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5440U -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5440U
CN219775440U CN202321332631.4U CN202321332631U CN219775440U CN 219775440 U CN219775440 U CN 219775440U CN 202321332631 U CN202321332631 U CN 202321332631U CN 219775440 U CN219775440 U CN 219775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mi
oil
inner wing
moto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26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茜娜
温新权
潘晓明
黄重谦
刘正齐
吕永华
易茂芳
凤发
王陈涛
郭柳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Hengda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Hengda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Hengda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Hengda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26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5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5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5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两个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任一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两个所述半内翼环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两个所述半环体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所述排油孔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本电机挡油环结构便于润滑油回流,同时降低与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挡油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主轴在转动时为了降低摩擦,一般都会在轴承内添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力,但是当电机主轴高速旋转时,轴承内的润滑油会跟随主轴转动,但是因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被甩飞,造成润滑油飞溅的情况出现。为了防止轴承润滑油的飞溅,就需要在轴承侧设置挡油环。挡油环的结构设计以及加工精度对电机轴承的挡油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电机挡油环与轴之间的配合一般为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其主要是因为电机挡油环一般是固定安装在轴承座上,其相对电机主轴转动,例如中国专利ZL201220118742.0-一种用于硼酸再循环泵的挡油盘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挡油环的内圈直接与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进行抵接,由于电机挡油环的内圈过大的面积会与电机主轴发生过大的摩擦,除了损伤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外,还会增加电机主轴转动的摩擦力,增加功耗。同时由于电机挡油环与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间隙较长,其内部容易存储过多的润滑油,由于没有排油设计,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电机挡油环与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在堆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容易向外渗漏,导致了挡油效果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本电机挡油环结构便于润滑油回流,同时降低与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两个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任一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两个所述半内翼环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两个所述半环体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所述排油孔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的内圈设置有光滑抵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内圈上设置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沿所述半内翼环的周向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靠近存油区域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根部与所述半内翼环圆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半内翼环向外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半环体对应一侧侧面共面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半环体相互扣合的扣合面为断裂而成。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半环体的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另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半环体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方式与另一所述半环体的两个端面扣合。
进一步的,所述半内翼环的根部与所述半环体之间设置有强化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采用分体式设计,这样便于后期半环体的安装,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在半环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半内翼环,并在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利用抵接部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进行抵接接触,这样可以利用抵接部代替半环体内壁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整个半环体内壁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摩擦力。同时由于半内翼环的厚度小于半环体的厚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半环体内壁上未安装有半内翼环的区域上可以形成存油区域,利用存油区域可以使得电机主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所甩飞的润滑油会碰撞并汇集在存油区域内,这样便于收集回流润滑油,使得润滑油始终循环保持在存油区域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半环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半环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实施例中半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半环体10、安装孔11、排油孔12、半内翼环13、抵接部14、存油区域15、光滑抵接面16、存油槽17、延伸部18、定位孔19、定位柱1a、强化结构1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10,两个所述半环体1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任一所述半环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12,两个所述半环体10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13,两个所述半内翼环13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10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13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14;两个所述半环体10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13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15,所述排油孔12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15。其中,半环体10的厚度要大于半内翼环13的厚度,两者之间的厚度比值要大于10:1,这样的设计可以是提高整个电机挡油环结构安装的稳固性,同时降低半内翼环13的厚度,进而可以降低与电机主轴外壁之间的摩擦面积。此外,由于半内翼环13的厚度远小于半环体10的厚度,为此为了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半内翼环13的根部与所述半环体10之间设置有强化结构1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半环体10具有存油区域15的一端为靠近轴承的一端,而靠近半内翼环13的一端为向外的一端,这样便于存油区域15正对轴承,便于承接轴承所甩飞的润滑油,进而提高整个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抵接部14的材质与半内翼环13的材质可以不相同,这样便于后期的更换;实际上,抵接部14也可以是一个半环的结构,其可以卡装在半内翼环13的内侧上,这样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安装,这样便于后期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4的内圈设置有光滑抵接面16,这样可以减少与电机主轴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磨损量。当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光滑抵接面16与电机主轴的外壁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闭性。实际上该过盈配合只是轻微过盈配合,这样便于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4内圈上设置有存油槽17,所述存油槽17沿所述半内翼环13的周向方向设置。实际上通过设计存油槽17的目的是存储抵接部14与电机主轴外壁之间的润滑油,其利用电机主轴的转动离心力带动润滑油转动而进入到存油槽1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润滑油继续向外渗透。
进一步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4靠近存油区域15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部18,实际上延伸部18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延伸抵接部14,便于存油区域15内的润滑油主动流向电机主轴一侧。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电机主轴甩飞到存油区域15内的润滑油会碰撞到半内翼环13的侧壁和半环体10的内圈侧壁,而延伸部18可以使得这些被甩飞的润滑油自然朝向轴承方向流动。所述延伸部18的根部与所述半内翼环13圆滑过渡,这样的设计可以便于润滑油进行流动。
在一些改进实施例中延伸部18的内径与抵接部14的内径不相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在延伸部18内壁与电机主轴外壁之间安装密封环结构。此外,所述延伸部18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倒角,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延伸部18边沿的锋利程度,避免在相对电机主轴转动过程中划伤电机主轴的外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内翼环13向外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半环体10对应一侧侧面共面设置,这样提高整个挡油环结构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半环体10相互扣合的扣合面为断裂而成,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增加两个半环体10之间扣合面的扣合紧密程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两个半环体10沿着电机主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运动。
进一步参见图5,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半环体10之间的配合端面为加工断裂得到,为此任一个半环体10出现磨损时不能实现替换,只能同时替换两个半环体10,这样增加了整个维修成本。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半环体10的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19,另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柱1a,所述半环体10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定位柱1a和定位孔19配合的方式与另一所述半环体10的两个端面扣合。通过定位柱1a和定位孔19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地保证两个半环体10之间的配合紧密,也便于后期的更换。由于两个半环体10均是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11安装在轴承座上,为此不用担心因电机主轴转动时的振动而导致两个半环体10相互分离。
本电机挡油环结构采用分体式设计,这样便于后期半环体10的安装,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在半环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半内翼环13,并在半内翼环13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14,利用抵接部14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进行抵接接触,这样可以利用抵接部14代替半环体10内壁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整个半环体10内壁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摩擦力。同时由于半内翼环13的厚度小于半环体10的厚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半环体10内壁上未安装有半内翼环13的区域上可以形成存油区域15,利用存油区域15可以使得电机主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所甩飞的润滑油会碰撞并汇集在存油区域15内,这样便于收集回流润滑油,使得润滑油始终循环保持在存油区域15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两个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任一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两个所述半内翼环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两个所述半环体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所述排油孔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内圈设置有光滑抵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内圈上设置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沿所述半内翼环的周向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靠近存油区域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根部与所述半内翼环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内翼环向外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半环体对应一侧侧面共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环体相互扣合的扣合面为断裂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环体的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另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半环体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方式与另一所述半环体的两个端面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内翼环的根部与所述半环体之间设置有强化结构。
CN202321332631.4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Active CN219775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2631.4U CN219775440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2631.4U CN219775440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5440U true CN219775440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1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2631.4U Active CN219775440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5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7906B2 (en) Idler
CN219775440U (zh)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CN211117124U (zh) 一种大接触角纯滚动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CN201288687Y (zh) 潜水电机用水润滑高推力轴承
CN2793417Y (zh) 非接触式密封单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CN108361275B (zh) 一种高速深沟球轴承
CN210565795U (zh) 一种防止跑圈的轴承
CN102506065A (zh) 一种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CN214146292U (zh) 一种脂润滑改造成油润滑的轴系零部件
CN217029672U (zh) 一种高精准滚动轴承
CN211525330U (zh) 一种高耐磨性合金钢汽车轮毂轴承内圈
CN219795869U (zh) 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轴承
CN215719107U (zh) 一种涡轴发动机特种三瓣波形主轴轴承机构
CN211901277U (zh) 一种主轴式全密封单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
CN216278974U (zh) 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角接触球轴承
CN220087045U (zh) 一种驱动电机轴轴承支撑形式及润滑结构
CN214742755U (zh) 一种密封性强防进水的深沟球轴承
CN214617776U (zh) 一种防磨防漏油减速箱高速轴装置
CN213360818U (zh) 一种多滚花低噪音马达轴
CN211231527U (zh) 一种机械减速箱润滑油组合密封装置
CN212455233U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油脂防板结结构
CN218862915U (zh) 水润滑石墨轴承及应用其的水泵
CN213088516U (zh) 一种高可靠性滚针轴承外圆
CN211623805U (zh) 密封件及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CN218325805U (zh) 一种角接触向心关节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