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5117U -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5117U
CN219665117U CN202320904981.7U CN202320904981U CN219665117U CN 219665117 U CN219665117 U CN 219665117U CN 202320904981 U CN202320904981 U CN 202320904981U CN 219665117 U CN219665117 U CN 219665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cabin
transition cabin
negative pressure
powder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49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磊
余翔
陈依伦
李世雄
朱择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itian Addi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itian Addi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itian Addi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itian Addi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49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5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5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5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的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包括分离舱、过渡舱以及电眼,在过渡舱上设有惰性气体进气口,并在惰性气体进气口上设有控制其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体,当在电眼检测到过渡舱内的粉末达到预设高度时,此时,鼓风机处于关闭的状态,即不再吸粉进入到过渡舱内,此时过渡舱上部仍存在外界空气,第二阀体打开控制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进气口进入到过渡舱内,由于惰性气体的加入,能稀释过渡舱内空气的氧含量,在加入气体预设时间后,过渡舱内气体的氧含量会降低至符合3D打印标准,完成洗气过程,洗气完成之后,可控制第一阀体打开,第三阀体关闭,可保证打印的低氧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背景技术
在增材制造行业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送粉方式有小粉瓶人工送粉、正压送粉以及负压送粉三种类型。其中,人工送粉是指通过人工搬运进行加粉,人工送粉的要求最低,是小型打印设备常用的加粉方式;正压送粉是指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通过鼓风机产生的推力将金属粉送到位于高位的储粉舱,在旋风分离器的作用下将粉和气体分离,气再回到风机形成一个闭环,正压送粉的效率很高;负压送粉指的是在储粉舱上加设一个粉气分离装置,通过鼓风机或真空发生器在分离装置内抽真空,将粉末通过吸的方式输送到储粉舱,负压送粉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送粉、正压送粉以及负压送粉均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工送粉常见的就是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只适合小型的打印设备,如大型打印设备,其每次加粉耗时非常长,导致整体打印效率低下;正压送粉常见的就是出现粉末堵塞的问题,同时其对每个部件的气密封性要求较高,漏气会导致鼓风机的功率损失以及粉末的外溢,因此对管路设计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正压送粉的成本较高;而负压送粉则是需要从外界吸气,导致打印时气体中含氧量高,无法满足3D打印行业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且可避免含氧量过高,符合3D打印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包括分离舱以及抽气件,所述抽气件用于抽取所述分离舱内的气体,还包括:
过渡舱,所述过渡舱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分离舱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过渡舱的出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过渡舱出料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阀体,且所述过渡舱上设有惰性气体进气口,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体;
料位件,所述料位件设置在所述过渡舱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过渡舱内的粉末高度,当所述过渡舱内的粉末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所述抽气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阀体处于打开状态。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打开或关闭。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可用于控制所述抽气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所述第三阀体的开启与关闭。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所述分离舱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滤网;且所述分离舱的顶部设有用于清理所述滤网的脉冲阀。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所述抽气件设为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分离舱相接。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所述过渡舱上设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上设有泄压阀。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所述料位件设为电眼。
据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与第三阀体均采用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过渡舱上设有惰性气体进气口,并在惰性气体进气口上设有控制其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体,当在电眼检测到过渡舱内的粉末达到预设高度时,此时,鼓风机处于关闭的状态,即不再吸粉进入到过渡舱内,此时过渡舱上部仍存在外界空气,第二阀体打开控制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进气口进入到过渡舱内,由于惰性气体的加入,能起到稀释气体中氧含量的作用,多余的气体从第一管道中排出,在惰性气体加入一定时间后,完成洗气过程,洗气完成之后,可控制第一阀体打开,第三阀体关闭,可保证打印的低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舱;11、出风口;12、脉冲阀;2、过渡舱;21、第一管道;22、第一阀体;23、第二阀体;24、第三阀体;25、泄压口;3、电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包括分离舱1、抽气件、过渡舱2、料位件以及控制面板,料位件用于检测过渡舱2内的粉末高度。
为了实现负压送粉,在分离舱1的一侧设有抽气件,该抽气件用于抽取分离舱1内的气体,形成分离舱1内的真空环境,利用压强差的关系,将粉末一并吸入到分离舱1内来,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分离舱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11,吸入的气体较轻就会从出风口11排出,同时过渡舱2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21与分离舱1的出料口连通,此时粉末便会通过分离舱1的出料口和过渡舱2的进料口进入到过渡舱2内,而为了使粉末暂时保存在过渡舱2内,在过渡舱2的出料口处设有用于控制过渡舱2出料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阀体22,在储粉阶段,第一阀体22关闭,进而关闭过渡舱2的出料口,使得粉末堆积在过渡舱2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抽气件设为鼓风机,鼓风机通过第二管道与分离舱1相接,并通过第二管道进行气体的抽取。
为了降低过渡舱2内的氧气含量,在过渡舱2上设有一个惰性气体进气口,并在惰性气体进气口上设置一个用于控制惰性气体进气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体23,在鼓风机工作时,第二阀体23控制惰性气体进气口关闭,在第一管道21上设有一个用于控制第一管道21打开或关闭的第三阀体24。
为了实现吸粉与除氧的精确控制,将料位件设置在过渡舱2的一侧,可实时检测过渡舱2内的粉末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料位件设为电眼3,电眼3用于监控负压送粉一共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上粉,此时,第一阀体22与第二阀体23关闭,第三阀体24打开,鼓风机打开,鼓风机将分离舱1内的气体抽出,此时由于压强差的存在,可将粉末吸入分离舱1内,随粉末一起进入分离舱1内的还有外界的空气,空气较轻,大部分的空气都通过分离舱1上的出风口11排出,而粉末较重,则通过第一管道21落入到过渡舱2内,由于过渡舱2的出料口由第一阀体22控制关闭,粉末就积攒在过渡舱2的底部,随着粉末积攒到预设高度,进入到第二步除氧,在电眼3检测到过渡舱2内的粉末达到预设高度时,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阀体23打开,在过渡舱2外侧设有一个提供惰性气体的设备,通过第二阀体23将惰性气体充入过渡舱2内,由于惰性气体的加入,可以稀释过渡舱2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将多余的气体排出,在充入惰性气体预设时间后,此时过渡舱2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已经降低至符合标准的低含量,进入到第三步落粉,控制面板控制第二阀体23和第三阀体24关闭,并控制第一阀体22打开,进行落粉动作,在落粉完成之后,重复之前的步骤。
其中,第一阀体22、第二阀体23以及第三阀体24均采用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控制精度。
为了对过渡舱2进行清理,可通过控制面板实现对抽气件、第一阀体22、第二阀体23以及第三阀体24开启与关闭的控制,在需要进行清理时,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抽气件关闭,即控制鼓风机关闭,第二阀体23和第三阀体24打开,向过渡舱2内加入惰性气体,在运行预设时间后,控制第一阀体22和第三阀体24打开,第二阀体23关闭,通过惰性气体进行过渡舱2内的清洗;同理,在鼓风机运行较长时间而电眼3未能检测到粉末达到预设高度时,可以应用上述清理方法对过渡舱2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粉末通过出风口11流入外界,在出风口11处设有滤网,但是长时间实用的话,会存在粉末粘结在滤网上的问题,进而导致出风口11的排气效率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分离舱1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清理滤网的脉冲阀12,通过该脉冲阀12可以实现对滤网的反冲,进而确保分离舱1的排气效率。
优选地,为了避免过渡舱2内压力过大导致的危险事故,在过渡舱2上设有泄压口25,并在泄压口25上设有泄压阀,通过将泄压阀打开,可以实现对过渡舱2的泄压,保证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包括分离舱以及抽气件,所述抽气件用于抽取所述分离舱内的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渡舱,所述过渡舱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分离舱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过渡舱的出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过渡舱出料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阀体,且所述过渡舱上设有惰性气体进气口,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惰性气体进气口打开或关闭的第二阀体;
料位件,所述料位件设置在所述过渡舱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过渡舱内的粉末高度,当所述过渡舱内的粉末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所述抽气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阀体处于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打开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可用于控制所述抽气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所述第三阀体的开启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滤网;且所述分离舱的顶部设有用于清理所述滤网的脉冲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件设为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分离舱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上设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上设有泄压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位件设为电眼。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与第三阀体均采用控制阀。
CN202320904981.7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Active CN219665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4981.7U CN219665117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4981.7U CN219665117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5117U true CN219665117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4981.7U Active CN219665117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5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7393B (zh) 一种负压自动放水器
CN210365978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智能化气力输送系统
CN219665117U (zh) 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的负压送粉设备
CN111485612B (zh) 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及其实现方法
CN219009251U (zh) 物料输送设备
CN113398844A (zh) 负压自动排液回收釜
CN210595236U (zh) 抽液装置
CN106436627A (zh) 吸污设备、吸污车和吸污方法
CN211987208U (zh) 用于分离废蚀刻液中的铜离子的多级萃取装置
CN215428897U (zh) 负压自动排液回收釜
CN210140896U (zh) 一种真空吸泥吸水机配套连续放泥罐
CN209287739U (zh) 一种不规则塑料管道输送式金属分离装置
CN108709002B (zh) 一种高速透气阀
CN109940515A (zh) 真空能量站
CN218707187U (zh) 一种防止粉末外溢的负压止回装置
CN217329365U (zh) 一种压缩空气疏水装置
CN211357861U (zh) 机床工件吸附装夹过滤设备
CN218431025U (zh) 气固分离罐及吸引压送车
CN221092801U (zh) 一种气力输送系统
CN218908415U (zh) 一种真空吸排装置
CN109628747A (zh) 一种利用铝置换铜的装置及方法
CN214653515U (zh)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CN211624873U (zh) 真空排水水路
CN219906985U (zh) 一种密闭卸油装置
CN216418730U (zh) 一种银粉制备用反应釜外加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Lei

Inventor after: Yu Xiang

Inventor after: Chen Yilun

Inventor after: Li Shixiong

Inventor after: Zhu Zexiao

Inventor before: Wu Lei

Inventor before: Yu X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Yilun

Inventor before: Li Shixiong

Inventor before: Zhu Ze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