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5202A - 电动机及其转子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其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5202A
CN114285202A CN202111635112.0A CN202111635112A CN114285202A CN 114285202 A CN114285202 A CN 114285202A CN 202111635112 A CN202111635112 A CN 202111635112A CN 114285202 A CN114285202 A CN 114285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outlet
channel
rotating shaft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5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汝裕
朱殿烨
徐浩杰
孙新东
张增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eekr Automobile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eekr Automobile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eekr Automobile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51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52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5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5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的转子,包括中空的转轴、油管以及铁芯;油管插设在转轴的空腔内,转轴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本申请中的油管的进油端以及出油端均连接在转轴的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的侧壁,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无需再在油管的相应位置开口,油管从两端缩短,因此,安装油管过程中,可便于将油管安装至转轴的内腔中,便于安装。

Description

电动机及其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油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及其转子。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设备开始采用电动机驱动。但是,某些设备的电动机需要长时间运转,这会导致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电动机的温度升高,如果电动机的温度过高,会极大地影响电机的可靠运行及性能。业内为了降低电动机的热量以维持设备的正常工作,会为电动机设计风冷或者液冷的冷却结构。
现有提供了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以降低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具体而言,该转子包括转轴、套接在转轴外侧的铁芯、分别安装在转轴两端且与转子铁心两端配合的两个转子端板以及安装在转轴两端的轴承。其中,转轴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空心轴,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径向油孔,转子铁心上设有若干轴向油槽;转子端板内表面设有第一环向油道、第二环向油道、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二径向油道,第一环向油道与转轴的径向油孔连通,第二环向油道与转子铁心的轴向油槽连通,第一径向油道连接两个环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自第二环向油道向端板外侧延伸。当电动机工作时,冷却油被外部的油泵泵入转轴内,转子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冷却油从转轴的径向油孔流出后进入到转子端板的第一环形油道中,流经第一径向油道后进入到第二环向油道中,其中一部分油沿着第二径向油道甩到电机绕组端部上,另一部分油沿着转子铁心的轴向油槽流到另一侧的转子端板油道中,甩到另一侧绕组端部上,同时还有一部分油流到轴承滚道内,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从而通过冷却油来对电动机的转子进行换热,以降低绕组和转子铁心的温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油冷电驱动力转子结构,包括电机轴以及安装在该电机轴上的转子铁芯组件,电机轴包括主轴体和内插管,主轴体设有空腔以及与空腔连通的主油孔,内插管插装在空腔中,内插管侧面设有主出油口,主出油口将内穿管的内腔与主轴体的空腔连通,内插管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转子铁芯组件设有油道,油道一端与主轴体的主油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转子铁芯组件外周的气隙,主油孔的孔径大于主出油口的孔径。油液经过内插管侧面的主出油口流入主轴体的空腔连通,油液经过主轴体的腔体的两端向铁芯的两端流动进而实现从两端实现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轴向流量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易引起转子转动不平衡的技术问题,在该技术方案中,内插管的前后两端还设置有内插管两端侧壁上的副出油孔,副出油孔与开设在主轴体侧壁上的出油孔连通,使得由副出油孔流出的油液对两端的轴承进行冷却。
但是,上述的转子,内插管安装不便,造成组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及其转子,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或者其他潜在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包括中空的转轴、油管以及铁芯;油管插设在转轴的空腔内,油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油孔,油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端以及出油端,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转轴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铁芯具备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分别从铁芯的两端沿着轴向方向贯穿铁芯,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出油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三出油孔连通。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和/或,转轴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轴承,两个第四出油口位于靠近轴承的外侧;和/或,油管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和/或,转轴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设置为过盈配合,将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设置为过盈配合,便于实现安装油管的稳定性。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转轴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轴承,两个第四出油口位于靠近轴承的外侧,可保证从轴承的外侧对轴承实现降温冷却。进一步地,在油管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可保证从油管的侧壁沿着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油孔输出冷却油,进而保证出油的均匀性。还需要说明的是,将转轴设置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可有效地保证转轴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使得转轴具备有强度可靠、结构简单的技术效果。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与空腔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沿着空腔的轴心方向设置,锥形腔体的大尺寸端的直径与转轴的空腔的直径相同,锥形腔体的小尺寸端的直径与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的直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将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与空腔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沿着空腔的轴心方向设置,锥形腔体的大尺寸端的直径与转轴的空腔的直径相同,锥形腔体的小尺寸端的直径与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的直径相同,使得转轴的空腔结构简单,降低加工难度,且使得空腔结构紧凑,提高有效使用空间;同时将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与空腔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相比现有技术中阶梯形的空腔端部,本申请中公开的转轴的空腔两端的结构简单,可向内缩短空腔的长度,实现空腔整体空间减小,进而降低转子整体的重量,随着空腔的长度缩短,油管随之缩短,进一步降低转子的重量。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左端板和右端板,左端板套装在转轴的左端,左端板的内端面设有左油槽,左油槽用于连接第二出油孔与第一过油通道的进油口;左端板还设置有左出油通道,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左端板的内端面,左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左端板的侧壁;右端板套装在转轴的右端,右端板的内端面设有右油槽,右油槽用于连接第三出油孔与第二过油通道的进油口;右端板还设置有右出油通道,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右端板的内端面,右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右端板的侧壁;第一过油通道的出油口与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第二过油通道的出油口与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设置左端板和右端板,可使得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出油孔通过设置在左端板上的左油槽连通,进而通过右端板上的右出油通道流出,同时,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三出油孔通过设置在右端板上的右油槽连通,进而通过左端板上的左出油通道流出,便于实现油路流动,使得冷却油从铁芯的两端向对侧流动,进而实现双向对流,保证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较好,同时保证温度分布均匀,有效地保证均匀冷却的效果。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沿转轴的径向交错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沿转轴的径向交错设置,是由于第二出油孔与第一过油通道连通,第三出油孔与第二过油通道连通,便于实现使得第一过油通道以及第一过油通道互不干涉,便于沿着各自的流道流动,同时交错设置,保证流动过程中,流动的均匀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转轴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油孔和相同数量的第三出油孔;多个第二出油孔和相同数量的第三出油孔沿转轴的径向方向交替布置。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出油孔以及第三出油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有效地保证多个出油口,增大出油冷却的面积,有效地提高冷却效果。同时将第二出油孔以及第三出油孔的数量设置为相同,保证从两端的出油量相同,进而保证转子在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进一步地,将多个第二出油孔与多个第三出油孔交替设置,便于实现使得第一过油通道以及第一过油通道互不干涉,便于沿着各自的流道流动,同时交错设置,保证流动过程中,流动的均匀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出油孔在多个第三出油孔形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三出油孔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将每个第二出油孔在多个第三出油孔形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三出油孔的中心,可有效地保证第二出油孔与第三出油孔等间距出油,进一步保证两端出油的均匀性,保证轴向流量以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铁芯设有与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第一过油通道以及与第三出油孔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油通道;左端板设有与第一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第二出油孔均通过一个左油槽与对应的第一过油通道连接;右端板设有与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第三出油孔均通过一个右油槽与对应的第二过油通道连接。需要说明的,将铁芯设有与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第一过油通道以及与第三出油孔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油通道,用于保证两侧流入的油量相同,且分布为多流道流动,保证重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保证转子转动的稳定性。同时,在左端板设有与第一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第二出油孔均通过一个左油槽与对应的第一过油通道连接;右端板设有与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第三出油孔均通过一个右油槽与对应的第二过油通道连接,可使得在运行过程中,第二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均有与之对应的设置在铁芯上流道,实现其冷却油的顺利出油冷却。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左油槽沿左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右油槽沿右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和/或,左端板设置有多个左出油通道,多个左出油通道及多个左油槽沿左端板的周向交替布置;右端板设置有多个右出油通道,多个右出油通道及多个右油槽沿右端板的周向交替布置。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左油槽沿左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右油槽沿右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结构上的油槽均匀部分,进而保证重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保证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从其具备有连通作用的角度来说,还可保证冷却油在流动过程中的分布均匀性,进而保证均匀降温。需要说明的,如此设置可适应性地使得设置铁芯上的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交替设置,进而保证双向对流过程中冷却油分布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动机,包括上述的转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的转子,包括中空的转轴、油管以及铁芯;油管插设在转轴的空腔内,油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油孔,油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端以及出油端,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转轴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铁芯具备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分别从铁芯的两端沿着轴向方向贯穿铁芯,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出油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三出油孔连通。在运行过程中,冷却油被外部的油泵泵入油管内,油管内的冷却油通过第一出油孔喷射到转轴的空腔内,由于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同时转轴内腔的冷却油经过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的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流出,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同时出油,使得电机轴向流量和温度分布均匀,保证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较好。同时,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出油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三出油孔连通,使得冷却油从铁芯的两端向对侧流动,进而实现双向对流,保证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较好,同时保证温度分布均匀,有效地保证均匀冷却的效果。同时,本申请中的油管的进油端以及出油端均连接在转轴的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的侧壁,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因此油液由转轴的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经过两个第四出油孔向两个轴承注入油液,无需再在油管的相应位置开口,减少了油管上设置的结构,同时油管可相对从两端缩短,进而减小油管与转轴内侧壁的连接重合的部分,因此,安装油管过程中,可便于将油管安装至转轴的内腔中,便于安装,同时缩短油管的长度还降低了转子整体的重量。
本公开提供的电动机,由于包括上述的转子,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去掉左端板和右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去掉铁芯后在第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去掉铁芯后在第二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转轴;
111-空腔;
1111-进油通道; 1113-出油通道;
112-第二出油孔; 113-第三出油孔;
114-轴承;
13-油管;
131-第一出油孔;132-进油端;
133-出油端;
15-铁芯;
151-第一过油通道;152-第二过油通道;
17-左端板;
171-左油槽;
173-左出油通道;
1731-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1733-左出油通道的出油口;
19-右端板;
191-右油槽;
193-右出油通道;
1931-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1933-右出油通道的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下面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所保护的方法中各步骤的执行顺序。本发明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能够以任意可能的顺序并且能够以循环的方式来执行。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以降低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具体而言,该转子包括转轴、套接在转轴外侧的铁芯、分别安装在转轴两端且与转子铁心两端配合的两个转子端板以及安装在转轴两端的轴承。其中,转轴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空心轴,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径向油孔,转子铁心上设有若干轴向油槽;转子端板内表面设有第一环向油道、第二环向油道、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二径向油道,第一环向油道与转轴的径向油孔连通,第二环向油道与转子铁心的轴向油槽连通,第一径向油道连接两个环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自第二环向油道向端板外侧延伸。当电动机工作时,冷却油被外部的油泵泵入转轴内,转子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冷却油从转轴的径向油孔流出后进入到转子端板的第一环形油道中,流经第一径向油道后进入到第二环向油道中,其中一部分油沿着第二径向油道甩到电机绕组端部上,另一部分油沿着转子铁心的轴向油槽流到另一侧的转子端板油道中,甩到另一侧绕组端部上,同时还有一部分油流到轴承滚道内,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从而通过冷却油来对电动机的转子进行换热,以降低绕组和转子铁心的温度。
但是,上述的转子,由于冷却油在转轴内以及铁芯上是由端部流入,这将导致冷却油在前期一端有冷却油,另一端没有冷却油,使得转子上重量分布不均匀,冷却油轴向流量分布不均匀,进而使得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极易引起转子转动不平衡。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的转子,包括中空的转轴、油管以及铁芯;油管插设在转轴的空腔内,油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油孔,油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端以及出油端,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转轴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铁芯具备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分别从铁芯的两端沿着轴向方向贯穿铁芯,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出油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三出油孔连通。在运行过程中,冷却油被外部的油泵泵入油管内,油管内的冷却油通过第一出油孔喷射到转轴的空腔内,由于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同时转轴内腔的冷却油经过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的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流出,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同时出油,使得电机轴向流量和温度分布均匀,保证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较好。同时,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出油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与第三出油孔连通,使得冷却油从铁芯的两端向对侧流动,进而实现双向对流,保证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较好,同时保证温度分布均匀,有效地保证均匀冷却的效果。且本申请中的油管的进油端以及出油端均连接在转轴的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的侧壁,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连通,因此油液由转轴的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经过两个第四出油孔向两个轴承注入油液,无需再在油管的相应位置开口,减少了油管上设置的结构,同时油管可相对从两端缩短,进而减小油管与转轴内侧壁的连接重合的部分,因此,安装油管过程中,可便于将油管安装至转轴的内腔中,便于安装,同时缩短油管的长度还降低了转子整体的重量。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去掉左端板和右端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的转子,包括中空的转轴11、油管13以及铁芯15;油管13插设在转轴11的空腔111内,油管13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油孔131,油管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端132以及出油端133,第一出油孔131设置在油管13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转轴11的径向中心线上;转轴11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进油端132与进油通道1111的内侧壁连接,出油端133与出油通道1113的内侧壁连接;转轴1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112、第三出油孔113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第二出油孔112和第三出油孔113到转轴11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转轴11两端的侧壁上,第四出油孔与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连通;铁芯15具备有第一过油通道151和第二过油通道152,第一过油通道151和第二过油通道152分别从铁芯15的两端沿着轴向方向贯穿铁芯15,第一过油通道151与第二出油孔112连通,第二过油通道152与第三出油孔113连通。
示例性地,油管13的进油端132与进油通道11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油管13的出油端133与出油通道1113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和/或,转轴11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轴承114,两个第四出油口位于靠近轴承114的外侧;和/或,油管13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131;和/或,转轴11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油管13的进油端132与进油通道1111的内侧壁设置为过盈配合,将油管13的出油端133与出油通道1113的内侧壁设置为过盈配合,便于实现安装油管13的稳定性。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转轴11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轴承114,两个第四出油口位于靠近轴承114的外侧,可保证从轴承114的外侧对轴承114实现降温冷却。进一步地,在油管13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131,可保证从油管13的侧壁沿着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油孔131输出冷却油,进而保证出油的均匀性。还需要说明的是,将转轴11设置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可有效地保证转轴11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使得转轴11具备有强度可靠、结构简单的技术效果。
示例性地,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与空腔111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沿着空腔111的轴心方向设置,锥形腔体的大尺寸端的直径与转轴11的空腔111的直径相同,锥形腔体的小尺寸端的直径与进油通道1111以及出油通道1113的直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将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与空腔111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沿着空腔111的轴心方向设置,锥形腔体的大尺寸端的直径与转轴11的空腔111的直径相同,锥形腔体的小尺寸端的直径与进油通道1111以及出油通道1113的直径相同,使得转轴11的空腔111结构简单,降低加工难度,且使得空腔111结构紧凑,提高有效使用空间;同时将进油通道1111和出油通道1113与空腔111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相比现有技术中阶梯形的空腔111端部,本申请中公开的转轴11的空腔111两端的结构简单,可向内缩短空腔111的长度,实现空腔111整体空间减小,进而降低转子整体的重量,随着空腔111的长度缩短,油管13随之缩短,进一步降低转子的重量。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去掉铁芯后在第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去掉铁芯后在第二视角下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和图5,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左端板17和左端板17,左端板17套装在转轴11的左端,左端板17的内端面设有左油槽171,左油槽171用于连接第二出油孔112与第一过油通道151的进油口;左端板17还设置有左出油通道173,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1731位于左端板17的内端面,左出油通道的出油口1733位于左端板17的侧壁;右端板19套装在转轴11的右端,右端板19的内端面设有右油槽191,右油槽191用于连接第三出油孔113与第二过油通道152的进油口;右端板19还设置有右出油通道193,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1931位于右端板19的内端面,右出油通道的出油口1933位于右端板19的侧壁;第一过油通道151的出油口与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1931连接,第二过油通道152的出油口与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173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设置左端板17和右端板19,可使得第一过油通道151与第二出油孔112通过设置在左端板17上的左油槽171连通,进而通过右端板19上的右出油通道193流出,同时,第二过油通道152与第三出油孔113通过设置在右端板19上的右油槽191连通,进而通过左端板17上的左出油通道173流出,便于实现油路流动,使得冷却油从铁芯15的两端向对侧流动,进而实现双向对流,保证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较好,同时保证温度分布均匀,有效地保证均匀冷却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第一过油通道151与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二过油通道152与第三出油孔113的具体连通方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铁芯15上开设连通第一过油通道151与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二过油通道152与第三出油孔113的连接通道。
示例性地,第二出油孔112和第三出油孔113沿转轴11的径向交错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出油孔112和第三出油孔113沿转轴11的径向交错设置,是由于第二出油孔112与第一过油通道151连通,第三出油孔113与第二过油通道152连通,便于实现使得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第一过油通道151互不干涉,便于沿着各自的流道流动,同时交错设置,保证流动过程中,流动的均匀性。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转轴11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油孔112和相同数量的第三出油孔113;多个第二出油孔112和相同数量的第三出油孔113沿转轴11的径向方向交替布置。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三出油孔11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有效地保证多个出油口,增大出油冷却的面积,有效地提高冷却效果。同时将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三出油孔113的数量设置为相同,保证从两端的出油量相同,进而保证转子在运转过程中的动平衡。进一步地,将多个第二出油孔112与多个第三出油孔113交替设置,便于实现使得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第一过油通道151互不干涉,便于沿着各自的流道流动,同时交错设置,保证流动过程中,流动的均匀性。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1的侧壁设置有四个第二出油孔112和四个第三出油孔113。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三出油孔113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将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三出油孔11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六个或者八个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出油孔112在多个第三出油孔113形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三出油孔113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将每个第二出油孔112在多个第三出油孔113形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三出油孔113的中心,可有效地保证第二出油孔112与第三出油孔113等间距出油,进一步保证两端出油的均匀性,保证轴向流量以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铁芯15设有与第二出油孔112相同数量的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与第三出油孔113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油通道152;左端板17设有与第一出油孔131相同数量的左油槽171,每个第二出油孔112均通过一个左油槽171与对应的第一过油通道151连接;右端板19设有与第二出油孔112相同数量的左油槽171,每个第三出油孔113均通过一个右油槽191与对应的第二过油通道152连接。
需要说明的,将铁芯15设有与第二出油孔112相同数量的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与第三出油孔113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油通道152,用于保证两侧流入的油量相同,且分布为多流道流动,保证重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保证转子转动的稳定性。同时,在左端板17设有与第一出油孔131相同数量的左油槽171,每个第二出油孔112均通过一个左油槽171与对应的第一过油通道151连接;右端板19设有与第二出油孔112相同数量的左油槽171,每个第三出油孔113均通过一个右油槽191与对应的第二过油通道152连接,可使得在运行过程中,第二出油孔112以及第二出油孔112均有与之对应的设置在铁芯15上流道,实现其冷却油的顺利出油冷却。
示例性地,铁芯15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四个第二过油通道152。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第二过油通道152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将第一过油通道151以及第二过油通道15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六个或者八个等。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左油槽171沿左端板17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右油槽191沿右端板19的周向均匀分布。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左油槽171沿左端板17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右油槽191沿右端板19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结构上的油槽均匀部分,进而保证重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保证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从其具备有连通作用的角度来说,还可保证冷却油在流动过程中的分布均匀性,进而保证均匀降温。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左端板17设置有多个左出油通道173,多个左出油通道173及多个左油槽171沿左端板17的周向交替布置;右端板19设置有多个右出油通道193,多个右出油通道193及多个右油槽191沿右端板19的周向交替布置。需要说明的,如此设置可适应性地使得设置铁芯15上的第一过油通道151和第二过油通道152交替设置,进而保证双向对流过程中冷却油分布的均匀性。
示例性地,左端板17上设置有四个左出油通道173以及四个左油槽171。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左出油通道173以及左油槽171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将左出油通道173以及左油槽17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六个或者八个等。
示例性地,右端板19上设置有四个右出油通道193以及四个右油槽191。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右出油通道193以及右油槽191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将右出油通道193以及右油槽19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六个或者八个等。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转轴11的两端还形成有用于与油管13过盈配合的配合部。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转轴11的两端还形成有用于与油管13过盈配合的配合部,便于实现安装油管13的稳定性。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油管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油管13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131,需要说明的是,在油管13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131,可保证从油管13的侧壁沿着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油孔131输出冷却油,进而保证出油的均匀性。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转轴11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需要说明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转轴11设置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可有效地保证转轴11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使得转轴11具备有强度可靠、结构简单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包括上述的转子。本公开提供的电动机,由于包括上述的转子,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转轴、油管以及铁芯;
所述油管插设在所述转轴的空腔内,所述油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油孔,所述油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端以及出油端,所述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所述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所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所述转轴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
所述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到所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所述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四出油孔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所述铁芯具备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油通道分别从所述铁芯的两端沿着轴向方向贯穿所述铁芯,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与所述第三出油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和/或,
所述转轴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轴承,两个所述第四出油口位于靠近所述轴承的外侧;和/或,
所述油管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孔;和/或,
所述转轴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空腔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沿着所述空腔的轴心方向设置,所述锥形腔体的大尺寸端的直径与所述转轴的空腔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形腔体的小尺寸端的直径与所述进油通道以及所述出油通道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左端板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左端,所述左端板的内端面设有左油槽,所述左油槽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孔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进油口;所述左端板还设置有左出油通道,所述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所述左端板的内端面,所述左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所述左端板的侧壁;
所述右端板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右端,所述右端板的内端面设有右油槽,所述右油槽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出油孔与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进油口;所述右端板还设置有右出油通道,所述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所述右端板的内端面,所述右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所述右端板的侧壁;
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三出油孔;
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三出油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交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在多个所述第三出油孔形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出油孔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三出油孔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油通道;
所述左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均通过一个所述左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过油通道连接;
所述右端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所述第三出油孔均通过一个所述右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过油通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左油槽沿所述左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右油槽沿所述右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和/或,
所述左端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左出油通道,多个所述左出油通道及多个所述左油槽沿所述左端板的周向交替布置;所述右端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右出油通道,多个所述右出油通道及多个所述右油槽沿所述右端板的周向交替布置。
10.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CN202111635112.0A 2021-12-29 2021-12-29 电动机及其转子 Pending CN1142852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112.0A CN1142852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电动机及其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112.0A CN1142852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电动机及其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5202A true CN114285202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5112.0A Pending CN114285202A (zh) 2021-12-29 2021-12-29 电动机及其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52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7070A (zh) * 2022-05-10 2022-09-09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及油冷电机
CN115085432A (zh) * 2022-05-26 2022-09-20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机转子油冷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3182A (ja) * 2011-06-28 2013-01-17 Aisin Seiki Co Ltd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US20200244124A1 (en) * 2019-01-25 2020-07-30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 motor
CN213879562U (zh) * 2020-12-21 2021-08-03 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转子冷却回路
CN113206563A (zh) * 2021-04-21 2021-08-03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驱动力转子结构
CN113241880A (zh) * 2021-05-27 2021-08-10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3182A (ja) * 2011-06-28 2013-01-17 Aisin Seiki Co Ltd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US20200244124A1 (en) * 2019-01-25 2020-07-30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 motor
CN213879562U (zh) * 2020-12-21 2021-08-03 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转子冷却回路
CN113206563A (zh) * 2021-04-21 2021-08-03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驱动力转子结构
CN113241880A (zh) * 2021-05-27 2021-08-10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7070A (zh) * 2022-05-10 2022-09-09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及油冷电机
CN115085432A (zh) * 2022-05-26 2022-09-20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机转子油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85202A (zh) 电动机及其转子
US4311932A (en) Liquid cooling for induction motors
CN106849509B (zh) 一种超高速永磁电机空心转子冷却结构
EP2747251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or vehicles with liquid cooling
WO2022001268A1 (zh) 电机、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2909262U (zh) 电机和车辆
JP2013055799A (ja) 回転電機
RU2410818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с системой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US11742721B2 (en) Rotor coo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he interior of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2006006047A (ja) 回転機
CN213243761U (zh) 转子组件、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JP2020141542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215009955U (zh) 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
WO2022223810A1 (en) Cooling of an electric motor
CN114142642A (zh) 一种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
CN217152330U (zh) 离心式压缩机
CN220421522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N110690773A (zh) 电机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8829311U (zh) 转子结构及电机
CN111697730A (zh) 包括冷却管道的转子、转子成型方法以及电机冷却系统
CN114977620B (zh) 机动车辆的发电机
CN218940806U (zh)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US20220337113A1 (en) Ro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tor end winding cooling and bearing lubrication
CN216056534U (zh) 电机转子和电机
WO2022028382A1 (zh) 电机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