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6730U -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6730U
CN219576730U CN202320286779.2U CN202320286779U CN219576730U CN 219576730 U CN219576730 U CN 219576730U CN 202320286779 U CN202320286779 U CN 202320286779U CN 219576730 U CN219576730 U CN 219576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tator
motor
outer peripheral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67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毋超强
丛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67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6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6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6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套设于转子,转子包括多个层转子铁芯片和转子注塑套筒,每个转子铁芯片包括冷却孔,多个转子铁芯片沿电机轴向层叠形成转子铁芯,多个转子铁芯片的冷却孔相连通形成沿电机轴向贯穿转子铁芯的冷却通道;转子注塑套筒包括转子填充部和外周部,转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转子铁芯片的间隙,外周部覆盖于转子铁芯的外周面。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转子注塑套筒能够密封转子铁芯的外周面,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泄露至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气隙,减小了转子转动的摩擦损耗。同时,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较高,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

Description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所产生热量致使电机温度升高,高温会影响电机的性能。为了实现电机的散热和冷却,通常会在电机转子或定子的内部设置油道,冷却介质流经油道以冷却电机转子或定子。采用这种冷却方式,油道内的冷却介质容易泄露至电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气隙,增加了电机的摩擦损耗,造成电机工作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多个转子铁芯片和转子注塑套筒。每个所述转子铁芯片包括冷却孔。所述多个转子铁芯片沿所述电机轴向层叠形成转子铁芯,此种层叠组装设计能降低转子铁芯的涡流损耗。所述多个转子铁芯片的冷却孔相连通形成沿所述电机轴向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用于冷却转子。所述转子注塑套筒包括转子填充部和外周部,所述转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子铁芯片的间隙,所述外周部覆盖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包括转子注塑套筒,转子注塑套筒位于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且部分转子注塑套筒填充至转子铁芯片之间的间隙,转子注塑套筒能够密封转子铁芯的外周面,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通过转子铁芯片之间的间隙泄露至气隙内,减小了转子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另外,转子注塑套筒包括转子填充部和外周部,二者相互配合,不仅对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且转子填充部能够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增强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增强了转子注塑套筒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转子注塑套筒的使用寿命,使得转子注塑套筒能够更好地起到密封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包括多个所述转子铁芯片的外周面,所述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覆盖于多个所述转子铁芯片的外周面。外周部将多个转子铁芯片的外周面密封,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泄露至多个转子铁芯片的外周面,减小了转子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小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的粗糙度。
本申请中,电机包括转子注塑套筒,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覆盖于转子的外周面,且外周部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小于转子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外周部的外表面较为光滑,转子注塑套筒跟随转子转动的风阻较小,所产生的风摩损耗较小,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电机的转子外周面套设有外周部,转子外周面可设有一些凹凸的修弧,以提升电机的NVH、降低电机的电磁噪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包括碳纤维套筒,所述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缠绕于所述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的外表面。由于外周部的外表面较为光滑,碳纤维缠绕于外周部的外表面可以更好地平均碳纤维对转子的应力,提高了转子的寿命。碳纤维套筒能够增强对电机中转子外周面的密封效果。经过转子注塑套筒和碳纤维套筒的双重阻隔,冷却介质更加难以泄露至气隙,减小了转子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碳纤维套筒覆盖外周部的全部外表面。外周部的全部外表面均缠绕有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可更好地对电机的转子外周面进行密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具有气隙,所述外周部的厚度与所述气隙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电机中外周部的厚度与气隙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外周部111的厚度适中,一方面使得外周部对电机的转子的外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中,减小了转子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电机中外周部的厚度与气隙的宽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外周部与定子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不会过大,电机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指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填充部的厚度与所述外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电机中转子填充部的厚度与外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转子填充部的厚度适中,一方面使得转子填充部能够更好地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增强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另一方面,电机中转子填充部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转子注塑套筒不仅能够更好地附着于转子铁芯,且转子注塑套筒能够对转子铁芯的外周面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外周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外周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使得外周部能够对转子外周面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外周部与定子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不会过大,电机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指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转子填充部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转子填充部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使得转子填充部可以兼顾增强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及不影响冷却介质流通的效果。一方面,转子填充部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增强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转子注塑套筒与转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另一方面,电机中转子填充部不会延伸至冷却孔而导致冷却通道堵塞,即转子填充部不会影响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的正常流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径向,冷却通道与转子外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转子填充部的厚度。冷却通道与转子填充部间隔设置,以防止转子填充部堵塞冷却通道。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的气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径向,外周部与定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中转子的外径大于或等于9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30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的外径与外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或等于650。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的外径与转子填充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90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子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和定子注塑套筒。每个所述定子铁芯片内周面包括槽口,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沿所述电机轴向层叠设置形成定子铁芯,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的槽口相连通形成沿所述电机轴向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槽;所述定子注塑套筒包括定子填充部和内周部,所述定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铁芯片的间隙,所述内周部覆盖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
本申请中,定子注塑套筒用于防止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进入气隙。定子注塑套筒包括相连接的定子填充部和内周部。内周部覆盖槽口的缺口,内周部与定子槽围设形成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内周部将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密封,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能够在定子槽内通入冷却介质,以冷却定子。且由于内周部覆盖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内周部将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与气隙隔离,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减小了转子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
本申请中,定子填充部位于定子铁芯内。至少部分相邻两个定子铁芯片的间隙填充有定子填充部。定子填充部不仅增强了定子注塑套筒对定子铁芯的内周面的密封效果,且定子填充部能够吸附相邻的定子铁芯片,增强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增强了定子注塑套筒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定子注塑套筒的使用寿命,使得定子注塑套筒能够更好地起到密封定子铁芯的内周面的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的内周面,定子注塑套筒的内周部覆盖于多个定子铁芯片的内周面。内周部将多个定子铁芯片的内周面密封,防止冷却介质泄露至气隙,减小了电机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的内周部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定子的内周面的粗糙度。内周部的内表面较为光滑,减小了电机工作时的风阻。电机风摩损耗较小,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电机中内周部的内表面较为光滑,可以提升电机的NVH。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具有气隙,所述内周部的厚度与所述气隙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一方面使得内周部对电机的定子的内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中,减小了电机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电机中内周部的厚度与气隙的宽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内周部与外周部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不会过大,电机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指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子填充部的厚度与所述内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一方面使得定子填充部能够更好地吸附相邻的定子铁芯片,增强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另一方面,电机中定子填充部的厚度与内周部的厚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定子注塑套筒不仅能够更好地附着于定子铁芯,且定子注塑套筒能够对定子铁芯的内周面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内周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使得内周部能够对定子内周面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内周部与外周部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不会过大,电机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指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定子填充部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使得定子填充部可以兼顾增强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及不影响冷却介质流通的效果。一方面,定子填充部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吸附相邻的定子铁芯片,增强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定子注塑套筒与定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的NVH。另一方面,电机中定子填充部不会过多占用定子槽的空间,定子槽可容纳更多冷却介质,保证冷却介质对定子铁芯的冷却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防止外周部与内周部出现相摩擦的现象。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毫米,电机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中定子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0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的内径与内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0、且小于或等于750。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的内径与定子填充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0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子注塑套筒或所述定子注塑套筒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材料的耐油性好,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使得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能够更好地防止冷却介质进入气隙,提高对转子外表面或定子内表面的密封性。另外,环氧树脂为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便于注塑形成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便于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的制备加工。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和定子注塑套筒的材质均包括环氧树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和定子注塑套筒。每个所述定子铁芯片内周面包括槽口,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沿所述电机轴向层叠设置形成定子铁芯,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的槽口相连通形成沿所述电机轴向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槽;所述定子注塑套筒包括定子填充部和内周部,所述定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铁芯片的间隙,所述内周部覆盖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的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用于为电机加工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加工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三模具分别用于夹持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电机轴向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或者用于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之间输送注塑料以形成定子注塑套筒,或者在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输送注塑料以形成转子注塑套筒。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用于为转子加工转子注塑套筒。第一模具和第三模具分别用于夹持转子沿电机轴向的两个端面,一方面可以固定转子,便于注塑。另一方面,第一模具和第三模具分别覆盖转子沿电机轴向的两个端面,防止注塑料注塑至转子的两个端面上。第二模具套设于转子的外周面且与转子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注塑料注入第二模具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的空腔可以在转子的外周面形成转子注塑套筒。其中,第二模具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模具的内径大于转子的外径。转子可以自第二模具端面的开口放置入第二模具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用于为定子加工定子注塑套筒。第一模具和第三模具分别用于夹持定子沿电机轴向的两个端面,一方面可以固定定子,便于注塑。另一方面,第一模具和第三模具分别覆盖定子沿电机轴向的两个端面,防止注塑料注塑至定子的两个端面上。定子套设于第二模具的外周面且与第二模具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注塑料注塑至第二模具与定子的内周面之间的空腔以形成定子注塑套筒。其中,定子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模具的内径小于定子的外径,第二模具可以自定子端面的开口放置入定子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模具共同用于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或者所述转子的外周侧面围设成注塑腔,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所述注塑腔连通的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用于向所述注塑腔输送注塑料以形成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与转子的外周面围设形成注塑腔。液体的注塑料注塑至第二模具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的注塑腔以固化形成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部分注塑料自转子的外周面渗透至转子内,以在相邻的转子铁芯片之间形成转子注塑套筒的转子填充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与定子的内周面围设形成注塑腔。液体的注塑料注塑至第二模具与定子的内周面之间的注塑腔以固化形成定子注塑套筒的内周部。部分注塑料自定子的内周面渗透至定子内,以在相邻的定子铁芯片之间形成定子注塑套筒的定子填充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注塑腔,以提高注塑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注塑通道设置于第一模具。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的排布方向为重力方向,注塑通道位于重力方向的较高处。注塑料通过注塑通道进入注塑腔内,依靠重力填充注塑腔。这种自上而下的注塑方式阻力较小,节省能源。
在一实施方式中,注塑通道设置于第二模具。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包括多个注塑通道,以缩短注塑时间。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的排布方向,注塑通道位于第二模具中部位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变速箱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或如上所述的电机的加工设备加工制得的电机,所述变速箱包括动力输入轴,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用于向所述动力输入轴传输动力。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车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子注塑套筒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剖面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设备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设备用于加工转子注塑套筒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设备用于加工转子注塑套筒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设备用于加工定子注塑套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文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结构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结构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英文简写和有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涡流损耗:即Eddy Current Loss,是指导体在非均匀磁场中移动或处在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内的感生的电流导致的能量损耗。
NVH:是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即指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可以应用在航空、国防、工农业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具体地,电机10可以应用于工业驱动装置、自动化设备、风机、泵、压缩机、机床、机器人、和运载工具。其中,运载工具可以包括路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农业设备或者娱乐设备等。示例性的,水上交通工具可以为气垫船、汽艇、摩托艇、渔船、邮轮、帆船、游艇等船舶。空中交通工具可以为飞机,路上交通工具可以为车辆1。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1的示意图。车辆1包括车本体11和动力总成2。动力总成2包括电机10。动力总成2安装于车本体11,动力总成2能够驱动车轮12转动以为车辆1提供动力。
其中,车辆1包括二轮、三轮或者四轮的车辆。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辆1为交通工具。示例性的,车辆1为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飞行车、火车中的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辆1为工业车辆或工程车辆。示例性的,车辆1为叉车、挂车、牵引车、挖掘机、推土机、吊车中的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辆可以是电动汽车或者为燃油汽车。其中,示例性的,车辆1为纯电动车辆(Pure Electric Vehicle/Battery Electric Vehicle,PEV/BEV)、混合动力车辆(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增程式电动车辆(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新能源车辆(NewEnergy Vehicle)中的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辆1还可以为农用设备(如割草机、收割机等)、游乐设备、玩具车辆等。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总成2的示意图。动力总成2包括变速箱21和电机10。变速箱21包括动力输入轴22。电机10包括电机轴300。电机轴300与动力输入轴22传动连接,电机轴300用于向动力输入轴22传输动力。其中,电机10的电机轴300与变速箱21的动力输入轴22固定连接,电机轴300转动可以带动动力输入轴22转动,以使电机1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动力输入轴22。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轴300与动力输入轴22可以为同一根轴。
在一实施方式中,变速箱21包括车轮驱动半轴23、齿轮组件24和差速器25(如图2所示)。车轮驱动半轴23与车轮12固定连接。齿轮组件24接收动力输入轴22传输的动力且将动力经过差速器25输送至车轮驱动半轴23,以驱动车轮12转动。其中,齿轮组件24能够改变电机10与车轮12的传动比。齿轮组件24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可以为单档减速齿轮组件、两档或多档减速齿轮组件。差速器25能够使左、右(或前、后)车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与变速箱21可以集成于同一个壳体内。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机10结构的示意图。电机10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中,电机10包括定子200、转子100和电机轴300。定子200能够在通入电流后产生旋转磁场。转子100套设并固定于电机轴300且能够相对定子200转动。转子100与定子200间具有气隙101。电机10工作时,定子200对转子100的作用力,使得转子100可以相对定子200转动,转子100转动时能够带动电机轴300旋转,电机10通过电机轴300将动力输出。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100为中间开孔的圆柱形。转子100与电机轴300同轴设置,转子100套设在电机轴300外周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还包括机座400。机座400位于定子200外周侧。机座400用于固定和支撑定子200。机座400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能承受电机10运行或运输过程中的各种作用力。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为永磁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电机1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致使电机10温度升高,高温会影响电机10的性能,降低动力总成2的工作效率,若不及时对电机10进行散热,还可能会导致电机1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电机10的散热和冷却,在转子铁芯上设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沿电机10的轴向A贯穿转子铁芯。冷却通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为换热介质,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流动时,能够带走转子100产生的热量。其中,冷却介质可以是冷却油,也可以为其他具有绝缘性质的冷却工质。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转子100径向,冷却通道位于磁钢槽靠近电机轴300的一侧,即相较于磁钢槽,冷却通道更靠近转子100的内侧。其中,磁钢槽用于收容磁钢,磁钢用于产生转子100的磁场。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轴300为中空圆柱状,电机轴300具有内腔。电机轴300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冷却通道和电机轴300的内腔。冷却介质进入电机轴300的内腔,并通过通孔进入冷却通道的一端,冷却介质沿电机10轴向A流动至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且自冷却通道的另一端流出。
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冷却通道与磁钢槽连通,至少一个冷却通道靠近转子100的外周面,可以提高对磁钢的冷却效果。
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电机10的散热和冷却,可以直接在定子槽内通入冷却介质以冷却定子200。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定子铁芯上设有定子油槽,定子油槽沿电机10的轴向A贯穿定子铁芯。定子油槽内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定子油槽内流动时,能够带走定子200产生的热量。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10的剖面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10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包括多个转子铁芯片120(如图4所示)。多个转子铁芯片沿电机10轴向A层叠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片120可以为硅钢片。其中,每个转子铁芯片120上均开设有沿电机10轴向A贯穿转子铁芯片120的冷却孔121(如图5所示),多个冷却孔121连通构成冷却通道。当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流动时,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转子铁芯片120之间的间隙122流出至转子100的外周侧。即冷却介质会泄露至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气隙101中,冷却介质附着于转子100的外周侧,增加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造成电机10效率下降、甚至损坏。特别地,一实施方式中,冷却通道邻近转子铁芯的外周面设置,冷却通道与气隙101的距离较近,冷却介质更容易泄露至气隙101。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包括若干个转子铁芯块,每个转子铁芯块包括多个转子铁芯片120。多个转子铁芯片120沿电机10轴向A层叠形成转子铁芯块,多个转子铁芯块沿电机10轴向A层叠形成转子铁芯。当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流动时,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相邻两个转子铁芯块之间的间隙、每个转子铁芯块的转子铁芯片120之间的间隙122流出至转子100的外周侧。冷却介质附着于转子100的外周侧,增加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造成电机10效率下降、甚至损坏。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220(如图4所示)。多个定子铁芯片220沿电机10轴向A层叠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片220可以为硅钢片。定子铁芯片220之间存在间隙。其中,每个定子铁芯片220包括沿电机10轴向A贯穿定子铁芯片220的槽口221(如图5所示)。多个槽口221连通形成定子槽。当冷却介质在定子槽内流动时,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会流出至定子200的内周侧。即冷却介质会泄露至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气隙101中,增加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造成电机10效率下降、甚至损坏。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片220还包括油孔,多个定子铁芯片220的油孔相连通形成定子油槽,定子油槽沿电机10的轴向A贯穿定子铁芯。定子油槽用于流通冷却介质以冷却定子铁芯。定子油槽内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定子铁芯片220之间的间隙流入气隙101,或定子油槽内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定子铁芯片220之间的间隙流入定子槽内,再从定子槽流出至气隙101内。
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的电机10。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10的剖面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10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子注塑套筒110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机10,电机10包括转子100和定子200。定子200套设于转子100。转子100包括多个转子铁芯片120和转子注塑套筒110。每个转子铁芯片120包括冷却孔121(如图7所示)。多个转子铁芯片120沿电机10轴向A层叠形成转子铁芯,多个转子铁芯片120的冷却孔121相连通形成沿电机10轴向A贯穿转子铁芯的冷却通道。转子注塑套筒110包括转子填充部112和外周部111(如图6所示),转子填充部112填充于相邻两个转子铁芯片120的间隙122,外周部111覆盖于转子铁芯的外周面。
其中,定子200与转子100间隔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定子200与转子100之间具有气隙101。转子铁芯包括沿电机10轴向A层叠设置的多个转子铁芯片120,此种层叠组装设计能降低转子铁芯的涡流损耗。冷却孔121沿电机10轴向A贯穿转子铁芯片120,多个冷却孔121连通形成的冷却通道用于冷却转子100。
在一实施方式中,各个转子铁芯片120同一位置的冷却孔121重叠,即多个冷却孔121沿轴向A的投影是重合的,冷却通道为直线型。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冷却孔121以特定角度错位设置,即至少部分冷却孔121不完全重叠,所形成的冷却通道具有一定弧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转子铁芯片120均包括一个冷却孔121,每个转子铁芯片120上的冷却孔121连通构成一个冷却通道。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转子铁芯片120包括多个冷却孔121,相对应的冷却孔121连通构成多个冷却通道。
转子注塑套筒110用于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通过转子铁芯片120之间的间隙122流出至气隙101。转子注塑套筒110位于转子100沿径向靠近定子200的一侧,转子注塑套筒110包括相连接的转子填充部112和外周部111(如图6和图8所示)。外周部111套设于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外周部111密封转子铁芯的外周面,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气隙101。转子填充部112位于外周部111靠近转子铁芯的一侧、且转子填充部112自外周部111靠近转子铁芯的一侧朝向转子铁芯内凸起。转子填充部112位于转子铁芯片120内。至少部分相邻两个转子铁芯片120的间隙122填充有转子填充部112。转子填充部112不仅增强了转子注塑套筒110对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的密封效果,且转子填充部112能够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增强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相邻两个转子铁芯片120的间隙122均填充有转子填充部112。在一实施方式中,部分相邻两个转子铁芯片120的间隙122均填充有转子填充部112,另一部分相邻两个转子铁芯片120的间隙122不填充转子填充部112。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增强了转子注塑套筒110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转子注塑套筒110的使用寿命,使得转子注塑套筒110能够更好地起到密封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的效果。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为一体注塑成型,设置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工艺简单,便于转子注塑套筒110的推广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包括转子注塑套筒110,转子注塑套筒110位于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且部分转子注塑套筒110填充至转子铁芯片120之间的间隙122,转子注塑套筒110能够密封转子铁芯的外周面,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通过转子铁芯片120之间的间隙122泄露至气隙101内,减小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另外,转子注塑套筒110包括转子填充部112和外周部111,二者相互配合,不仅对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且转子填充部112能够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增强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10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10的NVH。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包括多个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覆盖于多个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外周部111将多个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密封,防止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泄露至多个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减小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相邻转子铁芯片120之间具有间隙,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覆盖于多个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且覆盖相邻转子铁芯片120之间的间隙122。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覆盖于所有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覆盖于部分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如图9所示),另一部分转子铁芯片120的外周面不设有外周部111。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小于转子100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其中,外周部111的外表面是指外周部111沿电机10径向远离转子铁芯的表面。粗糙度是指不平整度,表面的粗糙度越大说明表面越不平整,表面的粗糙度越小说明表面越光滑。
若电机10不设置转子注塑套筒110,转子100的外周面的粗糙度较大,转子100的外周面的较为不平整。电机10运行时,由于转子100的外周面不平整,转子100转动会产生较大的风摩损耗,影响电机10的工作效率。特别的,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电机10的NVH、降低电机10的电磁噪音,转子100的外周面设有一些凹凸的修弧,转子100的外周面的粗糙度更大,在转子100旋转中会产生更大的风摩损耗。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0包括转子注塑套筒110,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覆盖于转子100的外周面,且外周部111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小于转子100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外周部111的外表面较为光滑,转子注塑套筒110跟随转子100转动的风阻较小,所产生的风摩损耗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电机10的转子100外周面套设有外周部111,转子100外周面可设有一些凹凸的修弧,以提升电机10的NVH、降低电机10的电磁噪音。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100包括碳纤维套筒,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缠绕于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的外表面。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包括转子注塑套筒110,且在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的外表面还包括碳纤维套筒。碳纤维套筒包括多根碳纤维,多根碳纤维维缠绕于外周部111的外表面以形成碳纤维套筒。由于外周部111的外表面较为光滑,碳纤维缠绕于外周部111的外表面可以更好地平均碳纤维对转子100的应力,提高了转子100的寿命。碳纤维套筒能够增强对电机10中转子100外周面的密封效果。经过转子注塑套筒110和碳纤维套筒的双重阻隔,冷却介质更加难以泄露至气隙101,减小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碳纤维套筒覆盖外周部111的全部外表面。外周部111的全部外表面均缠绕有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可更好地对电机10的转子100外周面进行密封。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部分外表面被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缠绕,外周部111的另一部分外表面未被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缠绕。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电机10中外周部111的外表面进行碳纤维缠绕,且设计外周部111的外表面被碳纤维缠绕的面积,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101中,且能够节约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100和定子200之间具有气隙101,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其中,外周部111的厚度是指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外周部111的厚度为图6中的L1。气隙101的宽度是指沿电机10径向,转子100和定子200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气隙101的宽度为图6中的L3。
若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太小,外周部111的厚度较小,则外周部111对电机10中转子100的外周面的密封效果较差。若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太大,外周部111的厚度较大。此时,外周部111与定子200的距离较近,电机10运行时,容易出现外周部111与定子200相摩擦的现象。若增大外周部111与定子200的距离,则转子100与定子200的距离较大,即气隙101过大,导致电机10磁阻增大,影响电机10工作效率。
而在本申请中,电机10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外周部111的厚度适中,一方面使得外周部111对电机10的转子100的外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101中,减小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电机10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气隙101不会过大,电机10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9。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8。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0.7。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1。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周部1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可以为0.15、0.18、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0.9、0.95或1。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其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是指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为图6中的L2。
若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过大,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较大,转子填充部112沿径向朝向转子100内周的延伸至冷却孔121,导致转子填充部112堵塞冷却通道。若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过小,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较小,转子填充部112与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的吸附力小,使得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较小。
而在本申请中,电机10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适中,一方面使得转子填充部112能够更好地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增强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10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10的NVH。另一方面,电机10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转子注塑套筒110不仅能够更好地附着于转子铁芯,且转子注塑套筒110能够对转子铁芯的外周面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4。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4。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3。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可以为0.1、0.15、0.2、0.25、0.3、0.35、0.4、0.45或0.5。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外周部111的厚度影响转子100外周面的密封效果及电机10的性能。示例性的,若外周部111的厚度太小,例如外周部111的厚度小于0.2毫米,外周部111容易破损,外周部111对电机10中转子100的外周面的密封效果较差。若外周部111的厚度太大,例如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0.5毫米,外周部111与定子200的距离较近,电机10运行时,容易出现外周部111与定子200相摩擦的现象。若增大外周部111与定子200的距离,则转子100与定子200的距离较大,即气隙101过大,导致电机10磁阻增大,影响电机10工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使得外周部111能够对转子100外周面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气隙101不会过大,电机10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4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3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外周部1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4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外周部111的厚度可以为0.2、0.25、0.3、0.35、0.4、0.45、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不仅影响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还会影响冷却通道内冷却介质的流通情况。示例性的,若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为0毫米,即转子注塑套筒110不包括转子填充部112,此时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较小。若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1毫米,则当冷却通道靠近转子铁芯外周面设置时,转子填充部112容易堵塞冷却通道。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中,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使得转子填充部112可以兼顾增强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及不影响冷却介质流通的效果。一方面,转子填充部112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吸附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增强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转子注塑套筒110与转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10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10的NVH。另一方面,电机10中转子填充部112不会延伸至冷却孔121而导致冷却通道堵塞,即转子填充部112不会影响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的正常流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8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3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6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8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6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可以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或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冷却通道与转子100外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冷却通道与转子填充部112间隔设置,以防止转子填充部112堵塞冷却通道。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的气隙10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电机10的气隙101是指沿电机10径向,电机10的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气隙10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电机10的转子100与定子200有足够的间距,使得转子100的外周面设置外周部111后,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间隔设置,防止外周部111与定子200出现相摩擦的现象。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气隙10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毫米,转子100与定子200的距离不会过大,不会导致电机10磁阻增大,影响电机10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防止外周部111与定子200出现相摩擦的现象。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毫米,电机10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2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3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定子20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5、0.6、0.7、0.8、0.9、1、1.1、1.2、1.3、1.4或1.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中转子1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9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30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100的外径与外周部1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或等于650。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100的外径与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900。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200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220和定子注塑套筒210。其中每个定子铁芯片220内周面包括槽口221,多个定子铁芯片220沿电机10轴向A层叠设置形成定子铁芯,多个定子铁芯片220的槽口221相连通形成沿电机10轴向A贯穿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定子注塑套筒210包括定子填充部212和内周部211,定子填充部212填充于相邻两个定子铁芯片220的间隙222,内周部211覆盖于定子铁芯的内周面。
其中,定子铁芯包括沿电机10轴向A层叠设置的多个定子铁芯片220,此种层叠组装设计能降低定子铁芯的涡流损耗。槽口221沿电机10轴向A贯穿定子铁芯片220,多个槽口221连通形成的定子槽用于安装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用于产生定子200的磁场。槽口221自定子铁芯片220内周面沿电机10径向朝向定子铁芯片220外周面凹陷。槽口221还设有缺口2211(如图5所示)。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定子铁芯片220包括多个沿电机10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槽口221。
定子注塑套筒210用于防止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进入气隙101。定子注塑套筒210位于定子200沿电机10径向靠近转子100的一侧。定子注塑套筒210包括相连接的定子填充部212和内周部211。内周部211覆盖槽口221的缺口2211,内周部211与定子槽围设形成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内周部211将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密封,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能够在定子槽内通入冷却介质,以冷却定子200。且由于内周部211覆盖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内周部211将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与气隙101隔离,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101,减小了转子100转动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
定子填充部212位于定子铁芯内。至少部分相邻两个定子铁芯片220的间隙222填充有定子填充部212。定子填充部212不仅增强了定子注塑套筒210对定子铁芯的内周面的密封效果,且定子填充部212能够吸附相邻的定子铁芯片220,增强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10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10的NVH。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定子铁芯片220包括多个沿电机10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槽口221,定子填充部212位于周向上相邻两个槽口221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210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结构增强了定子注塑套筒210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定子注塑套筒210的使用寿命,使得定子注塑套筒210能够更好地起到密封定子铁芯的内周面的效果。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210为一体注塑成型,设置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工艺简单,便于定子注塑套筒210的推广应用。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220的内周面,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内周部211覆盖于多个定子铁芯片220的内周面。内周部211将多个定子铁芯片220的内周面密封,防止冷却介质泄露至气隙101,减小了电机10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内周部211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定子200的内周面的粗糙度。其中,内周部211的内表面是指内周部211沿电机10径向远离定子铁芯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0包括定子注塑套筒210,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内周部211覆盖于定子200的内周面,且内周部211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定子200的内周面的粗糙度。内周部211的内表面较为光滑,减小了电机10工作时的风阻。电机10风摩损耗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电机10中内周部211的内表面较为光滑,可以提升电机10的NVH。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100和定子200之间具有气隙101,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其中,内周部211的厚度是指沿电机10径向,内周部211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
若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太小,内周部211的厚度较小,则内周部211对电机10中定子200的内周面的密封效果较差。若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太大,内周部211的厚度较大。此时,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的距离较近,电机10运行时,容易出现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相摩擦的现象。若增大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的距离,则转子100与定子200的距离较大,即气隙101过大,导致电机10磁阻增大,影响电机10工作效率。
而在本申请中,电机10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内周部211的厚度适中,一方面使得内周部211对电机10的定子200的内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定子槽内的冷却介质难以泄露至气隙101中,减小了电机10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电机10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气隙101不会过大,电机10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9。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8。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0.7。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1。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可以为0.15、0.18、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0.9、0.95或1。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其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是指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若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过大,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较大,定子填充部212容易堵塞定子槽。若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过小,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较小,定子填充部212与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的吸附力小,使得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较小。
而在本申请中,电机10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适中,一方面使得定子填充部212能够更好地吸附相邻的定子铁芯片220,增强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10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10的NVH。另一方面,电机10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适中,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定子注塑套筒210不仅能够更好地附着于定子铁芯,且定子注塑套筒210能够对定子铁芯的内周面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4。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4。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0.3。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可以为0.1、0.15、0.2、0.25、0.3、0.35、0.4、0.45或0.5。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内周部211的厚度影响定子200内周面的密封效果及电机10的性能,示例性的,若内周部211的厚度太小,例如内周部211的厚度小于0.2毫米,内周部211容易破损,内周部211对电机10中定子200的外周面的密封效果较差。若内周部211的厚度太大,例如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0.5毫米,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的距离较近,电机10运行时,容易出现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相摩擦的现象。若增大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的距离,则转子100与定子200的距离较大,即气隙101过大,导致电机10磁阻增大,影响电机10工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使得内周部211能够对定子200内周面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不会出现相摩擦的现象,且转子100与定子200之间的气隙101不会过大,电机10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4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3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4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可以为0.2、0.25、0.3、0.35、0.4、0.45、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转子填充部112的厚度不仅影响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还会影响定子槽内冷却介质的流通情况。示例性的,若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为0毫米,即定子注塑套筒210不包括定子填充部212,此时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较小。若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1毫米,则定子填充部212堵塞部分定子槽,影响冷却介质对定子铁芯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使得定子填充部212可以兼顾增强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及不影响冷却介质流通的效果。一方面,定子填充部212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吸附相邻的定子铁芯片220,增强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的连接强度,提高定子注塑套筒210与定子铁芯整体的刚度,减少电机10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优化电机10的NVH。另一方面,电机10中定子填充部212不会过多占用定子槽的空间,定子槽可容纳更多冷却介质,保证冷却介质对定子铁芯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8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3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6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8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06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可以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或0.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内周部211与外周部11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防止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出现相摩擦的现象。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中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毫米,电机10磁阻较小,提高了电机10的性能指标。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2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3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外周部111与内周部21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5、0.6、0.7、0.8、0.9、1、1.1、1.2、1.3、1.4或1.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10中定子200的内径大于或等于10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0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200的内径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00、且小于或等于750。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200的内径与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00。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材料的耐油性好,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使得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能够更好地防止冷却介质进入气隙101,提高对转子100外表面或定子200内表面的密封性。另外,环氧树脂为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便于注塑形成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便于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制备加工。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210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注塑套筒110和定子注塑套筒210的材质均包括环氧树脂。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10,电机10包括转子100和定子200,定子200套设于转子100,定子200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220和定子注塑套筒210。其中,每个定子铁芯片220内周面包括槽口221,多个定子铁芯片220沿电机10轴向A层叠设置形成定子铁芯,多个定子铁芯片220的槽口221相连通形成沿电机10轴向A贯穿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定子注塑套筒210包括定子填充部212和内周部211,定子填充部212填充于相邻两个定子铁芯片220之间的间隙222,内周部211覆盖于定子铁芯的内周面。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包括定子注塑套筒210,定子注塑套筒210将定子铁芯的内周面密封。定子槽通入冷却介质冷却定子200时,定子注塑套筒210可以防止冷却介质进入气隙101内,减小了电机10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10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210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内周部211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定子200的内周面的粗糙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周部211的厚度与气隙101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与内周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径向,内周部2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电机10的径向,定子填充部212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工设备30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10的加工设备30,加工设备30用于为电机部件加工注塑套筒,电机部件为定子200或转子100中的至少一种,加工设备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和第三模具33;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用于夹持电机部件沿电机轴向A的两个端面,第二模具32与电机部件的周侧面嵌套且间隔设。其中,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第三模具33共同用于与电机部件的周侧面围设成注塑腔34(结合图13和图15),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和第三模具3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注塑腔连通的注塑通道35,注塑通道35用于向注塑腔34输送注塑料以在电机部件的周侧面形成注塑套筒。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部件为转子100(如图13所示),加工设备30用于为转子100加工转子注塑套筒110。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机部件为定子200(如图15所示),加工设备30用于为定子200加工定子注塑套筒210。
请参阅图12,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10的加工设备30,加工设备30用于为电机10加工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中的至少一种,电机10包括定子200和转子100,加工设备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和第三模具33;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用于夹持定子200和转子100中的至少一个沿电机10轴向A的两个端面,第二模具32用于与定子200的内周面或者用于与转子100的外周面间隔设置,以在第二模具32与定子200的内周面之间输送注塑料以形成定子注塑套筒210,或者在第二模具32与转子100的外周面之间输送注塑料以形成转子注塑套筒110。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30用于为转子100加工转子注塑套筒110。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用于夹持转子100沿电机10轴向A的两个端面,一方面可以固定转子100,便于注塑。另一方面,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覆盖转子100沿电机10轴向A的两个端面,防止注塑料注塑至转子100的两个端面上。第二模具32套设于转子100的外周面且与转子100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注塑料注入第二模具32与转子100的外周面之间的空腔可以在转子100的外周面形成转子注塑套筒110。其中,第二模具32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模具32的内径大于转子100的外径。转子100可以自第二模具32端面的开口放置入第二模具32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30用于为定子200加工定子注塑套筒210。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用于夹持定子200沿电机10轴向A的两个端面,一方面可以固定定子200,便于注塑。另一方面,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覆盖定子200沿电机10轴向A的两个端面,防止注塑料注塑至定子200的两个端面上。定子200套设于第二模具32的外周面且与第二模具32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注塑料注塑至第二模具32与定子20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腔以形成定子注塑套筒210。其中,定子200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模具32的内径小于定子200的外径,第二模具32可以自定子200端面的开口放置入定子200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第三模具33共同用于与定子200的内周面或者转子100的外周侧面围设成注塑腔34,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和第三模具3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注塑腔34连通的注塑通道35,注塑通道35用于向注塑腔34输送注塑料以形成转子注塑套筒110或定子注塑套筒210。
其中,注塑通道35连通注塑腔34内部与外部,注塑料通过注塑通道35自注塑腔34的外部进入注塑腔34的内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第三模具33与转子100的外周面围设形成注塑腔34。液体的注塑料注塑至第二模具32与转子100的外周面之间的注塑腔34以固化形成转子注塑套筒110的外周部111。部分注塑料自转子100的外周面渗透至转子100内,以在相邻的转子铁芯片120之间形成转子注塑套筒110的转子填充部112。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第三模具33与定子200的内周面围设形成注塑腔34。液体的注塑料注塑至第二模具32与定子200的内周面之间的注塑腔34以固化形成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内周部211。部分注塑料自定子200的内周面渗透至定子200内,以在相邻的定子铁芯片220之间形成定子注塑套筒210的定子填充部212。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30包括一个注塑腔34(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3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注塑腔34(如图14所示),以提高注塑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注塑通道35设置于第一模具31。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和第三模具33的排布方向为重力方向,注塑通道35位于重力方向的较高处。注塑料通过注塑通道35进入注塑腔34内,依靠重力填充注塑腔34。这种自上而下的注塑方式阻力较小,节省能源。
在一实施方式中,注塑通道35设置于第二模具32。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32包括多个注塑通道35(如图14所示),以缩短注塑时间。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模具31、第二模具32和第三模具33的排布方向,注塑通道35位于第二模具32中部位置(如图14所示)。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工设备30还包括压紧件,压紧件用于压紧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当定子200或转子100安装至加工设备30时,压紧件压紧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使得第一模具31和第三模具33分别与定子200或转子100沿轴向A的两个端面压紧,以防止注塑料注塑至定子200或转子100的两个端面上。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动力总成、车辆及加工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多个转子铁芯片和转子注塑套筒,其中:
每个所述转子铁芯片包括冷却孔,所述多个转子铁芯片沿所述电机轴向层叠形成转子铁芯,所述多个转子铁芯片的冷却孔相连通形成沿所述电机轴向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冷却通道;
所述转子注塑套筒包括转子填充部和外周部,所述转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子铁芯片的间隙,所述外周部覆盖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包括多个所述转子铁芯片的外周面,所述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覆盖于多个所述转子铁芯片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小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的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碳纤维套筒,所述碳纤维套筒的碳纤维缠绕于所述转子注塑套筒的外周部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具有气隙,所述外周部的厚度与所述气隙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或,所述转子填充部的厚度与所述外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或,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外周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或,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转子填充部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和定子注塑套筒,其中:
每个所述定子铁芯片内周面包括槽口,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沿所述电机轴向层叠设置形成定子铁芯,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的槽口相连通形成沿所述电机轴向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槽;
所述定子注塑套筒包括定子填充部和内周部,所述定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铁芯片的间隙,所述内周部覆盖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具有气隙,所述内周部的厚度与所述气隙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2、且小于或等于1;或,所述定子填充部的厚度与所述内周部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或,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内周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或,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定子填充部的厚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或,沿所述电机径向,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注塑套筒或所述定子注塑套筒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包括环氧树脂。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多个定子铁芯片和定子注塑套筒,其中:
每个所述转子铁芯片内周面包括槽口,所述多个定子铁芯片沿所述电机轴向层叠设置形成定子铁芯,所述多个转子铁芯片的槽口相连通形成沿所述电机轴向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槽;
所述定子注塑套筒包括定子填充部和内周部,所述定子填充部填充于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铁芯片的间隙,所述内周部覆盖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
10.一种电机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用于为电机加工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加工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三模具分别用于夹持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电机轴向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或者用于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之间输送注塑料以形成定子注塑套筒,或者在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输送注塑料以形成转子注塑套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模具共同用于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或者所述转子的外周侧面围设成注塑腔,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所述注塑腔连通的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用于向所述注塑腔输送注塑料以形成转子注塑套筒或定子注塑套筒。
12.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变速箱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或者如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所述的加工设备加工制得的电机,所述变速箱包括动力输入轴,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用于向所述动力输入轴传输动力。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于所述车架。
CN202320286779.2U 2023-02-10 2023-02-10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576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779.2U CN219576730U (zh) 2023-02-10 2023-02-10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779.2U CN219576730U (zh) 2023-02-10 2023-02-10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6730U true CN21957673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6779.2U Active CN219576730U (zh) 2023-02-10 2023-02-10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6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9674B (zh) 一种转子、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JP5021443B2 (ja) 回転電機
JP4492745B2 (ja) 回転電機
US20050140230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vehicle powered thereby
JP4867598B2 (ja)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0601446B (zh) 转子的制造方法
EP2555387A1 (en) Electrical steel sheet formed body, rotating element core, rotating element, rotary electric device, and vehicle
JP2019161750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US20090206688A1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stator
CN219576730U (zh) 电机、电机的加工设备、动力总成及车辆
JP7307181B2 (ja) 電動ウォーターポンプ
WO2019004249A1 (ja) 回転電機
EP4018536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integrated dam assembly
CN218124431U (zh) 电机转子、电机和车辆
CN114448126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KR20230024411A (ko) 모터
CN117559680A (zh) 电机及动力总成
JP7162041B2 (ja) 電動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
CN213846497U (zh) 应用于电动两轮车的内转子永磁电机
CN220325451U (zh) 电驱动系统及摩托车
KR102575259B1 (ko) 섬유 강화 복합재로 구성된 구동 축을 포함하는 전기자동차용 전기 모터
CN211321176U (zh) 一种组合电机及轮边驱动系统
US20230361640A1 (en)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WO2022054339A1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回転電機及び電動駆動装置
CN214205110U (zh) 一种轴向磁通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