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3453U -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03453U CN219703453U CN202320917691.6U CN202320917691U CN219703453U CN 219703453 U CN219703453 U CN 219703453U CN 202320917691 U CN202320917691 U CN 202320917691U CN 219703453 U CN219703453 U CN 2197034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mold core
- mold
- die
- inclined 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该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第二模芯和斜顶组件,该斜顶组件包括至少一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其中,在第二模芯上对应斜顶件开设过件通道,斜顶件设置在过件通道内,且斜顶件的两端均伸出过件通道。通过设置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在第一模芯相对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斜顶配合件能够向斜顶件持续施加偏压力,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斜顶件能够沿着过件通道移动,从而实现斜顶件的完全复位,且在合模位置时,斜顶配合件能够与斜顶件保持抵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斜顶件能够相对过件通道稳定设置,进而保证在压铸的过程中,斜顶件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压铸工艺的工具。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成型腔,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产品顶出,会设置斜顶件,利用斜顶件对产品施加顶出力,从而实现产品与模芯的分离,然后利用机械手将产品取出,再将模具进行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会出现斜顶件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成型,成型过程中斜顶件会上浮或者下沉的浮动,且在成型结束后,斜顶件会被卡住,导致斜顶件无法正常的使用,同时也存在现有工序中对于产品上的碰穿孔的是在压铸成型结束后,再利用后续加工对产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碰穿孔的加工,容易对产品造成变形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合模的过程中,会出现斜顶件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成型,成型过程中斜顶件会上浮或者下沉的浮动,且在成型结束后,斜顶件会被卡住,导致斜顶件无法正常的使用的缺陷以及现有工序中对于产品上的碰穿孔的是在压铸成型结束后,再利用后续加工对产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碰穿孔的加工,容易对产品造成变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一种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的一壁面适于形成成型腔,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斜顶组件,包括至少一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其中,所述斜顶配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芯上朝向所述第二模芯的一壁面上,在所述第二模芯上对应所述斜顶件开设过件通道,所述斜顶件设置在所述过件通道内,且所述斜顶件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过件通道;在所述第一模芯相对所述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斜顶件与所述斜顶配合件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下,所述斜顶配合件持续向所述斜顶件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斜顶件沿所述过件通道移动,且在所述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斜顶件相对所述过件通道保持静止。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沿所述第二模芯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斜顶件相对所述第二模芯的本体呈倾斜设置,且所述斜顶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模芯的中心。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过件通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件的倾斜角度设置为8°;和/或,所述过件通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8°。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件上设置阻挡部,对应所述阻挡部,在所述过件通道的内壁面上设置阻挡配合部,在合模位置时,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阻挡配合部抵接。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配合件为成型在所述第一模芯上的一壁面的凸台。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凸台呈扁圆柱体状。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件的端部呈平面状结构。
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组件还包括斜顶驱动件,其与所述斜顶件连接。
一种压铸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模芯结构,所述模芯结构为上所述的模芯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模芯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第二模芯对应设置在第二模体上。
可选地,上述压铸模具中,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上对应开设过料通道,所述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连通设置,在合模位置时,所述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的一壁面适于形成成型腔,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斜顶组件,包括至少一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其中,所述斜顶配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芯上朝向所述第二模芯的一壁面上,在所述第二模芯上对应所述斜顶件开设过件通道,所述斜顶件设置在所述过件通道内,且所述斜顶件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过件通道;在所述第一模芯相对所述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斜顶件与所述斜顶配合件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下,所述斜顶配合件持续向所述斜顶件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斜顶件沿所述过件通道移动,且在所述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斜顶件相对所述过件通道保持静止。
此结构的模芯结构中,通过设置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在第一模芯相对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斜顶配合件能够向斜顶件持续施加偏压力,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斜顶件能够沿着过件通道移动,从而实现斜顶件的完全复位,且在合模位置时,斜顶配合件能够与斜顶件保持抵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斜顶件能够相对过件通道稳定设置,进而保证在压铸的过程中,斜顶件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从而实现在压铸完成后,斜顶件与过件通道内不会残余物料,进而保证后续利用斜顶件对产品进行顶出的效果,且在压铸过程中,斜顶配合件位置的设置能够在产品的内侧成型碰穿孔,无需再在后面工序中对压铸成型钢后的产品进行过后道碰穿孔的加工,避免对产品造成加工变形,同时,减少了加工程序,提高了成型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合模的过程中,出现斜顶件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成型,成型过程中斜顶件会上浮或者下沉的浮动,且在成型结束后,斜顶件会被卡住,导致斜顶件无法正常的使用的缺陷以及现有工序中对于产品上的碰穿孔的是在压铸成型结束后,再利用后续加工对产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碰穿孔的加工,容易对产品造成变形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模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二模芯与斜顶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模芯上开设过件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模芯的仰视图;
图7为斜顶件与斜顶配合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模芯结构上的成型腔的示意图;
图9为斜顶件上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产品上开设的碰穿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模芯;2、第二模芯;201、过件通道;
3、成型腔;
4、斜顶组件;401、斜顶件;402、斜顶配合件;403、阻挡部;404、阻挡配合部;405、斜顶驱动件;
5、第一模体;6、第二模体;7、碰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模芯结构,参见图1-图11,其包括第一模芯1、第二模芯2以及斜顶组件4,其中该该第一模芯1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之间能够形成成型腔3,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在合模位置时,第一模芯1的一壁面与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形成成型腔3,该斜顶组件4包括斜顶件401和斜顶配合件402,其中,该斜顶配合件402设置在第一模芯1上朝向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上,在第二模芯2上对应斜顶件401开设过件通道201,将斜顶件401设置在该过件通道201内,且斜顶件401的两端均伸出过件通道201设置。
在第一模芯1相对第二模芯2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上述斜顶件401与斜顶配合件402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抵接状态下,该斜顶配合件402持续向斜顶件401施加偏压力,以使斜顶件401沿过件通道201移动,以进行斜顶件401的复位,且在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该斜顶件401相对过件通道201保持静止,以使得斜顶件401能够持续的保持复位状态,不会相对过件通道201移动。
通过设置斜顶件401和斜顶配合件402,在第一模芯1相对第二模芯2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斜顶配合件402能够向斜顶件401持续施加偏压力,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斜顶件401能够沿着过件通道201移动,从而实现斜顶件401的完全复位,且在合模位置时,斜顶配合件402能够与斜顶件401保持抵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斜顶件401能够相对过件通道201稳定设置,进而保证在压铸的过程中,斜顶件401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从而实现在压铸完成后,斜顶件401与过件通道201内不会残余物料,进而保证后续利用斜顶件401对产品进行顶出的效果,且在压铸过程中,斜顶配合件402位置的设置能够在产品的内侧成型碰穿孔7,无需再在后面工序中对压铸成型钢后的产品进行过后道碰穿孔7的加工,避免对产品造成加工变形,同时,减少了加工程序,提高了成型效率。
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模芯2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述斜顶件401相对第二模芯2的本体呈倾斜设置,且斜顶件401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靠近第二模芯2的中心,将斜顶件401呈倾斜设置,斜顶件401能够对产品较好的进行施加顶出力,便于对产品的顶出。
为了提高斜顶件401在沿着过件通道201移动过程中的顺畅度,可以将过件通道201的轴向与第二模芯2的轴向呈夹角设置,作为更好的一种方式,可以将过件通道201的轴向与第二模芯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设置的与斜顶件401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斜顶件40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8°,该过件通道201的轴向与第二模芯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8°,当然,也可以将倾斜角度设置在10°,具体倾斜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为了避免斜顶件401相对过件通道201复位过度,可以在斜顶件401的外壁面上设置阻挡部403,对应该阻挡部403,在过件通道201的内壁面上设置阻挡配合部404,在合模位置时,阻挡部403与阻挡配合部404抵接,表示斜顶件401复位到位,且二者的抵接,会阻挡斜顶件401沿着过件通道201继续移动,避免斜顶件401过度复位,导致斜顶件401与斜顶配合件402分离,保证二者能够处于持续抵接的状态。
具体的,阻挡部403可以为成型在斜顶件401外壁面上的凸起,当然,参见图9,也可以将斜顶件401的一端部的径向面积设置的大于斜顶件401剩余部分的斜顶件401的径向面积,面积较大的一端位于成型腔3内,且能够复位到过件通道201内后,其与阻挡配合部404抵接。
上述阻挡配合部404可以为成型在过件通道201内壁面上的凸台,当然,也可以将过件通道201的一端的内径面积设置的大于与其交汇的其他部分的过件通道201的内径面积。
上述斜顶配合件402为成型在第一模芯1上的一壁面的凸台,该凸台呈扁圆柱体状,便于对产品上的碰穿孔7进行成型,无需后续再进行加工处理。
参见图9,为了增加与斜顶配合件402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将斜顶件401的端部设置为平面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斜顶组件4还包括斜顶驱动件405,其与斜顶件401连接,该斜顶驱动件405能够驱动斜顶件401相对过件通道201移动运动,进而完成对产品的顶出,以及斜顶件401的复位。
在具体使用时,该斜顶驱动件405可以设置为拉杆,上述斜顶件401根据需要在产品上成型的碰穿孔7的数量进行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压铸模具,参见图1和图10,其包括:第一模体5、第二模体6以及模芯结构,该模芯结构为实施例1中记载的模芯结构,其中,该第一模芯1对应设置在第一模体5上,第二模芯2对应设置在第二模体6上,由于该压铸模具采用了实施例1中记载的模芯结构,因此具有该模芯结构所有的有益效果,且该压铸模具在使用时,能够快速的对产品进行成型,提高了压铸模具的工作效率。
在第一模体5和第二模体6上对应开设过料通道,在合模位置时,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3连通,从而实现沿过料通道将物料输送至成型腔3内的效果。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芯(1)和第二模芯(2),所述第一模芯(1)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适于形成成型腔(3),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
斜顶组件(4),包括至少一斜顶件(401)和斜顶配合件(402),其中,所述斜顶配合件(402)设置在所述第一模芯(1)上朝向所述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上,在所述第二模芯(2)上对应所述斜顶件(401)开设过件通道(201),所述斜顶件(401)设置在所述过件通道(201)内,且所述斜顶件(401)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过件通道(201);
在所述第一模芯(1)相对所述第二模芯(2)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斜顶件(401)与所述斜顶配合件(402)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下,所述斜顶配合件(402)持续向所述斜顶件(401)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斜顶件(401)沿所述过件通道(201)移动,且在所述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斜顶件(401)相对所述过件通道(201)保持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模芯(2)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斜顶件(401)相对所述第二模芯(2)的本体呈倾斜设置,且所述斜顶件(401)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模芯(2)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件通道(20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2)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40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8°;和/或,所述过件通道(20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8°。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401)上设置阻挡部(403),对应所述阻挡部(403),在所述过件通道(201)的内壁面上设置阻挡配合部(404),在合模位置时,所述阻挡部(403)与所述阻挡配合部(404)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配合件(402)为成型在所述第一模芯(1)上的一壁面的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呈扁圆柱体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401)的端部呈平面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组件(4)还包括斜顶驱动件(405),其与所述斜顶件(401)连接。
10.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体(5)和第二模体(6);
模芯结构,所述模芯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芯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模芯(1)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体(5)上,所述第二模芯(2)对应设置在第二模体(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体(5)和所述第二模体(6)上对应开设过料通道,所述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3)连通设置,在合模位置时,所述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3)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17691.6U CN219703453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17691.6U CN219703453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03453U true CN219703453U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798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17691.6U Active CN219703453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03453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917691.6U patent/CN2197034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95724A (zh) | 锻造加工装置 | |
CN219703453U (zh) |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 |
CN104959460A (zh) | 一种汽车钣金冲压件的斜向冲孔模具结构及冲孔方法 | |
CN101239369A (zh) | 重型汽车下位金属保险杠的冲压工艺 | |
US7823622B2 (en) | Ejection and stamping device | |
CN217573903U (zh) | 一种模内切平切机构 | |
CN102989968A (zh) | 一种复合绝缘子球窝金具锻造成型模具 | |
CN212760702U (zh) | 一种带有延迟吹气结构的模具 | |
CN210966859U (zh) | 一种耐磨冷作钢模具 | |
CN113028114A (zh) | 适合多阀类阀门的扁椭腔含阀体阀盖的坯体及成型方法 | |
CN107971471B (zh) | 一种动模板固定机构 | |
CN211276438U (zh) | 一种用于生产镁合金毛坯件的模具 | |
CN110369594A (zh) | 一种制造整体式后桥壳零件的成形方法 | |
CN212350322U (zh) | 多向斜顶稳定压铸模具 | |
CN215786664U (zh) | 一种无痕成型的压铸模具 | |
CN213452826U (zh) | 一种新型压铸件 | |
CN217858288U (zh) | 一种压铸件冲切模具 | |
CN216397883U (zh) | 带主法兰阀体锻件左右共模多向模锻模具结构 | |
CN220216610U (zh) | 一种生产阀体用锻压模具的顶料结构 | |
CN219025908U (zh) | 一种腹板合模工装用限位装置 | |
CN214161199U (zh) | 一种汽车冲压模具的顶出装置 | |
CN214133588U (zh) | 汽车用天窗加强板修边冲孔、修边冲孔复合模具 | |
CN216506539U (zh) | 一种具有滑块式切刀的流道剪切及顶出机构 | |
CN221515779U (zh) | 零部件切废装置 | |
CN219357534U (zh) | 一种从内往外侧修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