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2249U -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2249U
CN219652249U CN202320965469.3U CN202320965469U CN219652249U CN 219652249 U CN219652249 U CN 219652249U CN 202320965469 U CN202320965469 U CN 202320965469U CN 219652249 U CN219652249 U CN 219652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leaning
container
pressing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54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斌
黄振国
周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54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2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2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2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多功能翻车机包括转子平台、第一压车机构、第二压车机构、第一靠车机构和第二靠车机构,其中,第一靠车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靠车组件。此结构的多功能翻车机,可用于翻卸敞车皮运输的敞车皮、平车集装箱运输的集装箱以及套装运输的集装箱。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和集装箱时,第一靠车组件从侧边靠紧敞车皮上方的集装箱的侧面,第二靠车机构动作从侧边靠紧敞车皮的侧面,以使集装箱稳定保持在敞车皮内,转子平台转动以翻卸集装箱内的物料,防止翻卸过程中集装箱侧移,提高套装运输时翻卸集装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人工卸车,减少人工操作和人工成本,实现全自动翻卸,提高翻卸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车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运输散装物料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参见图1至图3,三种运输方式分别为敞车皮运输、平车集装箱运输和套装运输(即将集装箱放在敞车皮中运输)。翻车机无论是在翻卸敞车皮1’还是在翻卸平车运输的集装箱3’时,都要先从上方压住敞车皮或集装箱,并从侧边靠紧敞车皮或平车2’、集装箱,使其不能移动。
套装运输中,为了敞车皮运输的平衡所需,集装箱在敞车皮的宽度方向居中放置,在集装箱底部与敞车皮之间放置木块以防集装箱窜动。在翻卸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的翻车机仅能通过压车机构压住集装箱顶部、通过靠车机构靠紧敞车皮。由于集装箱在敞车皮中高出敞车皮一定高度,只依靠压车机构压紧集装箱,在翻卸过程中集装箱还是容易移动,导致集装箱翻卸过程中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翻车机翻卸套装运输的集装箱时集装箱容易移动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车机,适于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和集装箱,集装箱置于敞车皮内,并且集装箱的高度高于敞车皮的高度,多功能翻车机包括:
转子平台;
第一压车机构,设于所述转子平台上,所述第一压车机构适于从上至下压紧敞车皮;
第二压车机构,设于所述转子平台上,所述第二压车机构适于从上至下压紧集装箱;
第一靠车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靠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部,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靠车组件;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和集装箱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靠车组件伸出以从侧边靠紧敞车皮上方的集装箱;
第二靠车机构,设于所述转子平台上,所述第二靠车机构适于从侧边靠紧敞车皮。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第一靠车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靠车板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导向机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所述第一靠车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向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转动组件,两组所述转动组件上下相对并且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滑动地设于两组所述转动组件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每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至少两个所述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伸缩方向间隔排布。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转动件为滚轮。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上。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第一靠车板组件包括第一靠车板和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靠车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一靠车板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第二压车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压车梁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平台和所述第二压车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平台和所述第二压车梁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梁上。
可选地,上述的多功能翻车机,所述第二靠车机构包括靠车驱动机构、第二靠车板组件和靠车连杆,所述靠车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平台和所述第二靠车板组件铰接;所述靠车连杆设于所述第二靠车板组件下方,并且所述靠车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靠车板组件和所述转子平台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卸料系统,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翻车机,可用于翻卸敞车皮运输的敞车皮、平车集装箱运输的集装箱以及套装运输的集装箱。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和集装箱时,第一压车机构动作压紧敞车皮的顶部,第二压车机构动作压紧集装箱的顶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靠车组件从侧边靠紧敞车皮上方的集装箱的侧面,第二靠车机构动作从侧边靠紧敞车皮的侧面,以使集装箱稳定保持在敞车皮内,转子平台转动以翻卸集装箱内的物料,防止翻卸过程中集装箱侧移,提高套装运输时翻卸集装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人工卸车,减少人工操作,减小人工成本,实现全自动翻卸,提高翻卸效率。
2.第一支撑杆通过导向机构可滑动地设于第二压车机构上,以引导第一靠车板组件平稳运行。
3.第一靠车板组件包括第一靠车板和第一缓冲件,第一靠车板组件从侧面靠紧集装箱时,第一缓冲件接触集装箱起缓冲作用,以避免撞击和硬接触损坏集装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敞车皮运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平车集装箱运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套装运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翻车机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翻车机翻转套装运输的敞车皮和集装箱时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翻车机翻转敞车皮运输的敞车皮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翻车机翻转平车集装箱运输的集装箱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敞车皮;2’、平车;3’、集装箱;
1、敞车皮;2、平车;3、集装箱;41、顶梁;42、靠车梁;43、平台本体;51、压车驱动机构;52、第一压车梁;53、第一连杆;61、第二驱动机构;62、第二压车梁;63、第二连杆;71、第一驱动机构;72、第一靠车组件;721、第一支撑杆;722、第一靠车板组件;7221、第一靠车板;7222、第一缓冲件;7311、转动件;732、支撑件;81、靠车驱动机构;82、第二靠车板组件;83、靠车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其适于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1和集装箱3,集装箱3置于敞车皮1内,并且集装箱3的高度高于敞车皮1的高度,如图4和图5所示,多功能翻车机包括转子平台、第一压车机构、第二压车机构、第一靠车机构和第二靠车机构,其中,第一压车机构设于转子平台上,第一压车机构适于从上至下压紧敞车皮1;第二压车机构设于转子平台上,第二压车机构适于从上至下压紧集装箱3;第一靠车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71和第一靠车组件72,其中,第一驱动机构71设于第二压车机构上部,并且第一驱动机构71连接第一靠车组件72;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1和集装箱3时,第一驱动机构71驱动第一靠车组件72伸出以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上方的集装箱3;第二靠车机构设于转子平台上,第二靠车机构适于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
此结构的多功能翻车机,可用于翻卸敞车皮1运输的敞车皮1、平车2集装箱3运输的集装箱3以及套装运输的集装箱3。参见图7,翻卸敞车皮1运输的敞车皮1时,第一压车机构动作从上至下压紧敞车皮1的顶部,第二靠车机构动作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的侧面,转子平台转动带动敞车皮1转动,以卸出敞车皮1内的物料;参见图8,翻卸平车2集装箱3运输的集装箱3时,第二压车机构动作从上至下压紧集装箱3的顶部,第二靠车机构动作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的侧面和平车2的侧面,转子平台转动带动集装箱3转动,以卸出集装箱3内的物料;参见图5,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1和集装箱3时,第一压车机构动作压紧敞车皮1的顶部,第二压车机构动作压紧集装箱3的顶部,第一驱动机构71驱动第一靠车组件72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上方的集装箱3的侧面,第二靠车机构动作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的侧面,以使集装箱3稳定保持在敞车皮1内,转子平台转动以翻卸集装箱3内的物料,防止翻卸过程中集装箱3侧移,提高套装运输时翻卸集装箱3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人工卸车,减少人工操作和人工成本,实现全自动翻卸,提高翻卸效率。
参见图5和图6,第一靠车组件72包括第一支撑杆721和第一靠车板组件722,第一支撑杆72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1的驱动端,第一支撑杆721通过导向机构可滑动地设于第二压车机构上;第一靠车板组件722设于第一支撑杆721背向第一驱动机构71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71动作带动第一支撑杆721朝向集装箱3移动,以使第一靠车板组件722靠紧敞车皮1上方的集装箱3的侧面,第一支撑杆721通过导向机构可滑动地设于第二压车机构上,以引导第一靠车板组件722平稳运行。
参见图6,导向机构包括两组转动组件,两组转动组件上下相对并且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压车机构上,第一支撑杆721可滑动地设于两组转动组件之间,第一支撑杆721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上下两组转动组件,第一支撑杆721移动时其沿转动组件滑动以减小运行中的摩擦力,导向机构结构简单。
可选地,每组转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7311,至少两个转动件7311沿第一支撑杆721的伸缩方向间隔排布,以有效引导第一支撑杆721平稳移动。每组转动组件的转动件7311水平布置,以引导第一支撑杆721和第一靠车组件72水平移动。
可选地,转动件7311为滚轮。
导向机构还包括与转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件732,支撑件732设于第二压车机构上,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件732上,以将转动组件连接在第二压车机构上。例如,支撑件732呈板状,支撑件732焊接在第二压车机构上。支撑件732上设有多个与滚轮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板,滚轮可转动地设于连接板上。
参见图8,第二压车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1、第二压车梁62和第二连杆63,第二驱动机构61的两端分别与转子平台和第二压车梁62铰接;第二连杆63设于第二驱动机构61上方,第二连杆63的两端分别与转子平台和第二压车梁62铰接;第一驱动机构71和支撑件732设于第二压车梁62上。第二驱动机构61的驱动端缩回,带动第二连杆63和第二压车梁62绕第二连杆63与转子平台的铰接点转动,以使第二压车梁62压接在集装箱3顶部,翻卸完成,第二驱动机构61伸出,以使第二压车梁62脱离集装箱3。可选地,支撑件732焊接在第二压车梁62上。
参见图6,第一靠车板组件722包括第一靠车板7221和第一缓冲件7222,第一靠车板7221连接第一支撑杆721,第一缓冲件7222设于第一靠车板7221背向第一支撑杆721的一侧,第一靠车板组件722从侧面靠紧集装箱3时,第一缓冲件7222接触集装箱3起缓冲作用,以避免撞击和硬接触损坏集装箱3。例如,第一缓冲件7222为橡胶块。
参见图7和图8,转子平台包括顶梁41、靠车梁42和平台本体43,顶梁41和靠车梁42固定于平台本体43上。顶梁41和靠车梁42的上部均设有支座,顶梁41和靠车梁42的下部均设有耳板,转子平台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二压车机构,以从集装箱3宽度方向的两侧压紧集装箱3,其中一组第二压车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61一端铰接在靠车梁42底部的耳板上,另一组第二压车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61铰接在顶梁41下方的耳板上,其中一组第二压车机构的第二连杆63的一端铰接在靠车梁42上部的支座上,另一组第二压车机构的第二连杆63铰接在顶梁41上方的支座上。
参见图4和图7,沿多功能翻车机的长度方向,第一压车机构和第二压车机构均设有多个,第一压车机构和第二压车机构间隔设置。第一压车机构包括压车驱动机构51、第一压车梁52和第一连杆53,第一压车机构的设置方式和固定方式与第二压车机构相同。转子平台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压车机构,以从敞车皮1宽度方向的两侧压紧敞车皮1,其中一组第一压车机构的压车驱动机构51一端铰接在靠车梁42底部的耳板上,另一组第一压车机构的压车驱动机构51铰接在顶梁41下方的耳板上,其中一组第一压车机构的第一连杆53的一端铰接在靠车梁42上部的支座上,另一组第一压车机构的第一连杆53铰接在顶梁41上方的支座上。
参见图5、图7和图8,第二靠车机构包括靠车驱动机构81、第二靠车板组件82和靠车连杆83,靠车驱动机构81的两端分别与转子平台和第二靠车板组件82铰接;靠车连杆83设于第二靠车板组件82下方,并且靠车连杆8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靠车板组件82和转子平台铰接。靠车连杆83在底部支撑第二靠车板组件82,靠车驱动机构81驱动第二靠车组件朝向或背向待翻转车体移动以从侧边靠紧车体。
具体而言,第二靠车板组件82包括大靠车板组件和小靠车板组件,靠车连杆83和靠车驱动机构81各设有两组,两组靠车驱动机构81的一端分别设于靠车梁42的顶部和底部,一组靠车驱动机构81的另一端连接大靠车板组件,另一组靠车驱动机构81的另一端连接小靠车板组件;两组靠车连杆83的一端铰接在平台本体43上,另一端分别铰接大靠车板组件和小靠车板组件,小靠车板组件位于大靠车板组件下方。
参见图5,套装运输时,第一压车梁52压紧敞车皮1顶部,第二压车梁62压紧集装箱3顶部,大靠车板组件和小靠车板组件分别靠紧敞车皮1的侧面,第一靠车板组件722靠紧敞车皮1上方的集装箱3的侧面,转子平台顺时针转动以翻转集装箱3内的物料。参见图7,敞车皮1运输时,第一压车梁52压紧敞车皮1顶部,大靠车板组件和小靠车板组件分别靠紧在敞车皮1侧面,转子平台顺时针转动以翻转敞车皮1内部的物料。参见图8,平车2集装箱3运输时,第二压车梁62压紧集装箱3顶部,第一驱动机构71的驱动端处于缩回状态,以使第一靠车板组件722远离集装箱3的侧面,大靠车板组件靠紧集装箱3侧面,小靠车板组件靠紧平车2侧面,转子平台顺时针转动以翻转集装箱3内的物料。
可选地,压车驱动机构51、第一驱动机构71、第二驱动机构61和靠车驱动机构81均为油缸。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转动件7311还可为轴承或万向球等。
作为进一步变形方式,导向机构还可为导轨滑块机构,导轨滑块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导轨和滑块其中之一固定在第一支撑杆721上、其中另一固定在第二压车梁62上,通过导轨与滑块的配合引导第一支撑杆721滑动。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靠车组件72还可不设第一支撑杆721,第一驱动机构71的驱动端直接连接第一靠车板组件72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卸料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的多功能翻车机。
此结构的卸料系统,可用于敞车皮1运输、平车2集装箱3运输以及套装运输中的敞车皮1或集装箱3的自动卸料,实现多功能翻车卸料;同时卸料系统可防止翻卸套装运输的集装箱3时集装箱3侧移,提高翻卸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人工卸车,减小人工成本,实现全自动翻卸,提高翻卸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适于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1)和集装箱(3),集装箱(3)置于敞车皮(1)内,并且集装箱(3)的高度高于敞车皮(1)的高度,多功能翻车机包括:
转子平台;
第一压车机构,设于所述转子平台上,所述第一压车机构适于从上至下压紧敞车皮(1);
第二压车机构,设于所述转子平台上,所述第二压车机构适于从上至下压紧集装箱(3);
第一靠车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71)和第一靠车组件(7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部,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连接所述第一靠车组件(72);翻卸套装运输的敞车皮(1)和集装箱(3)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驱动所述第一靠车组件(72)伸出以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上方的集装箱(3);
第二靠车机构,设于所述转子平台上,所述第二靠车机构适于从侧边靠紧敞车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车组件(72)包括第一支撑杆(721)和第一靠车板组件(722),所述第一支撑杆(72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支撑杆(721)通过导向机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所述第一靠车板组件(72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721)背向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转动组件,两组所述转动组件上下相对并且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所述第一支撑杆(721)可滑动地设于两组所述转动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7311),至少两个所述转动件(7311)沿所述第一支撑杆(721)的伸缩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7311)为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件(732),所述支撑件(732)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上,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7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车板组件(722)包括第一靠车板(7221)和第一缓冲件(7222),所述第一靠车板(722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21),所述第一缓冲件(7222)设于所述第一靠车板(7221)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杆(72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车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1)、第二压车梁(62)和第二连杆(6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平台和所述第二压车梁(6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3)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1)上方,所述第二连杆(6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平台和所述第二压车梁(62)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设于所述第二压车梁(6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车机构包括靠车驱动机构(81)、第二靠车板组件(82)和靠车连杆(83),所述靠车驱动机构(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平台和所述第二靠车板组件(82)铰接;所述靠车连杆(83)设于所述第二靠车板组件(82)下方,并且所述靠车连杆(8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靠车板组件(82)和所述转子平台铰接。
10.一种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车机。
CN202320965469.3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Active CN219652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5469.3U CN219652249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5469.3U CN219652249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2249U true CN219652249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5469.3U Active CN219652249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2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3264B (zh) 一种方便装卸货的货车车厢
CN111572612A (zh) 一种物流转运装卸装置
CN108313770B (zh) 一种铁路平车运输顶开式集装箱的翻车机
CN111775981A (zh) 铁路侧翻车
CN219652249U (zh) 一种多功能翻车机及卸料系统
CN109335570B (zh) 多功能货物装卸车及货物装卸系统
JPH10324241A (ja) ばら荷積み込み装置
KR101699449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
CN102923141A (zh) 宽轨气动自翻车
CN214607759U (zh) 一种自卸式半挂车
CN115557274A (zh) 一种翻车机用多车型的靠车机构
CN201923138U (zh) 漏斗车
CN113291872B (zh) 一种两用翻车机压持装置
CN202557378U (zh) 一种自卸车车厢的倾斜机构
CN213112394U (zh) 用于叉车的防倾倒装置
CN214652166U (zh) 一种货物装卸运输平台
CN201619485U (zh) 平推式自卸车的自卸装置
CN217650472U (zh) 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
CN219488640U (zh) 一种叉轨结构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
CN217495929U (zh) 一种可清理剩余物料的自卸车车厢
GB2134874A (en) Load-carrying motor vehicle with lifting platform
CN218707415U (zh) 一种适应敞车和集装箱翻车系统的靠车机构
CN218809186U (zh) 一种翻车机用多车型的靠车机构
CN213325743U (zh) 一种可正向上车卸车平台的挡车结构
CN210735632U (zh) 一种折弯式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