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3515U -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3515U
CN214653515U CN202121045460.8U CN202121045460U CN214653515U CN 214653515 U CN214653515 U CN 214653515U CN 202121045460 U CN202121045460 U CN 202121045460U CN 214653515 U CN214653515 U CN 214653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exhaust
filling machine
valve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454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静宇
孙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nji Meiyu Foo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Daofe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Daofe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Daofe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454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3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3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3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涉及灌装机的领域,循环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和排气阀门,所述排气管与连通管连通,且排气管与连通管的连通位置位于连通管靠近泵体的一侧,所述排气阀门设置在排气管上。工作人员启动泵体后打开排气阀门,使得连通管内的空气从排气管流出,从而使得排气管内的空气不易影响单向阀的打开,实现了便于物料回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灌装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背景技术
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灌装机停止运行时,灌装机内的饮料需要收回,等到灌装机再次运行时,需将饮料重新加入灌装机中。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灌装机包括灌装机本体500、储料罐600和泵体700,储料罐600一端与灌装机本体500连通,另一端与泵体700连通,泵体700通过连通管800与灌装机本体500连通,连通管800上设置有单向阀810。当灌装机本体500停止运行后,灌装机本体500内剩余物料重新收回储料罐600内,当灌装机本体500开始运行后,启动泵体700使得泵体700将物料泵入灌装机本体500。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由于连通管位于单向阀与泵体之间的部分存在空腔,而单向阀打开时需要一定的压力,但是泵体对连通管内的空气加压,常常会出现压力不足,单向阀打开较为麻烦的情况,从而导致物料回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物料回用,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和排气阀门,所述排气管与连通管连通,且排气管与连通管的连通位置位于连通管靠近泵体的一侧,所述排气阀门设置在排气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启动泵体后打开排气阀门,使得连通管内的空气从排气管流出,从而使得排气管内的空气不易影响单向阀的打开,实现了便于物料回用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排气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泵体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阀与泵体电连接,使得泵体启动后,电磁阀及时打开以使连通管内的气体进入排气管内。
可选的,所述排气管倾斜向上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排气管管口高于单向阀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管口高于单向阀的高度,进一步减少了连通管内空气的留存。
可选的,所述排气阀门为电磁阀,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内的空气流完后,连通管内的饮料部分进入排气管,从而使得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电磁阀,以使电磁阀关闭。
可选的,所述电磁阀与泵体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阀与泵体电连接,可实现电磁阀的及时开启。
可选的,所述排气管上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调节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打开调节阀门,以将排气管内的饮料及时排出。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管口朝向地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管口朝向地面设置减少了连接管内的物料流存。
可选的,所述排气管上连通有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管口朝向地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管的设置使得排气管内的物料过多时,物料从排气管溢出后不易沿着排气管侧壁流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管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衔接管与排气管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管与排气管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衔接管拆下,以对衔接管和排气管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排气管与排气阀门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打开排气阀门,以使连通管内的空气被排出,实现便于物料回用的目的;
2.排气管倾斜设置,进一步减少了连通管内空气的留存,以进一步实现便于物料回用的目的;
3.衔接管的设置使得从排气管中的溢出的饮料沿衔接管留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管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的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排气管;200、排气阀门;300、连接管;310、调节阀门;400、衔接管;500、灌装机本体;600、储料罐;700、泵体;800、连通管;8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参照图2和图3,循环排气机构包括与连通管800连通的排气管100和设置在排气管100上的排气阀门200。排气管100与连通管800的连接位置位于单向阀810靠近泵体700的一侧。
排气管100可以为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的方向设置。
排气阀门200可以为电磁阀,且排气阀门200与泵体70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储料罐600内的物料泵入灌装机本体500时,泵体700启动,同时排气阀门200打开,使得连通管800内的空气排出,当空气排出至一定程度时,闭合排气阀门200即可。
实施例二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排气管100可以为倾斜向上的管,且沿竖直方向,排气管100的管口高于单向阀810的高度。
排气阀门200为电磁阀,且排气阀门200与泵体700电连接,排气管100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且液位传感器与排气阀门200电连接。当储料罐600内的物料需重新泵回灌装机本体500时,工作人员启动泵体700,泵体700运行使得排气阀门200接收电信号并打开,从而使得连通管800内的空气被排出,当连通管800内的空气被排出后,连通管800内的饮料逐渐向排气管100中流动,当饮料与液位传感器接触后,使得液位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给排气阀门200,以使排气阀门200关闭,从而使得物料不易从排气管100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储料罐600内的物料泵入灌装机本体500时,泵体700启动,同时排气阀门200打开,使得连通管800内的空气排出,当空气排出至一定程度时,连通管800内的物料逐渐进入排气管100,并与液位传感器接触,从而使得排气阀门200闭合。
实施例三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由于排气管100倾斜向远离地面的方向设置,因此排气管100内常常留存物料且不易清理,因此为了减少排气管100内物料的留存,排气管100靠近地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300,且连接管300管口朝向地面设置。连接管300上设置有调节阀门31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储料罐600内的物料泵入灌装机本体500时,泵体700启动,同时排气阀门200打开,使得连通管800内的空气排出,当空气排出至一定程度时,连通管800内的物料逐渐进入排气管100,并与液位传感器接触,从而使得排气阀门200闭合。工作人员打开调节阀门310,使得排气管100内的物料从连接管300流出,以减少连接管300内的物料留存,从而使得微生物不易生存。
实施例四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参照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排气管100倾斜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排气阀门200为手动阀门,由于工作人员有时可能会忘记将排气阀门200及时关闭,因此易出现物料从排气管100中流出的情况,而物料流出后易沿着排气管100侧壁流下,产生不易清理的污渍。为了使得物料不易沿着排气管100侧壁流下,因此排气管100远离连通管800的一端连通有衔接管400,且衔接管400管口朝向地面。
另外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将衔接管400取下以清理衔接管400和排气管100,因此衔接管400设置为软管,且衔接管400套设在排气管100外侧,以便于工作人员将衔接管400取下清理。在其他实施例中衔接管400上可采用扎带对衔接管400与排气管100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储料罐600内的物料泵入灌装机本体500时,泵体700启动,并打开排气阀门200,使得连通管800内的空气排出,当空气排出至一定程度时,工作人员将排气阀门200闭合。然后打开调节阀门310,使得排气管100内的物料从连接管300流出,以减少连接管300内的物料留存,以使微生物不易生存。
当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将排气阀门200关闭时,连通管800内的物料经排气管100从衔接管400流出,从而使得物料不易从排气管100溢出,并粘接在排气管100管壁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00)和排气阀门(200),所述排气管(100)与连通管(800)连通,且排气管(100)与连通管(800)的连通位置位于连通管(800)靠近泵体(700)的一侧,所述排气阀门(200)设置在排气管(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门(200)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泵体(70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00)倾斜向上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排气管(100)管口高于单向阀(810)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门(200)为电磁阀,所述排气管(100)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与泵体(70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00)上连通有连接管(300),所述连接管(300)上设置有调节阀门(3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00)管口朝向地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00)上连通有衔接管(400),所述衔接管(400)管口朝向地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400)与排气管(100)可拆卸连接。
CN202121045460.8U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Active CN214653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460.8U CN214653515U (zh)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460.8U CN214653515U (zh)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3515U true CN214653515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8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45460.8U Active CN214653515U (zh)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3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90281U (zh) 一种煤矿瓦斯抽采管负压自动放水器
CN214653515U (zh)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循环排气机构
CN116715028B (zh) 一种气力输送的吸料斗
CN113932975A (zh) 一种组装燃料电池电堆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
CN207520972U (zh) 一种上料系统
CN219009251U (zh) 物料输送设备
CN212296901U (zh) 一种引水系统及洗涤车
CN201863488U (zh) 一种用于印刷机上的外部供液装置
CN111960362B (zh) 一种水泵式灌装设备
CN113387316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控制槽车装车系统
CN209370546U (zh) 微排可调型空气阀
CN213323776U (zh) 粗灌真空灌粉机构
CN220513503U (zh) 一种超细铝银浆压滤进料装置
CN213170354U (zh) 一种水处理树脂上料装置及吸料枪
CN108709002B (zh) 一种高速透气阀
CN219408352U (zh) 一种粉末物料输送缓存罐
CN214193325U (zh) 一种高炉重力除尘器安全环保无扬尘排灰装置
CN207694752U (zh) 一种气压式供料装置
CN219637305U (zh) 一种用于海绵钛生产过程加液镁的装置
CN206125932U (zh) 动态密封罐
CN218116718U (zh) 一种吸污车的防溢装置
CN217401297U (zh) 一种用于废液处理的负压抽取构造
CN204980378U (zh) 一种连续真空上料机
CN215805225U (zh) 一种带吊水装置的负压引水真空泵站
CN213535290U (zh) 一种正负压反吹过滤缓冲罐体和超细粉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7

Address after: 251700 Zone 1, Hemei Food Industry Park, east of Daji Road, Huimin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Yinji Meiyu Food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50400 No. 77, Shanshui Road, East Industrial New Town, Pingyin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an Daofeng Food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