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8584U -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8584U
CN219728584U CN202321201081.2U CN202321201081U CN219728584U CN 219728584 U CN219728584 U CN 219728584U CN 202321201081 U CN202321201081 U CN 202321201081U CN 219728584 U CN219728584 U CN 219728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cylinder
opening
stretching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10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显银
包清明
刘凯
王健
谢宗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EKE AUTOMATIC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EKE AUTOMATIC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EKE AUTOMATIC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EKE AUTOMATIC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10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8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8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8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涉及打包设备领域,包括:装料部件、包装袋输送部件和物料输送部件;装料部件用于将物料装入包装袋;包装袋输送部件用于对包装袋进行逐一输送至装料部件;物料输送部件用于将物料输送至装料部件。其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的过多损耗,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包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打包机自动化程度低,部分工序仍然需要人工参与,导致打包效率低下,并且消耗了大量劳动力。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打包机,其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的过多损耗,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包括:装料部件、包装袋输送部件和物料输送部件;装料部件用于将物料装入包装袋;包装袋输送部件用于对包装袋进行逐一输送至装料部件;物料输送部件用于将物料输送至装料部件。
进一步地,装料部件包括:承载部、转盘、下料筒和敲击机构,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承载部;多个下料筒沿转盘的周向分布,承载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同下料筒匹配的下料口;物料经下料口和下料筒进入包装袋;敲击机构用于对每个下料筒进行敲击。
进一步地,装料部件还包括:夹持组件,用于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绷袋钩和第二绷袋钩,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可活动地设于下料筒两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可相对移动,以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
第一绷袋钩和第二绷袋钩分别可活动地设于下料筒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一绷袋钩和第二绷袋钩可相对移动,以将装料后的包装袋的袋口绷直;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物料输送部件同下料口匹配设置;
物料输送部件包括:绞龙机构、物料截止机构和称重机构,物料截止机构设于绞龙机构的出料口,称重机构设于物料截止机构的排料口,称重机构的出料口同下料口连通,且称重机构的出料口处设有截止阀门。
进一步地,物料截止机构包括出料筒和截止门,出料筒同绞龙机构连接,且出料筒的内腔同绞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出料筒靠近地面一侧具有排料口,截止门可转动设于出料筒内腔,且截止门位于出料口下方;以使物料截止于出料筒内腔;
出料筒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出料口下方,支撑板远离绞龙机构一侧的侧边通过驱动轴同截止门可转动连接,其余侧边均与出料筒的内壁连接;截止门沿驱动轴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边均与出料筒内壁贴合;
截止门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同驱动轴连接,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分别同出料筒的内壁贴合,第四侧边同出料筒内壁具有间隙;且第四侧边连接有延伸板;沿出料筒中心轴线且朝远离排料口一侧,延伸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物料输送部件还包括松料机构,松料机构设于绞龙机构的进料口;用于打散进入进料口的物料;
松料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转动轴可转动地设于进料口,且其中心轴线同绞龙机构的中心轴线平行;沿转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第一叶片组间隔设置;沿转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第一叶片组和多个第二叶片组依次间隔设置;
第二叶片组包括多个第二松料叶片;沿转动轴的轴向,多个第二松料叶片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包装袋输送部件包括送袋机构和上袋机构,送袋机构用于将包装袋逐一输送,上袋机构用于将每个包装袋撑开并输送至套于下料筒,夹持组件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
送袋机构包括送袋输送台和开口组件,开口组件设于送袋输送台的出料端;以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
上袋机构包括支撑部、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送袋机构的出料端,第一撑开组件设于支撑部,用于将包装袋开口沿第三方向撑开;第二撑开组件设于支撑部,用于将包装袋开口沿第四方向撑开;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具有夹角A。
进一步地,第一撑开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绷袋气缸组、第一绷袋部和第二绷袋部,沿第一方向,第一绷袋部和第二绷袋部可相对靠近或远离;
第一支撑臂一端同第一绷袋部连接,另一端同支撑部连接;第二支撑臂一端同第二绷袋部连接,另一端同支撑部连接;
绷袋气缸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同第一支撑臂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气缸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同第二支撑臂连接可转动地连接;
第二撑开组件包括第一张袋组件和第二张袋组件,第一张袋组件设于第一绷袋部,第二装袋组件设于第二绷袋部;第一张袋组件和第二张袋组件可分别沿第四方向移动,以将包装袋沿第四方向撑开。
进一步地,第一张袋组件包括第一张袋部和第二张袋部;沿第三方向,第一张袋部和第二张袋部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一绷袋部件两侧;
第二张袋组件包括第三张袋部和第四张袋部;沿第三方向,第三张袋部和第四张袋部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绷袋部件两侧;
第一张袋部和第二张袋部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第三张袋部和第四张袋部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上袋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连杆和连接臂,连接臂一端同第二支撑臂连接,另一端沿第二支撑臂轴向且远离第二绷袋部的一侧延伸;限位连杆一端同第一支撑臂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同连接臂远离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工位打包机,能够利用包装袋输送部件将包装袋逐一输送至装料部件,同时没利用物料输送部件将物料输送至装料部件,通过装料部件对包装袋进行装袋;通过将包装袋输送部件、物料输送部件和装料部件的集成,实现自动化物料输送、自动化包装袋输送以及自动装袋,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极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损耗。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工位打包机,其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的过多损耗,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料部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袋输送部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袋输送部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袋机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输送部件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输送部件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截止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C处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D处的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截止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装料部件、110-承载部、120-转盘、130-下料筒、140-下料口、150-夹持组件、151-第一夹持臂、152-第二夹持臂、153-第一绷袋钩、154-第二绷袋钩;
200-包装袋输送部件、210-送袋机构、211-袋输送台、212-开口组件、2121-第一开口吸盘、2122-第二开口吸盘、220-上袋机构、221-支撑部、222-第一撑开组件、2221-第一支撑臂、2222-第二支撑臂、2223-绷袋气缸组、2224-第一绷袋部、2225-第二绷袋部、2226-第一延伸部、2227-第二延伸部、223-第二撑开组件、2231-第一张袋部、2232-第二张袋部、2233-第三张袋部、2234-第四张袋部、230-限位组件、231-限位连杆、232-连接臂;
300-物料输送部件、310-绞龙机构、320-物料截止机构、321-出料筒、322-截止门、3221-第一侧边、3222-第二侧边、3223-第三侧边、3224-第四侧边、323-支撑板、324-驱动轴、325-转动臂、326-驱动气缸、327-延伸板、330-称重机构、340-松料机构、341-转动轴、342-第一松料叶片、343-第二松料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工位打包机,包括:装料部件100、包装袋输送部件200和物料输送部件300;
其中,装料部件100用于将物料装入包装袋;包装袋输送部件200用于对包装袋进行逐一输送至装料部件100;物料输送部件300用于将物料输送至装料部件100。
具体地,装料部件100包括:承载部110、转盘120、下料筒130和敲击机构,转盘120可转动地设于承载部110;多个下料筒130沿转盘120的周向分布,承载部110开设有至少一个同下料筒130匹配的下料口140;物料经下料口140和下料筒130进入包装袋;敲击机构用于对每个下料筒130进行敲击。
本实施例中,敲击机构可采用振动电机或气缸敲击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下料筒130内粉料堆积。
此外,敲击机构可以有多个也可以仅有一个,设于承载部110,当转盘120带动每个下料筒130转动至敲击机构位置时,敲击机构运动对该下料筒外壁进行敲击。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部110为顶部密封的筒状结构;且其与转盘120同轴设置。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下料筒13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过程中的工位设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七个下料筒130,从而形成七工位设计。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利用包装袋输送部件200将包装袋逐一输送至装料部件100,同时没利用物料输送部件300将物料输送至装料部件100,通过装料部件100对包装袋进行装袋;通过将包装袋输送部件200、物料输送部件300和装料部件100的集成,实现自动化物料输送、自动化包装袋输送以及自动装袋,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极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损耗。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工位打包机,其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的过多损耗,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得包装袋套于下料筒130后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130,特意增设了夹持组件150,夹持组件150包括第一夹持臂151、第二夹持臂152、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分别可活动地设于下料筒130两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可相对移动,以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130;
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分别可活动地设于下料筒130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可相对移动,以将装料后的包装袋的袋口绷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仅为虚拟方向,仅以说明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的运动方向与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的运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转盘120,且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分别位于下料筒130两侧,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缸,用于驱动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转动,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下料筒130,将包装袋开口两侧分别夹持于下料筒130两侧,实现包装袋的夹持。
此外,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转盘120,且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分别位于下料筒130远离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的两侧,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缸,用于驱动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转动,以相互或远离靠近下料筒13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初始位置处于靠近下料筒130(闭合状态),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处于相互远离状态(开合状态),当包装袋套于下料筒130后(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位于包装袋内),第一气缸带动分别带动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相互靠近,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130;待装料完成后,第一气缸带动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相互远离的同时,第二气缸带动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相互远离,此时包装袋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第一绷带钩和第二绷袋钩154将包装袋的袋口绷直。
通过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的设计,能够当包装袋装料完成后将包装袋的袋口绷直(由于包装袋袋口后续需要进行缝合,而传统生产中,包装袋在进入缝合机之前还需要手动将包装袋的袋口绷直),从而能够使得包装袋直接进入缝合机,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物料输送部件300同下料口140匹配设置;
目前,对粉料进行输送多采用绞龙机构310,但是绞龙输送机构输送物料的精度难以控制,无法实现精准重量物料的准确输送;为了解决此问题,部分设备采用双绞龙结构,即分别设置直径大小不同的两个绞龙机构310,大范围送料时,首先采用直径较大的绞龙进行输送物料,当物料接近阈值时,关闭直径较大的绞龙,采用直径较小的绞龙进行微量送料,从而掌控送料量,以相对更为精准的控制送料量,但是此种方式仍然具有较大的弊端,其一,尽管采用直径较小的绞龙进行微量送料,但是基于绞龙输送的结构特性,虽然能够极大程度的缩小送料量的上下浮动量,但是仍热无法解决精确送料的问题;其二,采用两种绞龙时需要借助三通使得两套绞龙分别与储料仓连通,这就导致储料仓至绞龙的整体落差较大,导致绞龙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绞龙损坏;其三,采用三通导致物料经过三通时拐角较多,输送粉末型物料时,三通的拐角处极易发生物料堆积产生堵塞。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物料输送部件300包括:绞龙机构310、物料截止机构320和称重机构330,物料截止机构320设于绞龙机构310的出料口,称重机构330设于物料截止机构320的排料口,称重机构330的出料口同下料口140连通,且称重机构330的出料口处设有截止阀门。
具体的,称重机构330外壁设有用于敲击的敲击组件,敲击组件科采用气缸敲击装置或者振动电机,也可采用常规现有技术中具备敲击功能的其他机构。其目的是通过敲击或震动,避免物料在称重机构中内壁粘黏。
物料截止机构320设于绞龙机构310的出料口,用于截止绞龙机构310出料口处物料;物料截止机构320包括出料筒321和截止门322,出料筒321同绞龙机构310连接,且出料筒321的内腔同出料口相通;出料筒321靠近地面一侧具有排料口,截止门322可转动设于出料筒321内腔,且截止门322位于出料口下方;以使物料截止于出料筒321内腔。
需要说明的是,出料筒321的直径大于绞龙输送通道的直径,保证出料筒321具有较大的内腔便于物料流出。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料筒321的排料口下方设有称重机构330,能够对从排料口排出的物料进行实时称重,以达到精确控制重量。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截止门322连接有驱动轴324,驱动轴324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贯穿出料筒321侧壁,且驱动轴324一端设有转动臂325,出料筒321侧壁设有驱动气缸326,驱动气缸326的输出端通转动臂325远离驱动轴324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物料进行输送时,首先通过绞龙机构310进行持续输送,从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进入出料筒321内腔中,然后通过排料口排出,下方的称重机构330实时进行称重,当重量达到阈值时,控制截止门322关闭,截止门322将出料筒321内腔封闭,从而将绞龙中排出的多余的物料截止在出料筒321中,进入称重机构330中物料重量的准确度。
再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物料随重力从出料筒321进入称重机构330,考虑到截止门322至称重机构330之间的距离,会产生一定物料的误差,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截止门322至称重机构330之间的距离应当尽可能减小,从而进一步的降低误差。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利用截止门322将物料从绞龙机构310排出后、进入称重机构330之前,将物料进行有效的截止,从而有效控制多余物料进去称重机构330,进而提升物料输送的精准度,下次输送物料时,本次被截止的物料可先进入称重机构330,并不会导致物料的浪费。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输送机构,其能够有效且准确的控制绞龙机构310输送的物料量,从而实现物料出料的精准化控制,进一步地提升物料输送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截止门322的横截面同出料筒321的横截面相匹配,且截止门322的转动轴341心线穿过出料筒321的中心轴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设备拐角导致物料堆积,本实施例中,出料筒321采用圆筒形状,截止门322的直径同出料筒321的内径相同。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截止门322的驱动方式采用气缸驱动,考虑到气缸仅仅具有行程起点和终点,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当气缸处于伸展状态时,截止门322转动至其所在平面于地面垂直,当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截止门322转动至其平面密封出料筒321的内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料筒321内壁设有支撑板323,支撑板323位于出料口下方,支撑板323远离绞龙机构310一侧的侧边通过驱动轴324同截止门322可转动连接,其余侧边均与出料筒321的内壁连接;截止门322沿驱动轴324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边均与出料筒321内壁贴合。
具体地,截止门322具有第一侧边3221、第二侧边3222、第三侧边3223和第四侧边3224,第一侧边3221同转轴连接,第二侧边3222和第三侧边3223分别同出料筒321的内壁贴合,第四侧边3224同出料筒321内壁具有间隙;且第四侧边3224连接有延伸板327;沿出料筒321中心轴线且朝远离排料口一侧,延伸板327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侧边3224于出料筒321内壁的间隙和根据实际工作进行适应性的调整;由于截止门322在关闭时,绞龙机构310已经停止工作,因此,剩余掉落的物料并不会从第四侧边3224同出料筒321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掉落。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延伸板327的长度同截止门322的长度相同,延伸板327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被截止门322所拦截的物料从截止门322上掉落。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有效减小截止门322的转动半径,从而使得截止门322转动时更加的灵活,并且更小的转动半径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物料的下落量,避免在旋转关闭的过程中,倒是较多物料依然从排料口掉落至称重机构330中。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绞龙进料口处所承受的较大物料储料仓中物料的压力,容易导致绞龙损坏,同时避免物料结块;特意增设了松料机构340,松料机构340设于绞龙机构310的进料口;用于打散进入进料口的物料。
具体地,松料机构340包括转动轴341、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转动轴341可转动地设于进料口,且其中心轴线同绞龙机构310的中心轴线平行;沿转动轴341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第一叶片组间隔设置;沿转动轴341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第二叶片组间隔设置。沿转动轴341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第一叶片组和多个第二叶片组依次间隔设置。
此外,第一叶片组包括多个第一松料叶片342;沿转动轴341的轴向,多个第一松料叶片342间隔设置。
第二叶片组包括多个第二松料叶片343;沿转动轴341的轴向,多个第二松料叶片343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叶片组间隔设置,从而相邻第一叶片组之间具有间隙,而多个第二叶片组则对应设置在相邻第一叶片组的间隙中,从而进一步提升打散效率。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松料叶片342对应平面和第二松料叶片343对应平面具有一定角度,即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错落设置,从而进一步提升打散效率。
此外,第二松料叶片343的高度小于第一松料叶片342的高度。能够首先利用第一叶片组对下降物料进行首次打散,而当打散后的物料继续下降时,由于第二松料叶片343的高度小于第一松料叶片342的高度,从而物料接触第二松料叶片343,进行再次打散,从而提升打散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41通过皮带轮和皮带同绞龙机构310的转动补连接,从而实现利用同一驱动源同时带动松料机构340和绞龙机构310同时转动,极大程度的节约能源,并且能够同步开启和停止。
本实施例中,控制部分则通过常用传感器实现,首先称重机构330为称重传感器,其实时监测重量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则判断其数据是否达到阈值,当达到阈值时,发送控制信号至驱动气缸326,驱动气缸326开始工作。此控制板块为常规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绞龙机构310转动,输送物料的同时带动松料部件转动,利用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转动对进入绞龙机构310的物料进行打散,此时,部分物料从出料口排出进入出料筒321,由于截止门322处于打开状态,因此物料经过出料筒321内腔后随重力掉落至称重机构330中,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重量数据,当称重机构330中的物料重量达到阈值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气缸326运动,从而带动驱动轴324转动,带动截止门322转动至与地面平行,将物料截止于出料筒321。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输送部件300优先采用至少两套,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包装袋输送部件200包括送袋机构210和上袋机构220,送袋机构210用于将包装袋逐一输送,上袋机构220用于将每个包装袋撑开并输送至套于下料筒130,夹持组件150将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130;
送袋机构210包括送袋输送台211和开口组件212,开口组件212设于送袋输送台211的出料端;以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
上袋机构220包括支撑部221、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支撑部221可转动地设于送袋机构210的出料端,第一撑开组件222设于支撑部221,用于将包装袋开口沿第三方向撑开;第二撑开组件223设于支撑部221,用于将包装袋开口沿第四方向撑开;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具有夹角A。
具体地,开口组件212包括驱动件以及与该驱动件连接的第一开口吸盘2121和第二开口吸盘2122,所述第一开口吸盘2121和第二开口吸盘2122之间形成容纳物料袋口的间隙,当送袋输送台211将物料袋输送至出料端时,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第一开口吸盘2121和/或第二开口吸盘2122相互靠近后分离,以将该物料袋的袋口吸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为虚拟方向,仅以表达将包装袋袋口撑开的两个不同的方向。
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包装袋撑开后的开口面积,30°≤夹角A≤90°,优选为90°,从而保证对包装袋从垂直的方向撑开。
第一撑开组件222包括第一绷袋部2224、第二绷袋部2225、第一支撑臂2221、第二支撑臂2222和绷袋气缸组2223,沿第一方向,第一绷袋部2224和第二绷袋部2225可相对靠近或远离。
第一支撑臂2221一端同第一绷袋部2224连接,另一端同支撑部22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臂2222一端同第二绷袋部2225连接,另一端同支撑部221可转动地连接;绷袋气缸组2223同第一支撑臂2221和/或第二支撑臂2222可活动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同支撑部221的可转动连接可采用转动轴341的形式或者其他常见转动连接形式,这里不做赘述。此外,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的转动轴341心线平行,且同支撑部221的转动轴341心线垂直。
具体地,为了保证采用此种方式时,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转动的角度相同,特意增设了限位组件230,限位组件230包括:限位连杆231和连接臂232,连接臂232一端同第二支撑臂2222连接,另一端沿第二支撑臂2222轴向且远离第二绷袋部2225的一侧延伸;限位连杆231一端同第一支撑臂2221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同连接臂232远离第二支撑臂22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臂232的中心轴线同第二支撑臂2222的中心轴线平行,且连接臂232横跨第二支撑臂2222的转动轴341心线(即第二支撑臂2222的转动轴341心线穿过连接臂232的中心)。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限位连杆231一端至第一支撑臂2221转动轴341心线的距离同限位连杆231另一端至第二转动臂325转动轴341心线的距离相同。
通过此种设计,能够利用绷袋气缸组2223伸展或收缩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分别以其转动轴341心线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绷袋部2224和第二绷袋部2225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对包装袋第三方向撑开,此外在限位组件230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转动的角度相同。
上述两种方式仅仅是实现的过程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均是使得第一绷袋部2224和第二绷袋部2225实现相对运动(相互靠近或远离),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还有其他能够实现此功能的结构,这里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2221远离支撑部22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2226,第一延伸部2226的中心轴线同第一支撑臂2221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绷袋部2224设于第一延伸部2226远离第一支撑臂2221的一端;
第二支撑臂2222远离支撑部221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2227,第二延伸部2227的中心轴线同第二支撑臂2222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绷袋部2225设于第二延伸部2227远离第二支撑臂2222的一端。
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且远离第二绷袋部2225一侧,第一绷袋部2224倾斜设置,第一绷袋部2224同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且远离第一绷袋部2224一侧,第一绷袋部2224倾斜设置,第二绷袋部2225同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施例中,第二撑开组件223包括第一张袋组件和第二张袋组件,第一张袋组件设于第一绷袋部2224件,第二装袋组件设于第二绷袋部2225件。
具体地,第一张袋组件包括第一张袋部2231和第二张袋部2232;沿第一方向,第一张袋部2231和第二张袋部2232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一绷袋部2224两侧;
第二张袋组件包括第三张袋部2233和第四张袋部2234;沿第一方向,第三张袋部2233和第四张袋部2234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绷袋部2225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张袋部2231和第二张袋部2232的可转动驱动方式可采用手指气缸的方式;同样第三张袋部2233和第四张袋部2234的可转动驱动方式也可采用手指气缸的方式。
通过此种设计,能够将第一张袋组件设于第一绷袋部2224,将第二张袋组件设于第二绷袋部2225,从而使得第一绷袋部2224和第二绷袋部2225之间形成用于下料的通道,并且没有部件对下料通道进行阻碍,从而降低对物料进入包装袋时产生影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张袋部2231和第二张袋部2232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第三张袋部2233和第四张袋部2234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
此外,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沿第二方向将包装袋撑开时,包装袋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将缩小一定距离,因此,本实施例中,绷袋气缸组222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中心轴线重合,且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行程不同,当第二撑开组件223开始工作时,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收缩,实现对第一方向上包装袋距离的调整。(即包装袋沿第二方向撑开后第一方向上缩短的距离等同于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的行程)。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开口组件212首先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此时支撑部221转动直至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位于包装袋的内腔中,然后,绷袋气缸组2223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第一绷袋部2224和第二绷袋部2225将包装袋袋口沿第三方向撑开,此时,支撑部221反向转动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包装袋同步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撑开组件223工作,第一张袋部2231和第二张袋部2232相互远离,第三张袋部2233和第四张袋部2234分别沿第四方向移动相互远离,从而将包装袋沿第四方向撑开,直至支撑部221转动至包装袋套于下料筒130,此时,夹持组件150工作,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将该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130,然后,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复位,支撑臂再转动一定角度直至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从包装袋的内腔中离开,接着,绷袋气缸组2223再次撑开一定角度进行让位,让位后支撑臂正向转动,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进入下一个待装料(开口组件212已经撑开的包装袋)中,重复操作实现包装袋的持续输送。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采用常规的PLC控制,此为常规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的工作原理是:
①包装袋输送:开口组件212首先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此时支撑部221转动直至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位于包装袋的内腔中,然后,绷袋气缸组2223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第一绷袋部2224和第二绷袋部2225将包装袋袋口沿第三方向撑开,此时,支撑部221反向转动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包装袋同步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撑开组件223工作,第一张袋部2231和第二张袋部2232相互远离,第三张袋部2233和第四张袋部2234分别沿第四方向移动相互远离,从而将包装袋沿第四方向撑开,直至支撑部221转动至包装袋套于下料筒130,此时,夹持组件150工作,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将该包装袋夹持于下料筒130,然后,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复位,支撑臂再转动一定角度直至第一撑开组件222和第二撑开组件223从包装袋的内腔中离开,接着,绷袋气缸组2223再次撑开一定角度进行让位,让位后支撑臂正向转动,带动第一支撑臂2221和第二支撑臂2222进入下一个待装料(开口组件212已经撑开的包装袋)中。
②物料输送:首先绞龙机构310转动,输送物料的同时带动松料部件转动,利用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转动对进入绞龙机构310的物料进行打散,此时,部分物料从出料口排出进入出料筒321,由于截止门322处于打开状态,因此物料经过出料筒321内腔后随重力掉落至称重机构330中,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重量数据,当称重机构330中的物料重量达到阈值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气缸326运动,从而带动驱动轴324转动,带动截止门322转动至与地面平行,将物料截止于出料筒321;然后称重机构330中的截止门322打开物料经过下料筒130进入夹持于下料筒130的包装袋中,然后转盘120转动各部件重复工作。当包装袋离开下料筒130时,首先第一气缸带动第一夹持臂151和第二夹持臂152相互远离的同时,第二气缸带动第一绷袋钩153和第二绷袋钩154相互远离,此时包装袋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第一绷带钩和第二绷袋钩154将包装袋的袋口绷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其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的过多损耗,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料部件,用于将物料装入包装袋;
包装袋输送部件,用于对包装袋进行逐一输送至所述装料部件;
物料输送部件,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装料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部件包括:承载部、转盘、下料筒和敲击机构,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承载部;多个所述下料筒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分布,所述承载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同所述下料筒匹配的下料口;物料经下料口和下料筒进入包装袋;所述敲击机构用于对每个所述下料筒进行敲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部件还包括:夹持组件,用于将包装袋夹持于所述下料筒;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绷袋钩和第二绷袋钩,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下料筒两侧,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可相对移动,以将所述包装袋夹持于所述下料筒;
所述第一绷袋钩和第二绷袋钩分别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下料筒两侧,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绷袋钩和第二绷袋钩可相对移动,以将装料后的所述包装袋的袋口绷直;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物料输送部件同所述下料口匹配设置;
所述物料输送部件包括:绞龙机构、物料截止机构和称重机构,所述物料截止机构设于所述绞龙机构的出料口,所述称重机构设于所述物料截止机构的排料口,所述称重机构的出料口同所述下料口连通,且所述称重机构的出料口处设有截止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截止机构包括出料筒和截止门,所述出料筒同所述绞龙机构连接,且所述出料筒的内腔同所述绞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料筒靠近地面一侧具有排料口,所述截止门可转动设于所述出料筒内腔,且所述截止门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以使物料截止于所述出料筒内腔;
所述出料筒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绞龙机构一侧的侧边通过驱动轴同截止门可转动连接,其余侧边均与所述出料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截止门沿所述驱动轴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边均与所述出料筒内壁贴合;
所述截止门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同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分别同所述出料筒的内壁贴合,所述第四侧边同所述出料筒内壁具有间隙;且所述第四侧边连接有延伸板;沿所述出料筒中心轴线且朝远离排料口一侧,所述延伸板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部件还包括松料机构,所述松料机构设于所述绞龙机构的进料口;用于打散进入所述进料口的物料;
所述松料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进料口,且其中心轴线同所述绞龙机构的中心轴线平行;沿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组间隔设置;沿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组和多个所述第二叶片组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叶片组包括多个第二松料叶片;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二松料叶片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输送部件包括送袋机构和上袋机构,所述送袋机构用于将包装袋逐一输送,所述上袋机构用于将每个所述包装袋撑开并输送至套于所述下料筒,所述夹持组件将所述包装袋夹持于所述下料筒;
所述送袋机构包括送袋输送台和开口组件,所述开口组件设于所述送袋输送台的出料端;以将所述包装袋的袋口打开;
所述上袋机构包括支撑部、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所述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送袋机构的出料端,所述第一撑开组件设于所述支撑部,用于将包装袋开口沿第三方向撑开;所述第二撑开组件设于所述支撑部,用于将包装袋开口沿第四方向撑开;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之间具有夹角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绷袋气缸组、第一绷袋部和第二绷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绷袋部和所述第二绷袋部可相对靠近或远离;
所述第一支撑臂一端同所述第一绷袋部连接,另一端同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一端同所述第二绷袋部连接,另一端同所述支撑部连接;
所述绷袋气缸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同所述第一支撑臂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撑开组件包括第一张袋组件和第二张袋组件,所述第一张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绷袋部,所述第二张袋组件设于所述第二绷袋部;所述第一张袋组件和所述第二张袋组件可分别沿第四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包装袋沿所述第四方向撑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袋组件包括第一张袋部和第二张袋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张袋部和所述第二张袋部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绷袋部件两侧;
所述第二张袋组件包括第三张袋部和第四张袋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张袋部和所述第四张袋部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绷袋部件两侧;
所述第一张袋部和所述第二张袋部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张袋部和所述第四张袋部沿靠近包装袋袋口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工位打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袋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连杆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支撑臂轴向且远离所述第二绷袋部的一侧延伸;所述限位连杆一端同所述第一支撑臂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同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CN202321201081.2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Active CN219728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1081.2U CN21972858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1081.2U CN21972858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8584U true CN219728584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1081.2U Active CN21972858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8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2018U (zh) 用于炸药包装线的自动包装机
CN108820273B (zh) 一种自动式装袋机
CN109178474A (zh) 二次装袋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8820274B (zh) 一种给袋式包装机
CN108248902A (zh) 一种智能化食品包装设备
CN202147852U (zh) 一种叶轮式真空定量包装机
CN215437017U (zh) 吨包包装机
CN208149654U (zh) 一种螺旋式喂料自动定量称重装置
CN219728584U (zh) 一种多工位打包机
CN109292158A (zh) 一种螺栓自动包装机
CN210794680U (zh) 食品包装设备用智能定量出料调控装置
CN101706237A (zh) 粉状炸药袋装机及装袋方法
CN208731262U (zh) 一种自动封包机
CN208515881U (zh) 一种集成化配料称重包装线
CN207658101U (zh) 一种粉剂包装机
CN214875697U (zh) 一种带自动装盒机构的颗粒状茶叶包装机
CN213677246U (zh) 一种灌包机的在线称重喂料装置
CN215794590U (zh) 称重式螺杆充填包装机
CN107697372A (zh) 双层皮带机整形装置
CN112938024A (zh) 全自动固体粉状颗粒物料袋中袋高速包装机
CN213139187U (zh) 一种胶粉自动包装装置
CN219989649U (zh) 一种自动化物料打包系统
CN113071747A (zh) 一种坚果炒货类颗粒包装设备
CN202246213U (zh) 袋装粉末石灰投加装置
CN206797783U (zh) 一种双螺旋粘性散状物料包装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