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5885U -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5885U
CN219665885U CN202320449558.2U CN202320449558U CN219665885U CN 219665885 U CN219665885 U CN 219665885U CN 202320449558 U CN202320449558 U CN 202320449558U CN 219665885 U CN219665885 U CN 21966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utting
power component
holding plate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95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圣泉
黎派龙
杨振宇
唐质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Ying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Ying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Ying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Yingd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95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5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5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的上料台、吸板移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切削机构,吸板移送机构设置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上方并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切削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一端处;其中吸板移送机构包括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和吸盘,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带动吸盘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吸盘上下移动,吸盘包括大吸盘,大吸盘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边缘的变形圈,大吸盘整体呈一端开口的凹型柱体状,其开口端处为变形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变形圈的大吸盘,变形圈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从而更好地与其吸附的极板表面进行贴合。

Description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式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中将极板自动转移并对极耳进行切削的装置,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如电流、电压、工作时间长短,以及电解液的用量都与极板重量有关,因此,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极板进行称重配组,以使每一集群的容量相等,避免同组蓄电池内不同电池之间容量不同而充电和放电时间不均,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对于容量较小的蓄电池,使用的极板尺寸较小、表面是平的,且质量较低,因此,可以采用常规的吸盘将极板吸附移动,同时,极板称重时不需要对极耳另外进行切削。如申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CN201510002893.8、名称为“多工位铅蓄电池极板自动称重配组设备”的发明专利,如申请号CN202222639536.0、名称为“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在线称重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如申请号CN201810464211.9、名称为“一种锂电池极板称重仪” 的发明专利申请,如申请号CN201721711057.8、名称为“一种电池极板自动称重分选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都是采用普通吸盘对极板进行转移。
但是对于管式铅酸蓄电池使用的容量大的波浪形大极板,质量大,表面不平整,这种普通吸盘吸力不够,不能实现重量大的极板的吸附并自动转移,而且,这种大极板的极耳需要切削后才能在焊接模具中形成汇流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当前蓄电池加工过程中对于重量大的大极板不能有效的吸附移动、以及对于极耳没有自动切削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自动将极板上料并对极耳进行自动切削。
一种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的上料台、吸板移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切削机构,吸板移送机构设置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上方并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切削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一端处;其中吸板移送机构包括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和吸盘,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带动吸盘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吸盘上下移动,吸盘包括大吸盘,大吸盘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边缘的变形圈,大吸盘整体呈一端开口的凹型柱体状,其开口端处为变形圈。变形圈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以更好地与其吸附的极板表面进行贴合。
进一步地,大吸盘的壳体内部设有负压孔,壳体外部设有真空口,负压孔连通至真空口,真空口与抽真空装置连接。在大吸盘吸取极板时,抽真空装置将大吸盘内部抽成真空。
进一步地,吸板移送机构还包括吸板连接板,大吸盘通过吸板第二动力组件连接至吸板连接板,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部分与吸板连接板连接并带动连接板移动进而带动大吸盘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齿轮和齿条相配合设置,电机设置在吸板连接板,齿轮设置在电机活动端由电机带动其转动,齿条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方处;
或者: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电机、齿轮、齿条、导轨和滑槽,齿轮和齿条相配合设置,电机设置在吸板连接板,齿轮设置在电机活动端由电机带动其转动,齿条和导轨均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方处,滑槽设置在吸板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或者: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气缸、导轨和滑槽,滑槽设置在吸板连接板,导轨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方处,气缸也固定安装在机架,气缸的活动端连接至吸板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进一步地,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包括气缸、连接杆、导套、导柱、吸板主活动板、吸板分活动板和弹簧,导套设置在吸板连接板,吸板主活动板设置在吸板连接板和吸板分活动板之间,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至吸板主活动板的下表面和吸板分活动板的上表面,导柱一端固定在吸板分活动板、另一端穿过弹簧、吸板主活动板、导套和吸板连接板,气缸固定在吸板连接板、其活动端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末端连接至吸板主活动板。
进一步地,切削机构包括切削刀、顶板和碎屑斗,顶板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远离上料台一端的上方处,切削刀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远离上料台一端的端部处,碎屑斗设置在切削刀下方处。
进一步地,切削机构还包括带动切削刀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带动切削刀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切削刀沿第三方向移动的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带动切削刀转动工作的切削第四动力组件。
进一步地,切削机构还包括切削主连接板、切削副连接板和切削分连接板,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端与切削主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主连接板沿第一方向运动,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切削主连接板、其活动端与切削副连接板连接并带动第一副连接板沿第二方向运动,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副连接板、其活动端与切削分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分连接板沿第三方向运动,切削第四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切削分连接板、切削刀设置在其活动端处。
进一步地,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螺杆和螺母,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母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
或者: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螺杆、螺母、导轨和滑槽,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母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导轨设置在机架、滑槽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或者滑槽设置在机架,导轨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或者: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气缸、导轨和滑槽,气缸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端与切削主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主连接板运动,导轨设置在机架、滑槽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或者滑槽设置在机架,导轨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进一步地,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螺杆和螺母,电机固定安装在切削主连接板、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母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
或者: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螺杆、螺母、导轨和滑槽,电机固定安装在切削主连接板、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母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导轨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滑槽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或者滑槽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导轨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或者: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包括气缸、导轨和滑槽,气缸固定安装在切削主连接板、其活动端与切削副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副连接板运动,导轨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滑槽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或者滑槽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导轨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进一步地,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螺杆和螺母,电机固定安装在切削副连接板、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母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
或者: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螺杆、螺母、导轨和滑槽,电机固定安装在切削副连接板、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母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导轨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滑槽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或者滑槽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导轨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或者: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包括气缸、导轨和滑槽,气缸固定安装在切削副连接板、其活动端与切削分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分连接板运动,导轨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滑槽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或者滑槽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导轨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所述滑槽沿所述导轨滑动。
进一步的,切削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的切削第五动力组件,切削第五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端与顶板连接并带动顶板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抱板移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抱板移送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方并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抱板移送机构包括抱板第一动力组件、抱板第二动力组件、抱板第三动力组件、抱板第四动力组件、抱板固定板和抱板夹,抱板夹包括左夹片和右夹片,抱板夹可移动设置在抱板固定板,抱板第四动力组件设置在抱板固定板、其运动端带动左夹片和右夹片之间相对靠近或远离,抱板第一动力组件通过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进而带动抱板夹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移动,抱板第二动力组件通过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进而带动抱板夹沿第一分方向移动,抱板第三动力组件通过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进而带动抱板夹沿第二分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抱板移送机构还包括抱板连接板和抱板活动板,抱板第一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运动端与抱板连接板连接并带动抱板连接板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移动,抱板第二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抱板连接板、其运动端与抱板活动板连接并带动抱板活动板沿第一分方向移动,抱板第三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抱板活动板、其运动端与抱板固定板连接并带动抱板固定板沿第二分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抱板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齿轮和齿条相配合设置,齿条固定在机架上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处,电机固定在抱板连接板,电机带动齿轮沿齿条移动进而带动抱板连接板移动;
或者:抱板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电机、齿轮、齿条、导轨和滑槽,齿轮和齿条相配合设置,齿条和导轨均固定在机架上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处,电机固定在抱板连接板,电机带动齿轮沿齿条移动进而带动抱板连接板移动,滑槽设置在抱板连接板,滑槽沿导轨滑动;
或者:抱板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气缸、导轨和滑槽,气缸和导轨固定安装在机架,滑槽设置在抱板连接板,气缸的运动端与抱板连接板连接并带动滑槽沿滑轨移动。
进一步地,抱板第二动力组件包括气缸、连接杆、导柱和导套,气缸固定安装在抱板连接板,导套也设在抱板连接板,导柱一端固定在抱板活动板、另一端穿过导套和抱板连接板,气缸活动端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另一端连接在抱板活动板。
进一步地,抱板第三动力组件包括气缸、导轨和滑槽,气缸固定在抱板活动板、其活动端与抱板固定板连接并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导轨设置在抱板活动板、滑槽设置在抱板固定板,或者滑槽设置在抱板活动板、导轨设置在抱板固定板,滑槽沿导轨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板移送机构设置大吸盘,并在大吸盘的开口端设置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的变形圈,当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大吸盘下压与极板接触时,变形圈能够更好地与极板表面贴合,从而使变形圈顶圈全部与极板接触,不留空隙,因而能够吸附住不平整的极板。
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吸盘内部设置负压孔,并将负压孔通过真空口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连接,配合变形圈与极板表面的接触,使大吸盘内部能够保持所需要的真空度,保证大吸盘对极板的吸附力。
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削机构,对极耳进行自动切削,使其能满足后续工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吸板移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1、3-2、3-3均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大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抱板移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1、5-2均为图5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一组用于抱起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切削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用于切削极耳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用于顶住极耳对极板进行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上料台,3.吸板移送机构,31.吸板连接板,32.吸板第一动力组件,33.吸板主活动板,34.吸板分活动板,35.吸板第二动力组件,36.大吸盘,361.壳体,362.变形圈,363.真空口,364.负压孔,37.小吸盘,4.抱板移送机构,41.抱板连接板,42.抱板第一动力组件,43.抱板活动板,44.抱板固定板,45.抱板第二动力组件,46.抱板夹,461.挡板,47.抱板第三动力组件,48.抱板第四动力组件,5.切削机构,501.切削主连接板,502.切削第一动力组件,503.切削第二动力组件,504.切削第三动力组件,505.切削第四动力组件,506.切削刀,507.切削副连接板,508.切削分连接板,511切削第五动力组件,512.顶板,521.碎屑斗,6.第一输送机构,7.第二输送机构,801.电机,802.齿轮,803.齿条,804.螺杆,805.弹簧,806.导轨,807.滑槽,808.气缸,809.连接杆,810.导套,811.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一
一种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如图1所示,整体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的上料台2、吸板移送机构3、第一输送机构6、抱板移送机构4、切削机构5和第二输送机构7,上料台2与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都是采用电机带动链条运动的结构,上料台2与第一输送机构6同方向首尾相邻依次设置,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同方向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四个工位为一组,一次可在四个工位同时对极板进行操作,在后续描述中,对工位数量不再重述。
如图2所示,吸板移送机构3设置在上料台2和第一输送机构6的上方处,能够在上料台2和第一输送机构6之间来回移动,将上料台2上的极板以每次每个工位一块的方式转移到第一输送机构6。切削机构5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6远离上料台2的一端处,吸板移送机构3将极板移动至第一输送机构6后,第一输送机构6将其运送至切削机构5的一端,切削机构5将极耳切削至合适大小。抱板移送机构4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6靠近切削机构5的一侧以及第二输送机构7的上方处,且能够在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上方之间移动,从而将极耳已经切好的极板从第一输送机构6转移到第二输送机构7,以便对极板进行后续操作。在将极板移放至上料台2时,可以将多个极板堆叠起来放到上料台的一个工位(即一条输送带上),吸板移送机构3再将极板一个一个转移,此时,可以在第一输送机构6靠近上料台的一侧处设置其他操作工序,如将称重机构设置在此,称重完毕后再进行极耳的切削;也可以在第二输送机构7上设置称重机构,将极耳切削完毕后再进行称重。
如图3、图3-1、图3-2和图3-3所示,吸板输送机构3 用于实现在上料台2和第一输送机构6之间移动的结构包括:吸板连接板31、电机801、齿轮802、齿条803、导轨806、滑槽807(其中电机801、齿轮802、齿条803、导轨806、滑槽807组成吸板第一动力组件32),齿条802和导轨806都设置在机架,横跨上料台2和第一输送机构6上方,滑槽807设置在吸板连接板31,电机801也设置在吸板连接板31,齿轮802由电机801带动运转,齿轮802与齿条803配合并在电机801带动下沿齿条803移动,进而带动滑槽807沿导轨806滑动。吸板移送机构3用于实现上下运动以吸附或卸下极板的结构包括:气缸808、连接杆809、导致811、导套810、弹簧805、吸板主活动板33、吸板分活动板34和大吸盘36(其中气缸808、连接杆809、导致811、导套810、弹簧805组成吸板第二动力组件35),导套810设置在吸板连接板31,弹簧805两端分别固定在吸板主活动板33下表面和吸板分活动板34上表面,导柱811一端固定在吸板分活动板34上表面、另一端穿过弹簧805、吸板主活动板33、导套810和吸板连接板31,气缸808安装在吸板连接板31、其活动端与连接杆809连接,连接杆809的另一端连接在吸板主活动板33,气缸808通过连接杆809带动吸板主活动板33上下运动,进而通过弹簧805带动吸板分活动板34上下运动,大吸盘36设置在吸板分活动板34下方,因而能够随吸板分活动板34一起上下运动。
如图4所示,大吸盘36整体呈一端开口的柱体状,如一端开口的腰形柱体,其主体为采用硬质材料的壳体361,在顶端开口处设置一整圈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变形的变形圈362,如采用较厚较硬的材质作为变形圈362,在壳体361的外部设有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口363,壳体361内部设有负压孔364,较佳地,负压孔364为数量较多的小孔,且负压孔364与真空口363连通,当气缸808推动大吸盘36下压,大吸盘36的变形圈362与极板接触变形,使变形圈362与极板表面紧密贴合,抽真空装置通过真空口363使大吸盘36内部形成负压,而变形圈362又阻挡外部空气进入大吸盘36内部,保证大吸盘36对极板的吸附力,因而能够将极板移动。且一个大吸盘36对准上料台2和第一输送机构6的一个输送工位,保证位置的准确。
如图7所示,切削机构5包括三部分,一部分设有切削刀506用于切削极耳,一部分设有顶板512用来压住极板对其定位,另一部分设有碎屑斗521用于收集切削后的碎屑。对极板进行定位的部分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6远离上料台2一侧的上方处,如图9所示,包括气缸808(其中气缸808为切削第五动力组件511)和顶板512,其中气缸808固定在机架1,气缸808的活动部位与顶板512连接并带动顶板512上下运动,当极板到达顶板512下方时,顶板512下降压住极板,对极板进行定位。对极耳进行切削的部分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6远离上料台2的一端处,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其中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是指面对图8的视角而言)。如图8所示,进行上下移动的结构包括切削主连接板501、电机801、螺杆804、螺母(图中未示出)、导轨806和滑槽807(其中电机801、螺杆804、螺母、导轨806和滑槽807组成切削第一动力组件502),电机801和滑槽807设置在机架1,螺母和导轨806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501,电机801带动螺杆804转动,进而带动螺母沿螺杆804 上下移动,滑槽807也沿导轨806上下移动,使得切削主连接板501也上下移动。进行左右移动的结构包括切削副连接板507、电机801、螺杆804、螺母(图中未示出)、导轨806和滑槽807(其中电机801、螺杆804、螺母、导轨806和滑槽807组成切削第二动力组件503),电机801和导轨806设置在切削主连接板501,螺母和滑槽807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507,电机801带动螺杆804转动时,螺母沿螺杆804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滑槽807沿导轨806左右移动,使得切削副连接板507也左右移动。进行前后移动的结构包括切削分连接板508、电机801、螺杆804、螺母(图中未示出)、导轨806和滑槽807(其中电机801、螺杆804、螺母、导轨806和滑槽807组成切削第三动力组件504),电机801和导轨806设置在切削副连接板507,螺母和滑槽807设置在切削分连接板508,电机801带动螺杆804转动时,螺母沿螺杆804前后移动,进而带动滑槽807沿导轨806前后移动,使得切削分连接板508也前后移动。在切削分连接板508还设有电机801(其中电机801为切削第四动力组件505),电机801的一端设有切削刀506,电机801带动切削刀506转动将极耳多余的部分切削去除。倒锥形状的碎屑斗521设置在切削刀506的下方处,收集切削刀506切除的碎屑。
如图5、图5-1和图5-2所示,抱板移送机构4也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其中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是指面对图5的视角而言),同时,用于将极板夹住的一对抱板夹46还能相对靠近或远离移动。用于左右移动的结构包括:抱板连接板41、电机801、齿条803、齿轮802导轨806和滑槽807(其中电机801、齿条803、齿轮802导轨806和滑槽807组成抱板第一动力组件42),齿条803和导轨806设置在机架1,横跨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上方,电机801和滑槽807设置在抱板连接板41,电机801带动齿轮802沿齿条803,进而带动滑槽807沿导轨806移动,使得抱板连接板41在第一输送机构6和第二输送机构7之间移动。用于上下移动的结构包括:抱板活动板43、气缸808、连接杆809、导致811和导套810(其中气缸808、连接杆809、导致811和导套810组成抱板第二动力组件45,实现第二分方向的移动),气缸808和导套810都设置在抱板连接板41,气缸808运动端与连接杆809连接,连接杆809另一端与抱板活动板43连接,导柱811一端设置在抱板活动板43,另一端穿过导套810和抱板连接板41,气缸808通过连接杆809带动抱板活动板43上下运动。用于前后移动的结构包括:抱板固定板44、气缸808、导轨806和滑槽807(其中气缸808、导轨806和滑槽807组成抱板第三动力组件47),气缸808和导轨806设置在抱板活动板43,滑槽807设置在抱板固定板44,气缸808活动端带动抱板固定板44前后运动,滑槽807也沿导轨806前后滑动。用于将极板夹住的结构包括:抱板夹46、气缸808、导轨806和滑槽807(其中气缸808、导轨806和滑槽807组成抱板第四动力组件48),导轨806和气缸808均设置在抱板固定板44,滑槽807设置在抱板夹46,用于夹取一片极板的抱板夹46有两个,气缸808有两个,一个气缸808的活动端连接至一个抱板夹46,两个气缸808反向动作,使两个抱板夹46通过滑槽807沿导轨806滑动而靠近或远离,从而夹紧或者松开极板。在抱板夹46的底端处还设有朝另一个抱板夹46方向凸出的挡板461,在将极板夹住移动的过程中避免极板滑落。
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801与齿轮802和齿条803相配合或者电机801与螺杆804和螺母相配合的方式实现对移动距离的准确控制,当然也可以采用气缸来实现移动,但是对于移动精度要求更高的操作来说,电机控制更准确。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文件的第一方向移动指上下移动,第二方向移动指沿左右移动,第三方向移动指沿前后移动,达到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的两个方向上均能移动。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做另外的解释,只要能够满足在立体空间的三个方向上均能移动即可。
第一分方向移动是指上下移动,第二分方向移动指前后移动。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分方向设计成前后移动,第二分方向设计成上下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当本装置用于质量较小且表面平整的极板的移动操作时,可以将实施例一中的大吸盘36替换成小吸盘37,以降低加工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的上料台、吸板移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切削机构,吸板移送机构设置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上方并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切削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一端处;其中吸板移送机构包括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和吸盘,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带动吸盘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吸板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吸盘上下移动,吸盘包括大吸盘,大吸盘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边缘的变形圈,大吸盘整体呈一端开口的凹型柱体状,其开口端处为变形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大吸盘的壳体内部设有负压孔,壳体外部设有真空口,负压孔连通至真空口,真空口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板移送机构还包括吸板连接板,大吸盘通过吸板第二动力组件连接至吸板连接板,吸板第一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部分与吸板连接板连接并带动连接板移动进而带动大吸盘在上料台和第一输送机构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削机构包括切削刀、顶板和碎屑斗,顶板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远离上料台一端的上方处,切削刀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远离上料台一端的端部处,碎屑斗设置在切削刀下方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削机构还包括带动切削刀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带动切削刀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切削刀沿第三方向移动的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带动切削刀转动工作的切削第四动力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削机构还包括切削主连接板、切削副连接板和切削分连接板,切削第一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端与切削主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主连接板沿第一方向运动,切削第二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切削主连接板、其活动端与切削副连接板连接并带动第一副连接板沿第二方向运动,切削第三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副连接板、其活动端与切削分连接板连接并带动切削分连接板沿第三方向运动,切削第四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切削分连接板、切削刀设置在其活动端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削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的切削第五动力组件,切削第五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活动端与顶板连接并带动顶板上下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抱板移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抱板移送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方并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抱板移送机构包括抱板第一动力组件、抱板第二动力组件、抱板第三动力组件、抱板第四动力组件、抱板固定板和抱板夹,抱板夹包括左夹片和右夹片,抱板夹可移动设置在抱板固定板,抱板第四动力组件设置在抱板固定板、其运动端带动左夹片和右夹片之间相对靠近或远离,抱板第一动力组件通过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进而带动抱板夹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移动,抱板第二动力组件通过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进而带动抱板夹沿第一分方向移动,抱板第三动力组件通过带动抱板固定板运动进而带动抱板夹沿第二分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抱板移送机构还包括抱板连接板和抱板活动板,抱板第一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其运动端与抱板连接板连接并带动抱板连接板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移动,抱板第二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抱板连接板、其运动端与抱板活动板连接并带动抱板活动板沿第一分方向移动,抱板第三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抱板活动板、其运动端与抱板固定板连接并带动抱板固定板沿第二分方向移动。
CN202320449558.2U 2023-03-10 2023-03-10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Active CN219665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9558.2U CN219665885U (zh) 2023-03-10 2023-03-10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9558.2U CN219665885U (zh) 2023-03-10 2023-03-10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5885U true CN219665885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9558.2U Active CN219665885U (zh) 2023-03-10 2023-03-10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5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9385B (zh) 一种用于电芯超声波焊接的循环移载设备
CN111786027B (zh) 一种锂电池整形设备
CN218472054U (zh) 一种废旧锂电池拆解回收设备
CN112331871A (zh) 一种软包电池整线
CN116706206B (zh) 刀片电池高精度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CN108023058A (zh) 在电池盖板上加工电池极耳的全自动加工系统
CN219665885U (zh) 管式铅酸蓄电池自动转移极板的极耳切削装置
CN214921073U (zh) 电池极耳裁切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117117375A (zh) 电池回收设备
CN116493727A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加工设备
CN110911236A (zh) 磁组件焊接设备
CN218016641U (zh) 焊接装置
CN214489496U (zh) 小型断路器内部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CN110640331B (zh) 一种软包电池极耳的激光切割工装及激光切割生产线
CN111086875B (zh) 一种电子芯片装盘机的自动装盘装置
CN108990288B (zh) 一种电路板制作工艺及其装置
CN111916840A (zh) 合芯设备及合芯方法
CN111229990A (zh) 一种电子芯片装盘机的引脚裁切装置
CN117300458B (zh) 一种电池包双机头卧式自动点焊组装机
CN211812250U (zh) 一种锂电池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0848862U (zh) 调节焊接装置
CN217727842U (zh) 电芯极耳预焊裁切设备
CN218996788U (zh) 固定夹具及贴胶设备
CN219052130U (zh) 一种冲压件自动化分拣设备
CN214518295U (zh) 一种废料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