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0149U -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0149U
CN219070149U CN202290000086.6U CN202290000086U CN219070149U CN 219070149 U CN219070149 U CN 219070149U CN 202290000086 U CN202290000086 U CN 202290000086U CN 219070149 U CN219070149 U CN 219070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iquid
sewage
base station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900000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龙
许楚锐
陈锦
祝伟杰
王振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0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0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91Storing or park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therefor; Means allowing transport of the machine when it is not being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or sp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2Docking stations; Docking operations
    • A47L2201/024Emptying dust or waste liquid contai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2Docking stations; Docking operations
    • A47L2201/026Refilling cleaning liquid contai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2Docking stations; Docking operations
    • A47L2201/028Refurbishing floor engaging tools, e.g. cleaning of beating brus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2203/00Details of cleaning machines or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2203/02Details of machin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or sprays
    • B08B2203/027Pump 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及基站,其中水箱包括箱体,箱体设有储液腔、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进液通道用于向储液腔输入液体,出液通道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水箱外,箱体上设有漏液结构,漏液结构与储液腔连通;其中,储液腔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溢出。本实用新型便于在水箱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引导液体溢出,有利于避免溢出的液体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转接头及基站,水箱及基站,转接头、水箱组件及基站,过滤器、水箱、清洁系统及其基站。

Description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基站中用来储存液体的水箱,水箱在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体容易会从顶盖和箱体之间的缝隙处溢出,造成液体到处溢流,对基站内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尤其在水箱中没有检测液位装置或者检测液位装置发生异常的时候,液体更容易溢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能够在水箱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引导液体沿预定出口或路径溢出,有利于避免液体随意溢出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及基站,便于在水箱内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引导液体沿预定出口或路径溢出,有利于避免液体随意溢出对基站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其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储液腔、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向所述储液腔输入液体,所述出液通道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水箱外,所述箱体上设有漏液结构,所述漏液结构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其中,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所述漏液结构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中,箱体设有储液腔、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进液通道用于向储液腔输入液体,出液通道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基站的清洗系统。箱体上还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漏液结构,当储液腔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溢出,进而能够在储液腔内的液位过高时,及时引导液体从漏液结构溢出,避免液到处溢出,有利于避免溢出的液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包括基站主体和如上所述的水箱,所述基站主体具有水箱安装空间和排液通道,所述水箱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水箱,所述水箱安装空间与所述排液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箱,被配置为安装于基站,用于接收污水,包括:
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形成有容纳腔;
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箱体内形成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通过进水通道结构与所述清洗系统连通以接收污水。
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中,通过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形成双层隔音结构,隔绝污水进入第二箱体时因水流冲击而产生的噪音,使用户感知到的噪音音量有效降低,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包括基站主体和如前所述的水箱,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基站主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头,被配置为可分离地连接在基站的基站主体,
所述转接头设有污水转接通道和排水单向阀,所述排水单向阀对应所述污水转接通道设置:
当所述转接头连接至所述基站主体时,所述污水转接通道被配置为可连通所述基站主体的污水腔,所述排水单向阀可在所述污水腔被施加负压时处于关闭状态,以及,可在水压的作用下从所述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以使所述污水腔内的污水能够从所述污水转接通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为基站配置转接头,在转接头连接在基站主体上时,转接头的污水转接通道可以连通基站主体的污水腔,进而可以利用具有污水转接通道的转接头将污水腔内的污水向外排出,从而可以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将水箱取出后倒掉污水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用户使用基站时的便利性。而且,本实用新型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转接头,而不是设置在基站主体上与污水腔连通的排水通道,从而在转接头没有装配至基站主体上时,污水腔会保持与外界连通,进而无法使污水腔产生用于吸入污水的负压,污水腔内无法吸取污水。因此,只有将转接头安装到基站主体的情况下,基站才能正常吸污水。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因为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基站主体的排水通道而导致在未安装转接头的状态下容易出现污水泄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如前所述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水箱;
所述水箱设置有污水腔以及与所述污水腔连通的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
所述转接头连接在所述水箱时,所述污水转接通道通过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污水腔连通,所述污水腔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使污水能够经过所述进水通道被吸入所述污水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所述基站包括如前所述的水箱组件,所述基站还包括水路输送系统,所述污水腔通过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路输送系统连通并通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污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如前所述的转接头,所述基站主体上设有水路输送系统和污水腔,所述污水腔被配置为可通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污水;
所述转接头连接在所述基站主体时,所述污水转接通道可与所述污水腔连通,所述污水腔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使污水能够经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被吸入所述污水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呈筒状,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相连通的空腔,第一开口以及用于供所述抽水管安装的安装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周面;以及,
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其在过滤器本体的周面开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利用过滤器本体的周面的空间进行开设,以使得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尽可能大,从而降低吸水阻力,提高吸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箱,该水箱包括:
箱体;以及
前述所记载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箱,该水箱包括:
进水口,用于供外部水进入所述水箱内;
抽水管,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抽至水箱外部;
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过滤装置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过滤器,设于所述抽水管的抽水口处;
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阻碍第一区域内水中的杂质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前述所记载的水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清洁系统,包括前述记载的基站,以及清洁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基站的水箱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漏液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漏液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漏液结构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基站的水箱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基站的水箱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站未放置水箱时的结构图。
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图10中基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了图10中基站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a显示了图10中水箱和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b显示了基站壳体、水箱与转接头的配合状态剖视图。
图13c显示了图13b中的F处放大图。
图14显示了图10中水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显示了图13中水箱和转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a显示了转接头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b显示了转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站支架和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站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箱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隐藏了第一箱体的第一盖体。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箱的剖面图。
图23是图22中C部的放大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箱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箱体的俯视图。
图2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显示了图26中基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显示了图26中水箱和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显示了图26中水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显示了图28中水箱和转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显示了图30中D部的放大图。
图3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转接头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器与抽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箱与抽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箱与抽水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5b为图35a中的E处放大图。
图3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箱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基站的水箱正常工作时的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其包括箱体 101。箱体101设有储液腔102、进液通道103和出液通道104,储液腔102 用于储存液体,进液通道103用于向储液腔102输入液体,出液通道104用于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输送至箱体101外部,箱体101上设有漏液结构109,漏液结构109与储液腔102连通。其中,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例如,预设液位与漏液结构109齐平,或者高于漏液结构109所在位置),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中,箱体101设有储液腔102、进液通道103和出液通道104,储液腔102可用于储存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清水、污水、清洁液等),进液通道103用于向储液腔102输入液体,出液通道104用于将储液腔102 内的液体输送至基站的清洗系统。箱体101上还设有与储液腔102连通的漏液结构109,当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进而能够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过高时,及时引导液体进行溢出,避免液体到处溢出,有利于避免溢出的液体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01可以是清水箱,也可以是污水箱,甚至是存放清洁液的容器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进液通道103和出液通道104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输送液体至储液腔102以及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向外输出的目的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预设液位的具体位置可以自行设定。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的具体形式也不作限制,比如,可以是溢出至箱体101的外部,也可以是溢出至箱体101与储液腔102之间的空间内,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将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储液腔102即可。对于溢出至箱体101外部的液体可以汇集到基站的其他位置,比如汇集至清洗系统,也可以导出至基站外部,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4和图5,漏液结构109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形式,只要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能够从漏液结构109处溢出即可。比如,可以是在箱体101上(比如,可以是箱体101的底壁、侧壁和顶壁)设置有连通储液腔102和外界的通道,通道处设置有阀体110,通常来说,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体积有关,因此可以将阀体110设置有对应的开启压力,以使得储液腔102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储液腔102内液体的压力大于阀体11O的开启压力,则阀体110就会打开,液体通过阀体110溢出。当储液腔102内液体的压力小于阀体110的开启压力(储液腔102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则阀体110处于关闭状态,液体不会从阀体11O处溢出。
可以理解的是,阀体110可选择单向阀,避免液体回流。
具体地,阀体110可以包括弹性件111和塞体112,在液体的压力大于等于阀体110的开启压力时,液体的压力促使弹性件111发生形变以将塞体112 顶开,以打开阀体110。在液体的压力小于阀体110的开启压力时,弹性件111 保持原状,塞体112未被顶开,阀体110处于关闭状态。当然阀体110的具体组成不限于此。
请参阅1和图2,漏液结构109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在储液腔102设置漏液通道113,当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通道113溢出。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漏液结构109包括漏液通道113,漏液通道113设于箱体101,漏液通道113与储液腔102连通,漏液通道113包括与储液腔 102连通的漏液口114,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口 114溢出。
通过设置与储液腔102连通的漏液口114,能够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的情况下,及时引导储液腔102内的液体从漏液口114溢出,有利于及时排出液体,不仅结构简单,还便于控制液体溢出的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漏液通道113可以是独立于箱体101的管状部件,该管状部件连通储液腔102。
具体地,漏液通道113还可以包括与漏液口114连通的管道(图未示),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体从漏液口114溢出后,溢出的液体能够沿管道进行流动,便于集中处理液体,当然漏液通道113也可以不包括上述管道,只要能够通过漏液口114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溢出即可。
请参阅图2至图7,进一步地,储液腔102包括侧壁105和顶壁106,漏液口114设置在顶壁106、侧壁105靠近顶壁106的位置、储液腔102的底部三者中的至少一者。
由于储液腔102包括侧壁105和顶壁106,使得储液腔102内部形成密封空间,同时将漏液口114设置在顶壁106、侧壁105靠近顶壁106的位置、储液腔102的底部三者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过高时,及时从漏液口114溢出,以避免储液腔102内的液位超过预设液位。
示例性的,漏液口114设置在顶壁106时,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若继续向储液腔102输入液体,储液腔102内的液体会从设置在顶壁106的漏液口114向上溢出。漏液口114设置在侧壁105靠近顶壁106 的位置时,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达到漏液口114的位置时,储液腔102内的液体从设置在侧壁105的漏液口114溢出。漏液口114设置在底部时,可以在漏液口114处设置阀体110,来针对不同液位的高低而进行打开或关闭(液位高时,液体的压力大,压力促使漏液口114打开),当储液腔102内液位过高时,液体的压力大于阀体110的开启压力,则漏液口114就会打开,促使液体从底部的漏液口114溢出。
当然漏液口114还可以同时设置在顶壁106、侧壁105靠近顶壁106的位置、储液腔102的底部三者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以确保液体能够由漏液口 114可靠地的溢出。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7,进一步地,箱体101包括向上开口的主体107和盖体108,盖体108密封盖合在主体107上,漏液口114设置在盖体108、主体107的侧壁105靠近盖体108的位置、储液腔102的底部三者中的至少一者。
由于储液腔102包括向上开口的主体107和盖体108,同时盖体108可密封盖合在主体107上,便于盖体108与主体107的安装或拆卸,同时保证盖体108安装在主体107时,能够确保盖体108与主体107之间的密封盖合,避免漏液。而且,设置漏液口114,能够有效避免液体从盖体108与主体107之间的缝隙处四处溢出。
当然漏液口114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盖体108、主体107的侧壁105靠近盖体108的位置、储液腔102的底部三者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以确保液体能够由漏液口114可靠地的溢出。
请参阅图6和图7,具体地,漏液口114形成在盖体108的侧壁,漏液通道113还包括开设在盖体108且与储液腔102连通的第一通孔115,第一通孔 115与漏液口114连通,液体由第一通孔115流出并流至漏液口114。
通过在盖体108设置漏液口114以及与储液腔102连通的第一通孔115,并且第一通孔115与漏液口114连通,便于引导储液腔102的液体从盖体108 溢出。在储液腔102的液位上升至盖体108的对应底部位置时,伴随着液体的继续输入(液位继续上升),使得储液腔102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115流出并流至漏液口114,进而可以避免液体由盖体108与主体107之间的缝隙处四处溢出。
具体来说,第一通孔115设置在盖体108的底部以与储液腔102连通,第一通孔115与漏液口114连通可以采用管道的形式,还可以是连通槽等,或者第一通孔115可以直接连通至漏液口114,等等。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漏液通道113还包括开设在主体107 的侧壁105的第二通孔116,盖体108上具有将第一通孔115和漏液口114连通的流通腔体117,液体依次经第一通孔115、流通腔体117、漏液口114、第二通孔116向外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孔116与漏液口114可设置小腔体。
通过在盖体108设置第一通孔115与漏液口114连通的流通腔体117,便于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向外流出,同时在液体溢出时,流通腔体117可以暂存经第一通孔115流出的液体,以减缓液体对漏液口114的冲压,有利于液体平缓流出漏液口114。
具体地,盖体108盖合在主体107时,盖体108的漏液口114与主体107 的第二通孔116在液平方向上大致平齐或者盖体108的漏液口114略高于主体107的第二通孔116,有利于液体平缓地向外流出。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8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18,凹槽 11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15,盖体108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与凹槽118 连通的引导槽119,引导槽119远离凹槽118的一端贯穿盖体108的侧壁形成漏液口114,液体依次经第一通孔115、凹槽118、引导槽119向外流出。
通过在盖体108的上表面设置凹槽118以及与凹槽118连通的引导槽119,储液腔102内的液体从盖体108的第一通孔115向上溢出至凹槽118,再经由引导槽119流出盖体108的侧壁,以川页利将液体排出。
为了加快液体的流动,可以将引导槽119倾斜设置,如将引导槽119与凹槽118连通的一端设置较高的位置,远离凹槽118的一端的位置设置为低于与凹槽118连通的一端。同时,引导槽119的数量也可以自行设定,不局限于单个,以进一步加快液体的流动。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腔102还设置有溢液检测装置 120,溢液检测装置120包括检测部121,在重力方向上,检测部121的最底端低于漏液口114的位置。
通过将漏液口114设置在高于检测部121的最底端的位置,便于在溢液检测装置120检测不到液位、没有及时检测到液位、发生故障时,漏液口114 能够及时将液体排出。
请参阅图1、图6及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站,其包括基站主体 122和上述的水箱,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122上。
由于箱体101设有储液腔102、进液通道103和出液通道104,储液腔102 用于储存液体,进液通道103用于向储液腔102输入液体,出液通道104用于将储液腔102内的液体输送至基站的清洗系统。箱体101上还设有与储液腔102连通的漏液结构109,当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进而能够在储液腔102内的液位过高时,及时引导液体进行溢出,避免液体到处溢出,有利于避免溢出的液体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站中的用于基站的水箱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基站的水箱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图6及图9,进一步地,基站主体122具有用于安装水箱的水箱安装空间123和排液通道(图中未示出),水箱安装空间123用于安装水箱,水箱安装空间123与排液通道连通。水箱安装空间123的底壁设有出液孔124,出液孔124与排液通道连通,水箱与水箱安装空间123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图未示),从漏液结构109流出的液体沿间隙流动,并通过出液孔124至排液通道。
由于基站主体122具有用于安装水箱的水箱安装空间123,便于水箱与基站主体122的安装。当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122时,水箱与水箱安装空间123 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当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至安装间隙,并沿安装间隙流动至出液孔124,以便于对溢出的液体进行集中处理。
具体地,排液通道可以与基站主体122的清洗系统连通等,以将溢出的液体引导至清洗系统,有利于提高对液体的利用。当然,排液通道还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导通,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液通道直接连通漏液结构109,储液腔10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漏液结构109溢出,并通过排液通道排出。
本实施例中,排液通道可以是独立于箱体101的管状部件,该管状部件可以是软管,该管状部件连通储液腔102。该排液通道可以直接与基站主体 122的清洁系统导通,亦或者可以直接连接外部排液装置。
为了提升用户使用基站的便利性,实用新型人首次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上下水的基站,其包括能够自动上下水的水箱,水箱的侧部连接有为水箱上水或者供水箱下水的转接管道,转接管道的一端连通水箱的储水腔,另一端伸入至基站主体上的插接口处。不过在需要将水箱从基站主体上拆卸下来时,与水箱连接的转接管道会被基站主体阻挡,只有先将转接管道从水箱上拆下,才可以使水箱从基站上移出而不受干涉,同样在将水箱装配至基站时,还需要再将转接管道连接至水箱上,这显然不利于水箱的快速拆装。而且,在对转接管道进行拆装时,还需要配备专门拆装辅助工具,如此则带来拆装辅助工具的存放和容易丢失的问题,因此并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头和基站,有利于快速拆装水箱,无需使用拆装辅助工具。
具体的,请参阅图10至图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例如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对配备有清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补水,及/或,对配备有污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污水排出。其中,清洁设备可以包括能够自主移动的清洁机器人,也可以包括能够被用户手持驱动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例如手持清洗机等。
基站可以包括基站主体201以及被配置为连接至基站主体201的转接头 211。基站主体201可以包括水箱202,转接头211用于将外部水路和基站主体201的水箱202连通。
其中,请参阅图10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主体201可以进一步包括基站壳体203、设置在基站壳体203的清洗系统,以及水路输送系统,清洗系统可以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清洁件(如拖擦件)、行走轮等进行清洗。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主体201可以不设置有清洗系统,而仅能够通过水路输送系统输送清水和/或排出污水。水路输送系统可以包括为清洗系统提供清水的第一输送系统,或者可以包括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的第二输送系统,或者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水箱202 装设在基站壳体203时,水箱202可以连通至水路输送系统以通过水路输送系统为清洗系统提供清水和/或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壳体203可以设有供水箱202容纳的容纳空间204,基站壳体203的一侧设有插接口205,插接口205与容纳空间204连通,水箱 202包括与插接口205相对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转接头211插设在插接口205处并连接至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借由插接口205的设置,有利于将转接头211稳固地连接至基站主体201。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3至图15,水箱202设有储水腔和与储水腔连通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储水腔被配置为连通至基站主体201的水路输送系统以输送清水至清洗系统或者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水路输送管道 206/206a用于与转接头211连接以为储水腔输送清水或者排出储水腔内的污水。
在该实施例中,水箱202的储水腔可以包括清水腔207和污水腔208,清水腔207可以连接有水路输送管道11,污水腔208可以连接有水路输送管道12。水路输送系统同时包括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水箱202装设在基站壳体203上时,清水腔207和污水腔208可以分别连通至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水箱202并不限制为上述形式,只要是具有能够与转接头211连接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即可。示例性的,可以包括独立的两个水箱202,其中一个设置有清水腔207和与清水腔207相连通的水路输送管道11,另一个设置有污水腔208和与污水腔208相连通的水路输送管道 12;或者可以仅包括一个设有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且可与转接头211连接的水箱202,该水箱202用于提供清水或者排泄污水;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水箱202包括水箱主体209和水箱座体 210,水箱主体209可分离地安装在水箱座体210上,其中水箱主体209设有储水腔,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设置或主要设置在水箱座体210,水箱主体 209安装在水箱座体210上时,储水腔可以与水箱座体210上的水路输送管道 206/206a连通。当然,这仅仅是水箱202的具体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具体形式,其可以设置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只要是能够与转接头211 的转接管道213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15和图16,转接头211包括:
壳体212;
转接管道213,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连接于壳体212,转接管道213 的第二端215从壳体212伸出,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用于与水箱202 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连接于壳体212”指的是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至少部分连接于壳体212,示例性的,既可以涵盖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不伸出壳体212的情况,也可以包括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伸出壳体212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另外,转接管道213可以呈直管状,也可以呈非直管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也不作限制,在具体的示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可以呈L状,且可以部分伸出在壳体212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转接管道213”既可以只包括单一水管,也可以由至少两个水管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能够起到连接外部水路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作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用于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转接头211的转接管道213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直接插接,使得转接头211从水箱202上拔出即可脱离水箱 202,进而可对水箱202进行拆除,有利于水箱202的快速取出。同样在进行水箱202的装配时,也可将转接头211插入对应的安装位置,即可将水箱202 与外部水路连通,有利于具有自动上水和/或下水功能的水箱202的快速装配。而且,通过转接头211的转接管道213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 直接插接,无需使用拆装辅助工具,避免了拆装辅助工具的存放和容易丢失的问题,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用于插入水箱202 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也可用于供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入,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在壳体212的转接管道213可以包括两个。
具体地,其中一个转接管道213可以用于输送外部清水至水箱202,另一个转接管道213可以用于输送水箱202排出的污水至外界。这样,利用一个转接头211即可同时实现自动上水和自动下水的转接功能。
当然,转接头211包括的转接管道213的数量并不限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两个。示例性的,转接头211也可以只包括一个转接管道213。该转接管道213可以用于输送清水或者污水,当然,也不排除同一转接管道213可以选择连接至不同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以用于输送清水或者污水。在基站既包括用于自动上水的水路输送管道11,又包括自动下水的水路输送管道12时,可以利用转接头211的不同转接管道213分别与之连接。
请参阅图14,在该实施例中,壳体212内可以具有对转接管道213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216,转接管道213插入第一限位结构216内,并与第一限位结构216在转接管道213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隙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间隙并非工艺间隙,而是在制造时预留的间隙,目的是为了避免工艺误差而导致转接管道213无法装配或装配难度大,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壳体212可以包括外壳217和接头218,接头218连接在外壳 217的一侧。接头218套设在转接管道213上,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超出接头218。外壳217远离接头218的另一侧形成侧壁219,侧壁219朝向接头218所在方向伸出第一限位结构216,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插入第一限位结构216内。借由转接管道213与第一限位结构216在转接管道213的横截面方向上的间隙配合,便于实现外壳217与转接管道213的装配,避免了因工艺误差而导致转接管道213与外壳217无法装配或装配难度大的情况发生。
外壳217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壳220和第二外壳221,第一外壳220 和第二外壳221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钉等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216可以包括多个围绕转接管道213设置的限位片222,其中转接管道213与位于其两侧的限位片222在转接管道213的横截面方向上的间隙配合。
为了实现转接管道213与壳体212的稳定连接,壳体212与转接管道213 可以固定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接头218可以形成有套设在转接管道213 上的贯穿孔223,贯穿孔223的横截面尺寸自靠近外壳217的一侧向远离外壳 217的一侧逐渐缩小。转接管道213的外壁的至少部分管段的横截面尺寸自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向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所在方向逐渐缩小。在加工成型时,可以壳体212和转接管道213可以分别成型,然后再组装成转接头211。沿转接管道213装配至壳体212的装配方向上,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可以先从贯穿孔223的横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穿入接头218,直至转接管道213的渐缩的外壁部分被限位在贯穿孔223处,转接管道213的第一端214部分超出接头218。沿转接管道213装配至壳体212的装配方向上,由于贯穿孔223的入口处横截面尺寸稍大,可以便于转接管道213插入,而出口处尺寸稍小,可以使得转接管道213与接头218之间可靠对位,便于转接管道213较为稳固地被限位在接头218处。
请参阅图15和图16b,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的第二端215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在转接管道213插接至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时,可以确保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 206/206a之间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套设于转接管道213的外侧壁,更具体的,在转接管道213的外侧壁上可以设有外环形凹槽225,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卡入外环形凹槽225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设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内侧壁,更具体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内侧壁可以设有内环形凹槽,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卡入内环形凹槽内。
示例性的,第一径向密封环224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径向密封环224 可以沿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密封环224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
当转接管道213插入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内时,径向密封环O受到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与转接管道213之间的挤压,从而可以确保转接管道213 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之间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11、图15和图16a~图16b,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管道213包括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可以相互套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并不限制为套接的方式。另外,转接管道213的水管的数量也不作限制,只要能够起到连接外部水路和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作用即可。
如图11所示,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还可以设有第二径向密封环228,通过第二径向密封环228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的密封性,降低水从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的间隙流向外界的风险。
如图15和图16b所示,为了实现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可靠连接,第一水管226的侧部和第二水管227的侧部中的一者可以凸设有卡扣229,第一水管226的侧部和第二水管227的侧部中的另一者可以设有卡槽或卡孔 230,卡扣229卡接在卡槽或卡孔230内。利用卡扣229连接的方式,便于将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套接在一起,只需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 怼一下即可,操作方便,连接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第一水管226套设在第二水管227的外侧,在此情况下,卡扣229可以设置在第一水管22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水管227,相应的,卡槽或卡孔230设置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中的另一者;也可以是第二水管227套设在第一水管226的外侧,在此情况下,卡扣229可以设置在第一水管22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水管227,相应的,卡槽或卡孔230 设置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中的另一者。
由于卡扣229连接的方式,在水压过大的情况下存在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相互脱离的风险,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卡接处可以套设有套筒231,以此来防止卡扣229从卡槽或卡孔 230脱落,提高可靠性。
具体地,壳体212包括外壳217和接头218,接头218连接在外壳217的一侧,并从外壳217的一侧凸出以形成套筒231。通过该技术手段,既能够利用接头218安装转接管道213,同时也可以利用接头218套设在第一水管226 和第二水管227的卡接处来提高连接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套筒231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形式,也不限制为严格的筒状,只要其内部形成套接孔即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2可以不设置有凸出的接头218,而仅在壳体212设置供转接管道213穿过的贯穿孔,贯穿孔的内侧壁可以用于抵接卡扣229,同样也可以阻碍卡扣229从卡孔或卡槽脱出。
具体地,如图11、图15和图16b所示,第一水管22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部232和第二管部233,第一管部232暴露在第二水管227外侧,第二管部233插入第二水管227内,第二管部233于靠近第一管部232的位置向外凸设有卡扣229;第二水管22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管部234和第四管部235,第三管部234用于与水箱202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连接,第四管部235 远离第三管部234的一端形成插入口236,第四管部235靠近插入口236的位置设有卡槽或卡孔230;第二管部233由插入口236插入至第四管部235。通过该技术手段,便于实现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的可靠套接。
进一步地,第二管部233的外壁横截面尺寸从与第一管部232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管部232的一端逐渐缩小;第四管部235的内孔横截面尺寸从形成所述插入口236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插入口236的一端逐渐缩小。通过该技术手段,便于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快速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卡扣229连接。比如,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也不排除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之间同时进行卡扣229 连接和超声波焊接。
另外,第一水管226与第二水管227之间可以设有单向阀237,单向阀 237用于将第一水管226和第二水管227形成的水路通道截断或打开。进一步地,在转接管道213未与对应的水路输送管道11连接时,单向阀237处于第一状态以将水路通道截断,在转接管道213连接至水路输送管道11时,单向阀237处于第二状态以打开水路通道,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脱离时,单向阀237可以恢复第一状态以重新截断水路通道;在该转接管道213用于输送清水的情况下,在转接管道213从水路输送管道11脱离时,可以避免外部清水直接从转接管道213处喷出。示例性的,单向阀237可以是弹簧式单向阀,在转接管道213连接至水路输送管道11时,单向阀237可以被推动以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脱离时,单向阀237可以自动复位至第一状态。
更具体地,转接管道213可以包括两个,单向阀237设于其中一个转接管道213内,单向阀237包括阀芯238和弹性件239,第一水管226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台阶240;阀芯238设于第二水管227内,弹性件239抵接在第一台阶240和阀芯238之间。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插接的状态下,弹性件239压缩,单向阀237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转接管道213从所述水路输送管道11脱出,所述弹性件239恢复形变,而使所述单向阀237处于关闭状态。具体来讲,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插接时,阀芯238处于第一位置以截断水路通道,弹性件239处于释放状态;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11插接的状态下,阀芯238被推动至第二位置以打开水路通道,弹性件239处于压缩状态;在转接管道213脱离水路输送管道11时,在弹性件239从压缩状态释放,阀芯238在弹性件239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位置。进一步地,为了在转接管道213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接时,能够可靠地推动阀芯238,对应的水路输送管道11内设有推动部241。
由于第一水管226的内壁形成第一台阶240;阀芯238设于第二水管227 内,弹性件239抵接在第一台阶240和阀芯238之间,使得对应的第二水管 227无需加工供弹性件239抵接的台阶,而且,由于转接管道213中的另一个不需要安装上述的单向阀237,自然也不要加工台阶,因此,有利于利用同一套模具加工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
请参阅图11,进一步地,第三管部234与第四管部235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243;第二台阶243朝向第四管部235的一侧形成有内倒角244;阀芯238上套设有密封圈245,当阀芯238处于使单向阀237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时,密封圈245抵顶于内倒角244处。利用密封圈245和第二台阶243上内倒角244的配合,能够达成更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两个转接管道213 的第二水管227均形成第二台阶243和内倒角244,进而便于利用同一套模具加工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具体地,第二台阶243包括伸入第四管部235的安装部246,内倒角244形成在安装部246朝向第四管部235的一侧;在具体的示例中,用于输送污水的转接管道213内的鸭嘴阀242的进水端套设安装部246。
更进一步地,阀芯238包括主体部247和堵头部248,其中主体部247滑设在第三管部234内,堵头部248连接在主体部247的一端,且用于与第二台阶243抵顶;密封圈245位于阀芯238的主体部247靠近堵头部248的位置处。通过该技术手段,有利于阀芯238的可靠移动,同时也有利于保证阀芯238的截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转接管道213中的设有单向阀237的转接管道213 用于输送清水,另一个转接管道213用于输送污水。示例性的,用于输送污水的转接管道213内可以设有鸭嘴阀242,当该转接管道213连接至对应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时,在没有水压或者水压较小的情况下,鸭嘴阀242处于闭合或微开的状态,能够起到防止污水向外流出,在水压超过一定程度时,鸭嘴阀242在水压的作用下可以被打开以使污水向外流出。
鸭嘴阀24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b所示,在转接管道213内可以设有供鸭嘴阀242安装的安装辅助套筒 242a,其中一个鸭嘴阀242(例如,图15和图16b中左侧的鸭嘴阀242)可伸入安装辅助套筒242a的内侧,另一个鸭嘴阀242可套设于安装辅助套筒 242a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转接管道213中的第二水管227的结构形状可以相同。由于其中一个转接管道213内供单向阀237的弹性件239抵接的台阶设置在第一水管226内,而另一个转接管道213不需要设置该单向阀237,因此有利于将两个转接管道213的第二水管227加工为结构形状相同。
请结合图16a~图16b,更具体地,第一水管226呈L形,包括横管部分 249和立管部分250,其中横管部分249与第二水管227连接,立管部分250 用于连接外部水路,立管部分250可以部分伸出在壳体212外侧。当然,这仅是第一水管226的具体示例,第一水管226并不局限于此。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该实施例中,水箱202上设有用于对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251,第二限位结构251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在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隙配合。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以通过软管252(比如,硅胶软管)连接至水箱202,由于软管 252的存在,使得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以具有一定的摆动空间。而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51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的间隙配合,使得当将转接管道 213与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插接时,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可以在第二限位结构251内小范围横向摆动,从而便于转接管道213快速装配至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间隙并非工艺间隙,而是在制造时预留的间隙,目的是为了避免工艺误差而导致转接管道213无法装配。
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包括形成在水箱202的箱壁上的开孔253,开孔253与位于水箱202内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对应,转接管道213经过该开孔253插入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转接管道213在其横截面方向上与开孔253间隙配合。
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2所示,基站壳体203上的插接口205与容纳空间204连通的位置形成插孔254,插孔254与位于水箱202内的水路输送管道 206/206a对应。转接管道213经过该插孔254插入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转接管道213在其横截面方向上与插孔254间隙配合。
请参阅图11和图16,在该实施例中,壳体212的侧部设置有按压卡扣结构255,按压卡扣结构255包括按压件256和与按压件256连接的卡扣件257;卡扣件257被配置为在转接头211插接至基站主体201时卡接在基站主体201,以及在按压按压件256时内收以使转接头211能够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如图13c所示,卡扣件257内收指的是卡扣件257 沿靠近转接管道213的方向运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方向可以称为内收方向),以能够脱离基站壳体203,使得转接头211能够从基站主体201 上拔出。通过按压卡扣结构255与基站主体201的卡接,便于实现转接头211 与基站主体201的可靠装配。需要注意的是,按压件256与卡扣件25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13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件257包括朝背离转接头211插入基站主体201的插入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出部2571,基站主体201(具体为基站壳体203)面向卡扣件257的一侧表面设有阻碍卡扣件257及第一凸出部 2571沿内收方向运动的阻挡部2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能够进行自动上水和自动下水,在自动上水和自动下水过程中,转接管道213中存在水压,在水压的作用下,转接头211的卡扣件257会存在相对于基站壳体203运动的趋势(如图13c所示,卡扣件257的运动趋势方向与图示中水压方向基本一致)。如此,使得卡扣件257的第一凸出部2571会运动至保持在被阻挡部2031阻挡的位置,在该种状态下,即使用户按压按压件256也无法将转接头211从基站主体201上取下。如此一来,使得基站在进行正常上下水过程中,用户无法将转接头211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进而也更可靠地避免了基站正常上下水过程中,转接头211从基站主体201上拔出或掉出而导致液体泄露的风险。
对于阻挡部2031的具体结构形态,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阻挡部2031可以为形成于基站壳体203上的第二凸出部。在另一个示例中,基站壳体203 上面向卡扣件257的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一槽侧壁形成上述的阻挡部 20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在具体的示例中,基站壳体203的插接口205远离容纳空间204 的一端的两侧设有卡槽258,转接头211的壳体212部分插入至插接口205处,卡扣件257卡入卡槽258内,转接管道213穿过插接口205后插接至水箱202 的水路输送管道206/206a。
基站上一般设有用于接收基站的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的污水箱,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抽吸装置将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抽入污水箱,污水被抽入污水箱时会产生较大的水流冲击噪音,影响用户体验。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箱及清洁基站,能够有效降低因水流冲击而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如图17至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站301,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例如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对配备有清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补水,及/或,对配备有污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污水排出。其中,清洁设备可以包括能够自主移动的清洁机器人,也可以包括能够被用户手持驱动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例如手持清洗机等。基站301包括基站主体和水箱,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基站主体上设有清洗系统,清洗系统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洗,进水通道结构与清洗系统连通。
如图18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包括第一箱体304和第二箱体314,第一箱体304内形成有容纳腔305,第二箱体314安装于容纳腔 305,第二箱体314内形成有储水腔315,储水腔315通过进水通道结构316 与清洗系统连通以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中,通过第一箱体304和第二箱体314形成双层隔音结构,隔绝污水进入第二箱体314时因水流冲击而产生的噪音,使用户感知到的噪音音量有效降低,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箱体304的内表面和第二箱体31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定位部306,通过定位部306将第二箱体314固定在第一箱体304内,比如,定位部306可以设置在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箱体304的内底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底壁之间,还可以设置在第一箱体304的内顶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顶壁之间,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22至图25所示,为了防止第一箱体304的内表面和第二箱体314 的外表面直接接触,定位部306可以包括柔性件307,以使第一箱体304的内表面和第二箱体314的外表面之间软接触,能够有效降低噪声,也能够防止第二箱体314整体在第一箱体304内的碰撞。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306可以设于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之间,使第二箱体20能够稳定安装在第一箱体304的容纳腔305 中。比如,当定位部306包括柔性件307时,第二箱体314安装在容纳腔305 中时,柔性件307包覆第二箱体314,即可以实现第二箱体314和第一箱体 304的软接触,也能使第二箱体20稳定安装在第一箱体304的容纳腔305中,当然,定位部306不限于柔性件307,也不限于将第二箱体314包覆,只要能够将第二箱体314固定安装于第一箱体304内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306设于第一箱体304的内底壁和第二箱体314 的外底壁之间;或者,定位部306也可以设于第一箱体304的内顶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顶壁之间。当然,也可以同时在第一箱体304的内底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底壁之间以及第一箱体304的内顶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顶壁之间均设置定位部306。
在具体的实例中,如图22至图25所示,第一箱体304包括第一主体312 和第一盖体313,第一盖体313盖合第一主体312,第一主体312和第一盖体 313之间形成容纳腔305,定位部306包括设于容纳腔305下部的支撑部310 和设于第一盖体313的压接部311,支撑部310用于支撑第二箱体314,压接部311压接在第二箱体314的上端,使第二箱体314被夹持在支撑部310和压接部311之间,从而实现将第二箱体314固定在第一箱体304中,防止第二箱体314在容纳腔305内随意移动,能够提升第二箱体314在第一箱体304 中安装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310和压接部311可以设置为各种形式,只要能够将第二箱体314稳固地安装在第一箱体304中即可,比如,支撑部310可以是第一箱体304的底壁,也可以由第一箱体304的底壁向上凸设的凸部形成,或支撑部310还可以是第一箱体304的底壁向上凸设形成的台阶,或由第一箱体304的侧壁凸设的凸部形成,又或者支撑部310由第一箱体304的底壁向下凹设的凹部形成,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压接部311可以为凸设在第一盖体313下侧的环状凸部并与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的外侧相对;或者第一盖体313间隔形成有两压接部311,两压接部311分别压接于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又或者压接部311设置于第一盖体313的中部并压接在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的中部;再或者,第一盖体313形成有多个压接部311分别压接在多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另外,压接部311可以不专门形成,比如,其可以是第一盖体313的底面;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312和第一盖体313可以设置为固定连接,也可以设置为可分离连接。当第一主体312和第一盖体313设置为可分离连接时,有利于将第二箱体314从容纳腔305中拆出进行维护、更换或清理。
进一步地,定位部306还包括柔性件307,柔性件307包括第一柔性件 308,第一柔性件308设于第二箱体314的下端与支撑部310之间以实现第二箱体314与支撑部310的软接触,第一柔性件308能够吸收第二箱体314在第一箱体304内的震动,降低震动所产生的噪音,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箱的噪音。其中,第一柔性件308可以但不限于是泡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柔性件308的设置可以有各种形式,只要能够实现第二箱体314的下端与支撑部31O的软接触即可。比如,第一柔性件308环绕设置在第二箱体314的下端,第一柔性件308被压接在第二箱体314和支撑部310之间,且第二箱体314未与第一柔性件308接触的位置不与支撑部310接触;或者第二箱体314的下端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第一柔性件308,等等;同理,第一柔性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
为了更进一步地降低水箱的噪音,柔性件307还可以包括第二柔性件309,第二柔性件309设于压接部311与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之间以实现压接部 311与第二箱体314的软接触,从而更进一步地降低水箱的噪音。第二柔性件 309的形式对应压接部311设置,比如第一盖体313的压接部311为凸设在第一盖体313下侧的环状凸部并与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的外侧相对时,第二柔性件309同样呈环状并被压接在第二箱体314的上端面和压接部311之间,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第二箱体314的上端与第一盖体313的压接部311以及第二箱体314 的下端与第一主体20内形成的支撑部310均为软接触,第一柔性件308和第二柔性件309能够吸收第二箱体314在第一箱体304内的震动,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箱的噪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只在第二箱体314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软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1、图24和图25所示,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和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之间可以具有第一间隔。
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向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凸设成有定位凸部323,所述定位凸部323与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小于第一间隔,定位凸部323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箱体304和第二箱体314之间的间隔,防止第一箱体304和第二箱体314在水箱出现大的晃动(比如跌落等)的情况下,使得第二箱体314不至于在第一箱体304内部晃动过大,导致整体位置偏移等问题。
当然,第二箱体314安装在容纳腔305时,定位凸部323与第一箱体304 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二间隔能够防止第一箱体304和第二箱体314之间的硬接触,从而防止噪声振动的传递,进而减小噪声
可选的,定位凸部323设置在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的上部。
在一实施例中,在设有定位凸部323的第二箱体314和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柔性件,以实现软接触,进而降低噪声。
当然,定位凸部323不限于设置在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还可以在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向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凸设有定位凸部323,定位凸部 323与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小于第一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箱体314的外侧壁向第一箱体30的内侧壁凸设有定位凸部323,第一箱体304的内侧壁向第二箱体20的外侧壁也可以凸设有定位凸部323。只要能实现定位凸部323对第一箱体304与第二箱体314之间的相对限位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二箱体314被污水腐蚀,第二箱体314至少与水接触的部分由耐腐蚀材料制成。第二箱体314既可以整体由耐腐蚀材料制成以降低第二箱体314的加工难度,也可以仅与水接触的部分(比如储水腔315的内侧壁)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第一箱体304为ABS材料,第二箱体314为PP材料。由于ABS材料制成的第一箱体304不易变形且外形美观,而由PP材料制成的第二箱体314耐腐蚀,因此将这两种材料分别设置在水箱的外部和内部,能够同时兼顾美观和耐腐蚀的需求。当然,第一箱体304不限于为ABS材料,第二箱体314也不限于为PP材料。此外,第二箱体314还可以并非整体由同一种材料制成,比如第二箱体314可以与污水接触的部分由耐腐蚀材料制成,而不需与污水接触的部分由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使第二箱体314既可以实现耐腐蚀,又能够实现不易变形。
如图20和图22至图24所示,进水通道结构316包括形成在第一箱体304 的第一接口317和形成在第二箱体314的第二接口318,第二接口318与储水腔315连通;进水通道结构316还包括设于第一箱体304且连接在第一接口 317与第二接口318之间的进水管道319。在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上时,第一接口317连接至基站主体上的清洗系统,进而可以实现第二箱体314的储水腔315与清洗系统的连通,以能够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在示例中,基站主体包括基站支架302,基站支架302上设有供水箱安装的腔室和与腔室连通的污水接口303,清洗系统的污水输出管路套接在污水接口303处,当水箱安装在基站支架302的腔室时,第一箱体304的第一接口317插入至污水接口303内,进而实现进水通道结构316与清洗系统的连接。
进水通道结构316可以设置为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只要可以将储水腔315与基站主体上的清洗系统连通即可。比如,进水管道319可以对接在第二接口318处,进水管道319输出的污水可以先直接经过第二接口318处再流入储水腔315,进水管道319也可以由第二接口318直接穿入储水腔315,污水不会直接流经第二接口318而从进水管道319直接流入储水腔315;进水通道结构316还可以包括进水接头320,进水管道319通过进水接头320与第二接口318连接;进水通道结构316也可以只是包括第二接口318,在水箱安装在基站主体上时,可以将设置在基站主体上的管子由第一接口317处穿入并连接至第二接口318处;等等,本实用新型对进水通道结构316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管道319为软管。将进水管道319设置为软管,使第一接口317与第二接口318之间实现软接触,可以有效防止震动,进一步实现软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噪声,以及使得连接更加可靠。
此外,为了使污水能够川页利从储水腔315排出,第二箱体314上可以设置与外部气源装置连接的气孔322,外部气源装置通过气孔322对储水腔315 施加正压,当储水腔315处于正压状态时,储水腔315的污水可以经由出水通道结构326排出。为了配合外部气源装置对储水腔315施加正压,可以在第二箱体314的进水通道结构316设置止回阀321,止回阀321被配置为允许朝向储水腔315输入污水以及防止储水腔315内的流体回流。
示例性的,止回阀321在常态下限制污水流入储水腔315,当来自污水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或储水腔315处于负压状态时,止回阀321打开以使污水流入储水腔315,当外部气源装置对储水腔315施加正压时,止回阀321在外部气源装置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储水腔315形成正压,而且由于止回阀 321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防止储水腔315中的污水通过进水通道结构316回流至清洗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止回阀321可以但不限于鸭嘴阀。当然,进水通道结构 316可以设置2个或2个以上止回阀321以防止单个止回阀321容易损坏失效的问题。
如图24所示,第二箱体314包括第二主体324和第二盖体325,第二盖体325可分离地盖合在第二主体324,进水通道结构316包括形成在第二盖体 325上的第二接口318。通过将第二盖体325可分离地盖合在第二主体324,方便对储水腔315进行清理,而进水通道结构316的第二接口318形成在第二盖体325上,也方便对进水通道结构316进行清理,而且,将进水通道结构316的第二接口318形成在第二盖体325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防止污水通过进水通道结构316回流至清洗系统。
如图22和图23所示,为了实现水箱的自动排污,将储水腔315通过出水通道结构326连通至第一箱体304外侧以将污水向外输出,将出水通道结构326直接连通至第一箱体304外侧能够防止污水流入第一箱体304的容纳腔305。
出水通道结构326包括设置在第二箱体314的第三接口327和设置在第一箱体304上的第四接口328,第二箱体314安装在容纳腔305时,第三接口 327对接至第四接口328,以实现储水腔315和外界的连通。
示例性的,第三接口327可以包括向背离储水腔315的方向凸伸的管体 329,当第三接口327与第四接口328对接时,管体329插设在第四接口328,第四接口328可以连接出水管道330,管体329通过第四接口328穿入出水管道330,使第三接口327与出水管道330连接,从而可以将污水经由第三接口 327和出水管道330排出。
出水通道结构326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只要能够起到将储水腔内的污水向外排出的作用即可。比如,出水管道330由第四接口 328和第三接口327直接穿入储水腔,污水排出时不直接流经第三接口327和第四接口328;或者第三接口327直接与第四接口328连接,第四接口328与外界连通,污水经由第三接口327和第四接口328排出;等等,本实用新型对出水通道结构326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26至图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接头1/1’,被配置为可分离地连接在基站的基站主体。转接头1/1’设有污水转接通道10/10’,当转接头1连接至基站主体时,污水转接通道10/10’被配置为可连通基站主体的污水腔71。
本实用新型为基站配置转接头1/1’,在转接头1/1’连接在基站主体上时,转接头1/1’的污水转接通道10/1O’可以连通基站主体的污水腔71,进而可以利用转接头1/1’的转接将污水腔71内的污水向外排出,从而可以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将水箱取出后倒掉污水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用户使用基站时的便利性。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对转接头1/1’的具体形式并不作限制,只要是其具有污水转接通道10/10’,且在其连接至基站主体上时,污水转接通道 10/10’可与基站主体的污水腔71连通即可。示例性的,转接头1/1’可以包括水管,但不包括承载水管的壳体;也可同时包括水管和壳体;也不排除不包括水管,只包括壳体,污水转接通道10/10’由壳体形成,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转接头1/1’连接至基站主体上时,污水腔71内的污水可以经由污水转接通道10/10’直接输出至下水道或者其他载水装置,等等,也可经由污水转接通道10/10’先输出至另外的管道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27至31,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1包括污水转接管道20,污水转接管道20内形成污水转接通道10。需要注意的是,“污水转接管道20内形成污水转接通道10”可以指的是污水转接通道10完全形成在污水转接管道 20,也可以是污水转接通道10部分形成在污水转接管道2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0,具体地,转接头1可以包括壳体30,污水转接管道20连接在壳体30。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污水转接管道20的进水端可以伸出壳体30,但不限于于此。
进一步地,污水转接管道20的出水端可以伸出壳体30,但不限于于此。
请参阅图30和图31,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1还包括排水单向阀,排水单向阀对应污水转接通道10设置。在转接头1连接在基站主体上时,排水单向阀可在污水腔71被施加负压时处于关闭状态,以及可在水压的作用下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以使污水腔71内的污水能够从污水转接通道10排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转接头1,而非设置在基站主体上与污水腔71连通的排水通道72,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排水通道72而导致的容易出现污水泄漏的情况发生。
具体来讲,如果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基站主体上的排水通道72,当漏装转接头1的情况下,污水腔71仍然可以被施加负压来吸入污水,使得污水腔 71内水压能够持续增加,那么在水压较大的情况下,污水腔71内的污水则会将排水单向阀挤开,从而出现污水泄漏,影响用户体验。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转接头1,而不是设置在基站主体上的排水通道72,从而使得在转接头1没有连接至基站主体上时,污水腔71会保持与外界连通,进而无法使污水腔71产生用于吸入污水的负压,污水腔71内无法吸取污水。因此,只有将转接头1安装到基站主体的情况下,基站才能正常吸污水。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了因为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排水通道72而导致在未安装转接头1的状态下容易出现污水泄漏的情况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排水单向阀可在污水腔71被施加负压时处于关闭状态”指的是排水单向阀可以阻断污水腔71与外界的连通以使得污水腔71可以被施加负压来吸入污水。“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并不应狭义地理解为排水单向阀自身的关闭和打开,比如,也可以是基于排水单向阀的状态、位置变化使排水单向阀与所在管道之间形成的过流通道关闭或打开,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排水单向阀对应污水转接通道10设置”并不限制其具体的设置位置、方式等,只要在污水转接通道10与污水腔71连通时,其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即可。示例性的,排水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污水转接通道10内,也可位于污水转接通道10外。
请参阅图31,示例性地,转接头1可以包括污水转接管道20,污水转接管道20内形成污水转接通道10。排水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污水转接管道20内,进而便于设置排水单向阀。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30和图31,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1可以沿其排水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排水单向阀。通过沿排水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排水单向阀,一旦其中一个被泥沙等堵住保持始终打开的状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失效,仍有另一个排水单向阀可以正常起作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转接头1沿其排水方向可以依次设置两个排水单向阀,且均为鸭嘴阀。但并不限制为此。排水单向阀的数量也可以是不限为两个,排水单向阀的类型也不作限制,例如,可以均为鸭嘴阀,也可以都不是鸭嘴阀,或者可以是不同单向阀混合使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单向阀可以为其他具备弹性结构的阀体。
请参阅图30和图31,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单向阀包括鸭嘴阀40/50。鸭嘴阀40/50具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开口41/51,在没有外部压力或外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该开口41/51可以呈闭合状态或微开状态,能够起到防止或限制污水向外流出的作用,在污水腔71要进行抽负压时,鸭嘴阀40/50的开口41/51 会处于闭合状态(如果鸭嘴阀40/50的开口41/51是微开的,则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变化为闭合状态),进而使得污水腔71可以被川页利施加负压,外部污水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污水腔71内。在鸭嘴阀40/50承受的水压超过一定程度时,鸭嘴阀40/50可以在水压的作用下被打开以使污水向外流出。当然,排水单向阀并不限制为鸭嘴阀40/50。
值得注意的是,当鸭嘴阀的开口41/51在常态下(没有外部压力或外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处于微开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鸭嘴阀的开口41/51长期粘黏而失效的风险。
为了便于安装鸭嘴阀40/50,污水转接通道10内设有供鸭嘴阀40/50安装的安装部214/231,安装部214/231形成有供水流通过的排水通道,鸭嘴阀40/50 的进水侧形成有安装头43/53,安装头43/53套设于安装部214/231外侧。通过设置安装部214/231并使鸭嘴阀40/50的安装头43/53套设于安装部214/231 外侧,能够起到支撑鸭嘴阀40/50的作用,有利于鸭嘴阀40/50在气压作用下的可靠性。
具体地,转接头1包括污水转接管道20,污水转接管道20内形成污水转接通道10;污水转接管道20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第一水管21用于连接至基站主体,第二水管22用于与外界连通,第一水管21 包括朝向第二水管22伸出的安装部214,进而可以利用第一水管21支撑鸭嘴阀40/50的安装头43/53,保证鸭嘴阀40/50在气压作用下的可靠性。
更具体地,第一水管21包括相互连接的宽管部211和窄管部212,宽管部211与窄管部21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213,宽管部211套设在第二水管22 的外侧,安装部214由台阶213处朝向第二水管22凸伸形成,进而既便于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的装配,又便于鸭嘴阀40/50的可靠安装。在具体的示例中,窄管部212直接连接至污水腔71的排水通道72,但不限于此。
为了保证可靠性,鸭嘴阀40/50包括第一鸭嘴阀40和第二鸭嘴阀50,第一鸭嘴阀40和第二鸭嘴阀50沿排水方向依次布置。
具体地,转接头1包括污水转接管道20,污水转接管道20内形成污水转接通道10;污水转接管道20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以及沿排水方向抵接在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之间的衬套23;第一鸭嘴阀 40的进水侧形成有安装头43,第一鸭嘴阀40的安装头43沿排水方向被压接在第一水管21与衬套23之间;第二鸭嘴阀50的进水侧形成有安装头53,第二鸭嘴阀50的安装头53沿排水方向被压接在衬套23与第二水管22之间。借由衬套23的设置,可以将第一鸭嘴阀40的安装头43和第二鸭嘴阀50的安装头53分别压接在第一水管21与衬套23之间和衬套23与第二水管22之间,进而便于实现第一鸭嘴阀40和第二鸭嘴阀50的可靠安装。
更具体地,衬套23包括伸入第二水管22的安装部231,第二鸭嘴阀50 的安装头53套设于安装部231外侧。通过在衬套23上设置安装部231并使第二鸭嘴阀50的安装头53套设于安装部231外侧,能够起到支撑第二鸭嘴阀50的作用,有利于第二鸭嘴阀50在气压作用下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水管21包括伸入衬套23的安装部214,第一鸭嘴阀40 的安装头43套设于安装部214外侧。通过在第一水管21上设置安装部214 并使第一鸭嘴阀40的安装头43套设于安装部214外侧,能够起到支撑第一鸭嘴阀40的作用,有利于第一鸭嘴阀40在气压作用下的可靠性。
更具体地,第一水管21套设在第二水管22和衬套23的外侧;第一水管 21内侧形成台阶213;第一鸭嘴阀40的安装头43沿排水方向被压接在台阶 213和衬套23之间;第二鸭嘴阀50的安装头53沿排水方向被压接在衬套23 和第二水管22的进水端之间;进而使得衬套23能够被可靠地压接在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之间,并保证第一鸭嘴阀40和第二鸭嘴阀50的安装可靠性。
更具体地,第一鸭嘴阀40的安装头43的外周向外凸设有第一搭接部42,第一搭接部42被压接在第一水管21与衬套23之间;第二鸭嘴阀50的安装头53的外周向外凸设有第二搭接部52,第二搭接部52被压接在衬套23与第二水管22之间,借由第一搭接部42和第二搭接部52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搭接部42和第二搭接部52的可靠安装。
具体地,污水转接通道10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其中在转接头1装配至基站主体上时,第一通道13可以呈横向设置,第二通道14可以呈竖向设置且出水口朝下;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单向阀可以设置在第一通道13。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单向阀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通道14,或者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另外,污水转接通道10并不局限于某种具体形式,只要能起到与污水腔71连通以供污水排出的作用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状态下,第一通道13可以大部分位于基站主体中,第二通道14则位于基站主体外。当排水单向阀仅设置在第一通道13时,排水单向阀不占用第二通道14的位置,进而可以使得转接头1位于基站主体外的部分尺寸尽量小,有利于减小基站的空间尺寸。
在具体的示例中,污水转接通道10形成在污水转接管道20,污水转接管道20包括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其中第一水管21用于连接至污水腔71的排水通道72,第二水管22包括横管部221和立管部222,横管部221与第一水管21套接,排水单向阀安装在横管部221和第一水管21之间。
具体地,污水转接通道10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第一通道13包括与第二通道14连通的出水口131,第二通道14包括与第一通道13连通的进水口141;第一通道13的出水口在其横截面方向的尺寸与第二通道14的进水口141在其横截面方向的最大尺寸基本相同。通过该技术手段,能够降低污物积累在台阶处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出水口131”指的是第一通道13与第二通道14连通的一段通道。另外,考虑到工艺误差等,第一通道13的出水口在其横截面方向的尺寸与第二通道14的进水口141在其横截面方向的最大尺寸不能保证完全相同,因此在考虑到工艺误差等的情况下,第一通道13的出水口在其横截面方向的尺寸与第二通道14的进水口141在其横截面方向的最大尺寸为基本相同。
示例性的,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可以形成在同一管道内,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29和30,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1还设有清水转接通道60,清水转接通道60被配置为可连通基站主体的清水腔73以能够将外部清水输入至清水腔73。
请参阅图32,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转接头的另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转接通道10’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其中在转接头1’装配至基站主体上时,第一水管21’可以呈横向设置,第二水管22’可以呈竖向设置且连接至第一水管21’底部的出水口211’处;排水单向阀安装在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之间。
具体地,排水单向阀包括鸭嘴阀40’,鸭嘴阀40’被夹设在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之间。
为了便于可靠安装鸭嘴阀40’,鸭嘴阀40’的安装头43’的外周向外凸设有搭接部42’,第二水管22’的上端形成连接部221’,搭接部42’搭接在连接部 221’并被夹设在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之间。
进一步地,搭接部42’凹设有沟槽421’,沟槽421’套设在连接部221’;第一水管21’在与第二水管22’的连接处向下凸设有套筒部212’,套筒部212’与第一水管21’的出水口211’之间形成台阶213’;搭接部42’的上部被夹设在连接部221’与台阶213’之间,搭接部42’的侧部被夹设在连接部221’与套筒部 212’的内侧之间。通过该技术手段,能够保证鸭嘴阀40’的可靠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转接通道10’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其中在转接头1’装配至基站主体上时,第一通道13’可以呈横向设置,第二通道14’可以呈竖向设置且出水口朝下;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单向阀可以设置在第一通道13’。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单向阀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通道14’,或者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另外,污水转接通道10’并不局限于某种具体形式,只要能起到与污水腔71连通以供污水排出的作用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状态下,第一通道13’可以大部分位于基站主体中,第二通道14’则位于基站主体外。当排水单向阀仅设置在第一通道13’时,排水单向阀不占用第二通道14’的位置,进而可以使得转接头1’位于基站主体外的部分尺寸尽量小,有利于减小基站的空间尺寸。
请参阅图26至图3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组件,包括水箱70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转接头1,转接头1可分离地连接在水箱70;水箱70设置有污水腔71以及与污水腔71连通的进水通道74和排水通道72;转接头1连接在水箱70时,污水转接通道10通过排水通道72与污水腔71 连通,污水腔71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使污水能够经过进水通道74被吸入污水腔7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基站的水箱配置转接头1,在转接头1连接在水箱 70时,转接头1的污水转接通道10可以连通水箱70的污水腔71,进而可以利用具有污水转接通道1O的转接头1将污水腔71内的污水向外排出,从而可以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将水箱70取出后倒掉污水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用户使用基站时的便利性。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转接头1,而不是设置在水箱70上与污水腔71连通的排水通道72,从而在转接头1没有装配至基站主体上时,污水腔71会保持与外界连通,进而无法使污水腔71产生用于吸入污水的负压,污水腔71内无法吸取污水。因此,只有将转接头1连接至水箱70的情况下,基站才能正常吸污水。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因为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排水通道72而导致在未安装转接头1的状态下容易出现污水泄漏的情况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转接通道10通过排水通道72与污水腔71连通”可以是污水转接通道10直接连通至污水腔71,比如,排水通道 72为排水口,形成污水转接通道10的管道直接插入至污水腔71内,也可以是排水通道72连接在污水腔71与污水转接通道10之间,污水腔71内的污水先流入排水通道72,再流入污水转接通道10。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外部污水经过进水通道74被吸入污水腔 71内”可以是直接经过进水通道74,也可以间接经过进水通道74,比如外部水路输送系统的接口直接由进水通道74处插入至污水腔71内部。
请参阅图26至图3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例如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对配备有清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补水,及/或,对配备有污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污水排出。其中,清洁设备可以包括能够自主移动的清洁机器人,也可以包括能够被用户手持驱动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例如手持清洗机等。基站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水箱组件,基站还包括清洗系统和水路输送系统,污水腔71通过进水通道74与水路输送系统连通并通过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基站还包括清洗系统,清洗系统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洗,污水腔71通过进水通道74与水路输送系统连通并通过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在清洗系统排污水时,对污水腔71抽负压,排水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本身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在气压作用下变化关闭状态)使得污水腔71可以川页利被抽至负压状态,进而使得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可以经由水路输送系统被川页利吸入污水腔71内。在排水单向阀受到的水压超过一定程度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排水单向阀变化为打开状态以使污水经由污水转接通道10排出。
请参阅图27,具体地,为了便于稳固装配转接头1,转接头1上可以设置按压卡扣结构80,按压卡扣结构80包括按压部81和卡扣部82,在基站的基站壳体90上设置卡槽91,当装配转接头1时,对按压部81施加按压力,卡扣部82对准卡槽91,然后松开按压部81,即可使得卡扣部82卡设在卡槽 91内,操作简单快速,有利于转接头的快速拆装。
具体地,与污水腔71连通的排水通道72可以只是设置在水箱70上,也可以是同时设置在水箱70和基站壳体90上,等等,只要能够实现污水腔71 与转接头1的污水转接通道1O连通的目的即可。
请参阅图26至图3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例如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对配备有清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补水,及/或,对配备有污水箱的清洁设备进行污水排出。其中,清洁设备可以包括能够自主移动的清洁机器人,也可以包括能够被用户手持驱动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例如手持清洗机等。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转接头1,基站主体上设有清洗系统、水路输送系统和污水腔71,污水腔71被配置为可通过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转接头1连接在基站主体时,污水转接通道10可与污水腔71连通,污水腔71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使污水能够经过水路输送系统被吸入污水腔7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基站主体上还设有清洗系统,污水腔71被配置为可通过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基站配置转接头1,在转接头1连接在基站主体时,转接头1的污水转接通道10可以连通污水腔71,进而可以利用具有污水转接通道的转接头1将污水腔71内的污水向外排出,从而可以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将水箱70取出后倒掉污水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用户使用基站时的便利性。而且,本实用新型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转接头1,而不是设置在基站主体上与污水腔71连通的排水通道72,从而在转接头1没有装配至基站主体上时,污水腔71会保持与外界连通,进而无法使污水腔71产生用于吸入污水的负压,污水腔71内无法吸取污水。因此,只有将转接头1安装到基站主体的情况下,基站才能正常吸污水。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因为将排水单向阀设置在基站主体的排水通道72而导致的容易出现污水泄漏的情况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污水腔71可以形成在专门的水箱70上,也可以直接形成在基站壳体90上,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当污水腔71形成在水箱70上时,与污水腔71连通的排水通道72可以只是设置在水箱70上,也可以是同时设置在水箱70和基站壳体90上,等等,只要能够实现污水腔71与转接头1的污水转接通道10连通的目的即可。
基站在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加水或清洁时,需要通过抽水管从基站的水箱中抽水,而为保证所抽出的水中不含杂质或尽可能少的含有杂质,会在水箱中安装过滤器。然而,现有的过滤器仅在底部开设开口,在开口处设置过滤网,该种设置方式导致过滤面积较小,吸水阻力较大。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器、水箱、清洁系统及其基站,旨在解决现有的过滤器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吸水阻力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请参见图33、图35b,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
过滤器本体401,过滤器本体401呈筒状,过滤器本体401具有相连通的空腔404,第一开口405以及用于供抽水管415安装的安装口407,第一开口 405设置于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
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罩设第一开口405;
过滤器设置于水中时,过滤器本体401外部的水经第一开口405处的第一过滤网过滤后进入空腔404。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401呈筒状设置,其内部中空并形成有空腔404,其周向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405,该第一开口405尽可能大的覆盖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以使得第一开口405的开口面积尽可能大,从而尽可能减小过滤时的吸水阻力,提高吸水效果。可选的,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上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开口405,并且该第一开口405需尽可能的覆盖过滤器本体 401的整个周面,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上也可设置多个第一开口405,多个第一开口405间隔分布,并且多个第一开口405基本覆盖过滤器本体401的整个周面。
第一开口405与空腔404相互连通,第一开口405处罩设有第一过滤网,该第一过滤网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或多个。在过滤时,过滤器位于水中,空腔404外的水先经由第一过滤网进行过滤,水中的杂质因无法穿过第一过滤网而被隔离在空腔404外,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其中,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孔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30um,40um等,此处不做限制。
过滤器本体401呈筒状结构设置,其端部开设有用于供抽水管415安装的安装口407,该安装口407的大小及形状与抽水管415相适配,抽水管415 的抽水口经由安装口407插装至空腔404内,以使得抽水管415的抽水口能够伸入于容纳腔中的液面内,从而将空腔404中过滤后的水抽出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其在过滤器本体的周面开设有第一开口 405,该第一开口405可基本覆盖过滤器本体401的整个周面,以使得第一开口405的开口面积尽可能大,从而降低吸水阻力,提高吸水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开口405的开口面积较大,而第一过滤网又是覆盖在第一开口405处的,因此第一过滤网的面积也相对较大,不会存在第一过滤网被完全堵塞的情况,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出现第一开口 405堵死的问题,从而保证过滤器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一开口405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开口405绕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布置,并相互间隔;多个第一开口405均连通空腔404。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405,多个第一开口405围绕过滤器本体401的周向间隔分布,并且该多个第一开口405 分别与空腔404相互连通,使得待过滤的水能够经由各个第一开口405流入至空腔404中。其中,第一过滤网可以是围绕过滤器本体401的周向设置的一整块,也可以是针对各个第一开口405分别设置的多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一开口大致呈矩形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一开口405绕过滤器本体401 的周面延伸,并首尾相连;第一过滤网沿着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覆盖第一开口405。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401的周面上开设一个第一开口405,该第一开口405覆盖过滤器本体401的整个周面,使得第一开口405的开口面积最大化,从而尽可能的减小吸水阻力。第一开口405与空腔404相互连通,使得待过滤的水能够经由该第一开口405流入至空腔404中。其中,覆盖于第一开口405处的第一过滤网可以是围绕过滤器本体401的周向设置的一整块,也可以是依次首位相连的多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过滤网可以为具有一定支撑刚度的不锈钢网,也可以为柔性过滤网,当第一过滤网为柔性过滤网时,过滤器本体401具有用作第一过滤网安装骨架的竖向连接部,通过该竖向连接部对第一过滤网在高度方向上起到支撑的作用。可选地,竖向连接部可以位于过滤器本体401的中部,并分别与过滤器本体的顶端和底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本体401还形成有第二开口406,第二开口406位于过滤器本体401的至少一端面;第二开口406和第一开口405均连通空腔404;过滤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覆盖第二开口406;过滤器设置于水中时,过滤器本体401外部的水分别经过第二过滤网和第一过滤网进入至空腔404。
本实施例中,在过滤器本体401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开口406,该第二开口406与空腔404相互连通,使得外部待过滤的水能够经由该第二开口406流入至空腔404中。第二开口406可以设置在过滤器本体401的顶端,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本体401的底端,亦或同时设置在过滤器本体401 的两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第二开口406处对应罩设有第二过滤网,以通过该第二过滤网对第二开口406处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流入至空腔404中,堵塞抽水管。其中,过滤器本体401的端面上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开口406,并且该第二开口406需尽可能的覆盖过滤器本体 401的整个端面,过滤器本体401的端上也可设置多个第二开口406,多个第二开口406间隔分布,并且多个第二开口406基本覆盖过滤器本体401的整个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本体401包括筒体402和端盖403,筒体402与端盖403可拆卸连接;第一开口405设置于筒体402;第二开口406设置于端盖403。
本实施例中,空腔404形成于筒体402当中,筒体402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并配置有端盖403,该端盖403与筒体402可拆卸连接。筒体402与端盖 403之间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也可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还可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其中,第一开口 405设置在筒体402上,第二开口406设置在端盖40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5b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还包括安装套筒408,安装套筒408自安装口407向空腔404所在方向凸出,安装套筒 408的内侧壁用于与抽水管415的外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口407处设置有安装套筒408,安装套筒408的一端与安装口407齐平,另一端朝向空腔404的内部延伸,抽水管415插装于安装套筒408内,安装套筒408的内侧壁与抽水管415的外侧壁抵接,从而将抽水管415安装于安装套筒408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5b,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安装口407呈扩孔状设置。
本实施例中,安装口407远离空腔404的一端呈扩口式设置,安装套筒 408安装于安装口407中且其大小与形状都与安装口407相适配,也即安装套筒408的一端亦呈扩口式设置,方便抽水管415自安装套筒408的扩口端插装于空腔404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5b,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本体401的底部具有支撑肋条409,支撑肋条409朝向空腔404所在方向凸出,支撑肋条 409用于与抽水管415的抽水口所在端抵接。
本实施例中,抽水管415自安装口407插装于空腔404中后,插装于空腔404中的抽水口所在端通过支撑肋条409支撑固定,使得抽水管415分别经由安装套筒408和支撑肋条409固定于过滤器本体401的空腔404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空腔404形成于筒体402当中,筒体402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并配置有端盖403,该端盖403与筒体402可拆卸连接,端盖403形成有支撑肋条409,支撑肋条409朝向空腔404所在方向凸出。
请参见图34、图35a,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一种水箱包括箱体410 和过滤器411,该过滤器41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水箱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过滤器411设置在箱体410 内,并与箱体41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当水中有铁锈等较重的固体杂质时,其将自身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箱体410底部,而由于过滤器411与箱体410的底部间隔预设距离,因此,可避免过滤器411吸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器411与箱体410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0mm。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411与箱体410的底部间隔为1-10mm,在此间隔范围内,过滤器411与箱体41O的间隔距离越大越好,如此可使得过滤器411 与沉降在箱体41O底部的杂质的距离尽可能的大,从而尽可能避免抽水时杂质流入至过滤器411中。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过滤器411与箱体410 底鄙的间隙为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4、图35a,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水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41O内的过滤装置412,过滤装置412将箱体410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413和第二区域414,过滤器411位于第二区域414;水箱的进水口416对应于第一区域413设置;过滤装置412用于阻碍第一区域413内水中的杂质进入第二区域414。
本实施例中,箱体410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12,当过滤装置412为过滤网时,该过滤装置412可横向设置于箱体410内,也可竖向设置于箱体410内,但无论过滤装置412如何设置,其都将箱体410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413和第二区域414。外部水通过水箱的进水口416进入到第一区域413,第一区域413内的水经由过滤装置412过滤后,流入至第二区域414 内,如此可通过过滤装置412对外部注入于箱体410内的水进行一级过滤,而后再通过过滤器411对第二区域414内的水进行二级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5b,在过滤器411安装于水箱的状态下,抽水管415伸入至过滤器本体401的空腔404内,且抽水管415的抽水口靠近过滤器本体40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411安装于水箱中且位于其底部,为保证抽水管415 能够将箱体410内的水全部抽出,需使得抽水管415插装于过滤器本体401 的空腔404中且其抽水口靠近过滤器本体401的底部。若抽水管415的抽水口靠近安装口407,则需要箱体410内的液位至少与安装口407所在高度齐平,当箱体410内的液位低于安装口407所在高度后,抽水管415将无法完成抽水。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a和图36b所示,水箱包括水箱盖C和箱体410,水箱盖C包括第一盖体C1和第二盖体C2,第一盖体C1固定于箱体410,第二盖体C2盖设于第一盖体C1上,且与第一盖体C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盖体C2上设有检修口C21,检修口C21位于过滤器411的上方。示例性的,第二盖体C2可以与箱体410固定连接,第一盖体C1与第二盖体C2可以快拆连接,例如通过卡扣实现快拆,或者,第一盖体c1与第二盖体C2可以磁吸连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盖体c1与第二盖体C2均盖设于箱体 410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箱体410内的过滤器411可能出现被铁锈等杂质堵住而导致其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用户可以通过将第一盖体C1从第二盖体 C2上取下而露出检修口C21,检修口C21可供用户从检修口C21处伸入箱体 410内而取出过滤器411,以便于更换或维修过滤器411。
由于将第二盖体c2固定在箱体410上,而仅留出检修口c21,有利于第二盖体C2与箱体410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的,检修口C21的边缘可以设有密封圈C211,第一盖体C1与密封圈C211密封抵接。第一盖体C1在盖设于第二盖体C2的状态下,第一盖体C1的底面挤压密封圈C211,使得密封圈C211密封第一盖体C1与第二盖体C2之间在检修口C21周围的间隙,降低箱体410内的液体从检修口C21 溢出的风险。
请参见图34、图35a,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水箱,包括:
进水口416,用于供外部水进入水箱内;
抽水管415,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水箱外部;
过滤装置412,设于箱体410内,过滤装置412将箱体410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413和第二区域414;
过滤器411,设于抽水管415的抽水口处;
进水口416位于第一区域413,过滤器411位于第二区域414;
过滤装置412用于阻碍第一区域413内水中的杂质进入第二区域414。
本实施例中,箱体410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12,当过滤装置412为过滤网时,该过滤装置412可横向设置于箱体410内,也可竖向设置于箱体410内,但无论过滤装置412如何设置,其都将箱体410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413和第二区域414。外部水通过水箱的进水口416进入到第一区域413,第一区域413内的水经由过滤装置412过滤后,流入至第二区域414 内,如此可通过过滤装置412对外部注入于箱体410内的水进行一级过滤,而后再通过过滤器411对第二区域414内的水进行二级过滤,最后再由抽水管415将空腔404中的水抽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5a,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过滤装置412为隔板,隔板与箱体410底壁连接,隔板沿箱体410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或者,过滤装置412为过滤网。
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12可以为隔板,也可以为过滤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当过滤装置412为隔板时,外部水经由进水口416注入至第一区域413,水中的固体杂质将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第一区域 413的底部,待水位高度超越隔板的高度时,第一区域413中的水将越过隔板并流入第二区域414,如此可减少沉降于第二区域414内的固体杂质,从而减少过滤器411吸入杂质的风险,降低过滤器411被堵塞的概率,进而延长过滤器411的使用寿命。当过滤装置412为过滤网时,通过进水口416注入于第一区域413中的水将经由过滤网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到第二区域414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清洁系统的基站,包括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水箱,该水箱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洁系统的基站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基站,该基站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洁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清洁机器人与基站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可以为移动式主动清洁设备或手持式被动清洁设备,移动式主动清洁设备可具备清扫和清洁功能,比如可清扫粗颗粒脏污、发丝、纸屑等,将其扫入清洁设备携带的收集箱中,以及利用拖布对地面进行湿清洁以进一步清除细颗粒污物。移动式主动清洁设备可通过使用映射/导航系统进行围绕地板表面的导航对地面进行智能化全自动清洁,无需人工干预。手持式被动清洁设备,也可具备清扫和清洁功能。且在清洁特定的顽固污渍表面的时候,通过控制信号的输入,通过自带的清洁液施加系统向滚刷和/或待清洁表面施加清洁液,以软化该顽固的污渍,使其脱离表面,实现较好的清洁效果,是移动式自主清洁设备的良好补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5)

1.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储液腔、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向所述储液腔输入液体,所述出液通道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水箱外,所述箱体上设有漏液结构,所述漏液结构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其中,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所述漏液结构溢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结构包括:
漏液通道,所述漏液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漏液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箱体的漏液口,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
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所述漏液口溢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漏液口设置在所述顶壁、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壁的位置、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三者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向上开口的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密封盖合在所述主体上,所述漏液口设置在所述盖体、所述主体侧壁靠近所述盖体的位置、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三者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口形成在所述盖体的侧壁,所述漏液通道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盖体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漏液口连通,液体由所述第一通孔流出并流至所述漏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通道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主体的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盖体上具有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漏液口连通的流通腔体,液体依次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流通腔体、所述漏液口、所述第二通孔向外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凹槽连通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贯穿所述盖体的侧壁形成所述漏液口,液体依次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凹槽、所述引导槽向外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腔还设置有溢液检测装置,所述溢液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检测部的最底端低于所述漏液口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站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结构包括:
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通道设置阀体;
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的压力大于所述阀体的开启压力时,所述阀体打开,液体从所述阀体溢出。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箱,所述基站主体具有水箱安装空间和排液通道,所述水箱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水箱,所述水箱安装空间与所述排液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空间的底壁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排液通道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水箱安装空间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从所述漏液结构流出的液体沿所述间隙流动,并通过所述出液孔流至所述排液通道;或
所述排液通道连通所述漏液结构,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后,液体从所述漏液结构溢出,并通过所述排液通道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清洗系统,所述排液通道与所述清洗系统连通,以将溢出的液体引导至所述清洗系统。
13.一种水箱,被配置为安装于基站,用于接收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形成有容纳腔;
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箱体内形成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通过进水通道结构与所述清洗系统连通以接收污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定位部,以将所述第二箱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箱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柔性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箱体的外侧壁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底壁和所述第二箱体的外底壁之间;和/或
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顶壁和所述第二箱体的外顶壁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盖合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下部的支撑部和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压接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箱体,所述压接部压接在所述第二箱体的上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箱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箱体的外侧壁向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凸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和/或
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向所述第二箱体的外侧壁凸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至少与水接触的部分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为ABS材料,所述第二箱体为PP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接口和形成在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接口;所述进水通道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为软管。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结构设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被配置为允许朝向所述储水腔输入污水以及防止所述储水腔内的流体回流。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可分离地盖合在所述第二主体,所述进水通道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盖体上的第二接口。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通过出水通道结构连通至所述第一箱体外侧以将污水向外输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三接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上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二箱体安装在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第三接口对接至所述第四接口。
28.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3至27任一项所述的水箱,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基站主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所述基站主体上设有清洗系统,所述清洗系统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洗,所述进水通道结构与所述清洗系统连通。
30.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被配置为可分离地连接在基站的基站主体,所述转接头设有污水转接通道和排水单向阀,所述排水单向阀对应所述污水转接通道设置;
当所述转接头连接至所述基站主体时,所述污水转接通道被配置为可连通所述基站主体的污水腔,所述排水单向阀可在所述污水腔被施加负压时处于关闭状态,以及可在水压的作用下从所述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以使所述污水腔内的污水能够从所述污水转接通道排出。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头包括污水转接管道,所述污水转接管道内形成所述污水转接通道;
所述排水单向阀设于所述污水转接管道内。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单向阀包括鸭嘴阀。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沿其排水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排水单向阀。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转接通道内设有供所述鸭嘴阀安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有供水流通过的排水通道,所述鸭嘴阀的进水侧形成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套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侧。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头包括污水转接管道,所述污水转接管道内形成所述污水转接通道;
所述污水转接管道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用于连接至所述基站主体,所述第二水管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水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水管伸出的所述安装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宽管部和窄管部,所述宽管部与所述窄管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宽管部套设在所述第二水管的外侧,所述安装部由所述台阶处朝向所述第二水管凸伸形成。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鸭嘴阀包括第一鸭嘴阀和第二鸭嘴阀,所述第一鸭嘴阀和所述第二鸭嘴阀沿所述排水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转接头包括污水转接管道,所述污水转接管道内形成所述污水转接通道;
所述污水转接管道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以及沿所述排水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之间的衬套;
所述第一鸭嘴阀的进水侧形成有安装头,所述第一鸭嘴阀的安装头沿所述排水方向被压接在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衬套之间;
所述第二鸭嘴阀的进水侧形成有安装头,所述第二鸭嘴阀的安装头沿所述排水方向被压接在所述衬套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包括伸入所述第二水管的安装部,所述第二鸭嘴阀的安装头套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侧。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管套设在所述第二水管和所述衬套的外侧;
所述第一水管内侧形成台阶;
所述第一鸭嘴阀的安装头沿所述排水方向被压接在所述台阶和所述衬套之间;
所述第二鸭嘴阀的安装头沿所述排水方向被压接在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二水管的进水端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转接通道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排水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
4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转接通道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进水口;
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水口在其横截面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水口在其横截面方向的最大尺寸基本相同。
4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清水转接通道,所述清水转接通道被配置为可连通所述基站主体的清水腔以能够将外部清水输入至所述清水腔。
43.一种用于基站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以及如权利要求30至42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水箱;
所述水箱设置有污水腔以及与所述污水腔连通的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
所述转接头连接在所述水箱时,所述污水转接通道通过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污水腔连通,所述污水腔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使污水能够经过所述进水通道被吸入所述污水腔内。
44.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水箱组件,所述基站还包括水路输送系统,所述污水腔通过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路输送系统连通并通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污水。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所述基站还包括清洗系统,所述清洗系统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洗,所述污水腔通过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路输送系统连通并通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所述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46.一种基站,用于对清洁设备进行护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30至42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头,所述基站主体上设有水路输送系统和污水腔,所述污水腔被配置为可通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污水;
所述转接头连接在所述基站主体时,所述污水转接通道可与所述污水腔连通,所述污水腔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使污水能够经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被吸入所述污水腔内。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有清洗系统,所述污水腔被配置为可通过所述水路输送系统接收所述清洗系统产生的污水。
48.一种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用于连通抽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呈筒状,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相连通的空腔,第一开口以及用于供所述抽水管安装的安装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周面;以及,
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绕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周面布置,并相互间隔;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均连通所述空腔。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绕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周面延伸,并首尾相连;所述第一过滤网沿着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周面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51.根据权利要求48-50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本体还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至少一端面;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均连通所述空腔;
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本体包括筒体和端盖,所述筒体与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筒体;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端盖。
5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自所述安装口向所述空腔所在方向凸伸,所述安装套筒的内侧壁用于与所述抽水管的外侧壁抵接。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呈扩孔状。
55.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底部具有支撑肋条,所述支撑肋条朝向所述空腔所在方向凸出,所述支撑肋条用于与所述抽水管的抽水口所在端抵接。
56.一种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以及
权利要求48-55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0mm。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阻碍第一区域内水中的杂质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5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水箱的状态下,所述抽水管伸入至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空腔内,且所述抽水管的抽水口靠近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底部。
60.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水箱盖和箱体,所述水箱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固定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方;
所述检修口的边缘可以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密封圈密封抵接。
61.一种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口,用于供外部水进入所述水箱内;
抽水管,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抽至水箱外部;
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过滤装置将所述水箱的内部区域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过滤器,设于所述抽水管的抽水口处;
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阻碍第一区域内水中的杂质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水箱底壁连接,所述隔板沿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或者,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
6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56-6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水箱。
64.一种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3所述的基站,以及清洁设备。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
CN202290000086.6U 2021-08-03 2022-05-13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Active CN2190701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9137X 2021-08-03
CN202121799561 2021-08-03
CN202121799137 2021-08-03
CN202121799562 2021-08-03
CN2021108890124 2021-08-03
CN2021217995629 2021-08-03
CN202110889012 2021-08-03
CN2021217995614 2021-08-03
PCT/CN2022/092879 WO2023010943A1 (zh) 2021-08-03 2022-05-13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0149U true CN219070149U (zh) 2023-05-26

Family

ID=8480253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90000066.9U Active CN219147454U (zh) 2021-08-03 2022-05-13 水箱组件、换向阀、基站主体、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02290000086.6U Active CN219070149U (zh) 2021-08-03 2022-05-13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CN202221146928.7U Active CN218279511U (zh) 2021-08-03 2022-05-13 抽排水系统、基站及清洁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90000066.9U Active CN219147454U (zh) 2021-08-03 2022-05-13 水箱组件、换向阀、基站主体、基站、及清洁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6928.7U Active CN218279511U (zh) 2021-08-03 2022-05-13 抽排水系统、基站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1864701B2 (zh)
EP (2) EP4154787A4 (zh)
CN (3) CN219147454U (zh)
WO (2) WO2023010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4298S1 (en) * 2021-11-24 2024-04-23 Chuang DU Humidifier tank
USD1024299S1 (en) * 2021-11-24 2024-04-23 Chuang DU Humidifier tank
USD1031194S1 (en) * 2023-02-03 2024-06-11 Beijing Roborock Technology Co., Ltd. Integrated water container for cleaning robot
CN117322806B (zh) * 2023-12-01 2024-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0246A (en) * 1986-07-28 1988-01-19 Morton Paul H Siphon-controlled pneumatic displacement pump
KR100674564B1 (ko) * 2005-09-08 2007-01-29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액체공급 스테이션을 구비한 이동로봇 시스템 및액체공급방법
US20070060929A1 (en) 2005-09-13 2007-03-15 Norio Onishi Treating implement cartridge of living body tissue
CN105020500B (zh) * 2014-04-23 2017-07-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箱进出水管及水箱装置
CN104998850B (zh) * 2014-09-10 2017-02-15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变电站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CN205001564U (zh) 2015-07-02 2016-01-27 肖立峰 外压式柔性管道阀
DE202016104067U1 (de) * 2016-07-26 2017-10-27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Basisstation für ein Feuchtreinigungsgerät
EP3542695B1 (en) * 2016-12-16 2024-05-01 Yunjing Intelligence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Base station and cleaning robot system
CN106641380A (zh) 2017-01-20 2017-05-10 李仁波 电动阀的执行机构
US11348269B1 (en) * 2017-07-27 2022-05-31 AI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to construct a floor plan
WO2020027496A1 (en) * 2018-08-03 2020-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oving robo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9319156B (zh) 2018-10-30 2024-06-04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 一种无人机发动机通气阀的非接触式控制装置
JP7119974B2 (ja) 2018-12-14 2022-08-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医用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10464265A (zh) * 2018-12-28 2019-11-19 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基站
CN109984684B (zh) * 2019-04-11 2021-04-27 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清洁控制方法、装置、清洁机器人和存储介质
CN212281227U (zh) * 2020-03-16 2021-01-05 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自移动表面清洁装置和用于该自移动表面清洁装置的服务站
CN111743475A (zh) * 2020-06-05 2020-10-09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箱及具有水箱的清洁装置
CN213721744U (zh) * 2020-08-13 2021-07-20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水箱组件、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112568801A (zh) * 2020-12-24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
CN112806908A (zh) * 2021-01-19 2021-05-18 广东海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负压吸水结构
CN113017509A (zh) * 2021-03-23 2021-06-25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的防溢系统及基站
CN216495097U (zh) * 2021-09-30 2022-05-13 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排水泵结构和清洁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86402A1 (en) 2023-03-23
EP4154787A4 (en) 2023-11-29
EP4179945A2 (en) 2023-05-17
US11957287B2 (en) 2024-04-16
CN218279511U (zh) 2023-01-13
US11864701B2 (en) 2024-01-09
WO2023010942A1 (zh) 2023-02-09
US20230148824A1 (en) 2023-05-18
CN219147454U (zh) 2023-06-09
US20240197137A1 (en) 2024-06-20
WO2023010943A1 (zh) 2023-02-09
EP4179945A3 (en) 2023-08-09
EP4154787A1 (en)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70149U (zh)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CN112075892A (zh) 一种充电座、扫地机及扫地机系统
CN113876263B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JP6169996B2 (ja) 水洗式大便器および給水ユニット
CN219167269U (zh) 一种吸奶器储奶容器的密封连接结构
CN212984076U (zh) 一种水槽的下水防臭装置
JP6546503B2 (ja) 浴槽用給湯アダプターおよびそのノズル部材
CN218419684U (zh) 一种带有污水箱密封结构的洗地机及洗地机系统
CN219920976U (zh) 清洁设备
CN219021027U (zh) 污水回收装置及基站
CN219578820U (zh) 机器人基站及机器人系统
CN213952406U (zh) 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
CN218379739U (zh) 一种加湿设备
JP2015175143A (ja) 水洗式大便器、水洗式大便器を構成するタンク,排水ソケット,連結ユニット、および水洗式大便器の施工方法
CN111920358B (zh) 容器设备
CN219878069U (zh) 一种具有干湿分离装置的洗地机污水箱
CN218356094U (zh) 自动上下水系统和基站
CN219021015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液路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CN218419692U (zh) 一种带有多功能污水箱的洗地机及洗地机系统
JP6377922B2 (ja) 水洗式大便器およびタンク
CN218588932U (zh) 一种吸尘系统
CN112842178B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7480348U (zh) 卫浴设备
CN217610905U (zh) 用于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和洗地机
CN215111217U (zh) 一种水阀自动导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A2901,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Er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7, No. 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