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9475U -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9475U
CN219759475U CN202321042398.6U CN202321042398U CN219759475U CN 219759475 U CN219759475 U CN 219759475U CN 202321042398 U CN202321042398 U CN 202321042398U CN 219759475 U CN219759475 U CN 219759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elastic
contactor
bottom plate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23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彦明
张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23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9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9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9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涉及低压电气开关技术领域,接触器底座通过将弹性悬臂悬空于底座本体的底板设置,因此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衔铁被磁轭吸合,由于两者的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使得磁轭朝底板运动,磁轭运动到与弹性悬臂接触,通过弹性悬臂的弹性变形起到缓冲抗震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噪音的产生,也降低震动,起到延长接触器的电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能承载和频繁地接通、分断正常电路条件电流的非手动操作的机械开关电器,主要用于频繁操作时的工业控制。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线圈通电时,磁轭被磁化,磁轭和衔铁之间产生电磁吸力,电磁吸力克服反力弹簧的反作用力将衔铁吸向磁轭,衔铁与磁轭闭合时带动触头系统闭合,从而使电路接通。
但衔铁与磁轭吸合时衔铁撞击磁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得接触器整体震动,频繁的震动会产生噪音以及造成衔铁和磁轭性能不可逆的损伤,大大降低接触器的电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通过弹性悬臂的弹性变形起到缓冲抗震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噪音的产生,也降低震动,起到延长接触器的电器寿命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弹性悬臂;
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侧围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围板共同围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置磁轭;
所述弹性悬臂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端朝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方向凸起以悬空,以能够抵接所述磁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设置有贯穿的长槽和连通槽,两个所述长槽平行分布,两个所述长槽的一端同时与所述连通槽连通,以在两个所述长槽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弹性悬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悬臂包括相连的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段连接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更为靠近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使所述支撑段悬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悬臂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弹性悬臂分为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的两个悬臂组,所述悬臂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悬臂,其中,当所述悬臂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悬臂时,每个所述悬臂组中的全部所述弹性悬臂沿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的第一端彼此靠近,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的第二端彼此远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轭设有贯穿的磁轭通孔,安装片穿设于所述磁轭通孔,且所述安装片的两端伸出所述磁轭通孔并形成弹性支撑部;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凸台,所述弹性悬臂位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两个凸台彼此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用于容置所述弹性支撑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在对应于所述凹陷的位置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用于抵接所述弹性支撑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悬臂与所述底板为一体式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悬臂的宽度为1.5~4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接触器底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将弹性悬臂悬空设置,因此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衔铁被磁轭吸合,由于两者的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使得磁轭朝底板运动,磁轭运动到与弹性悬臂接触,通过弹性悬臂的弹性变形起到缓冲抗震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噪音的产生,也降低震动,起到延长接触器的电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接触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接触器的局部构造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消隐触头组件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磁轭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接触器底座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施例接触器底座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6中I部放大图;
图9为图7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II部放大图。
图标:10-接触器底座;11-底座本体;110-底板;111-第一侧围板;112-第二侧围板;113-凸台;114-凹陷;115-凸筋;116-长槽;117-连通槽;12-弹性悬臂;121-连接段;122-支撑段;20-接触器基座;30-磁轭;31-安装片;32-弹性支撑部;40-衔铁;50-线圈;60-触头组件;61-触头支撑;62-动触点;63-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底座10、接触器基座20、磁轭30、线圈50、反力弹簧、衔铁40和触头组件60,接触器底座10和接触器基座20通过螺钉等连接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其中,接触器底座10和接触器基座20都是中空构造,且两者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以供线圈50、反力弹簧、磁轭30、衔铁40和触头组件60设置。
磁轭30和衔铁40均为多个硅钢片堆叠而成E字形结构,两者均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位以及垂直连接在主体部位上且并列的三个对接部位,线圈50套在磁轭30上三个对接部中位于中间的一个对接部位之外,磁轭30和衔铁40两者通常留有间隔,且磁轭30相对于接触器底座10和接触器基座20固定,衔铁40通过反力弹簧连接于接触器基座20,从而衔铁40相对于接触器底座10和接触器基座20可以上下活动。触头组件60通常为常开状态,且与衔铁40连接,如此,当线圈50通电时,磁轭30被磁化产生磁场,使得衔铁40克服反力弹簧的弹性作用而朝磁轭30靠近,直至磁轭30和衔铁40吸合,以带动触头组件60闭合,从而实现电路的导通,线圈50断开通电后,磁场消失,此时衔铁40就会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与磁轭30分离,从而带动触头组件60断开,以使得电路断开。
触头组件60包括触头支撑61、动触点62和静触点63,触头支撑61固定连接于衔铁40,且能够随着衔铁40的移动而运动,静触点63相对于接触器基座20保持固定,动触点62设置于触头支撑61,与动触点62正对,如此,当线圈50通电时,衔铁40即可通过触头支撑61带动动触点62与静触点63接触,实现闭合,以使得电路接通。
其中,为了避免动触点62和静触点63接触时相互挤压的作用力过大,同时还要保证动触点62和静触点63闭合的可靠性,因此将动触点62采用弹簧连接于触头支撑61,这样在磁轭30和衔铁40吸合时,动触点62在弹簧作用下与静触点63相互挤压,保证电路接通可靠性,同时避免动触点62和静触点63之间相互挤压的作用力过大,影响元器件寿命。
请参考图5,磁轭30的主体部位设有贯穿的磁轭30通孔,安装片31穿设于磁轭30通孔,且安装片31的两端伸出磁轭30通孔并形成弹性支撑部32,弹性支撑部32可以是弹性套筒,直接套接在安装片31伸出磁轭30通孔的一端。
请参考图6和图7,接触器底座10包括底座本体11和弹性悬臂12;底座本体11主要用于容置磁轭30、线圈50,同时还与接触器基座20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1大致呈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该底座本体11包括底板110以及垂直连接在底板110各边沿的侧围板,由此底板110和侧围板共同围成顶部开口的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容置磁轭30以及线圈50;侧围板远离底板110的一侧则用来与接触器基座20可拆卸连接。
其中,底板110大致呈长方形,相应连接在底板110个边沿的侧围板依次首尾连接,更为具体的,各侧围板分为两个第一侧围板111和两个第二侧围板112,第一侧围板111连接在底板110的长边沿,第二侧围板112连接在底板110的段边沿,第一侧围板111和第二侧围板112依次交替相连,这样即可使得底板110和侧围共同围成一个长方体,安装槽也大致呈长方体形。
底板110上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凸台113,两个凸台113分别连接两个第一侧围板111,这样在安装磁轭30装入安装槽时,安装片31上的两个弹性支撑部32分别卡入两个凸台113的凹陷114中,从而方便对磁轭30的固定,同时,当线圈50通电产生磁场,衔铁40被磁轭30吸合撞击时,通过弹性支撑部32可以进行缓冲,有一定的抗震效果。
底板110上在对应于凹陷114的位置设置有凸筋115,凸筋115沿着底板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凸筋115用于抵接弹性支撑部32,从而垫起磁轭30。
请参考图6和图8,底板110上位于两个凸台113之间的区域设置弹性悬臂12,弹性悬臂12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底板110,第二端朝安装槽的槽口方向凸起以悬空,以能够抵接磁轭30。
如此,当线圈50通电产生磁场时,衔铁40被磁轭30吸合,由于两者的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使得磁轭30朝底板110运动,磁轭30先通过两个弹性支撑部32缓冲,然后由于惯性作用,磁轭30进一步运动到与弹性悬臂12接触,通过弹性悬臂12的弹性变形起到缓冲抗震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噪音的产生,也降低震动,起到延长接触器的电器寿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悬臂12是一体连接在底座本体11的底板110上,因此无需新增零件数量,避免造成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增加,也利于注塑成型等一体成型工艺的开模。
结合图8至图10,底板110设置有贯穿的长槽116和连通槽117,长槽116沿着底板110的长度方向延伸,连通槽117沿着底板1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长槽116平行分布,连通槽117的长度延伸方向与长槽116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且连通槽117连在两个长槽116之间,这样通过连通槽117和两个长槽116共同围成一个弹性悬臂12,从而实现弹性悬臂12与底板110的一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悬臂12包括相连的连接段121和支撑段122,连接段121远离支撑段122的一端为第一端,连接段121用于与支撑段122连接的一端则相对于第一端更为靠近安装槽的槽口,如此可以使得支撑段122悬空。
更为详细的,连接段121呈弧形延伸,且连接段121的曲率中心位于连接段121远离安装槽槽口的一侧。
支撑段122呈直形延伸,且与底板110平行,这样通过支撑段122来接触磁轭30时,从而可以增加弹性悬臂12与磁轭30的接触面积,使得磁轭30受力更为均匀,缓冲避震的效果更佳。
弹性悬臂12的数量为多个,全部弹性悬臂12分为沿着底板110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的两个悬臂组,悬臂组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悬臂12,其中,当悬臂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悬臂12时,每个悬臂组中的全部弹性悬臂12沿着底板11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这样可以使得线圈50通电时,磁轭30被两列弹性悬臂12共同抵接,从而降低局部受压,更好的进行缓冲避震。
更详细的,一个悬臂组中弹性悬臂12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悬臂组中弹性悬臂12的第一端彼此靠近,一个悬臂组中弹性悬臂12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悬臂组中弹性悬臂12的第二端彼此远离,这样在磁轭30压向底板110时,两列弹性悬臂12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扩张,利于缓冲避震。
弹性悬臂12的数量优选为偶数,这样可以使得并列的两个悬臂组中的弹性悬臂12呈现为对称分布,从而保证磁轭30底部两侧的受力点相同。
弹性悬臂12的宽度一般在1.5~4mm之间,这样避免因弹性悬臂12太窄导致强度不够,太宽由于刚性大难以形变而起不到缓冲作用的情况发生。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悬臂12的第一端也可以是与底板110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底座10以及具有该接触器底座10的接触器,该接触器底座10包括底座本体11和弹性悬臂12。底座本体11包括底板110以及连接在底板110上的侧围板,底板110和侧围板共同围成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容置磁轭30;弹性悬臂12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底板110,第二端朝安装槽的槽口方向凸起以悬空,以能够抵接磁轭30。
如此,当线圈50通电产生磁场时,衔铁40被磁轭30吸合,由于两者的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使得磁轭30朝底板110运动,磁轭30先通过两个弹性支撑部32缓冲,然后由于惯性作用,磁轭30进一步运动到与弹性悬臂12接触,通过弹性悬臂12的弹性变形起到缓冲抗震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噪音的产生,也降低震动,起到延长接触器的电器寿命的效果;
此外,由于弹性悬臂12是一体连接在底座本体11的底板110上,因此无需新增零件数量,避免造成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增加,也利于注塑成型等一体成型工艺的开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11)和弹性悬臂(12);
所述底座本体(11)包括底板(110)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110)上的侧围板,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围板共同围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置磁轭(30);
所述弹性悬臂(12)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10),所述第二端朝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方向凸起以悬空,以能够抵接所述磁轭(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设置有贯穿的长槽(116)和连通槽(117),两个所述长槽(116)平行分布,所述连通槽(117)连在两个所述长槽(116)之间,所述连通槽(117)和两个所述长槽(116)共同围成一个所述弹性悬臂(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12)包括相连的连接段(121)和支撑段(122),所述连接段(121)远离所述支撑段(122)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接段(121)与所述支撑段(122)连接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更为靠近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使所述支撑段(122)悬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12)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弹性悬臂(12)分为沿着所述底板(110)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的两个悬臂组,所述悬臂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悬臂(12),其中,当所述悬臂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悬臂(12)时,每个所述悬臂组中的全部所述弹性悬臂(12)沿着所述底板(11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12)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12)的第一端彼此靠近,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12)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悬臂组中所述弹性悬臂(12)的第二端彼此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30)设有贯穿的磁轭(30)通孔,安装片(31)穿设于所述磁轭(30)通孔,且所述安装片(31)的两端伸出所述磁轭(30)通孔并形成弹性支撑部(32);
所述底板(110)上设置有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凸台(113),所述弹性悬臂(12)位于两个所述凸台(113)之间,两个凸台(113)彼此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凹陷(114),所述凹陷(114)用于容置所述弹性支撑部(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在对应于所述凹陷(114)的位置设置有凸筋(115),所述凸筋(115)用于抵接所述弹性支撑部(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12)与所述底板(110)为一体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12)的宽度为1.5~4mm。
10.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接触器底座。
CN202321042398.6U 2023-04-27 2023-04-27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Active CN219759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2398.6U CN219759475U (zh) 2023-04-27 2023-04-27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2398.6U CN219759475U (zh) 2023-04-27 2023-04-27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9475U true CN219759475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2398.6U Active CN219759475U (zh) 2023-04-27 2023-04-27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9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6022B2 (ja) 電磁リレー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110875161B (zh) 直流继电器
CN219759475U (zh) 接触器底座和接触器
EP3547343B1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2653680Y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113782394A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4378261U (zh) 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
KR880001427Y1 (ko) 전자(電磁)개폐장치
CN211265370U (zh) 一种高组装精度的继电器
KR20090004309U (ko) 전자 접촉기의 가동 코어 어셈블리
CN214313054U (zh) 一种大负载拍合式多极电磁继电器
CN217822583U (zh)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CN216213167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109119290B (zh) 接触器
CN221176116U (zh) 一种组合式触头结构及断路器
CN216213168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9642745U (zh) 衔铁及继电器
CN219958802U (zh) 触头机构
CN211294988U (zh) 一种辅助触点单元结构
CN221125758U (zh) 具有灭弧结构的继电器
CN216389207U (zh) 加强接点信号继电器
CN219979461U (zh) 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210722899U (zh) 一种抗冲击振动能力强的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