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3969U - 散热板和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板和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3969U
CN219693969U CN202320714031.8U CN202320714031U CN219693969U CN 219693969 U CN219693969 U CN 219693969U CN 202320714031 U CN202320714031 U CN 202320714031U CN 219693969 U CN219693969 U CN 219693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heat
group
blank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40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贤
张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7140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3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3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3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装置领域,旨在解决散热板存在散热柱设计不合理,导致散热柱散热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散热板和散热器。其中,散热板包括板件和多个散热组。板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多个散热区,散热区用于流通冷却液,冷却液沿第一方向自板件的第一端流向板件的第二端。多个散热组连接于板件的第一表面,散热组与散热区对应,并且多个散热组间隔多个空白区域。散热板在板件设置散热组与散热区对应,从而散热组准确带走散热区所在范围内的热量,板件其他的位置留出空白区域从而减少冷却液流动的阻力,通过在板件合理排布散热组和空白区域,使冷却液快速从板件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以达到提升散热板和散热器冷却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板和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装置,具体而言,涉及散热板和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板,通过设计密集的散热柱导热从而带走热量。现有的散热板存在散热柱设计不合理,导致散热器散热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散热板和散热器,以解决散热板存在散热柱设计不合理,导致散热器散热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板,包括板件和多个散热组。所述板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区,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多个所述散热组分别从多个所述散热区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外凸形成,以使相邻的散热组之间形成空白区域,所述散热组包括多个散热柱。
相较于现有技术,散热板的板件通过散热柱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带走散热区的热量,多个散热组之间留出空白区域从而减少散热柱对冷却液流动的阻力,通过在散热板中合理排布散热柱和空白区域,使冷却液沿第一方向快速从板件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以达到提升散热板冷却效率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板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多个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散热区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散热组、第二散热组和第三散热组,所述第一散热组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二散热组和所述第三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二空白区域,所述第一空白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白区域的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柱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在1mm至2mm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包括棱形、六边形和圆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所述第三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白区域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空白区域延伸至所述板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或者倾斜相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空白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大于4.9mm。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板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散热板配合形成腔室,所述盖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散热板和发热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散热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散热板和发热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散热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散热器沿着Ⅵ-Ⅵ剖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散热板 1
板件 11
第一表面 111
散热区 112
冷却液 113
第一方向 114
第一端 115
第二端 116
空白区域 117
第一空白区域 1171
第二空白区域 1172
第二表面 118
第二方向 119
散热组 12
散热柱 121
第一散热组 122
第二散热组 123
第三散热组 124
散热器 2
盖板 21
腔室 22
进液口 23
出液口 24
发热件 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板1,包括板件11和多个散热组12。板件11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一表面111用于与冷却液113进行热交换,第一表面111包括沿第一方向114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区112,其中第一方向114为冷却液113流动的方向。多个散热组12分别从多个散热区112向远离第一表面111的方向外凸形成,以使相邻的散热组12之间形成空白区域117,散热组12包括多个散热柱121。
散热板1的板件11通过散热柱121与冷却液113进行热交换以带走散热区112的热量,多个散热组12之间留出空白区域117从而减少散热柱121对冷却液113流动的阻力,通过在散热板1中合理排布散热柱121和空白区域117,使冷却液113沿第一方向114快速从板件11的第一端115流向第二端116,从而提升散热板1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板1通过冷却液113散热,板件11为平板。冷却液113流过板件11的第一表面111从而带走热量。板件11的第一表面111设置多个散热柱121,散热柱121通过焊接连接于板件11,散热柱121按照合适的数量焊接在散热区112从而形成散热组12。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散热区112的设置方式影响散热板1冷却的效率。通常情况下,散热板1的散热区112连续,致使没有留出空白区域117,不利于减小散热板1中冷却液113的流动阻力,使散热板1的冷却效率下降。通过间隔设置散热区112,使连接在散热区112上的散热组12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多个空白区域117,空白区域117中没有散热柱121等阻碍物,有利于减小冷却液113流动的阻力。同时,由于空白区域117对散热区112散热的影响并不大,从而留出空白区域117不设置散热柱121并不会使散热板1的冷却效率下降,空白区域117有利于提升冷却液113的流速,提高散热板1的冷却效率。
于一实施例中,板件11具有第二表面118,第二表面118与第一表面111相背,第二表面118用于连接多个发热件3,发热件3与散热区112一一对应。
根据发热件3在第二表面118的实际位置确定散热区112,发热件3之间间隔的远,则散热区112间隔的远,空白区域117的范围大;发热件3之间间隔的近,则散热区112间隔的近,空白区域117的范围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散热组12对冷却液113的阻力,同时不降低散热组12对发热件3导热的效率。
于一实施例中,散热组12沿第一方向114依次设有第一散热组122、第二散热组123和第三散热组124,第一散热组122和第二散热组123之间形成第一空白区域1171,第二散热组123和第三散热组124之间形成第二空白区域1172,第一空白区域1171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二空白区域1172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空白区域117中没有设置散热柱121等阻碍冷却液113流动的结构,以使第一表面111平整,有利于冷却液113流动。空白区域117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冷却液113在第一表面111流动顺畅。第一空白区域1171的面积小于等于第二空白区域1172的面积,在冷却液113沿第一方向114流动时,使冷却液113越靠近板件11的第二端116流动越顺畅。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122中的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第二散热组123中的散热柱121之间的距离。第二散热组123中的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第三散热组124中的散热柱121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12中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越小,则散热区112中能够排布的散热柱121数量越多,散热柱121数量越多,则散热组12中散热柱121的与冷却液113总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散热组12的导热效率越高。冷却液113自板件11的第一端115朝向第二端116流动,由于热传导的缘故,冷却液113的温度自第一端115朝向第二端116逐渐升高,冷却液113带走热量的效率自第一端115朝向第二端116逐渐下降。通过在靠近第二端116的位置设置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以增加散热柱121与冷却液11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冷却液113温度对散热效率的影响,提升散热板1导热效率。
于一实施例中,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在1mm至2mm之间。
优选的,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1mm,1.5mm或者2mm。例如,第一散热组122的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mm,第二散热组123的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m,第三散热组124的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m。
于一实施例中,散热柱121的截面形状包括棱形、六边形和圆形。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122中的散热柱1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散热组123中的散热柱121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第三散热组124中的散热柱1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可选地,在各散热区112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设置数量相同的散热柱121,散热柱121之间的最小距离相同,则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散热柱121与冷却液113接触的面积小于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的散热柱121,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的散热柱121与冷却液113接触的面积小于截面形状为棱形的散热柱121,散热柱121与冷却液113接触的面积越大则散热效率越高,从而板件11从第一端115朝向第二端116的散热效率逐渐提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发热件3的发热功率设置不同截面形状的散热柱121,使整体的散热板1散热效率均衡,从而散热板1的性能最优。
于一实施例中,空白区域117沿第二方向119延伸,空白区域117延伸至板件11沿第二方向119的两侧,第二方向119与第一方向114垂直或者倾斜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空白区域117沿第二方向119延伸有利于增加空白区域117的范围,从而最大程度减小散热组12对冷却液113的阻力,使冷却液113从板件11的第一端115流动至第二端116更快。
于一实施例中,各空白区域117沿第一方向114的长度范围大于4.9mm。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3之间的距离大于4.9mm,散热区112与发热件3对应,设置于散热区112的各散热组12间隔的距离大于4.9mm,空白区域117沿第二方向119的距离大于4.9mm。优选的,发热件3之间的距离为4.9mm,此时空白区域117沿第二方向119的距离为4.9mm,经过实验发现,在空白区域117连接散热柱121和不连接散热柱121,两种情况下散热板1的散热效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在空白区域117不连接散热柱121时,散热板1对冷却液113的阻力下降,冷却液113的流速有明显提升。
请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器2,包括散热板1和盖板21。盖板21与散热板1配合形成腔室22,盖板21沿第一方向114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23和出液口24,进液口23和出液口24分别与腔室22连通。
可选地,盖板21为盒体,盒体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孔,盖板21与散热板1盖合连接形成腔室22。腔室22用于冷却液113流动并带走热量。
散热器2便于携带,并且散热板1上的散热体可以根据发热件3的位置焊接在相应的散热区112,从而在腔室22中合理排布散热组12,提升散热器2的散热效率。
综上,散热板1在板件11设置散热组12与散热区112对应,从而散热组12准确带走散热区112所在范围内的热量,板件11其他的位置留出空白区域117从而减少冷却液113流动的阻力,通过在板件11合理排布散热组12和空白区域117,使冷却液113快速从板件11的第一端115流向第二端116,提升散热板1和散热器2冷却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件,所述板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区,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方向;
多个散热组,多个所述散热组分别从多个所述散热区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外凸形成,以使相邻的散热组之间形成空白区域,所述散热组包括多个散热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多个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散热区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散热组、第二散热组和第三散热组,所述第一散热组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二散热组和所述第三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二空白区域,所述第一空白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空白区域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柱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在1mm至2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包括棱形、六边形和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所述第三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白区域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空白区域延伸至所述板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或者倾斜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空白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大于4.9mm。
10.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板;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散热板配合形成腔室,所述盖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
CN202320714031.8U 2023-03-31 2023-03-31 散热板和散热器 Active CN219693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4031.8U CN219693969U (zh) 2023-03-31 2023-03-31 散热板和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4031.8U CN219693969U (zh) 2023-03-31 2023-03-31 散热板和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3969U true CN219693969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4031.8U Active CN219693969U (zh) 2023-03-31 2023-03-31 散热板和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3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632B (zh) 冷却器及使用该冷却器的半导体模块
US20060090888A1 (en) Heat-exchange type cooler
WO2006075614A1 (ja)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ユニット
JP2001035981A (ja) 半導体素子用冷却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KR20130031825A (ko) 냉각기
CN105526813A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WO2022253241A1 (zh) 换热组件、散热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JP2013254787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33688A (ja) 半導体冷却器
CN2664194Y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5514064A (zh) 散热器
CN212695143U (zh) 一种具有叶脉形分流结构的微通道热沉
CN219693969U (zh) 散热板和散热器
CN113035805A (zh) 液冷板及功率模组
CN115332204A (zh) 一种低热阻低泵功稳定性好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
CN211578734U (zh) 用于电子器件的导热装置
CN210220381U (zh) 一种新型液冷板
CN209706632U (zh) 一种用于汽车板式换热器上的散热板片孔口支撑结构
CN211429871U (zh) 散热器及散热结构
CN201336785Y (zh) 散热器
CN220068127U (zh) 用于功率模块的液冷散热器
CN220823575U (zh) 冷板结构以及液冷系统
CN216123372U (zh) 散热装置和电控设备
CN215600355U (zh) 一种铝合金微流道散热器
CN209896179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