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3606U - 钻接杆 - Google Patents

钻接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3606U
CN219703606U CN202321235991.2U CN202321235991U CN219703606U CN 219703606 U CN219703606 U CN 219703606U CN 202321235991 U CN202321235991 U CN 202321235991U CN 219703606 U CN219703606 U CN 219703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bearing
groove
limiting
dri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59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尧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Daw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Daw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Daw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Daw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59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3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3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3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钻接杆。钻接杆包括钻接杆本体、连接部和调节部,连接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与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且与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调节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调节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以使调节部与连接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的连接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了需将第二连接结构加工在钻接杆本体上,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保证了钻接杆本体的强度和整个钻接杆本身的精度。

Description

钻接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钻接杆。
背景技术
钻接杆主要用于连接机床的主轴与夹具,钻接杆的第一端与机床的主轴可拆卸连接,钻接杆的第二端与夹具连接,夹具用于夹持刃具。
现有技术中,钻接杆包括锥柄、芯轴、调节套以及弹簧,锥柄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孔,芯轴与锥柄同轴设置,芯轴靠近锥柄的一端穿设在安装孔内,并与锥柄连接,调节套套设在芯轴的外周,并可沿芯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调节套的内壁上沿调节套的周向设置有内螺纹,锥柄的外周面上沿锥柄的周向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以使调节套可沿芯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弹簧套设在芯轴的外周,弹簧的长度方向与芯轴的轴线方向相平行,弹簧的第一端与锥柄的内壁相抵接,弹簧的第二端与调节套的内壁相抵接。
上述锥柄热处理后硬度较高,在加工锥柄内的安装孔时,由于安装孔的深度深、直径小,加工难度大,容易产生让刀现象;另外在锥柄的外周面上生产加工外螺纹时很容易损坏刀尖,加工难度较大,产品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接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钻接杆加工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钻接杆,钻接杆包括钻接杆本体、连接部和调节部,连接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与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且与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调节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调节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以使调节部与连接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可选地,调节部上沿钻接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上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的外周面上沿连接部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配合,以使调节部与连接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内螺纹为第一连接结构,外螺纹为第二连接结构。
可选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部,连接部上沿钻接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凸部,凸部穿设在凹部内,凸部与凹部相适配,以使连接部与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压缩部和第一限位部,压缩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位于容纳槽内,压缩部的第一端与容纳槽上远离连接部的槽壁相抵接,以使调节部具有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第一限位部设置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并位于调节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以阻拦调节部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移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沿钻接杆本体的周向设置有阻拦部,阻拦部设置在容纳槽上远离连接部的槽壁远离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连接部具有连接端盖,连接端盖设置在阻拦部远离容纳槽上远离连接部的槽壁的一侧,连接端盖靠近阻拦部的表面与阻拦部靠近连接端盖的表面相抵接,以使连接部与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
可选地,钻接杆本体包括锥柄和芯轴,芯轴与锥柄同轴设置,芯轴上沿芯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自芯轴靠近锥柄的端面朝向芯轴内部延伸,锥柄靠近芯轴的一端穿设在安装槽内,并与芯轴连接;阻拦部和凹部均设置在锥柄上,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芯轴上。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传动部,芯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窝,锥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窝,第一容纳窝和第二容纳窝对应设置,且彼此连通,以形成为容纳空间,传动部嵌设在容纳空间,以使芯轴跟随锥柄转动。
可选地,芯轴与锥柄转动连接,传动部为传动球,第二容纳窝的深度小于传动球的半径;钻接杆还包括滑动部,滑动部套设在芯轴的外周,并位于压缩部与传动球之间,压缩部的第二端与滑动部靠近压缩部的表面相抵接,传动球的外表面与滑动部靠近传动球的表面相抵接。
可选地,滑动部靠近传动球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面,滑动部上沿滑动部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通孔,滑动部通过安装通孔套设在芯轴的外周,导向面自安装通孔的孔壁至滑动部的外周面逐渐向远离压缩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本体和连接端盖,连接本体与锥柄同轴设置,外螺纹设置在连接本体的外周面上,连接端盖设置在连接本体上,并与连接本体同轴设置,连接端盖设置在阻拦部远离压缩部的一侧。
可选地,芯轴的外周面上沿芯轴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调节部远离连接部的端面上沿调节部的周向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对应设置,且彼此连通,以组成为限位空间,第一限位部嵌设在限位空间内,以阻拦调节部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芯轴包括芯轴本体和限位体,限位体设置在芯轴本体上,并位于芯轴本体靠近阻拦部的一侧,限位体投影至芯轴本体靠近限位体的端面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芯轴本体靠近限位体的端面。
可选地,锥柄包括锥柄本体和连接体,连接体设置在锥柄本体的一侧,并与锥柄本体同轴设置,阻拦部、凹部以及第二容纳窝均设置在锥柄本体上,连接体穿设在安装槽内;钻接杆还包括连接轴承,连接体与安装槽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安装空间,连接轴承设置在连接体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并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设置在连接体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并位于连接轴承的一侧,且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第一隔离部,第一隔离部设置在连接轴承与推力球轴承之间,并套设在连接体的外周,第一隔离部靠近连接轴承的端面与连接轴承靠近第一隔离部的端面相贴合,第一隔离部靠近推力球轴承的端面与推力球轴承靠近第一隔离部的端面相贴合。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在连接体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并位于推力球轴承远离连接轴承的一侧,且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第二隔离部,第二隔离部设置在轴承与推力球轴承之间,并套设在连接体的外周,第二隔离部靠近推力球轴承的端面与推力球轴承靠近第二隔离部的端面相贴合,第二隔离部靠近轴承的端面与轴承靠近第二隔离部的端面相贴合。
可选地,钻接杆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连接轴承远离推力球轴承的一侧,连接体的外周面上沿连接体的周向设置有第三限位槽,第二限位部嵌设在第三限位槽内,第二限位部上靠近连接轴承的端面至少部分与连接轴承远离推力球轴承的端面相贴合。
可选地,安装槽包括安装槽段和第一限位槽段,第一限位槽段设置在安装槽段远离锥柄本体的一侧,安装槽段与第一限位槽段同轴设置,连接轴承、推力球轴承、轴承、第一隔离部以及第二隔离部均设置在安装槽段内,安装槽段靠近第一限位槽段的槽口为第一槽口,第一限位槽段靠近安装槽段的槽口为第二槽口,第一槽口投影至第二槽口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槽口,连接轴承远离第一隔离部的端面至少部分与安装槽段靠近第一限位槽段的槽壁相抵接。
可选地,安装槽还包括第二限位槽段,第二限位槽段设置在安装槽段远离第一限位槽段的一侧,第二限位槽段与安装槽段同轴设置,安装槽段靠近第二限位槽段的槽口为第三槽口,第二限位槽段靠近安装槽段的槽口为第四槽口,第四槽口投影至第三槽口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第三槽口,锥柄本体靠近连接体的端面至少部分与第二限位槽段靠近安装槽段的槽壁相抵接。
本申请提供的钻接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需组装钻接杆时,首先将连接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连接部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然后将调节部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本申请中的连接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了需将第二连接结构加工在钻接杆本体上,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保证了钻接杆本体的强度和整个钻接杆本身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接杆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接杆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锥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轴在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轴在另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0、锥柄;110、锥柄本体;111、凹部;112、第二容纳窝;120、连接体;121、第三限位槽;200、芯轴;210、芯轴本体;211、第一限位槽;220、限位体;230、第一容纳窝;240、安装槽;241、安装槽段;242、第一限位槽段;243、第二限位槽段;300、连接部;310、连接本体;320、连接端盖;321、凸部;400、调节部;410、第二限位槽;500、压缩部;600、第一限位部;700、阻拦部;800、传动球;900、滑动部;910、导向面;1000、连接轴承;1100、推力球轴承;1200、第一隔离部;1300、轴承;1400、第二隔离部;1500、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钻接杆主要用于连接机床的主轴与钻夹头,钻接杆的第一端与机床的主轴可拆卸连接,钻接杆的第二端与钻夹头连接,钻夹头用于夹持刀具。现有技术中,钻接杆包括锥柄、芯轴、调节套以及弹簧,锥柄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孔,芯轴与锥柄同轴设置,芯轴靠近锥柄的一端穿设在安装孔内,并与锥柄连接,调节套套设在芯轴的外周,并可沿芯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调节套的内壁上沿调节套的周向设置有内螺纹,锥柄的外周面上沿锥柄的周向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以使调节套可沿芯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弹簧套设在芯轴的外周,弹簧的长度方向与芯轴的轴线方向相平行,弹簧的第一端与锥柄的内壁相抵接,弹簧的第二端与调节套的内壁相抵接。上述锥柄热处理后硬度较高,在锥柄的外周面上生产加工外螺纹时很容易损坏刀尖,加工难度较大,产品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参照图1至图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接杆,钻接杆包括钻接杆本体、连接部300和调节部400,连接部3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与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且与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调节部4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调节部4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部3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以使调节部400与连接部300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同轴设置。具体应用中,需组装钻接杆时,首先将连接部3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然后将调节部4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本申请中的连接部300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了需将第二连接结构加工在钻接杆本体上,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保证了钻接杆本体的强度和整个钻接杆本身的精度。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部400上沿钻接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上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300的外周面上沿连接部300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配合,以使调节部400与连接部300可拆卸固定连接,内螺纹为第一连接结构,外螺纹为第二连接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槽与钻接杆本体同轴设置,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旋向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还可为外螺纹,第二连接结构为内螺纹。具体应用中,待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后,将调节部4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容纳槽槽壁上的内螺纹与连接部300外周面上的外螺纹实现螺纹配合,从而使调节部400可沿钻接杆本体的轴向往复移动。
参照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部111,连接部300上沿钻接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凸部321,凸部321穿设在凹部111内,凸部321与凹部111相适配,以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凹部111为凹平面,凸部321为与凹平面对应设置的凸平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部111还可为凹弧面或其他形状的凹面,对应的,凸部321为凸弧面或与其他形状的凹面对应设置的凸面,通过采用本申请中的凹部111与凸部321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为加强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的连接强度,凹部111设置有两个,两个凹部111以钻接杆本体的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凸部321也设置有两个,两个凸部321以连接部300的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两个凸部321与两个凹部111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部111还可以设置有三个或者更多个,对应的,凸部321也设置为三个或者更多个,多个凹部111与多个凸部321一一对应设置。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钻接杆还包括压缩部500和第一限位部600,压缩部5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位于容纳槽内,压缩部500的第一端与容纳槽上远离连接部300的槽壁相抵接,以使调节部400具有向远离连接部30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第一限位部600设置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并位于调节部400远离连接部300的一侧,以阻拦调节部400向远离连接部300的方向移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沿钻接杆本体的周向设置有阻拦部700,阻拦部700设置在容纳槽上远离连接部300的槽壁远离第一限位部600的一侧,连接部300具有连接端盖320,连接端盖320设置在阻拦部700远离容纳槽上远离连接部300的槽壁的一侧,连接端盖320靠近阻拦部700的表面与阻拦部700靠近连接端盖320的表面相抵接,以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缩部500为蝶形弹簧,压缩部500与钻接杆本体同轴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缩部500还可为压缩弹簧;阻拦部700为阻拦环,阻拦环一体成型固定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阻拦环与钻接杆本体同轴设置。通过采用本申请中的压缩部500、第一限位部600以及阻拦部700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轴向固定,从而便于驱动调节部400沿钻接杆本体的轴向往复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00还可利用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以及过盈配合等方式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具体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键槽,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键槽,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对应设置,并彼此连通,以形成为固定空间,键嵌设在该固定空间内,以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销槽,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销槽,第一销槽和第二销槽对应设置,并彼此连通,以形成为固定空间,销嵌设在该固定空间内,以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
参照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钻接杆本体包括锥柄100和芯轴200,芯轴200与锥柄100同轴设置,芯轴200上沿芯轴20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槽240,安装槽240自芯轴200靠近锥柄100的端面朝向芯轴200内部延伸,锥柄100靠近芯轴200的一端穿设在安装槽240内,并与芯轴200连接;阻拦部700和凹部111均设置在锥柄100上,第一限位部600设置在芯轴200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槽240与芯轴200同轴设置,连接部300套设在锥柄100的外周,调节部400套设在芯轴200的外周。本申请中将钻接杆本体分为锥柄100和芯轴200的这种设计进一步降低了钻接杆的加工难度和组装难度,适当提高了钻接杆自身的精度。
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钻接杆还包括传动部,芯轴2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窝230,锥柄1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窝112,第一容纳窝230和第二容纳窝112对应设置,且彼此连通,以形成为容纳空间,传动部嵌设在容纳空间内,以使芯轴200跟随锥柄100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空间的深度大于等于传动部的深度。为保证芯轴200能够顺利地跟随锥柄100转动,传动部设置有多个,具体的,传动部设置有六个,六个传动部绕锥柄10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对应的,容纳空间也设置有六个,六个传动部与六个容纳空间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部还可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其他数量。设置的传动部与容纳空间的相互配合使芯轴200能够跟随锥柄100转动,保证了钻接杆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1、图2以及图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芯轴200与锥柄100转动连接,传动部为传动球800,第二容纳窝112的深度小于传动球800的半径;钻接杆还包括滑动部900,滑动部900套设在芯轴200的外周,并位于压缩部500与传动球800之间,压缩部500的第二端与滑动部900靠近压缩部500的表面相抵接,传动球800的外表面与滑动部900靠近传动球800的表面相抵接。在本可选方式中,传动球800为钢球,滑动部900为滑动环,压缩部500套设在芯轴200的外周,压缩部500的内圈与芯轴200的外周面相抵接,第二容纳窝112设置在第一容纳窝230远离连接部300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部还可为传动销,传动销靠近第二容纳窝112的一端为半球状。
具体应用中,当调节部400沿钻接杆本体的轴向移动时,调节部400能够推动压缩部500压缩,从而推动滑动部900朝向传动球800的方向移动,伴随着滑动部900的移动,滑动部900靠近传动球800的端面将挤压传动球800,在传动球800被稳定限制在容纳空间内时,传动球800的表面与容纳空间的侧壁相贴合,此时锥柄100与芯轴200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由传动球800与第二容纳窝112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伴随着调节部400的轴向移动,压缩部500也将处于不同压缩程度,压缩部500对滑动部900的挤压力也将进行调整,传动球800与第二容纳窝112之间的静摩擦力也将随之进行调整,锥柄100与芯轴200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也随之将进行调整。
在切削加工时,锥柄100远离芯轴200的一端与机床主轴驱动连接,芯轴200远离锥柄100的一端与夹具驱动连接,夹具远离芯轴200的一端与刃具驱动连接,由于刃具、夹具以及芯轴200连接为一体,因此刀刃具所受的切削阻力即为芯轴200所受的阻力。具体操作过程中,锥柄100在机床主轴的驱动下,带动锥柄100旋转,锥柄100通过传动球800带动芯轴200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夹具和刃具一起转动,当刃具的切削阻力大于传动球800与第二容纳窝112之间的摩擦力时,在锥柄100的挤压以及锥柄100旋转的情况下,传动球800将克服与第二容纳窝112的最大静摩擦力向远离第二容纳窝112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传动球800将挤压滑动部900,在传动球800施加给滑动部900挤压力的作用下,滑动部900将推动压缩部500的第一端向靠近压缩部500的第二端移动,以使压缩部500收缩,此时传动球800将从第二容纳窝112中移出,以使芯轴200与锥柄100之间脱离固定连接的关系,相当于使芯轴200相对于锥柄100打滑,此时芯轴200与锥柄100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便可避免因刃具所受到的切削阻力过大而导致芯轴200、锥柄100或刃具发生损坏等问题的发生。
参照图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滑动部900靠近传动球800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面910,滑动部900上沿滑动部90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通孔,滑动部900通过安装通孔套设在芯轴200的外周,导向面910自安装通孔的孔壁至滑动部900的外周面逐渐向远离压缩部500的方向倾斜设置。设置的导向面910使传动球800由直接的上下浮动转换为倾斜浮动,不仅便于传动球800更加顺利地挤压滑动部900,从而推动滑动部900向远离阻拦部700的方向移动,同时还减弱了传动球800在脱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从而减轻了传动球800和滑动部900的磨损,延长了传动球800和滑动部9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0包括连接本体310和连接端盖320,连接本体310与锥柄100同轴设置,外螺纹设置在连接本体310的外周面上,连接端盖320设置在连接本体310上,并与连接本体310同轴设置,连接端盖320设置在阻拦部700远离压缩部500的一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端盖320与连接本体310为一体成型制造而成,连接槽为通槽,连接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设置在连接端盖320上,第二槽段设置在连接本体310上,凸部321设置在第一槽段的槽壁上,第一槽段的槽壁与锥柄100的外周面相贴合,第二槽段的槽径大于第一槽段的槽径。
参照图1、图6和图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芯轴200的外周面上沿芯轴200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1,调节部400远离连接部300的端面上沿调节部400的周向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10,第二限位槽410与第一限位槽211对应设置,且彼此连通,以组成为限位空间,第一限位部600嵌设在限位空间内,以阻拦调节部400向远离连接部300的方向移动。
在本可选方式中,容纳槽为通槽,第一限位槽211为限位环槽,第一限位槽211与芯轴200同轴设置,第二限位槽410也为限位环槽,第二限位槽410与调节部400同轴设置,第一阻拦部700为卡簧,卡簧的内圈与第一限位槽211的槽底相贴合,卡簧上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分别与限位空间上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相抵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拦部700也可采用键连接、销连接或者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套设在芯轴200上。此外,调节部400的外周面上设置多个凹坑,以便于驱动调节部400绕钻接杆本体的周向转动。
参照图1、图6和图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芯轴200包括芯轴本体210和限位体220,限位体220设置在芯轴本体210上,并位于芯轴本体210靠近阻拦部700的一侧,限位体220投影至芯轴本体210靠近限位体220的端面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芯轴本体210靠近限位体220的端面。
在本可选方式中,芯轴本体210与限位体220同轴设置,限位体220的外径大于芯轴本体210的最大外径,第一限位槽211设置在芯轴本体21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限位体220避免了传动球800从第二容纳窝112内向外脱离后向靠近阻拦部700的方向移动,起到了阻拦作用,保证了芯轴200相对于锥柄100打滑操作的正常实施。
参照图1、图2以及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锥柄100包括锥柄本体110和连接体120,连接体120设置在锥柄本体110的一侧,并与锥柄本体110同轴设置,阻拦部700、凹部111以及第二容纳窝112均设置在锥柄本体110上,连接体120穿设在安装槽240内;钻接杆还包括连接轴承1000,连接体120与安装槽240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安装空间,连接轴承1000设置在连接体120与安装槽240的槽壁之间,并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
在本可选方式中,锥柄本体110与连接体120为一体成型制造而成,安装空间为环形空间,连接轴承1000为普通轴承,该轴承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该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连接体120的外周,并与连接体120的外周面相贴合,该轴承的外圈与安装槽240的槽壁相贴合。设置的轴承不仅便于使芯轴200与锥柄100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便于在芯轴200受到超过额定数值的切削阻力的情况下使芯轴200相对于锥柄100打滑,从而保护刃具、芯轴200以及锥柄100,同时还能使芯轴200在轴向及径向上均得到较好的固定,有利于提高芯轴200的抗冲击能力,以保障钻接杆的作业精度。
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钻接杆还包括推力球轴承1100,推力球轴承1100设置在连接体120与安装槽240的槽壁之间,并位于连接轴承1000的一侧,且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
在本可选方式中,推力球轴承110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嵌设在该安装空间内,推力球轴承1100的内圈套设在连接体120的外周,并与连接体120的外周面相贴合,推力球轴承1100的外圈与安装槽240的槽壁相贴合。设置的推力球轴承1100提升了芯轴200的轴向承载能力,在切削作业过程中,若刃具受到较大的轴向冲击,在推力球轴承1100的保护下,芯轴200的轴向位移较小,从而有效提高了钻接杆的作业精度。
参照图1、图2和图9,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钻接杆还包括第一隔离部1200,第一隔离部1200设置在连接轴承1000与推力球轴承1100之间,并套设在连接体120的外周,第一隔离部1200靠近连接轴承1000的端面与连接轴承1000靠近第一隔离部1200的端面相贴合,第一隔离部1200靠近推力球轴承1100的端面与推力球轴承1100靠近第一隔离部1200的端面相贴合。
在本可选方式中,第一隔离部1200为隔离环,第一隔离部120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第一隔离部1200上设置有第一穿设通孔,第一穿设通孔的孔壁与连接体120的外周面相贴合。第一隔离部1200的外周面与安装槽240的槽壁相贴合。设置的第一隔离部1200避免了推力球轴承1100与连接轴承1000相接触,保证了推力球轴承1100和连接轴承1000的平稳运行,延长了推力球轴承1100和连接轴承10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钻接杆还包括轴承1300,轴承1300设置在连接体120与安装槽240的槽壁之间,并位于推力球轴承1100远离连接轴承1000的一侧,且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
在本可选方式中,该轴承1300为深沟球轴承,轴承130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嵌设在该安装空间内,轴承1300的内圈套设在连接体120的外周,并与连接体120的外周面相贴合,轴承1300的外圈与安装槽240的槽壁相贴合。设置的轴承1300提升了芯轴200的径向承载能力,有效避免了在切削作业过程中发生撞刀时,芯轴200发生径向偏移而导致锥柄100或芯轴200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参照图1、图2和图1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第二隔离部1400设置在轴承1300与推力球轴承1100之间,并套设在连接体120的外周,第二隔离部1400靠近推力球轴承1100的端面与推力球轴承1100靠近第二隔离部1400的端面相贴合,第二隔离部1400靠近轴承1300的端面与轴承1300靠近第二隔离部1400的端面相贴合。
在本可选方式中,第二隔离部1400为隔离环,第二隔离部140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嵌设在安装空间内,第二隔离部1400上设置有第二穿设通孔,第二穿设通孔的孔壁与连接体120的外周面相贴合。设置的第二隔离部1400避免了轴承1300与推力球轴承1100相接触,保证了轴承1300与推力球轴承1100的平稳运行,延长了轴承1300与推力球轴承11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钻接杆还包括第二限位部1500,第二限位部1500设置在连接轴承1000远离推力球轴承1100的一侧,连接体120的外周面上沿连接体120的周向设置有第三限位槽121,第二限位部1500嵌设在第三限位槽121内,第二限位部1500上靠近连接轴承1000的端面至少部分与连接轴承1000远离推力球轴承1100的端面相贴合。
在本可选方式中,第三限位槽121为限位环槽,第三限位槽121与芯轴200同轴设置,第二限位部1500为卡簧,卡簧的内圈与第三限位槽121的槽底相贴合,卡簧上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分别与第三限位槽121上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相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阻拦部700还可采用键连接、销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套设在芯轴200上。设置的第二阻拦部700避免了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向远离锥柄本体110的方向移动,保证了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在芯轴200上的平稳性。
参照图1、图2和图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安装槽240包括安装槽段241和第一限位槽段242,第一限位槽段242设置在安装槽段241远离锥柄本体110的一侧,安装槽段241与第一限位槽段242同轴设置,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均设置在安装槽段241内,安装槽段241靠近第一限位槽段242的槽口为第一槽口,第一限位槽段242靠近安装槽段241的槽口为第二槽口,第一槽口投影至第二槽口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槽口,连接轴承1000远离第一隔离部1200的端面至少部分与安装槽段241靠近第一限位槽段242的槽壁相抵接。
在本可选方式中,安装槽段241和第一限位槽段242均为圆槽,安装槽段241的槽径大于第一限位槽段242的槽径。设置的第一限位槽段242进一步避免了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向远离锥柄本体110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保证了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在芯轴200上的平稳性。
参照图1、图2和图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安装槽240还包括第二限位槽段243,第二限位槽段243设置在安装槽段241远离第一限位槽段242的一侧,第二限位槽段243与安装槽段241同轴设置,安装槽段241靠近第二限位槽段243的槽口为第三槽口,第二限位槽段243靠近安装槽段241的槽口为第四槽口,第四槽口投影至第三槽口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第三槽口,锥柄本体110靠近连接体120的端面至少部分与第二限位槽段243靠近安装槽段241的槽壁相抵接。
在本可选方式中,第二限位槽段243为圆槽,第二限位槽段243的槽径大于安装槽段241的槽径。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段243、第一限位槽段242以及第二阻拦部700相配合,避免了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在芯轴200上发生轴向窜动,进一步保证了连接轴承1000、推力球轴承1100、轴承1300、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第二隔离部1400在芯轴200上的平稳性。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钻接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需组装钻接杆时,首先将连接部3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连接部300与钻接杆本体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然后将调节部400套设在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使容纳槽槽壁上的内螺纹与连接部300外周面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以使调节部400能够沿钻接杆本体的轴向往复移动。本申请中的连接部300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了需将与容纳槽槽壁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加工在钻接杆本体上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保证了钻接杆本体的强度和整个钻接杆本身的精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包括钻接杆本体、连接部(300)和调节部(400),所述连接部(300)套设在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与所述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且与所述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所述调节部(400)套设在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所述调节部(4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部(3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调节部(400)与所述连接部(300)可拆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400)上沿所述钻接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沿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300)的外周面上沿所述连接部(300)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纹配合,以使所述调节部(400)与所述连接部(300)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外螺纹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部(111),所述连接部(300)上沿所述钻接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凸部(321),所述凸部(321)穿设在所述凹部(111)内,所述凸部(321)与所述凹部(111)相适配,以使所述连接部(300)与所述钻接杆本体周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压缩部(500)和第一限位部(600),所述压缩部(500)套设在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缩部(500)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槽上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槽壁相抵接,以使所述调节部(400)具有向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所述第一限位部(600)设置在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并位于所述调节部(400)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一侧,以阻拦所述调节部(400)向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方向移动;
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外周面上沿所述钻接杆本体的周向设置有阻拦部(700),所述阻拦部(70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上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槽壁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600)的一侧,所述连接部(300)具有连接端盖(320),所述连接端盖(320)设置在所述阻拦部(700)远离所述容纳槽上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槽壁的一侧,所述连接端盖(320)靠近所述阻拦部(700)的表面与所述阻拦部(700)靠近所述连接端盖(320)的表面相抵接,以使所述连接部(300)与所述钻接杆本体轴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本体包括锥柄(100)和芯轴(200),所述芯轴(200)与所述锥柄(100)同轴设置,所述芯轴(200)上沿所述芯轴(20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槽(240),所述安装槽(240)自所述芯轴(200)靠近所述锥柄(100)的端面朝向所述芯轴(200)内部延伸,所述锥柄(100)靠近所述芯轴(200)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安装槽(240)内,并与所述芯轴(200)连接;所述阻拦部(700)和所述凹部(111)均设置在所述锥柄(100)上,所述第一限位部(600)设置在所述芯轴(2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传动部,所述芯轴(2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窝(230),所述锥柄(1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窝(112),所述第一容纳窝(230)和所述第二容纳窝(112)对应设置,且彼此连通,以形成为容纳空间,所述传动部嵌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使所述芯轴(200)跟随所述锥柄(100)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0)与所述锥柄(100)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为传动球(800),所述第二容纳窝(112)的深度小于所述传动球(800)的半径;所述钻接杆还包括滑动部(900),所述滑动部(900)套设在所述芯轴(200)的外周,并位于所述压缩部(500)与所述传动球(800)之间,所述压缩部(500)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部(900)靠近所述压缩部(500)的表面相抵接,所述传动球(800)的外表面与所述滑动部(900)靠近所述传动球(800)的表面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900)靠近所述传动球(800)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面(910),所述滑动部(900)上沿所述滑动部(90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滑动部(900)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套设在所述芯轴(200)的外周,所述导向面(910)自所述安装通孔的孔壁至所述滑动部(900)的外周面逐渐向远离所述压缩部(500)的方向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0)包括连接本体(310)和所述连接端盖(320),所述连接本体(310)与所述锥柄(100)同轴设置,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310)的外周面上,所述连接端盖(320)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310)上,并与所述连接本体(310)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端盖(320)设置在所述阻拦部(700)远离所述压缩部(50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0)的外周面上沿所述芯轴(200)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1),所述调节部(400)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端面上沿所述调节部(400)的周向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10),所述第二限位槽(410)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11)对应设置,且彼此连通,以组成为限位空间,所述第一限位部(600)嵌设在所述限位空间内,以阻拦所述调节部(400)向远离所述连接部(300)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0)包括芯轴本体(210)和限位体(220),所述限位体(220)设置在所述芯轴本体(210)上,并位于所述芯轴本体(210)靠近所述阻拦部(700)的一侧,所述限位体(220)投影至所述芯轴本体(210)靠近所述限位体(220)的端面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芯轴本体(210)靠近所述限位体(220)的端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柄(100)包括锥柄本体(110)和连接体(120),所述连接体(120)设置在所述锥柄本体(110)的一侧,并与所述锥柄本体(110)同轴设置,所述阻拦部(700)、所述凹部(111)以及所述第二容纳窝(112)均设置在所述锥柄本体(110)上,所述连接体(120)穿设在所述安装槽(240)内;
所述钻接杆还包括连接轴承(1000),所述连接体(120)与所述安装槽(240)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安装空间,所述连接轴承(1000)设置在所述连接体(120)与所述安装槽(240)的槽壁之间,并固定嵌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推力球轴承(1100),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设置在所述连接体(120)与所述安装槽(240)的槽壁之间,并位于所述连接轴承(1000)的一侧,且固定嵌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第一隔离部(1200),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设置在所述连接轴承(1000)与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之间,并套设在所述连接体(120)的外周,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靠近所述连接轴承(1000)的端面与所述连接轴承(1000)靠近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的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靠近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的端面与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靠近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的端面相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轴承(1300),所述轴承(1300)设置在所述连接体(120)与所述安装槽(240)的槽壁之间,并位于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远离所述连接轴承(1000)的一侧,且固定嵌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第二隔离部(1400),所述第二隔离部(1400)设置在所述轴承(1300)与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之间,并套设在所述连接体(120)的外周,所述第二隔离部(1400)靠近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的端面与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靠近所述第二隔离部(1400)的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隔离部(1400)靠近所述轴承(1300)的端面与所述轴承(1300)靠近所述第二隔离部(1400)的端面相贴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接杆还包括第二限位部(1500),所述第二限位部(1500)设置在所述连接轴承(1000)远离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的一侧,所述连接体(120)的外周面上沿所述连接体(120)的周向设置有第三限位槽(121),所述第二限位部(1500)嵌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槽(121)内,所述第二限位部(1500)上靠近所述连接轴承(1000)的端面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轴承(1000)远离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的端面相贴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40)包括安装槽段(241)和第一限位槽段(242),所述第一限位槽段(24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段(241)远离所述锥柄本体(110)的一侧,所述安装槽段(24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段(242)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承(1000)、所述推力球轴承(1100)、所述轴承(1300)、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以及所述第二隔离部(1400)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段(241)内,所述安装槽段(24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段(242)的槽口为第一槽口,所述第一限位槽段(242)靠近所述安装槽段(241)的槽口为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投影至所述第二槽口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槽口,所述连接轴承(1000)远离所述第一隔离部(1200)的端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槽段(24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段(242)的槽壁相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钻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40)还包括第二限位槽段(243),所述第二限位槽段(243)设置在所述安装槽段(241)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段(242)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段(243)与所述安装槽段(241)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槽段(241)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槽段(243)的槽口为第三槽口,所述第二限位槽段(243)靠近所述安装槽段(241)的槽口为第四槽口,所述第四槽口投影至所述第三槽口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三槽口,所述锥柄本体(110)靠近所述连接体(120)的端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段(243)靠近所述安装槽段(241)的槽壁相抵接。
CN202321235991.2U 2023-05-18 2023-05-18 钻接杆 Active CN219703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991.2U CN219703606U (zh) 2023-05-18 2023-05-18 钻接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991.2U CN219703606U (zh) 2023-05-18 2023-05-18 钻接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3606U true CN219703606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5991.2U Active CN219703606U (zh) 2023-05-18 2023-05-18 钻接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3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866B2 (en) Cutting tool
CN113714812B (zh) 可调式镗滚复合刀具
EP1990113A1 (en) Tool assembly
CN215615174U (zh) 一种液压复合镗头
CN107848044B (zh) 自定心紧凑型浮动铰刀刀架
ZA200105437B (en) A grinding tool for grinding buttons of a rock drill bit, a grinding cup, a grinding spindle and a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grinding cup a on a grinding spindle.
CN219703606U (zh) 钻接杆
CN107639246B (zh) 一种刀具连接机构以及具有该连接机构的刀具
KR910004547B1 (ko) 드릴장치
CN219747066U (zh) 一种筒型壳铣加工定位器
CN218081625U (zh) 一种具有模块化连接机构的刀具
US6095729A (en) Spindle extension for milling machine
CN215317045U (zh) 一种耐磨损手紧钻夹头
CN210281280U (zh) 导套座及导套库
CN110666220B (zh) 一种可变径钻头
CN218964126U (zh) 钻接杆
CN110549135B (zh) 一种可变径铰扩孔扶正器
CN21568717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4311158A (zh) 一种电木铣
KR101072989B1 (ko) 스핀들 분리형 공구홀더
CN21734384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铰刀
CN112008118A (zh) 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
CN212042688U (zh) 一种轴类工件钻孔加工用顶尖
CN217290454U (zh) 一种齿轮泵细镗孔加工刀具
CN215148100U (zh) 用于角接触球轴承套圈磨削生产线的全静压主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