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9111U -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9111U
CN219659111U CN202321215757.3U CN202321215757U CN219659111U CN 219659111 U CN219659111 U CN 219659111U CN 202321215757 U CN202321215757 U CN 202321215757U CN 219659111 U CN219659111 U CN 219659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ness
wire harness
connecting port
connecto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57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旭
祖斌
于国力
毕蒙蒙
黄飞宇
张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2157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9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9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9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包括多合一接头,多合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第四连接端口,第一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一线束,第二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二线束,第三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三线束,第四连接端口连接有集合线束,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位于多合一接头的左侧,且上下布置,开口均朝向左侧;第四连接端口设置于多合一接头上端,第三连接端口设置于多合一接头的右侧,且开口朝上;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的中心线垂直于第四连接端口的中心线,且第三连接端口的中心线与第四连接端口的中心线平行。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线束布置的整体复杂性,减小了线束布置过程占用空间,便于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线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当代车型轮边线束布置方案电子线束技术领域整体较为复杂,线束、支架和接头数量众多。
对于一般车型来说,轮边运动段线束包含三种,分别是轮速传感器线束、EPB线束和摩擦片报警器线束。
在对轮边运动段线束进行布置时,需要考虑各线束的运动状态:第一种情况是把不同的运动段线束单独走线,因各线束运动包络占用空间大,导致三根线束相互之间需要相距很远,才能保证各自的运动包络不会相互干涉,如此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才能保证线束不会因为摩擦而损坏;第二种情况是将不同的运动段线束通过多合一线束接头最终合成一段运动状态的线束进行布线,现有的方案将三根线束通过两个180°方向的二合一线束接头合成一根线束,结构中具有五根线束、两个二合一接头和三个支架,结构复杂,零件众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线束布置,且零部件少的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包括多合一接头,所述多合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第四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一线束,第二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二线束,第三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三线束,第四连接端口连接有集合线束,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位于多合一接头的左侧,且上下布置,开口均朝向左侧;第四连接端口设置于多合一接头上端,第三连接端口设置于多合一接头的右侧,且第三连接端口开口朝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的中心线垂直于第四连接端口的中心线,且第三连接端口的中心线与第四连接端口的中心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束为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所述第二线束为轮速传感器线束,第三线束为EPB线束,所述集合线束在多合一接头内部分别电连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轮速传感器线束及EPB线束。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端口通过摩擦片报警器线束电连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第二连接端口通过轮速传感器线束电连接轮速传感器线束母头、第三连接端口通过EPB线束电连接EPB线束母头。
进一步的,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电连接有第四线束单元,第四线束单元包括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以及与其电连接的报警器线束。
进一步的,所述多合一接头固定连接有轮边线束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多合一接头卡接固定于所述轮边线束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多合一接头靠近底端的部位设有卡槽,卡槽与所述轮边线束支架的卡合部卡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轮边线束支架的上端且弯折延伸构成一U型卡合结构,卡合部与卡槽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轮边线束支架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端的卡合部、与固定板相连的支撑杆、位于支撑杆自由端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着支撑杆自由端的上端设置,其包括底板、沿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竖板,通过固定部两侧的竖板将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和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进行固定。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所述车身钣金内部安装有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能够简化线束布置,减小了线束布置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同时避免了线束的磨线现象,且具有整体零部件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合一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零件示意图;
图3为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装配示意;
图中:
1、多合一接头;
101、第一连接端口;
102、第二连接端口;
103、第三连接端口;
104、第四连接端口;
105、卡槽;
2、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
3、轮速传感器线束母头;
4、EPB线束母头;
5、轮速传感器线束;
6、摩擦片报警器线束;
7、EPB线束;
8、集合线束;
9、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
10、报警器线束;
11、轮边线束支架;
1101、卡合部;
1102、固定板;
1103、支撑杆;
1104、固定部;
1105、底板;
1106、左竖板;
1107、右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但这些描述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描述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连接端口的多合一接头1,多合一接头1分别连接有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集合线束8。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具有多个连接端口的多合一接头1,实现了将多根线束集合成一根线束,整体结构简单,避免了线束布置的复杂性、及布线时可能遇到的布置空间不足的情况。
所述多合一接头1为扁平型壳体,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101、第二连接端口102、第三连接端口103、第四连接端口104;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01连接有第一线束,第二连接端口102连接有第二线束,第三连接端口103连接有第三线束,第四连接端口104连接有集合线束8。
具体的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线束为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所述第二线束为轮速传感器线束5,第三线束为EPB线束7,所述集合线束8在多合一接头1内部分别电连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轮速传感器线束5及EPB线束7,所述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电连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所述轮速传感器线束5电连接轮速传感器线束母头3,所述EPB线束7电连接EPB线束母头4,本设计的好处是,通过多合一接头1,避免了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轮速传感器线束5及EPB线束7在布置过程中线路的复杂化,相比现有技术中将不同段的线束单独走线,因各线束运动包络占用空间大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减小了线束布置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端口101和第二连接端口102位于多合一接头1的左侧,上下布置,且开口均朝向左侧;第四连接端口104设置在多合一接头1的上端、并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口101和第二连接端口102形成90度的夹角,第三连接端口103设置于多合一接头1的右侧,且第三连接端口103的开口向上,即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01和第二连接端口102的中心线垂直于第四连接端口104的中心线,且第三连接端口103的中心线与第四连接端口104的中心线平行。
通过第一连接端口101、第二连接端口102、第三连接端口103、第四连接端口104在多合一接头1上的安装位置的不同,使得不同方向的多根线束合并成一根线束,整体结构简单,线束布置过程占用空间小,避免了线束布置的复杂化。
进一步的,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电连接有第四线束单元,第四线束单元包括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以及与其电连接的报警器线束10,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与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为插接安装固定。
如图3所示,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还包括轮边线束支架11,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与多合一接头1为卡接固定;具体地,所述多合一接头1靠近底端的部位开设有卡槽105,其与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的卡合部1101卡接固定;所述卡合部1101设置在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的上端、且弯折延伸、构成一U型卡合结构,卡合部1101与卡槽105为过盈配合。
通过设置轮边线束支架11,确保线束与设备保持相对静止不动,避免了线束与与设备的长期相互运动,出现磨线现象,进而导致线束折断失去对应功能。
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包括:固定板1102、设置在固定板1102上端的卡合部1101、与固定板1102相连的支撑杆1103、位于支撑杆1103自由端的固定部1104;固定板1102上设置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实现轮边线束支架11的安装固定。
所述固定部1104沿着支撑杆1103自由端的上端设置,其包括底板1105、设置在底板1105左右两侧的竖板,通过底板1105两侧的竖板将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和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进行固定,为了便于区分,将两侧竖板分别命名左竖板1106和右竖板1107,左竖板1106和右竖板1107沿底板1105的左右两端向上延伸设置,且均开设有安装孔,左竖板1106和右竖板1107分别通过其上开设的安装孔卡接固定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和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动卡钳的摩擦片报警器自带一根报警器线束10与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因此轮边线束支架11除了需要固定多合一接头11,还需要固定报警器线束10与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以此来保证设备中刚出来时的一段轮速传感器线束5、EPB线束7、以及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报警器线束10与设备保持相对静止不动,避免了此段线束与出线端子长期相互运动,出现磨线现象,从而导致,经过一段时间会使线束折断失去对应功能。使用时,首先将多合一接头1卡接在轮边线束支架11中,再将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卡接在轮边线束支架11中,同时将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插入轮边线束支架11中,并使其插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中,最后将轮速传感器线束母头3和EPB线束母头4分别与各自设备进行对接,此时完成所有轮边线束的插接,对应功能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合一接头1以及多合一接头1上具有不同安装方向的多个连接端口,避免了线束布置的整体复杂性,减小了线束布置过程占用空间,便于安装,且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以上实施方式的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的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钣金,所述车身钣金内部安装有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Claims (10)

1.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合一接头(1),所述多合一接头(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101)、第二连接端口(102)、第三连接端口(103)、第四连接端口(104),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01)连接有第一线束,第二连接端口(102)连接有第二线束,第三连接端口(103)连接有第三线束,第四连接端口(104)连接有集合线束(8),第一连接端口(101)和第二连接端口(102)位于多合一接头(1)的左侧,且上下布置,开口均朝向左侧;第四连接端口(104)设置于多合一接头(1)上端,第三连接端口(103)设置于多合一接头(1)的右侧,且开口朝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01)和第二连接端口(102)的中心线垂直于第四连接端口(104)的中心线,且第三连接端口(103)的中心线与第四连接端口(104)的中心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为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所述第二线束为轮速传感器线束(5),第三线束为EPB线束(7),所述集合线束(8)在多合一接头(1)内部分别电连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轮速传感器线束(5)及EPB线束(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端口(101)通过摩擦片报警器线束(6)电连接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第二连接端口(102)通过轮速传感器线束(5)电连接轮速传感器线束母头(3)、第三连接端口(103)通过EPB线束(7)电连接EPB线束母头(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电连接有第四线束单元,第四线束单元包括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以及与其电连接的报警器线束(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合一接头(1)固定连接有轮边线束支架(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合一接头(1)卡接固定于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合一接头(1)靠近底端的部位设有卡槽(105),卡槽(105)与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的卡合部(1101)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1101)设置在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的上端,且弯折延伸构成一U型卡合结构,卡合部(1101)与卡槽(105)为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边线束支架(11)包括固定板(1102)、设置在固定板(1102)上端的卡合部(1101)、与固定板(1102)相连的支撑杆(1103)、位于支撑杆(1103)自由端的固定部(1104);所述固定部(1104)沿着支撑杆(1103)自由端的上端设置,其包括底板(1105)、沿底板(1105)两侧向上延伸的竖板,通过底板(1105)两侧的竖板将摩擦片报警器线束母头(2)和摩擦片报警器线束公头(9)进行固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钣金,所述车身钣金内部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
CN202321215757.3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Active CN219659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5757.3U CN21965911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5757.3U CN21965911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9111U true CN219659111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5757.3U Active CN21965911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9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191B (zh) 车辆用组合连接器
US6635824B1 (en) Junction connector for wire harnesses
CN103460516B (zh) 连接器
CN219659111U (zh) 一种轮边线束多合一连接器及汽车
CN110970762B (zh) 线束
CN102673494A (zh) 一种车架线束布线方法及其车架线束
CN213705140U (zh) 线束、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14626206U (zh) 一种鼓型车电气模块化线槽
CN216468105U (zh) 一种装有多媒体主机和T-Box设备的管梁组件
CN218431125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对接支架
CN216929100U (zh) 一种孔式接头
CN216625180U (zh) 一种汽车仪表线束护线盒
CN212637370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接线盒
CN211790468U (zh) 一种线线对接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装置
CN218335192U (zh) 商用车前围接线盒
CN213510880U (zh) 一种发动机集成线束的布置结构
CN210201075U (zh) 车用全景后摄像头线束
CN217259865U (zh) 行车事件记录器安装结构
CN218858340U (zh) 分线盒及汽车
CN218750649U (zh) 线束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2137196U (zh) 一种机舱护线盒
CN216994195U (zh) 一种基于复合型排线的车身线束固定结构
CN204068092U (zh) 汽车线束分线固定支架
CN213753373U (zh) 一种防脱落效果好的汽车线束
CN218334560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插接式线束接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