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4305U - 闩锁 - Google Patents

闩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4305U
CN219754305U CN202321055127.4U CN202321055127U CN219754305U CN 219754305 U CN219754305 U CN 219754305U CN 202321055127 U CN202321055127 U CN 202321055127U CN 219754305 U CN219754305 U CN 219754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handle
housing
indicator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51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景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51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4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4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4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闩锁,包括:壳体,安装到第一物件,具有底壁、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沿竖向与底壁相对的顶部开口;滑板,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与顶部开口之间,且能相对于壳体纵向移动;手柄,设置在顶部开口处,手柄能相对于壳体旋转以带动滑板的纵向移动;按钮,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且在手柄的自由端处,用于保持手柄;以及指示器,至少部分地容置在按钮中,能够相对于按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能够被从壳体的外部被观察;其中,当按钮处于保持手柄的保持位置时,指示器被手柄驱动到第二位置,当按钮处于释放手柄的释放位置时,指示器移动到第一位置。

Description

闩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闩锁。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服务器箱体等设备具有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盖板,这些盖板由闩锁装置锁定在关闭位置。当面板处于关闭状态时,闩锁至少部分地位于盖板中,闩锁的手柄处于关闭以便节省空间。当使用者想要打开盖板时,其将闩锁的手柄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从而对盖板产生一个解锁行程,使得盖板脱离锁定状态,然后使用者可以握持抬起的手柄来滑动或转动盖板,从而打开盖板。
对于这类闩锁,通常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需求。闩锁的尺寸要足够小,同时能够在有限的转动角度内产生足够的解锁行程,从而在狭小环境中操作。在闩锁总体尺寸减小,甚至小于手指尺寸的情况下,要让使用者依然能够方便地抬起闩锁的手柄。而且,需要可靠的机构将闩锁的把手保持在关闭位置,使得把手不会意外弹出。
另外,在使用者关闭闩锁时,闩锁的手柄可能没有完全关闭到位。然而,由于缺乏明显的提示,使用者不会注意到这样的情况。这导致闩锁的误操作和意外打开。为此,需要提供具有指示器的闩锁,其能够显示没有完全关闭到位的手柄。而且,希望指示器不占据额外的空间,以保持闩锁的紧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用于将第一物件接合到第二物件或者从所述第二物件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具有底壁、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沿竖向与底壁相对的顶部开口;滑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与顶部开口之间,且能相对于所述壳体纵向移动;手柄,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处,所述手柄能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以带动所述滑板的纵向移动;按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且在所述手柄的自由端处,用于保持所述手柄;以及指示器,至少部分地容置在所述按钮中,能够相对于所述按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能够被从所述壳体的外部被观察;其中,当所述按钮处于保持所述手柄的保持位置时,所述指示器被所述手柄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按钮处于释放所述手柄的释放位置时,所述指示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的竖向一侧设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指示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按钮的竖向另一侧设有窗口,所述指示器设有第一指示部和第二指示部,当所述指示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指示部和所述第二指示部分别能通过所述窗口被从外部观察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部和所述第二指示部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器包括:头部;以及本体部,沿纵向与所述头部相对,且容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一指示部和所述第二指示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竖向一侧上;当所述指示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头部从所述按钮中伸出,且能够被驱动而缩回到所述按钮中,以使所述指示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位于所述指示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物件的纵向端,且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横向截面;所述本体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且从所述头部的竖向上端延伸,所述本体部在远离所述头部的纵向端部处有钩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器与所述按钮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所述指示器偏压向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弹性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中,且在所述本体部的与所述第一指示部和所述第二指示部相对的竖向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保持端,所述按钮在所述保持端处连接到所述壳体;以及操作部,沿纵向与所述保持端相对,能够被操作而使所述按钮在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旋转或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在所述保持端处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且所述操作部能够被操作以使所述按钮围绕横向轴线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在所述保持端处滑动连接到所述壳体,且所述操作部能够被操作以使所述按钮沿纵向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在所述保持端处设有沿横向相对的两个按钮接合部,每个所述按钮接合部沿竖向倾斜延伸且具有横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按钮通过所述按钮接合部旋转连接到所述壳体;所述两个按钮接合部之间设有保持部,当所述按钮处于所述保持位置时,所述保持部按压在所述手柄的竖向上方以保持所述手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两个按钮接合部之间;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横向侧与相对应的按钮接合部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将所述按钮偏压向所述保持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横向侧的外部设有第一弹性件接合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圈簧部环绕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接合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枢接端,枢转连接到所述滑板;按压部,设置在所述自由端处,在自由端处沿竖向向下延伸;以及至少一个突起部,设置在所述自由端处,从所述自由端处沿纵向向外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到所述手柄,通过所述连杆,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滑板的旋转能带动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纵向移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至1F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1G和1H是根据本申请的折叠桌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2是该闩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该闩锁的滑板的立体图;
图5是该闩锁的手柄的立体图;
图6是该闩锁的连杆的立体图;
图7是该闩锁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8是该闩锁的指示器的立体图;
图9示出按钮与指示器之间的连接;
图10A示出处于关闭状态的闩锁的立体图;
图10B示出处于关闭状态的闩锁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壳体被部分剖切以示出其它部件;
图10C示出处于关闭状态的闩锁的仰视图,图10D、图10E、图10F分别是沿图10C的A-A线、B-B线、C-C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1A示出处于弹起状态的闩锁的立体图;
图11B示出处于弹起状态的闩锁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壳体被部分剖切以示出其它部件;
图11C示出处于弹起状态的闩锁的仰视图,图11D、图11E、图11F分别是沿图11C的D-D线、E-E线、F-F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2A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闩锁的立体图;
图12B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闩锁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壳体被部分剖切以示出其它部件;
图12C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闩锁的仰视图,图12D、图12E、图12F分别是沿图12C的G-G线、H-H线、I-I线截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 闩锁
110 壳体
111 底壁
112 侧壁
112a壳体第一轴孔
112b壳体第二轴孔
113 顶部开口
114 安装部
120 滑板
121 连接端
123 驱动件连接部
130 手柄
131 锁安装孔
132 枢接端
133 自由端
134 手柄第一轴孔
135 手柄第二轴孔
136 按压部
137 突起部
140 连杆
141 锁槽
142 连杆第一轴孔
143 连杆第二轴孔
150 按钮
151 保持端
152 操作部
153 滑槽
154 窗口
155 按钮接合部
156 保持部
157 第一弹性件接合部
158 卡止部
160 指示器
161 头部
162 本体部
163 第一指示部
164 第二指示部
165 钩部
170 锁定装置
171 锁片
191 第一弹性件
192 第二弹性件
193 第三弹性件
194 第一轴
195 第二轴
196 第三轴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参考特定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应被局限于所示细节。确切地说,在权利要求的等价方案的范围内且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细节做出多种修改。
本文中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向描述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些方向,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参照图1A至图2整体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闩锁100。
闩锁100包括壳体110、滑板120、手柄130、连杆140、按钮组件。按钮组件包括按钮150和指示器160。闩锁100借助于壳体110安装到诸如盖板的第一物件(未示出)上,从而使盖板接合或脱离诸如箱体的第二物件(未示出)。滑板120连接到箱体,例如通过驱动件(未示出)连接到箱体,以抵顶箱体或驱动箱体。使用者可以旋转手柄130,使得手柄130带动滑板120相对于壳体110滑动,因此盖板相对于箱体滑动以接合或脱离箱体。
壳体110是容置闩锁100大部分部件的壳体110。滑板120、手柄130、连杆140、按钮组件均被安装在壳体110内。
参照图3描述壳体110的具体结构。
壳体110具有底壁111、至少一个侧壁112和顶部开口113。壳体110的每个侧壁112可以分别具有壳体第一轴孔112a、和壳体第二轴孔112b。壳体第一轴孔112a可以位于靠近壳体110的中部的位置,用以安装第三轴196。连杆140与壳体110通过第三轴196枢转连接。壳体第二轴孔112b可以位于靠近壳体110的沿纵向的另一端的位置,以便按钮150枢转连接到壳体110。第三轴196可以是沿横向延伸的轴。
壳体110的侧壁112还可以具有多个朝向壳体110内部伸出的限位块,用于在滑板120被组装到壳体110中之后,限制滑板120的运动,例如能够防止滑板120与壳体110相对旋转,还能够防止滑板120相对于壳体110沿竖向移动。
壳体110还可以具有安装部114,安装部114可以从侧壁112向外延伸,例如沿着平行于底壁111(即横向)的方向延伸。安装部114上具有多个安装孔,闩锁100借助这些安装孔能够通过例如螺钉、铆钉等紧固件被固定到盖板上。
参照图4描述滑板120的具体结构。
滑板120的形状设置为能够被安置在壳体110中,且沿着纵向延伸,在被组装到壳体110中之后,还能够与壳体110彼此沿纵向相对移动。
例如,滑板120可以大体呈直板状,其长度和宽度可以与壳体110的底壁111适配,以便安装在壳体110中,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110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滑板120的一端为连接端121,在连接端121处具有沿横向相对的两个凸耳,每个凸耳沿着垂直于滑板120的方向(即竖向)延伸,且分别具有用于安装第一轴194的孔。第一轴194可以是沿横向延伸的轴。
滑板120可以具有驱动件连接部123,该驱动件连接部123用于连接到驱动件(未示出)。驱动件的形式例如为沿竖向延伸的柱,该柱穿过壳体110的底壁111上的孔(见图1H)连接到滑板120的驱动件连接部123。然而应理解,驱动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而采用各种设置方式,本申请不限于此。滑板120通过驱动件连接到箱体,从而驱使盖板与箱体的相对运动。当壳体110连接盖板,且滑板120连接箱体时,滑板120能够抵靠或驱动箱体,使得壳体110与滑板120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盖板接合或脱离箱体。
参照图5描述手柄130的具体结构。
手柄130的形状设置为适于被安置在壳体110的顶部开口113处。手柄130具有枢接端132和自由端133,枢接端132可以枢转连接到滑板120的连接端121,具体为连接到连接端121的凸耳。自由端133可供使用者操作。
手柄130可以大体呈矩形,其宽度与壳体110的底壁111相近,长度短于底壁111,以便被安置在壳体110的顶部开口113处。
同时参照图2,手柄130的至少一个侧面可以分别设有手柄第一轴孔134以及手柄第二轴孔135。在组装时,手柄130的枢接端132枢转连接到滑板120的连接端121。具体地,滑板120的凸耳通过第一轴194连接到手柄第一轴孔134,使得滑板120的连接端121、手柄130的枢接端132能够一同相对于壳体110纵向移动,手柄130还能够围绕其枢接端132相对于壳体110和滑板120旋转。
手柄130能够相对于滑板12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关闭位置时,手柄130大致沿着纵向延伸;在打开位置时,手柄130相对于纵向呈一倾斜角。优选地,在打开位置时,手柄130相对于纵向的倾斜角小于60°,或者小于90°,或者小于120°,或者小于150°。
在第一轴194上可以设有第三弹性件193。第三弹性件193例如为环绕在第一轴194上的圈簧,且第三弹性件193的一端抵靠到滑板120,另一端抵靠手柄130,用以在滑板120与手柄130之间施加作用力,致使手柄130相对于滑板120朝向打开位置旋转。
手柄130的自由端133处设有按压部136,该按压部136在自由端133处沿竖向向下延伸。按压部136用于按压指示器160的头部161(后文将详述)。手柄130的自由端133处还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突起部137,该突起部137从自由端133处沿纵向向外延伸。按钮150的保持端151可以按压突起部137以将手柄130保持在关闭位置(后文将详述)。
手柄130的上表面上设有锁安装孔131,锁定装置170可以通过锁安装孔131安装到手柄130并沿竖向穿过手柄130(见图2)。
参照图6描述连杆140的具体结构。
连杆140包括锁槽141、连杆第一轴孔142、连杆第二轴孔143。连杆第一轴孔142和连杆第二轴孔143位于连杆140的纵向两端,锁槽141位于连杆第一轴孔142与连杆第二轴孔143之间。
同时参照图2,连杆140设置在滑板120与手柄130之间,并被枢转连接到壳体110和手柄130。具体地,连杆140被设置于手柄130的侧面的手柄第二轴孔135,第二轴195穿过手柄第二轴孔135和连杆第一轴孔142,使得连杆140能够相对于手柄130旋转。第三轴196穿过壳体第一轴孔112a和连杆第二轴孔143,使得连杆140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旋转。第二轴195和第三轴196分别可以是沿横向延伸的轴。
继续参照图2,锁定装置170安装到手柄130上。锁定装置170用以将手柄130锁定在关闭位置。更具体地,锁定装置170包括锁片171。当手柄130处于关闭位置时,该锁片171穿过连杆140的锁槽141而位于连杆140的下方(见图10E),从而锁定到连杆140。
参照图7描述按钮150的具体结构。按钮150包括保持端151、操作部152、滑槽153、窗口154、按钮接合部155、保持部156、第一弹性件接合部157以及卡止部158。
保持端151位于按钮150的纵向一端,即靠近手柄130的一端。按钮150在保持端151处连接到壳体110,具体为通过位于保持端151处的按钮接合部155连接到壳体110。操作部152相比所述保持端151远离手柄130,能够被操作而使按钮150相对于壳体110在保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旋转或滑动。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钮150在保持端151处枢转连接到壳体110,具体为连接到壳体110的壳体第二轴孔112b。因此,操作部152能够被操作以使按钮150围绕横向轴线旋转,即操作部152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钮150的操作部152向下旋转。按钮150在保持端151处设有沿横向相对的两个按钮接合部155,每个按钮接合部155沿竖向倾斜延伸且具有横向延伸的旋转轴,按钮150通过按钮接合部155的旋转轴旋转连接到壳体1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按钮150在保持端151处滑动连接到壳体110。在此情况下,壳体110的壳体第二轴孔112b被替换为纵向延伸的滑槽153。因此,操作部152能够被操作以使按钮150沿纵向滑动,即操作部152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钮150沿纵向远离手柄130。
保持部156设置在按钮150的保持端151处。保持部156可以设置为在保持端151处沿纵向朝向手柄130延伸的边缘。当按钮150处于保持位置时,保持部156按压在手柄130的竖向上方以保持手柄130,后文将详述。
滑槽153设置在按钮150的竖向一侧(即,下侧)设有沿纵向延伸。按钮150的竖向另一侧(即上侧)设有窗口154,窗口154可以位于滑槽153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窗口154设置为大致方形。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154也可以呈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菱形等。
两个按钮接合部155可以位于滑槽153的横向两侧,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按钮150结构的紧凑化。滑槽153的至少一个横向侧与相对应的按钮接合部155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91,第一弹性件191将按钮150偏压向保持位置。
滑槽153的至少一个横向侧的外部设有第一弹性件接合部157。参照图2和图10F,第一弹性件接合部157的圈簧部环绕在第一弹性件接合部157上。
卡止部158设置在与保持部156相对的纵向端部处,且设置为沿纵向向外延伸。当按钮150位于保持位置时,卡止部158抵靠壳体110以阻止按钮150越过保持位置继续移动,参见图10D和图12D。
参照图8描述指示器160的具体结构。指示器160包括头部161和本体部162。
头部161位于指示器160的纵向一端,即沿纵向面向手柄130。本体部162沿纵向远离所述手柄130。在本实施例中,头部161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横向截面。更具体地,头部161在竖向上端处具有较小的纵向长度,在竖向下端处具有较大的纵向长度。头部161在面向手柄130的一侧呈倾斜延伸的斜面,而在背向手柄130的一侧呈大致竖直的面且在该面中设有开孔。本体部162呈沿纵向延伸的大致平板,且从头部161的上端延伸。本体部162在远离手柄130的纵向端部处还可以设有钩部165,以限制指示器160的移动行程。
指示器160上设有第一指示部163和第二指示部164。当指示器16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第一指示部163和第二指示部164分别能通过所述窗口154被从外部观察到(下文将描述)。更具体地,第一指示部163和第二指示部164设置在本体部162的竖向一侧上,且第一指示部163相比第二指示部164沿纵向远离手柄130。
参照图9、图10D、图11D描述按钮150、指示器160、第二弹性件192之间的连接关系。
指示器16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滑槽153中。更具体地,指示器160的本体部162沿纵向插入到滑槽153中。指示器160的头部161和滑槽153共同形成容置第二弹性件192的容置空间。第二弹性件192容置在该容置空间中,有利于按钮组件的紧凑结构。
指示器160能相对于按钮150在图11D和图12D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10D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纵向滑动。当指示器160处于图11D和图12D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头部161从按钮150中伸出,且第二弹性件192处于伸展状态(即,压缩量较小的状态)。此时第一指示部163对应于窗口154的位置,因此可以从外部被观察到。而且,此时指示器160的钩部165抵靠在滑槽153的远离手柄130的纵向端部,以阻止指示器160继续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
当指示器160处于第二位置时,头部161缩回到按钮150中,第二弹性件192处于压缩状态(即,压缩量较大的状态)。此时第二指示部164对应于窗口154的位置,因此可以从外部被观察到。
第一指示部163和第二指示部164可以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具有不同的颜色。
第二弹性件192将指示器160偏压向第一位置,因此当指示器160没有受到外力时,其自动移动到第一位置。
参照图10A至图12F描述闩锁100的操作。在图10A至图10F所示的状态中,闩锁100的手柄130处于关闭位置,且按钮150处于保持位置。手柄130、连杆140、按钮150均位于大致纵向延伸的位置。滑板120靠近壳体110的远离按钮150的纵向端部(即图10A至图10F的左端)。
此时,手柄130的自由端133靠近按钮150的保持端151。手柄130的突起部137位于按钮150的保持部156的下方且被保持部156按压(见图10F)。手柄130被按钮150保持在关闭位置,不能相对于壳体110旋转。手柄130的按压部136抵靠指示器160的头部161(见图10E),使得指示器160处于第二位置,即缩回到按钮150中。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钮150的窗口154观察到指示器160的第二指示部164,从而容易了解手柄130的位置。
而且,锁定装置170的锁片171移动到连杆140的下方(见图10F),使用者可以操作锁定装置170(例如通过钥匙操作)以旋转锁片171,从而锁定手柄130和连杆140。应理解,锁定装置170不是必须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省略锁定装置170。
从图10A至图10F所示的状态开始,当使用者需要打开闩锁100时,可以先解锁锁定装置170(如果存在的话)。然后,使用者操作按钮150的操作部152,使得按钮150从保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具体地,在按钮150枢转连接到壳体110的实施例中,按压操作部152,使得按钮150的保持端151向上升起。这样,按钮150的保持部156不再按压在手柄130的突起部137上,允许手柄130朝向打开位置旋转。然后,手柄130的自由端133在第三弹性件193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到达图11A至图11F所示的状态。
在图11A至图11F所示的状态中,手柄130的自由端133向上离开壳体110,连杆140的连接到手柄130的端部(即连接到第二轴195的端部)也向上离开壳体110。手柄130的按压部136不再抵靠指示器160的头部161,因此指示器160在第二弹性件192的作用下从按钮150中移出并到达第一位置。此时,指示器160的第一指示部163对应于按钮150的窗口154,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钮150的窗口154观察到指示器160的第一指示部163。
从图11A至图11F所示的状态开始,使用者可以释放按钮150,以使按钮150在第一弹性件191的作用下回到保持位置。当然,使用者也可以不释放按钮150,这不影响手柄130的继续操作。使用者继续向上抬起手柄130的操作部152,使得连杆140的连接到手柄130的端部(即连接到第二轴195的端部)也继续向上离开壳体110。由于滑板120被限制为相对于壳体110沿纵向移动,所以滑板120被迫沿着朝向按钮150的纵向方向移动,到达图12A至图12F所示的状态。
在图12A至图12F所示的状态中,手柄130到达打开位置,壳体110带动盖板(未示出)相对于安装有滑板120的箱体(未示出)沿纵向移动。按钮150回到保持位置,但指示器160从按钮150中移出并到达第一位置。
从图12A至图12F所示的状态,当使用者需要关闭闩锁100时,其将手柄130的操作部152向下按压,使得手柄130和连杆140均下降到壳体110中,且滑板120朝向远离按钮150的纵向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手柄130的按压部136推压指示器160的头部161,使得指示器160缩回到按钮150中并到达第二位置。这样,闩锁100回到图10A至图10F所示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钮150的窗口154观察到指示器160的第二指示部164,从而了解手柄130已经关闭到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闩锁,其中包含按钮组件。本申请的按钮组件提供了保持和释放手柄的功能,而且还提供了手柄关闭到位的视觉指示,使得使用者容易了解手柄的状态,避免误操作。而且,本申请的指示器被容置在按钮内部,使得按钮组件具有紧凑的结构。
虽然本文已示出并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想到许多变型、改变和替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因此,随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型。

Claims (14)

1.一种闩锁,用于将第一物件接合到第二物件或者从所述第二物件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包括:
壳体(110),安装到所述第一物件,具有底壁(111)、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112)、以及沿竖向与底壁(111)相对的顶部开口(113);
滑板(12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与顶部开口(113)之间,且能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纵向移动;
手柄(130),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113)处,所述手柄(130)能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旋转以带动所述滑板(120)的纵向移动;
按钮(15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顶部开口(113)处且在所述手柄(130)的自由端(133)处,用于保持所述手柄(130);以及
指示器(160),至少部分地容置在所述按钮(150)中,能够相对于所述按钮(15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能够被从所述壳体(110)的外部被观察;
其中,当所述按钮(150)处于保持所述手柄(130)的保持位置时,所述指示器(160)被所述手柄(130)驱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按钮(150)处于释放所述手柄(130)的释放位置时,所述指示器(160)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150)的竖向一侧设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153),所述指示器(16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53)中;
所述按钮(150)的竖向另一侧设有窗口(154),所述指示器(160)设有第一指示部(163)和第二指示部(164),当所述指示器(16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指示部(163)和所述第二指示部(164)分别能通过所述窗口(154)被从外部观察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部(163)和所述第二指示部(164)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器(160)包括:
头部(161);以及
本体部(162),沿纵向与所述头部(161)相对,且容置在所述滑槽(153)中,所述第一指示部(163)和所述第二指示部(164)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62)的竖向一侧上;
当所述指示器(16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头部(161)从所述按钮(150)中伸出,且能够被驱动而缩回到所述按钮(150)中,以使所述指示器(160)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161)位于所述指示器(160)的面向所述第二物件的纵向端,且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横向截面;
所述本体部(162)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且从所述头部(161)的竖向上端延伸,所述本体部(162)在远离所述头部(161)的纵向端部处有钩部(1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器(160)与所述按钮(15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92),所述第二弹性件(192)将所述指示器(160)偏压向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19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滑槽(153)中,且在所述本体部(162)的与所述第一指示部(163)和所述第二指示部(164)相对的竖向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150)包括:
保持端(151),所述按钮(150)在所述保持端(151)处连接到所述壳体(110);以及
操作部(152),沿纵向与所述保持端(151)相对,能够被操作而使所述按钮(150)在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旋转或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150)在所述保持端(151)处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110),且所述操作部(152)能够被操作以使所述按钮(150)围绕横向轴线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150)在所述保持端(151)处滑动连接到所述壳体(110),且所述操作部(152)能够被操作以使所述按钮(150)沿纵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150)在所述保持端(151)处设有沿横向相对的两个按钮接合部(155),每个所述按钮接合部(155)沿竖向倾斜延伸且具有横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按钮(150)通过所述按钮接合部(155)旋转连接到所述壳体(110);
所述两个按钮接合部(155)之间设有保持部(156),当所述按钮(150)处于所述保持位置时,所述保持部(156)按压在所述手柄(130)的竖向上方以保持所述手柄(1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53)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两个按钮接合部(155)之间;
所述滑槽(153)的至少一个横向侧与相对应的按钮接合部(155)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91),所述第一弹性件(191)将所述按钮(150)偏压向所述保持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153)的至少一个横向侧的外部设有第一弹性件接合部(157),所述第一弹性件(191)的圈簧部环绕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接合部(157)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130)包括:
枢接端(132),枢转连接到所述滑板(120);
按压部(136),设置在所述自由端(133)处,在自由端(133)处沿竖向向下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突起部(137),设置在所述自由端(133)处,从所述自由端(133)处沿纵向向外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还包括连杆(140),所述连杆(140)的一端枢转连接到所述壳体(110),所述连杆(140)的另一端枢转连接到所述手柄(130),通过所述连杆(140),所述手柄(130)相对于所述滑板(120)的旋转能带动所述滑板(12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的纵向移动。
CN202321055127.4U 2023-05-05 2023-05-05 闩锁 Active CN219754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127.4U CN219754305U (zh) 2023-05-05 2023-05-05 闩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127.4U CN219754305U (zh) 2023-05-05 2023-05-05 闩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4305U true CN219754305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5127.4U Active CN219754305U (zh) 2023-05-05 2023-05-05 闩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4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02399B2 (ja) 滑り鎖錠装置
US7549684B2 (en) Latch mechanism
US7591494B2 (en) Window lock assembly
US10337218B2 (en) Handle mechanisms
US7264319B2 (en) Drawer locking apparatus of a cabinet
US20100207403A1 (en) Automatic sash lock with rotary latch
GB2393477A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track device
CN104812982A (zh) 具有安全捕捉器的可拆卸铰链
EP0663502A1 (en) Handle-lock device for either pressure or traction opening of doors
WO2013044665A1 (zh) 适用大型容器的锁定系统
JP2017044044A (ja) 開放支援機構付き錠装置及び開放支援機構付き錠装置を備えた引戸
CN219754305U (zh) 闩锁
US20040004359A1 (en) Door latch mechanism
EP1686225B1 (en) A handle for turn opening or tilt and turn opening doors or windows.
US4486041A (en) Door handle unit
JPH0124300Y2 (zh)
JP4368565B2 (ja) 錠前の反転ラッチ用ストッパー機構
CN115110840A (zh) 锁体结构及无钥匙门锁
CN219569859U (zh) 闩锁装置和闩锁系统
JP5289750B2 (ja) 面付錠のラッチ構造
US4580423A (en) Garage door lock mechanism
CN220184877U (zh) 一种车厢斗卷帘盖锁
CN219808861U (zh) 一种按钮搭扣
CN220769144U (zh) 基于直线推拉式操作的门锁保险机构及门锁
JP4727082B2 (ja) 家具における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