。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3能够相互分离和结合,且在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3分离和结合的过程中,第一部件31与基座1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3分离,第二部件33相对储液组件20向靠近储液组件20外部的一侧移动并封闭第二出液口21。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3结合,第一部件31能够推动第二部件33相对储液组件20向靠近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的一侧移动,使第二部件33能够开放第二出液口21。
请参阅图5及图6,并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31包括推动件311,推动件311穿设于第一出液口11。沿基座10的高度方向Z,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推动件311与第二部件33分离。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推动件311伸入第二部件33内并用于推动第二部件33,以使第二部件33开放第二出液口21。在第二出液口21开放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内的液体能够经第二出液口21流向推动件311。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动件311包括安装部3111及推动部3113。推动部31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131和第二端31133,以及分别连接推动部3113的第一端31131及推动部3113的第二端31133的侧壁。推动部3113自安装部3111延伸,推动部3113的第一端31131为与安装部3111连接的一端,推动部3113的第二端31133为远离安装部3111的一端。安装部3111大致为承托推动部3113的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3111与推动部3113相接的一侧设有沿推动部3113的第二端31133指向推动部3113的第一端31131凹陷的凹口,且安装部311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尺寸大于推动部3113的第一端3113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以使推动部3113的第一端31131完全收容于凹口内并与凹口的底壁连接。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动部3113大致为沿基座10的高度方向Z具有不同横截面大小的结构,沿基座10的底部指向基座10的顶部的方向,推动部3113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推动部3113的第二端31133能够伸入第二部件33,而推动部3113的第一端31131及安装部3111均位于第二部件33外。此时,推动部3113的侧壁卡设于第二部件33的边缘,推动部3113与第二部件33之间有力的传导。因此,推动部3113能够推动第二部件33沿储液组件20的高度方向Z移动。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3111开设有第一通孔301,第一通孔301与推动部3113的位置错开。推动部311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303,第一通孔301与第二通孔303相互连通。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推动部3113推动第二部件33,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经第二出液口21与第二部件33之间的间隙流向推动部3113。流向推动部3113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通孔303,第二通孔303用于供经第二出液口21流入推动部3113的液体继续流向安装部3111。由于推动件311安装于第一出液口11内,因此第一通孔301与第一出液口11连通,此时,流入安装部3111的液体能够经第一通孔301从推动件311流出,以将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导出。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31还包括两端贯通的转接件313。转接件313安装于基座10并穿设于第一出液口11,推动件311收容于转接件313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件311的安装部3111固定于转接件313内,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固定、胶合固定或过盈固定等。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件311的安装部3111安装于转接件313内,且推动件311能够与转接件313可拆卸,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合连接或铰链连接等。在第二出液口21开放的情况下,第二部件33能够伸入转接件313内以与推动部3113接触,此时第二部件33与推动部3113之间有力的作用。在第二部件33开放第二出液口21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经第二出液口21及推动件311进入转接件313内,再经转接件313输送至烹饪设备1000(图7示)的其他结构中。
具体地,请结合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转接件313可包括座体3131及转接头31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体3131与转接头313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座体3131与转接头3133为分体成型的结构。座体3131安装于基座10并穿设于第一出液口11,座体3131用于收容推动件311,座体3131的内侧壁与推动件311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能够容纳部分流经推动件311的液体。转接头3133与座体3131的内部连通,流经座体3131和推动件311的液体能够经转接头3133流出。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座体3131开设有第一开口3101、第二开口3103及连通第一开口3101和第二开口3103的收容腔3105。推动件311收容于收容腔3105内,液体能够流经收容腔3105。第一开口3101与第二出液口21对应,第二部件33能够经第一开口3101进入座体3131内并与推动件311接触。转接头3133安装于第二开口3103,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液体经开放的第二出液口21和座体3131的第一开口3101流入收容腔3105内,流入收容腔3105内的液体可经推动件311的第二通孔303及第一通孔301流向座体3131的第二开口3103,并经由第二开口3103流向转接头3133内,转接头3133用于将转接件313中的液体导出。
再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基座10的高度方向Z,座体3131包括相背的顶部和底部,以及分别连接座体3131的顶部和座体3131的底部的侧壁。座体3131的顶部朝向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第一开口3101开设于座体3131的顶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3103开设于座体3131的底部并与第一开口3101相对设置,转接头3133位于座体3131的底部。
再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31还可包括第一密封件315。第一密封件315大致为筒状结构,第一密封件315用于密封基座10与储液组件20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溢出。第一密封件315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塑胶或硅胶等。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315安装于转接件313的座体3131内并位于推动件311的安装部3111的上游,推动件311的推动部3113的第二端31133能够穿过第一密封件315,以使液体能够从座体3131的收容腔3105内进入推动件311内。此时,第一密封件315用于阻挡液体从第一部件31中溢出。
更具体地,请结合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315位于转接件313的座体3131的内壁与第二部件33的外壁之间,并用于密封转接件313与第二部件33之间的间隙。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组件20具有定位件23,且定位件2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小于座体3131的第一开口3101的内轮廓尺寸,因此,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定位件23能够自第一开口3101伸入转接件313的座体3131内。第一密封件315位于转接件313的座体3131的内壁与定位件23的外壁之间,并用于密封转接件313与定位件23之间的间隙。
再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315的一端与安装部3111朝向推动部3113的一侧抵触,并且第一密封件315完全收容于座体3131的收容腔3105内。此时,第一密封件315用于阻挡液体从座体3131中溢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具有支撑件15,第一密封件315的另一端自第一开口3101伸出座体3131外并封堵支撑件15与座体3131之间的缝隙,此时,第一密封件315用于阻挡液体从支撑件15中溢出。
请参阅图2及图6,并结合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33还可包括封闭件331,封闭件331大致为安装于储液组件20的柱状结构,封闭件331的一端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出液口21并位于储液组件20内,封闭件331的另一端伸出储液组件20外。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封闭件331的一端与储液组件20的内壁抵触并用于封闭第二出液口21。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第一部件31的推动件311与封闭件331的另一端接触。在储液组件20的重力作用下,推动件311的推动部3113能够与封闭件331之间产生力的作用,推动部3113能够推动封闭件331沿储液组件20的高度方向Z相对储液组件20移动,使封闭件331的一端与储液组件20的内壁分离,并开放第二出液口21。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封闭件331包括封堵部3311及连接部33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堵部3311和连接部331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堵部3311与连接部3313为分体成型的结构。其中,封堵部3311位于储液组件20内,封堵部3311用于阻止储液组件20内的液体流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堵部3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出液口2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因此,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封堵部3311能够与储液组件20的内侧的底壁连接并封堵第二出液口21。封堵部3311与储液组件20的内侧的底壁既可以是紧密抵触,也可以是卡合连接等连接方式,此处不作限制。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313大致为柱状结构,连接部331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3131和第二端33133,连接部3313的第一端33131与封堵部3311连接,连接部3313的第二端33133自第二出液口21伸出储液组件20。连接部3313的第二端33133具有凹陷,推动件311可经凹陷与连接部3313连接,并经连接部3313推动封堵部3311,以使封堵部3311与储液组件20的内侧的底壁分离并开放第二出液口21。封堵部3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大于连接部331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且连接部3313与第二出液口21之间具有间隙。在封堵部3311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内壁分离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内的液体能够经该间隙流出。
再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31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小于第二出液口2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在封堵部3311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内壁分离的情况下,液体能够经连接部3313的侧壁与第二出液口21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313的侧壁开设有流动槽,在封堵部3311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内壁分离的情况下,液体能够经流动槽的内壁与第二出液口21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33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33。第二密封件333大致为环状结构,第二密封件333的内侧与封闭件331紧密连接,且第二密封件33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出液口21的横截面的轮廓尺寸。第二密封件333用于密封储液组件20与封闭件331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溢出。第二密封件33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塑胶或硅胶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件333设于连接部3313的第一端33131与封堵部3311相接的位置并位于储液组件20的内部。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33与储液组件20的内侧的底壁紧密接触以封闭第二出液口21。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33与储液组件20的内侧的底壁分离以开放第二出液口2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封闭件331开设有凹槽3301,凹槽3301开设于连接部3313的侧壁并位于储液组件20内。第二密封件333设于凹槽3301内并位于储液组件20内,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33能够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内壁抵触,以封闭第二出液口21。在储液组件20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第二密封件333与储液组件20的内侧的底壁分离以开放第二出液口21。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33还包括复位件335。复位件335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复位件335包括但不限于弹簧、塔簧、皮筋等。复位件335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橡胶、硅胶等。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件33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351和第二端3353。复位件335的第一端3351与封闭件331接触。复位件335的第二端3353与储液组件20或基座10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件335套设于连接部3313,连接部3313的第二端33133设有限位部,复位件335的第一端3351与限位部连接,复位件335的第二端3353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储液组件20的定位件23或基座10的支撑件15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件335的第一端3351设于连接部3313的侧壁或连接部3313的第二端33133,复位件335的第二端3353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储液组件20的定位件23或基座10的支撑件15连接。在第一部件31的推动件311通过连接部3313推动封闭件331的情况下,复位件335被压缩。此时,封闭件331与储液组件20的内部的底壁分离,第二出液口21开放,复位件335具有推动封闭件331沿储液组件20的顶部201指向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储液组件20与基座10分离的情况下,复位件335能够推动封闭件331朝远离储液组件20的方向移动,并重新封闭第二出液口21。
请参阅图2及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料盒装置100还可包括固定件40和管路50。固定件40和管路50均设于基座10的内部并位于基座10的安装槽13的外部,固定件40用于固定管路50。转接头3133远离座体3131的一端能够与管路50连接并连通,在储料组件安装于基座10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经第二出液口21进入座体3131并流经推动件311,液体经推动件311进入转接头3133后能够从管路50流出,并输送到烹饪设备1000(图7示)的其他结构中。
请参阅图1及图7,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料盒装置100及锅体200,料盒装置100用于向锅体200输送物料。
综上,本申请的烹饪设备1000中,出液组件30设于储液组件20的底部203并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21的开放和封闭,因此,在出液组件30控制第二出液口21开放的情况下,储液组件20中的液体能够经第二出液口21和第一出液口11流出。出液组件30设于基座10和储液组件20之间并分别伸入基座10和储液组件20内,能够减小出液组件30占据的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一出液口;
储液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对应;及
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内并穿设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出液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开放和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组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储液组件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在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部件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推动所述第二部件使所述第二部件开放所述第二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推动件伸入所述第二部件内,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部件,以使所述第二部件开放所述第二出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及
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推动部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部件,所述推动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经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入的液体流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流入的液体从所述推动件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基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推动件收容于所述转接件内,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开放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部件伸入所述转接件内,所述储液组件中的液体经所述第二出液口及所述推动件进入所述转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还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基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座体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推动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及
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转接头用于将所述转接件中的液体导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装置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接头与管路连接,以使所述储液组件中的液体经所述管路流出,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转接件内并位于所述推动件的安装部的上游,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阻挡液体从所述第一部件中溢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设有定位件,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定位件伸入所述转接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定位件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定位件之间的间隙;或
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包括:
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封闭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储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推动所述封闭件相对所述储液组件移动,使所述封闭件开放所述第二出液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包括:
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位于所述储液组件内,所述封堵部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出液口;及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封堵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自所述第二出液口伸出所述储液组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的内壁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储液组件内的液体经所述间隙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所述封闭件位于所述储液组件内的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与所述储液组件的底部的内壁抵触,以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料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件接触,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组件或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推动所述封闭件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被压缩,在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复位件用于推动所述封闭件朝远离所述储液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封闭所述第二出液口。
14.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料盒装置;及
锅体,所述料盒装置用于向所述锅体输送物料。
CN202320830636.3U 2023-04-13 2023-04-13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782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0636.3U CN219782402U (zh) 2023-04-13 2023-04-13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0636.3U CN219782402U (zh) 2023-04-13 2023-04-13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2402U true CN21978240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0636.3U Active CN219782402U (zh) 2023-04-13 2023-04-13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2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26417B2 (en) Global backflow prevention assembly
JP2005061416A (ja) 燃料タンク内への燃料蒸気排出バルブの取付方法
CN219070149U (zh)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CN219782402U (zh)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RU2646013C2 (ru) Паротопл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ее компоненты
CN220344252U (zh)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10934492A (zh) 一种水壶
KR101881821B1 (ko) 유동이 발생되지 않게 용이하게 조립되는 솔레노이드 밸브장치
KR200200423Y1 (ko) 함몰식 분사노즐을 구비한 휴대용 가스용기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139951U (zh) 阀门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19335298U (zh) 基站
CN110754935A (zh) 烧水装置
CN219629380U (zh)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9166189U (zh) 输料阀门、输料装置和烹饪设备
CN219889925U (zh) 补液装置及具有该补液装置的冰箱
CN111102357B (zh) 具升降式阀塞的燃气开关装置
CN210697187U (zh) 烹饪器具
CN212829829U (zh) 连接器及流体容器
CN117545380A (zh) 一种油芯分离结构、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16454634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987299U (zh) 一种容器防倒灌装置
CN211484054U (zh) 烧水装置
CN211269988U (zh) 一种蒸箱
CN216020430U (zh) 烤箱用可弹出式水盒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