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8368U -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8368U
CN219668368U CN202320799289.2U CN202320799289U CN219668368U CN 219668368 U CN219668368 U CN 219668368U CN 202320799289 U CN202320799289 U CN 202320799289U CN 219668368 U CN219668368 U CN 219668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actor
upper frame
steel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92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博文
陈国峰
卢一鸣
孙立军
陶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92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8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8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836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所述牵引车包括上车架,在所述牵引车的运行方向上,所述上车架具有前端和后端;防滑板,所述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上方,所述防滑板包括第一防滑板和第二防滑板;下车架,所述下车架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车架固定连接;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并且分别与所述上车架和所述下车架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多个滑轮组;以及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车架的下方。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牵引车对皮带输送机的皮带进行固定,由绞车带动牵引车行进从而拉动皮带,可替代人工牵引,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采用皮带输送机对开采的煤炭进行运输,皮带输送机每天需连续运转20小时,每年运行365天,因运转时间长,运量较高,受煤流冲击的影响,落煤点的皮带的带面时常出现被原煤砸伤的情况,如出现大面积的带面破损就需要更换皮带;同时,皮带输送机的滚筒也因长时间的运转可能出现损坏,也需要进行更换滚筒;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利用手动葫芦牵引皮带,进行皮带的更换;或者利用手动葫芦牵引皮带,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滚筒的更换。现有方法需人工在皮带输送机旁边对皮带进行牵引,由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较重,人工进行牵引劳动强度较大,作业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吊物掉落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具体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牵引车,所述牵引车包括上车架,在所述牵引车的运行方向上,所述上车架具有前端和后端;防滑板,所述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上方,所述防滑板包括第一防滑板和第二防滑板;下车架,所述下车架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车架固定连接;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并且分别与所述上车架和所述下车架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多个滑轮组;以及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车架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车架包括至少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和多个与所述第一钢板垂直设置的互相平行的第一工字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第二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后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防滑板和所述第二防滑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利用凸点可增大防滑板的摩擦力,使皮带可以更牢固的夹在防滑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架包括至少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钢板和多个与所述第二钢板垂直设置的互相平行的第二工字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包括绳轮架,所述绳轮架包括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板、第三板和与所述第三板平行设置的第四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分别另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形成空腔;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为梯形,所述第三板连接在梯形短边的一侧,所述第四板连接在梯形长边的一侧。所述绳轮架用来固定绳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还包括销轴和套设在所述销轴上的绳轮,所述销轴和所述绳轮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垂直设置。所述绳轮用来连接钢丝绳,钢丝绳缠绕在绳轮上,利用绞车拉动钢丝绳可实现牵引车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包括多个滑轮组。采用多个滑轮组可使牵引车受拉力更均匀,防止牵引车跑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还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三工字钢,多个所述第三工字钢对接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工字钢的各个端面分别齐平设置;所述第三工字钢的一端与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第三工字钢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车架和所述下车架连接。采用第三工字钢可增加牵引车运行方向上的受拉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还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四工字钢,两个所述第四工字钢分别设置在所述下车架的两个所述第二钢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二钢板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四工字钢分别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钢板的外侧端面齐平。所述第四工字钢用来连接车轮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转轴和多个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U型螺栓,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第四工字钢的下端连接。从而实现车轮组件与下车架的固定连接。
一种皮带牵引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车;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上方,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牵引车上的防滑板配合,用来夹紧需要进行更换的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定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皮带输送机的支架上,所述定滑轮组与所述牵引车通过钢丝绳连接;以及绞车,所述绞车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对皮带输送机的皮带进行牵引,实现了自动牵引,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远距离操作,减少人员受伤的风险,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参见以下描述,其结合附图基于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解释了本实用新型。
图1是所述牵引车的主视图;
图2是所述牵引车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牵引车的左视图;
图4是所述牵引车的上车架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牵引车的下车架的示意图;
图6是所述牵引车的滑轮组的示意图;
图7是所述牵引车的滑轮组的主视图;
图8是所述牵引车的滑轮组中的销钉和卡块示意图;
图9为所述牵引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牵引系统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系统的定滑轮组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如下:
1-上车架11-第一钢板12-第一工字钢121-第一面122-第二面2-下车架21-第二钢板22-第二工字钢221-第三面222-第四面A-前端B-后端3-滑轮组31-绳轮架311-上板312-下板313-右板314-左板C-空腔32-销轴321-卡槽33-绳轮34-卡块35-垫片36-加强筋4-第三工字钢5-连接板6-筋板7-第四工字钢8-车轮组件81-车轮82-转轴9-U型螺栓10-防滑板101-右防滑板102-左防滑板D-绞车E-钢丝绳F-定滑轮组G-皮带H-盖板H1-左盖板H2-右盖板J-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牵引车,包括上车架1,在所述牵引车的运行方向上,所述上车架1具有前端A和后端B;防滑板10,所述牵引车包括右防滑板(“第一防滑板”的具体实施例)101和左防滑板(“第二防滑板”的具体实施例)102,所述防滑板10设置在所述上车架1的上方;下车架2,所述下车架2设置在所述上车架1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车架1固定连接;滑轮组3,所述滑轮组3设置在所述上车架1的靠近前端A的位置,并且分别与所述上车架1和所述下车架2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多个滑轮组3;以及车轮组件8,所述车轮组件8设置在所述下车架2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车架1包括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11和多个与所述第一钢板11垂直设置的互相平行的第一工字钢1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车架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11和六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工字钢12,所述第一工字钢12垂直于所述第一钢板11,本例中所有第一钢板11的上表面和所有第一工字钢12的上表面齐平设置,所有第一钢板11的下表面和所有第一工字钢12的下表面齐平设置。在本例中,所述第一钢板11为工字钢割掉同一侧的平板而形成的钢板,两个所述第一钢板11的侧表面相对并且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钢板11的开口部分别朝向外侧。所述第一工字钢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钢板11的侧表面对接并且进行焊接固定,六个所述第一工字钢12呈间隔设置,其中三个所述第一工字钢12靠右呈等间距设置并且最右边的所述第一工字钢12的第一面121与两个所述第一钢板11的右端面齐平,其中另外三个所述第一工字钢12靠左呈等间距设置并且最左边的所述第一工字钢12的第二面122与两个所述第一钢板11的左端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车架1的上方设置有防滑板10,所述防滑板10包括右防滑板101和左防滑板102,所述右防滑板101设置在所述上车架1的前端并且与所述上车架1连接,所述右防滑板101的内表面与所述上车架接触;所述左防滑板102设置在所述上车架1的后端并且与所述上车架1连接,所述左防滑板102的内表面与所述上车架接触。具体地,所述右防滑板101沿所述上车架1的最右边设置,并且不突出于所述上车架1的边缘,所述右防滑板101的靠近上边和靠近下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螺丝固定孔,通过螺丝将所述右防滑板101与所述上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左防滑板102沿所述上车架1的最左边设置,并且不突出于所述上车架1,所述左防滑板102的靠近上边和靠近下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螺丝固定孔,通过螺丝将所述左防滑板102与所述上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左防滑板102和右防滑板10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可增加所述防滑板的摩擦力,从而更加牢固的夹紧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架2包括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钢板21和多个与所述第二钢板21垂直设置的互相平行的第二工字钢22。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架2包括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钢板21和八个互相平行的第二工字钢22,所述第二工字钢22垂直于所述第二钢板21,本例中所有的第二钢板21的上表面和所有第二工字钢22的上表面齐平设置,所有第二钢板21的下表面和所有第二工字钢22的下表面齐平设置。在本例中,所述第二钢板21为工字钢割掉同一侧的平板而形成的钢板,两个所述第二钢板21的侧表面相对并且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钢板21的开口部分别朝向外侧;所述第二工字钢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钢板21的侧表面对接并且焊接固定,八个所述第二工字钢22呈间隔设置,其中四个所述第二工字钢22靠后呈等间距设置并且最后边的第二工字钢22的第三面221与两个所述第二钢板21的后端面齐平,其中另外四个所述第二工字钢22靠前呈等间距设置并且最前边的第二工字钢22的第四面222与两个所述第二钢板21的前端面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架2设置在所述上车架1的下方。如图1所示,在所述装置行进的方向上,所述上车架1的前端部和所述下车架2的前端部齐平设置,所述上车架1的后端部和所述下车架2的后端部齐平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下车架2的左右两侧均短于所述上车架1,并且所述上车架1和所述下车架2沿竖直方向上的中心平面左右对称。所述下车架2的上表面和所述上车架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固定之后,所述上车架1的第一钢板11垂直于所述下车架2的第二钢板21,所述上车架1的第一工字钢12垂直于所述下车架2的第二工字钢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滑轮组3包括绳轮架31,所述绳轮架31包括上板(“第一板”的具体实施例)311、与所述上板311平行设置的下板(“第二板”的具体实施例)312、右板(“第三板”的具体实施例)313和与所述右板313平行设置的左板(“第四板”的具体实施例)314,所述上板311和所述下板312的一端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左板314,所述上板311和所述下板312的另一端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右板313。所述上板311、所述下板312、所述左板314和所述右板313形成空腔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板313设置在所述上板311和所述下板312之间并且所述右板313的右表面与所述上板311的右表面、所述下板312的右表面齐平设置;所述左板314向上突出于所述上板311一段距离,所述左板314向下突出于所述下板312一段距离,所述绳轮架31沿水平的中心平面上下对称。如图6所示,所述上板311和所述下板312为梯形,所述右板313设置在梯形短边的一侧,所述左板314设置在梯形长边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3还包括销轴32和套设在所述销轴32上的绳轮33,所述销轴32和所述绳轮33设置在所述空腔C的内部,所述销轴32与所述上板311和所述下板312垂直设置。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311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和所述下板312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圆形的通孔,所述销轴32依次穿过所述上板311的通孔和下板312的通孔,并且所述销轴32的上端部与所述上板31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销轴32的下端向下突出于所述下板312的下表面一段距离,所述销轴32的下端开设有卡槽321;所述滑轮组3还包括卡块34,所述卡块34的一端插入卡槽321,所述卡块34上开设有两个螺丝固定孔,所述下板312上也开设有两个相应的螺丝固定孔,通过螺丝将所述卡块34和所述下板312固定连接,由此可保证销轴32安装的稳定性,避免销轴32沿轴向或者垂直轴向的方向晃动。所述滑轮组3还包括两个垫片35,所述垫片35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垫片35套设在所述销轴32上,其中一个垫片35设置在所述绳轮33与所述上板311之间,另一个垫片35设置在所述绳轮33与所述下板312之间,所述垫片35将所述绳轮33与上板311和下板312隔开一段距离,可防止绳轮33在转动的过程中与上板311或者下板312碰撞摩擦。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滑轮组3包括至少四个加强筋36,其中两个加强筋36设置在所述上板311的上方并且与所述上板311焊接固定,另外两个加强筋36设置在所述下板312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下板312焊接固定;所述加强筋36呈直角三角形,其中较长直角边的面与所述上板311和所述下板312固定,较短直角边的面与所述左板314固定,四个所述加强筋36关于所述绳轮架31的水平的中心平面对称。采用加强筋36可增加滑轮组3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包括多个滑轮组3。使用多个滑轮组3,在拉动过程中可以减少牵引车单一受力的大小,使牵引车的受力更均匀,从而保证牵引车受拉力时不会跑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还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三工字钢4和与所述第三工字钢4固定的连接板5。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板5的左表面与所述上车架1的右端面和所述下车架2的右端面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板5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车架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连接板5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车架2的下表面齐平;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板5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与所述上车架1齐平。
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车包括三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三工字钢4,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开口部对接进行焊接固定,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各个端面分别齐平设置,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左表面与所述连接板5的右表面焊接固定,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右表面与所述滑轮组3的左板314焊接固定。如图2所示,三个所述第三工字钢4的上下两端面分别齐平并且与所述连接板5的上下两端面齐平;在所述第三工字钢4的右表面上,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滑轮组3,其中所述绳轮33的径向呈水平状态。采用所述第三工字钢4可以便于固定滑轮组3,并且可以增加所述牵引车的横向的受拉强度。
如图1所示,所述上车架1最右侧的第一钢板11的开口部朝向右侧,所述第一钢板11与所述连接板5之间形成一个槽,在该槽内等间距设置有至少四个筋板6,所述筋板6的左端面与第一钢板11焊接固定,所述筋板6的右端面与所述连接板5焊接固定,所述筋板6可加强所述牵引车的受力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还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四工字钢7,所述第四工字钢7设置在所述下车架2的第二钢板21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二钢板21平行设置,所述第四工字钢7与所述第二钢板21的外侧端面齐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左侧的所述第四工字钢7沿所述下车架2的最左边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工字钢7的上表面与所述下车架2的下表面焊接固定,右侧的所述第四工字钢7沿所述下车架2的最右边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工字钢7的上表面与所述下车架2的下表面焊接固定。
两个所述第四工字钢7的下端部与所述车轮组件8连接,如图3所示,在靠近每个车轮81的位置,由两个U形螺栓9套设在所述车轮组件8的转轴82上,所述第四工字钢7的下端开设有相应的螺栓固定孔,U型螺栓9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第四工字钢7的下端的通孔,并且用配套的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车轮组件8包括至少四个车轮81,所述车轮81的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一圈呈三角形的槽,所述车轮81的槽与矿井下的轨道相匹配,所述牵引车沿矿井下的轨道J行进。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皮带牵引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牵引车;盖板H,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盖板H1和第二盖板H2;定滑轮组F,所述定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滑轮组3,所述定滑轮组F固定在皮带输送机的支架上,所述定滑轮组F与所述牵引车通过钢丝绳E连接;以及绞车D,所述绞车D与所述钢丝绳E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H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上方,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盖板H包括右盖板(“第一盖板”的具体实施例)H1和左盖板(“第二盖板”的具体实施例)H2;所述右盖板H1包括右夹板和与所述右夹板连接的右防滑板101,具体地,所述右夹板与所述右防滑板101的内表面焊接;所述左盖板H2包括左夹板和与左夹板连接的左防滑板102,具体地,所述左夹板与所述左防滑板102的内表面焊接;所述左防滑板102和右防滑板10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多个凸点,可增加所述防滑板表面的摩擦力;所述皮带G固定在所述牵引车和所述盖板H之间,具体地,所述牵引车的左防滑板102与所述左盖板H2的凸点面相对,所述右防滑板101与所述右盖板H1的凸点面相对,所述皮带G夹在所述左盖板H2和所述右盖板H1与牵引车的左防滑板102和右防滑板101之间;左盖板H2与牵引车的左防滑板102通过M36的螺栓固定连接,右盖板H1与牵引车的右防滑板101通过M36的螺栓固定连接,所有带有凸点的面与所述皮带G接触并且夹紧皮带G,使得皮带G与所述牵引车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皮带输送机的固定架上安装有定滑轮组F,所述定滑轮组F包括至少两个滑轮组3以及和所述滑轮组3固定连接的三个第三工字钢4,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开口部对接进行焊接固定,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各个端面分别齐平设置,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左表面与所述连接板5的右表面焊接固定,三个第三工字钢4的右表面与所述滑轮组3的左板314焊接固定,在三个所述第三工字钢4的右表面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滑轮组3,其中所述绳轮33的径向呈水平状态。所述定滑轮组F中连接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皮带输送机的固定支架上,定滑轮组F中的滑轮组3与牵引车的滑轮组3相对设置,钢丝绳E交替缠绕在所述定滑轮组F与牵引车的滑轮组3上,实现牵引车与定滑轮组F的连接。其中钢丝绳E的一端固定在皮带输送机的固定架上,钢丝绳E的另一端与绞车D连接,由绞车D拉动钢丝绳E,通过定滑轮组F和牵引车上滑轮组3的传动实现拉力的传递,拉动牵引车使其前进,从而拉动皮带G;所述牵引系统中,采用定滑轮组F中的两个滑轮组3与牵引车上的三个滑轮组3进行配合,可以减少单一受力的大小,使得牵引车受到拉力时不会跑偏,另外,多个滑轮的配合能够使用更小的绞车拖动更重的东西。
当需要对皮带输送机的皮带进行更换的时候,将断开的皮带G的一端夹在牵引车的所述右防滑板101和右盖板H1之间,并且夹在牵引车的左防滑板102和左盖板H2之间,所述盖板H与所述左防滑板102和所述右防滑板101带有凸点的一面均对着皮带并且与皮带的表面接触挤压,采用M36的螺栓将盖板固定在牵引车上,实现皮带G的固定,再通过绞车D和定滑轮组F与所述牵引车的配合,拉动牵引车使其行进,从而拉动皮带G。利用该系统对皮带输送机的皮带G进行牵引,可以远距离控制操作,减少了工作人员近距离操作可能受伤的风险,替代原人工利用手动葫芦牵引皮带,可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更换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包括:
上车架,在所述牵引车的运行方向上,所述上车架具有前端和后端;
防滑板,所述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上方,所述防滑板包括第一防滑板和第二防滑板;
下车架,所述下车架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车架固定连接;
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并且分别与所述上车架和所述下车架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多个滑轮组;以及
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车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包括至少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和多个与所述第一钢板垂直设置的互相平行的第一工字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第二防滑板设置在所述上车架的靠近后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防滑板和所述第二防滑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架包括至少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钢板和多个与所述第二钢板垂直设置的互相平行的第二工字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绳轮架,所述绳轮架包括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板、第三板和与所述第三板平行设置的第四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分别另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形成空腔;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为梯形,所述第三板连接在梯形短边的一侧,所述第四板连接在梯形长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还包括销轴和套设在所述销轴上的绳轮,所述销轴和所述绳轮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还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三工字钢,多个所述第三工字钢对接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工字钢的各个端面分别齐平设置;所述第三工字钢的一端与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第三工字钢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车架和所述下车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还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四工字钢,两个所述第四工字钢分别设置在所述下车架的两个所述第二钢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二钢板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四工字钢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钢板的外侧端面齐平;所述第四工字钢的上端与所述下车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转轴和多个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U型螺栓,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第四工字钢的下端连接。
10.一种皮带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车;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上方,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定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皮带输送机的支架上,所述定滑轮组与所述牵引车通过钢丝绳连接;以及,
绞车,所述绞车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
CN202320799289.2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9668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9289.2U CN219668368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9289.2U CN219668368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8368U true CN219668368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9289.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9668368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8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68368U (zh) 一种牵引车及皮带牵引系统
PL219019B1 (pl) Układ zabieraka i łańcuchowego przenośnika zgarniakowego, zwłaszcza do kopalni podziemnych
CA2642740C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and system for continuous haulage conveyor
CN210529381U (zh) 一种矿用单轨机车轨道梁连接装置及轨道
CN211168644U (zh) 一种复合型软岩矿井综掘机自适应二级运输系统
CN108928365B (zh) 斜井矿车用自动脱钩装置
CN220182581U (zh) 一种矿用单轨吊重型轨道的u型吊挂结构
CN100335326C (zh) 在煤矿大倾角煤层运输、卸装重型设备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1870506U (zh) 一种胶带机用便于安装的高强度支撑梁
CN217050244U (zh) 带拉紧功能的电动滚筒带式输送机用机头传动结构
CN111332364A (zh) 一种电动汽车梁架
CN101885414A (zh) 一种刮板输送机及其拉移机构
CN220411762U (zh) 一种张紧装置和胶带输送机
CN218030203U (zh) 一种快速掘进用单轨型桥式皮带运输机
CN203568348U (zh) 新型刮板输送机刮板链
CN217553607U (zh) 一种防滑链及其连接板
CN219448659U (zh) 一种矿用高效卷带机
CN220664682U (zh) 一种定向钻机钻杆装运装置
CN109399479A (zh) 一种煤矿用绞车摆绳装置
CN218025023U (zh) 一种圆柱销传动单轨吊车驱动装置
CN114940348B (zh) 一种大倾角工作面专用无链输送机
CN214145578U (zh) 轨道行走机构及具有其的巡检设备
CN211830155U (zh) 一种随机电缆自动前移装置
CN110282344B (zh) 一种刮板输送机可伸缩简易机尾及刮板输送机
CN215510760U (zh) 一种煤矿井下拉移胶带的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9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9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