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2745U - 衔铁及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衔铁及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2745U
CN219642745U CN202320933861.XU CN202320933861U CN219642745U CN 219642745 U CN219642745 U CN 219642745U CN 202320933861 U CN202320933861 U CN 202320933861U CN 219642745 U CN219642745 U CN 219642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corner
notch
utility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38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文广
王智颖
陈松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38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2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2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2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衔铁及继电器,衔铁设有缺口,缺口用于供继电器的轭铁穿过;其中,缺口的内壁与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分别形成有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铁,由于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形成在缺口的内壁与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且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的厚度,这样两片衔铁并不会在缺口处交错穿插,既保证了衔铁与轭铁的正常装配,又可以防止在衔铁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两片衔铁之间出现叠片现象。

Description

衔铁及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衔铁以及包括该衔铁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拍合式继电器包括轭铁和衔铁,衔铁设有缺口,部分轭铁插入衔铁的缺口,以使衔铁可转动地设置在轭铁上实现拍合式动作。现有技术中多个衔铁在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由于衔铁的缺口的设置,衔铁与衔铁之间容易出现叠片,存在电镀不良、零件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衔铁及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衔铁易出现叠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铁,应用于继电器,所述衔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继电器的轭铁穿过;
其中,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分别形成有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所述第一转角和所述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衔铁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内壁包括:
底面;
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一转角;以及
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二转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一过渡弧面;
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二过渡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面为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的凸出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面为平面或外凸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衔铁包括:
吸合部,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铁芯接触;以及
加宽部,与所述吸合部连接,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加宽部;所述加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吸合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燕尾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形状为部分圆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衔铁。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铁,由于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形成在缺口的内壁与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且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的厚度,这样两片衔铁并不会在缺口处交错穿插,既保证了衔铁与轭铁的正常装配,又可以防止多片衔铁在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两片衔铁之间出现叠片现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外罩。
图2示出的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的是图1中的衔铁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图3中X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的是一个视角下两片衔铁无法叠片的示意图。
图6示出的是另一个视角下两片衔铁无法叠片的示意图,其中两片衔铁的交叉位置采用局部剖视。
图7示出的是图6中X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缺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缺口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基座
20、磁路部分
210、轭铁
211、第一侧板
212、第二侧板
213、第一突出部
214、第二突出部
215、第一挂钩
220、线圈架
230、漆包线
240、铁芯
250、线圈引脚
30、可动部分
310、加宽部
320、吸合部
330、缺口
331、第一侧面
332、第二侧面
333、底面
334、第一过渡弧面
335、第二过渡弧面
340、第一转角
350、第二转角
360、第二挂钩
370、衔铁
380、连接件
40、接触部分
410、动簧
411、动簧片
412、动触点
420、静簧
420a、第一静簧
420b、第二静簧
421、静簧片
422、静触点
5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基座10、磁路部分20、可动部分30、接触部分40和复位弹簧50,磁路部分20和接触部分40设置于基座10上,可动部分30可动地连接于磁路部分20。复位弹簧50的两端连接于磁路部分20和可动部分30,用于向可动部分30提供弹性力。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继电器还可以包括外罩(图中未示出),外罩罩设于基座10上,并与基座10围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磁路部分20、可动部分30、接触部分40和复位弹簧50。外罩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外罩的材料可以由树脂材料制成,但不以此为限。
磁路部分20包括轭铁210、线圈架220、漆包线230、铁芯240和两个线圈引脚250。轭铁210大致呈L型,且包括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相互垂直。漆包线230缠绕于线圈架220的外周,漆包线230和线圈架220容置于轭铁210的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所围成的空间内。铁芯240穿设在线圈架220的中心孔内。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架220和漆包线230采用卧式姿态容置于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所围成的空间内,即线圈架220的中心孔的轴线与第一侧板211平行。铁芯240的一端与第二侧板212连接,铁芯24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于当线圈通电时吸附可动部分3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架220和漆包线230还可以采用立式姿态容置于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所围成的空间内,即线圈架220的中心孔的轴线与第二侧板212平行。
两个线圈引脚250分别与漆包线230的两端电连接。两个线圈引脚250可以插装于基座10上,且每个线圈引脚250的部分伸出基座10,用于与外部电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接触部分40包括动簧410和静簧420,静簧420固定设置于基座10上,动簧410连接于可动部分30,并能够随着可动部分30一同相对于磁路部分20运动。动簧410包括动簧片411和两个动触点412,静簧420包括第一静簧420a和第二静簧420b,第一静簧420a和第二静簧420b均固定设置于基座10上。第一静簧420a和第二静簧420b均包括静簧片421和静触点422,两个静触点422与两个动触点412的位置对应。每个静簧片421的部分伸出基座10,用于与负载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动触点412与动簧片411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静触点422与静簧片421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可动部分30包括衔铁370和连接件380。衔铁370可动地连接于轭铁210,连接件380连接于衔铁370。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380与衔铁370铆接,但不以此为限。连接件38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但不以此为限。动簧410与连接件380相连接,当衔铁370运动时,通过连接件380带动动簧410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动簧410与连接件38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但不以此为限。
衔铁370呈板状结构,且可活动地连接于磁路部分20的轭铁210。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衔铁370可活动地连接于轭铁210的第一侧板211,复位弹簧50的两端连接于轭铁210和衔铁370,用于向衔铁370提供弹性力。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漆包线230通电后,铁芯240吸附衔铁370运动,衔铁370带动动簧410运动,直至两个动触点412分别与两个静触点422接触。漆包线230断电后,在复位弹簧5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衔铁370向相反方向运动,以使两个动触点412与两个静触点422分离。
也就是说,通过漆包线230的通断电以及复位弹簧50的作用,衔铁370相对于磁路部分20能够实现拍合式运动。
作为一示例,复位弹簧50可以为拉簧,但不以此为限。轭铁210还包括第一挂钩215,衔铁370包括第二挂钩360,复位弹簧50的一端钩住第一挂钩215,复位弹簧50的另一端钩住第二挂钩360。
如图2所示,轭铁210的外缘设有两个突出部,分别为第一突出部213和第二突出部214。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213和第二突出部214设置于第一侧板211上。
如图3所示,衔铁370包括吸合部320和加宽部310,加宽部310的宽度大于吸合部320的宽度。加宽部310与吸合部320连接,加宽部310的外周缘内凹形成有两个缺口330。漆包线230通电后,吸合部320用于与铁芯240的一端接触。第一突出部213和第二突出部214分别穿过两个缺口330。
如图4至图7,缺口330的内壁与衔铁370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分别形成有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37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铁370,由于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形成在缺口330的内壁与衔铁370的外周缘的结合处,且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370的厚度,这样两片衔铁370并不会在缺口330处交错穿插,既保证了衔铁370与轭铁210的正常装配,又可以防止在衔铁370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两片衔铁370之间出现叠片现象。
详细来说,如图5至图7,衔铁370的厚度为T,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由于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形成在缺口330的内壁与衔铁370的外周缘的结合处,故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位于缺口330的最外沿。这样,当两片衔铁370的缺口330相互交叉时,由于L小于T,第一转角340和第二转角350会阻挡其中一片衔铁370进一步插入另一片衔铁370的缺口330中,避免两片衔铁370出现叠片现象。
如图4所示,缺口33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矩形。缺口330的内壁包括底面333、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第一侧面331的一端与底面333连接,第一侧面331的另一端与衔铁370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一转角340。第二侧面332的一端与底面333连接,第二侧面332的另一端与衔铁370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二转角350。
第一侧面331的一端与底面333的结合处具有第一过渡弧面334,第二侧面332的一端与底面333的结合处具有第二过渡弧面335。
第一侧面331为外凸弧面,外凸弧面的凸出方向朝向第二侧面332。两个缺口330的外凸弧面分别用于与第一突出部213的上表面和第二突出部214的上表面抵接。其中一个外凸弧面与第一突出部213的上表面形成一支点,另一个外凸弧面与第二突出部214的上表面形成另一支点。漆包线230通电后,衔铁370绕该两个支点相对于轭铁210实现摆动。
另外,将第一侧面331设计为外凸弧面,能够降低第一侧面331与突出部的上表面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衔铁370实现拍合式运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331可以为平面。
请继续参阅图4,第二侧面332可以为平面。当然,第二侧面332也可以为外凸弧面。
如图8所示,作为变形实施例,缺口330的形状还可以为燕尾型。在本实施例中,轭铁210的第一突出部213的上表面和第二突出部214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缺口330的两个第一转角340抵接并形成支点。
如图9所示,作为另一变形实施例,缺口330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的部分,例如2/3圆、3/4圆。在本实施例中,轭铁210的第一突出部213的上表面和第二突出部214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缺口330的两个第一转角340抵接并形成支点。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衔铁,应用于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继电器的轭铁穿过;
其中,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分别形成有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所述第一转角和所述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衔铁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内壁包括:
底面;
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一转角;以及
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二转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一过渡弧面;
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二过渡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的凸出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为平面或外凸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包括:
吸合部,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铁芯接触;以及
加宽部,与所述吸合部连接,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加宽部;所述加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吸合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燕尾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部分圆形。
10.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衔铁。
CN202320933861.XU 2023-04-23 2023-04-23 衔铁及继电器 Active CN219642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3861.XU CN219642745U (zh) 2023-04-23 2023-04-23 衔铁及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3861.XU CN219642745U (zh) 2023-04-23 2023-04-23 衔铁及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2745U true CN21964274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6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3861.XU Active CN219642745U (zh) 2023-04-23 2023-04-23 衔铁及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2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3638B2 (en)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61608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4116022B2 (ja) 電磁リレー
JP6168785B2 (ja) 有極電磁継電器
EP3285277B1 (en) Contact device
US11043347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8373525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20160260564A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EP3629357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642745U (zh) 衔铁及继电器
JP2014165152A (ja) 電磁継電器
WO2019187780A1 (ja) リレー
US20120161908A1 (en) Polarized Electromagnet
CN215869152U (zh) 初始电磁吸力增强的磁路部分及高压直流继电器
KR200446415Y1 (ko) 전자 접촉기의 가동 코어 어셈블리
JP7142011B2 (ja) 電磁リレー
CN113823529A (zh) 一种初始电磁吸力增强的磁路部分及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9642751U (zh) 继电器
CN221596301U (zh) 引出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CN219842931U (zh) 增加爬电距离的继电器
CN112863941B (zh) 一种用于线圈防护的接触器装置及防护组件
CN220526831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磁路系统及磁保持继电器
CN219642750U (zh) 继电器
CN110970268A (zh) 电磁继电器
EP0070716A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