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2547U -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2547U
CN219602547U CN202320300696.4U CN202320300696U CN219602547U CN 219602547 U CN219602547 U CN 219602547U CN 202320300696 U CN202320300696 U CN 202320300696U CN 219602547 U CN219602547 U CN 219602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haft
output shaft
shaft
rotating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06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庆
李广玉
唐吉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kou Jinche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kou Jinc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kou Jinche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kou Jinc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06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2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2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2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转动装置包括输入轴、转动件、输出轴、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承载台和调节组件,转动件与输入轴连接以驱动输入轴转动;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承载台与输出轴连接;调节组件调节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转动装置包括手动状态和自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下,输出轴与输入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以使两者实现摩擦力传动;在手动状态下,输出轴与输入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以使两者的摩擦力传动发生打滑或者失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送装置在手动状态下,输出轴能够不受摩擦力的约束而能够在人力作用下转动,便于人工自由调节承载台的转动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伏产业的制造、装配和检测环节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自动化的输送线,以提高生产效率。
输送线中设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能够驱动物料旋转,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物料调整输送方向、改变摆放位置的目的。
在相关技术中,在进行人工检修或者手动调试转动装置的角度位置的过程中,转动装置自身的制动力和摩擦力会抑制其转动,从而给工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手动转动和自动转动切换的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装置,用于转动光伏组件,该转动装置包括:
输入轴;
转动件,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以驱动所述输入轴转动;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调节组件,调节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手动状态和自动状态;
在所述自动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以使两者实现摩擦力传动;
在所述手动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以使两者的摩擦力传动发生打滑或者失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皮带,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的外侧,以共同形成带传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环槽,所述皮带嵌入所述第一定位环槽中;和\或,所述输出轴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环槽,所述皮带嵌入所述第二定位环槽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设有贯穿的避让孔,所述输入轴穿设于所述避让孔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滑动套件和承载板,所述滑动套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以使两者可以发生相对滑动,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承载板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轴线连线方向与所述滑动套件的滑移方向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套件为多个,各所述滑动套件间隔布置,所述输入轴位于两个所述滑动套件之间且距两个所述滑动套件距离相等。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套件包括滑块和导轨,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块中的一者设于所述安装板,另一者设于所述承载板,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送线,所述输送线包括输入装置和前述实施例中任一的所述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所述输入装置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送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使得转动装置具有自动状态和手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下,通过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摩擦力,能够将转动件所输出的转矩传递至承载台,以实现驱动承载台转动进而带动光伏组件旋转的目的;在手动状态下,通过调节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以使得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摩擦力降低,输出轴能够不受摩擦力的约束而能够在人力作用下转动,从而便于人工自由调节承载台的转动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动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部分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转动装置的部分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转动装置的部分结构在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输入轴10;第一转轴11;第一带轮12;转动件20;输出轴30;第二转轴31;第二带轮32;调节组件40;驱动件41;滑块42;导轨43;承载板44;皮带50;安装板60;避让孔60a;承载台7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竖直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和附图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装置,参阅图1至图5,配置于光伏组件制造、仓储环节的输送线中,用于转动光伏组件。该转动装置包括输入轴10、转动件20、输出轴30、调节组件40和承载台70。
转动件20与输入轴10连接以驱动输入轴10转动。
转动件20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电机、旋转气缸等。
转动件20与输入轴10之间可以通过直接连接实现驱动,例如,转动件20的驱动端设有花键,输入轴10的一端设有花键槽,花键嵌入花键槽实现驱动;也可以通过其它装置实现间接驱动,例如转动件20的驱动端与输入轴10的一端通过联轴器或者减速机连接。
输出轴30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且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承载台70用于承载光伏组件,也就是说,光伏组件放置于承载台70的顶面。
承载台70与输出轴30连接,以使承载台70能够随输出轴30一同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输出轴30和输入轴10均位于承载台70的下方,以避免输出轴30输入柱两者与光伏组件之间出现位置干涉而影响光伏组件的摆放。
调节组件40用于调节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变化。
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指的是两者的转动轴线之间沿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的距离。
转动装置包括手动状态和自动状态。
在自动状态下,输出轴30与输入轴10的间距为第一间距,以使两者通过摩擦力传动。也就是说,通过调节组件40将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调整至第一间距的大小,以使得输出轴30与输入轴10之间能够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摩擦力实现同步转动。
在手动状态下,输出轴30与输入轴10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以使两者的传动发生打滑或者失效。也就是说,通过调节组件40将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调整至第二间距的大小,以使得输出轴30与输入轴1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所产生的摩擦力不足以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动,在输入轴10停止转动的状态下,输入轴10无法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摩擦力对输出轴30实现制动。
输出轴30与输入轴10的间距即为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动状态下,转动件20处于制动状态,以降低转动件20由于意外触碰、振动等因素而导致其转动位置基准偏移的几率。
实现转动件20具有制动状态的具体方式不限,例如转动件20为具有刹车功能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送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使得转动装置具有自动状态和手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下,通过输出轴30和输入轴1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摩擦力,能够将转动件20所输出的转矩传递至承载台70,以实现驱动承载台70转动进而带动光伏组件旋转的目的;在手动状态下,通过调节输入轴10与输出轴30之间的间隙,以使得输出轴30和输入轴1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摩擦力降低,输出轴30能够不受摩擦力的约束而能够在人力作用下转动,从而便于人工自由调节承载台70的转动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调节组件40实现调节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的具体方式不限。
示例性地,调节组件40驱动输出轴30和输入轴10中的至少一者沿垂直于其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改变两者间距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至图5,输入轴10和输出轴30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两者的转动轴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实现输入轴10和输出轴3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摩擦力传动的具体方式不限。
示例性地,参阅图3至图5,转动装置包括皮带50,皮带50套设于输出轴30和输入轴10的外侧,以共同形成带传动。
在自动状态下,皮带50处于张紧状态,通过皮带50与输出轴3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皮带50与输出轴3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输入轴10间接通过摩擦力驱动输出轴30转动的目的。
在手动状态下,皮带50处于打滑状态,皮带50与输出轴3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皮带50与输出轴30之间的摩擦力不足或者消失,从而无法约束输出轴30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皮带50为环状。
皮带50的具体数目不限,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
可以理解的是,在沿垂直于输入轴10和输出轴30两者转动轴线的方向的投影中,输入轴10的投影和输出轴3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减少皮带50在传动过程中所受的剪切作用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动状态下,输入轴10和输出轴30仍位于皮带50的内侧,以便在转动装置切换至自动状态后,输入轴10和输出轴30能够直接与皮带50张紧,降低了由于皮带50脱离导致的带传动失效的几率。
在设有皮带50的实施例中,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输入轴10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环槽,皮带50嵌入第一定位环槽中,也就是说,皮带50与第一定位环槽的槽壁之间贴合。一方面,在自动状态下,能够增大皮带50与输入轴1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带传动的传递负载的能力,抑制皮带50与输入轴10在传动过程中的相对滑动;另一方面,皮带50沿输入轴10的轴向运动受到第一定位环槽的槽壁的约束,在手动状态下,能够降低输入轴10从皮带50的内侧脱离的几率,降低了由手动状态切换至自动状态后皮带50与输入轴10脱离而无法实现传动的情况的发生几率。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输出轴30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环槽,皮带50嵌入第二定位环槽中,也就是说,皮带50与第二定位环槽的槽壁之间贴合。一方面,在自动状态下,能够增大皮带50与输出轴3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带传动的传递负载的能力,抑制皮带50与输出轴30在传动过程中的相对滑动;另一方面,皮带50沿输出轴30的轴向运动受到第二定位环槽的槽壁的约束,在手动状态下,能够降低输出轴30从皮带50的内侧脱离的几率,降低了由手动状态切换至自动状态后皮带50与输出轴30脱离而无法实现传动的情况的发生几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环槽的截面形状和第二定位环槽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与皮带50的截面形状相适应。
例如,第一定位环槽和第二定位环槽均为V形槽,皮带50为V形带,以提高传动载荷,提高传动平稳性。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输入轴10包括第一转轴11和第一带轮12,第一转轴11与第一带轮12同轴布置且第一转轴11穿设于第一带轮12中,皮带50绕设贴合于第一带轮12的周向表面;输出轴30包括第二转轴31和第二带轮32,第二转轴31与第二带轮32同轴布置且第二转轴31穿设于第二带轮32中,皮带50绕设贴合于第二带轮32的周向表面,以便通过不同直径尺寸的第一带轮12和第二带轮32实现传动比的调节,并减轻结构重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环槽位于第一带轮12上,第二定位环槽位于第二带轮32上。
第一带轮12和第二带轮32的直径尺寸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根据所需要的传动比进行配置。
第一带轮12和第二带轮32的具体数目不限,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第一带轮12与第一转轴11、第二带轮32与第二转轴31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焊接、键连接等。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5,转动装置包括安装板60,输出轴30位于安装板60的一侧且其一端连接于安装板60,转动件20和调节组件40设于安装板60的另一侧。安装板60起到隔断作用,避免转动件20和调节组件40在工作过程中与输出轴30的转动之间产生干涉。
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30的一端与安装板60连接,也就是说,输出轴30能够相对安装转动,安装板60为输出轴30提供了安装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安装板60设有贯穿的避让孔60a,输入轴10穿设于避让孔60a中,以使得输入轴10的两端位于安装板60的异侧。避让孔60a的内壁能够对输入轴10相对输出轴30的活动范围进行约束,能够降低输入轴10和输出轴3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由于摩擦力过大而导致的磨损;同时,即使在调节组件40失效的情况下,通过避让孔60a内壁的阻挡能够降低输出轴30从转动装置上脱离的几率。
调节组件4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
示例性地,参阅图4和图5,调节组件40包括驱动件41、滑动套件和承载板44,滑动套件连接于安装板60与承载板44之间以使两者可以发生相对滑动,驱动件41设于安装板60上且与承载板44连接,转动件20设于承载板44上。驱动件41能够驱动承载板44移动,从而带动转动件20以及与转动件20连接的输入轴10一同移动,进而实现输入轴10能够相对于位于安装板60上的输出轴30位置发生变化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41固定于安装板60上。
驱动件41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伸缩气缸、伸缩电缸等。
驱动件41与承载板4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驱动件41的驱动端与承载板44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直接连接;又如,驱动件41的驱动端通过浮动接头与承载板44实现间接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和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连线方向与滑动套件的滑移方向相同,以使得输出轴30和输入轴10之间沿两者的转动轴线的连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从而提高调节组件40对输出轴30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1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效率,提高手动状态和自动状态之间的转换速度。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滑动套件均为多个,由多个滑动套件共同承受转动件20、承载板44和输入轴10的质量,从而降低了对单个滑动套件的承载能力的要求,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即使在部分滑动套件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仍旧能够实现驱动件41推动承载板44移动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各滑动套件间隔布置,输入轴10位于两个滑动套件之间且距两个滑动套件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滑动套件分别位于输入轴10的相对一侧且距离输入轴10的距离相等,使输入轴10所受的支撑力更加均匀,以降低其受力不均导致偏斜而对其与输出轴30之间的摩擦力传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几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滑动套件数目为偶数的情况下,位于输入轴10一侧的滑动套件的数目与另一侧的滑动套件的数目相同,以使得受力更加均匀。
滑动套件的具体类型不限。
示例性地,参阅图4和图5,滑动套件包括滑块42和导轨43,导轨43和滑块42中的一者设于安装板60,另一者设于承载板44,滑块42可滑动地设于导轨43上。通过导轨43和滑块42的相互配合,为转动件20提供安装位置并约束了转动件20的移动方向,同时,采用滑块42与滑轨的配合方式能够减小摩擦阻力。
导轨43和滑块42具体类型不限,例如直线导轨和滚珠滑块等。
可以理解的是,导轨43与滑块42之间的数量配置关系不限,可以在一个导轨43上设置多个滑块42,也可以在一个滑块42上配置多个导轨43,根据驱动件41和承载板44的质量进行配置。
承载台70的顶部为软质材料,以降低光伏组件放置的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因素发生损坏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送线,输送线包括输入装置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位于输入装置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以使输入装置将光伏组件放置于承载台70后,由转动装置驱动光伏组件转动至预设角度。
输入装置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自动化流水线、机器手等。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动装置,用于转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输入轴;
转动件,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以驱动所述输入轴转动;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调节组件,调节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距;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手动状态和自动状态;
在所述自动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以使两者实现摩擦力传动;
在所述手动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以使两者的摩擦力传动发生打滑或者失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皮带,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的外侧,以共同形成带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环槽,所述皮带嵌入所述第一定位环槽中;和\或,所述输出轴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环槽,所述皮带嵌入所述第二定位环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设有贯穿的避让孔,所述输入轴穿设于所述避让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滑动套件和承载板,所述滑动套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以使两者可以发生相对滑动,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承载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和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轴线连线方向与所述滑动套件的滑移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件为多个,各所述滑动套件间隔布置,所述输入轴位于两个所述滑动套件之间且距两个所述滑动套件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件包括滑块和导轨,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块中的一者设于所述安装板,另一者设于所述承载板,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轨上。
10.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输入装置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的所述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所述输入装置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CN202320300696.4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Active CN219602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0696.4U CN219602547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0696.4U CN219602547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2547U true CN219602547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0696.4U Active CN219602547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2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52589A1 (en) Adjust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s
US20030111320A1 (en) Belt transfer assembly
US8628439B2 (en) Cones, configurations, and adjusters for friction and non-friction dependent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s
US7722490B2 (en) Cones, configurations, and adjusters for friction and non-friction dependent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s
MXPA06007610A (es) Modulo de transporte de flexion lateral con montaje de rodillo desprendible.
JP2003513871A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用リニアトラッキング機構
CN219602547U (zh) 一种转动装置及输送线
CN108190499B (zh) 搬运装置
CN110937335A (zh) 一种垂直式电镀输送装置
CN113335917B (zh) 曳引轮加工设备
CN209814948U (zh) 一种便捷拆卸式耐久工业输送链条
US11059699B2 (en) Elevator sheave assembly
CN216189002U (zh) 一种环形结构的轴承滚道的上料机构
JP6489047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KR200463677Y1 (ko) 컨베이어 롤러
KR200435379Y1 (ko) 무대설비의 승하강장치
WO2017207473A1 (en) Conveyor
KR20130096090A (ko) 직각 방향 배출 체인 컨베이어
KR20200126658A (ko) 롤러 컨베이어 장치
CN104555254B (zh) 一种叠层式的传送滚筒的传送装置
CN110577059A (zh) 一种垂直式电镀输送装置
CN212668271U (zh) 一种单链条的输送台
CN219603150U (zh) 一种升降装置及输送系统
CN213622832U (zh) 一种扶梯驱动结构
CN109911790B (zh) 一种自锁紧绳索绞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