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2330U - 离心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2330U
CN217152330U CN202220242294.9U CN202220242294U CN217152330U CN 217152330 U CN217152330 U CN 217152330U CN 202220242294 U CN202220242294 U CN 202220242294U CN 217152330 U CN217152330 U CN 217152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bearing
cavity
hole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22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锋
彭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 Toubo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 Toubo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 Toubo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 Toubo Cho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22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2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2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2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壳体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与冷却源连通,定子设在容纳腔内,定子将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和第二腔间隔布置,第一腔室与第一孔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孔连通,转子部分位于容纳腔内,转子穿设在定子内,且转子与定子在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电机内部和轴承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

Description

离心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离心式压缩机是一种叶片旋转式压缩机,被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及制冷、燃料电池等行业,离心式压缩机的轴承主要采用油轴承、磁浮轴承和气浮轴承,气浮轴承在离心式压缩机运行过程中,轴承表面的气态介质与高速旋转的转子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使轴承表面的温度迅速升高。若不进行冷却,过多的热量将影响轴承表面涂层材料的寿命、降低轴承的刚度、压缩机异常振动,严重时轴承、转子损毁。另一方面,由于电机定子绕组损耗、铁心损耗和风阻损耗的作用,使电机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若不冷却,过多的热量将导致永磁体退磁,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可以对电机内部和轴承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适于与冷却源连通;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孔连通;转子,所述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穿设在所述定子内,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可以对电机内部和轴承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与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流通槽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且相邻所述流通槽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上,所述流通槽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流通槽内任一个所述流通槽中设有泄流口,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或,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二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槽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尺寸为D1,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的结合面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的尺寸为D2,且所述D1<D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间隙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的尺寸为D3,且1.5mm≤D3≤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转子上,且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相邻布置,所述第一轴承内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二预设间隙,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隙形成第二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定子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第一支撑部件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至少包括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子上,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三预设间隙,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为推力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径向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通槽及第一流道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通槽外轮廓为矩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通槽外轮廓为梯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壳体1,容纳腔11,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第一孔12,第二孔13,流通槽14,泄流口141,第一流道15,
定子2,转子3,第一预设间隙4,
第一支撑部件5,第一轴承51,第一通道511,第二轴承52,第二预设间隙521,
第二支撑部件6,第三轴承61,第三预设间隙6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定子2和转子3。
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1,壳体1上设有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适于与冷却源(未示出)连通。
定子2设在容纳腔11内,定子2将容纳腔11分割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与第一孔12连通,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转子3的轴向上间隔布置,第二腔室112与第二孔13连通。
转子3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内,转子3穿设在定子2内,且转子3与定子2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4以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
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为分体成型后组装,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1。
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间隔布置。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一端适于与冷却源(未示出)连通,冷却源供应冷却剂,冷却剂可以为空气或者制冷剂。第一孔12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入口,第二孔13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出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孔12还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出口,相应的第二孔13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入口。
定子2与壳体1过盈配合,定子2设在容纳腔11内部,例如,定子2为圆筒状,定子2将容纳腔11分割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位于定子2的左侧,第二腔室112位于定子2的右侧,第一腔室111与第一孔12连通,第二腔室112与第二孔13连通。
转子3沿左右方向贯穿定子2,且转子3相对定子2可转动,转子3至少部分设于容纳腔11内,例如,转子3的左右两端可以伸出容纳腔11,或者转子3全部设在容纳腔11内。转子3的外壁面与定子2的内壁面在转子3的径向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隙4,第一预设间隙4的左端与第一腔室111连通,第一预设间隙4的右端与第二腔室112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冷却剂通过第二孔13进入第二腔室112对转子3和定子2的右端进行冷却,第二腔室112的冷却剂通过第一预设间隙4进入第一腔室111,可以同时对转子3的外壁面和定子2的内壁面以及转子3和定子2的左端进行冷却,冷却剂最终通过第一孔12流出壳体1,从而可以对电机内部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和电机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多个流通槽14,流通槽14沿转子3的轴向延伸,多个流通槽14环绕定子2布置,且相邻流通槽14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15,第一流道15的一端与第一孔12或第二孔13连通,第一流道15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11或第二腔室112连通。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流通槽14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流通槽14环绕定子2布置在壳体1的内壁面上。相邻流通槽14之间相互连通,多个流通槽14与定子2的外壁面形成第一流道15。如图3所示,第一流道15为弯折流道,即相邻的流通槽14呈之字形排布以形成弯折的流道,从而增加了冷却剂的冷却路径,提高了对电机的冷却效率。
第一流道15的一端与第一孔12或第二孔13连通,即第一流道15的进口端可以与第一孔12连通或者与第二孔13连通,第一流道15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11或第二腔室112连通,即第一流道15的出口端可以与第一腔室111连通或者第二腔室112连通。第一流道15内流通有冷却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设有第一流道15,且第一流道15的进口端与第一孔12或第二孔13连通,第一流道15的出口端与第一腔室111或第二腔室112连通,通过第一孔12或第二孔13进入壳体1内部的冷却剂,可以通过第一流道15流通,从而可以对定子2的外壁面进行均匀冷却,进而可以对电机内部冷却,提高对电机冷却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子3的横截面上,流通槽14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流通槽14沿定子2的径向方向上凹陷,流通槽14横截面的外轮廓可以为矩形或梯形,当然流通槽14横截面的外轮廓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流通槽14的横截面的外轮廓还可以为圆形。流通槽14径向上的尺寸可依据离心式压缩机的发热量确定,例如,离心式压缩机的发热量增大,流通槽14在径向上的尺寸随之增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在转子3的横截面上,流通槽14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可以增加冷却剂的流通面积,保证冷却剂在流动槽内顺畅的流动,从而提高可以提高电机内部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流通槽14中任一个流通槽14内设有泄流口141,第一流道15通过泄流口141与第一腔室111或第二腔室112连通。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流通槽14中任一个流通槽14内设有泄流口141,第一流道15通过泄流口141与第一腔室111或者第二腔室112连通。例如,第一流道15通过泄流口141与第一腔室111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设有泄流口141,冷却剂通过泄流口141由第一流道15进入第二腔室112,随后通过第一预设间隙4进入第一腔室111,并通过第一孔12排出壳体1,从而可以提高电机内部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流口141与第一孔12在转子3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或,泄流口141与第二孔13在转子3的径向上相对布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定子2的外壁面与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安装面,泄流口141位于安装面的外部,第一孔12作为冷却剂的入口,第二孔13为冷却剂的出口时,泄流口141与第一腔室111连通,泄流口141与第一孔12在转子3的径向上相对布置,即第一孔12与泄流口141相差180°相位。第二孔13作为冷却剂的入口,第一孔12作为冷却剂的出口时,泄流口141与第二腔室112连通,泄流口141与第二孔13在转子3的径向上相对布置。第二孔13与泄流口141相差180°相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泄流口141与冷却剂入口相差180°相位,使第一流道15内的冷却剂可以环绕定子2一周流通,从而对定子2的周向均匀冷却,提高电机内部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通槽14在转子3的轴向上尺寸为D1,定子2与壳体1的结合面在转子3的轴向上的尺寸为D2,且D1<D2。
具体地,如图2所示,流通槽14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定子2与壳体1的结合面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保证流通槽14完全被定子2的外壁面覆盖,从而使定子2的外壁面可以充分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间隙4在转子3的径向上的尺寸为D3,且1.5mm≤D3≤3mm。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预设间隙4用于连通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第一预设间隙4在转子3的径向上的尺寸为D3,且1.5mm≤D3≤3mm。当D3小于1.5mm时,冷却剂在通过第一预设间隙4的流速过大,从而转子3与定子2间的风阻损耗增大,影响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当D3大于3mm时,电机的励磁损耗过大,影响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支撑部件5,第一支撑部件5包括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别套设在转子3上,且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在转子3的轴向上相邻布置,第一轴承51内具有第一通道511,第二轴承52与转子3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二预设间隙521,第一通道511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第一通道511的另一端与第二预设间隙的一端连通,第二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11连通,第一通道511和第二预设间隙形成第二流道(未示出)。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别套设在转子3上,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在左右方向上相邻布置,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空腔(未示出),第一空腔为圆柱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轴承52固定于第一空腔中。第二轴承52与转子3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二预设间隙521,第一通道511的左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第一通道511的右端与第二预设间隙521的左端连通,第二预设间隙521的右端与第一腔室111的左端连通。第一通道511和第二预设间隙521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内可用于流通轴承冷却剂,轴承冷却剂来自外界或叶轮出口的气体。
优选地,第一轴承51为推力轴承,第二轴承52为径向轴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设有第二流道,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流道对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进行冷却,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流道进入第一腔室111,从而对转子3和定子2的左端进行冷却,提高电机内部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支撑部件6,第二支撑部件6和第一支撑部件5在转子3的轴向上间隔布置,定子2位于第二支撑部件6和第一支撑部件5之间,
第二支撑部件6至少包括第三轴承61,第三轴承61套设在转子3上,第三轴承61与转子3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三预设间隙611,第三预设间隙611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第三预设间隙611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112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件5与第二支撑部件6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定子2位于第二支撑部件6和第一支撑部件5之间。转子3穿过第一支撑部件5和第二支撑部件6。第三轴承61套设在转子3上,第三轴承61设在转子3的右侧,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空腔(未示出),第二空腔为圆柱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轴承61固定于第二空腔中。第三轴承61与转子3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三预设间隙611。第三预设间隙611的右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第三预设间隙611的左端与第二腔室112右端连通。
优选地,第三轴承61为径向轴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可以通过第三预设间隙611对第三轴承61进行冷却,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还可以通过第三预设间隙611进入第二腔室112,从而对转子3和定子2右端进行冷却,提高电机内部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定子2、转子3、第一支撑部件5和第二支撑部件6。
如图1至图6所示,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1,定子2将容纳腔11分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在定子2的左侧,第二腔室112在定子2的右侧,转子3沿左右方向贯穿定子2,且转子3相对定子2可转动,转子3至少部分设于容纳腔11内,转子3与定子2在径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隙4。
多个流通槽14环绕定子2布置在壳体1的内壁面上。相邻流通槽14之间相互连通,多个流通槽14与定子2的外壁面形成第一流道15。多个流通槽14中任一个流通槽14内设有泄流口141,第一流道15通过泄流口141与第一腔室111或者第二腔室112连通。
转子3的左端设有第一支撑部件5,转子3的右端设有第二支撑部件6,第一支撑部件5包括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分别套设在转子3上,且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在左右方向上相邻布置。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为圆柱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轴承52固定于第一空腔中。第二轴承52与转子3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二预设间隙521,第一通道511的左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第一通道511的右端与第二预设间隙521连通,第二预设间隙521的右端与第一腔室111的左端连通。第一通道511和第二预设间隙521形成第二流道。
第二支撑部件6设有第三轴承61,第三轴承61套设在转子3上,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为圆柱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轴承61固定于第二空腔中,第三轴承61与转子3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三预设间隙611。第三预设间隙的右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第三预设间隙611的左端与第二腔室112右端连通。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冷却过程。
当第二孔13作为冷却剂入口,冷却剂通过第二孔13进入第一流道15对定子2的外壁面进行冷却,第一流道15内的冷却剂通过泄流口141进入第二腔室112,对定子2及转子3的右端进行冷却,冷却剂通过第一预设间隙4进入第一腔室111,可以同时对转子3的外壁面和定子2的内壁面以及转子3和定子2的左端进行冷却,冷却剂最终通过第一孔12流出壳体1。
或,当第一孔12作为冷却剂入口,冷却剂通过第一孔12进入第一流道15对定子2的外壁面进行冷却,第一流道15内的冷却剂通过泄流口141进入第一腔室111,对定子2及转子3的左端进行冷却,第一腔室111的冷却剂通过第一预设间隙4进入第二腔室112,可以同时对转子3的外壁面和定子2的内壁面以及转子3和定子2的右端进行冷却,冷却剂最终通过第二孔13流出壳体1。
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流道对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进行冷却,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还可以通过第二流道进入第一腔室111,从而对转子3和定子2左端进行冷却。
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可以通过第三预设间隙611对第三轴承61进行冷却,外界气体或叶轮出口气体还可以第三预设间隙611进入第二腔室112,从而对转子3和定子2右端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适于与冷却源连通;
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转子,所述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穿设在所述定子内,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流通槽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且相邻所述流通槽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上,所述流通槽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流通槽中任一个所述流通槽内设有泄流口,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或,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二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尺寸为D1,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的结合面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的尺寸为D2,且所述D1<D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间隙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的尺寸为D3,且1.5mm≤D3≤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转子上,且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相邻布置,所述第一轴承内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二预设间隙,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隙形成第二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定子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第一支撑部件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至少包括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子上,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三预设间隙,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为推力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径向轴承。
CN202220242294.9U 2022-01-28 2022-01-28 离心式压缩机 Active CN217152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2294.9U CN217152330U (zh) 2022-01-28 2022-01-28 离心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2294.9U CN217152330U (zh) 2022-01-28 2022-01-28 离心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2330U true CN21715233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2294.9U Active CN217152330U (zh) 2022-01-28 2022-01-28 离心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2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6997B2 (en) Electric motor assemblies including stator and/or rotor cooling
US8487489B2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 electric machine
JP4122250B2 (ja)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JP4864492B2 (ja) 回転機の冷却構造
EP2413476B1 (en) Stator case assembly
JP5482376B2 (ja) 密閉型回転電機
EP3054564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60333880A1 (en) Electric compressor
US11621609B2 (en) Motor
US11381135B2 (en) Rotor for asynchronous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non-through shaft and associated electrical machine
EP3817202A1 (en) Stator cooling structure
WO2021115632A1 (en) Axial flux motor with cooling jacket
CN217152330U (zh) 离心式压缩机
CN114285202A (zh) 电动机及其转子
CN212033944U (zh) 油冷机壳以及油冷电机
CN219372120U (zh) 电机
CN210404939U (zh) 电机以及车辆
CN219420500U (zh) 一种电机内循环风冷散热的结构
JP6942881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20014332A (ja) 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CN219509843U (zh) 压缩机
CN113323908A (zh) 空压机、空调和汽车
CN113939975A (zh) 马达
KR20220045317A (ko) 모터의 냉각을 위한 오일 회수 구조
CN219774377U (zh) 离心式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