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522U -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522U
CN220421522U CN202321869069.9U CN202321869069U CN220421522U CN 220421522 U CN220421522 U CN 220421522U CN 202321869069 U CN202321869069 U CN 202321869069U CN 220421522 U CN220421522 U CN 220421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rotor
runner
rotating shaft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90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雄
黎志锋
谭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Xiao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90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该电机包括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端板、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转轴内部中空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转轴孔,转子铁芯与转轴之间或转子铁芯内部形成转子流道,转子流道与转轴孔相连通;转子端板设在转子铁芯的两端外侧,转子端板内具有与转子流道连通的端板流道,定子铁芯套设于转子铁芯外;定子绕组安装于定子铁芯,端板流道的出口与定子绕组相对设置。中空腔内的油液经转轴孔进入转子流道内,再经转子流道进入端板流道内,再从端板流道的出口喷射于定子绕组,转子流道直接与转子铁芯接触,能够对转子铁芯进行冷却,通过改变转轴孔在转子流道轴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转子铁芯轴向两端的油液流量。

Description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油冷电机包括转轴、转子铁芯和转子端板,转子铁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子端板套设于转轴上,且转子铁芯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子端板,沿转轴的径向设置有与转轴中空腔连通的转轴孔;沿转子端板的径向开设有第一油道,沿转子端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油道,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连通,且第二油道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成预设夹角,其中,第二油道的开口位于转子端板远离转子铁芯的一侧。第一油道与转轴孔对准连通,中空腔中的冷却油可以在泵的压力作用下流向转轴孔,随后可以进入到第一油道中,进而进入第二油道,再经第二油道的开口喷射到远离转子铁芯的一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却油被甩出至定子绕组的内侧表面。电机工作时,转子铁芯温度较高,且转子铁芯两端转子端板处的冷却油流量分配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有利于转子铁芯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动力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包括: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端板、定子铁芯以及定子绕组,所述转轴内部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贯通所述腔壁且与所述中空腔连通的转轴孔;所述转子铁芯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能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子铁芯与所述转轴之间或所述转子铁芯内部形成转子流道,所述转子流道与所述转轴孔相连通,且所述转子流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延伸;所述转子端板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两端外侧,且所述转子端板内具有端板流道,所述端板流道与所述转子流道相连通;所述定子铁芯上开设有定子槽,所述定子铁芯套设于所述转子铁芯外;所述定子绕组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端板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轴的中空腔内的油液经转轴孔进入转子流道内,再经转子流道进入端板流道内,最后从端板流道的出口喷射至定子绕组上,以对定子绕组降温,在此过程中,转子流道直接与转子铁芯接触,能够对转子铁芯进行冷却,并且,通过改变转轴孔在转子流道轴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转轴孔与两端转子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转子铁芯轴向两端的油液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子铁芯上开设有磁钢槽,所述端板流道与所述磁钢槽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板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端板喷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转子流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端板流道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流道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构造为环绕所述转轴轴线的环形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流道沿所述端板流道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三流道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所述第四流道相连通,所述第四流道构造为环绕所述转轴轴线的环形流道,所述端板喷孔与所述第四流道相连通,且所述端板喷孔的出口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错位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转子端板的周向分散布置;和/或,所述第三流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流道沿所述转子端板的周向分散布置;和/或,所述端板喷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端板喷孔沿所述转子端板的周向分散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板喷孔为直孔,所述端板喷孔的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端板喷孔的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轴线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端板喷孔与所述转轴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且小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中空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轴承流道孔,所述轴承流道孔的进口与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轴承流道孔的出口与所述轴承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轴承和端板压环,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端板压环止抵所述转子端板的背离所述转子铁芯的一侧,且所述端板压环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端板压环与所述转轴之间或者所述端板压环内部形成压环流道,所述压环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端板流道相连通,所述压环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板压环包括压环本体和压环外延部,所述压环本体与所述压环外延部相连接,所述压环本体止抵所述转子端板,所述压环外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压环本体的外径,所述压环流道形成在所述压环本体与所述转轴之间以及所述压环外延部与所述转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其电机的转轴的中空腔内的油液经转轴孔进入转子流道内,再经转子流道进入端板流道内,最后从端板流道的出口喷射至定子绕组上,以对定子绕组降温,在此过程中,转子流道直接与转子铁芯接触,能够对转子铁芯进行冷却,并且,通过改变转轴孔在转子流道轴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转轴孔与两端转子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转子铁芯轴向两端的油液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转子端板与磁钢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转子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转子端板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10、定子铁芯1、转子铁芯2、转子流道21、定子绕组3、转子端板4、端板流道40、第一流道41、第二流道42、第三流道43、第四流道44、端板喷孔45、端板中心孔46、进油口47、转轴5、中空腔51、转轴孔52、轴承流道孔53、转轴本体54、支撑轴部55、轴承6、磁钢7、端板压环8、压环流道81、压环本体82、压环外延部83、壳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图1-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
参照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可以包括转轴5、转子铁芯2、转子端板4、定子铁芯1以及定子绕组3。
其中,转轴5内部具有中空腔51,中空腔51的腔壁上开设有转轴孔52,转轴孔52贯通中空腔51的腔壁,且转轴孔52与中空腔51连通。转轴5的一端端部为进油口47,进油口47与中空腔51连通,转轴5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油液(又称冷却油)可以从进油口47进入中空腔51内,油液填充中空腔51后与转轴5进行热交换,以冷却转轴5。转轴5可转动,转轴5用于驱动负载运动。在转轴5转动时,中空腔51内的油液能够经转轴孔52甩至转轴5外。
转子铁芯2为筒状结构,转子铁芯2套设于转轴5外,且转子铁芯2能随转轴5转动,具体而言,转子铁芯2与空心转轴5可以固定连接,例如,转子铁芯2卡接固定在转轴5上,且转子铁芯2能够随着转轴5同步运动。转子铁芯2与转轴5之间或转子铁芯2内部形成转子流道21,转子流道21与转轴孔52相连通,且转子流道21沿转子铁芯2的轴向延伸,这样能够在转子铁芯2的轴向上对转子铁芯2冷却,能够强化转子的散热能力。在转轴5转动时,中空腔51内的油液能够经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在图1、图6的示例中,转子流道21形成在转子铁芯2与转轴5之间。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子流道21可以形成在转子铁芯2内部。
转子端板4设置在转子铁芯2的轴向两端外侧,换言之,转子铁芯2的轴向两端外侧均设有转子端板4。转子端板4为转子铁芯2两端用于引导油液按照预设的路径和方向进行喷射的部件。转子端板4可以为一圆形的盘盖类零件,转子端板4内具有端板流道40,端板流道40与转子流道21相连通。转子端板4套设于空心转轴5上,结合图1、图3-图6,转子端板4上开设有端板中心孔46,端板中心孔46沿转子端板4的厚度方向贯通转子端板4,转轴5穿过端板中心孔46,端板中心孔46与转轴5的配合处直径相等,两个转子端板4分别在转轴5的两端将转子铁芯2夹在中间。在转轴5转动时,中空腔51内的油液能够经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转子流道21内的油液能够进一步进入端板流道40内。转子流道21沿转子铁芯2的轴向延伸至转子铁芯2轴向两端的转子端板4处,当转子端板4与空转轴5同轴装配在一起时,左边转子端板4a内的端板流道40、右边转子端板4b内的端板流道40均与转子流道21相连通。
当改变转轴孔52在转子流道21轴向上的位置时,可以改变转轴孔52与两端转子端板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从转子流道21到达转子铁芯2轴向两端的油液流量。例如,当转轴孔52与左边转子端板4a之间的距离小于转轴孔52与右边转子端板4b之间的距离时,从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的油液能够更多地进入左边转子端板4a的端板流道40内。当转轴孔52与左边转子端板4a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轴孔52与右边转子端板4b之间的距离时,从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的油液能够更多地进入右边转子端板4b的端板流道40内。当转轴孔52与左边转子端板4a之间的距离等于转轴孔52与右边转子端板4b之间的距离时,从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的油液能够较为平均地进入两端转子端板4的端板流道40内。
可选地,转轴孔52为多个,转轴孔52与转子流道21一一对应。或者可选地,多个转轴孔52均与同一个转子流道21相连通,这样可以减少转子流道21的数量,节省转子铁芯2的加工工序。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孔5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定子铁芯1上开设有定子槽,定子铁芯1为筒状结构,且定子铁芯1套设于转子铁芯2外,定子绕组3嵌设于定子槽,端板流道40的出口与定子绕组3相对设置,这样,端板流道40内的油液能够从端板流道40的出口喷射至定子绕组3上,以对定子绕组3降温。
参照图1-图2、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还可以包括壳体9,壳体9内部具有安装腔,转子铁芯2、转子端板4、定子铁芯1以及定子绕组3均安装于安装腔内,转轴5穿过壳体9,且转轴5的两端适于从壳体9中伸出去,从壳体9中伸出去的转轴5部分用于驱动负载。
相关技术中,中空腔内的油液经转轴孔直接进入转子端板内的端板流道,而不经过转子铁芯,这会导致电机工作时转子铁芯的温度较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转轴5的中空腔51内的油液经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再经转子流道21进入端板流道40内,最后从端板流道40的出口喷射至定子绕组3上,以对定子绕组3降温,在此过程中,转子流道21直接与转子铁芯2接触,能够对转子铁芯2进行冷却,并且,通过改变转轴孔52在转子流道21轴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转轴孔52与两端转子端板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转子铁芯2轴向两端的油液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转子铁芯2上开设有磁钢槽,磁钢7适于安装在磁钢槽内,端板流道40与磁钢槽相连通,这样,端板流道40内的油液与磁钢槽内的磁钢7直接接触,从而能够直接冷却磁钢7,能够有效强化换热,以降低转子铁芯2和磁钢7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4所示,端板流道40可以包括第一流道41、第二流道42、第三流道43、第四流道44和端板喷孔45,第一流道41与转子流道21相连通,且第一流道41沿端板流道40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流道41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第二流道42相连通,第二流道42构造为环绕转轴5轴线的环形流道,第三流道43与第二流道42相连通,且第三流道43沿端板流道40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三流道43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第四流道44相连通,第四流道44构造为环绕转轴5轴线的环形流道,端板喷孔45与第四流道44相连通,且端板喷孔45的出口与定子绕组3相对设置。在转轴5转动时,转子流道21内的油液能够经第一流道41流入第二流道42,第二流道42内的油液能够进一步进入第三流道43,第三流道43内的油液能够进一步进入第四流道44,第四流道44内的油液能够进一步经端板喷孔45的出口喷射至定子绕组3上,以对定子绕组3降温。
换言之,端板流道40包括五种流道,油液在油压与离心作用下进入周向分布的第一流道41,然后在周向连通的第二流道42进行汇流,第三流道43沿周向分布,油液进入第三流道43沿径向往外侧流通,进入第四流道44汇流,第四流道44同样周向连通,其位置与周向分布的磁钢7有重叠部分,第四流道44的冷却油能与磁钢7直接换热,随后进入端板喷孔45,形成射流冷却定子绕组3端部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三流道43与第一流道41错位布置,这样,从第一流道41进入第二流道42内的油液能够在第二流道42内流过较长的距离后再进入第三流道43,避免第一流道41的油液直接进入第三流道43,而影响进入第二流道42的油量。可选地,第三流道43与相邻第一流道41之间的夹角可以是20°~40°,例如具体夹角可以是22.5°、30°、36°等,当然,第三流道43与相邻第一流道4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20°~40°之间的其他数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在其它规格型号的电机产品中,第三流道43与相邻第一流道41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性能需求适应性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一流道41为多个,多个第一流道41沿转子端板4的周向分散布置。可选地,第一流道41与转子流道21一一对应。或者可选地,多个第一流道41均与同一个转子流道21相连通,这样可以减少转子流道21的数量,节省转子铁芯2的加工工序。在图3-图4的示例中,第一流道41为八个,且八个第一流道41沿转子端板4的周向等间距分散布置,相邻两个第一流道41之间的夹角为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三流道43为多个,多个第三流道43沿转子端板4的周向分散布置,这样能够提升油液从第二流道42向第四流道44流动的效率。在图3-图4的示例中,第三流道43为八个,且八个第三流道43沿转子端板4的周向等间距分散布置,相邻两个第三流道43之间的夹角为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5所示,端板喷孔45为多个,多个端板喷孔45沿转子端板4的周向分散布置。这样能够从多个方向对定子绕组3进行喷油,有利于增强冷却油对定子绕组3的冷却效果。在图3-图4的示例中,端板喷孔45为八个,且八个端板喷孔45沿转子端板4的周向等间距分散布置,相邻两个端板喷孔45之间的夹角为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6-图7所示,端板喷孔45为直孔,端板喷孔45的靠近转子铁芯2的一端与转轴5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板喷孔45的远离转子铁芯2的一端与转轴5轴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端板喷孔45形成为斜喷孔,端板喷孔45的出口远离转子铁芯2。端板喷孔45与转轴5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且小于90°,可选地,端板喷孔45与转轴5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是50°、60°、75°等,当然,端板喷孔45与转轴5轴线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45°~90°之间的其他数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在其它规格型号的电机产品中,端板喷孔45与转轴5轴线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性能需求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端板喷孔45可以是等截面孔,也可以是变截面孔。当端板喷孔45是变截面孔时,可以设置为端板喷孔45的出口截面小于端板喷孔45的入口截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电机10还包括轴承6,轴承6套设于转轴5外,中空腔51的腔壁上开设有轴承流道孔53,轴承流道孔53的进口与中空腔51连通,轴承流道孔53的出口与轴承6相对设置。转轴5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中空腔51内的油液能够经轴承流道孔53喷射至轴承6上,以润滑和冷却轴承6。
参照图1所示,转轴5可以包括转轴本体54和支撑轴部55,支撑轴部55与转轴本体54相连接,中空腔51包括形成于转轴本体54内的本体腔和形成于支撑轴部55内的支撑腔,本体腔与支撑腔相连通,进油口47开设在转轴本体54上,轴承流道孔53开设在支撑轴部55上,左侧轴承6套设在转轴本体54上,右侧轴承6套设在支撑轴部55上,这样能够简化轴承6与转轴5的装配、拆卸步骤,也可以避免转轴5较长时单一轴体导致的两个轴承6安装处同心度较差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所示,电机10还包括轴承6和端板压环8,轴承6套设于转轴5外,端板压环8止抵转子端板4的背离转子铁芯2的一侧,且端板压环8套设于转轴5外,端板压环8与转轴5之间或者端板压环8内部形成压环流道81,压环流道81的一端与端板流道40相连通,压环流道81的另一端与轴承6相对设置。转轴5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端板流道40内的油液能够经压环流道81喷射至轴承6,以润滑和冷却轴承6。在图6-图7的示例中,压环流道81形成在端板压环8与转轴5之间。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环流道81可以形成在端板压环8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所示,端板压环8包括压环本体82和压环外延部83,压环本体82与压环外延部83相连接,压环本体82止抵转子端板4,压环外延部83的外径小于压环本体82的外径,压环流道81形成在压环本体82与转轴5之间以及压环外延部83与转轴5之间。压环外延部83能够起到将压环流道81尽量向轴承6靠近的作用,保证从压环流道81出口出来的油液能够更多地到达轴承6上,以充分润滑和冷却轴承6。同时,压环外延部83的外径小于压环本体82的外径,这样,端板压环8的重量不会太重,有利于实现电机10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包括定子铁芯1、转子铁芯2、定子绕组3、转子端板4、转轴5和轴承6,冷却油在油泵压力下从空心转轴5的花键侧进油口47处进入转轴5内部的中空腔51内,转轴5另一端为密封结构,冷却油填充转轴5内部中空腔51与转轴5进行热交换,通过转子铁芯2旋转,转轴5与转子铁芯2同步旋转,在油压与离心作用下,中空腔51内一部分冷却油进入转轴孔52,转轴孔52在转轴5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随后进入沿转子流道21,转子流道21形成为平行流道,且转子流道21由转子铁芯2与转轴5配合形成,冷却液在转子流道21中能够与转子铁芯2直接换热,使得冷却油能够直接冷却转子铁芯2,随后冷却油流向转子铁芯2左右两端,进入左右两侧转子端板4内的端板流道40,直接冷却定子绕组3与磁钢7,然后通过端板流道40的出口形成射流,冷却定子绕组3端部内侧,最后进入油底壳回到油路系统。具体而言,转子流道21内的冷却油进入第一流道41往外侧流动进入第二流道42,汇流后经过第三流道43进入第四流道44,随后从端板喷孔45射流冷却定子绕组3。中空腔51内另一部分冷却油则通过轴承流道孔53或压环流道81进入轴承6滚道,冷却与润滑轴承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能够调节转子铁芯2左右两端冷却油流量,同时冷却油与转子铁芯2及两端磁钢7直接接触换热,能够有效强化换热,减低转子铁芯2与磁钢7温度,此外还能对电机轴承6进行润滑与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机10能够通过分别调整转轴孔52、轴承流道孔53的尺寸与个数,对流入转子铁芯2与轴承6的流量进行分配,同时可以调整转轴孔52在转轴5轴向上的位置,从而调整转子流道21进入端板流道40的距离,进而调整转子铁芯2左右两侧的流量,能够改善转子铁芯2左右两侧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转子端板4中的第一流道41、第二流道42、第三流道43、第四流道44可以根据转子磁钢7的位置进行调整,达到更好的冷却磁钢7的效果,端板喷孔45的角度则根据定子绕组3端部位置进行调整,实现更好的定子绕组3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0。
可选地,动力设备可以为车辆、机床、家用电器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其电机10的转轴5的中空腔51内的油液经转轴孔52进入转子流道21内,再经转子流道21进入端板流道40内,最后从端板流道40的出口喷射至定子绕组3上,以对定子绕组3降温,在此过程中,转子流道21直接与转子铁芯2接触,能够对转子铁芯2进行冷却,并且,通过改变转轴孔52在转子流道21轴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转轴孔52与两端转子端板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转子铁芯2轴向两端的油液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5),所述转轴(5)内部具有中空腔(51),所述中空腔(51)的腔壁上开设有贯通所述腔壁且与所述中空腔(51)连通的转轴孔(52);
转子铁芯(2),所述转子铁芯(2)套设于所述转轴(5)外且能随所述转轴(5)转动,所述转子铁芯(2)与所述转轴(5)之间或所述转子铁芯(2)内部形成转子流道(21),所述转子流道(21)与所述转轴孔(52)相连通,且所述转子流道(21)沿所述转子铁芯(2)的轴向延伸;
转子端板(4),所述转子端板(4)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2)的轴向两端外侧,且所述转子端板(4)内具有端板流道(40),所述端板流道(40)与所述转子流道(21)相连通;
定子铁芯(1),所述定子铁芯(1)上开设有定子槽,所述定子铁芯(1)套设于所述转子铁芯(2)外;
定子绕组(3),所述定子绕组(3)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端板流道(40)的出口与所述定子绕组(3)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2)上开设有磁钢槽,所述端板流道(40)与所述磁钢槽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流道(40)包括:
第一流道(41),所述第一流道(41)与所述转子流道(21)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41)沿所述端板流道(40)的径向向外延伸;
第二流道(42),所述第一流道(41)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流道(42)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42)构造为环绕所述转轴(5)轴线的环形流道;
第三流道(43),所述第三流道(43)与所述第二流道(42)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流道(43)沿所述端板流道(40)的径向向外延伸;
第四流道(44),所述第三流道(43)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所述第四流道(44)相连通,所述第四流道(44)构造为环绕所述转轴(5)轴线的环形流道;
端板喷孔(45),所述端板喷孔(45)与所述第四流道(44)相连通,且所述端板喷孔(45)的出口与所述定子绕组(3)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43)与所述第一流道(41)错位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4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道(41)沿所述转子端板(4)的周向分散布置;和/或,所述第三流道(4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流道(43)沿所述转子端板(4)的周向分散布置;和/或,所述端板喷孔(45)为多个,多个所述端板喷孔(45)沿所述转子端板(4)的周向分散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喷孔(45)为直孔,所述端板喷孔(45)的靠近所述转子铁芯(2)的一端与所述转轴(5)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端板喷孔(45)的远离所述转子铁芯(2)的一端与所述转轴(5)轴线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端板喷孔(45)与所述转轴(5)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且小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轴承(6),所述轴承(6)套设于所述转轴(5)外,所述中空腔(51)的腔壁上开设有轴承流道孔(53),所述轴承流道孔(53)的进口与所述中空腔(51)连通,所述轴承流道孔(53)的出口与所述轴承(6)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
轴承(6),所述轴承(6)套设于所述转轴(5)外;
端板压环(8),所述端板压环(8)止抵所述转子端板(4)的背离所述转子铁芯(2)的一侧,且所述端板压环(8)套设于所述转轴(5)外,所述端板压环(8)与所述转轴(5)之间或者所述端板压环(8)内部形成压环流道(81),所述压环流道(81)的一端与所述端板流道(40)相连通,所述压环流道(81)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6)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压环(8)包括压环本体(82)和压环外延部(83),所述压环本体(82)与所述压环外延部(83)相连接,所述压环本体(82)止抵所述转子端板(4),所述压环外延部(83)的外径小于所述压环本体(82)的外径,所述压环流道(81)形成在所述压环本体(82)与所述转轴(5)之间以及所述压环外延部(83)与所述转轴(5)之间。
10.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321869069.9U 2023-07-14 2023-07-14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Active CN220421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9069.9U CN220421522U (zh) 2023-07-14 2023-07-14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9069.9U CN220421522U (zh) 2023-07-14 2023-07-14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522U true CN220421522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1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9069.9U Active CN220421522U (zh) 2023-07-14 2023-07-14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9509B (zh) 一种超高速永磁电机空心转子冷却结构
US20140175920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or vehicles with liquid cooling
US8729752B2 (en) Enhanced spray cooling technique for wedge cooling
US11611253B2 (en) Rotor of motor and automobile
CN220421522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N114285202A (zh) 电动机及其转子
CN110868022B (zh) 一种油冷电机结构、主驱电机及电机冷却系统
CN210404939U (zh) 电机以及车辆
EP4246775A1 (en) Rotor, mo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5360849B (zh) 飞轮储能系统
CN217486332U (zh) 油冷电机
CN112865397B (zh)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CN111756179B (zh)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电动车辆
CN117730471A (zh) 电动马达的冷却
CN114301200A (zh) 一种油冷电机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212462919U (zh) 一种集中绕组轴向冷却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4421678A (zh) 一种转子总成、电机以及车辆
CN114421677A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汽车
CN217010557U (zh) 电机以及车辆
CN220342140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JP2024502561A (ja) 冷却装置を備えた電気モータおよび冷却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20421511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N220732469U (zh) 一种油冷电机转子的油路结构
CN217741415U (zh) 驱动电机及汽车
CN217388413U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