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699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699U
CN219713699U CN202320699892.3U CN202320699892U CN219713699U CN 219713699 U CN219713699 U CN 219713699U CN 202320699892 U CN202320699892 U CN 202320699892U CN 219713699 U CN219713699 U CN 219713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air
line
contour line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98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蕾
李晓宇
陈林
孟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98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3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空调器中分体组装的多折式换热器存在的安装不便和拼接处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该空调器的冷媒换热器包括冷媒管以及多个翅片,翅片为一体式的平面片状结构,多个翅片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冷媒管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多个翅片并与多个翅片接触连接。翅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以及第三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沿第二直线方向连接于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且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弯折连接。第二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用于简化冷媒换热器的结构并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的室内机换热器中常用的换热器翅片多为等宽矩形结构或者矩形两端带有部分异形结构,换热器翅片上的管道流路也是按照翅片的宽度规律进行均匀布置的。
由于室内机的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般为非均匀的,且为了减小室内机的安装占用空间并提高热流密度,在风管机等室内机内,可以将多个平板状的换热器拼接形成V字形或者Z字形等异形结构的多折换热器。
由于多折换热器的拼接处存在间隙和用于连接的拼接板。一方面,拼接处的缝隙无法安装冷媒管,会降低此处换热器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拼接形成的分体式多折换热器的组合安装操作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空调器中分体组装的多折式换热器存在的安装不便和拼接处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风机组件以及冷媒换热器,风机组件位于壳体内,冷媒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风机组件用于带动空气流经冷媒换热器。冷媒换热器包括冷媒管以及多组翅片,每组翅片独立设置,且每组翅片相连形成翅片本体,所述每组翅片均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冷媒管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多个翅片并与多个翅片接触连接。翅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以及第三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沿第二直线方向连接于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且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弯折连接。第二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
如此,在空调器中,使风机组件可以带动壳体的空气持续流经冷媒换热器并通过冷媒换热器内循环流动的冷媒加热或者冷却流经冷媒换热器的空气。基于此,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一体式片状结构的多个翅片可以与穿过多个安装孔布置的冷媒管接触连接,以使多个间隔分布的翅片增加冷媒换热器中冷媒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于每个翅片通过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以形成一体式的弓字形片状结构,便于开孔安装冷媒管,并使多个翅片与多个冷媒管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的冷媒换热器,从而避免了分体-多折式结构的换热器组装拼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并且,在高度有限的壳体内,通过弓字形结构的翅片以增加冷媒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片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翅片具有进风轮廓线和出风轮廓线,且进风轮廓线和出风轮廓线是翅片在第三直线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第三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直线方向和第一直线方向。进风轮廓线包括进风第二轮廓线,出风轮廓线包括出风第二轮廓线,且进风第二轮廓线和出风第二轮廓线是第二连接片在第三直线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且进风第二轮廓线和出风第二轮廓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的同一个平面内,当两个翅片沿第三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时,两个翅片相互靠近的部分边缘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以使一个进风第二轮廓线和一个出风第二轮廓线完全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翅片还具有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沿第二直线方向,翅片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缘是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且第一边缘线为第一连接片远离第二连接片的一侧边缘。第一边缘线与第二边缘线平行设置并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沿第三直线方向,第一边缘线与进风轮廓线的一端和出风轮廓线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边缘线与进风轮廓线的另一端和出风轮廓线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轮廓线与出风轮廓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翅片沿第三直线方向的进风侧边缘为进风轮廓线,进风轮廓线还包括进风第一轮廓线,第一连接片沿第三直线方向靠近进风侧的边缘为进风第一轮廓线。进风第一轮廓线沿第二直线方向靠近第一边缘线的一端通过圆角与第一边缘线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翅片沿第三直线方向的进风侧边缘为进风轮廓线,进风轮廓线还包括进风第一轮廓线,第一连接片沿第三直线方向靠近进风侧的边缘为进风第一轮廓线。进风第一轮廓线沿第二直线方向靠近第一边缘线的一端为直线结构,并与第一边缘线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第一轮廓线沿第二直线方向远离第一边缘线的一端通过圆角或者倒角与进风第二轮廓线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翅片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翅片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并使任意两个翅片上的多个安装孔沿第一直线方向对齐设置。冷媒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冷媒管与一个翅片上的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且一个冷媒管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并插入对齐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内。第二连接片内安装孔的列数多于第一连接片内安装孔的列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翅片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翅片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并使任意两个翅片上的多个安装孔沿第一直线方向对齐设置。冷媒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冷媒管与一个翅片上的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且一个冷媒管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并插入对齐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内。第二连接片内安装孔的列数多于第三连接片内安装孔的列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三直线方向,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朝向第二连接片的同一侧弯折,第三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直线方向和第一直线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片为矩形结构,第二连接段具有平行于第三直线方向的中轴线,且翅片相较于该中轴线为轴对称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所成的夹角范围是110°~1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所成的夹角范围是110°~16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组件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外机的一种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一种侧视图;
图5为图4中所示冷媒换热器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方案中一种风管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另一种侧视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冷媒换热器的第一种翅片的侧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多个翅片连续布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所示的冷媒换热器的第二种翅片的侧视图;
图11为图8中所示的第二连接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换热器中另一种翅片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多个翅片连续布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换热器中又一种翅片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多个翅片连续布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压缩机组件;20-四通阀;
30-换热器组件;31-室外换热器;32-室内换热器;
33-冷媒换热器;331-冷媒管;332-翅片;3321-第一连接片;3322-第二连接片;3323-第三连接片;3324-进风轮廓线;33241-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2-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3-进风第三轮廓线;3325-出风轮廓线;33251-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2-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3-出风第三轮廓线;3326-第一边缘线;3327-第二边缘线;3328-第四连接片;3329-第五连接片;333-安装孔;
34-分流器;35-集气管;
40-节流装置;50-壳体;60-风机组件。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即空气调节器,是一种可以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循环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该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压缩机组件10、四通阀20、换热器组件30以及节流装置40。示例性地,四通阀20可以具有A、B、C和D四个端口,且换热器组件30可以包括室外换热器31以及室内换热器32。压缩机组件10的一端可以与四通阀的A端连接,压缩机组件10的另一端可以与四通阀的B端连接。四通阀的C端可以室外换热器31的一端连接,该室外换热器3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节流装置40与室内换热器32连接,且室内换热器32的另一端可以与四通阀的D端连接。
其中,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压缩机组件10、四通阀20和室外换热器31可以是室外机的一部分,对应室内换热器32可以是室内机的一部分。节流装置40可以是毛细管结构,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结构,该节流装置40可以安装于室外机中,也可以安装于室内机中,还可以在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中安装节流装置40,只需使节流装置40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位于室内换热器32和室外换热器31之间即可。
基于此,冷媒能够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循环,并且产生可逆的相变,冷媒产生相变的同时能够释放或者吸收热量。冷媒在室外机中能够与室外换热器换热,从而释放热量加热周围空气(或者吸收热量冷却附近的空气)。冷媒在室内机中能够与室内换热器换热,从而吸收热量以冷却周围空气(或者释放热量加热附近的空气)。
例如,空调器制冷时,结合图1,可以调节四通阀20以使端口B和端口C导通,并使端口D和端口A导通。以使冷媒可以在压缩机组件10、四通阀20的端口B和端口C、室外换热器31、节流装置40、室内换热器32、四通阀20的端口D和端口A以及压缩机组件10之间循环流动。在此过程中,冷媒可以与室外换热器31换热且释放热量,冷媒还可以与室内换热器32换热并吸收热量,从而达到冷却室内空气的制冷效果。
空调器制热时,如图1所示,可以调节四通阀20以使端口B和端口D导通,并使端口C和端口A导通。如此,冷媒可以在压缩机组件10、四通阀20的端口B和端口D、室内换热器32、节流装置40、室外换热器31、四通阀20的端口C和端口A以及压缩机组件10之间循环流动。在此过程中,冷媒可以与室外换热器31换热且吸收热量,冷媒还可以与室内换热器32换热并释放热量,从而达到加热室内空气的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组件30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该换热器组件30可以包括冷媒换热器33、分流器34以及集气管35。其中,冷媒换热器33作为换热器组件30的主体结构,既可以作为室外换热器31使用,也可以作为室内换热器32使用,均可以使冷媒换热器33内流动的冷媒与空气接触并换热,即用于冷媒的换热流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分流器34和集气管35可以安装于冷媒换热器33的相对两侧,且集气管35可以用于连通四通阀20或者直接连通压缩机组件10的出气端(单冷空调)。
在空调器100等制冷系统中,除了制冷量很小的情况,冷媒换热器33可以采用多路并联的方式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冷媒的流量,并保证冷媒可以与空气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示例性的,冷媒换热器33可以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冷媒管作为冷媒通道,冷媒管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铜或铝等金属或者金属合金材料制成,以使多个冷媒管内流动的冷媒可以与空气快速换热。冷媒管可以是长条状的圆管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微通道结构的扁管结构等。为了增加冷媒换热器3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冷媒换热器33还可以包括多个翅片,并可以使多个翅片与多个冷媒管接触安装,用于增加多个冷媒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冷媒换热器33的换热效率。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室外机的一种俯视图。该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壳体50(即室外机的壳体)和风机组件60,作为室外换热器31的冷媒换热器33和风机组件60均可以安装于壳体50内。如此,由于室外换热器31可以靠近壳体50的出风口或者进风口布置,当风机组件60通电转动时,可以通过风机组件60带动空气流经室外换热器31,以使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室外换热器31与该室外换热器31内部流动的冷媒进行换热。其中,安装于室外机内的风机组件60可以是离心式风机或者轴流式风机等结构,以使风机组件60带动室外机附近的空气持续流经室外换热器31并进行换热。此时,壳体50内还可以安装有压缩机组件10和四通阀等室外机的组成构件。
以冷媒换热器33是室外机的蒸发器(即处于制热工况的室外换热器31)为例,并联设置的多个冷媒管的其中一端可以与分流器34连通,且该多个冷媒管的另一端可以与集气管35连通。集气管35的另一端可以与四通阀20的端口C连通。而分流器34的另一端可以与节流装置40连通,也可以使分流器34的另一端直接与室内换热器32连通(此时分流器34也可以作为一种节流设备使用)。基于此,气液两相态的冷媒可以经分流器34均匀分流后通过分流器34的多个分流口流入冷媒换热器33的多个冷媒管内,而冷媒经过多个冷媒管汽化吸热后可以汇聚于集气管35内,并通过四通阀20的端口C流入压缩机组件10内。通过分流器34的设置,可以使冷媒在冷媒换热器33内保持最佳流速,同时也可以将冷媒侧的压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使气液两相冷媒在冷媒换热器33内均匀分布。
此外,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室内机的一种侧视图。此时,壳体50可以是室内机的机壳,对应冷媒换热器33可以作为安装于壳体50内的室内换热器32。该室内机的壳体50同样可以安装有风机组件60,风机组件60可以是横流式风机、斜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和轴流式风机的任一种。以吊装的风管式结构的室内机为例,安装于壳体50内的风机组件60可以是离心式风机,可以将离心式结构的风机组件60的出风口朝向室内换热器32设置,以使风机组件60可以带动室内机附近的空气持续流经室内换热器32,并通过室内换热器32内循环流动的冷媒加热或者冷却流经室内换热器32的空气。
继续参照图4,冷媒换热器33可以包括多个冷媒管331和多个翅片332,且每个翅片332设有多个安装孔333。结合图5,图5为图4中所示冷媒换热器33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多个翅片332可以沿第一直线方向(即X方向)间隔分布,以使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形成可以流通空气的间隙。其中,每个翅片332上开设的多个安装孔333的位置和数量是相同的,基于此,在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翅片332的过程中,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上的多个安装孔333对齐设置,即相邻的两个翅片332可以近似平行布置。由于冷媒管331的数量与一个翅片332上多个安装孔333的数量相同,即可以将多个冷媒管331和一个翅片332上的多个安装孔333一一对应设置。如一个冷媒管331可以沿X方向延伸并依次穿过对齐设置的安装孔333,以使该冷媒管331可以与每个翅片332通过安装孔333的边缘接触连接即多个间隔分布的翅片332可以有效增加冷媒管331与空气的接触换热面积。如此,空气可以经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的间隙流经冷媒换热器33,在此过程中,翅片332和冷媒管331持续接触流动的空气,从而提高冷媒管331内的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冷媒管331可以是沿X方向延伸的直管结构,在插接安装多个冷媒管331后,可以在每个冷媒管331的两端设置连接弯头,以形成冷媒的流动通道。又或者,对于U形结构的铜管而言,该U形结构的铜管可以包括两个沿X方向延伸的直管状的冷媒管331。
以室内机是风管机为例,常用的冷媒换热器33其翅片332多为等宽矩形结构或者矩形两端带有部分异形结构,且翅片332上的冷媒管331也是按照翅片332的宽度规律进行均匀布置的。由于室内机的风机组件60送出的空气一般为非均匀的,且为了减小室内机的安装占用空间并提高热流密度,在风管机等室内机内,可以将多个平板状的冷媒换热器33拼接形成V字形或者Z字形等异形结构的多折换热器。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图6为相关技术方案中一种风管机01的侧面剖视图。该风管机01可以包括外壳02以及安装于外壳02内的离心风机03和多折换热器04。多折换热器04靠近离心风机03的出风口设置,可以由两个平板结构的换热器拼接形成V字形结构的多折换热器04,且该V字形结构的多折换热器04的开口侧朝向离心风机03的出风口设置。但是,在该两个平板式结构的换热器之间,会形成用于流通空气的间隙,或者该间隙也可以用于安装连接该两个换热器的拼接板。如此,这两个平板式的换热器的拼缝处无法安装冷媒管,会降低此处换热器与空气的换热效率。此外,拼接形成的分体式多折换热器在组合安装时具有较为繁琐的操作步骤。
以图5中所示的冷媒换热器33在第一直线方向(即X方向)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是左侧面和右侧面,多个翅片332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个矩形翅片332的长度方向是第二直线方向(即Z方向)方向,且该矩形翅片332的宽度方向是第三直线方向(即Y方向)为例。
基于此,结合图7,图7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室内机的另一种侧视图。可以在室内机的壳体50中安装弓字形结构的冷媒换热器33和风机组件60,且该冷媒换热器33的开口侧可以朝向风机组件60设置。以冷媒换热器33和风机组件60可以沿Y方向(即第三直线方向)间隔分布为例,翅片332沿第二直线方向(即Z方向)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321、第二连接片3322以及第三连接片3323。可以定义第二连接片3322是沿Z方向延伸的矩形片状结构,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如此,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可以沿Z方向连接于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两端,以使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二连接片3322弯折连接,并使第二连接片3322和第三连接片3323弯折连接。该翅片332,为一体式的平面片状结构,且该翅片33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33。
基于此,以翅片332的形状近似为图7中所示的弓字形结构为例,沿Y方向,可以使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朝向第二连接片3322的同一侧弯折设置。如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可以沿Y方向朝向风机组件60弯折,并与第二连接片3322连接,此时,弓字形结构的冷媒换热器33的开口侧朝向风机组件60设置。此外,也可以使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沿Y方向朝向室内机的出风口弯折,且该出风口和风机组件60沿Y方向位于冷媒换热器33的相对两侧,此时,弓字形结构的冷媒换热器33的开口侧可以背离风机组件60设置。
如此,结合一体式片状结构的翅片332,在使多个翅片332沿X方向机间隔分布,并对齐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上的多个安装孔333后,可以沿X方向在一个安装孔333内插入一个冷媒管331以使该冷媒管331可以与多个翅片332穿插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翅片332和多个冷媒管331的定位连接,即多个间隔分布的翅片332可以显著增加冷媒换热器33中冷媒管33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于每个翅片332通过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321、第二连接片3322和第三连接片3323可以形成一体式的弓字形片状结构,便于开孔安装冷媒管331。基于此,通过该多个翅片332与多个冷媒管331可以形成近似为一体式结构的冷媒换热器33,从而避免分体-多折式结构的换热器组装拼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并且,以风管机为例,也可以在高度(即Z方向)有限的室内机的容纳腔内通过该弓字形结构的翅片332可以增加冷媒换热器33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空调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图7中所示的一种翅片332的侧视图。沿Z方向,可以定义第二连接片3322的两个相对的边缘的尺寸是其长度尺寸。沿Y方向,可以定义第二连接片3322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尺寸是其宽度尺寸。其中,Y方向、Z方向和图5中所示的X方向两两之间可以相互垂直。基于此,翅片332可以具有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且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是翅片332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可以定义翅片332在Y方向上的进风侧边缘是进风轮廓线3324,即图7中所示的翅片332靠近风机组件60的一侧。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8,进风轮廓线3324可以包括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且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包括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和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是第一连接片3321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是第二连接片3322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和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是第三连接片3323在Y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以使进风轮廓线3324的形状可以与出风轮廓线3325的形状可以部分重合或者完全重合。
沿Z方向,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边缘线3326的一端连接,如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可以通过圆角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或者,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靠近第一边缘线3326的一端可以为直线结构,并与第一边缘线3326的一端连接。该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圆角或者倒角与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的其中一端连接,且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圆角或者倒角与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的一端连接。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边缘线3327的一端连接,如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可以通过圆角与第二边缘线3327连接。或者,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靠近第二边缘线3327的一端可以为直线结构,并与第二边缘线3327的一端连接。如此,由于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的两端可以通过圆角或者倒角与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连接。如此,在翅片332的迎风侧的,该两个圆角结构的设置可以使翅片332的迎风侧边缘平滑连接,有利于冷凝水的导出。
示例性的,可以使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的形状尺寸相同。基于此,结合图9,图9为图8所示的多个翅片332连续布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可以将多个(如两个)翅片332沿Y方向依次布置,并使相邻的两个翅片332相互靠近的两个边缘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以使一个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一个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可以完全重合。即在Y方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翅片332相互靠近的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可以完全重合。也可以说,在一个翅片332上,该翅片332的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可以沿Y方向平移后与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完全重合。以使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的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所在的边缘和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所在的边缘可以完全贴合,不会产生切割废料。
显而易见的,在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完全重合的两个翅片332之间。进风轮廓线3324除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的其他位置沿Y方向与出风轮廓线3325的相应位置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相应的两个翅片332的边缘可以间隔设置,即具有较少的缝隙。这样,可以在一块较大的片状板材上,通过剪切加工或者冲压切割工艺连续切割制作翅片332,由于沿Y方向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具有较少的缝隙,在通过上述方式连续切割制作翅片332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具有较少的加工废料产生,有利于提高制作翅片332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之间的重合度越高,在通过上述连续切割工艺制作翅片332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越少。示例性的,进风轮廓线3324除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的其他位置沿Y方向与出风轮廓线3325的相应位置可以重合设置,以使相应的两个翅片332的边缘可以贴合设置,如相邻的两个翅片332沿Y方向可以完全贴合设置。仅同一个翅片332上的进风轮廓线3324沿Y方向平移后可以与出风轮廓线3325完全重合,以使连续切割生产翅片332的过程中,在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不会产生废料。其中,进风轮廓线3324是指翅片33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靠近进风侧的一侧(如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边缘,出风轮廓线3325是指翅片33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靠近出风侧的一侧(如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均是在平行于Y方向和Z方向的一个平面内的情况。以进风轮廓线3324包括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为例。当多个翅片332沿Y方向依次布置时,两个翅片332相互靠近的两个边缘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以使一个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一个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完全重合。此时,在两个翅片332之间,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之间要么至少部分重合,要么沿Y部分或者完全间隔设置。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和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之间要么至少部分重合,要么沿Y部分或者完全间隔设置。不会产生其中一个翅片332的一部分在X方向上与另一个翅片重叠的问题,此时两个翅片332可以看作处于两个平行或者相交的平面内。
继续参照图8,若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沿Y方向朝向第二连接片3322的同一侧弯折,则出风轮廓线3325的两端沿Y防线朝向进风轮廓线3324弯折设置。沿Z方向,第一连接片3321远离第二连接片3322的一侧边缘可以是第一边缘线3326,且第三连接片3323远离第二连接片3322的一侧边缘可以是第二边缘线3327,第一边缘线3326可以是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结构,第一边缘线3326位于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之间,且第一边缘线3326的两端可以与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连接设置。相应的,第二边缘线3327位于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之间,且第二边缘线3327的两端也可以与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连接设置。可以设置第二边缘线3327与第一边缘线3326相互平行,即第二边缘线3327与第一边缘线3326均是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结构。基于此,结合图9,在将多个翅片332沿Y方向依次布置后,由于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均可以沿Y方向延伸设置,翅片332在Z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可相互平行并沿Y方向延伸。如此,在通过连续的切割工艺加工制作翅片332的过程中,加工板材在Z方向的两侧边缘不会产生废料。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的尺寸和形状完全相同。即进风轮廓线3324沿Y方向平移后可以与出风轮廓线3325完全重合,在Y方向上,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在第一连接片3321、第二连接片3322和第三连接片3323上的间距相同。且第二边缘线3327和第一边缘线3326均是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结构。如此,沿Y方向依次接触布置的多个翅片332中,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的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完全贴合,以使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没有间隙。且多个第一边缘线3326可以沿Y方向连接形成直线结构,对应多个第二边缘线3327也可以沿Y方向连接形成直线结构。基于此,在通过连续的切割工艺加工制作翅片332的过程中,以加工原料是连续的矩形片材为例,该矩形片材的宽度可以是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的间距尺寸的整数倍,除开始加工时的端部和结束加工时的尾部以外,在连续切割翅片332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边角废料。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且在加工切割的过程中也不用担心边角废料影响加工切割的高精设备。
结合图8,进风轮廓线3324沿Z方向的两端可以是直线结构或者弧形角结构,用于连接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示例性的,进风轮廓线3324沿Z方向靠近第一边缘线3326的一端可以通过圆角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该圆角结构即为第一边缘线3326的一部分。对应的,进风轮廓线3324沿Z方向靠近第二边缘线3327的一端也可以通过圆角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且该圆角结构同样可以是第一轮廓线的3326的一部分。以使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可以保持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结构。如此,在翅片的迎风侧的,上述两个圆角结构的设置可以改善翅片332与空气接触位置附近的流场,有利于降低翅片332由于振动引起的噪声。
此外,如图10所示,图8为图7中所示的冷媒换热器33的第二种翅片332的侧视图。进风轮廓线3324沿Z方向靠近第一边缘线3326的一端可以是直线结构,且该直线结构处的进风轮廓线3324可以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对应的,进风轮廓线3324沿Z方向靠近第二边缘线3327的一端也可以是直线结构,且该直线结构处的进风轮廓线可以与第二边缘线3327连接。基于此,由于出风轮廓线3325和进风轮廓线3324可以完全重合,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在Z方向上相互远离的两端可以是矩形或者菱形等平行四边形的片状结构,结构简单,且便于生产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风轮廓线3324可以与出风轮廓线3325完全重合的情况下,出风轮廓线3325沿Z方向的两端也可以通过直线结构和/或圆角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连接,只需能够与同一个翅片332上的进风轮廓线3324具有完全相同的延伸形状即可。示例性的,以进风轮廓线3324为例,也可以使进风轮廓线3324的其中一端通过圆角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并使该进风轮廓线3324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直线结构与第二边缘线3327连接。或者使进风轮廓线3324的其中一端通过直线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并使该进风轮廓线3324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圆角结构与第二边缘线3327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由于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与进风轮廓线3324完全重合,基于此,如图8所示,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边缘线3326的另一端连接,如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可以通过倒角或者圆角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该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圆角或倒角与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的其中一端连接,且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圆角或倒角与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的一端连接。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边缘线3327的另一端连接,如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可以通过倒角或圆角与第二边缘线332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可以看作第二连接片3322沿Y方向的两个相对边缘。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出风第一轮廓线33251可以看作第一连接片3321沿Y方向的两个相对边缘。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和出风第三轮廓线33253可以看作第三连接片3323沿Y方向的两个相对边缘。
其中,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在Z方向上的长度与出风第二轮廓线33252的长度相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在Z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即第二连接片3322的长度尺寸,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圆角结构和直线结构而言,直线结构可以看作与之连接的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的一部分。而圆角结构既可以看作与之连接的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的一部分,也可以与连接的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均视为进风轮廓线3324的一部分。且出风轮廓线3325中的圆角结构和直线结构可以参照进风轮廓线3324中的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沿Y方向,第一连接片3321向连接的第二连接片3322的一侧弯折,以第三连接片3323与第一连接片3321均向同一个方向弯折为例。可以定义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均为直线结构,且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和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所成的夹角α为110°~160°,即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二连接片3322弯折连接所成的夹角范围是110°~160°,结合图7,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沿Y方向朝向风机组件60的偏移角度为20°~80°。相应的,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和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也可以为直线结构,且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和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所成的夹角α为110°~160°,即第三连接片3323和第二连接片3322弯折连接所成的夹角范围是110°~160°结合图7,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沿Y方向朝向风机组件60的偏移角度为20°~80°。
其中,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沿Y方向的偏移角度可以是相同的,如此,在矩形片状结构的第二连接片3322上,平行于Y方向的中轴线也可以作为翅片332的中轴线,即该翅片332以该中轴线轴对称。此外,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沿Y方向的偏移角度也可以是不同的。在通过圆角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二连接片3322时,可以设置该圆角结构的半径为10mm~160mm。用于连接第二连接片3322和第三连接片3323的圆角结构的半径也可以是10mm~160mm。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之间,可以通过圆角结构与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连接。以图8中所示的翅片332为例,在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通过圆角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时,该圆角结构在与第一边缘线3326的连接处,其半径可以与第一边缘线3326重叠设置。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翅片332沿Y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而节省冷媒换热器33(如图7所示)的安装空间,还有利于缩短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以加速排水。随后,可以逐渐减小该圆角结构的圆弧角,直至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可以通过直线结构与第一边缘线3326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且便于生产加工的特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7,对于安装于壳体50中的冷媒换热器33而言,在翅片332的第二连接片3322对应的冷媒换热器33的位置处,具有较大的空气流通量。基于此,为了提高冷媒换热器33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可以在第二连接片3322处布置较为密集的冷媒管331。结合图8,可以定义沿进风轮廓线3324或者出风轮廓线3325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安装孔333为一列,该每个安装孔333可以用于安装一个冷媒管331。示例性的,在第二连接片3322上,近似平行于进风第二轮廓线33242(即Z方向)的多个安装孔333可以是一列。在第一连接片3321上,近似平行于进风第一轮廓线33241的多个安装孔333为一列。在第三连接片3323上,近似平行于进风第三轮廓线33243的多个安装孔333为一列。如此,可以使第二连接片3322上安装孔333的列数多于第一连接片3321上安装孔333的列数。也可以使第二连接片3322上安装孔333的列数多于第三连接片3323上安装孔333的列数。以使冷媒换热器33在第二连接片3322处可以布置较为密集的冷媒管331,从而有效提高风管机等室内机中冷媒换热器33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其中,第一连接片3321上安装孔333的列数与第三连接片3323上安装孔333的列数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上布置两列安装孔333,用于安装两列冷媒管331,并可以在第二连接片3322上布置三列安装孔333,用于安装三列冷媒管331,以使冷媒换热器33具有较好的换热效率。
并且,在翅片332上,为了在单位面积中设置更多的安装孔333,用于提高冷媒管331的安装密度,在开设安装孔333的过程中,可以使每个安装孔333与相邻的安装孔333之间错位分布,以使安装完成后的相邻的两个冷媒管331之间也可以错位分布,从而提高冷媒管331与流动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示例性的,在相邻的两列安装孔333之间,沿一列中多个安装孔333的布置方向,其中一列中的一个安装孔333可以与另一列中相邻的两个安装孔333之间的间隙对齐布置,以便于冷媒管331可以与由该缝隙流过的空气充分接触。
在同一列的多个安装孔333中,该多个安装孔333的间隔布置方向近似平行于对应的进风轮廓线3324或者出风轮廓线3325。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8中所示的第二连接片332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翅片332的第二连接片3322上设有三列安装孔333为例,在沿进风第二连接片33242(或者出风第二连接片33252)方向依次布置的一列安装孔333中,若将相邻的两个安装孔333的轴心连接后可知,依次布置的三个安装孔333的轴心连线可以是钝角的折线结构,从而实现多个安装孔333在Z方向上的错位布置。如此,在保证相邻的两个冷媒管331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错位排布方式排布的多个安装孔333,可以在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长度有限的前提下,布置更多的安装孔333,即通过提高冷媒管331的安装密度以提高冷媒换热器33的换热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换热器中另一种翅片332的侧视图。该翅片332在Z方向上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321、第二连接片3322和第三连接片3323的基础上,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可以沿Y方向朝向矩形结构的第二连接片3322的同一侧弯折。基于此,该翅片332还可以包括第四连接片3328、第五连接片3329和第六连接片33210。其中,第四连接片3328沿Y方向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三连接片3323和第五连接片3329弯折连接,该第四连接片3328可以与第二连接片3322形状相似的矩形片状结构,且第三连接片3323和第五连接片3329可以沿Y方向朝向第四连接片3328的同一侧弯折,以形成近似为S形的翅片332结构。这样,可以在第五连接片3329沿Z方向远离第四方向的一端连接矩形结构的第六连接片33210,以使第六连接片33210、第四连接片3328和第二连接片3322近似平行设置。
继续参照图12,由于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是第一连接片3321、第二连接片3322、第三连接片3323第四连接片3328、第五连接片3329和第六连接片33210在Y方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缘。如此,第一边缘线3326还可以是第一连接片3321沿Z方向远离第二连接片3322的一侧边缘,但第二边缘线3327此时位于第六连接片33210沿Z方向远离第四连接片3328的一侧边缘。可以设置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相互平行,且在Y方向上,进风轮廓线3324在任意位置和出风轮廓线3325之间的间距相同。结合图13,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多个翅片332连续布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这样,在将多个翅片332沿Y方向依次布置后,由于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均可以沿Y方向延伸设置,翅片332在Z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可相互平行并沿Y方向延伸,且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相互靠近的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近似重合,以形成近似为连续无缝的矩形片状板材。如此,在通过连续的切割工艺加工制作翅片332的过程中,除了首尾两端,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料。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换热器33中又一种翅片332的侧视图。第一连接片3321和第三连接片3323连接于第二连接片3322沿Z方向的相对两端,可以使第一连接片3321沿Y方向朝向第二连接片3322的其中一侧弯折,并使第三连接片3323沿Y方向朝向第二连接片3322的另一侧弯折,同样可以形成片状结构的一体式翅片332。可以将多个翅片332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并在沿第一直线方向对齐的每列安装孔333内插入一个冷媒管,以形成近似为大角度的Z字形结构的多折换热器以适配不同内部空间的风管机。从而避免拼缝的设置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连接形成整体结构的多折换热器组装操作步骤较为简单。
基于此,如图15所示,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多个翅片332连续布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将多个翅片332沿Y方向依次布置后,由于第一边缘线3326和第二边缘线3327均可以沿Y方向延伸设置,翅片332在Z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可相互平行并沿Y方向延伸,且相邻的两个翅片332之间相互靠近的进风轮廓线3324和出风轮廓线3325可以近似重合,以形成近似为连续无缝的矩形片状板材。如此,在通过连续的切割工艺加工制作翅片332的过程中,除了首尾两端,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多折式翅片332组成的冷媒换热器33,可以应用于风管机、壁挂机、柜式机等空调器100的室内机中,也可以应用于特殊场景下的室外机中,还可以作为空调一体机中的蒸发器或者冷凝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风机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
以及冷媒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带动空气流经所述冷媒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器包括:
冷媒管;
多组翅片,每组翅片独立设置,且每组翅片相连形成翅片本体,所述每组翅片均包括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冷媒管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贯穿所述多个翅片并与所述多个翅片接触连接;
所述翅片包括:
第一连接片;
第二连接片;
以及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三连接片沿第二直线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三连接片弯折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延伸;
所述翅片具有进风轮廓线和出风轮廓线,且所述进风轮廓线和所述出风轮廓线是所述翅片在第三直线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所述第三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和所述第一直线方向;
所述进风轮廓线包括进风第二轮廓线,所述出风轮廓线包括出风第二轮廓线,且所述进风第二轮廓线和所述出风第二轮廓线是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第三直线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且所述进风第二轮廓线和所述出风第二轮廓线的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还具有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所述翅片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缘是所述第一边缘线和所述第二边缘线,且所述第一边缘线为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线与所述第二边缘线平行设置并沿所述第三直线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三直线方向,所述第一边缘线与所述进风轮廓线的一端和所述出风轮廓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边缘线与所述进风轮廓线的另一端和所述出风轮廓线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轮廓线与所述出风轮廓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三直线方向的进风侧边缘为所述进风轮廓线,所述进风轮廓线还包括:
进风第一轮廓线,所述第一连接片沿所述第三直线方向靠近所述进风侧的边缘为所述进风第一轮廓线;
所述进风第一轮廓线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线的一端通过圆角与所述第一边缘线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进风第一轮廓线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线的一端为直线结构,并与所述第一边缘线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第一轮廓线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线的一端通过圆角或者倒角与所述进风第二轮廓线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翅片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布置,并使任意两个所述翅片上的所述多个安装孔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对齐设置;
所述冷媒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媒管与一个所述翅片上的多个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且一个所述冷媒管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并插入对齐设置的多个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片内所述安装孔的列数多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内所述安装孔的列数;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片内所述安装孔的列数多于所述第三连接片内所述安装孔的列数。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第三直线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三连接片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同一侧弯折,所述第三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和所述第一直线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片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三直线方向的中轴线,且所述翅片相较于该中轴线为轴对称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所成的夹角范围是110°~160°;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弯折连接所成的夹角范围是110°~160°。
CN202320699892.3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9713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9892.3U CN21971369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9892.3U CN21971369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699U true CN219713699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9892.3U Active CN21971369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3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72037B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ir-cooled chiller
US20110030932A1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fins
CN109312991B (zh) 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US20090321059A1 (en)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 exchanger
JPH04187990A (ja) 熱交換装置
CN102192673A (zh) 扁管换热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JPH09189493A (ja) フィン付き形熱交換器
CN21971369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71348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707478U (zh) 一种空调器
JP3423981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JPH10132480A (ja)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CN111902683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JP2017198385A (ja) 熱交換器
EP314462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provided with heat exchanger
CN219283482U (zh) 热交换器
CN220083746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9914070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JP7006376B2 (ja) 熱交換器
JP325554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338569A (zh) 换热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3266879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977160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21055292U (zh) 组合换热器、换热器模块和空调系统
CN216159168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