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2940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2940U
CN220712940U CN202321848221.5U CN202321848221U CN220712940U CN 220712940 U CN220712940 U CN 220712940U CN 202321848221 U CN202321848221 U CN 202321848221U CN 220712940 U CN220712940 U CN 220712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racket
nebulizer
guiding element
receiv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82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志伟
胡瑞龙
冯远华
谢远秋
谢宝锋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82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2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2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2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储液腔;第一导液元件,垂直于雾化器的纵向布置,并与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管状元件,贯穿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第二导液元件,位于管状元件内,并间接地从第一导液元件吸取源自储液腔的液体基质;加热元件,结合于第二导液元件,用于加热保持在第二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支架,至少部分容纳和环绕第一导液元件,并支撑或保持管状元件的一部分。以上雾化器,由支架容纳和环绕从储液腔吸取液体基质的第一导液元件并支撑或保持管状元件,以使管状元件内的第二导液元件间接地吸取储液腔的液体基质后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作为另一示例,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雾化装置。这些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含液体,该液体被加热以使其发生汽化,从而产生可吸入的气溶胶。已知的电子雾化装置,例如CN202220773164.8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储液腔内布置的管状元件分隔储液腔,并通过在管状元件内布置的环状导液元件吸取液体基质、以及由环状导液元件从外部包裹的筒状加热网加热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第一导液元件,垂直于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布置,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
管状元件,贯穿所述第一导液元件;
第二导液元件,位于所述管状元件内,并被布置成间接地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吸取源自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液元件,用于加热保持在所述第二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支架,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容纳和环绕第一导液元件,并支撑或保持所述管状元件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比所述第二容纳腔更靠近所述储液腔;
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所述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并局部伸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纳腔的内侧表面和第一导液元件之间界定缓存液体基质的第一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包括毗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底壁;所述内底壁上布置有第二凹陷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底壁和第一导液元件之间界定缓存液体基质的第二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上还布置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凹陷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和管状元件之间界定缓存液体基质的第三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元件的管壁上布置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布置位置位于所述支架内从而避开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二导液元件通过所述穿孔间接地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吸取液体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在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穿孔之间提供间隔,并且避开所述穿孔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内径增大区段;
所述内径增大区段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状元件外表面之间界定有液体缓存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气流通道,界定穿过所述雾化器的气流路径;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外侧、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内侧,并且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支架外侧贯穿至所述支架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外侧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围绕该支架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围绕所述支架,且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
第二密封元件,围绕所述支架,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间隔布置;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还布置有进气通道,以提供将空气递送至所述第二导液元件的通道路径;所述进气通道的一部分由所述凹槽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上端、以及背离所述上端的下端;
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
第一通道部分,从所述下端延伸至所述凹槽;
第二通道部分,从所述凹槽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具有连通所述凹槽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具有连通所述凹槽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比所述第二连通口更靠近所述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围绕该支架的凸缘,并由相邻的所述凸缘之间界定所述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换气通道,至少部分界定于所述支架上,以用于提供空气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方向跨过所述第一导液元件进入所述储液腔的流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至少部分容纳或环绕所述第一导液元件;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至少部分支撑或保持所述管状元件;
所述换气通道的至少部分界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一导液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的内侧表面上的通气槽。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第一导液元件,垂直于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布置,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
第二导液元件,被构造成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导液元件包括相背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被布置成间接地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吸取源自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液元件且毗邻所述内侧表面,用于加热保持在所述第二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支架,包括沿纵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导液元件至少部分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雾化器、以及对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
以上雾化器,由支架容纳和环绕从储液腔吸取液体基质的第一导液元件并支撑或保持管状元件,以使管状元件内的第二导液元件间接地吸取储液腔的液体基质后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雾化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外壳和模组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中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中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2中雾化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2中雾化器又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3中支架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支架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支架又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支架又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存储有液体基质并对其进行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100、以及为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源机构2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是可以相对于彼此拆卸的;具有此类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相对彼此拆卸的电子雾化装置,例如所谓的“可换弹式”的电子雾化装置。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是被紧固地由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部件包裹和固定的,从而使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不能从外壳部件内部相对于彼此形成可拆。具有此类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相对于彼此不可拆卸的电子雾化装置,例如所谓“一体式或一次性”的电子雾化装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比如图1所示,电源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的接收腔2170,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接收腔2170内的电触头2130,用于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机构200内时与雾化器100的形成电连接进而为雾化器100供电。
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雾化器100沿长度方向与电源机构200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电触头21,进而当雾化器100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接收腔2170内时,电触头21通过与电触头2130接触抵靠进而形成导电。
电源机构200内设置有密封件2160,并通过该密封件2160将电源机构200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以上接收腔217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密封件2160被构造成沿垂直于电源机构20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优选是采用具有柔性材质例如硅胶制备,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00渗流至接收腔2170的液体基质流向位于电源机构200内部的控制器2120、传感器2150等部件上。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源机构200还包括沿长度方向背离接收腔2170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芯2110;以及设置于电芯2110与接收腔2170之间的控制器2120,该控制器2120可操作地在电芯2110与电触头2130之间引导电流。
电源机构200包括有传感器2150,用于感测雾化器100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控制器2120根据该传感器2150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芯2110向雾化器100供电。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源机构200在背离接收腔2170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口2140,充电接口2140用于对电芯2110充电。
图2至图8示出了图1中雾化器100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外壳10大致呈中空筒状,内部用于存储和雾化液体基质的必要功能器件;外壳10具有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110和远端120;其中,根据通常使用的需求,近端110被配置为用户吸食气溶胶的一端,在近端110设有用于供用户抽吸的出气口113;而远端120被作为与电源机构200结合的一端,且外壳10的远端120为敞口,其上安装有可以拆卸的支架20,敞口结构用于向外壳10内部安装各功能部件。
在图2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21由支架20的表面贯穿至雾化器100内部,进而电触头21至少部分是裸露在雾化器100外的,进而与电触头2130通过接触进而形成导电。同时,支架20上还设有进气口22,用于在抽吸中供外部空气进入至雾化器100内。以及根据图2至图8所示,在装配之后电触头21的裸露部分与支架20的表面是平齐的。
根据图2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部分111和第二壳体部分112;其中,第一壳体部分111靠近或界定近端110,第二壳体部分112靠近或界定远端120。第一壳体部分111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壳体部分112的宽度尺寸;和/或,第一壳体部分111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二壳体部分112的厚度尺寸。进而在第一壳体部分111和第二壳体部分112之间形成有台阶。在使用中,由外壳10的第二壳体部分112能接收于电源机构200的接收腔2170内,与电源机构200建立导电连接;以及,第一壳体部分111裸露于接收腔2170外,且由第一壳体部分111和第二壳体部分112之间界定的台阶抵靠于电源机构200的端部,以对接收于接收腔2170的雾化器100提供止动。
根据图2至图8所示,第二壳体部分112上布置由第一卡凸13;以用于当雾化器100被接收于电源机构200的接收腔2170内时,与电源机构200上的卡孔等适配结构形成连接,从而使雾化器100被稳定地保持于电源机构200的接收腔2170内。
参见图2至图8所示,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2,以及用于从储液腔12中吸取液体基质并加热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组件。其中,在图7所示的剖面示意图中,外壳10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气溶胶输出管11,该气溶胶输出管11的外表面与外壳10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2;该气溶胶输出管11相对近端110的第一端与出气口113连通,从而将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出气口113处从而提供给用户抽吸。根据图7中所示,气溶胶输出管11与外壳10是采用可模制材质一体模制的,进而制备后形成的储液腔12在近端110的一侧是封闭的、以及在朝向远端120的一侧呈敞口。
参见图2至图7所示,外壳10内还设置有第一导液元件50,该第一导液元件50是一层垂直于外壳10的纵向方向布置的片状或块状的纤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50是由柔性的毛细纤维材料制备的,例如天然的棉纤维、无纺布纤维等等;具体地,第一导液元件50包括片状的导液棉。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液元件50包括人造棉、或者由丝状聚氨酯的硬质人造棉或人造泡棉等。例如第一导液元件50采用138#硬质合成有机高分子纤维,具有0.1~0.9mg/mm3的密度;第一导液元件50在未浸润液体时的整体重量约为0.04~0.06g。第一导液元件50是由基本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或者径向取向排列的取向纤维制备的。通过取向纤维在第一导液元件5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排布使在第一导液元件50呈现较强的抗弯折力进而呈硬质的特点。具体地,例如第一导液元件50是包括取向聚酯纤维的硬质人造棉、或者由丝状聚氨酯的硬质人造棉或人造泡棉等。
参见图3至图8所示,第一导液元件50被容纳和安装于支架20内;进而在装配后,第一导液元件50与支架20共同封闭储液腔12朝向远端120的敞口;由于支架20是致密的,则在装配后储液腔12内的液体基质基本上仅能通过被第一导液元件50吸收进而离开储液腔12。
参见图2至图8所示,第一导液元件50毗邻储液腔12的第一表面510与储液腔12流体连通,进而吸取液体基质。进而在装配后,由第一导液元件50封闭并界定储液腔12的部分边界。根据图2至图7所示,第一导液元件50被构造成是具有插接孔51的环形形状。
根据图2至图8所示,外壳10内还设置有管状元件14,管状元件14是独立的部件,优选是由较薄的刚性材料制备的;作为合适的示例,管状元件14采用陶瓷管或不锈钢管等;管状元件14沿轴向贯穿第一导液元件50的插接孔51后,与气溶胶输出管11过盈或紧配或干涉配合地连接,在紧固连接的同时还在它们之间形成密封。
参见图3至图8所示,雾化组件被容纳和装配于管状元件14内,管状元件11上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穿孔142,雾化组件通过该穿孔142与第一导液元件50流体连通以接收液体基质。以及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管状元件14上的穿孔142基本是被第一导液元件50的插接孔51的内表面覆盖的。
参见图3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导液元件30,第二导液元件30在该实施例中是柔性的,例如是由柔性的纤维如棉纤维、无纺布或海绵体等制备的;第二导液元件30被构造成是沿外壳10的纵向方向布置的管状或筒状;第二导液元件30与管状元件14同轴,并位于管状元件14内。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第二导液元件30还可以包括刚性的多孔体元件等等,例如多孔陶瓷或多孔玻璃等。
在实施例中,第二导液元件30沿径向方向的外侧表面是覆盖或连通穿孔142的,进而第二导液元件30的外侧表面被配置为吸液表面,以通过穿孔142接收和吸取来自于第一导液元件50的液体基质,如图7和图8中箭头R1所示。第二导液元件30沿径向方向的内侧表面被配置为雾化表面,雾化表面是与加热元件40结合/贴合/抵靠的;进而液体基质被传递到雾化表面后,由加热元件40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并释放。
参见图3至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被布置成是沿外壳10或第二导液元件30的纵向延伸的,加热元件40是与第二导液元件30同轴布置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是电阻加热网、电阻加热线圈等。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元件40是通过由片状或网状的基材卷绕的加热元件;卷绕的加热元件40在周向方向是非闭合的管状,而是具有沿纵向方向的侧开口的筒状。加热元件40的两端焊接或布置有导电引脚41和导电引脚42,以用于在加热元件40上引导电流。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液元件3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导液元件50的内侧,并被第一导液元件50环绕。
参见图3至图8所示,支架20从远端120伸入至外壳10内,进而对第一导液元件50和管状元件14提供支撑和固定。支架20大体是筒状的形状。支架20是刚性的,例如支架20是由硬质性的聚合物塑料制备。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分210、第二支撑部分220和第三支撑部分230;其中,第三支撑部分230结合并封闭外壳10的远端120,并且装配后第三支撑部分230的部分是裸露于外壳10的远端120外的;而第一支撑部分210、第二支撑部分220和第三支撑部分230的部分是位于外壳10内的。进气口22也是布置于第三支撑部分230裸露于外壳10外的裸露表面的。
第二支撑部分220的外径小于第一支撑部分210和第三支撑部分230的外径;进而使得第二支撑部分220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210和第三支撑部分230是呈凹陷的。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第一支撑部分210内界定有第一容纳腔240,以用于容纳和保持第一导液元件50;在装配后,第一支撑部分210围绕第一导液元件50。第一支撑部分210在靠近储液腔12处与外壳10过盈配合。第一支撑部分210外布置有围绕第一支撑部分210外的第一密封元件271例如O形圈,以用于在第一支撑部分210和外壳10之间提供密封。具体地,第一支撑部分210外侧表面上布置有沿周向围绕第一支撑部分210的第一安装槽216,第一密封元件271例如O形圈被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6内。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第三支撑部分230在靠近远端120处与外壳10建立机械连接和过盈配合;具体地,第三支撑部分230上可以布置卡槽或卡凸等连接结构232进而与外壳10建立机械连接。第三支撑部分230外布置有围绕第三支撑部分230的第二密封元件272例如O形圈,以用于在第三支撑部分230和外壳10之间提供密封。具体地,第三支撑部分230外侧表面上布置有沿周向围绕第三支撑部分230的第二安装槽233;第二密封元件272例如O形圈被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33内。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支架20的第二支撑部分220外还布置有多个沿周向围绕第二支撑部分220的凸缘221、以及位于相邻的凸缘221之间的凹槽222。以及在该实施例中,凸缘221与外壳10的内表面是具有间距的,进而凸缘221不抵靠至外壳10的内表面。具体在图7所示中,凸缘221与外壳10的内表面的距离d1大约为2~5mm。
参见图7至图10所示,凸缘221和凹槽222界定于第一密封元件271和第二密封元件272之间。
根据图7和图8所示,在装配后管状元件14的穿孔142基本是由第一导液元件50围绕并覆盖的,从而由第一导液元件50的插接孔51的内表面向位于管状元件14内的雾化组件传递液体基质。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孔142可以具有大约2~8mm的直径。
在图7和图8所示中,第一导液元件50基本是完全覆盖管状元件14的穿孔142的;在装配后,管状元件14的穿孔142基本是与第一导液元件50相对而且在轴向上仅有大约1mm的高度裸露于第一导液元件50外。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支架20的第一容纳腔240的内侧表面布置有若干第一凹陷结构215;当第一导液元件50被容纳和安装于第一容纳腔240内时,由第一凹陷结构215与第一导液元件50的外侧表面530之间形成第一空隙,用于缓存少量的液体基质从而有助于保持经由第一导液元件50向管状元件14内的雾化组件传递液体基质的速率平稳。第一凹陷结构215是与第一容纳腔240的内底壁间隔的,在实现存储液体的同时防止形成渗漏。
当第一导液元件50被容纳和装配于第一容纳腔240内时,第一导液元件50的第一表面510基本是与第一容纳腔240的开口平齐的;或者,当第一导液元件50被容纳和装配于第一容纳腔240内时,第一导液元件50的第一表面510基本是与支架20的上端平齐的。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支架20内还布置有从第一容纳腔240延伸至第二支撑部分220内的第二容纳腔250;第二容纳腔250从第一支撑部分210延伸至第二支撑部分220;第二容纳腔250以用于容纳和安装管状元件14和/或雾化组件的至少部分。具体地在装配后,管状元件14至少部分是穿过第一容纳腔240后插入至支架20的第二容纳腔250内的;并且,管状元件14与支架20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进而在它们之间形成密封。以及,管状元件14与支架20之间是没有柔性的密封元件的。根据图3至图14所示,在装配后管状元件14的一部分伸入至支架20内,并且另一部分延伸到支架20外;例如在装配后,管状元件14具有伸出至支架20和/或第一导液元件50外的裸露部分141,裸露部分141与气溶胶输出管11形成紧配连接。
根据图3至图10所示,支架20的第一容纳腔24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容纳腔250的横截面积,从而在由第一容纳腔240的内底壁形成台阶;第一导液元件50容纳于第一容纳腔240内被第一支撑部分210环绕,并抵靠于第一容纳腔240的内底壁的台阶上形成止动。支架20的第一容纳腔240的内底壁上布置有若干围绕第二容纳腔250布置的若干第二凹陷结构242;在装配后,该第二凹陷结构242使第一容纳腔240的内底壁和第一导液元件50的第二表面520之间界定形成第二空隙,以用于缓存从第一导液元件50的第二表面520渗出的液体基质。第二凹陷结构242的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大于深度。
根据图10所示,第二容纳腔250的内表面上布置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凹陷结构252;第三凹陷结构252是与至少其中一个第二凹陷结构242衔接的;进而由第三凹陷结构252界定形成位于第二容纳腔250的内表面与管状元件14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三空隙,以存储液体基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装配中通过定位等使管状元件14的穿孔142与第三凹陷结构252相对。根据图10所示,第二容纳腔250的内表面上还布置有定位凸起253;该定位凸起253在纵向方向是与第三凹陷结构252间隔并且是对准的;对应地,管状元件14插入第二容纳腔250的端部上具有定位缺口等,通过定位凸起253和定位缺口的相互配合以用于在管状元件14插入第二容纳腔250过程中提供定位。
根据图7至图10所示,支架20上布置有进气通道,以提供进气口22的空气进入至第二容纳腔250的通道。完整的进气通道包括:
第一通道部分23,由进气口22沿支架20的纵向延伸或贯穿至第二支撑部分220表面的凹槽222内;由进气口22进入的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道部分23后释放至凹槽222内;
至少一个凹槽222;
第二通道部分25,从第二支撑部分220表面的凹槽222延伸至或贯穿至第二容纳腔250,以用于将空气递送至第二容纳腔250内的雾化组件;第二通道部分25可以包括有多个弯折的区段。
在抽吸中气流流动路径参见图7至图10中箭头R2所示,由进气口22进入的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道部分23流入第二支撑部分220表面的凹槽222内,再经由凹槽222流向第二通道部分25;最终再从第二通道部分25进入管状元件14内,并携带雾化组件产生的气溶胶从气溶胶输出管11递送至出气口113。
根据图10所示,沿支架20的径向方向,第一通道部分23与凹槽222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通道部分25与凹槽222的第二连通口是相背地布置的;沿支架20的纵向方向,第一通道部分23与凹槽222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通道部分25与凹槽222的第二连通口处于不同的纵向高度。具体而言在图10中,第一通道部分23与凹槽222的第一连通口,比第二通道部分25与凹槽222的第二连通口更靠近第三支撑部分230。
根据图7至图10所示,支架20还界定有换气通道,以用于提供空气进入至储液腔12的流动路径,从而在当储液腔12内液体基质逐渐消耗使得储液腔12内的负压较低时,空气能经由换气通道进入至储液腔12内以缓解或消除储液腔12的负压。具体地,换气通道包括:
通气孔261,从第一支撑部分210的外侧表面贯穿至第一容纳腔240的内壁;具体地,通孔261是避开第二支撑部分220的;
通气槽262,布置于第一容纳腔250的内表面上;通气槽262从通气孔261纵向地延伸至支架20的上端。在实施例中,通气孔261具有大约0.3~2.0mm的直径;以及,通气槽262具有大约0.3~2.0mm的宽度和/或深度。当储液腔12内的负压较低时,如图7至图10中箭头R3所示,空气依次经由通气孔261和通气槽262后进入储液腔12,从而消除或缓解储液腔12内的负压。
根据图9所示,为避免或阻止通气孔261位于第一支撑部分210外表面的端口被外壳10封闭或堵塞;在第一支撑部分210外表面上布置有围绕通气孔261的避让缺口263,通过该避让缺口263将通气孔261位于第一支撑部分210外表面的端口保持通畅,从而使空气能进入换气通道。
根据图3所示,具有以上结构的雾化器100对于模块化装配是有利的;具体地,模块化的制备和装配中,可以先将内部容纳有雾化组件的管状元件14插入至支架20的第二容纳腔250内,再将第一导液元件50穿过管状元件14后容纳于第一容纳腔240内,获得图3所示的模组300;而后再沿图3中箭头P1所示,将模组300从外壳10的远端120插入至外壳10内,并使管状元件14紧配地结合于外壳10内的气溶胶输出管11上,进而即可获得图7中装配完成的雾化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输出管11是与外壳10由可模制材料一体模制的;以及在实施例中,气溶胶输出管11与外壳10是由透明的聚合物材料模制的,进而使得气溶胶输出管11与外壳10均是透明。以及在装配中或装配后,管状元件14伸出于第一导液元件50外的裸露部分141透过外壳10的表面是可视的,对于在装配中查看或监测管状元件14是否正确地与气溶胶输出管11铆压紧配是有利的。
图11和图12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10a,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或多个部件共同界定,外壳10a用来界定电子雾化装置的外表面;外壳10a具有沿纵向方向相背的近端110a和远端120a;
出气口113a,布置于近端110a;
气溶胶输出管11a,由出气口113a朝向远端120a延伸;
储液腔12a,用于存储液体基质,储液腔12a界定于气溶胶输出管11a与外壳10a之间;储液腔12a在靠近近端110a的一侧是封闭的、在背离近端110a的一侧是敞开的;
第一导液元件50a,垂直于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布置;第一导液元件50a朝向近端110a的第一表面510a与储液腔12a流体连通,以从储液腔12a吸取液体基质;
管状元件14a,沿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延伸,并结合于气溶胶输出管11a;管状元件14a穿过第一导液元件50a,管状元件14a的管壁上布置有穿孔142a;
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导液元件30a和加热元件40a;第二导液元件30a通过管状元件14a的管壁上的穿孔142a接收液体基质;加热元件40a用于加热第二导液元件30a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电芯16a,靠近远端120a,用于向加热元件40a供电;
电路板2120a,用于控制电芯16a向加热元件40a供电;
电触头2130a,沿纵向延伸、且布置于电路板2120a和雾化组件之间,电触头2130a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电路板2120a;加热元件40a的两端的导电引线通过焊接或抵靠接触于电触头2130a上进而与电路板2120a建立导电连接,从而由电触头2130a在电路板2120a和加热元件40a之间引导电流。
图11至图1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支架20a,布置于电芯16a和储液腔12a之间,以用于容纳和支撑第一导液元件50a和管状元件14a。支架20a包括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分210a、第二支撑部分220a和第三支撑部分230a。
其中,第一支撑部分210a内界定有第一容纳腔240a,以用于容纳和安装第一导液元件50a;第一容纳腔240a在支架20a的上端是敞口的,第一导液元件50a从上端的敞口安装至第一容纳腔240a内;
第二支撑部分220a内界定有第二容纳腔250a,以用于至少部分安装和容纳管状元件14a和雾化组件;
第三支撑部分230a,通过铆压或卡扣等紧固方式连接于外壳10a。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分220a外侧表面上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围绕该支架20a的凸缘221a,以及界定于相邻的凸缘221a之间的凹槽222a;在该实施例中,大部分的凸缘221a是基本抵靠至外壳10a的内表面或者靠近外壳10a的内表面的。
根据图12至图14所示,支架20a的第二容纳腔250a具有靠近第一容纳腔240a的内径增大区段254a;该内径增大区段254a的内径沿靠近第一容纳腔240a的方向是增大的。该内径增大区段254a的内表面是倾斜布置的。在装配后,管状元件14a的穿孔142a是与该内径增大区段254a相对的;以及在一些示例中,管状元件14a的穿孔142a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导液元件50a错开,从而使管状元件14a的穿孔142a的局部不被第一导液元件50a的内表面覆盖或遮挡。
根据图12所示,在装配后由内径增大区段254a界定有围绕穿孔142a的液体缓存空间255a;该液体缓存空间255a是与第一导液元件50a的第二表面520a液体连通。在使用中,储液腔12a内的液体基质经由第一导液元件50a的第一表面510a被吸取后,再经由第二表面520a流出至内径增大区段254a界定的液体缓存空间255a;最终穿过管状元件14a的穿孔142a被第二导液元件30a吸取,如图11和图12中箭头R1锁所示。
在图12中所示,第一导液元件50a仅围绕或覆盖管状元件14a的穿孔142a的一部分、且避开管状元件14a的穿孔142a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导液元件30a的一部分由第一导液元件50a环绕,或者第二导液元件30a的一部分伸入至第一导液元件50a内。
根据图13和图14所示,支架20a还界定有:进气通道,提供空气进入第二容纳腔250a的气流路径;进气通道包括:
第一通道部分23a,穿过第三支撑部分230a至第二支撑部分220a外侧表面的凹槽222a内;
凹槽222a;
第二通道部分25a,由凹槽222a延伸至第二容纳腔250a。在抽吸中,空气经由第一通道部分23a穿过第三支撑部分230a后进入凹槽222a,并沿周向经由凹槽222a递送至第二通道部分25a,再穿过雾化组件后由气溶胶输出管11a递送至出气口113a。
第一通道部分23a与凹槽222a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通道部分25a与凹槽222a的第二连通口在周向上是错开的;以及,第一通道部分23a与凹槽222a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通道部分25a与凹槽222a的第二连通口在周向上是相背的。以及,第一通道部分23a与凹槽222a的第一连通口,比第二通道部分25a与凹槽222a的第二连通口处于不同的纵向高度;具体地,第一通道部分23a与凹槽222a的第一连通口,比第二通道部分25a与凹槽222a的第二连通口更靠近储液腔12a。
根据图13和图14所示,支架20a还界定有换气通道,以提供空气进入储液腔12a的通道路径;当储液腔12a内的负压超过预定阈值时,空气经由换气通道进入储液腔12a内,以缓解储液腔12a内的负压。换气通道包括:
通气孔261a,沿纵向从第一支撑部分210a的下表面贯穿至第一容纳腔240a的内底壁;
通气槽262a,沿纵向方向在第一容纳腔240a的内侧表面延伸布置;当第一导液元件50a被容纳或保持于第一容纳腔240a内时,由通气槽262a界定第一容纳腔240a的内侧表面与第一导液元件50a的外侧表面530a的缝隙或空隙。空气穿过通气孔261a进入至第一容纳腔240a内,并经由通气槽262a后进入至储液腔12a内,如图11至图14中箭头R3所示。
在图11至图14中所示,通气孔261a的进气端是与第二支撑部分220a的凹槽222a连通的,进而提供第二支撑部分220a外的空气进入至换气通道。
根据图11至图14所示,支架20a的第二容纳腔250a内还布置有环形的凸沿256a;该环形的凸沿256a与第二容纳腔250a的内表面之间界定形成夹持或保持管状元件14a的夹持间隙;在装配中,管状元件14a插入至环形的凸沿256a与第二容纳腔250a的内表面之间。在图11和图12中,凸沿256a沿纵向方向抵靠和支撑第二导液元件30a,从而至少部分对第二导液元件30a提供支撑。
根据图11至图14所示,支架20a的第三支撑部分230a内还界定有第三空腔235a;在装配后,电触头2130a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三空腔235a内;以及加热元件40a的导电引线在第三空腔235a内与电触头2130a接触或焊接等形成导电连接。以及在根据图11至图14所示中,第三支撑部分230a与围绕电触头2130a的触头基座2131a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第一导液元件,垂直于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布置,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以吸取液体基质;
管状元件,贯穿所述第一导液元件;
第二导液元件,位于所述管状元件内,并被布置成间接地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吸取源自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
加热元件,结合于所述第二导液元件,用于加热保持在所述第二导液元件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支架,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容纳和环绕第一导液元件,并支撑或保持所述管状元件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比所述第二容纳腔更靠近所述储液腔;
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所述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并局部伸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横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侧表面上布置有第一凹陷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侧表面和第一导液元件之间界定缓存液体基质的第一空隙。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包括毗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底壁;所述内底壁上布置有第二凹陷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底壁和第一导液元件之间界定缓存液体基质的第二空隙。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上还布置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凹陷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表面和管状元件之间界定缓存液体基质的第三空隙。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元件的管壁上布置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布置位置位于所述支架内从而避开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二导液元件通过所述穿孔间接地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吸取液体基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在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穿孔之间提供间隔,并且避开所述穿孔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内径增大区段;
所述内径增大区段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状元件外表面之间界定有液体缓存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流通道,界定穿过所述雾化器的气流路径;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外侧、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内侧,并且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支架外侧贯穿至所述支架内侧。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外侧布置有若干沿周向围绕该支架的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围绕所述支架,且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
第二密封元件,围绕所述支架,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间隔布置;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布置有进气通道,以提供将空气递送至所述第二导液元件的通道路径;所述进气通道的一部分由所述凹槽界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上端、以及背离所述上端的下端;
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
第一通道部分,从所述下端延伸至所述凹槽;
第二通道部分,从所述凹槽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纳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具有连通所述凹槽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具有连通所述凹槽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比所述第二连通口更靠近所述上端。
1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气通道,至少部分界定于所述支架上,以用于提供空气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方向跨过所述第一导液元件进入所述储液腔的流动路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至少部分容纳或环绕所述第一导液元件;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至少部分支撑或保持所述管状元件;
所述换气通道的至少部分界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一导液元件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的内侧表面上的通气槽。
1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对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机构。
CN202321848221.5U 2023-07-13 2023-07-1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712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8221.5U CN220712940U (zh) 2023-07-13 2023-07-1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8221.5U CN220712940U (zh) 2023-07-13 2023-07-1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2940U true CN220712940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8221.5U Active CN220712940U (zh) 2023-07-13 2023-07-1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2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29997T3 (es) Soporte moldeado para un elemento generador de aerosol en un sistema generador de aerosol
CN21614722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4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4668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856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5958315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53470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94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99952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8290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4466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128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8356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7594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4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3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1148475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84752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40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115299655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