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4377U -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4377U
CN219774377U CN202320328267.8U CN202320328267U CN219774377U CN 219774377 U CN219774377 U CN 219774377U CN 202320328267 U CN202320328267 U CN 202320328267U CN 219774377 U CN219774377 U CN 219774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earing
cooling passage
cooling channe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82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骎
唐玮旻
赵佳伟
程继余
王建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gatuobo Clean Power Rug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gatuobo Clean Power Rug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gatuobo Clean Power Rug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gatuobo Clean Power Rug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82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4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4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4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其中,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定子和转子,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轴承座设在容纳腔内,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孔连通,第一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孔连通;第一轴承设在第一轴承座内;定子设在容纳腔内;转子穿设在定子和第一轴承中的每一者内部,转子与第一轴承之间具有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孔连通,第二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压缩机能够降低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转子的温度,可提升第一轴承和转子的稳定性,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式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离心制冷压缩机是一种高速、高功率的精密制造动力机械。由于其工作转速通常在平均每分钟几万转乃至十几万转,如此高速运转情况下,其轴承发热极为严重。且为满足高速运转,其原动机(电机)功率很高,从十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不等。如若原动机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为满足高功率的要求,永磁体发热也会高达一百多度。对此,离心制冷压缩机在运转中必须对其进行冷却,离心制冷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在设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故障会给设备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整机炸裂。
现目前,对于离心制冷压缩机的冷却管理,主要有水冷、油冷和制冷剂冷却三种方式。其中,水冷需要额外的供水系统,使得结构复杂,增加维护工作和成本,可靠性低。水中由于有各种杂质,易在压缩机内部冷却流道结垢,使得压缩机冷却性能降低,并且不好管理。此外当压缩机内部冷却流路出现泄漏,水与制冷剂混合,将对整个制冷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油冷所采用的液压油系统较为复杂,系统设备多,可靠性降低,且多数液压驱动系统须配备单独的液压油油箱,体积较大。与水冷一样,液压油系统的油路系统出现泄漏,造成油与冷剂混合,严重影响制冷性能。采用制冷剂对压缩机的工作发热进行冷却,虽可以解决水冷和油冷的外接系统复杂,但是压缩机的冷却效果仍不理想。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发现,是因为在壳体上开设的径向旋转螺旋槽主要对电机定子铁芯进行冷却,而未对轴承和轴承座进行冷却,轴承和轴承座的发热依旧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离心式压缩机,能够降低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转子的温度,可提升第一轴承和转子的稳定性,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适于连接冷却源;
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
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和
转子,所述转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穿设在所述定子和所述第一轴承中的每一者内部,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具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能够降低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转子的温度,可提升第一轴承和转子的稳定性,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上设有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与所述第一轴承相对,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具有高压侧和低压侧,所述第一轴承座邻近所述高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压缩机进一步包括:
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四冷却通道;和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内,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转子之间具有第五冷却通道;
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或者,
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在所述定子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冷却腔室,所述第一冷却腔室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
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腔室连通,所述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的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上设有第六冷却通道,所述第六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间隙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压缩机进一步包括推力调整圈,所述推力调整圈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座远离所述定子的一侧,所述推力调整圈上设有第七冷却通道,所述第七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五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六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所述第七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座上设有第八冷却通道,所述第八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冷却通道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八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沿其周向设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与所述定子相对,所述流通槽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流通槽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所述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可降低离心式压缩机的内部的温度,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力调整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离心式压缩机100,高压侧1001,低压侧1002;
壳体1,第一孔11,第二孔12,第二冷却通道13,第五冷却通道14,第一冷却腔室15,第二冷却腔室16,流通槽17,第九冷却通道18,第一密封件19,第二密封件10,容纳腔101;
第一轴承2,定子3;
第二轴承座4,第四冷却通道41,第八冷却通道42;
第二轴承5,推力调整圈6,第七冷却通道61;
转子7,第三冷却通道71,第一径向段711,第一轴向段712,第二径向段713,第六冷却通道72,第三径向段721,第二轴向段722,第四径向段723;
第一轴承座8,第一通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定子3和转子7。
壳体1具有容纳腔101,壳体1上设有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第一孔11适于连接冷却源。第一轴承座8设在容纳腔101内,第一轴承座8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81,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一端与第一孔11连通,第一冷却通道81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第一轴承2设在第一轴承座8内。定子3设在容纳腔101内。
转子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01内,转子7穿设在定子3和第一轴承2中的每一者内部。换言之,定子3套设在转子7的一部分上,第一轴承2套设在转子7的另一部分上。转子7与第一轴承2之间具有第二冷却通道13,即转子7与第一轴承2之间在壳体1的径向上具有缝隙,该缝隙构成第二冷却通道13。第二冷却通道13的一端与第一孔11连通,第二冷却通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的第一孔11连接冷却源,冷却源的冷却剂进入壳体1上的第一孔11,冷却剂从第一孔11排出后分为两路,第一路进入第一轴承座8的第一冷却通道81内进行热交换而带走第一轴承座8上的热量、对第一轴承座8进行冷却,并且因为第一轴承2设在第一轴承座8内,第一轴承2和第一轴承座8之间存在热传递,温度被降低的第一轴承座8和第一轴承2之间的热传递也会使第一轴承2的温度降低,第一轴承2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第一路的冷却剂冷却,第二路进入转子7与第一轴承2之间的第二冷却通道13内对第一轴承2和转子7进行冷却,而后冷却剂从第二孔12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通过设置连通的第一孔11和第一冷却通道81使冷却剂流经第一轴承座8的内部从而对第一轴承座8和第一轴承2进行冷却、通过设置连通的第一孔11和第二冷却通道13使冷却剂流经第二冷却通道13从而对第一轴承2和转子7进行冷却,能够降低第一轴承座8的温度,从而避免因第一轴承座8膨胀变形而影响第一轴承2和转子7之间的装配及第一轴承2和转子7在转动时的稳定性,能够降低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温度,可提升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稳定性,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申请的方案更加容易理解,参阅1至图5,以壳体1的轴向与左右方向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定子3、转子7、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座4、第二轴承5和推力调整圈6。
壳体1具有容纳腔101,壳体1上设有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第一孔11适于连接冷却源。如图1所示,壳体1在其轴向上的一端(右端)设有第一密封件19,壳体1在其轴向上的另一端(左端)设有第二密封件10,壳体1的周向上的内壁面和第一密封件19的左端面、第二密封件10的右端面之间限定出容纳腔101。
第一轴承座8和第二轴承座4中的每一者设在容纳腔101内,第一轴承2设在第一轴承座8内,第二轴承5设在第二轴承座4内。
定子3设在容纳腔101内,定子3在壳体1的该轴向上位于第一轴承座8和第二轴承座4之间。参阅图1所示,定子3的主要部分(大部分)在第一轴承座8和第二轴承座4之间,定子3在壳体1的径向上的边沿部分位于第一轴承座8的外侧。转子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01内,转子7穿设在定子3和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5中的每一者内部,定子3和转子7之间在壳体1的径向上具有间隙。
第一轴承座8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81,转子7与第一轴承2之间具有第二冷却通道13,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一端和第二冷却通道13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第一孔11连通,第一冷却通道81的另一端和第二冷却通道13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与第二孔12连通。冷却源的冷却剂由第一孔11进入、流经第一冷却通道81和第二冷却通道13后从第二孔12排出,实现对第一轴承座8和第一轴承2的冷却。
参阅图1所示,第一冷却通道81沿壳体1的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7上设有第三冷却通道71,第三冷却通道71在壳体1的径向上与第一轴承2相对,第三冷却通道71的一端与第一孔11连通,第三冷却通道71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第三冷却通道71在冷却剂的流动路径上形成与第一冷却通道81和第二冷却通道13并联的第三路,第一孔11的该另一端排出的冷却剂的一部分引至第三冷却通道71内,使冷却剂在流经第三冷却通道71时对转子7进行冷却降温,同时,转子7邻近第三冷却通道71的部分的温度的降低,也可进一步降低转子7对第一轴承2和第一轴承座8的热辐射,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轴承2和第一轴承座8的温度,继而进一步提升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参阅图1所示,第三冷却通道71包括第一径向段711、第一轴向段712和第二径向段713,第一径向段711的一端构成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一端,第一径向段711的该一端与第一孔11连通,第一径向段711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向段712的一端连通,第一轴向段712的另一端与第二径向段713的一端连通,第二径向段713的另一端构成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另一端,第二径向段713的该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面沿其周向设有流通槽17,流通槽17在壳体1的轴向上与定子3相对,流通槽17在壳体1的径向上的一端与第一孔11连通,流通槽17在壳体1的径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参阅图3和图4,冷却剂由第一孔11进入、先流经流通槽17对定子3冷却,而后从流通槽17的该另一端排出,再流向第一路(第一冷却通道81)、第二路(第二冷却通道13)和第三路(第三冷却通道71)。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可实现对定子3、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冷却,且只需用一个冷却源。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制冷剂冷却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在实现对电机、轴承和轴承座同时进行冷却的情况下,未增加离心式压缩机的外部管路及冷却辅助设备,可解决传统离心式压缩机冷却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利于实现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冷却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大幅度提升离心式压缩机的冷却热管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式压缩机100在壳体1的轴向上具有高压侧1001和低压侧1002,第一轴承座8邻近高压侧1001。第一密封件19邻近高压侧1001,第二密封件10邻近低压侧1002。
高压侧1001的温度比低压侧1002的温度高,故,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和转子7邻近高压侧1001的部分(图1中转子7的右端)受高压侧1001的热辐射影响较低压侧1002大,冷却剂对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冷却可降低高压侧1001的热辐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冷却剂对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冷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带走一些高压侧1001的热量。
具体地,参阅图1所示,壳体1上设有第九冷却通道18,流体槽17的该另一端与第九冷却通道18的一端连通。壳体1的容纳腔101在第一轴承座8背离定子3的一侧和第一密封件19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冷却腔室16,即壳体1的周向上的内壁面、第一轴承座8背离定子3的一侧(例如第一轴承座8的右端面)和第一密封件19的左端面之间限定出第二冷却腔室16。
第二冷却腔16与第九冷却通道18的另一端、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一端(也就是第一径向段711的该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也就是说,冷却剂从流通槽17的该另一端排出后经第九冷却通道18进入该第二冷却腔室16,而后分为三路分别进入第一冷却通道81、第二冷却通道13和第三冷却通道71。
第二冷却腔室16内的冷却剂与第一轴承座8的右侧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对第一轴承座8的右侧进行冷却,进一步降低第一轴承座8的温度,并且,进一步降低高压侧1001的温度。
第二轴承座4邻近低压侧1002,第二轴承座4上设有第四冷却通道41,第二轴承5和转子7之间具有第五冷却通道14,即转子7和第二轴承5之间在壳体1的径向上具有缝隙,该缝隙构成第五冷却通道14。
可选地,第一轴承5为气浮径向轴承,第二轴承5为气浮径向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另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另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另一端中的至少一者连通,第四冷却通道41的另一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与第二孔12连通。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另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另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另一端(也就是第二径向段713的该另一端)中的至少一者排出的冷却剂进入第四冷却通道41和第五冷却通道14中,从而对第二轴承座4、第二轴承5和转子7进行冷却,能够降低第二轴承座4的温度,从而避免因第二轴承座4膨胀变形而影响第二轴承5和转子7之间的装配关系及第二轴承5和转子7在转动时的稳定性,能够降低第二轴承5和转子7的温度,提升第二轴承5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转子7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参阅图1所示,冷却剂先对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右侧进行冷却,而后对第二轴承座4、第二轴承5和转子7的左侧进行冷却,冷却剂的流动形成先右侧再左侧的串联式的冷却路径。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冷却通道41的另一端(参阅图6中的左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另一端(参阅图6中的左端)中的每一者与流通槽17的该另一端连通,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第二孔12连通。从流通槽17的该另一端排出的冷却剂的一部分流经第四冷却通道41和第五冷却通道14,而后从第二孔12排出。也就是说,参阅图6,冷却剂的流动路径是同时流向第一轴承座8(及同侧的第一轴承2和转子7的右侧)和第二轴承座4(及同侧的第二轴承5和转子7的左侧),形成两侧(壳体1轴向上的左侧和右侧)并联式的冷却路径。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孔12在壳体1的轴向上位于第一孔11的两侧,右侧的第二孔12与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另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另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左侧的第二孔12与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容纳腔101在定子3和第一轴承座8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冷却腔室15,第一冷却腔室15与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另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另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定子3和转子7之间的该间隙的一端与第一冷却腔室15连通,该间隙的另一端与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通过定子3和转子7之间的该间隙和第一冷却腔室15与第一冷却通道81的该另一端、第二冷却通道13的该另一端和第三冷却通道71的该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实现冷却剂从邻近高压侧1001的位置向邻近低压侧1002的位置的流动,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在冷却剂流经第一冷却腔室15和第一冷却通道81时,可带走所流经的定子3的表面上的热量和转子7的表面的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定子3和转子7的冷却,进一步降低了定子3和转子7的温度,进一步提升转子7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地,参阅图1,第四冷却通道41沿壳体1的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7上设有第六冷却通道72,第六冷却通道72的一端与该间隙的另一端连通,第六冷却通道72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从该间隙的该另一端排出的冷却剂的一部分流经第六冷却通道72,对转子7进行冷却降温,同时,转子7邻近第六冷却通道72的部分的温度降低,也可进一步降低转子7对第二轴承5和第二轴承座4的热辐射,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轴承5和第二轴承座4的温度,继而进一步提升第二轴承5和转子7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六冷却通道72包括第三径向段721、第二轴向段722和第四径向段723,第三径向段721的一端构成第六冷却通道72的该一端,第三径向段721的一端与该间隙的该另一端连通,第三径向段721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向段722的一端连通,第二轴向段722的另一端与第四径向段723的一端连通,第四径向段723的另一端构成第六冷却通道72的该另一端,第四径向段723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
推力调整圈6设在第二轴承座4远离定子3的一侧,推力调整圈6上设有第七冷却通道61,第七冷却通道61的一端与第四冷却通道41的另一端、第五冷却通道14的另一端和第六冷却通道72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第七冷却通道61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从第四冷却通道41的该另一端、第五冷却通道14的该另一端和第六冷却通道72的该另一端排出的冷却剂进入第七冷却通道61,对推力调整圈6进行冷却,而后由第七冷却通道61的该另一端排向第二孔12。
推力调整圈6上设置的第七冷却通道61连通了第四冷却通道41的该另一端和第二孔12、第五冷却通道14的该另一端和第二孔12、第六冷却通道72的该另一端和第二孔12,从而可避免在第二密封件10或壳体1上开孔,简化了结构。
具体地,参阅图1和图5所示,第七冷却通道61沿壳体1的径向延伸。
第二轴承座4上设有第八冷却通道42,第八冷却通道42的一端与第七冷却通道61的该另一端连通,第八冷却通道42的另一端与第二孔12连通。第二轴承座4上的第八冷却通道42连通第七冷却通道61的该另一端和第二孔12,使从第七冷却通道61排出的冷却剂经第八冷却通道24流向第二孔12,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对第二轴承座4进行冷却,还可允许第二孔12设在第二轴承座4的邻近定子3的一侧,也就是使第二孔12与低压侧1001具有一定间隔,避免第二孔12及与第二孔12相连接的外部管路对低压侧1001的涡轮和电机壳体的组装的干涉,简化了结构,布局更合理。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中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为第一孔11所连接的冷却源,利用制冷系统中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对离心式压缩机100的内部进行冷却降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可利用系统内部的制冷剂对离心式压缩机100的内部的进行冷却,提高离心式压缩机100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性能特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容纳腔(101),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所述第一孔(11)适于连接冷却源;
第一轴承座(8),所述第一轴承座(8)设在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第一轴承座(8)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81),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11)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8)内;
定子(3),所述定子(3)设在所述容纳腔(101)内;和
转子(7),所述转子(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转子(7)穿设在所述定子(3)和所述第一轴承(2)中的每一者内部,所述转子(7)与所述第一轴承(2)之间具有第二冷却通道(13),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11)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7)上设有第三冷却通道(71),所述第三冷却通道(71)在所述壳体(1)的径向上与所述第一轴承(2)相对,所述第三冷却通道(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11)连通,所述第三冷却通道(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在所述壳体(1)的轴向上具有高压侧(1001)和低压侧(1002),所述第一轴承座(8)邻近所述高压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轴承座(4),所述第二轴承座(4)设在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定子(3)在所述壳体(1)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座(4)和所述第一轴承座(8)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座(4)上设有第四冷却通道(41);和
第二轴承(5),所述第二轴承(5)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座(4)内,所述转子(7)位于所述第二轴承(5)内,所述第二轴承(5)和所述转子(7)之间具有第五冷却通道(14);
所述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冷却通道(71)的另一端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第四冷却通道(4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14)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或者,
所述第四冷却通道(4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14)的另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孔(11)连通,所述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1)在所述定子(3)和所述第一轴承座(8)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冷却腔室(15),所述第一冷却腔室(15)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3)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冷却通道(71)的所述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
所述定子(3)和所述转子(7)之间在所述壳体(1)的径向上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腔室(15)连通,所述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41)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冷却通道(14)的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7)上设有第六冷却通道(72),所述第六冷却通道(72)的一端与所述间隙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冷却通道(7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推力调整圈(6),所述推力调整圈(6)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座(4)远离所述定子(3)的一侧,所述推力调整圈(6)上设有第七冷却通道(61),所述第七冷却通道(6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41)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五冷却通道(14)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六冷却通道(72)的所述另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所述第七冷却通道(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座(4)上设有第八冷却通道(42),所述第八冷却通道(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冷却通道(61)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八冷却通道(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沿其周向设有流通槽(17),所述流通槽(17)在所述壳体(1)的轴向上与所述定子(3)相对,所述流通槽(17)在所述壳体(1)的径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11)连通,所述流通槽(17)在所述壳体(1)的径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3)的所述一端中的每一者连通。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
CN202320328267.8U 2023-02-27 2023-02-27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219774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8267.8U CN219774377U (zh) 2023-02-27 2023-02-27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8267.8U CN219774377U (zh) 2023-02-27 2023-02-27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4377U true CN219774377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6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8267.8U Active CN219774377U (zh) 2023-02-27 2023-02-27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4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6404B2 (en) Turbo machine system
CN112460047A (zh) 一种两级离心式压缩机和氢燃料电池系统
CN211429118U (zh) 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
CN113123983A (zh) 一种具有双冷却系统的燃料电池用两级高速离心空压机
WO2018047587A1 (ja)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圧縮機
CN110594170B (zh) 离心式压缩机和氢燃料电池系统
CN114165462B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
CN219774377U (zh)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211908568U (zh)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JPWO2012090345A1 (ja) 冷媒圧縮機
CN105356672A (zh) 高速电机蒸发冷却结构
WO2022160501A1 (zh) 一种电主轴和机床
CN114215906A (zh) 智能检测空压机供油状态的内循环油路系统
CN219351456U (zh)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CN219124033U (zh)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CN116480598A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CN219627516U (zh) 电机结构、电驱系统、动力装置及车辆
CN217152330U (zh) 离心式压缩机
CN112792363B (zh) 一种电主轴和机床
CN218906851U (zh) 一种基于气浮离心压缩机的汽车热管理装置
CN116613935A (zh) 电机和电驱系统的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CN219509843U (zh) 压缩机
CN112792364B (zh) 一种电主轴后轴承结构和电主轴
CN111740527B (zh) 具有低温绕组的电机转子附属结构
CN219204264U (zh)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