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6501U - 切光机传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切光机传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6501U
CN219566501U CN202320816683.2U CN202320816683U CN219566501U CN 219566501 U CN219566501 U CN 219566501U CN 202320816683 U CN202320816683 U CN 202320816683U CN 219566501 U CN219566501 U CN 219566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screw
plate
wheel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66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维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ngyuan Chen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ngyuan Chen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ngyuan Chen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ngyuan Chen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66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6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6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6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切光机传送机构。其技术要点是:底板、上料斗、传送机构、下料斗,传送机构包括:传输螺杆组件、安装框、第一转轴安装座、第一传送轮轴、第一推进轮、第二转轴安装座、第二传送轮轴、第二推进轮、驱动链条、传输皮带、第一主动轮、压轮安装座、底皮、水平燕尾杆、水平燕尾槽,底板上设有水平调节块,水平调节块上设有水平轴承,水平轴承内设有水平调节螺栓,水平调节螺栓与第二转轴安装座螺纹连接,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水平腰孔,底板上设有水平固定槽,水平腰孔内设有水平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能够传输皮带在长期使用拉长时,驱动链条同时被拉长,本设计调整时同时张紧了驱动链条和传输皮带,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切光机传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笔生产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切光机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部分铅笔在刨杆完成后,需要对铅笔进行切光,将铅笔进行切光过程中,需要稳定的将铅笔传送到
铅笔在进行切光时,需要用传送机构不断传输铅笔,现有的传送机构采用两个皮带推进轮、一个皮带张紧轮、传输皮带进行传输,为了切光过程中铅笔的位置稳定,需要传输皮带保持张紧状态,皮带张紧轮用于张紧传输皮带。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驱动推进轮旋转的链条会变长,需要通过链条张紧轮进行调节,因此,在张紧传输皮带时,需要同时调节皮带张紧轮与链条张紧轮,操作复杂,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切光机传送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切光机传送机构,包括有:底板、用于容纳待切光铅笔的上料斗、传送机构、用于回收铅笔的下料斗,所述上料斗、传送机构、下料斗依次设置在底板上,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有:
传输螺杆组件,设置在底板上,位于上料斗的下侧;
安装框,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与传输螺杆组件相邻;
第一转轴安装座,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上;
第一传送轮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转轴安装座上;
第一推进轮,与第一传送轮轴同轴固定连接,与传输螺杆组件相邻;
第二转轴安装座,设置在底板上;
第二传送轮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转轴安装座上;
第二推进轮,与第二传送轮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轮的位置与第二推进轮的位置对应;
驱动链条,连接第一推进轮轴与第二推进轮轴;
传输皮带,套在第一推进轮,第二推进轮上;
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传送轮轴或第二传送轮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压轮安装座,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上,所述压轮安装座位于传输皮带内,所述压轮安装座的下侧设有若干压轮,所述压轮与传输皮带相抵触;
底皮,设置在底板上,位于传输皮带的下方;
所述底板上设有水平燕尾杆,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水平燕尾槽,所述水平燕尾槽与水平燕尾杆滑移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水平调节块,所述水平调节块上设有水平轴承,所述水平轴承内设有水平调节螺栓,所述水平调节螺栓与第二转轴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水平腰孔,所述底板上设有水平固定槽,所述水平腰孔内设有水平固定螺栓,所述水平固定螺栓与水平固定槽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框内设有第一升降燕尾杆,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升降燕尾槽,所述第一升降燕尾杆与第一升降燕尾槽滑移连接,所述安装框内设有第一升降调节板,所述第一升降调节板上设有第一平面轴承,所述第一平面轴承内设有第一升降螺栓,所述第一升降螺栓与第一转轴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腰孔,所述安装框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腰孔内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一固定槽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第二转轴升降座,所述第二传送轮轴与第二转轴升降座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升降燕尾杆,所述第二转轴升降座上设有第二升降燕尾槽,所述第二升降燕尾杆与第二升降燕尾槽滑移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升降调节板,所述第二升降调节板上设有第二平面轴承,所述第二平面轴承内设有第二升降螺栓,所述第二升降螺栓与第二转轴升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设有第二腰孔,所述第二转轴升降座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腰孔内设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第二固定槽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框上设有第三升降燕尾槽,所述压轮安装座上设有第三升降燕尾杆,所述第三升降燕尾杆与第三升降燕尾槽滑移连接,所述安装框上设有容纳孔,所述压轮安装座上设有压轮升降板,所述压轮升降板穿透容纳孔,所述安装框上设有第三平面轴承,所述第三平面轴承内设有第三升降螺栓,所述第三升降螺栓与压轮升降板螺纹连接,所述压轮安装座上设有第三腰孔,所述安装框上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腰孔内设有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固定螺栓与第三固定槽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螺杆组件包括有:
螺杆安装座,设置在底板上,位于上料斗的下方;
传输螺杆,具有两根,可旋转的设置在螺杆安装座上,两根所述传输螺杆平行设置;
从动齿轮,与传输螺杆同轴固定连接;
转向齿轮,可旋转的设置在螺杆安装座上,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
第二主动轮,与任一传输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螺杆燕尾杆,所述螺杆安装座上设有螺杆燕尾槽,所述螺杆燕尾杆与螺杆燕尾槽滑移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螺杆调节块,所述螺杆调节块上设有螺杆平面轴承,所述螺杆平面轴承上设有螺杆调节螺栓,所述螺杆调节螺栓与螺杆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安装座上设有第四腰孔,所述底板上设有第四固定槽,所述第四腰孔内设有第四固定螺栓,所述第四固定螺栓与第四固定槽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张紧座,所述张紧座上设有张紧槽,所述张紧槽内滑移连接有张紧滑板,所述张紧滑板上设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与驱动链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轮安装座上设有上料压板、下料压板,所述上料压板向上料斗设置,所述下料压板向下料斗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斗包括有:
上料座,设置在安装框上;
第一上料板,与上料座固定连接;
第二上料板,与上料座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板上设有上料固定槽,
上料调节腰孔,设置在上料调节座上,所述上料调节腰孔内设有上料调节螺栓,所述上料调节螺栓与上料固定槽螺纹连接;
第五腰孔,设置在上料座上;
第五固定槽,设置在安装框上;
第五固定螺栓,设置在第五腰孔内,与第五固定槽螺纹连接;
停止块,与第一上料板、第二上料板固定连接,所述停止块上设有停止孔,所述停止孔内滑移连接有停止板;
锁定孔,设置在停止块上,与停止孔连通,所述锁定孔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栓;
所述第一上料板的下端设有“L”形状的抵触板,所述抵触板与传输螺杆相邻,所述第一上料板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向传输皮带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框上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上料板、第二上料板上设有可旋转的第一拨笔轴、第二拨笔轴,所述第一拨笔轴上固定连接有拨笔块,所述第二拨笔轴上设有拨片,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第一拨笔轴连接,所述第一拨笔轴上设有凸轮,所述第二拨笔轴上设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凸轮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传输皮带在长期使用拉长时,驱动链条同时被拉长,本设计调整时同时张紧了驱动链条和传输皮带,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转轴安装座与底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框与上料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上料板、第二上料板、上料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停止块、停止板、锁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安装框、第一转轴安装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转轴安装座、第二转轴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压轮安装座、安装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张紧座、张紧槽、张紧滑板、张紧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上料斗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底板与螺杆安装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底板;10、下料斗;101、水平燕尾杆;102、水平调节块;103、水平轴承;104、水平调节螺栓;105、水平固定槽;106、水平固定螺栓;2、上料斗;20、上料座;201、上料调节腰孔;202、上料调节螺栓;21、第一上料板;22、第二上料板;221、上料固定槽;23、第五腰孔;24、第五固定槽;25、第五固定螺栓;26、停止块;261、停止孔;262、停止板;263、锁定孔;264、锁定螺栓;27、抵触板;28、挡板;3、传送机构;31、安装框;311、第一升降燕尾杆;312、第一升降调节板;313、第一平面轴承;314、第一升降螺栓;315、第一固定槽;32、第一转轴安装座;321、第一传送轮轴;322、第一推进轮;323、第一升降燕尾槽;324、第一腰孔;3241、第一固定螺栓;33、第二转轴安装座;331、第二传送轮轴;332、第二推进轮;333、水平燕尾槽;334、水平腰孔;335、第二升降燕尾杆;336、第二升降调节板;337、第二平面轴承;338、第二升降螺栓;339、第二腰孔;3391、第二固定螺栓;34、驱动链条;35、传输皮带;36、第一主动轮;37、压轮安装座;371、压轮;372、上料压板;373、下料压板;38、底皮;39、第二转轴升降座;391、第二升降燕尾槽;392、第二固定槽;4、传输螺杆组件;41、螺杆安装座;42、传输螺杆;43、从动齿轮;44、转向齿轮;45、第二主动轮;461、螺杆燕尾杆;462、螺杆燕尾槽;463、螺杆调节块;464、螺杆平面轴承;465、螺杆调节螺栓;466、第四腰孔;467、第四固定槽;468、第四固定螺栓;501、第三升降燕尾槽;502、第三升降燕尾杆;503、容纳孔;504、压轮升降板;505、第三平面轴承;506、第三升降螺栓;507、第三腰孔;508、第三固定槽;509、第三固定螺栓;511、张紧座;512、张紧槽;513、张紧滑板;514、张紧轮;60、电机安装板;601、驱动电机;602、万向节;61、第一拨笔轴;611、拨笔块;612、凸轮;62、第二拨笔轴;621、拨片;622、从动杆;62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一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光机传送机构3,包括有:底板1、用于容纳待切光铅笔的上料斗2、传送机构3、用于回收铅笔的下料斗10,所述上料斗2、传送机构3、下料斗10依次设置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有:
传输螺杆组件4,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上料斗2的下侧;
安装框3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与传输螺杆组件4相邻;
第一转轴安装座32,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31上;
第一传送轮轴321,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
第一推进轮322,与第一传送轮轴321同轴固定连接,与传输螺杆组件4相邻;
第二转轴安装座33,设置在底板1上;
第二传送轮轴331,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
第二推进轮332,与第二传送轮轴33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轮322的位置与第二推进轮332的位置对应;
驱动链条34,连接第一推进轮322轴与第二推进轮332轴;
传输皮带35,套在第一推进轮322,第二推进轮332上;
第一主动轮36,与第一传送轮轴321或第二传送轮轴33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36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压轮安装座37,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31上,所述压轮安装座37位于传输皮带35内,所述压轮安装座37的下侧设有若干压轮371,所述压轮371与传输皮带35相抵触;
底皮38,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传输皮带35的下方;
所述底板1上设有水平燕尾杆101,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水平燕尾槽333,所述水平燕尾槽333与水平燕尾杆101滑移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有水平调节块102,所述水平调节块102上设有水平轴承103,所述水平轴承103内设有水平调节螺栓104,所述水平调节螺栓104与第二转轴安装座3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水平腰孔334,所述底板1上设有水平固定槽105,所述水平腰孔334内设有水平固定螺栓106,所述水平固定螺栓106与水平固定槽105螺纹连接。
第一传送轮轴321、第二传送轮轴331上均同轴设置齿轮,驱动链条34连接两个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切光机传送运行前,在上料斗2内放置若干铅笔,然后启动切光机传送机构3。此时上料斗2内的铅笔逐渐向下移动,直至下落到传输螺杆组件4,然后传输螺杆组件4将接收到的铅笔传输到传输皮带35下方;传输皮带35运行过程如下,外部驱动机构运行带动第一主动轮36旋转,第一主动轮36带动第一传送轮轴321/第二传送轮轴331旋转,通过齿轮、驱动链条34带动第二传送轮轴331/第一传送轮轴321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推进轮322、第二推进轮332旋转,然后带动传输皮带35旋转,进而传输运动到传输皮带35下方的铅笔,铅笔经过底皮38、传输皮带35之间时被切光,底皮38具有一定形变空间,避免传输过程中伤笔;切光后的铅笔从传输皮带35的另一侧离开,直至进入下料斗10内。
在传输过程中,压轮安装座37位于传输皮带35内,压轮371与下方的传输皮带35抵触,使得传输皮带35传输铅笔时,铅笔的位置稳定,提高切光的精度,降低次品率。并且第一转轴安装座32、压轮安装座37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31上,使得本设计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铅笔,范围广。压轮371与传输皮带35滚动连接,阻力小,减少使用时的功耗,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第一传送轮轴321设置在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第二传送轮轴331设置在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使得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位置稳定。
长期使用,传输皮带35出现拉长后(此时驱动链条34页被拉长),调整步骤如下:
先旋转水平固定螺丝,使得水平固定螺栓106与水平固定槽105分离,此时通过旋转水平调节螺栓104,即可调整第二转轴安装座33的水平位置,进而张紧传输皮带35,张紧完成后,调整并旋转水平固定螺栓106,使其与水平固定槽105螺纹连接,直至水平固定螺栓106与第二转轴安装座33抵触,完成第二转轴安装座33的水平固定。水平轴承103通过水平调节块102固定在底板1上,旋转水平调节螺栓104时,水平调节螺栓104的水平位置保持不变,与第二转轴安装座33之间的螺纹进度来控制第二转轴安装座33的水平位置。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与底板1通过水平燕尾槽333、水平燕尾杆101滑移连接,避免第二转轴安装座33出现偏移,提高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水平腰孔334具有活动空间,在第二转轴安装座33水平移动过程中,水平固定螺栓106始终位于水平腰孔334内,水平腰孔334的长短即是第二转轴安装座33的水平移动范围。传输皮带35在长期使用拉长时,驱动链条34同时被拉长,本设计调整时同时张紧了驱动链条34和传输皮带35,操作方便。调节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框31内设有第一升降燕尾杆311,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设有第一升降燕尾槽323,所述第一升降燕尾杆311与第一升降燕尾槽323滑移连接,所述安装框31内设有第一升降调节板312,所述第一升降调节板312上设有第一平面轴承313,所述第一平面轴承313内设有第一升降螺栓314,所述第一升降螺栓314与第一转轴安装座3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设有第一腰孔324,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一固定槽315,所述第一腰孔324内设有第一固定螺栓3241,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241与第一固定槽315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转轴安装座32的升降过程如下:
先旋转第一固定螺栓3241,使得第一固定螺栓3241与第一固定槽315分离,此时旋转第一升降螺栓314,第一升降螺栓314的垂直高度由第一升降调节板312、第一平面轴承313固定,使得第一升降螺栓314旋转时,能调整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转轴安装座32的高度,调整完成后,调整并旋转第一固定螺栓3241,使得第一固定螺栓3241与第一固定槽315螺纹连接,直至第一固定螺栓3241与第一转轴安装座32抵触,完成第一转轴安装座32的升降调节。
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与安装框31通过第一升降燕尾杆311、第一升降燕尾槽323滑移连接,避免调节过程中第一转轴安装座32出现偏移,提高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腰孔324具有活动空间,在第一转轴安装座32垂直移动过程中,第一固定螺栓3241始终位于第一腰孔324内,第一腰孔324的长短即是第一转轴安装座32的升降范围。调节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转轴升降座39,所述第二传送轮轴331与第二转轴升降座39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升降燕尾杆335,所述第二转轴升降座39上设有第二升降燕尾槽391,所述第二升降燕尾杆335与第二升降燕尾槽391滑移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升降调节板336,所述第二升降调节板336上设有第二平面轴承337,所述第二平面轴承337内设有第二升降螺栓338,所述第二升降螺栓338与第二转轴升降座39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腰孔339,所述第二转轴升降座39上设有第二固定槽392,所述第二腰孔339内设有第二固定螺栓3391,所述第二固定螺栓3391与第二固定槽392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二转轴升降座39的升降过程如下:
先旋转第二固定螺栓3391,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391与第二固定槽392分离,此时旋转第二升降螺栓338,第二升降螺栓338的垂直高度由第二升降调节板336、第二平面轴承337固定,使得第二升降螺栓338旋转时,能调整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转轴升降座39的高度,调整完成后,调整并旋转第二固定螺栓3391,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391与第二固定槽392螺纹连接,直至第二固定螺栓3391与第二转轴安装座33抵触,完成第二转轴升降座39的升降调节。
第二转轴升降座39与第二转轴安装座33通过第二升降燕尾杆335、第二升降燕尾槽391滑移连接,避免调节过程中第二转轴升降座39出现偏移,提高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腰孔339具有活动空间,在第二转轴升降座39垂直移动过程中,第二固定螺栓3391始终位于第二腰孔339内,第二腰孔339长短即是第二转轴升降座39的升降范围。调节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三升降燕尾槽501,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第三升降燕尾杆502,所述第三升降燕尾杆502与第三升降燕尾槽501滑移连接,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容纳孔503,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压轮升降板504,所述压轮升降板504穿透容纳孔503,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三平面轴承505,所述第三平面轴承505内设有第三升降螺栓506,所述第三升降螺栓506与压轮升降板504螺纹连接,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第三腰孔507,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三固定槽508,所述第三腰孔507内设有第三固定螺栓509,所述第三固定螺栓509与第三固定槽508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压轮安装座37的升降过程如下:
先旋转第三固定螺栓509,使得第三固定螺栓509与第三固定槽508分离,此时旋转第三升降螺栓506,第三升降螺栓506的垂直高度由第三平面轴承505固定,使得第三升降螺栓506旋转时,能调整与其螺纹连接的压轮升降板504的高度,调整完成后,调整并旋转第三固定螺栓509,使得第三固定螺栓509与第三固定槽508螺纹连接,直至第三固定螺栓509与压轮安装座37抵触,完成压轮安装座37的升降调节。
压轮安装座37上设置压轮升降板504,并穿入容纳孔503,位于安装框31内,减小设备体积,并且便于旋转第三固定螺栓509,方便操作。
压轮安装座37与安装框31通过第三升降燕尾杆502、第三升降燕尾槽501滑移连接,避免调节过程中压轮安装座37出现偏移,提高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三腰孔507具有活动空间,在压轮安装座37垂直移动过程中,第三固定螺栓509始终位于第三腰孔507内,第三腰孔507的长短即是压轮安装座37的升降范围。调节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传输螺杆组件4包括有:
螺杆安装座41,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上料斗2的下方;
传输螺杆42,具有两根,可旋转的设置在螺杆安装座41上,两根所述传输螺杆42平行设置;
从动齿轮43,与传输螺杆42同轴固定连接;
转向齿轮44,可旋转的设置在螺杆安装座41上,与两个从动齿轮43啮合;
第二主动轮45,与任一传输螺杆4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45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输螺杆组件4的运行过程如下:
外部机构运行带动第二主动轮45旋转,进而带动传输螺杆42旋转,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从动齿轮43旋转,该从动齿轮43旋转带动转向齿轮44旋转,进而带动另一从动齿轮43旋转,进而带动另一传输螺杆42旋转,两根传输螺杆42旋转,将落入到传输螺杆42的槽内的铅笔向传输皮带35一侧传输。结构简单,传输时稳定性高。能将铅笔逐根传输到传输皮带35下方。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板1上设有螺杆燕尾杆461,所述螺杆安装座41上设有螺杆燕尾槽462,所述螺杆燕尾杆461与螺杆燕尾槽462滑移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有螺杆调节块463,所述螺杆调节块463上设有螺杆平面轴承464,所述螺杆平面轴承464上设有螺杆调节螺栓465,所述螺杆调节螺栓465与螺杆安装座4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安装座41上设有第四腰孔466,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四固定槽467,所述第四腰孔466内设有第四固定螺栓468,所述第四固定螺栓468与第四固定槽467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传输螺杆42的水平位置时,先旋转第四固定螺栓468,使第四固定螺栓468与第四固定槽467分离,此时旋转螺杆调节螺栓465,螺杆调节螺栓465的水平位置由螺杆调节块463、螺杆平面轴承464固定,使得螺杆调节螺栓465旋转时,能调整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杆安装座41的水平位置,调整完成后,调整并旋转第四固定螺栓468,使得第四固定螺栓468与第四固定槽467螺纹连接,直至第四固定螺栓468与螺杆安装座41抵触,完成传输螺杆42水平位置的调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螺杆安装座41与底板1通过螺杆燕尾杆461、螺杆燕尾槽462滑移连接,避免了调节过程中螺杆安装座41出现偏移,提高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第四遥控具有活动空间,在螺杆安装座41水平移动过程中,第四固定螺栓468始终位于第四腰孔466内,第四腰孔466的长短即是螺杆安装座41的水平移动范围。调节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板1上设有张紧座511,所述张紧座511上设有张紧槽512,所述张紧槽512内滑移连接有张紧滑板513,所述张紧滑板513上设有张紧轮514,所述张紧轮514与驱动链条34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链条34长期使用,过度伸长后,调整张紧滑板513的高度即可调整张紧轮514的位置,进而张紧驱动链条34;张紧滑板513滑移连接在张紧座511上,张紧滑板513与张紧座511通过螺孔、螺栓固定,调节简单,使用方便。张紧座511在张紧槽512内滑移连接,调节时位置稳定。
传输皮带35初次伸长时,驱动链条34也同步伸长,此时只需调整第二转轴安装座33的水平位置即可;当传输皮带35多次伸长后,传输皮带35需要更换,此时需要张紧驱动链条34。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上料压板372、下料压板373,所述上料压板372向上料斗2设置,所述下料压板373向下料斗10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料压板372对传输螺杆42传向传输皮带35的铅笔进行限位,提高铅笔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下料压板373对传输皮带35穿向下料斗10的铅笔进行限位,提高铅笔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斗2包括有:
上料座20,设置在安装框31上;
第一上料板21,与上料座20固定连接;
第二上料板22,与上料座20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板22上设有上料固定槽221,
上料调节腰孔201,设置在上料调节座上,所述上料调节腰孔201内设有上料调节螺栓202,所述上料调节螺栓202与上料固定槽221螺纹连接;
第五腰孔23,设置在上料座20上;
第五固定槽24,设置在安装框31上;
第五固定螺栓25,设置在第五腰孔23内,与第五固定槽24螺纹连接;
停止块26,与第一上料板21、第二上料板22固定连接,所述停止块26上设有停止孔261,所述停止孔261内滑移连接有停止板262;
锁定孔263,设置在停止块26上,与停止孔261连通,所述锁定孔263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栓264;
所述第一上料板21的下端设有“L”形状的抵触板27,所述抵触板27与传输螺杆42相邻,所述第一上料板21上设有挡板28,所述挡板28向传输皮带35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料座20与安装框31通过第五腰孔23、第五固定螺栓25、第五固定槽24螺孔连接,使得上料座20在安装框31上的位置可调,调节方便。第一上料板21与安装框31固定连接,第二上料板22与上料座20通过上料调节腰孔201、上料调节螺栓202、上料固定槽221连接,使得第一上料板21与第二上料板22之间的间距可调,能适用于多个规格的铅笔。
在进行切光时,将停止板262拉出,不再阻挡铅笔下落,然后旋转锁定螺栓264,固定停止板262,避免传输过程中停止板262晃动。员工下班时,反向旋转锁定螺栓264,使锁定螺栓264与停止板262分离,然后将停止板262插入上料斗2内,避免铅笔落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具体的,停止板262上具有限位板,避免停止板262从停止孔261内脱出,避免停止板262丢失,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L”形的抵触板27与掉落的铅笔抵触,避免铅笔受伤,并且能使铅笔稳定的逐根输出,提高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挡板28与铅笔抵触,避免传输螺杆42传输铅笔过程中出现铅笔掉落、铅笔对不齐的情况,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电机安装板60,所述电机安装板60上设有驱动电机601,所述第一上料板21、第二上料板22上设有可旋转的第一拨笔轴61、第二拨笔轴62,所述第一拨笔轴61上固定连接有拨笔块611,所述第二拨笔轴62上设有拨片621,所述驱动电机601的转轴上设有万向节602,所述万向节602与第一拨笔轴61连接,所述第一拨笔轴61上设有凸轮612,所述第二拨笔轴62上设有从动杆622,所述从动杆622上设有滚轮623,所述滚轮623与凸轮612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斗2进行上料过程中,驱动电机601旋转,通过万向节602带动第一拨笔轴61旋转,进而带动拨笔块611旋转,拨动上料斗2内的铅笔;第一拨笔轴61旋转过程中带动凸轮612旋转,进而通过滚轮623带动从动杆622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拨笔轴62做往复运行,进而带动拨片621往复拨动上料斗2内的铅笔;避免出现卡笔的情况,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过滚轮623与凸轮612抵触,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切光机传送机构,包括有:底板(1)、用于容纳待切光铅笔的上料斗(2)、传送机构(3)、用于回收铅笔的下料斗(10),所述上料斗(2)、传送机构(3)、下料斗(10)依次设置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有:
传输螺杆组件(4),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上料斗(2)的下侧;
安装框(3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与传输螺杆组件(4)相邻;
第一转轴安装座(32),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31)上;
第一传送轮轴(321),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
第一推进轮(322),与第一传送轮轴(321)同轴固定连接,与传输螺杆组件(4)相邻;
第二转轴安装座(33),设置在底板(1)上;
第二传送轮轴(331),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
第二推进轮(332),与第二传送轮轴(33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轮(322)的位置与第二推进轮(332)的位置对应;
驱动链条(34),连接第一推进轮(322)轴与第二推进轮(332)轴;
传输皮带(35),套在第一推进轮(322),第二推进轮(332)上;
第一主动轮(36),与第一传送轮轴(321)或第二传送轮轴(33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36)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压轮安装座(37),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框(31)上,所述压轮安装座(37)位于传输皮带(35)内,所述压轮安装座(37)的下侧设有若干压轮(371),所述压轮(371)与传输皮带(35)相抵触;
底皮(38),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传输皮带(35)的下方;
所述底板(1)上设有水平燕尾杆(101),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水平燕尾槽(333),所述水平燕尾槽(333)与水平燕尾杆(101)滑移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有水平调节块(102),所述水平调节块(102)上设有水平轴承(103),所述水平轴承(103)内设有水平调节螺栓(104),所述水平调节螺栓(104)与第二转轴安装座(3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水平腰孔(334),所述底板(1)上设有水平固定槽(105),所述水平腰孔(334)内设有水平固定螺栓(106),所述水平固定螺栓(106)与水平固定槽(105)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31)内设有第一升降燕尾杆(311),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设有第一升降燕尾槽(323),所述第一升降燕尾杆(311)与第一升降燕尾槽(323)滑移连接,所述安装框(31)内设有第一升降调节板(312),所述第一升降调节板(312)上设有第一平面轴承(313),所述第一平面轴承(313)内设有第一升降螺栓(314),所述第一升降螺栓(314)与第一转轴安装座(3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32)上设有第一腰孔(324),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一固定槽(315),所述第一腰孔(324)内设有第一固定螺栓(3241),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241)与第一固定槽(31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转轴升降座(39),所述第二传送轮轴(331)与第二转轴升降座(39)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升降燕尾杆(335),所述第二转轴升降座(39)上设有第二升降燕尾槽(391),所述第二升降燕尾杆(335)与第二升降燕尾槽(391)滑移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升降调节板(336),所述第二升降调节板(336)上设有第二平面轴承(337),所述第二平面轴承(337)内设有第二升降螺栓(338),所述第二升降螺栓(338)与第二转轴升降座(39)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33)上设有第二腰孔(339),所述第二转轴升降座(39)上设有第二固定槽(392),所述第二腰孔(339)内设有第二固定螺栓(3391),所述第二固定螺栓(3391)与第二固定槽(39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三升降燕尾槽(501),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第三升降燕尾杆(502),所述第三升降燕尾杆(502)与第三升降燕尾槽(501)滑移连接,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容纳孔(503),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压轮升降板(504),所述压轮升降板(504)穿透容纳孔(503),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三平面轴承(505),所述第三平面轴承(505)内设有第三升降螺栓(506),所述第三升降螺栓(506)与压轮升降板(504)螺纹连接,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第三腰孔(507),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第三固定槽(508),所述第三腰孔(507)内设有第三固定螺栓(509),所述第三固定螺栓(509)与第三固定槽(508)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螺杆组件(4)包括有:
螺杆安装座(41),设置在底板(1)上,位于上料斗(2)的下方;
传输螺杆(42),具有两根,可旋转的设置在螺杆安装座(41)上,两根所述传输螺杆(42)平行设置;
从动齿轮(43),与传输螺杆(42)同轴固定连接;
转向齿轮(44),可旋转的设置在螺杆安装座(41)上,与两个从动齿轮(43)啮合;
第二主动轮(45),与任一传输螺杆(4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45)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螺杆燕尾杆(461),所述螺杆安装座(41)上设有螺杆燕尾槽(462),所述螺杆燕尾杆(461)与螺杆燕尾槽(462)滑移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有螺杆调节块(463),所述螺杆调节块(463)上设有螺杆平面轴承(464),所述螺杆平面轴承(464)上设有螺杆调节螺栓(465),所述螺杆调节螺栓(465)与螺杆安装座(4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安装座(41)上设有第四腰孔(466),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四固定槽(467),所述第四腰孔(466)内设有第四固定螺栓(468),所述第四固定螺栓(468)与第四固定槽(467)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张紧座(511),所述张紧座(511)上设有张紧槽(512),所述张紧槽(512)内滑移连接有张紧滑板(513),所述张紧滑板(513)上设有张紧轮(514),所述张紧轮(514)与驱动链条(3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安装座(37)上设有上料压板(372)、下料压板(373),所述上料压板(372)向上料斗(2)设置,所述下料压板(373)向下料斗(10)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2)包括有:
上料座(20),设置在安装框(31)上;
第一上料板(21),与上料座(20)固定连接;
第二上料板(22),与上料座(20)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板(22)上设有上料固定槽(221),
上料调节腰孔(201),设置在上料座(20)上,所述上料调节腰孔(201)内设有上料调节螺栓(202),所述上料调节螺栓(202)与上料固定槽(221)螺纹连接;
第五腰孔(23),设置在上料座(20)上;
第五固定槽(24),设置在安装框(31)上;
第五固定螺栓(25),设置在第五腰孔(23)内,与第五固定槽(24)螺纹连接;
停止块(26),与第一上料板(21)、第二上料板(22)固定连接,所述停止块(26)上设有停止孔(261),所述停止孔(261)内滑移连接有停止板(262);
锁定孔(263),设置在停止块(26)上,与停止孔(261)连通,所述锁定孔(263)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栓(264);
所述第一上料板(21)的下端设有“L”形状的抵触板(27),所述抵触板(27)与传输螺杆(42)相邻,所述第一上料板(21)上设有挡板(28),所述挡板(28)向传输皮带(35)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光机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31)上设有电机安装板(60),所述电机安装板(60)上设有驱动电机(601),所述第一上料板(21)、第二上料板(22)上设有可旋转的第一拨笔轴(61)、第二拨笔轴(62),所述第一拨笔轴(61)上固定连接有拨笔块(611),所述第二拨笔轴(62)上设有拨片(621),所述驱动电机(601)的转轴上设有万向节(602),所述万向节(602)与第一拨笔轴(61)连接,所述第一拨笔轴(61)上设有凸轮(612),所述第二拨笔轴(62)上设有从动杆(622),所述从动杆(622)上设有滚轮(623),所述滚轮(623)与凸轮(612)抵触。
CN202320816683.2U 2023-04-10 2023-04-10 切光机传送机构 Active CN219566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6683.2U CN219566501U (zh) 2023-04-10 2023-04-10 切光机传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6683.2U CN219566501U (zh) 2023-04-10 2023-04-10 切光机传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6501U true CN219566501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7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6683.2U Active CN219566501U (zh) 2023-04-10 2023-04-10 切光机传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6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72029U (zh) 新型全自动双端面磨床
CN110586962B (zh) 一种用于球面工件的切削加工装置
CN219566501U (zh) 切光机传送机构
CN111532672A (zh) 一种自动提升的通讯器加工机构
CN213864519U (zh) 一种印刷流水线的翻纸机构
CN210029268U (zh) 一种双工位pcb板上板机
CN210233294U (zh) 标签模切机
CN208882737U (zh) 一种带有张紧装置的输送带
CN208732011U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翻转机构
CN216004023U (zh) 一种轮毂自动加工线上料及卸料装置
CN213325151U (zh) 一种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调偏机构
CN113666099A (zh) 一种轴承单件输送控制机构
CN207899957U (zh) 一种柔性扁平电线新型冲切机
CN215247470U (zh) 一种石墨电极石墨化生产用自动传输编组系统
CN220596010U (zh) 一种可伸缩升降调整式皮带机
CN219155962U (zh) 一种用于卡牌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8930864U (zh) 一种电池盒自动上料装置
CN220844114U (zh) 一种可调节倾斜角度的伸缩皮带机
CN219296322U (zh) 托辊双向自动进给机
CN220810904U (zh) 一种板材自动上料机构
CN220844038U (zh) 一种加工送料机构
CN219837516U (zh) 一种便于收料的数控切割机
CN220641825U (zh) 一种印刷机的自动送纸装置
CN214217087U (zh) 一种面包传送台
CN219902307U (zh) 一种普通v带切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