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0806U -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0806U
CN218940806U CN202223164606.8U CN202223164606U CN218940806U CN 218940806 U CN218940806 U CN 218940806U CN 202223164606 U CN202223164606 U CN 202223164606U CN 218940806 U CN218940806 U CN 218940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oove
channel
cooling
oi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46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man Horizons Shanghai New Energy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man Horizons Shanghai New Energy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man Horizons Shanghai New Energy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man Horizons Shanghai New Energy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46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0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0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0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转子铁芯包括转轴、第一芯体以及第一端板,转轴包括进油通道,进油通道设置于转轴一端;第一芯体套设于转轴,第一芯体包括第一端壁和冷却通道;冷却通道设置于芯体的内部,且冷却通道包括位于第一端壁的注入口和输出口;第一端板与第一端壁连接;第一端板包括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入油通道分别连接进油通道和注入口;出油通道连接输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背景技术
油冷电机通过分别向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通入冷却油,实现对定子铁芯和装置铁芯的冷却,但是现有的转子铁芯的转轴为空心结构,用于供冷却油输入,再将冷却油输送到装置铁芯,但是空心的转轴刚性差,需要定期维护更换,成本高;并且现有转子铁芯的两个端板均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转轴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开设与之对应的孔位,如此导致转子铁芯的油路复杂,适配性的结构多,成本高,且进出油口分散,不利于组装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冷却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铁芯,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设置于所述转轴一端;
第一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芯体包括第一端壁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芯体的内部,且所述冷却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壁的注入口和输出口;
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端壁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包括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入油通道分别连接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注入口;所述出油通道连接所述输出口。
根据上述的电机壳体,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设置第一端板和第一芯体,将第一芯体的注入口和输出口均设置于第一端壁上,并且第一端板适配性的设置有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结构简单紧凑,方便生产组装,制作成本低,并且缩短了转轴的有效主油路,简化了转轴油路,减少冷却油入口,提高油路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冷却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以及所述出油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还包括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端壁连接;所述第二端板包括第一换向通道和第二换向通道;所述第一端板还包括第三换向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还包括第一冷却道、第二冷却道、第三冷却道和第四冷却道;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道的一端与所述注入口连接;
所述第三换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道的一端和第三冷却道的一端;
所述第一换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却道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换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冷却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冷却道的另一端;
所述第四冷却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道、所述第二冷却道、所述第三冷却道以及所述第四冷却道呈波浪形结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道、所述第二冷却道、所述第三冷却道以及所述第四冷却道沿所述轴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油冷电机,包括:
电机壳体;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
根据上述的油冷电机,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油冷电机通过电机壳体将冷却油输送到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保证电机各个部分的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率。
优选地,电机壳体用于将冷却油分配至两侧的第一油环和第二油环;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周壁;
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开设于所述内周壁,且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主体的周向设置;
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开设于所述内周壁;所述第二通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通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环连通;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
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开设于所述内周壁,所述第三通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三通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环连通;所述第三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另一侧;
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通路具有沿所述主体轴向依次设置的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环连通;第三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
优选地,油冷电机还包括第一油环和第二油环,第一油环设置于定子铁芯的一侧,且第一油环具有与第一油腔,第一油腔分别与第一出油口和第二通槽连通;第一油环开设有第一喷油孔;第二油环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另一侧,且第二油环具有第二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第三出油口和第三通槽连通;第二油环开设有第二喷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第二喷油孔分别设置有多个;其中,
所述第一喷油孔沿所述第一油环的周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二喷油孔沿所述第二油环的周向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包括:
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具有外周壁及位于所述外周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开设于所述外周壁,且所述第一油槽沿所述第二芯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一通槽对应设置;
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所述第二油槽位于所述第一油槽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第三油槽,所述第三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所述第三油槽位于所述第一油槽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连通;所述定子铁芯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油槽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
与所述第三油槽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槽的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芯体的周向交错设置;其中,
所述第二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第三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三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分别自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定子铁芯还包括:
隔油板,所述隔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槽的底壁,且所述隔油板沿所述第二芯体的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均沿所述第二芯体的轴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子铁芯的油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油冷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定子铁芯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第一冲片和第五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第二冲片和第四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第三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第一冲片和第四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整体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第一冲片和第四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第一冲片和第五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第二冲片和第四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第三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200、第一通槽;300、第二通槽;400、第三通槽;500、第一通路;501、进油口;502、第一出油口;503、第二出油口;504、第三出油口;600、定子铁芯;700、绕组;
1、第二芯体;11、第一冲片;12、第二冲片;121、第一凹槽;13、第三冲片;131、第二凹槽;14、第四冲片;15、第五冲片;18、外周壁;19、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2、第一油槽;3、第二油槽;4、第三油槽;5、第一油路;51、第一路段;52、第二路段;53、第三路段;6、第二油路;61、第四路段;62、第五路段;63、第六路段;7、电机壳体;8、第一油环;9、第二油环;10、隔油板;
1000、转轴;1001、进油通道;2000、第一芯体;2001、第一端壁;2002、第二端壁;2003、冷却通道;20031、第一冷却道;20032、第二冷却道;20033、第三冷却道;20034、第四冷却道;3000、第一端板;3001、入油通道;3002、出油通道;3003、第三换向通道;4000、第二端板;4001、第一换向通道;4002、第二换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铁芯,包括转轴1000、第一芯体2000以及第一端板3000,转轴1000包括进油通道1001,进油通道1001设置于转轴1000一端;第一芯体2000套设于转轴1000,第一芯体2000包括第一端壁2001和冷却通道2003;冷却通道2003设置于芯体的内部,且冷却通道2003包括位于第一端壁2001的注入口和输出口;第一端板3000与第一端壁2001连接;第一端板3000包括入油通道3001和出油通道3002,入油通道3001分别连接进油通道1001和注入口;出油通道3002连接输出口。
上述转子铁芯的工作过程,将油通入转轴1000的进油通道1001,进油通道1001将油通入第一端板3000的入油通道3001,入油通道3001将油从注入口通入冷却通道2003,冷却通道2003对转子铁芯冷却后,从输出口通入出油通道3002,出油通道3002将油输到外部。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冷却通道2003、进油通道1001和出油通道3002分别设置有多个,冷却通道2003分别与进油通道1001以及出油通道300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采用多个冷却通道2003对转子铁芯各个部位进行冷却,保证了冷却效果。
参见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转子铁芯还包括第二端板4000,第二端板4000与第二端壁2002连接;第二端板4000包括第一换向通道4001和第二换向通道4002;第一端板3000还包括第三换向通道3003;冷却通道2003还包括第一冷却道20031、第二冷却道20032、第三冷却道20033和第四冷却道20034;其中,第一冷却道20031的一端与注入口连接;第三换向通道3003连通第二冷却道20032的一端和第三冷却道20033的一端;第一换向通道4001连通第一冷却道20031的另一端和第二冷却道2003的另一端;第二换向通道4002连通第三冷却道20033的另一端和第四冷却道20034的另一端;第四冷却道20034的一端与输出口连接。
具体的,冷却油从注入口进入到第一冷却道20031,第一冷却道20031的油通过第一换向通道4001流入第二冷却道20032,第二冷却道20032的油通过第三换向通道3003流入第三冷却道20033,第三冷却道20033的油通过第二换向通道4002流入第四冷却道20034,第四冷却道20034通过输出口将冷却油输出;冷却通道2003实现往复输油,保证了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道20031、第二冷却道20032、第三冷却道20033以及第四冷却道20034呈波浪形结构设置。如此,采用波浪形的结构可以保证冷却通道2003尽量流经转子芯体的各个位置,保证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道20031、第二冷却道20032、第三冷却道20033以及第四冷却道20034沿轴向设置。如此,冷却道轴向设置可以保证冷却油的流经效率最高,进而保证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
实施例2:
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壳体7,用于将冷却油分配至两侧的第一油环8和第二油环9;包括主体100、第一通槽200、第二通槽300、第三通槽400和第一通路500,主体100具有内周壁;第一通槽200开设于内周壁,且第一通槽200沿主体100的周向设置;第二通槽300开设于内周壁;第二通槽300的一端与第一通槽200连通,第二通槽300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环8连通;第二通槽300位于第一通槽200的一侧;第三通槽400开设于内周壁,第三通槽400的一端与第一通槽200连通,第三通槽400的另一端与第二油环9连通;第三通槽400位于第一通槽200的另一侧;第一通路500设置于主体100;第一通路500具有沿主体100轴向依次设置的进油口501、第一出油口502、第二出油口503和第三出油口504;第一出油口502与第二油环9连通;第三出油口504与第一油环8连通;第二出油口503与第一通槽200连通。
上述电机壳体7的使用过程,将冷却油从进油口501通入,冷却油通过第一通路500依次进入第一出油口502、第二出油口503和第三出油口504,第一出油口502的冷却油流向第二油环9,第二出油口503的冷却油流向第一通槽200,第三出油口504的冷却油流向第一油环8;第一通槽200的油再依次流入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分别设置有多个,且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均沿主体100的轴向设置。如此,可以保证冷却油通过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流向尽量多的定子铁芯600外周壁18,实现对定子铁芯600更好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3:
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油冷电机,包括定子铁芯600、第一油环8、第二油环9、实施例1的转子铁芯以及实施例2的电机壳体7;定子铁芯600安装于电机壳体7的内部,且定子铁芯600与内周壁抵接;转子铁芯安装于定子铁芯600的内部;第一油环8设置于定子铁芯600的一侧,且第一油环8具有与第一油腔,第一油腔分别与第一出油口502和第二通槽300连通;第一油环8开设有第一喷油孔;第二油环9设置于定子铁芯600的另一侧,且第二油环9具有第二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第三出油口504和第三通槽400连通;第二油环9开设有第二喷油孔。
上述油冷电机的使用过程:将冷却油分别从进油口501和进油通道通入,冷却油通过第一通路500依次进入第一出油口502、第二出油口503和第三出油口504,第一出油口502的冷却油流向第二油环9,第二出油口503的冷却油流向第一通槽200,第三出油口504的冷却油流向第一油环8;第一通槽200的油再依次流入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的冷却油再流入到对应的油环,通过油环的喷油孔喷射到绕组700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壳体的内周壁与定子铁芯600的外周壁18紧贴,第一通槽200和第二通槽300可以与定子铁芯600的外周壁18形成对应的油路。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喷油孔和第二喷油孔分别设置有多个;其中,第一喷油孔沿第一油环8的周向依次设置;第二喷油孔沿第二油环9的周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定子铁芯600包括第二芯体1、第一油槽2、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第二芯体1具有外周壁18及位于外周壁18两侧的第一侧壁19和第二侧壁110;第一油槽2开设于外周壁18,且第一油槽2沿第二芯体1的周向设置;第一油槽2与第一通槽200对应设置;第二油槽3设置于第二芯体1,第二油槽3位于第一油槽2靠近第一侧壁19的一侧;第三油槽4设置于第二芯体1;第三油槽4位于第一油槽2靠近第二侧壁110的一侧。
如此,第一通槽200的冷却油可以进入到第一油槽2,通过第一油槽2进入到第二油槽3和第二油槽3,进而实现对定子铁芯600的进一步冷却。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均沿第二芯体1的轴向设置。如此,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可以对定子铁芯600尽可能多的区域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分别与第一通槽200和第二通槽300交错设置。如此可以实现第二油槽3、第三油槽4、第一通槽200和第二通槽300对定子铁芯600进行全面的冷却,并且将第一通槽200、第二通槽300、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分开设置于壳体和定子铁芯600,可以避免同时设置于壳体或者定子铁芯600,导致壳体和定子铁芯600的刚性不足,保证油冷电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油槽2为首尾连通的环形槽。如此,环形槽可以保证冷却油流经整个定子铁芯600,确保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油槽2位于第二芯体1的外周壁18的中间位置。如此,确保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两侧的冷却油流经的面积和时间相同,确保散热的均匀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通槽200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一侧壁19外,第二通槽300的另一端第二侧壁110外。如此,第一通槽200和第二通槽300可以分别延伸到定子铁芯600的外部,并且进入到对应的油环,流经第一通槽200和第二通槽300的冷却油可以直接流入到对应的油环。
实施例4:
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一油槽2分别与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连通;定子铁芯600还包括与第二油槽3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油路5以及与第三油槽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油路6,第一油路5设置于第二芯体1的内部,第一油路5的一端与第二油槽3连通,第一油路5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10;第一油路5的另一端与第二油腔连通;第二油路6设置于第二芯体1的内部,第二油路6的一端与第三油槽4连通,第二油路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侧壁19;第二油路6的另一端与第一油腔连通。
上述实施例4的使用过程:冷却油从第一通槽200进入,再从第一油槽2进入,冷却油沿第一油槽2流动,分别进入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第二油槽3的冷却油和第三油槽4的冷却油分别对第二芯体1的外表面进行冷却;第二油槽3的冷却油流入第一油路5,第三油槽4的冷却油流入第二油路6,第一油路5和第二油路6的冷却油分别第二芯体1的内部进行冷却,实现定子铁芯600的往复供油,对定子铁芯600的内外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交错设置。如此,第一油槽2和第二油槽3交错,可以实现对整个第二芯体1外周壁18进行冷却,保证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油路5和第二油路6沿第二芯体1的周向交错设置。如此,第一油路5和第二油路6可以对整个第二芯体1的内部进行冷却,保证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油路5和第二油路6均呈U型结构;其中,
第一油路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路段51、第二路段52和第三路段53,第一路段51与第二油槽3连通,第三路段53延伸至第二侧壁110;
第二油路6包括依次连通的第四路段61、第五路段62和第六路段63,第四路段61与第三油槽4连通,第六路段63延伸至第一侧壁19。
参见图8~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芯体1包括依次叠层的第一冲片11、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第四冲片14和第五冲片15;其中,
第一油槽2开设于第三冲片13;
第二油槽3开设于第二冲片12,第三油槽4开设于第四冲片14;
第一路段51和第六路段63均设置于第一冲片11;第三路段53和第四路段61均设置于第五冲片15;
第二路段52和第五路段62均依次贯穿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和第四冲片1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冲片11和第五冲片15的结构相同,第二冲片12和第四冲片14的结构相同,多个冲片依次叠层,方便往复供油的定子铁芯600的制作。第三冲片13的直径同时小于第二冲片12的直径和第四冲片14的直径,将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和第四冲片14拼接,由于第二冲片12、第四冲片14分别和第三冲片13存在直径差,因此形成第一油槽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冲片11开设有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路段51和第六路段63,其中第六路段63靠近外周壁18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凹槽;第五冲片15开设有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三路段53和第四路段61,其中第三路段53靠近外周壁18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油凹槽。
进一步的,第一路段51、第三路段53、第四路段61和第六路段63均沿第二芯体1的径向设置,第二路段52和第五路段62沿第二芯体1的轴向设置。如此,可以保证第一油路5和第二油路6的路径均为最短、最优设置,保证冷却油同时快速的在多个第一油路5和第二油路6内流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芯体1的外周壁18抵接于壳体的内壁,壳体的内壁分别于第一油槽2、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组成油路。
实施例5:
参见图13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一油槽2的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21和多个第二凹槽131,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沿第二芯体1的周向交错设置;其中,第二油槽3设置于第二芯体1的内部,且第二油槽3与第一凹槽121一一对应连通;第三油槽4设置于第二芯体1的内部,且第三油槽4与第二凹槽131一一对应连通。
上述实施例5的使用过程:冷却油从第一油槽2进入,冷却油沿第一油槽2流动,先进入到第一凹槽121,并且从第一凹槽121进入到第二油道,再从第二凹槽131进入到第三油道,实现冷却油均匀分配到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内,并且冷却油沿着第一油槽2重复上述的过程,直至遍布全部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实现均匀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交错设置。如此,第一油槽2和第二油槽3交错,可以与交错设置的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配合,进一步保证两边油压相同,确保两边冷却油的流量相同。
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芯体1包括依次叠层的第一冲片11、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和第四冲片14;其中,第二油槽3开设于第一冲片11,第三油槽4开设于第四冲片14;第一油槽2开设于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所述第一凹槽121开设于所述二冲片,所述第二凹槽131开设于所述第三冲片1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冲片11和第四冲片14的结构相同,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的结构相同,多个冲片依次叠层,方便交错供油的定子铁芯600的制作。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的直径小于第一冲片11的直径,将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拼接,由于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分别和第一冲片11和第四冲片14存在直径差,因此形成第一油槽2。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油槽3的一端与第一油槽2连通,第二油槽3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侧壁19;第三油槽4的一端与第一油槽2连通,第三油槽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10。如此,冷却油可以从第一油槽2的经过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流遍第二芯体1的外周壁18,保证冷却效果。
实施例6:
参见图16和图17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分别自第一侧壁19延伸至第二侧壁110。
上述实施例6的使用过程:冷却油从第一油槽2进入,冷却油沿第一油槽2流动,先进入到第一凹槽121,并且从第一凹槽121进入到第二油槽3,再从第二凹槽131进入到第三油槽4,实现冷却油均匀分配到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内,并且冷却油沿着第一油槽2重复上述的过程,直至遍布全部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实现均匀散热。
参见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芯体1包括依次叠层的第一冲片11、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和第四冲片14;其中,
第一油槽2开设于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
第一凹槽121开设于二冲片,第二凹槽131开设于第三冲片13;
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分别贯穿第一冲片11、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和第四冲片1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冲片11和第四冲片14的结构相同,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的结构相同,多个冲片依次叠层,方便均匀供油的定子铁芯600的制作。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的直径小于第一冲片11的直径,将第二冲片12和第三冲片13拼接,由于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分别和第一冲片11和第四冲片14存在直径差,因此形成第一油槽2。
实施例7:
参见图20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一油槽2分别与第一油槽2和第二油槽3连通;定子铁芯600还包括隔油板10,隔油板10设置于第一油槽2的底壁,且隔油板10沿第二芯体1的周向设置。
上述实施例7的使用过程:冷却油从第一油槽2进入,冷却油经过隔油板10进行分隔,冷却油均匀分配到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内,并且冷却油沿着第一油槽2逐渐遍布全部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实现均匀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油槽3的一端与第一油槽2连通,第二油槽3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侧壁19;第三油槽4的一端与第一油槽2连通,第三油槽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10。如此,冷却油可以从第一油槽2的经过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流遍第二芯体1的外周壁18,保证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一一对应设置。如此,第一油槽2和第二油槽3对应,可以进一步保证两边油压相同,确保两边冷却油的流量相同。
参见图2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芯体1包括依次叠层的第一冲片11、第二冲片12、第三冲片13、第四冲片14和第五冲片15;其中,第二油槽3开设于第一冲片11,第三油槽4开设于第五冲片15;第一油槽2开设于第二冲片12和第四冲片14;第三冲片13沿其周向延伸有隔油板10。
具体的,第一冲片11和第五冲片15的结构相同,第二冲片12和第四冲片14的结构相同,多个冲片依次叠层,方便定子铁芯600的制作。第二冲片12和第四冲片14的直径小于第一冲片11的直径。由于第二冲片12、第四冲片14与第一冲片11、第五冲片15存在直径差,因此存在形成第一油槽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芯体1的外周壁18抵接于壳体的内壁,壳体的内壁分别于第一油槽2、第二油槽3和第三油槽4组成油路。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壳体7及油冷电机,其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设置第一端板和第一芯体,将第一芯体的注入口和输出口均设置于第一端壁上,并且第一端板适配性的设置有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结构简单紧凑,方便生产组装,制作成本低,并且缩短了转轴的有效主油路,简化了转轴油路,减少冷却油入口,提高油路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通路500,通过第一通路500将冷却油同时输送到第一通槽200和油环,通过第一通槽200和油环分别将冷却油输送到定子铁芯600和油环,保证电机各个部分的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率;同时,第一通槽200连接有第二通槽300和第三通槽400,冷却油可以通过第一通槽200和第二通槽300均匀分配到定子铁芯600的的各个位置后,保证支路的分油均匀,保证散热的平衡,确保电机的稳定运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设置于所述转轴一端;
第一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芯体包括第一端壁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芯体的内部,且所述冷却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壁的注入口和输出口;
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端壁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包括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入油通道分别连接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注入口;所述出油通道连接所述输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以及所述出油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还包括第二端板,所述第一芯体还包括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端壁连接;所述第二端板包括第一换向通道和第二换向通道;所述第一端板还包括第三换向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还包括第一冷却道、第二冷却道、第三冷却道和第四冷却道;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道的一端与所述注入口连接;
所述第三换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道的一端和第三冷却道的一端;
所述第一换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却道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换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冷却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冷却道的另一端;
所述第四冷却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口连接。
4.一种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壳体;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
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具有外周壁及位于所述外周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开设于所述外周壁,且所述第一油槽沿所述第二芯体的周向设置;
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所述第二油槽位于所述第一油槽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第三油槽,所述第三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所述第三油槽位于所述第一油槽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连通;所述定子铁芯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油槽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
与所述第三油槽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的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芯体的周向交错设置;其中,
所述第二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第三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三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分别自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连通;所述定子铁芯还包括:
隔油板,所述隔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槽的底壁,且所述隔油板沿所述第二芯体的周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油槽和所述第三油槽均沿所述第二芯体的轴向设置。
CN202223164606.8U 2022-11-25 2022-11-25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Active CN218940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4606.8U CN218940806U (zh) 2022-11-25 2022-11-25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4606.8U CN218940806U (zh) 2022-11-25 2022-11-25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0806U true CN218940806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4606.8U Active CN218940806U (zh) 2022-11-25 2022-11-25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0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09262U (zh) 电机和车辆
CN213243760U (zh) 油冷电机和车辆
US10069379B2 (en) Electric motor cooling system
CN114402512A (zh) 电机转子及汽车
CN218940806U (zh)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114744788A (zh) 油冷电机
CN115242004A (zh) 定子、电机和车辆
CN114285202A (zh) 电动机及其转子
US20230198340A1 (en) Motor having multiple cooling flow channels
CN114598051B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及车辆
CN113708550B (zh) 一种电机
CN218958645U (zh) 往复供油的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115333265A (zh) 一种定子、电机、动力总成及机械设备
CN218958643U (zh) 交错供油的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210111789U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压缩机的喷淋式冷却装置
CN218940795U (zh) 均匀供油的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220421511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N218958644U (zh) 供油平衡的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218958730U (zh) 油冷电机
CN215267808U (zh) 油冷电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010457U (zh) 冷却油环及油冷电机
CN219304637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220273396U (zh)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电机及汽车
CN217984694U (zh)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车辆
CN217522645U (zh) 定子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