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511U -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511U
CN220421511U CN202321971270.8U CN202321971270U CN220421511U CN 220421511 U CN220421511 U CN 220421511U CN 202321971270 U CN202321971270 U CN 202321971270U CN 220421511 U CN220421511 U CN 220421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group
iron core
stator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12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立建
刘雄
黎志锋
王伟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12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该电机包括:壳体、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壳体的壳壁上设有介质进口和与介质进口连通的介质通道,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定子铁芯设有定子槽和铁芯流道,铁芯流道的进口与介质通道连通;定子绕组嵌设于定子槽,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且定子绕组位于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上;铁芯流道包括扰流流道段和倾斜流道段,扰流流道段为非直线段,倾斜流道段朝向定子铁芯轴线倾斜。根据本申请的电机,铁芯流道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与定子绕组、定子铁芯进行换热,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紧凑。

Description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油冷电机的主要冷却方式为机壳水冷或定子绕组端部的导油环喷油冷却。机壳水冷是通过电机壳体内部的冷却水带走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此种冷却方式使得冷却介质难以深入电机热源内部,在恶劣工况下电机仍存在过温风险;导油环喷油冷却是通过润滑油与电机绕组端部直接接触,此种冷却方式润滑油难以深入至定子铁芯内部,润滑油利用率不高,而且该喷油方式需要额外使用导油环,增加了电机总成本,且造成电机体积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机,冷却效果好。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动力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壳体、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壳体的壳壁上设有介质进口和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的介质通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所述定子铁芯上开设有定子槽和铁芯流道,所述铁芯流道的进口与所述介质通道相连通;所述定子绕组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且所述定子绕组位于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上;其中,所述铁芯流道包括扰流流道段和倾斜流道段,所述倾斜流道段与所述扰流流道段相连,所述扰流流道段构造为非直线段,所述倾斜流道段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开设铁芯流道,换热介质可以流经定子铁芯后与定子绕组进行换热,换热介质还能够与定子铁芯换热,有利于改善定子铁芯的温度,此外,通过将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绕组包括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外延部,所述本体部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外端,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开设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端面上,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外延部相对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延部包括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另一端,所述铁芯流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铁芯流道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外延部相对设置,所述铁芯流道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外延部相对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组、第二铁芯组和端部铁芯,所述第一铁芯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铁芯组相互分离开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铁芯组至少包括第一侧第一铁芯组、第二侧第一铁芯组和中间第一铁芯组,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位于所述第一侧第一铁芯组和所述第二侧第一铁芯组之间,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流道进口形成为所述铁芯流道的进口,所述倾斜流道段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铁芯组的第一倾斜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铁芯组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二铁芯组,所述扰流流道段开设在所述第二铁芯组内;所述第一侧第一铁芯组的背离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一侧、所述第二侧第一铁芯组的背离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端部铁芯,所述端部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贴合,所述端部铁芯上开设有喷射孔,所述倾斜流道段包括由所述喷射孔形成的第二倾斜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铁芯组包括多个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子槽和至少一个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一组第一孔、第一组第二孔和第一组第三孔,所述第一组第一孔为至少部分地开设于所述第一铁芯外周面的凹槽,所述第一组第一孔形成为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流道进口,所述第一组第二孔和所述第一组第三孔与所述第一铁芯的外周面分离开,所述第一组第一孔、所述第一组第二孔和所述第一组第三孔均位于不同第一定子槽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第一组第一孔与对应第一定子槽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组第二孔与对应第一定子槽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组第三孔与对应第一定子槽之间的最小距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铁芯组包括五个第一铁芯,所述五个第一铁芯包括第一中间铁芯、两个第一侧铁芯、两个第一边铁芯,所述两个第一侧铁芯对称分居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轴向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侧铁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沿周向旋转第一角度,每个所述第一侧铁芯的背离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边铁芯,所述两个第一边铁芯关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对称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一边铁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沿周向旋转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第一组第一孔、一侧所述第一侧铁芯的第一组第二孔、同一侧所述第一边铁芯的第一组第三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边铁芯的第一组第三孔与对应侧的所述端部铁芯的喷射孔相连通,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第一组第一孔、所述第一侧铁芯的第一组第二孔、所述第一边铁芯的第一组第三孔与对应侧的所述端部铁芯的喷射孔连通形成直流道,所述直流道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相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铁芯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一孔组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外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一外凸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贴合,所述第一外凸部上开设有外凸部流道,所述外凸部流道沿所述第一铁芯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铁芯组包括多个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组和至少一个第三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铁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二孔,第三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铁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三孔,所述第二孔组的孔数多于所述第三孔组的孔数,所述第二孔组与所述第三孔组沿所述第二铁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铁芯沿周向错开第三角度,一个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三孔与相邻另一个第二铁芯的两个所述第二孔相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所述转子铁芯安装于所述转轴且能随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定子铁芯为筒状结构,所述转子铁芯套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壳壁上设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与所述安装腔之间为所述回流通道的通道壁,所述回流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回流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回流通道通过所述回流腔相连通。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其电机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开设铁芯流道,换热介质可以流经定子铁芯后与定子绕组进行换热,换热介质还能够与定子铁芯换热,有利于改善定子铁芯的温度,此外,通过将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在一个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在另一个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一铁芯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铁芯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第一铁芯组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8是第二铁芯的主视图;
图9是第二铁芯组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第二铁芯组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第一铁芯组和第二铁芯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第一铁芯组和第二铁芯组的流道示意图;
图15是第一孔组、第二孔组、第三孔组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端部铁芯的主视图;
图17是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18是定子铁芯冷却定子绕组的流路示意图;
图19是介质通道与定子铁芯内部铁芯流道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10、壳体1、介质进口11、介质通道12、铁芯连通孔121、安装腔13、壳体本体14、端盖15、转子铁芯21、永磁体22、第一端板23、第二端板24、定子绕组3、第一外延部31、第二外延部32、转轴4、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回流通道5、第一回流腔51、第二回流腔52、定子铁芯60、铁芯流道61、第一铁芯组70、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第一铁芯7、第一中间铁芯7a、第一侧铁芯7b、第一边铁芯7c、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第一组第三孔73、第一孔组74、第一外凸部75、外凸部流道76、第一本体77、第一定子槽78、第二铁芯组80、第二铁芯8、第二孔组81、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第二组第四孔814、第三孔组82、第三组第一孔821、第三组第二孔822、第三组第三孔823、第二定子槽83、端部铁芯9、喷射孔91、端部定子槽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20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及具有该电机10的动力设备。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可以包括壳体1、定子铁芯60和定子绕组3。
其中,参照图1-图3所示,壳体1的壳壁上设有介质进口11和介质通道12,介质通道12与介质进口11连通,换热介质能够经介质进口11进入介质通道12内。壳体1内部具有安装腔13。壳体1内部具有安装腔13。
在图1-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壳体1可以包括壳体本体14和一个端盖15,壳体本体14构造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该端盖15位于壳体本体14的一端开口处,且该端盖15与壳体本体14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安装腔13由壳体本体14和端盖15共同限定出。可选地,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等,这样方便装拆。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包括壳体本体14、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壳体本体14构造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端盖位于壳体本体14的一端开口处,第二端盖位于壳体本体14的另一端开口处,第一端盖与壳体本体14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端盖与壳体本体14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安装腔13由壳体本体14、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共同限定出。可选地,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等,这样方便装拆。
参照图2-图3所示,定子铁芯60安装于安装腔13的内腔壁,定子铁芯2的至少一部分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可以过盈配合。定子铁芯60上开设有定子槽和铁芯流道61,铁芯流道61的进口与介质通道12相连通。定子槽为多个,多个定子槽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分散布置。
介质通道12与安装腔13之间为介质通道12的通道壁,介质通道12的通道壁上开设有铁芯连通孔121,铁芯连通孔121沿厚度方向贯通通道壁,铁芯流道61的进口与介质通道12通过铁芯连通孔121相连通,介质通道12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经铁芯连通孔121流入铁芯流道61。
定子绕组3嵌设于定子槽,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且定子绕组3位于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上,即铁芯流道61的出口与定子绕组3相对设置。这样,介质通道12内的换热介质能够流入铁芯流道61,再从铁芯流道61的出口流向定子绕组3。当定子绕组3需要降温时,换热介质为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到达定子绕组3后能够带走定子绕组3的热量,使定子绕组3降温,避免定子绕组3工作温度过高而导致工作性能下降。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绕组3,这样,从铁芯流道61的出口流出的换热介质能够直接到达定子绕组3,缩短了换热路径,节省了换热时间。若将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沿轴向设置,对定子绕组端部进行轴向喷油换热时,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的径向上需要向外延伸至与铁芯流道轴向相对的位置,这会导致定子绕组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过大,电机内部不够紧凑,电机整体体积庞大。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这样,定子绕组3在定子铁芯60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定子绕组3的结构小型化,便于为安装腔13内的其他零部件留出安装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与铁芯流道61内的冷却介质的喷出方向一致,由于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则铁芯流道61内的冷却介质的喷出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即使定子绕组3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较小,冷却介质也能够喷射至定子绕组3上。
换热介质由介质进口11经过介质通道12进入定子铁芯60内的铁芯流道61,对定子铁芯60进行冷却散热后通过铁芯流道61两端出口倾斜喷出,使得换热介质与定子绕组3表面直接接触,对定子绕组3端部进行散热降温,防止电机10温度过高。
铁芯流道61包括扰流流道段和倾斜流道段,倾斜流道段与扰流流道段相连,扰流流道段构造为非直线段,这样,能够对换热介质进行扰流,延长换热介质在铁芯流道61内的停留时间,以提升换热效果,倾斜流道段的延伸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由此可以保证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
相关技术中,油冷电机的一种冷却方式为机壳水冷,机壳水冷是通过电机壳体内部的冷却水带走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此种冷却方式使得冷却介质难以深入电机热源内部,在恶劣工况下电机仍存在过温风险。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通过在定子铁芯60上开设铁芯流道61,换热介质可以流经定子铁芯60后与定子绕组3进行换热,换热介质还能够与定子铁芯60换热,有利于改善定子铁芯60的温度。此外,相关技术中,油冷电机的另一种冷却方式为定子绕组端部的导油环喷油冷却,导油环喷油冷却是通过润滑油与电机绕组端部直接接触,此种冷却方式润滑油难以深入至定子铁芯内部,润滑油利用率不高,而且该喷油方式需要额外使用导油环,需要导油环与壳体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形成封闭油腔,密封要求相对较高且需要额外增加电机总成本,还会造成电机体积庞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通过将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3在定子铁芯60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1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10的小型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定子绕组3包括本体部和外延部,外延部与本体部相连,本体部嵌设于定子槽,外延部与本体部相连,且外延部位于定子铁芯60的轴向外端,铁芯流道61的出口开设在定子铁芯60的轴向端面上,铁芯流道61的出口与外延部相对设置。换言之,铁芯流道61的出口与外延部正对,这样,铁芯流道61的出口与外延部之间的路径较短,从铁芯流道61流出的冷却液能够直接喷射到外延部上,以冷却外延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外延部可以包括第一外延部31和第二外延部32,第一外延部31与本体部相连,且第一外延部31位于定子铁芯60的轴向一端,第二外延部32与本体部相连,且第二外延部32位于定子铁芯60的轴向另一端,铁芯流道61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铁芯流道61的第一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第一外延部31位于铁芯流道61的第一出口方向上,即铁芯流道61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外延部31相对设置,这样,铁芯流道61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外延部31之间的路径较短,从铁芯流道61的第一出口流出的冷却液能够直接喷射到第一外延部31上,以冷却第一外延部31。类似地,铁芯流道61的第二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第二外延部32位于铁芯流道61的第二出口方向上,即铁芯流道61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外延部32相对设置,这样,铁芯流道61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外延部32之间的路径较短,从铁芯流道61的第二出口流出的冷却液能够直接喷射到第二外延部32上,以冷却第二外延部32。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18所示,定子铁芯60可以包括第一铁芯组70、第二铁芯组80和端部铁芯9,第一铁芯组70为多个,多个第一铁芯组70相互分离开设置,多个第一铁芯组70至少包括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和中间第一铁芯组70c,中间第一铁芯组70c位于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和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之间,且中间第一铁芯组70c与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和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均分离开,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流道进口形成为铁芯流道61的进口。
相邻两个第一铁芯组70之间均设有第二铁芯组80,换言之,每个第二铁芯组80的轴向两侧均设有第一铁芯组70。具体而言,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和中间第一铁芯组70c之间设有第一侧第二铁芯组80a,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和中间第一铁芯组70c之间设有第二侧第二铁芯组80b。
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的背离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一侧、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的背离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一侧均设有端部铁芯9,具体而言,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的背离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一侧设有第一侧端部铁芯9a,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的背离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一侧均设有第二侧端部铁芯9b。端部铁芯9的外周面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贴合,以实现端部铁芯9的外周面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之间的密封,端部铁芯9上开设有喷射孔91,冷却介质从喷射孔91喷出时适于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
可选地,第一侧端部铁芯9a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第二侧端部铁芯9b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铁芯组70也可以为大于三个的奇数个,例如可以是五个、七个等。多个第一铁芯组70相互分离开设置,相邻两个第一铁芯组70之间均设有第二铁芯组80,左边最外侧第一铁芯组70的外侧、右边最外侧第一铁芯组70的外侧均设有端部铁芯9。
扰流流道段开设在第二铁芯组80内,倾斜流道段包括开设于第一铁芯组70的第一倾斜段和由喷射孔91形成的第二倾斜段,也就是说,倾斜流道段的一部分开设在第一铁芯组70内,倾斜流道段的另一部分开设在端部铁芯9内,端部铁芯9的喷射孔91用于形成倾斜流道段,中间第一铁芯组70c内的第一倾斜段与介质通道12通过铁芯连通孔121相连通,第二铁芯组80的扰流流道段进口与中间第一铁芯组70c内的第一倾斜段出口相连通,第二铁芯组80的扰流流道段出口与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的第一倾斜段进口、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的第一倾斜段进口相连通,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的第一倾斜段出口、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的第一倾斜段出口与端部铁芯9的第二倾斜段的进口相连通,倾斜流道段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位于倾斜流道段的出口方向上。介质通道12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经铁芯连通孔121流入中间的倾斜流道段,再进入两侧的扰流流道段,进而流入两侧的倾斜流道段,最后经两侧的倾斜流道段喷射至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所示,第一铁芯组70包括多个第一铁芯7,为形成铁芯流道61,需对第一铁芯7进行开槽,具体而言,第一铁芯7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子槽78和至少一个第一孔组74,第一孔组74包括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和第一组第三孔73,第一组第一孔71为至少部分地开设于第一铁芯7外周面的凹槽,第一组第一孔71形成为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流道进口,介质通道12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经铁芯连通孔121流入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和第一组第三孔73与第一铁芯7的外周面分离开,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和第一组第三孔73均位于不同第一定子槽78的径向外侧,且第一组第一孔71与对应第一定子槽78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组第二孔72与对应第一定子槽78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组第三孔73与对应第一定子槽78之间的最小距离。
可选地,第一孔组74为沿第一铁芯7轭部周向开设的多组,其中每组第一孔组74的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第一组第三孔73各孔沿第一铁芯7的周向方向相隔一个定子齿角度(例如5°),在第一铁芯7的径向方向上,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第一组第三孔73各孔中心线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定子槽78中心线重合,同时,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第一组第三孔73沿径向距对应第一定子槽78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多个第一铁芯7叠压后形成的扰流流道段为非直线段,有利于将铁芯流道61的出风方向设置为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
具体地,参照图5-图7所示,第一铁芯组70包括五个第一铁芯7,五个第一铁芯7包括第一中间铁芯7a、两个第一侧铁芯7b、两个第一边铁芯7c,两个第一侧铁芯7b对称分居第一中间铁芯7a的轴向两侧,且两个第一侧铁芯7b相对于第一中间铁芯7a沿周向旋转第一角度,每个第一侧铁芯7b的背离第一中间铁芯7a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边铁芯7c,两个第一边铁芯7c关于第一中间铁芯7a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边铁芯7c相对于第一中间铁芯7a沿周向旋转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图6所示为多个第一铁芯7轴向叠压的局部示意图,以第一中间铁芯7a叠片为基准,两侧第一侧铁芯7b旋转一个齿槽角度,两侧第一边铁芯7c旋转两个齿槽角度,确保第一中间铁芯7a两侧的第一侧铁芯7b对称、第一边铁芯7c对称。
参照图7所示,第一中间铁芯7a的第一组第一孔71、一侧第一侧铁芯7b的第一组第二孔72、同一侧第一边铁芯7c的第一组第三孔73相连通,且第一边铁芯7c的第一组第三孔73与对应侧的端部铁芯9的喷射孔91相连通,第一中间铁芯7a的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侧铁芯7b的第一组第二孔72、第一边铁芯7c的第一组第三孔73与对应侧的端部铁芯9的喷射孔91连通形成直流道,直流道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位于直通道的出口方向上,从直通道喷射而出的冷却介质能够直接接触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以冷却定子绕组3。多个第一铁芯7轴向叠压后依次通过不同第一铁芯7内的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第一组第三孔73形成左右对称的扰流流道段,引导润滑油向定子铁芯60的轴向两端流动,定子铁芯60的整个圆周方向存在24组如上所述扰流流道段。
在图4的具体示例中,每个第一铁芯7的第一定子槽78数量为72个,每个第一铁芯7的第一孔组74的数量为24个,24个第一孔组74沿第一铁芯7的周向分散布置并依次排列。第一角度为一个定子槽的角度,第二角度为第一角度的两倍,即两个第一侧铁芯7b相对于第一中间铁芯7a沿周向旋转5°,两个第一边铁芯7c相对于第一中间铁芯7a沿周向旋转1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所示,第一铁芯7包括第一本体77和第一外凸部75,第一本体77的外周面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分离开,第一孔组74开设在第一本体77上,第一外凸部75设置在第一本体77的外周面上,即第一本体77径向方向向外设置第一外凸部75,且第一外凸部75的外周面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贴合,第一外凸部75上开设有外凸部流道76,外凸部流道76沿第一铁芯7的周向延伸,即外凸部流道76为长条形开孔,以方便多个第一铁芯7叠压后润滑油可沿第一铁芯7的周向流通。这样,第一本体77与壳体1的安装腔13内腔壁壁面之间形成封闭腔体,该封闭腔体与介质通道12的铁芯连通孔121、定子铁芯60内部的铁芯流道61连通。介质通道12内的润滑油能够经铁芯连通孔121进入该封闭腔体,进而进入铁芯流道6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图12所示,第二铁芯组80包括多个第二铁芯8,为形成铁芯流道61,需对第二铁芯8进行开槽,具体而言,第二铁芯8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组81和至少一个第三孔组82,第二孔组81包括多个沿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二孔,第三孔组82包括多个沿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三孔,第二孔组81的孔数多于第三孔组82的孔数,第二孔组81与第三孔组82沿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在图8的具体示例中,第二孔组81包括四个第二孔,四个第二孔具体为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和第二组第四孔814,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和第二组第四孔814沿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为了简化加工工艺,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和第二组第四孔814的孔径大小可以设置为相同,当然可选地,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和第二组第四孔814的孔径大小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第三孔组82包括三个第三孔,三个第三孔具体为第三组第一孔821、第三组第二孔822和第三组第三孔823,第三组第一孔821、第三组第二孔822和第三组第三孔823沿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为了简化加工工艺,第三组第一孔821、第三组第二孔822和第三组第三孔823的孔径大小可以设置为相同,当然可选地,第三组第一孔821、第三组第二孔822和第三组第三孔823的孔径大小也可以设置为不同。
相邻两个第二铁芯8沿周向错开第三角度,一个第二铁芯8的第三孔与相邻另一个第二铁芯8的两个第二孔相连通。参照图10所示,第三组第一孔821适于与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相连通,第三组第二孔822适于与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相连通,第三组第三孔823适于与第二组第三孔813、第二组第四孔814相连通,这样,第二铁芯组80内的倾斜流道段形成为扰流流道,有利于提升润滑油对第二铁芯组80的冷却效果。具体如图9-图12所示为多个第二铁芯8相互叠压示意图,相邻两个第二铁芯8叠片通过旋转60°形成交错的轴向油路,这样可以增强油路内部的润滑油扰流强度,有利于提高定子铁芯60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相邻两个第二孔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2°~4°,相邻两个第三孔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2°~4°,如图8所示,第二组第一孔811、第二组第二孔812、第二组第三孔813和第二组第四孔814中的相邻两孔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间隔可以为3°,第三组第一孔821、第三组第二孔822和第三组第三孔823中的相邻两孔间隔可以为3°。
可选地,相邻两个第二孔组81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12°~18°,相邻两个第三孔组82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12°~18°,如图8所示,相邻两个第二孔组81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15°,相邻两个第三孔组82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1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第二铁芯8上开设有十六个第二孔组81和十六个第三孔组82,每四个第二孔组81与每四个第三孔组82沿第二铁芯8的周向交替布置,每相邻各组孔组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间隔15°。单个第二孔组81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为60°,类似地,单个第三孔组82在第二铁芯8周向上的布置角度也为60°,在第二铁芯8的周向上,每60°依次设置4个第二孔组81、4个第三孔组8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第二铁芯8的外周面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贴合,以实现第二铁芯8的外周面与安装腔13的内腔壁之间的密封。可选地,第一外凸部75的外径与第二铁芯8、端部铁芯9外径相等,第一外凸部75的作用还包括增强第一铁芯7、第二铁芯8、端部铁芯9间的粘接强度,使得定子铁芯60压装过程中两端铁芯叠片不发生弯曲变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图11、图13所示,第二铁芯8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二定子槽83,第二定子槽83与第一定子槽78的位置一一对应。可选地,第二定子槽83与第一定子槽78的大小相等且形状一致,由此有利于定子绕组3绕设在第二定子槽83与第一定子槽78内。
在径向上第二孔组81、第三孔组82距相应第二定子槽83的距离可相等或一定范围内偏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6-图18所示,端部铁芯9上还开设有多个端部定子槽92,端部定子槽92、第二定子槽83与第一定子槽78的位置一一对应。可选地,端部定子槽92、第二定子槽83与第一定子槽78的大小相等且形状一致,由此有利于定子绕组3绕设在端部定子槽92、第二定子槽83与第一定子槽78内。可选地,喷射孔91的中心线可以与对应端部定子槽92的中心线重合。
图13所示为第一铁芯7、第二铁芯8轴向叠压示意图,多个第一铁芯7叠片组成第一铁芯组70,多个第二铁芯8叠片组成第二铁芯组80,第一铁芯组70与第二铁芯组80间隔排布,且第一铁芯组70与第二铁芯组80轴向上左右对称,两端第一铁芯组70引导润滑油向外倾斜喷射,对定子绕组3端部进行冷却降温。图14、15所示为第一铁芯7、第二铁芯8轴向排列的局部示意图,圆周方向第一铁芯7、第二铁芯8交接处第一组第三孔73与第三组第二孔822连通,同时第一组第二孔72与第二组第一孔811连通,以形成轴向连通的过油通道。图16所示为端部铁芯9的结构示意图,沿铁芯轭部区周向均匀开设喷射孔91,所述每孔中心线与对应定子槽中心线重合,且多个喷射孔91分别与第一组第三孔73相连通,以构成独立的倾斜喷射通道。端部铁芯9与第二铁芯8外径相等,形成密闭空间使润滑油倾斜喷射至定子绕组3端部表面,如图17所示。图18所示为润滑油流动路径示意图。图19-图20所示为介质通道与定子铁芯内部铁芯流道的示意图,即润滑油从介质通道12流入后经过第二铁芯8内的扰流通道到达轴向两端,随后从第一铁芯7内的倾斜通道、喷射孔91以一定角度倾斜喷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通过第一铁芯组70、第二铁芯组80和端部铁芯9这三种定子铁芯相互叠压配合,引导润滑油在定子铁芯60内部流动,到达两端出口处以一定角度倾斜喷出,对定子绕组3两侧端部进行冷却降温。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公开了一种新的油路设计,通过定子铁芯60与壳体1的安装腔13内腔壁壁面形成封闭腔体,定子铁芯60内部形成与该封闭腔体连通的铁芯流道61,润滑油在封闭腔体和铁芯流道61内部流动并对定子铁芯60进行冷却。定子两端为周向布置的喷射孔91,润滑油从喷射孔91内倾斜喷射至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对绕组端部进行冷却降温。以上油路设计无需额外增加导油环结构,有利于降低电机10成本,同时还能对定子绕组3和定子铁芯60组成的定子总成进行有效降温,满足电机10使用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铁芯组70、第二铁芯组80和端部铁芯9中的任意相邻两个铁芯焊接固定。第一铁芯组70、第二铁芯组80和端部铁芯9的外周均设有沿定子铁芯2的轴向延伸的多条焊接槽,且第一铁芯组70的多条焊接槽、第二铁芯组80的多条焊接槽和端部铁芯9的多条焊接槽沿定子铁芯60的轴向对齐。焊接槽构造为凹槽,这样能够存储更多的焊料,有利于提升第一铁芯组70、第二铁芯组80和端部铁芯9中的任意相邻两个铁芯之间的焊接牢固程度。焊接槽为多条,可以在定子铁芯60的周向上进行多处焊接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任意相邻两个铁芯之间的焊接牢固程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铁芯组70、第二铁芯组80和端部铁芯9中的任意相邻两个铁芯粘接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示,电机10还可以包括转轴4和转子铁芯21,转轴4可转动地支撑于壳体1,转子铁芯21安装于转轴4且能随转轴4同步转动,定子铁芯60为筒状结构,转子铁芯21套设于定子铁芯60的内部。转轴4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1可转动地支撑于端盖15,转轴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42可转动地支撑于本体14。可选地,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可以是深沟球轴承,也可以是圆柱轴承或其它类型轴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示,壳体1的壳壁上设有回流通道5,回流通道5与安装腔13之间为回流通道5的通道壁,回流通道5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回流腔,安装腔13与回流通道5通过回流腔相连通,电机10在实际安装时,电机10的轴线水平或近似水平设置,这样,回流通道5位于整个电机10的底部,冲击定子绕组3的换热介质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安装腔13的腔底,回流腔设于安装腔13的腔底,这样,这部分换热介质能够进入回流腔,再经回流腔进一步进入回流通道5内。回流通道5内回收的换热介质能够排至壳体1外,也能够被进一步循环利用。
回流腔可以包括第一回流腔51和第二回流腔52,安装腔13内的多余换热介质能够经第一回流腔51和第二回流腔52进入回流通道5内。第一回流腔51位于定子铁芯2的轴向一端外,第二回流腔52位于定子铁芯2的轴向另一端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电机10还包括永磁体22。转子铁芯2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永磁体22的磁体安装槽,永磁体2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永磁体22安装在对应的磁体安装槽内。永磁体22内置于转子铁芯21内部,用于产生励磁磁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电机10还包括第一端板23和第二端板24,第一端板23设置在转子铁芯21的轴向一端,第二端板24设置在转子铁芯21的轴向另一端。
可选地,电机10可以是油冷电机,换热介质为润滑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提出一种新的油路设计,通过定子铁芯2开槽建立冷却油路,引导润滑油进入定子铁芯2内部并使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绕组3,缩短散热路径,提高定子铁芯2以及定子槽内定子绕组3的冷却效果。针对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冷却,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提高定子绕组3的外延部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利用定子铁芯60与壳体1内壁面过盈配合,无需考虑铁芯流道61密封性能。冷却介质(如润滑油等)从电机10壳体1的介质进口11进入介质通道12,再沿介质通道12上的铁芯连通孔121进入定子铁芯60中部的第一铁芯组70,在定子铁芯60内部轴向流动对定子铁芯60进行冷却降温,随后到达定子铁芯60两端,通过定子铁芯60的铁芯流道61两端的出口流出,并以一定倾斜角度对定子铁芯60两侧端部定子绕组3进行润滑冷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在确保定子铁芯60及定子绕组3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取消定子铁芯60两端的导油环结构,使得电机10结构简化,密封简单,简化电机装配流程,进一步降低电机10成本。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0。
可选地,动力设备可以为车辆、机床、家用电器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其电机10通过在定子铁芯60上开设铁芯流道61,换热介质可以流经定子铁芯60后与定子绕组3进行换热,换热介质还能够与定子铁芯60换热,有利于改善定子铁芯60的温度,此外,通过将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3在定子铁芯60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1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10的小型化。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壳壁上设有介质进口(11)和与所述介质进口(11)连通的介质通道(12),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安装腔(13);
定子铁芯(60),所述定子铁芯(6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3)的内腔壁,所述定子铁芯(60)上开设有定子槽和铁芯流道(61),所述铁芯流道(61)的进口与所述介质通道(12)相连通;
定子绕组(3),所述定子绕组(3)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朝向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且所述定子绕组(3)位于所述铁芯流道(61)的出口方向上;
其中,所述铁芯流道(61)包括扰流流道段和倾斜流道段,所述倾斜流道段与所述扰流流道段相连,所述扰流流道段构造为非直线段,所述倾斜流道段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线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3)包括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外延部,所述本体部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向外端,所述铁芯流道(61)的出口开设在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向端面上,所述铁芯流道(61)的出口与所述外延部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部包括第一外延部(31)和第二外延部(32),所述第一外延部(31)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外延部(32)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向另一端,所述铁芯流道(61)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铁芯流道(61)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外延部(31)相对设置,所述铁芯流道(61)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外延部(32)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60)包括:
多个第一铁芯组(70),多个所述第一铁芯组(70)相互分离开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铁芯组(70)至少包括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和中间第一铁芯组(70c),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70c)位于所述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和所述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之间,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流道进口形成为所述铁芯流道(61)的进口,所述倾斜流道段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铁芯组(70)的第一倾斜段;
第二铁芯组(80),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铁芯组(70)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二铁芯组(80),所述扰流流道段开设在所述第二铁芯组(80)内;
端部铁芯(9),所述第一侧第一铁芯组(70a)的背离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一侧、所述第二侧第一铁芯组(70b)的背离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端部铁芯(9),所述端部铁芯(9)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13)的内腔壁贴合,所述端部铁芯(9)上开设有喷射孔(91),所述倾斜流道段包括由所述喷射孔(91)形成的第二倾斜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组(70)包括多个第一铁芯(7),所述第一铁芯(7)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子槽(78)和至少一个第一孔组(74),所述第一孔组(74)包括第一组第一孔(71)、第一组第二孔(72)和第一组第三孔(73),所述第一组第一孔(71)为至少部分地开设于所述第一铁芯(7)外周面的凹槽,所述第一组第一孔(71)形成为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70c)的流道进口,所述第一组第二孔(72)和所述第一组第三孔(73)与所述第一铁芯(7)的外周面分离开,所述第一组第一孔(71)、所述第一组第二孔(72)和所述第一组第三孔(73)均位于不同第一定子槽(78)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第一组第一孔(71)与对应第一定子槽(78)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组第二孔(72)与对应第一定子槽(78)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组第三孔(73)与对应第一定子槽(78)之间的最小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组(70)包括五个第一铁芯(7),所述五个第一铁芯(7)包括第一中间铁芯(7a)、两个第一侧铁芯(7b)、两个第一边铁芯(7c),所述两个第一侧铁芯(7b)对称分居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的轴向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侧铁芯(7b)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沿周向旋转第一角度,每个所述第一侧铁芯(7b)的背离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边铁芯(7c),所述两个第一边铁芯(7c)关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对称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一边铁芯(7c)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沿周向旋转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的第一组第一孔(71)、一侧所述第一侧铁芯(7b)的第一组第二孔(72)、同一侧所述第一边铁芯(7c)的第一组第三孔(73)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边铁芯(7c)的第一组第三孔(73)与对应侧的所述端部铁芯(9)的喷射孔(91)相连通,所述第一中间铁芯(7a)的第一组第一孔(71)、所述第一侧铁芯(7b)的第一组第二孔(72)、所述第一边铁芯(7c)的第一组第三孔(73)与对应侧的所述端部铁芯(9)的喷射孔(91)连通形成直流道,所述直流道与所述定子铁芯(60)的轴线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7)包括第一本体(77)和第一外凸部(75),所述第一本体(77)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13)的内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一孔组(74)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77)上,所述第一外凸部(75)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77)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一外凸部(75)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13)的内腔壁贴合,所述第一外凸部(75)上开设有外凸部流道(76),所述外凸部流道(76)沿所述第一铁芯(7)的周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芯组(80)包括多个第二铁芯(8),所述第二铁芯(8)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组(81)和至少一个第三孔组(82),所述第二孔组(81)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二孔,第三孔组(82)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三孔,所述第二孔组(81)的孔数多于所述第三孔组(82)的孔数,所述第二孔组(81)与所述第三孔组(82)沿所述第二铁芯(8)的周向分散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铁芯(8)沿周向错开第三角度,一个第二铁芯(8)的所述第三孔与相邻另一个第二铁芯(8)的两个所述第二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芯(8)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13)的内腔壁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
转轴(4),所述转轴(4)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1);和
转子铁芯(21),所述转子铁芯(21)安装于所述转轴(4)且能随所述转轴(4)同步转动,所述定子铁芯(60)为筒状结构,所述转子铁芯(21)套设于所述定子铁芯(60)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壳壁上设有回流通道(5),所述回流通道(5)与所述安装腔(13)之间为所述回流通道(5)的通道壁,所述回流通道(5)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回流腔,所述安装腔(13)与所述回流通道(5)通过所述回流腔相连通。
12.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321971270.8U 2023-07-25 2023-07-25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Active CN220421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1270.8U CN220421511U (zh) 2023-07-25 2023-07-25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1270.8U CN220421511U (zh) 2023-07-25 2023-07-25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511U true CN220421511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1270.8U Active CN220421511U (zh) 2023-07-25 2023-07-25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1531A (zh) 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设有该定子冷却结构的电机
CN211456879U (zh) 电机冷却系统
CN114598051B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及车辆
CN114421661A (zh) 定子铁芯、定子总成、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15897411U (zh)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CN115037070A (zh) 电机定子及油冷电机
CN220421511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N220067006U (zh) 定子铁芯、驱动电机和车辆
CN116365790A (zh)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CN216564760U (zh) 电机及车辆
CN117833507A (zh) 一种定子周向交错油路冷却电机
CN113708550B (zh) 一种电机
CN114421677A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汽车
CN116937894A (zh) 一种油液冷却的电机
CN114268178A (zh) 定子铁芯和油冷电机
CN116073568A (zh) 电机和车辆
KR102122238B1 (ko) 전동기
CN115811159A (zh)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CN220342140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CN112564338A (zh) 驱动电机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及汽车
CN118263998B (zh) 定子、电机和车辆
CN220325365U (zh) 转子端板、电机和车辆
CN218940806U (zh) 转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219041484U (zh) 油冷电机定子及油冷电机
CN221009881U (zh) 电机的转子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