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1642U -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1642U
CN219711642U CN202320542259.3U CN202320542259U CN219711642U CN 219711642 U CN219711642 U CN 219711642U CN 202320542259 U CN202320542259 U CN 202320542259U CN 219711642 U CN219711642 U CN 219711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tertreatment
strap
post
mounting bracket
bo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22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艳
孙韶阳
曾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Cummins Emission Treatm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Cummins Emission Treat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Cummins Emission Treatm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Cummins Emission Treat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22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1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1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1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涉及发动机后处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包括能够与发动机侧壁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连接有绑带总成,所述绑带总成与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后处理筒体的容置空间,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与所述后处理筒体相互接触的支撑面,通过所述支撑面对所述后处理筒体提供支撑力。在对柔性带进行锁紧时,不需要对后处理筒体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后处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系统通常包括若干后处理筒体以及封装在后处理筒体内部的载体,后处理筒体一般还会连接支撑架构,通过支撑结构将后处理筒体与发动机关联。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CN201810181504.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筒体安装支架,文件中指出:后处理系统的刚性/焊接连接以及支架的几何形状/布置防止了通常由于使用后处理筒体与安装支架的柔性连接而导致的应力类型损坏,诸如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条带将后处理筒体安装支架固定至支架而提供的柔性连接。支架的几何形状防止筒体对后处理筒体与支架之间的刚性/焊接连接点造成应力型损坏。但是当针对通过柔性带连接时,柔性带通常设置在发动机的侧壁上,即对后处理筒体提供支撑力的来源位于发动机的侧壁,在连接安装的过程中,柔性带需要承担后处理筒体的重力,导致柔性带进行锁紧时,还需要提供额外的支撑力,安装人员的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在对柔性带进行锁紧时,不需要对后处理筒体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包括能够与发动机侧壁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连接有绑带总成,所述绑带总成与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后处理筒体的容置空间,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与所述后处理筒体相互接触的支撑面,通过所述支撑面对所述后处理筒体提供支撑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连接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互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固定座固定到发动机的侧壁上,间接实现对支撑结构的固定支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80°。通过本实施方式,底座的整体结构呈倾斜的状态,底座固定到发动机侧壁的位置低于后处理筒体的重心,降低安装座与后处理筒体的重心,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通过本实施方式,提高连接件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形呈圆弧形。通过本实施方式,便于将后处理筒体放置到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的圆弧面与后处理筒体的圆弧面相互适配,支撑结构呈开口开放,能够对不同外径的后处理筒体进行适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沿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的低端能够与所述后处理筒体底端外壁贴合,并且所述后处理筒体的重心投影位于所述支撑面所在平面内。通过本实施方式,保证将后处理筒体安装到支撑结构上时,后处理筒体的重力传递到支撑结构上,而不需要单独对后处理筒体施加额外的支撑力,降低安装难度和人工劳动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带总成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相互连接、另一端自由,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由端能够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柔性带,能够对后处理筒体表面的凸起等结构进行贴合,保证带体总成与支撑结构配合实现对后处理筒体的紧密抱紧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铰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带体的自由端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由端设置有能够贯穿所述套筒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有限位螺母。通过本实施方式,实现对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连接,保证能够对不同外径大小的后处理筒体进行抱紧固定。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
有益效果:
支撑结构与绑带总成相互配合实现对后处理筒体的抱紧固定,支撑结构具有的支撑面能够对后处理筒体提供支撑力,后处理筒体在安装的过程中,将后处理筒体放置到支撑面上后再对绑带总成进行调节,在安装的过程中,绑带总成不会承受后处理筒体的重力,便于对绑带总成的调节,降低人工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安装到后处理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后处理筒体安装到发动机侧壁上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附图标记:
10、固定座;11、连接件;12、底座;121、安装孔;20、支撑结构;21、支撑面;31、第一带体;32、第二带体;33、螺纹杆;34、套筒;35、限位螺母;40、后处理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处理筒体40固定支架,包括能够与发动机侧壁连接的固定座10,固定座10上设置有支撑结构20,支撑结构20的两端连接有绑带总成,绑带总成与支撑结构20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后处理筒体40的容置空间,支撑结构20具有能够与后处理筒体40相互接触的支撑面21,通过支撑面21对后处理筒体40提供支撑力。
具体地,支撑结构20的外形呈类C字形,支撑结构20的两端与绑带总成相互连接,绑带总成与支撑结构20能够围合形成一个环形结构,支撑结构20的长度为整圆的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三。在安装的过程中,绑带总成处于分开的状态,然后将后处理筒体40放置到支撑结构20上,再对绑带总成进行连接,使绑带总成套设到后处理筒体40上,实现对后处理筒体40的抱紧。
进一步地,在安装的过程中,支撑结构20能够对后处理筒体40提供支撑力,在对绑带总成的连接及调节过程中,绑带总成不会承受来自后处理筒体40的重力,便于对绑带总成进行施力调节。相比直接通过绑带对后处理筒体40进行抱紧固定,绑带总成会承受后处理筒体40的重力,对绑带总成的调节连接需要克服的力较大。本申请的支撑结构20能够对不同规格的后处理筒体40进行适配支撑,通过绑带总成能够对后处理筒体40外壁的凸起结构等进行规定,起到对后处理筒体40弹性抱紧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后处理筒体40的入口处设置有法兰,结合入口处的法兰将后处理筒体40水平布置固定到发动机上。法兰的安装孔在水平方向采用长圆孔设计,在后处理筒体40的中间或者偏后的位置布置固定支架将后处理筒体40固定到发动机上。固定支架的安装孔121在垂直方向采用可调节的长圆孔设计。这样达到了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能达到可调节的目的,最后通过打紧绑带总成将后处理固筒体40定到发动机上。实现后处理在发动机上的水平布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座10包括底座12和连接件11,底座1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21,连接件11的一端与底座12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结构20相互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固定座10固定到发动机的侧壁上,间接实现对支撑结构20的固定支撑。
具体地,底座12、连接件11和支撑结构20可以为一体成型,提高其一体性。在底座12上设置多个安装孔121,即能够对实现对支撑结构20相对朝向等进行调节,实现其在水平方向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底座12所在平面与连接件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80°。通过本实施方式,底座12的整体结构呈倾斜的状态,底座12固定到发动机侧壁的位置低于后处理筒体40的重心,降低安装座与后处理筒体40的重心,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底座12所在平面与连接件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50°、60°、70°和80°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1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通过本实施方式,提高连接件11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20的外形呈圆弧形。通过本实施方式,便于将后处理筒体40放置到支撑结构20上,支撑结构20的圆弧面与后处理筒体40的圆弧面相互适配,支撑结构20呈开口开放,能够对不同外径的后处理筒体40进行适配。
具体地,支撑结构20的外形呈圆弧形具体指支撑结构20的支撑面21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面21沿远离固定座10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具体地,支撑面21向下弧形凹陷,另一种优选的,支撑结构20的末端具有相向上弧形弯折的翘起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面21的低端能够与后处理筒体40底端外壁贴合,并且后处理筒体40的重心投影位于支撑面21所在平面内。通过本实施方式,保证将后处理筒体40安装到支撑结构20上时,后处理筒体40的重力传递到支撑结构20上,而不需要单独对后处理筒体40施加额外的支撑力,降低安装难度和人工劳动强度。
具体地,支撑面21的低端能够越过后处理筒体40的最低点,以保证后处理筒体40的重心投影位于支撑面21所在平面内,后处理筒体40的重心投影位于支撑面21所在平面的平面具体是指支撑面21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平面内。进而保证后处理筒体40的重力的支撑力能够由支撑结构20提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绑带总成包括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的一端分别与支撑结构20的两端相互连接、另一端自由,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的自由端能够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柔性带,能够对后处理筒体40表面的凸起等结构进行贴合,保证带体总成与支撑结构20配合实现对后处理筒体40的紧密抱紧作用。
具体地,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具有一定的弹性,其可采用橡胶在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分别与支撑结构20的两端铰接连接。
具体的,支撑结构20的两端沿厚度方向设置有销轴,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套设在销轴上,以使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能够绕销轴的轴线转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31的自由端设置有套筒34,第二带体32的自由端设置有能够贯穿套筒34的螺纹杆33,螺纹杆33贯穿套筒34的一端连接有限位螺母35。通过本实施方式,实现对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的连接,保证能够对不同外径大小的后处理筒体40进行抱紧固定。
具体地,当后处理筒体40安装到绑带总成与支撑结构20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后,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的自由端能够相对移动,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调节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螺纹杆33作为一个整体与套筒34形成限位结构,实现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的可调节连接,能够根据后处理筒体40的不同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保证对后处理筒体40的抱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发动机侧壁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连接有绑带总成,所述绑带总成与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后处理筒体的容置空间,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与所述后处理筒体相互接触的支撑面,通过所述支撑面对所述后处理筒体提供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连接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形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沿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的低端能够与所述后处理筒体底端外壁贴合,并且所述后处理筒体的重心投影位于所述支撑面所在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总成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相互连接、另一端自由,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由端能够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铰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的自由端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由端设置有能够贯穿所述套筒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有限位螺母。
CN202320542259.3U 2023-03-15 2023-03-15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Active CN219711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2259.3U CN219711642U (zh) 2023-03-15 2023-03-15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2259.3U CN219711642U (zh) 2023-03-15 2023-03-15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1642U true CN219711642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2259.3U Active CN219711642U (zh) 2023-03-15 2023-03-15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1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45415A1 (en) Fast beam clamp
MX2011013158A (es) Soporte de sujecion de tubo de leva.
CN219711642U (zh) 后处理筒体固定支架
JP5348845B2 (ja) 架線梯子
KR102124768B1 (ko) 휠체어용 산소통 홀더
CN207433271U (zh) 一种气瓶固定装置
CN110247351A (zh) 电缆抱箍装置
CN212648965U (zh) 一种内径可调的线缆卡具
JP3667659B2 (ja) 車輌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のアッパーマウント機構
US8201842B1 (en) Limb elevating accessory
CN202360897U (zh) 自锁式馈线固定卡具
CN214136113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底座固定装置
JPH0951212A (ja) アンテナ取付金具
CN212929913U (zh) 电力维修保养照明装置
CN218717949U (zh) 一种车辆后处理装置固定用可变径卡箍支架
CN209229152U (zh) 一种抱箍组件及其抱箍鞍座
CN201448780U (zh) 一种灯钩的改进结构
CN201474812U (zh) 一种汽车滤清器固定装置
CN215173979U (zh) 一种设备固定支架
CN210652580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外筒定位支架
CN220410481U (zh) 管线束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91061U (zh) 一种卫星接收器的支架夹持治具
CN217872996U (zh) 一种金属带橡胶一体硫化结构吊耳
CN211560845U (zh) 一种骨关节护理换药架
CN209754541U (zh) 一种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