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7115U -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7115U
CN219707115U CN202321218401.5U CN202321218401U CN219707115U CN 219707115 U CN219707115 U CN 219707115U CN 202321218401 U CN202321218401 U CN 202321218401U CN 219707115 U CN219707115 U CN 219707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pillar
side wall
vehic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84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兴江
崔朋肖
宋红双
张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84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7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7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7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车辆的侧围总成包括:D柱内板;C柱连接板,所述C柱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D柱内板连接;轮罩组件,所述轮罩组件设置于所述C柱连接板的下端,且所述轮罩组件与所述D柱内板间隔设置;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所述C柱连接板和所述轮罩组件连接。通过将加强组件分别与D柱内板、C柱连接板和轮罩组件连接,这样可以提升D柱内板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的强度性能指标,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可以减小车身的受损程度,可以对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大型SUV中,以拥有旅行车般的空间机能,配以货卡车的越野能力,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型SUV除了拥有小型轿车的A柱、B柱和C柱以外,还具有撑起车顶的D柱。但是,大型SUV侧围后部较长,D柱与轮罩组件之间一般无连接,这样容易造成车身扭转刚度及整体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侧围总成,该侧围总成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的强度性能指标,可以对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包括:D柱内板;C柱连接板,所述C柱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D柱内板连接;轮罩组件,所述轮罩组件设置于所述C柱连接板的下端,且所述轮罩组件与所述D柱内板间隔设置;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所述C柱连接板和所述轮罩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围总成,通过将加强组件分别与D柱内板、C柱连接板和轮罩组件连接,这样可以提升D柱内板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的强度性能指标,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可以减小车身的受损程度,可以对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主体连接件和延伸连接件,所述主体连接件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所述C柱连接板和所述轮罩组件连接,所述延伸连接件与所述主体连接件连接,且所述延伸连接件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和所述轮罩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连接件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C柱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和所述C柱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轮罩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翻边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多个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与所述轮罩组件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延伸连接件包括:第四翻边和延伸部,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三翻边连接,且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轮罩组件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四翻边连接,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D柱内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四翻边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多个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与所述轮罩组件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轮罩组件包括:轮罩内板和轮罩外板,所述轮罩外板设置于所述轮罩内板的外侧,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轮罩外板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轮罩外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连接件构造成盒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组件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处开设有电泳漏液孔,所述电泳漏液孔与所述轮罩组件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侧围总成;
10、D柱内板;20、C柱连接板;30、轮罩组件;31、轮罩内板;32、轮罩外板;40、加强组件;41、主体连接件;411、第一翻边;412、第二翻边;413、第三翻边;414、第一弯折部;42、延伸连接件;421、第四翻边;422、延伸部;423、第二弯折部;50、加强筋;51、电泳漏液孔;60、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总成1,侧围总成1一般设置在车辆的两侧,可以增强车辆两侧的结构强度,减小侧碰撞对车辆的损坏,从而可以更好地对车内的人员进行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总成1,包括:D柱内板10、C柱连接板20、轮罩组件30和加强组件40。D柱内板10为车辆的D柱的组成部分,主要起到加强车身结构强度和保护车辆后排的作用。C柱连接板20主要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可以将C柱与车辆的其它零件进行连接。轮罩组件30一般设置于车轮的上方,可以对车辆的车轮及位于车轮处的其它部件进行保护。而加强组件40则主要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C柱连接板20的一端与D柱内板10连接。也就是说,C柱连接板20同时与C柱和D柱内板10连接,而且C柱连接板20连接于C柱和D柱内板10之间,这样便于设置,而且C柱和D柱内板10连接,这样可以增加C柱和D柱内板10之间的传力路径,在C柱和D柱内板10受力时,可以减小受损程度,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轮罩组件30设置于C柱连接板20的下端,而且轮罩组件30与D柱内板10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车轮位于车辆的整体的下方,而轮罩组件30与车轮相对设置,又C柱连接板20位于车身的上方位置,将轮罩组件30设置于C柱连接板20的下端,这样设置更加合理。而轮罩组件30与D柱内板10间隔设置,也就是说,轮罩组件30与D柱内板10之间存在间隙,没有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组件40分别与D柱内板10、C柱连接板20和轮罩组件30连接。加强组件40可以与D柱内板10和轮罩组件30连接,也就是说,D柱内板10和轮罩组件30之间可以通过加强组件40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通过轮罩组件30和加强组件40加强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强组件40还与C柱连接板20连接,这样可以提升加强组件40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
由此,通过将加强组件40分别与D柱内板10、C柱连接板20和轮罩组件30连接,这样可以提升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的强度性能指标,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可以减小车身的受损程度,可以对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此外,如图3所示,加强组件40包括主体连接件41和延伸连接件42,主体连接件41分别与D柱内板10、C柱连接板20和轮罩组件30连接,延伸连接件42与主体连接件41连接,而且延伸连接件42分别与D柱内板10和轮罩组件30连接。主体连接件41和延伸连接件42均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其中,主体连接件41可以与D柱内板10、C柱连接板20和轮罩组件30连接,D柱内板10和轮罩组件30之间通过主体连接件41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加强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同时,主体连接件41还与C柱连接板20连接,这样可以提升主体连接件41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的强度性能指标,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可以减小车身的受损程度,可以对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另外,延伸连接件42与主体连接件41连接,也就是说主体连接件41与延伸连接件42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在对主体连接件41和延伸连接件42进行加工时,只需要设置一个模具,便于对主体连接件41和延伸连接件42的加工设计,而且一体结构设计在安装和设置时也会更加地简单方便。而且,通过延伸连接件42分别与D柱内板10和轮罩组件30连接,可以提升延伸连接件42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
此外,如图3所示,主体连接件41设置有第一翻边411、第二翻边412和第三翻边413,第一翻边411与C柱连接板20连接,第二翻边412分别与D柱内板10和C柱连接板20连接,第三翻边413与轮罩组件30连接。第一翻边411与C柱连接板20连接,这样可以增加主体连接件41与C柱连接板2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主体连接件41与C柱连接板20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二翻边412分别与D柱内板10和C柱连接板20连接,这样可以增加主体连接件41与D柱内板10和C柱连接板2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主体连接件41与D柱内板10和C柱连接板20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样,第三翻边413与轮罩组件30连接,这样可以增加主体连接件41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主体连接件41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结构强度。如此,在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和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可以使主体连接件41与D柱内板10、C柱连接板20和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保证主体连接件41设置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翻边413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414,多个第一弯折部414分别与轮罩组件30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也就是说,第三翻边413由多个第一弯折部414组成,多个第一弯折部414可以分别与轮罩组件30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这样可以使第三翻边413同时与轮罩组件30的多个面进行连接,第三翻边413可以与轮罩组件30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从而增加第三翻边413与轮罩组件30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三翻边413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可靠,从而可以提升加强组件40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一弯折部414可以设置为两个。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延伸连接件42包括第四翻边421和延伸部422,第四翻边421与第三翻边413连接,而且第四翻边421与轮罩组件30连接,延伸部422与第四翻边421连接,而且延伸部422与D柱内板10连接。第四翻边421与第三翻边413连接,这样则可以保证主体连接件41与延伸连接件42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强组件40的加工和设置。而第四翻边421与轮罩组件30连接,第四翻边421则可以增加延伸连接件42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延伸连接件42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升加强组件40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延伸部422与第四翻边421连接,同样,延伸部422与第四翻边421又可以形成整体结构,又延伸部422与D柱内板10连接,这样则可以通过延伸连接件42加强D柱内板10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的强度性能指标,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可以减小车身的受损程度,可以对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第四翻边421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弯折部423,多个第二弯折部423分别与轮罩组件30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也就是说,第四翻边421由多个第二弯折部423组成,多个第二弯折部423分别与轮罩组件30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这样可以使第四翻边421同时与轮罩组件30的多个面进行连接,第四翻边421也可以与轮罩组件30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从而增加第四翻边421与轮罩组件30的接触面积,使得第四翻边421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可靠,从而可以提升加强组件40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二弯折部423可以设置为三个。
具体地,如图1所示,轮罩组件30包括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轮罩外板32设置于轮罩内板31的外侧,第三翻边413与轮罩外板32连接,第四翻边421与轮罩外板32连接。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部均可以对车轮部位进行保护。需要说明的是,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的边缘处为搭接连接的,当第三翻边413与轮罩外板32连接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第三翻边413又可以与轮罩外板32连接,从而可以与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之间形成三层焊接,这样可以通过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加强与第三翻边41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升第三翻边413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以提升侧围总成1的整体结构强度,同理,当第四翻边421与轮罩外板32连接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第四翻边421又可以与轮罩外板32连接,从而可以与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之间形成三层焊接,这样可以通过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加强与第四翻边42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升第四翻边421与轮罩组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侧围总成1的整体结构强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撞时,可以减轻侧围总成1的损坏程度,可以更好地对车辆以及车辆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
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连接件41构造成盒体结构。也就是说,主体连接件41的外形结构为盒体式的结构,盒体式结构的结构强度大,这样可以提升主体连接件41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加强组件40的结构强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撞时,可以减轻加强组件40的损坏程度,提升加强组件4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3所示,加强组件40上设置有加强筋50,加强筋50处开设有电泳漏液孔51,电泳漏液孔51与轮罩组件30对应设置。在加强组件40上设置加强筋50,加强筋50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强组件40自身的结构强度,使加强组件40不易受到损坏。而在加强筋50处开设电泳漏液孔51,并且电泳漏液孔51与轮罩组件30对应设置,这样电泳液可以在对应轮罩组件30的位置处通过电泳漏液孔51进行流通,从而可以提升加强组件40与轮罩组件30连接处的防锈能力,避免由于生锈导致加强组件40与轮罩组件30结构强度的降低。
另外,如图3所示,加强组件40上还包括减重孔60。减重孔60的设置可以降低加强组件40的质量以及加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D柱内板(10);
C柱连接板(20),所述C柱连接板(20)的一端与所述D柱内板(10)连接;
轮罩组件(30),所述轮罩组件(30)设置于所述C柱连接板(20)的下端,且所述轮罩组件(30)与所述D柱内板(10)间隔设置;
加强组件(40),所述加强组件(40)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10)、所述C柱连接板(20)和所述轮罩组件(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40)包括:主体连接件(41)和延伸连接件(42),所述主体连接件(41)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10)、所述C柱连接板(20)和所述轮罩组件(30)连接,所述延伸连接件(42)与所述主体连接件(41)连接,且所述延伸连接件(42)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10)和所述轮罩组件(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连接件(41)设置有第一翻边(411)、第二翻边(412)和第三翻边(413),所述第一翻边(411)与所述C柱连接板(20)连接,所述第二翻边(412)分别与所述D柱内板(10)和所述C柱连接板(20)连接,所述第三翻边(413)与所述轮罩组件(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边(413)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414),多个所述第一弯折部(414)分别与所述轮罩组件(30)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连接件(42)包括:第四翻边(421)和延伸部(422),所述第四翻边(421)与所述第三翻边(413)连接,且所述第四翻边(421)与所述轮罩组件(30)连接,所述延伸部(422)与所述第四翻边(421)连接,且所述延伸部(422)与所述D柱内板(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翻边(421)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弯折部(423),多个所述第二弯折部(423)分别与所述轮罩组件(30)的多个表面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组件(30)包括:轮罩内板(31)和轮罩外板(32),所述轮罩外板(32)设置于所述轮罩内板(31)的外侧,所述第三翻边(413)与所述轮罩外板(32)连接,所述第四翻边(421)与所述轮罩外板(3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连接件(41)构造成盒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40)上设置有加强筋(50),所述加强筋(50)处开设有电泳漏液孔(51),所述电泳漏液孔(51)与所述轮罩组件(30)对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总成(1)。
CN202321218401.5U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707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8401.5U CN219707115U (zh)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8401.5U CN219707115U (zh)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7115U true CN219707115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7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8401.5U Active CN219707115U (zh)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7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7099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984991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US20100026051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6864596B (zh) 前车身结构
CN109927791A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08382463B (zh)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US11186321B2 (en) Load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9707115U (zh) 车辆的侧围总成以及车辆
CN210882332U (zh) 汽车后地板与侧围总成
CN214729125U (zh) 车身连接总成及车辆
CN114670927B (zh) 一种后侧围焊接总成及一种车身结构
CN219838625U (zh) 车辆
CN221049790U (zh) 后侧围加强构造
CN218287891U (zh) 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
JP2002029457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13200091B (zh) 钣金结构和汽车
CN214057713U (zh) 一种cd柱加强连接结构、后轮罩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9749949U (zh) 一种置物板结构及具有其的suv车辆
CN209757267U (zh) 空气室结构、空气室总成和车辆
CN217198380U (zh) 用于车辆的轮罩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05983U (zh) 车身尾部框架结构及车辆
CN111038594B (zh) 一种d柱加强结构
US20230331310A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0551251B1 (ko) 스포츠유틸리티 차량의 리어 필라부 결합구조
US11167806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