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9859U -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9859U
CN219569859U CN202320286606.0U CN202320286606U CN219569859U CN 219569859 U CN219569859 U CN 219569859U CN 202320286606 U CN202320286606 U CN 202320286606U CN 219569859 U CN219569859 U CN 219569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ousing
latch
pi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66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景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66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9859U/zh
Priority to TW112204894U priority patent/TWM649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9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9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闩锁装置,用于将第一物件接合到第二物件或者从所述第二物件脱离,所述闩锁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具有底壁、连接到所述底壁的横向侧的侧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部开口,所述侧壁中开设有大致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手柄,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处,具有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的枢转端和沿纵向与所述枢转端相对的自由端;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枢转端附近,且插入到所述滑槽中;其中,所述手柄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滑动件随着所述手柄的枢转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闩锁系统。

Description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闩锁装置,以及一种包含该闩锁装置的闩锁系统。
背景技术
闩锁装置是一种常见装置,其具有可变的结构或可移动的部件,以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将第一物件锁定到第二物件或者从第二物件释放。通常,诸如服务器箱体等设备具有可以打开和关闭的面板,这些面板由闩锁装置锁定在闭合位置。当面板处于关闭状态时,闩锁至少部分地位于面板中,闩锁装置的手柄处于第一位置(即,关闭位置),以便节省空间。当使用者想要打开面板时,其将闩锁装置的手柄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即,打开位置),从而对面板产生一个解锁行程,使得面板脱离锁定状态,然后使用者可以握持抬起的手柄来滑动或转动面板,从而打开面板。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物件以较大的接合力接合到第二物件,例如插入到第二物件的槽中,且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上没有便于施力的部位,因此需要闩锁装置协助将第一物件接合到第二物件或者从第二物件脱离。在这样的情况下,闩锁装置也可以被认为是助拔器。
在实际应用中,始终存在对于闩锁装置的小型化和结构简化的需求。希望在保证闩锁装置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闩锁装置占据的空间和闩锁装置的部件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装置,用于将第一物件接合到第二物件或者从所述第二物件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具有底壁、连接到所述底壁的横向侧的侧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部开口,所述侧壁中开设有大致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手柄,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处,具有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的枢转端和沿纵向与所述枢转端相对的自由端;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枢转端附近,且插入到所述滑槽中;其中,所述手柄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滑动件随着所述手柄的枢转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销和第二销,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分别沿横向延伸且能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销相比所述第二销更靠近所述手柄的自由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包括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弯曲的弧形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的纵向两端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还包括端部段,所述端部段连接在所述弧形段的远离所述自由端的端部处,且朝向所述顶部开口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物件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插入到所述第一销与第二销之间;当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时,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驱动所述连接件沿纵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开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开孔进入到所述壳体中;所述开孔包括沿纵向彼此连接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且所述第一部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段的宽度;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环状部,当所述手柄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环状部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且对应于所述第一部段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壳体离开所述连接件,当所述手柄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环状部对应于所述第二部段,以允许所述壳体离开所述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锁芯,设置为穿过所述手柄;锁舌,连接所述锁芯的位于所述壳体中的端部,能被所述锁芯操作而旋转;以及钩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锁舌能锁定到所述钩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按钮,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且靠近所述手柄的自由端,所述按钮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当所述按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按钮阻挡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阻止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当所述按钮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按钮释放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允许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之间,将所述手柄偏压向打开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系统包括:第一物件;第二物件,所述第一物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二物件沿纵向滑动以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物件;连接件,安装到所述第二物件;以及闩锁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具有底壁、连接到所述底壁的横向侧的侧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部开口;手柄,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处,具有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的枢转端和沿纵向与所述枢转端相对的自由端;其中,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枢转端,当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时,所述连接件被所述手柄驱动而沿纵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的壳体的侧壁中开设有大致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枢转端附近,且插入到所述滑槽中,所述连接件接合到所述滑动件,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滑动件驱动所述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销和第二销,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分别沿横向延伸且能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销相比所述第二销更靠近所述手柄的自由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包括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弯曲的弧形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的纵向两端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还包括端部段,所述端部段连接在所述弧形段的远离所述自由端的端部处,且朝向所述顶部开口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开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开孔进入到所述壳体中;所述开孔包括沿纵向彼此连接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且所述第一部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段的宽度;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环状部,当所述手柄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环状部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且对应于所述第一部段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壳体离开所述连接件,当所述手柄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环状部对应于所述第二部段,以允许所述壳体离开所述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锁芯,设置为穿过所述手柄;锁舌,连接所述锁芯的位于所述壳体中的端部,能被所述锁芯操作而旋转;以及钩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锁舌能锁定到所述钩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按钮,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且靠近所述手柄的自由端,所述按钮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当所述按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按钮阻挡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阻止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当所述按钮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按钮释放所述手柄的自由端,以允许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之间,将所述手柄偏压向打开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F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装置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图1G和图1H分别是该闩锁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2是该闩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该闩锁装置的壳体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该闩锁装置的手柄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该闩锁装置的按钮的不同角度立体图;
图6是该闩锁装置的第一弹性件的立体图;
图7是该闩锁装置的第二弹性件的立体图;
图8是该闩锁装置的锁舌的立体图;
图9A至图9C分别是处于关闭位置的闩锁装置的俯视图、侧视图、立体图;
图9D是沿图9A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E是沿图9B中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是处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闩锁装置的俯视图、侧视图、立体图;
图10D是沿图10A中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0E是沿图10B中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1A至图11C分别是处于打开位置的闩锁装置的俯视图、侧视图、立体图;
图11D是沿图11A中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1E是沿图11B中的F-F线截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 闩锁装置
110 壳体
111 底壁
111a 凹陷部
112 侧壁
113 滑槽
113a 弧形段
113b 端部段
115 开孔
115a 第一部段
115b 第二部段
116 钩部
117 顶部开口
120 手柄
121 枢转端
122 自由端
123 接合部
124 第一销孔
125 第二销孔
126 锁芯孔
127 手柄突起部
130 滑动件
131 第一销
132 第二销
150 连接件
151 环状部
160 按钮
161 按钮突起部
162 按压部
163 按钮轴
164 第二弹性件安装部
170 锁芯
175 锁舌
176 接合孔
177 横向部
180 第一弹性件
181 第一弹性件第一端
182 第一弹性件第二端
183 第一弹性件环绕部
190 第二弹性件
191 第二弹性件第一端
192 第二弹性件第二端
193 第二弹性件环绕部
200 第一物件
300 第二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参考特定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应被局限于所示细节。确切地说,在权利要求的等价方案的范围内且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细节做出多种修改。
本文中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向描述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些方向,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参照图1A至图2整体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闩锁装置100。闩锁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手柄120、滑动件130,还可以包括按钮160、锁芯170、锁舌175。
壳体110用于容置闩锁装置100的其它部件,并且将闩锁装置100安装到第一物件200(参见图9C)。手柄120枢转设置到壳体110上,手柄120可以被操作而相对于壳体110旋转。滑动件130设置在手柄120的枢转端121附近,且位于壳体110中。
滑动件130能相对于壳体110沿纵向滑动,且作用于第二物件300(参见图9B),以使第一物件200和第二物件300相对运动,例如沿纵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30包括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分别沿横向延伸且能沿相对于壳体110纵向移动,且第一销131相比第二销132更靠近手柄120的枢转端。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件130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部件,例如包括第一销131、第二销132的连接在第一销131与第二销132之间的板状部件(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30既用于驱动第二物件300,还作为手柄120的旋转轴,因此有利地减少了闩锁装置100的部件数量。
按钮160用于将手柄120保持在关闭位置。锁芯170和锁舌175用于锁定或释放手柄120。第一弹性件180用于将手柄120从关闭位置弹起以便操作。第二弹性件190偏压按钮160以使按钮160趋于将手柄120保持在关闭位置。
参照图3A和图3B描述壳体110的具体结构。壳体110包括底壁111、侧壁112、滑槽113、端部段113b、开孔115、钩部116。
底壁111位于壳体110的竖向下方,至少一个侧壁112连接到底壁111的横向侧。在本实施例中,底壁111的横向两侧均具有侧壁112,这有利于产品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应理解,壳体110也可以仅有一个侧壁112,依然能够实现本申请的功能。壳体110还具有与底壁111相对的顶部开口117,使得壳体110呈向上开放的盒状。顶部开口117的四周可以设有边沿,且边沿上可以设有螺丝孔,以便将壳体110安装到第一物件200,但这不是必须的。
侧壁112中开设有大致沿纵向延伸的滑槽113。滑槽113用于引导滑动件130相对于壳体110的纵向移动,所以滑槽113的形式可以根据滑动件130的形式具体设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30设置为沿弧线移动,因此滑槽113包括朝向壳体110的底壁111弯曲的弧形段113a。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件130也可以设置为线性移动,则滑槽113相应地呈直线形状。
更具体地,滑槽113的弧形段113a的纵向两端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壳体110的竖向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13还包括端部段113b,端部段113b连接在弧形段113a的远离自由端122的端部处,且朝向顶部开口117延伸。端部段113b有利于将滑动件130保持在关闭位置,下文将详述。
壳体110的底壁111的纵向一端(即,对应于手柄120的枢转端122的端部)附近设有凹陷部111a,其相比底壁111的其它部分朝向竖向下方凹陷。凹陷部111a可以大致对应于滑槽113的纵向位置,以便为滑动件130提供移动空间。
壳体110的底壁111上设有开孔115,连接件150穿过开孔115进入到壳体110中。开孔115可以设置在凹陷部111a处,也即,开孔115可以对应于滑槽113的纵向位置,以利于闩锁装置100的整体紧凑结构。开孔115可以包括沿纵向彼此连接的第一部段115a和第二部段115b,且第一部段115a的宽度小于第二部段115b的宽度,以便保持连接件150,下文将详述。更具体地,第二部段115b相比第一部段115a更靠近手柄120的自由端122的位置(即图3A和图3B的左边位置)。
底壁111上还可以设有钩部116,其为从底壁111向上升起且纵向延伸的部分。钩部116与锁舌175配合,以便将手柄120锁定到壳体110(参见图9D)。
参照图4A和图4B描述手柄120的具体结构。手柄120包括枢转端121、自由端122、接合部123、第一销孔124、第二销孔125、锁芯孔126、手柄突起部127。
枢转端121枢转连接到壳体110,自由端122沿纵向与枢转端121相对,且能相对于枢转端121围绕横向轴线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枢转端121附近设有接合部123,用于连接到滑动件130。接合部123设置为沿竖向向下延伸的弧形部。第一销孔124设置在接合部123的靠近枢转端121的纵向位置处,且靠近手柄120的竖向顶面。第二销孔125设置在接合部123的纵向中间处附近,且远离手柄120的竖向顶面,或者说第二销孔125设置在接合部123的弧形底端处。因此,第一销孔124相比第二销孔125更靠近枢转端121且更靠近手柄120的顶面。应理解,接合部123、第一销孔124、第二销孔125的形状和位置对应于滑动件130的形状和位置,且可以根据滑动件130的形状和位置相应变化。例如当滑动件130设置为包括第一销131、第二销132的整体板状部件时,接合部123可以设置为插接槽或连接足部,且无需设有第一销孔124、第二销孔125。
锁芯孔126设置在手柄120的纵向中间附近,沿竖向贯穿手柄120。手柄突起部127设置在手柄120的自由端122处且沿纵向突出。
参照图5A和图5B描述按钮160的具体结构。
按钮160包括按钮突起部161、按压部162、按钮轴163、第二弹性件安装部164。按钮突起部161与按钮轴163设置在按钮160的纵向两端。按钮轴163将按钮160枢转接合到壳体110,按钮突起部161用于限制按钮160相对于壳体110的旋转范围。按压部162设置在按钮160的顶面上,以便使用者按压按钮160。第二弹性件安装部164设置在按钮160的顶面下方,以供第二弹性件190套设在其上(见图10D、图11D)。
更具体地,按钮160靠近手柄120的自由端122,按钮160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当按钮160处于初始位置时,按钮160阻挡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以阻止手柄120相对于壳体110旋转。当按钮160处于按下位置时,按钮160释放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以允许手柄120相对于壳体110旋转。下文将接合闩锁装置100的操作详述。
参照图6描述第一弹性件180的具体结构。
第一弹性件180呈圈簧的形式,且具有第一弹性件第一端181、第一弹性件第二端182、第一弹性件环绕部183。第一弹性件第一端181抵靠在手柄120的下表面上,第一弹性件第二端182抵靠在壳体110的底面上方,第一弹性件环绕部183套设在第二销132上。因此,第一弹性件180将手柄120偏压向打开方向。
参照图7描述第二弹性件190的具体结构。
第二弹性件190呈圈簧的形式,且具有第二弹性件第一端191、第二弹性件第二端192、第二弹性件环绕部193。第二弹性件第一端191抵靠在按钮160的下表面上,第二弹性件第二端192抵靠在壳体110的底面上方,第二弹性件环绕部193套设在按钮160的第二弹性件安装部164上。因此,第二弹性件190将按钮160偏压向打开方向。
参照图8描述锁舌175的具体结构。锁舌175包括接合孔176和横向部177。接合孔176设置在锁芯170的竖向下端处,使得锁舌175被锁芯170控制和旋转。横向部177设置在接合部123的两侧,当锁舌175被旋转时,横向部177可以接合到壳体110的钩部116,以将手柄120锁定到壳体110。
现在描述闩锁装置100以及包含闩锁装置100的锁定系统的操作。
参照图9A至图9E,其中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闩锁装置100。此时,手柄120基本覆盖壳体110的顶部开口117。第一销131靠近手柄120的枢转端121,且位于滑槽113的端部段113b中。第二销132位于弧形段113a的中间附近。由于端部段113b大致垂直于弧形段113a,或者说大致呈竖向延伸,所以当闩锁装置100受到冲击时,特别是受到来自第一物件200和第二物件300的纵向冲击时,第一销131不会轻易脱离端部段113b,因此有利于闩锁装置100的稳定性。
连接件150是设置在第二物件300上的部件,其形式可以根据第二物件300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50是竖向延伸的柱,其通过壳体110的底壁111插入到壳体110中,进而插入到第一销131与第二销132之间,因此能被第一销131或第二销132驱动而相对于壳体110纵向移动。连接件150的周边处设有环形突起的环状部151。当闩锁装置100位于关闭位置时,环状部151插入到底壁111中且接合到底壁111的开孔115的第一部段115a(见图9E)。因为第一部段115a具有较小的宽度,因此环状部151阻止连接件150与壳体110之间的相对竖向移动。这样,连接件150将壳体110以及第一物件200固定到第二物件300。
手柄120的自由端122被按钮160保持,具体地,手柄突起部127被按钮160的侧边压住,使得手柄120不能相对于壳体110旋转。
锁舌175的横向部177接合到壳体110的钩部116,也使得手柄120不能相对于壳体110旋转。
当使用者需要使第一物件200脱离第二物件300,也即打开闩锁装置100时,其首先通过钥匙(未示出)旋转锁芯170,使得锁舌175不再接合到钩部116,然后按压按钮160,使得按钮160不再压住手柄突起部127。这样,手柄120在第一弹性件180的作用下弹起,到达图10A至图10E所示的状态。此时,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从壳体110中升起,第一销131移动到弧形段113a与端部段113b的连接处。连接件150的环状部151还未脱离开孔115的第一部段115a,因此壳体110还不能脱离连接件150,且第一物件200不能脱离第二物件300。
图10A至图10E所示的状态是手柄120的部分打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件150的阻力,当手柄120移动到该部分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80不会继续弹起手柄120。然而应理解,闩锁装置100不必设置为停止图10A至图10E所示的部分打开状态或任何其它部分打开状态。在闩锁装置100没有接合到连接件150、或者连接件150带来较小阻力的情况下,手柄120可以也被第一弹性件180弹起至图11A至图11E所示的完全打开的状态。
从图10A至图10E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使用者操作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使得手柄120相对于壳体110旋转,到达图11A至图11E所示的状态。
此时,第一销131移动到弧形段113a的中间附近,第二销132移动到弧形段113a的远离枢转端121的端部处,连接件150在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的驱动下相对于壳体110纵向移动(即朝向图11A至图11C的左侧移动),使得第一物件200相对于第二物件300纵向移动。此时连接件150的环状部151已经移动到开孔115的第二部段115b,因此壳体110能够沿竖向脱离连接件150,且第一物件200能够脱离第二物件300。
在第一物件200脱离第二物件300的过程中,手柄120形成助力杠杆。具体地,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设置在手柄120的枢转端121附近,且连接件150被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驱动(在打开过程中主要被第一销131驱动),而使用者操作手柄120的自由端122。所以,连接件150相对于手柄120的枢转端121的力臂较短,而自由端122相对于枢转端121的力臂较长。这样,手柄120形成了助力杠杆,有助于使用者将第一物件200脱离第二物件300,起到了助拔器的作用。而且,手柄120提供了便于施力的操作部位。
以上描述了将第一物件200从第二物件300脱离的过程。容易理解,当使用者希望将第一物件200接合到第二物件300时,可以以相反顺序执行上述操作。在将第一物件200接合到第二物件300时,手柄120同样可以形成助力杠杆。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和一种闩锁系统,该闩锁装置形成助力杠杆以协助将第一物件接合到第二物件或者从第二物件脱离。在保证闩锁装置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了闩锁装置的结构,减少了闩锁装置的部件数量。
虽然本文已示出并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想到许多变型、改变和替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因此,随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型。

Claims (20)

1.一种闩锁装置,用于将第一物件(200)接合到第二物件(300)或者从所述第二物件(300)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包括:
壳体(110),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200),具有底壁(111)、连接到所述底壁(111)的横向侧的侧壁(112)、与所述底壁(111)相对的顶部开口(117),所述侧壁(112)中开设有大致沿纵向延伸的滑槽(113);
手柄(120),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117)处,具有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110)的枢转端(121)和沿纵向与所述枢转端(121)相对的自由端(122);
滑动件(130),设置在所述手柄(120)的枢转端(121)附近,且插入到所述滑槽(113)中;
其中,所述手柄(120)能相对于所述壳体(110)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滑动件(130)随着所述手柄(120)的枢转在所述滑槽(113)中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件(130)包括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所述第一销(131)和所述第二销(132)分别沿横向延伸且能沿所述滑槽(113)滑动,所述第一销(131)相比所述第二销(132)更靠近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13)包括朝向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弯曲的弧形段(11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段(113a)的纵向两端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13)还包括端部段(113b),所述端部段(113b)连接在所述弧形段(113a)的远离所述自由端(122)的端部处,且朝向所述顶部开口(117)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物件(300)上设有连接件(150),所述连接件(150)插入到所述第一销(131)与第二销(132)之间;
当所述手柄(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枢转时,所述第一销(131)和所述第二销(132)驱动所述连接件(150)沿纵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上设有开孔(115),所述连接件(150)穿过所述开孔(115)进入到所述壳体(110)中;
所述开孔(115)包括沿纵向彼此连接的第一部段(115a)和第二部段(115b),且所述第一部段(115a)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段(115b)的宽度;
所述连接件(15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环状部(151),当所述手柄(120)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环状部(151)位于所述底壁(111)的上方且对应于所述第一部段(115a)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壳体(110)离开所述连接件(150),当所述手柄(12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环状部(151)对应于所述第二部段(115b),以允许所述壳体(110)离开所述连接件(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
锁芯(170),设置为穿过所述手柄(120);
锁舌(175),连接所述锁芯(170)的位于所述壳体(110)中的端部,能被所述锁芯(170)操作而旋转;以及
钩部(116),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上,所述锁舌(175)能锁定到所述钩部(1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
按钮(160),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117),且靠近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所述按钮(160)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
当所述按钮(16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按钮(160)阻挡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以阻止所述手柄(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旋转;
当所述按钮(16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按钮(160)释放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以允许所述手柄(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180),设置在所述手柄(12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将所述手柄(120)偏压向打开位置。
11.一种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系统包括:
第一物件(200);
第二物件(300),所述第一物件(200)能相对于所述第二物件(300)沿纵向滑动以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物件(300);
连接件(150),安装到所述第二物件(300);以及
闩锁装置,包括:
壳体(110),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200),具有底壁(111)、连接到所述底壁(111)的横向侧的侧壁(112)、与所述底壁(111)相对的顶部开口(117);
手柄(120),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117)处,具有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110)的枢转端(121)和沿纵向与所述枢转端(121)相对的自由端(122);
其中,所述连接件(150)设置在所述手柄(120)的枢转端(121),当所述手柄(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时,所述连接件(150)被所述手柄(120)驱动而沿纵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装置的壳体(110)的侧壁(112)中开设有大致沿纵向延伸的滑槽(113),
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滑动件(130),设置在所述手柄(120)的枢转端(121)附近,且插入到所述滑槽(113)中,所述连接件(150)接合到所述滑动件(130),所述手柄(120)通过所述滑动件(130)驱动所述连接件(15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件(130)包括第一销(131)和第二销(132),所述第一销(131)和所述第二销(132)分别沿横向延伸且能沿所述滑槽(113)滑动,所述第一销(131)相比所述第二销(132)更靠近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13)包括朝向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弯曲的弧形段(113a)。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段(113a)的纵向两端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13)还包括端部段(113b),所述端部段(113b)连接在所述弧形段(113a)的远离所述自由端(122)的端部处,且朝向所述顶部开口(117)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上设有开孔(115),所述连接件(150)穿过所述开孔(115)进入到所述壳体(110)中;
所述开孔(115)包括沿纵向彼此连接的第一部段(115a)和第二部段(115b),且所述第一部段(115a)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段(115b)的宽度;
所述连接件(15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环状部(151),当所述手柄(120)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环状部(151)位于所述底壁(111)的上方且对应于所述第一部段(115a)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壳体(110)离开所述连接件(150),当所述手柄(12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环状部(151)对应于所述第二部段(115b),以允许所述壳体(110)离开所述连接件(150)。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
锁芯(170),设置为穿过所述手柄(120);
锁舌(175),连接所述锁芯(170)的位于所述壳体(110)中的端部,能被所述锁芯(170)操作而旋转;以及
钩部(116),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上,所述锁舌(175)能锁定到所述钩部(116)。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
按钮(160),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117),且靠近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所述按钮(160)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
当所述按钮(16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按钮(160)阻挡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以阻止所述手柄(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旋转;
当所述按钮(16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按钮(160)释放所述手柄(120)的自由端(122),以允许所述手柄(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180),设置在所述手柄(12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将所述手柄(120)偏压向打开位置。
CN202320286606.0U 2023-02-15 2023-02-15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Active CN219569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606.0U CN219569859U (zh) 2023-02-15 2023-02-15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TW112204894U TWM649551U (zh) 2023-02-15 2023-05-17 閂鎖裝置和閂鎖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606.0U CN219569859U (zh) 2023-02-15 2023-02-15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9859U true CN21956985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6606.0U Active CN219569859U (zh) 2023-02-15 2023-02-15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9859U (zh)
TW (1) TWM64955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9551U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25426C (en) Common lock for dual-usage portable computer
US6883884B2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track device
JPS58110765A (ja) 安全機能を有する組合せ錠
JP3325003B2 (ja) 鞄 錠
JP3145655B2 (ja) 引出しの開閉装置
US7277277B2 (en) Computer with a detachable main casing cov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5460419A (en) Handle-lock device for either pressure or traction opening of doors
CN1077948C (zh) 锁装置
EP1959075A1 (en) Latch device of door
CN111608494A (zh) 一种全自动安全锁体
CN219569859U (zh)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CN112878817B (zh) 一种箱包用拉链锁
CN219754305U (zh) 闩锁
CN219365692U (zh) 闩锁和闩锁系统
US20230340804A1 (en) Compression latch
EP2243907A1 (en) Locking/unlocking device
CN218029618U (zh) 一种pp箱扣锁
CN215717850U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智能机柜锁
US20040217599A1 (en) Handle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a pivotal door of a vehicle
CN214786707U (zh) 一种锁付装置及箱体结构
JPH05868U (ja) 平面ハンドル
JPH11141207A (ja) ラッチ錠
JP2504717B2 (ja) ロック金具
JP4514076B2 (ja) 鎌錠
JP3174541B2 (ja) プッシュ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