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4033U -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4033U
CN219124033U CN202320173342.8U CN202320173342U CN219124033U CN 219124033 U CN219124033 U CN 219124033U CN 202320173342 U CN202320173342 U CN 202320173342U CN 219124033 U CN219124033 U CN 219124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atheter
cover
rotating shaf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33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勇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33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4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4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4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电机端部结构包括:端盖,设于电机的壳体上;导液管,一端连接电机的转轴沿轴向开设的内孔,另一端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导液管设于端盖上。通过在端盖上设置导液管,在使用时可以将导液管与转轴的内孔的非负载端相连,而导液管用来与冷却液供给管路连接,从而可以使冷却液从转轴的非负载端进入内孔,以对转轴进行冷却,这样冷却液进入内孔时,不会受到负载端连接装置热量的影响,以减少冷却液中冷量的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驱系统是电动车辆的动力源,而电机是电驱系统的动力结构。因而,电机的平稳运行是保证电动车辆正常运行的前提。
为了保证电机平稳运行,需要保证电机的转子良好地冷却,然而,当前电机对冷却液的冷量利用率较低,而影响电机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机的冷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端部结构,包括:
端盖,设于电机的壳体上;
导液管,一端连接电机的转轴沿轴向开设的内孔,另一端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
导液管设于端盖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端盖上设置导液管,在使用时可以将导液管与转轴的内孔相连,而导液管用来与冷却液供给管路连接,从而可以引导冷却液进入转轴内孔,以对转轴进行冷却;而当端盖设于电机非负载端时,可以使冷却液从转轴的非负载端进入内孔,不会受到负载端连接装置热量的影响,以减少冷却液中冷量的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上开设有供转轴伸入的轴孔,导液管置于轴孔中。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端盖上设置轴孔,可以将转轴转动安装在轴孔中,以便稳定支撑住转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端部结构还包括封盖,封盖盖于轴孔上,导液管支撑于封盖上。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端盖上设置封盖,以起到良好地密封防护作用,避免杂质进入电机的机壳;而导液管支撑在封盖上,并且在转轴伸入到轴孔中时,则在安装封盖时,可以将导液管与转轴的内孔相连,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与导液管是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将封盖与导液管一体成型,可以方便加工制作,也以保证封盖与导液管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中开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一端与导液管相连,导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封盖上设置导流通道,使导流通道与导液管连通,并使导流通道用来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以便设计与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上设有导管部,导流通道设于导管部。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封盖上设置导管部,以在导管部中设置导流通道,加工方便,而且可以在保证封盖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封盖的重量,进而减轻电机端部结构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中设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一端与导流通道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端盖上设置引流通道,可以方便制作,提升集成度,也便于将冷却液供给管路与导液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伸出封盖。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导液管伸出封盖,以方便与冷却液供给管路连接,便于组装,而且可以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与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垫。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密封垫,以保证封盖与端盖间的良好密封,提升密封性能,防止冷却液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安装于端盖,导液管伸出端盖。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导液管安装在端盖中,便于端盖支撑导液管,将导液管伸出端盖,以便于冷却液供给管路连接,而且可以无需设置封盖,以简化结构,便于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与导液管是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保证端盖良好支撑导液管,也方便加工制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主壳、转轴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转轴安装于主壳中,转轴具有负载端和非负载端,端盖安装于主壳上靠近非负载端的一端,转轴沿轴向开设有内孔,导液管的一端与内孔对应非负载端的一端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转轴中设置内孔,并将转轴的非负载端与端盖中的导液管连接,则使用时,冷却液会经导液管从转轴的非负载端进入内孔,以对转轴进行冷却,这样冷却液进入内孔时,不会受到负载端连接装置热量的影响,以减少冷却液中冷量的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驱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机。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驱系统。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机端部结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电机端部结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电机端部结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0-车辆;1001-电驱系统;1002-控制器;1003-电池;
100-电机;10-机壳;101-容置腔;11-主壳;111-支撑部;1111-开孔;112-延伸通道;
12-电机端部结构;121-端盖;1211-轴孔;1212-引流通道;1213-安装孔;122-导液管;123-封盖;1230-导管部;1231-导流通道;124-密封垫;
21-定子;22-转子;221-转轴;2210-内孔;2211-非负载端;2212-负载端;
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
61-增压泵;62-冷却器;63-冷却液供给管路;64-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邻近”是指位置上接近。例如A1、A2和B三部件,A1与B之间的距离大于A2与B之间的距离,那么A2相比A1来说,A2更接近于B,即A2邻近B,也可以说B邻近A2。再如,当有多个C部件,多个C部件分别为C1、C2……CN,当其中一个C部件,如C2相比其他C部件更靠近B部件,那么B邻近C2,也可以说C2邻近B。
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的驱动结构一般称为电驱。将电机与冷却装置集成,以形成电驱系统。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通过定子驱动转子转动,以实现将电能转为机械能,从而向外输出扭矩。定子驱动转子转动时,也会发热,这就需要对电机进行降温冷却。而为了保证电机正常运行,需要供给冷却液,以带走定子与转子中的热量。
由上可知,为了保证电驱系统平稳运行,需要有良好的冷却。因而,电机中会设置冷却液路,并将冷却液路连接冷却器,设置增压泵来泵送冷却液,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带走运行时产生的热量。
当前电机中,对转子冷却时,一般是在增压泵对冷却液增压后,会经冷却器降温,再进入变速器等负载后,再进入电机的转子中,以对转子进行降温。然而这种设计,冷却液在经过各部件时,均会损耗润滑的冷量,导致冷量的利用率低,需要冷却器的功率大。
冷量是一个能量或能量的单位概念。冷量是制冷设备或导热设施(如冷却器)在单位时间或一段时间通过制冷所消耗掉目标空间热量的总能量值或通过从目标空间所导出热量的总能量值。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解决电机对冷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端部结构,通过在端盖中设置导液管,而导液管用来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而端盖是设置在电机的非负载端,这样可以使冷却液从转轴远离负载的一端进入转子,以对转子进行降温冷却,可以减少或避免负载等器件的热量对冷却液的影响,降低冷量损耗,提升对冷量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驱系统可以用于动力装置的动力源,如应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以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驱系统1001,电驱系统1001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用于驱动车辆1000行进。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002和电池1003,控制器1002用来控制电驱系统1001运行,电池1003为电驱系统1001供电。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100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100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剖面线为图2中线A-A。图4为图3中电机端部结构12的放大图。
一种电驱系统1001,包括电机100、增压泵61、冷却液供给管路63和冷却器62。
增压泵61是指用来对冷却液进行加压,以泵送冷却液的泵件。增压泵61可以是齿轮泵、叶片泵,也可以是活塞泵、离心泵等,在此不作限定。
冷却液供给管路63是指驱动系统中用来引导冷却液流动的通道。
冷却器62是指用来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的装置,冷却器62可以是风冷装置,热交换器、半导体制冷器件等,在此不作限定。
电机100是电驱系统1001的动力源件,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0如下:
一种电机100包括机壳10、定子21、转子22和电机端部结构12,转子22位于定子21中,通过定子21驱动转子22转动,以实现动力输出。机壳10是电机100的用来支撑与保护电机100内部器件的壳体。机壳10中形成容置腔101,以通过容置腔101来容置安装转子22和定子21。转子22和定子21均安装在机壳10中,通过机壳10来支撑与保护转子22和定子21。
转子22包括转轴221,转轴221是设置在转子22中心的轴件。设置转轴221,以通过转轴221来传递动力,转轴221转动安装在机壳10中,通过机壳10来支撑转轴221,进而支撑住转子22。
转轴221中设有内孔2210,内孔2210是指设置在转轴221中的孔结构。内孔2210沿转轴221的轴向延伸设置,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连接,从而可以使冷却后的冷却液进入转轴221中,以对转子22进行降温冷却。
转轴221具有负载端2212和非负载端2211,负载端2212与非负载端2211为转轴221的相对两端,负载端2212用于连接负载,如负载端2212可以连接外部待驱动件,也可以连接变速器等负载。由于转轴221为电机100的输出轴,转轴221的负载端2212也为电机100的负载端2212,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也为电机100的非负载端2211。
机壳10包括主壳11和电机端部结构12,主壳11是电机100的主要壳体。定子21和转子22安装在主壳11中,电机端部结构12安装在主壳11上,并且电机端部结构12位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以与主壳11配合来支撑与保护定子21和转子22。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12的结构如下:
一种电机端部结构12包括端盖121和导液管122,导液管122设于端盖121上,通过端盖121来支撑导液管122。
端盖121是指盖于主壳11上的盖体结构。在使用时,端盖121安装在主壳11上,如可以使端盖121位于电机100的非负载端2211。
导液管122是指用来引导液体流动的管件。导液管122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转轴221的内孔2210,导液管1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也就是说,在使用时,如端盖121盖于主壳11上时,导液管122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的一端相连,而导液管122的另一端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相连,以引导冷却液进入转轴221的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另外,在使用时,可以将导液管122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相连,从而将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相连,以使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与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连接相通,这样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中的冷却液会从非负载端2211进入转轴221的内孔2210中,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可以减少负载对冷却液的影响,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在使用时,增压泵61的入口与内孔2210靠近负载端2212的一端连通。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一端与增压泵61的出口连通,冷却液供给管路63的另一端与导液管122相连,进而与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相连通。冷却器62设于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上,以对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增压泵61对冷却液加压进入冷却液供给管路63,经冷却器62冷却后,经导液管122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进入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然后从内孔2210靠近负载端2212的一端回流至增压泵61,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及对转轴221的冷却,进而实现对电机100的降温,提升对冷量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端盖121上设置导液管122,在使用时可以将导液管122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相连,而导液管122用来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连接,从而可以引导冷却液进入转轴221的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而当端盖121设于电机100的非负载端时,可以使冷却液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进入内孔2210,这样冷却液进入内孔2210时,不会受到负载端2212连接装置热量的影响,以减少冷却液中冷量的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转轴221中设置内孔2210,并将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与导液管122相连,进而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连接,从而可以使冷却液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进入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这样冷却液进入内孔2210时,不会受到负载端2212连接装置热量的影响,以减少冷却液中冷量的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压泵61对冷却液加压后,泵至冷却液供给管路63,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中的冷却液流经冷却器62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经导液管122,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进入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然后从内孔2210靠近负载端2212的一端回流至增压泵61,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及对转轴221的冷却,进而实现对电机100的降温,提升对冷量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21上开设有轴孔1211,导液管122置于轴孔1211中。在使用时,转轴221伸入到轴孔1211中,通过端盖121来支撑住转轴221,以便转轴221可以平稳转动。另外,当端盖121设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则可以将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伸入轴孔1211中,通过端盖121来支撑住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将导液管122设于轴孔1211中,当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伸入到轴孔1211中时,可以使转轴221中的内孔2210与导液管122相连,连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端部结构12还包括封盖123,封盖123安装于端盖121上,封盖123盖于轴孔1211上,导液管122支撑于封盖123上。在端盖121上设置封盖123,以起到良好地密封防护作用,避免杂质进入电机100的机壳10。而导液管122支撑在封盖123上,并且在转轴221伸入到轴孔1211中时,则在安装封盖123时,可以将导液管122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相连,便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123与导液管122是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方便加工制作,也以保证封盖123与导液管122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封盖123与导液管122分开制作,再将导液管122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封盖12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123中开设有导流通道1231,导流通道1231是设置在封盖123中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通道结构。导流通道1231的一端与导液管122相连,导流通道123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在封盖123上设置导流通道1231,使导流通道1231与导液管122连通,并使导流通道1231用来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以便设计与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123上设有导管部1230,导流通道1231设于导管部1230。在封盖123上设置导管部1230,以在导管部1230中设置导流通道1231,加工方便,而且可以在保证封盖123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封盖123的重量,进而减轻电机端部结构12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21中设有引流通道1212,引流通道1212是设置在端盖121中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通道结构。引流通道1212的一端与导流通道1231连通,引流通道121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这种结构,可以提升集成度,而且将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与端盖121上的引流通道1212连通即可,也便于将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与导液管122连通,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冷却液供给管路63的长度,减小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液可以是润滑油,也可以使用水等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孔1211中设有第一轴承31,第一轴承31套于转轴221上。在轴孔1211中设置第一轴承31,可以良好支撑住转轴221的端部,以便转动灵活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壳11上远离端盖121的一端设有支撑部111,支撑部111上设置有开孔1111,转轴221穿过开孔1111,以便转轴221与负载相连。另外,还可以通过支撑部111来支撑住转轴221,以便与端盖121配合支撑转轴221的两端,便于转轴221平稳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1111中安装有第二轴承32,第二轴承32套于转轴221上,以平稳支撑转轴221,便转轴221平稳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配合支撑转轴221,以使转轴221平稳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1可以与主壳11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作,而且保证支撑部111与主壳11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1与主壳11可以分开制作,再将支撑部111与主壳11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123中设有导流通道1231,端盖121中设有引流通道1212,主壳11上开设有延伸通道112,导流通道1231的一端与导液管122连通,导流通道1231的另一端与引流通道1212连通,延伸通道112的一端与引流通道1212相连,延伸通道11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以实现将导流通道1231、引流通道1212与延伸通道112集成在机壳10中,提升集成度,也便于加工制作,而且可以缩短冷却液供给管路63的长度,减小体积。延伸通道112是指设于主壳11中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通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通道112沿主壳11的轴向延伸,以便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可以通过回流管64来连接增压泵61的入口与内孔2210靠近负载端2212的一端,以使转轴221的负载端2212的冷却液可以回流至增压泵61。可以理解地,也可以设置密封罩,以罩于转轴221的负载端2212,这样可以在主壳11的底部形成一个回流空间,以便回流的冷却液可以进入增压泵61,实现冷却液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内孔2210沿转轴221的轴向贯穿转轴221,也就是说,内孔22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转轴221的两端面上,即内孔2210的一端延伸至负载端2212的端面,内孔2210的另一端延伸至非负载端2211的端面,从而使内孔2210形成沿转轴221的轴向延伸的通孔结构,这样冷却液可以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进入,从负载端2212流出,以使冷却液沿转轴221的轴向流经整个转轴221,以更好地对转轴221进行降温,提升冷却效果,并且也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孔2210对应于负载端2212的内径大于内孔2210对应于非负载端2211的内径。由于电机100在运行时,转轴221内部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而内孔2210为设于转轴221中的通孔结构,则内孔2210两端部的冷却液也会存在离心力,这会使得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会存在一定的背压。而当将内孔2210对应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的直径设置较小,这会使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冷却液的离心力相对内孔2210负载端2212的冷却液的离心力更小,这会使得冷却液更易从内孔2210对应负载端2212的一端流出,从而在内孔2210中形成负压,并且沿转轴221的轴向距离非负载端2211越远,负压越大,以使冷却液可以顺畅沿转轴221的轴向经过内孔2210,避免或减少冷却液的回流,提升降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122与内孔2210是间隙配合,内孔2210靠近负载端2212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的直径。这会使得润滑油更易从内孔2210对应负载端2212的一端流出,减小或避免润滑油从导液管122与内孔22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回流,从而减少润滑油的冷量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1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123与端盖121之间设有密封垫124。通过设置密封垫124,以保证封盖123与端盖121间的良好密封,提升密封性能,防止冷却液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封盖123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在端盖121上,不仅将封盖123固定在端盖121上,而将保证封盖123与端盖121间的良好密封。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1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封盖123的厚度设置较大,封盖123的厚度指沿转轴221轴向的厚度。将封盖123的厚度设置较大,可以直接在封盖123中加工出导流通道1231,便于封盖123的加工制作。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1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封盖123中设有导流通道1231,而端盖121中不设置引流通道1212,这样将导流通道1231的一端与导液管122相连,而导流通道123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从而可以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制作。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100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12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122伸出封盖123,也就是说,导液管122的一端伸入到轴孔1211中,以便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的非负载端2211相连,而导液管122的另一端伸出封盖123,以便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相连。使导液管122伸出封盖123,无需在封盖123上设置导流通道1231,可以简化封盖123的结构,便于制作。另外,使导液管122伸出封盖123,以方便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连接,便于组装,而且可以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液管122伸出封盖123时,可以将导液管122与封盖123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作,并保证导液管122与封盖123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封盖123上开设通孔,将导液管122经通孔伸出封盖123,并将导液管122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封盖123上。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驱系统100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机端部结构12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管122安装于端盖121,以通过端盖121来直接支撑住导液管122。导液管122伸出端盖121,也就是说,导液管122沿转轴221的轴向穿过端盖121,从而使导液管122的一端便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的非负载端2211相连,而导液管122的另一端伸出端盖121,以便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相连。请一并参阅图8,这种结构可以无需设置封盖123,以简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端盖121上开设有安装孔1213,安装孔1213是设置在端盖121上的通孔结构。导液管122配合安装于安装孔1213中,导液管122伸出端盖121,以安装导液管122,便于端盖121支撑导液管122,将导液管122伸出端盖121,以便于冷却液供给管路63连接,而且可以无需设置封盖123,以简化结构,便于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21与导液管122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可以将端盖121与导液管122一体成型,以保证端盖121良好支撑导液管122,也方便加工制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端部结构12包括端盖121和导液管122,导液管122设于端盖121上,通过端盖121来支撑导液管122。导液管122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转轴221的内孔2210,导液管1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63,在使用时,当端盖121盖于主壳11上,导液管122与转轴221的内孔2210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相连,而导液管122的另一端与冷却液供给管路63相连,这样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中的冷却液会从非负载端2211进入转轴221的内孔2210中,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可以减少负载对冷却液的影响,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100,包括主壳11、转轴22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12,转轴221安装于主壳11中,转轴221具有负载端2212和非负载端2211,端盖121安装于主壳11上靠近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转轴221沿轴向开设有内孔2210,负载端2212用于连接负载,导液管122的一端与内孔2210对应非负载端2211的一端相连通。通过在转轴221中设置内孔2210,并将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与端盖121中的导液管122连接,则使用时,冷却液会经导液管122从转轴221的非负载端2211进入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这样冷却液进入内孔2210时,不会受到负载端2212连接装置热量的影响,以减少冷却液中冷量的损耗,提升冷量的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驱系统1001,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机100。电驱系统1001还包括增压泵61、冷却液供给管路63和冷却器62。增压泵61的入口与内孔2210靠近输出端的一端连通,冷却液供给管路63的一端与增压泵61的出口连通,冷却液供给管路63的另一端与导液管122相连通,而导液管122与内孔2210靠近连接端的一端相连通。冷却器62,设于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上。通过增压泵61对冷却液加压后,泵至冷却液供给管路63,冷却液供给管路63中的冷却液流经冷却器62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会从转轴221的连接端进入内孔2210,以对转轴221进行冷却,然后从内孔2210靠近输出端的一端回流至增压泵61,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及对转轴221的冷却,进而实现对电机100的降温,提升对冷量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电驱系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设于电机的壳体上;
导液管,一端连接电机的转轴沿轴向开设的内孔,另一端连接冷却液供给管路;
所述导液管设于所述端盖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入的轴孔,所述导液管置于所述轴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部结构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盖于所述轴孔上,所述导液管支撑于所述封盖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与所述导液管是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中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液管相连,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管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上设有导管部,所述导流通道设于所述导管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中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管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伸出所述封盖。
9.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与所述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垫。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安装于所述端盖,且所述导液管伸出所述端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导液管是一体成型结构。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转轴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端部结构,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主壳中,所述转轴具有负载端和非负载端,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主壳上靠近所述非负载端的一端,所述转轴沿轴向开设有内孔,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孔对应所述非负载端的一端相连通。
13.一种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
14.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驱系统。
CN202320173342.8U 2023-02-03 2023-02-03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Active CN219124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342.8U CN219124033U (zh) 2023-02-03 2023-02-03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342.8U CN219124033U (zh) 2023-02-03 2023-02-03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4033U true CN219124033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3342.8U Active CN219124033U (zh) 2023-02-03 2023-02-03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4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4056B2 (en) Two-stage vapor cycle compressor
US20220263383A1 (en) Oil-water-cooled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an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N203130530U (zh) 一种内循环强制水冷电动水泵
US20070241627A1 (en) Lubricant cooled integrated motor/compressor design
WO2021042465A1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US20080199326A1 (en) Two-stage vapor cycle compressor
WO2017154771A1 (ja) スクリュ圧縮機
CN112503025A (zh)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WO2023010947A1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润滑装置和电驱动总成
EP3657646A1 (en) Integrated central drive system
CN114776585B (zh) 一种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油气砂三相混输泵
CN101418996A (zh) 一种带静压旋驱的浮动轴承式高速电机驱动的空气制冷机
CN104564177A (zh) 一种小型超高速涡轮发电机
CN112803677A (zh) 一种具有内部蒸发冷却系统的电机
CN114165462B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
EP3657645A1 (en) Integrated central drive system
CN104131982B (zh) 特种变压器和一体化种特种整流装置用油泵
CN219124033U (zh)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CN219204264U (zh) 电机端部结构、电机、电驱系统及动力装置
CN114142663B (zh) 电机的冷却结构及电机
CN219627516U (zh) 电机结构、电驱系统、动力装置及车辆
CN211820078U (zh) 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壳体、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KR20230110350A (ko) 모터 시스템 및 이를 갖는 차량
JP2000295818A (ja) 液冷式回転電機
CN219447315U (zh) 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