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3037U -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3037U
CN219613037U CN202320481215.4U CN202320481215U CN219613037U CN 219613037 U CN219613037 U CN 219613037U CN 202320481215 U CN202320481215 U CN 202320481215U CN 219613037 U CN219613037 U CN 219613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ing
heating portion
liquid guiding
gui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12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朋新
鲁林海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812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3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3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3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其中,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导液元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从储液腔吸取液体基质;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加热部分用于加热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加热部分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加热部分包括靠近第一表面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导液元件被构造成包围或覆盖加热部分的第二侧、且至少部分裸露加热部分的第一侧。以上雾化器,将加热元件布置于导液元件内,并使导液元件向加热部分的第二侧提供液体基质,以及将生成的气溶胶从加热部分的第一侧释放。

Description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作为另一示例,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雾化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液体基质,该液体基质被加热以使其发生汽化,从而产生可吸入的气溶胶。该液体基质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已知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用于吸取和存储液体基质的毛细纤维元件、以及结合于毛细纤维元件的平坦表面上的平面加热元件,平面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液体基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导液元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用于加热保持于所述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所述加热部分定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加热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导液元件被构造成包围或覆盖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二侧、且至少部分裸露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分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基本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和/或所述加热元件基本垂直于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
所述加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所述加热元件在使用期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在所述加热部分上引导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分包括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延伸的导电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轨迹包括至少两个周期性地或重复地呈现的轨迹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分包括:
齿,由所述导电轨迹沿所述加热元件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通过支撑所述齿,进而至少部分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保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液元件外部的第一电连接部;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导液元件外部的第二电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且所述第一电极部分上设有第一穿孔,以提供液体基质从所述导液元件的第一表面流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通道;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且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上设有第二穿孔,以提供液体基质从所述导液元件的第一表面流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加热部分相对布置,进而使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
吸气口,位于所述近端;
所述加热部分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吸气口内;或者,所述加热部分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吸气口是可视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
吸气口,位于所述近端;
气溶胶输出管,由所述吸气口朝向所述远端延伸,并用于将气溶胶输出中所述吸气口;
所述加热元件布置成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朝向所述气溶胶输出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和/或导液元件布置成能够至少部分阻挡气流从而使气流从第二表面绕经所述导液元件到达第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是柔性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包括:
第一导液元件,界定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导液元件,界定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加热元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和第二导液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支架,所述导液元件和加热元件被容纳或保持于所述支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平面延伸的支撑元件,抵靠于所述导液元件的第二表面。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具有相背的近端和远端;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导液元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朝向所述近端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用于加热保持于所述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表面是裸露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
第一导液元件,结合于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一侧、且限定有开口以至少部分避开或裸露所述加热部分;所述第一导液元件被布置成接收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
第二导液元件,结合于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二侧,且包覆所述加热部分;所述第二导液元件被布置成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接收液体基质;
所述加热部分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与第二导液元件之间,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并使得气溶胶由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开口释放。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所述的雾化器、以及对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雾化器的雾化组件,包括:
可供流体渗透的导液元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定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加热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导液元件被构造成包围或覆盖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二侧、且至少部分裸露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
以上雾化器,将加热元件布置于导液元件内,并使导液元件向加热部分的第二侧提供液体基质,以及将生成的气溶胶从加热部分的第一侧释放。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雾化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支架与雾化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雾化组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雾化组件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雾化组件、密封元件和端盖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雾化组件、密封元件和端盖装配前的示意图;
图12是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组件装配前的示意图;
图13是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组件装配前的示意图;
图14是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组件装配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液体基质优选包括含烟草的材料,含烟草的材料包括在加热时从液体基质释放的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替代地或另外,液体基质可以包含非烟草材料。液体基质可以包括水、乙醇或其它溶剂、植物提取物、尼古丁溶液和天然或人造的调味剂。优选的是,液体基质进一步包含气溶胶形成剂。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的实例是甘油和/或丙二醇。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存储有液体基质并对其进行汽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100、以及为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源机构20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比如图1所示,电源机构200包括设置于纵向方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的接收腔270,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接收腔270表面的电触头230,用于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机构200内时为雾化器100供电。
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雾化器100沿纵向方向与电源机构200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电触头21,进而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接收腔270内时,电触头21通过与电触头230接触抵靠进而形成导电。
电源机构200内设置有密封件260,并通过该密封件260将电源机构200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接收腔270。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密封件260垂直于电源机构200的纵向方向布置;并且密封件260是柔性的,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00渗漏至接收腔270的液体基质流向电源机构200内部的电路220、传感器250等电子部件。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源机构200还包括沿纵向方向背离接收腔270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芯210;以及设置于电芯210与容纳腔之间的电路220,该电路220可操作地在电芯210与电触头230之间引导电流。
在使用中电源机构200包括有传感器250,用于感测雾化器100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电路220根据该传感器250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芯210向雾化器100输出电流。
进一步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源机构200在背离接收腔270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240,用于对电芯210充电。
图2至图6示出了图1中雾化器100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雾化器100包括:
主壳体1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件界定;大致呈扁形的中空筒状,内部用于存储和雾化液体基质的必要功能器件;主壳体10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110和远端120;其中,根据通常使用的需求,近端110被配置为用户吸食气溶胶的一端,在近端110设有用于供用户抽吸的吸气口130;而远端120被作为与电源机构200结合的一端,且主壳体10的远端120为敞口,其上安装有可以拆卸的端盖20,敞口结构用于向主壳体10内部安装各功能部件。以及在装配后,由主壳体10和端盖20共同界定雾化器100的外壳或外表面。
在图2至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电触头21由端盖20的表面贯穿至雾化器100内部,进而电触头21至少部分是裸露在雾化器100外的,进而与电触头230通过接触进而形成导电。同时,端盖20上还设有进气口22,用于在抽吸中供外部空气进入至雾化器100内。以及根据图2至图6所示,在装配之后电触头21与端盖20的表面是平齐的。
参见图3至图6所示,主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2,以及用于从储液腔12中吸取液体基质并加热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组件30。其中,在图5所示的剖面示意图中,主壳体10内设有沿纵向设置的气溶胶输出管11,该气溶胶输出管11与主壳体10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2;该气溶胶输出管11相对近端110的第一端与吸气口130连通,从而将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吸气口130处吸食。具体地,气溶胶输出管11与主壳体10是由可模制材料例如有机聚合物一体模制形成的;则气溶胶输出管11朝向近端110的第一端是结合于主壳体10的。
在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储液腔12在朝向远端120的一侧是敞口的;以及在装配后,雾化器100被构造成使液体基质仅能从储液腔12朝向远端120的一侧离开。具体地,雾化器100内还包括:
支架60,至少部分用于容纳和保持雾化组件30;
柔性的密封元件70,至少部分围绕或包围支架60,由支架60在密封元件70内提供支撑。以及在装配后,密封元件70至少部分位于支架60与主壳体10之间,从而在它们之间提供密封。
在装配后,支架60上布置有导液通道61;密封元件70上布置有与导液通道61相对的避让孔71;进而在装配后,储液腔12内的液体基质,通过避让孔71和导液通道61后传递至支架60内的雾化组件30上被吸收和雾化,例如图5中箭头R1所示。
根据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支架60上布置有插接口72,以用于供气溶胶输出管11朝向远端120的第二端插接。密封元件70上具有与插接口72相对布置的避让孔62;并且在装配后密封元件70至少部分还位于气溶胶输出管11与支架60的插接口72之间提供密封。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5至图9所示,雾化组件30基本是垂直于雾化器100的纵向布置的。雾化组件30用于吸收和存储由导液通道61传递的液体基质,并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以及在该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0包括:
加热元件40,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以及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是平面的加热元件。以及,加热元件40是垂直于雾化器100的纵向布置的。以及,加热元件40是电阻加热元件;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还可以是感应加热元件或红外加热元件。
参见图5至图9所示,加热元件40包括:
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电极部分41和第二电极部分42;第一电极部分41靠近并界定加热元件40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电极部分42靠近并界定加热元件40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
加热部分43,位于第一电极部分41和第二电极部分42之间延伸。
在使用中,由第一电极部分41和第二电极部分42界定加热元件40的电连接区域;以及,由加热部分43界定加热元件40的加热区域。
其中,加热部分43包括:
在第一电极部分41和第二电极部分42之间迂回或蜿蜒延伸的导电轨迹431;该导电轨迹43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周期性地或重复地呈现的轨迹单元,例如导电轨迹431可以包括若干个U形的轨迹单元。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导电轨迹431还可以具有更多的形状,例如波形形状、螺旋形形状、网状形状等。
其中,加热部分43还包括:
由导电轨迹431沿加热元件40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出的齿432。齿432具有多个方面的作用;在一个方面中,齿432是能从导电轨迹431传导接收热量的,进而齿432能增大加热部分43的温场范围和温场均匀性;在另一个方面,在装配后雾化组件30的导液元件能通过夹持或保持齿432,进而至少部分支撑或加热部分43,而避免结合于导电轨迹431上对加热部分43进行保持。以及在实施例中,齿432是细长的。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齿432是矩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
第一电极部分41包括:第一基部412,以及从第一基部412延伸至第一端的第一电连接部411;
加热部分43是结合于第一基部412上,形成电连接的;以及,第一电连接部411在装配后是与电触头21抵靠或焊接等形成导电。
同样地,第二部分41包括:第二基部422,以及从第二基部422延伸至第一端的第二电连接部421;
加热部分43是结合于第二基部422上,形成电连接的;以及,第二电连接部421在装配后是与电触头21抵靠或焊接等形成导电。则在装配后,由第一电极部分41的第一电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部分42的第二电连接部421分别与电触头21形成导电,进而在加热元件40上引导电流。以及在使用中,电流沿着迂回或蜿蜒的导电轨迹431流过加热部分43形成电阻焦耳热而发热;以及,电流基本是不流过齿432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是由电阻性金属的片材通过切割或蚀刻等制备获得。例如加热元件40由电阻性金属制备例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具有大约0.05~0.5mm的厚度。例如加热元件40具有大约6~15mm的长度、以及2~5mm的宽度。以及,第一电极部分41和/或第二电极部分42具有大约1~4mm的长度;以及加热部分43具有大约2~5mm的长度。以及,第一电极部分41的第一电连接部411具有1~2mm的长度;第二电极部分42的第二电连接部421具有1~2mm的长度。
参见图5至图9所示,雾化组件30还包括:
相背布置的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加热元件40包括朝向近端110的第一侧、以及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其中,第一导液元件31位于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第二导液元件32位于加热元件40的第二侧。以及,第一导液元件31结合于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表面;第二导液元件32结合于加热元件40的第二侧表面。
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分别从两侧夹持加热元件40;以及在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基本是薄片的形状;以及,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的宽度与加热元件40的宽度相同;以及,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的宽度略微小于加热元件40的长度。以及,第一电极部分41的第一电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部分42的第二电连接部421伸出或裸露于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外,对于与电触头21形成导电接触是有利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的厚度介于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的厚度基本相同;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31的厚度小于第二导液元件32的厚度,例如第一导液元件31的厚度为1mm、第二导液元件32的厚度为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是柔性的。例如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包括柔性的棉纤维、无纺布纤维、海绵体等多孔的毛细纤维元件。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是刚性的多孔体,例如多孔陶瓷体、多孔玻璃或者泡沫金属等。
参见图5至图9所示,第一电极部分41的第一基部412上布置有第一穿孔413;第二电极部分42的第二基部422上布置有第二穿孔423。第一穿孔413和第二穿孔423大约是矩形的。在装配后,第一导液元件31朝向近端110和/或储液腔12的上表面被作为吸液表面,该上表面通过导液通道61与储液腔12流体连通的,进而吸取由导液通道61传递的液体基质。由于加热元件40具有较薄的厚度,装配后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在两侧的挤压下,能通过第一穿孔413和第二穿孔423接触或抵靠形成导通。进而使第二导液元件32能从第一导液元件31接收或吸取液体基质。第二导液元件32背离第一导液元件31的下表面不被用作为雾化表面。
第一导液元件31上布置有与加热部分43的导电轨迹431相对的开口314;加热元件40的加热部分43的导电轨迹431,通过开口314裸露的。第一导液元件31覆盖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表面且裸露导电轨迹431;第二导液元件32覆盖加热元件40的第二侧表面。在使用中,加热元件40的导电轨迹431接触或抵靠第二导液元件32,进而以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并将气溶胶由第一导液元件31的开口314释放。
在装配后,第一导液元件31和第二导液元件32通过包夹加热部分43的齿432,以固定加热部分43。以及在该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中,第一导液元件31、加热元件40和第二导液元件32是可以分离的。
或者在又一些其他的变化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0可以包括:
基本是平面延伸的加热元件40;以及,
导液元件,围绕加热元件40的部分,且在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裸露导电轨迹431。例如在该实施例中,导液元件可以是由可模制材料围绕加热元件40的部分模制的多孔体,例如可以通过所谓的金属嵌件注塑工艺进行。围绕加热元件40模制的导液元件是结合于加热元件40上,且与加热元件40基本不可分离的。以及,加热元件40的第一电连接部411和第二电连接部421是伸出或裸露于导液元件外的。
参见图3至图7所示,支架60在朝向远端120的一侧是敞开的;在装配中,雾化组件30能由支架60的敞口装配于支架60内。支架60内设置有垂直于纵向布置的挡壁64,以用于供雾化组件30装配于支架60内抵靠。挡壁64是环形的,进而在装配后挡壁64围绕且避开加热元件40的导电轨迹431和/或第一导液元件31的开口314,以使气溶胶能顺畅地释放后进入气溶胶输出管11。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的导电轨迹431和/或第一导液元件31的开口314是与气溶胶输出管11
参见图3至图6所示,雾化器100内还包括:
支撑元件50,位于支架60内;支撑元件50被构造成是垂直于支架60的纵向方向布置的片状或板状。支撑元件50在支架内60,从雾化组件30的第二侧支撑雾化组件30,进而在装配后由挡壁64和支撑元件50分别从第一侧和第二侧将雾化组件30夹持在它们之间。
根据图10和图11所示,端盖20上布置有支撑壁23,以用于支持和保持支撑元件50,进而使支撑元件50紧固于支架60内。
根据图10和图11所示,支撑元件50包括:
主体51,被构造成是垂直于支架60的纵向方向布置的片状或板状;以及由主体51延伸出的夹臂52。由主体51和夹臂52支撑和夹持雾化组件30。夹臂52是垂直于主体51延伸的,在装配后夹臂52抵靠于第一电连接部411和第二电连接部421。
根据图6和图7中所示,支架6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还布置有窗口63。在抽吸中气流路径如图6中箭头R2所述所示,外部空气由进气口进入至支架60内,并从窗口63绕过雾化组件30和/或支撑元件50流向雾化组件30的第一侧后,携带气溶胶从气溶胶输出管11输出至吸气口130。
图12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a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0a包括:
基本是平面延伸的加热元件40;
导液元件,基本是片状的形状,并包括第一导液部分31a和第二导液部分32a;导液元件是柔性的可翻折的,例如在图12中第一导液部分31a和第二导液部分32a可以绕折线m进行对折。以及,第一导液部分31a上具有开口314a,以用于裸露加热元件40的导电轨迹431。
该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a在装配的过程中,如图12中所示,包括:
S1,将加热元件40贴合于导液元件的第二导液部分32a,如箭头R3所示;
S2,将第一导液部分31a绕折线m进行对折,如箭头R4所示;使第一导液部分31a和第二导液部分32a包夹加热元件40;且使第一导液部分31a的开口314a在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与导电轨迹431对准,以裸露导电轨迹431。则沿雾化器100的纵向方向,导电轨迹431通过吸气口130是可视的;或者,导电轨迹431沿雾化器100的纵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吸气口130内。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沿雾化器100的纵向方向,气溶胶输出管11和/或吸气口130与导电轨迹431是相对错开的。
图13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c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该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c包括:
基本是平面延伸的加热元件40;
基本是片状的第一导液元件31c,具有开口314c;第一导液元件31c结合于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
基本片状的第二导液元件32c,具有凹陷324c;第二导液元件32c结合于加热元件40的第二侧。
在该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c中,开口314c和凹陷324c均是与加热元件40的导电轨迹431相对的。开口314c用于裸露导电轨迹431及释放气溶胶。凹陷324c的深度大约0.5~2mm。则在装配后,导电轨迹431通过凹陷324c与第二导液元件32c之间形成毛细间隙,能在毛细间隙内吸附液体基质提供给导电轨迹431加热雾化、且使导电轨迹431与第二导液元件32c之间非接触;对于阻止导电轨迹431的热量大量地传递给第二导液元件32c是有利的。
图14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d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该实施例的雾化组件30d包括:
基本是平面延伸的加热元件40;
基本是片状的第一导液元件31d,具有第一开口314d;第一导液元件31d结合于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
基本是片状的第二导液元件32d,具有第二开口324d;第二导液元件32d结合于加热元件40的第二侧;
基本是片状的第三导液元件33d,结合于第二导液元件32d。
在装配后,第一开口314d用于裸露导电轨迹431及释放气溶胶。第二开口324d使导电轨迹431与第三导液元件33d之间界定毛细间隙,以吸附液体基质并使导电轨迹431与第三导液元件33d非接触。
或者在更多的变化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0d还可以包括位于加热元件40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更多层导液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导液元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用于加热保持于所述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所述加热部分定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加热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导液元件被构造成包围或覆盖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二侧、且至少部分裸露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分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基本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和/或所述加热元件基本垂直于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
所述加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所述加热元件在使用期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在所述加热部分上引导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分包括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延伸的导电轨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轨迹包括至少两个周期性地或重复地呈现的轨迹单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分包括:
齿,由所述导电轨迹沿所述加热元件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通过支撑所述齿,进而至少部分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保持。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液元件外部的第一电连接部;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导液元件外部的第二电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且所述第一电极部分上设有第一穿孔,以提供液体基质从所述导液元件的第一表面流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通道;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导液元件内;且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上设有第二穿孔,以提供液体基质从所述导液元件的第一表面流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加热部分相对布置,进而使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裸露。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
吸气口,位于所述近端;
所述加热部分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吸气口内;或者,所述加热部分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吸气口是可视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和远端;
吸气口,位于所述近端;
气溶胶输出管,由所述吸气口朝向所述远端延伸,并用于将气溶胶输出中所述吸气口;
所述加热元件布置成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朝向所述气溶胶输出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和/或导液元件布置成能够至少部分阻挡气流从而使气流从第二表面绕经所述导液元件到达第一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是柔性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包括:
第一导液元件,界定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导液元件,界定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加热元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和第二导液元件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所述导液元件和加热元件被容纳或保持于所述支架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面延伸的支撑元件,抵靠于所述导液元件的第二表面。
19.一种雾化器,具有相背的近端和远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导液元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朝向所述近端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用于加热保持于所述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表面是裸露的。
2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
第一导液元件,结合于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一侧、且限定有开口以至少部分避开或裸露所述加热部分;所述第一导液元件被布置成接收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
第二导液元件,结合于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二侧,且包覆所述加热部分;所述第二导液元件被布置成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接收液体基质;
所述加热部分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与第二导液元件之间,用于加热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并使得气溶胶由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开口释放。
2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对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
22.一种用于雾化器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供流体渗透的导液元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加热元件,包括基本平面延伸的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定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加热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导液元件被构造成包围或覆盖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二侧、且至少部分裸露所述加热部分的第一侧。
CN202320481215.4U 2023-03-03 2023-03-03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Active CN219613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1215.4U CN219613037U (zh) 2023-03-03 2023-03-03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1215.4U CN219613037U (zh) 2023-03-03 2023-03-03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3037U true CN219613037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1215.4U Active CN219613037U (zh) 2023-03-03 2023-03-03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3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470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365870A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210098498A (ko) 분무기 및 분무기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13037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CN2174466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8356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6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43860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94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8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5041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7594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3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219982140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218978034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
CN220109095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加热元件
CN21998214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4292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94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及电源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