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7430U -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7430U
CN219577430U CN202223607073.6U CN202223607073U CN219577430U CN 219577430 U CN219577430 U CN 219577430U CN 202223607073 U CN202223607073 U CN 202223607073U CN 219577430 U CN219577430 U CN 219577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unit
light source
reference ligh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70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永其
赵小明
李德浩
凌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e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e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e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e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70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7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7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7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基板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自动整板工序、多层板纠偏工序、自动上PIN工序、自动垫板整板工序、自动激光打码工序、及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可以快速自动纠偏所述PCB基板的位置,无需人工干涉PCB基板的纠偏过程,为后续的自动化工序提供标准位置,并且所述防呆结构可以识别PCB基板的多层板中有堆叠顺序摆放错误的,对于不同尺寸的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的使用场景,整个所述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所述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智能化工序,极大的提高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基板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PCB基板行业都采用自动化生产的自动线,PCB基板的生产实现自动化,可以明显减少操作人员的要求数量,也是实现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型的途径,更是重要的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之一。
PCB基板就是覆铜箔层压板,单、双面印制板在制造中是在基板材料覆铜箔层压板上,自动化进行多道自动工序,例如对PCB基板进行上料、拍板、对PCB基板进行孔加工、PCB基板自动上PIN、PCB基板自动包胶等自动化工序。在对PCB基板自动化加工的过程中,由于PCB基板通常采用真空吸盘进行取料、放料,而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需要对PCB基板进行重新定位校准,特别是对于PCB基板的多层板的堆叠放置中,往往需要采用人工位置纠偏方式,或者是重新定位校准的方式对PCB基板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提高多层PCB基板之间的平整对位精确度,而目前还对于PCB基板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的自动化流水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于PCB基板的多层板结构,所述PCB基板具有贯穿开设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及防呆孔,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自动整板工序、多层板纠偏工序、自动上PIN工序、自动垫板整板工序、自动激光打码工序、及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
所述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与所述自动整板工序相互衔接,并通过传送方式将PCB基板传送至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在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调整PCB基板的位置后,将所述PCB基板传送至自动上PIN工序,对所述PCB基板进行自动打销钉,所述自动上PIN工序与自动垫板整板工序衔接,并对所述PCB基板进行自动激光打码工序,再通过所述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错位堆叠自动上PIN后的多层PCB基板;
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包括第一纠偏单元、及第二纠偏单元,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及第二纠偏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纠偏单元与第二纠偏单元协同动作调整纠正所述PCB的位置;
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还包括至少一个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基准光源、至少一个摄影单元、在所述基准光源上方堆叠放置所述PCB基板,光线通过所述防呆孔照射至所述摄影单元,传递所述PCB基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自动上PIN工序包括至少一个冲压单元、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杆、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面凹陷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适配销钉移动的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在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所述冲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动力源、至少一个下压端、及至少一个冲击头,所述下压动力源连接所述下压端,所述下压端的一端内固定设置所述冲击头,所述下压端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在所述下压端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
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立柱、至少一个第一视觉定位针、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载台、至少一个第一基准光源、及第一视觉单元;所述第二纠偏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立柱、至少一个第二视觉定位针、至少一个第二移动载台、至少一个第二基准光源、及第二视觉单元;
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设置在所述PCB基板的两侧边位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所述第一视觉单元,在所述第一立柱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移动载台,所述第一移动载台对应所述第一视觉单元的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基准光源,所述第一基准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一移动载台的水平面相互平齐,所述第一基准光源的一侧面凹陷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伸缩移动;
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所述第二视觉单元,在所述第二立柱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移动载台,所述第二移动载台对应所述第二视觉单元的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基准光源,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移动载台的水平面相互平齐,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一侧面凹陷形成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穿设过所述第三通孔,并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伸缩移动;
所述第一移动载台凹陷形成一个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基准光源;
所述第一基准光源为中间具有第一通孔的圆盘状的灯光光源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外周侧尺寸相互适配;
所述第二移动载台凹陷形成一个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基准光源;
所述第二基准光源为中间具有第三通孔的圆盘状的灯光光源结构,所述第三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外周侧尺寸相互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一端部为长条的针状结构,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另一端连接伸缩动力单元,所述伸缩动力单元为气动式的气缸结构;
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一端部为长条的针状结构,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另一端连接伸缩动力单元,所述伸缩动力单元为气动式的气缸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横台、及横台运动机构,在所述立柱侧面固定设置所述水平横台,在所述水平横台上设置所述横台运动机构,所述摄影单元通过所述横台运动机构进行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光源为射灯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下方端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调节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下方端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
所述下压端的端面大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开口面,所述下压端的端面可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冲压单元的一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反于冲压单元的一侧面延伸出限位突起,所述第一销钉孔位于所述限位突起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二限位块对应所述限位突起的位置贯穿开设形成限位通孔,所述限位突起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至少一个弯折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相反于所述弯折固定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第一滑轨上,并在所述第一滑轨上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块一端侧连接有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块在所述第一轨道内进行前进移动;
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应用所述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快速自动纠偏所述PCB基板的位置,无需人工干涉PCB基板的纠偏过程,为后续的自动化工序提供标准位置,并且所述防呆结构可以识别PCB基板的多层板中有堆叠顺序摆放错误的,对于不同尺寸的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的使用场景,通过横台运动机构可以调整所述摄影单元的位置,并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基准光源,实现所述基准光源可以定位照射在PCB基板的防呆孔内,实现对PCB基板的多层板的防呆设计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自动上PIN的工序中,克服传统伺服电机上PIN的长时间、高强度、连续打销钉后的精度问题,极大的减少了精度校准成本,提高了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可以吸收作用于所述PCB基板上的震动,避免所述PCB基板因为打销钉的过程中发生破裂,从而更好的保护PCB基板。
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的背侧通过所述滑块、滑轨的运动方式,提升所述下压端、及冲击头在打销钉过程中,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缓冲下压端、及保护PCB基板时候,提升自动打销钉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整个所述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所述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智能化工序,极大的提高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纠偏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PCB基板多层板堆叠状态的结构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纠偏单元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基准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防呆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防呆结构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自动上PIN工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自动上PIN工序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自动上PIN工序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动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冲压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冲压单元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冲压单元的另一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1、自动整板工序2、多层板纠偏工序3、自动上PIN工序4、自动垫板整板工序5、自动激光打码工序6、及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7;
所述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1与所述自动整板工序2连接,通过自动整板工序2后,将位置规整的PCB基板传送至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3,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3将多层板的位置进行纠偏处理后,传送至所述自动上PIN工序4,对PCB基板进行打入销钉处理,打入销钉的PCB基板通过自动垫板、及整板工序后,重新规整位置形状,并传送至自动激光打码工序6,进行激光打码,最后经过所述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7,将多层PCB基板错位堆叠在一起,完成对PCB基板的自动化PIN生产流程工序。
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于PCB基板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所述PCB基板的多层板结构上,所述PCB基板上具有用于识别的防呆孔,并且在所述多层板结构具有贯穿开设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
所述PCB基板通过所述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1,通过真空吸盘的机械抓手的运动结构,将PCB基板吸取移动至自动化生产线的开始端,并输送至所述自动整板工序2,所述PCB基板在所述自动整板上的滚轮传送运动,实现对PCB基板的规整位置,并为多层板纠偏工序3进行准备;
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3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载台301,所述水平载台301上可以平整放置PCB基板,所述多层板纠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纠偏单元302、及第二纠偏单元303,在所述水平载台301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及第二纠偏单元303,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及第二纠偏单元303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位置进行设置,并通过对PCB基板的调整位置,实现对所述PCB基板的位置调整;
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与第二纠偏单元303的工作原理、结构装置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纠偏单元303不再进行赘述。
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立柱3021、至少一个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载台3023、至少一个第一基准光源3024、及第一视觉单元3025;
在所述水平载台301的旁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立柱3021,在所述第一立柱3021的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运动机构3026、及第二运动机构3027,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与第二运动机构3027为所述第一立柱3021提供不同方向的移动动力。
在所述第一立柱3021的外周侧固定连接第一移动载台3023、及第一视觉单元3025,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位于所述第一移动载台3023上方,所述第一移动载台3023凹陷形成一个第一凹槽3028,在所述第一凹槽3028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为中间具有第一通孔3029的圆盘状的灯光光源结构,所述第一通孔3029为仅限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可穿设过的尺寸为准。
如图6-9所示,在所述第一移动载台3023的下方空间设置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的一端部为长条的针状结构,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的另一端连接伸缩动力单元3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动力单元3033为气动式的气缸结构,所述伸缩动力单元3033仅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可以进行上升、下降的动作效果为准,包括但不限于气动式的气杆结构,或液压式的液压杆结构。
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的顶面为发光面,并与所述第一移动载台3023的水平面平齐,并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相反于所述发光面一侧面凹陷形成限位凹槽3031,所述限位凹槽3031为圆柱凹槽结构,并所述限位凹槽30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3029的直径;
所述第一通孔3029与所述限位凹槽3031连通,并所述第一凹槽3028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3032,所述第二通孔3032可以与所述第一凹槽3028贯通;
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可以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二通孔3032、所述第一凹槽3028、及所述第一通孔3029,并伸出至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的平面上方;
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的上方,并可以获取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上方的成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包括至少一个CCD相机;
所述第一通孔3029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的外周侧相互适配,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的外周侧相互适配;
所述多层板纠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下压机构304,所述下压机构304为对PCB基板进行压紧定位,并且在提供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后,消除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后的间隙,所述下压机构304可以为伺服电机驱动,或者是气动驱动的运动气缸机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304包括至少一个气动下压端3041,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的端部为软胶材质的端部结构,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采用气动驱动方式;
所述在PCB基板的多层板进行堆叠时,通过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对PCB基板进行压紧定位,并且使得每层PCB基板之间消除间隙,更加贴合。
在所述PCB基板堆放在所述第一移动载台3023上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3029的位置尽可能保持一致,此时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伸出所述第一通孔3029,并朝上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此时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的发光面散发光线,光线穿设过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的间隙,照射在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上,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通过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的照射成像,形成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不同的光照区域,并根据光照区域的不同方向的面积,通过预设好的实验计算的算法,计算出PCB基板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为伺服电机驱动的运动装置,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为本领域的常规装置,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立柱3021、及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第一移动载台3023,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效果为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并沿着各自下方的滑轨进行驱动,在第一运动机构3026的上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立柱3021、及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第一移动载台3023,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027,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分别调整所述第一立柱3021水平面两个维度的运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纠偏单元30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立柱、至少一个第二视觉定位针、至少一个第二移动载台、至少一个第二视觉单元、至少一个第二基准光源;在所述水平载台301的旁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立柱,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运动机构、及第四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及第四运动机构为所述第二立柱提供不同方向的移动动力。
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与第二纠偏单元303的工作原理、结构装置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所述第一纠偏单元302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纠偏单元303不再进行附图说明。
在所述第二立柱的外周侧固定连接第二移动载台、及第二视觉单元,所述第二视觉单位位于所述第二移动载台上方,所述第二移动载台凹陷形成一个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基准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准光源为中间具有第三通孔的圆盘状的灯光光源结构,所述第三通孔为仅限于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可穿设过的尺寸为准。
所述第二移动载台的下方空间设置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一端部为长条的针状结构,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另一端连接伸缩动力单元3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动力单元3033为气动式的气缸结构,所述伸缩动力单元3033仅以实现于气动式的气杆结构,或液压式的液压杆结构。
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顶面为发光面,并与所述第二移动载台的水平面平齐,并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相反于所述发光面一侧面凹陷形成限位凹槽3031,所述限位凹槽3031为圆柱凹槽结构,并所述限位凹槽30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
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限位凹槽连通,并所述第二凹槽贯穿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可以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
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可以依次穿设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出至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平面上方;
所述第二视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上方,并可以获取所述第二基准光源上方的成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视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CCD相机;
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外周侧相互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外周侧相互适配;
所述第二移动载台的上方设置所述下压机构3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304包括至少一个气动下压端3041,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的端部为软胶材质的端部结构,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采用气动驱动方式;
所述在PCB基板的多层板进行堆叠时,通过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对PCB基板进行压紧定位,并且使得每层PCB基板之间消除间隙,更加贴合。
在所述PCB基板堆放在所述第二移动载台上时,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尽可能保持一致,此时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伸出所述第三通孔,并朝上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此时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发光面散发光线,光线穿设过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间隙,照射在所述第二视觉单元上,所述第二视觉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照射成像,形成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不同的光照区域,并根据光照区域的不同方向的面积,通过预设好的实验计算的算法,计算出PCB基板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为伺服电机驱动的运动装置,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为本领域的常规装置,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仅以实现将所述第二立柱、及第二视觉定位针、第二移动载台,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效果为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并沿着各自下方的滑轨进行驱动,在第三运动机构的上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立柱、及第二视觉定位针、第二移动载台,在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所述第四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分别调整所述第二立柱水平面两个维度的运动位置。
所述多层板纠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基准光源3024、第二基准光源、第一视觉单元3025、第二视觉单元、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分别连接,并控制上述机构的电信号交互、处理并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本领域常规的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控制处理器,在此不做具体说明,仅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第二基准光源、第一视觉单元3025、第二视觉单元、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的电信号获取、处理、及反馈的常规电路为准。
在所述水平载体上放置所述PCB基板,将所述PCB基板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分别与第一通孔3029、及第二通孔的位置对齐,通过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将所述PCB基板压实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从第一通孔3029中伸出,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从第二通孔中伸出,所述第一基准光源3024、第二基准光源的发光面发出光线,光线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与第一通孔3029的间隙、及第二视觉定位针与第三通孔的间隙发射而出,分别照射在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及第二视觉单元。
所述第一视觉单元3025在获取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与第一通孔3029的间隙的光线后,对应计算形成光照面积,所述第二视觉单元在获取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与第三通孔的间隙的光线后,对应计算形成光照面积,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照面积,测算所述PCB基板是否处于标准位置,对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光照面积测算位置的控制程序、及算法内容,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算法控制,仅以实现上述效果为准,在此不做具体展开说明。
若所述PCB基板未处于标准位置,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动下压端3041上升,将所述PCB基板松开,并同时向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发送动作指令,所述第一移动载台3023、第二移动载台分别在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3027、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同步协同动作,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3022、第二视觉定位针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PCB基板的两侧进行位置纠正,实现对所述PCB基板的位置调整,并将所述PCB基板的位置快速调整至标准位置,为后续的自动化工序做准备。
所述多层板纠偏装置可以快速自动纠偏所述PCB基板的位置,无需人工干涉PCB基板的纠偏过程,为后续的自动化工序提供标准位置,实现所述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智能化工序,极大的提高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如图10、11所示,在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3的旁侧设置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基准光源305、至少一个摄影单元30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为伺服电机驱动的运动装置,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为本领域的常规装置,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立柱3021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效果为准,在所述PCB基板放置在水平载台301后,通过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调节所述下压机构304、及摄影单元306位于所述PCB基板的上方;
由于在所述水平载台301进行堆叠PCB基板的多层板,而PCB基板的多层板的每个板上都具有防呆孔,当所述PCB基板放置在所述水平载台301上时,此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开始运动,带动所述第一立柱101进行移动,所述移动载台8上设置所述基准光源305,所述移动载台8位于所述PCB基板的防呆孔的下方位置;
图5为所述PCB基板多层板堆叠状态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在所述防呆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所述摄影单元306,当PCB基板的多层板进行堆叠时,在所述防呆孔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基准光源305,在所述多层板的上方设置有摄影单元306,所述基准光源305为射灯光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影单元306包括至少一个CCD相机;
所述基准光源305打开后将光线穿设过所述防呆孔,而所述摄影单元306获取到光线后,将光照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从而获得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是处于同一堆叠方向;
当摄影单元306没有获取到光线,则证明PCB基板的多层板中有将PCB基板的堆叠顺序摆放错误的,使得防呆孔被遮挡,所述基准光源305的光线无法到达所述摄影单元306,所述摄影单元306将没有获取光照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此时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线停止工作,并提示操作者错误警示信号,例如通过错误警示灯进行报错,从而实现对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时的防呆设计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横台307、及横台运动机构308,在所述第一立柱101侧面固定设置所述水平横台307,在所述水平横台307上设置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在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上设置所述摄影单元306,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为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并沿着滑轨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摄影单元306进行移动。
所述水平横台307与所述第一立柱101相交固定,并所述水平横台307的一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立柱101固定设置,另一端设置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为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并横台运动机构308的滑轨水平固定在所述水平横台307上。
对于不同尺寸的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的使用场景,通过横台运动机构308可以调整所述摄影单元306的位置,并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基准光源305,实现所述基准光源305可以定位照射在PCB基板的防呆孔内,实现对PCB基板的多层板的防呆设计的作用,并针对各种尺寸的PCB基板都可以适用,极大提升所述防呆结构在PCB基板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的便利和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并沿着各自下方的滑轨进行驱动,在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上设置所述摄影单元306,通过所述横台运动机构308带动所述摄影单元306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基准光源305、摄影单元306、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横台运动机构30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为本领域常规的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控制处理器,在此不做具体说明,仅以实现对所述基准光源305、摄影单元306、第一运动机构3026、第二运动机构107、横台运动机构308的电信号获取、处理、及反馈的常规电路为准。
如图12-2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上PIN工序4包括至少一个冲压单元401、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402、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403、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杆404、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杆405;
所述自动上PIN工序4包括至少一个销钉输送单元406、及至少一个销钉仓407,所述销钉仓407与销钉输送单元406连接,在所述销钉仓407内存储有若干个销钉,销钉通过所述销钉输送单元406进行姿态校正,并输送至所述冲压单元4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上PIN工序4为本领域的常规单元,仅以实现将销钉摆正姿态,并输送至冲压单元401的效果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参考专利申请号201520782580.4,公开“销钉自动定向供料设备”,以及专利申请号202121434520.5,公开“一种销钉自动出料机构”等相关公开文件,所述销钉输送单元406、及销钉仓407为本领域的现有公开技术,仅以实现将销钉摆正姿态,并输送至冲压单元401下方位置的效果,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如图15、1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的一侧面凹陷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轨道4021,所述第一轨道4021可以适配输送销钉竖直移动的第一活动块408,所述第一活动块408在所述第一轨道4021移动;
所述第一活动块408一端侧连接有第一驱动气缸408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08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块408在所述第一轨道4021内进行前进移动;
所述第一活动块408的一侧贯穿开设有限位孔4082,所述销钉在所述销钉输送单元406输送过来后,落入所述限位孔4082内,并在第一驱动气缸4081的动力作用下,将销钉移动至冲压单元401的下方,并对准PCB基板需要打销钉的位置,通过所述冲压单元401对PCB基板进行上PIN工序。
如图17-19所示,所述冲压单元401包括至少一个冲压动力源4011、至少一个冲压端4012、及至少一个冲击头4013,所述冲压动力源4011为第二驱动气缸,在所述冲压动力源4011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冲压端4012,所述冲压端4012为一个可以固定所述冲击头4013的刚性连接块,在所述冲压端4012的内侧可以固定所述冲击头4013,所述冲压端40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并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带动下为所述冲击头4013打入销钉提供动力;
所述冲压端4012的端面大于所述第一轨道4021的开口面,所述冲压端4012的端面可以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的上侧面上。
所述冲击头4013为可以将销钉击打顶入所述PCB基板的顶针,或钢针结构;
所述冲压动力源4011为提供所述冲压端4012快速打销钉动作的动力源,所述冲压动力源4011包括但不限于气缸式动力装置,或者液压动作装置;
所述销钉输送单元406、销钉仓407的旁侧固定设置有用于承载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的第一固定载板409,所述第一固定载板409固定连接所述冲压动力源4011、冲压端4012;
在所述冲压单元401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具体为,所述第一调节杆404与第二调节杆405的工作原理、及结构都为相同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仅以所述第一调节杆404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调节杆404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气缸4041,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041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2,在所述连接杆4042的下方端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40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杆404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的上侧面;
所述连接杆4042将所述第一限位块402提升至设定高度,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板4023,所述第一限位块402通过至少一个弯折固定块4024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4023,所述第一移动板4023相反于所述弯折固定块402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块4025,所述第一滑块4025套设在第一滑轨4026上,并在所述第一滑轨4026上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销钉仓407的旁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载板410,所述第一移动板4023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第一滑块4025,两个所述第一滑块4025分别对称布置在两个第一滑轨4026上,所述第一滑轨4026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载板410上;
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弯折固定块4024,所述弯折固定块4024固定连接一个第二移动板4027,所述第二移动板4027与第二滑块4028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028也套设在所述第一滑轨4026上,并在所述第一滑轨4026上进行滑动;
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限位块403,所述第二限位块403为一个具有设定厚度的刚性的板状结构,通过改变更换所述第二限位块403的厚度,即可对PCB基板进行打销钉深度的控制;
如图20、21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块402朝向所述冲压单元401的一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销钉孔4022,所述第一销钉孔4022允许销钉通过,并可以在所述冲压单元401的作用下,打入PCB基板中;
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相反于冲压单元401的一侧面延伸出限位突起4029,所述第一销钉孔4022位于所述限位突起4029的中心孔位置;
所述第二限位块403对应所述限位突起4029的位置贯穿开设形成限位通孔4031,所述限位突起4029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403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通孔4031与限位突起4029分别为圆形通孔和圆柱形突起结构;
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第二限位块403的下方设置有销钉载台411,所述销钉载台411上可以平整放置PCB基板,所述PCB基板具有用于销钉插入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所述销钉载台411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结构;
具体为,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通过第三驱动气缸4041的调节运动,将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第二限位块403设置于PCB基板上的位置,当所述销钉被第一活动块408移动至所述冲压单元401的下方,此时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为所述冲压端4012提供冲击动力;
应用所述限位装置,所述销钉在所述销钉输送单元406输送过来后,落入所述限位孔4082内,并在第一驱动气缸4081的动力作用下,将销钉移动至冲压单元401的下方,销钉落入所述第一销钉孔4022内,并对准PCB基板的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位置,通过所述冲压单元401对PCB基板进行自动上PIN工序4。
具体为,当PCB基板位于所述销钉载台411上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的向下运动,所述第二限位平台的下侧面与所述PCB基板的上侧面相互抵接;
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具有的厚度,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冲压端4012时,所述冲压端4012的端面可以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的上侧面上,在所述冲压端4012向下带动所述冲击头4013向下运动,当所述冲压端401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402相互接触时,由于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联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所述冲压端4012并不会直接将冲击力震动到PCB基板,而是通过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的进行缓冲后,所述冲击头4013击打销钉,所述销钉进入所述PCB基板上的第二销钉孔内;
通过第一限位块402、第二限位块403的自身厚度,在对PCB基板进行打销钉过程中,实现对销钉伸出所述第二销钉孔的距离,从而满足对PCB基板自动打销钉的长度控制,由于是通过第一限位块402、第二限位块403的自身厚度,因此提高了控制销钉伸出的长度,并且克服伺服电机的长时间、高强度、连续打销钉后的精度问题,极大的减少了精度校准成本,提高了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PCB基板进行打入销钉后,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可以吸收作用于所述PCB基板上的震动,避免所述PCB基板因为打销钉的过程中发生破裂,从而更好的保护PCB基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及第二限位块403的背侧通过所述滑块、滑轨的运动方式,提升所述冲压端4012、及冲击头4013在打销钉过程中,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缓冲冲压端4012、及保护PCB基板时候,提升自动打销钉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通过上面的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1、自动整板工序2、多层板纠偏工序3、自动上PIN工序4、所述PCB基板完成了多层板堆叠、及自动上PIN的工序,将打入销钉的PCB基板传送至依次完成自动垫板整板工序5、自动激光打码工序6、及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垫板整板工序5仅以实现对打完销钉的PCB基板进行重新规整位置,所述自动激光打码工序6仅以实现对PCB基板进行镭雕标志、及规格尺寸,所述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7仅以实现对完成镭雕的PCB基板进行真空吸盘抓手的下料工序,所述自动垫板整板工序5、自动激光打码工序6、及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7为本领域的常规自动化工序,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应用所述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快速自动纠偏所述PCB基板的位置,无需人工干涉PCB基板的纠偏过程,为后续的自动化工序提供标准位置,并且所述防呆结构可以识别PCB基板的多层板中有堆叠顺序摆放错误的,对于不同尺寸的PCB基板的多层板堆叠的使用场景,通过横台运动机构308可以调整所述摄影单元306的位置,并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基准光源,实现所述基准光源可以定位照射在PCB基板的防呆孔内,实现对PCB基板的多层板的防呆设计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自动上PIN的工序中,克服传统伺服电机上PIN的长时间、高强度、连续打销钉后的精度问题,极大的减少了精度校准成本,提高了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可以吸收作用于所述PCB基板上的震动,避免所述PCB基板因为打销钉的过程中发生破裂,从而更好的保护PCB基板。
在所述第一限位块402、及第二限位块402的背侧通过所述滑块、滑轨的运动方式,提升所述下压端3041、及冲击头4013在打销钉过程中,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杆404、第二调节杆405缓冲下压端、及保护PCB基板时候,提升自动打销钉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整个所述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所述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智能化工序,极大的提高PCB基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于PCB基板的多层板结构,所述PCB基板具有贯穿开设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及防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双工位自动上料工序、自动整板工序、多层板纠偏工序、自动上PIN工序、自动垫板整板工序、自动激光打码工序、及双工位自动下料工序;
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包括第一纠偏单元、及第二纠偏单元,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及第二纠偏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纠偏单元与第二纠偏单元协同动作调整纠正所述PCB的位置;
所述多层板纠偏工序还包括至少一个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基准光源、至少一个摄影单元、在所述基准光源上方堆叠放置所述PCB基板,光线通过所述防呆孔照射至所述摄影单元,传递所述PCB基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自动上PIN工序包括至少一个冲压单元、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杆、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面凹陷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适配销钉移动的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在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所述冲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动力源、至少一个下压端、及至少一个冲击头,所述下压动力源连接所述下压端,所述下压端的一端内固定设置所述冲击头,所述下压端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在所述下压端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
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立柱、至少一个第一视觉定位针、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载台、至少一个第一基准光源、及第一视觉单元;所述第二纠偏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立柱、至少一个第二视觉定位针、至少一个第二移动载台、至少一个第二基准光源、及第二视觉单元;
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设置在所述PCB基板的两侧边位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所述第一视觉单元,在所述第一立柱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移动载台,所述第一移动载台对应所述第一视觉单元的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基准光源,所述第一基准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一移动载台的水平面相互平齐,所述第一基准光源的一侧面凹陷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伸缩移动;
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所述第二视觉单元,在所述第二立柱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移动载台,所述第二移动载台对应所述第二视觉单元的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基准光源,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移动载台的水平面相互平齐,所述第二基准光源的一侧面凹陷形成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穿设过所述第三通孔,并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伸缩移动;
所述第一移动载台凹陷形成一个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基准光源;
所述第一基准光源为中间具有第一通孔的圆盘状的灯光光源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外周侧尺寸相互适配;
所述第二移动载台凹陷形成一个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基准光源;
所述第二基准光源为中间具有第三通孔的圆盘状的灯光光源结构,所述第三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外周侧尺寸相互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一端部为长条的针状结构,所述第一视觉定位针的另一端连接伸缩动力单元,所述伸缩动力单元为气动式的气缸结构;
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一端部为长条的针状结构,所述第二视觉定位针的另一端连接伸缩动力单元,所述伸缩动力单元为气动式的气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横台、及横台运动机构,在所述第一立柱侧面固定设置所述水平横台,在所述水平横台上设置所述横台运动机构,所述摄影单元通过所述横台运动机构进行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光源为射灯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下方端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调节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下方端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
所述下压端的端面大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开口面,所述下压端的端面可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冲压单元的一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反于冲压单元的一侧面延伸出限位突起,所述第一销钉孔位于所述限位突起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二限位块对应所述限位突起的位置贯穿开设形成限位通孔,所述限位突起设置在所述限位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至少一个弯折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相反于所述弯折固定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第一滑轨上,并在所述第一滑轨上进行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一端侧连接有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块在所述第一轨道内进行前进移动;
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贯穿开设有限位孔。
CN202223607073.6U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Active CN219577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073.6U CN219577430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073.6U CN219577430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7430U true CN21957743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7073.6U Active CN219577430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7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7265B (zh) 一种多层pcb板原料自动叠放装置
KR101463090B1 (ko) 다층인쇄회로기판용 드릴링 머신
KR20140057585A (ko) 펀칭 로봇
KR20120100510A (ko) 인쇄회로기판 타발장치
US6688833B1 (en) Part sucking nozzle lifter
KR20110090288A (ko) 로봇을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 내지 필름 이송 및 타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19577430U (zh) 用于单双面及多层pcb基板上pin的自动化生产线
JP4546663B2 (ja) プリント板保持装置および電気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CN112846521B (zh) 一种夹具及激光标记系统
JP2009135215A (ja) 基板位置決め装置及び基板位置決め方法
CN219499639U (zh) 一种自动上pin的多层板纠偏装置
CN218998418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自动半裁装置
CN219421214U (zh) 压板装置及具有其的pcb成型系统
CN109807625B (zh) 手机铃铛键线圈自动组装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451669B (zh) 一种自动打靶装置及电路板加工系统
CN111375909A (zh) 一种连接器激光刻印方法
CN211457591U (zh) 多工位高效线路板熔合机
CN116924078A (zh) 板料加工线体
CN111644742A (zh) 一种标记装置
JP2623146B2 (ja) 自動パンチ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9499641U (zh) 一种应用于多层板堆叠定位的防呆装置
KR100888056B1 (ko) 프레스기기의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공급 장치
CN113414834A (zh) 一种钻孔机自动压板方法及钻孔机
KR101468981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조립장치
JP2016068273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