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7025U - 烤箱和烤箱灶 - Google Patents
烤箱和烤箱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57025U CN219557025U CN202320646459.3U CN202320646459U CN219557025U CN 219557025 U CN219557025 U CN 219557025U CN 202320646459 U CN202320646459 U CN 202320646459U CN 219557025 U CN219557025 U CN 2195570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n
- cavity
- lower burner
- fire
- bu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烤箱和烤箱灶。其中,烤箱包括腔体、安装座和下燃烧器,腔体设有容置腔,安装座设于腔体的侧部的靠下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孔,下燃烧器设于安装座,适于朝向容置腔加热,下燃烧器所处的空间与通风孔连通。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通风孔,该通风孔连通外界,下燃烧器安装到安装座中,在下燃烧器工作的时候,外界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安装座,从而实现对下燃烧器的二次风补给,下燃烧器喷射出的燃气可以更为充分地燃烧,如此提升燃气燃烧的完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下燃烧器高效地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烤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烤箱和烤箱灶。
背景技术
燃气式烤箱包括有腔体和设置在腔体相对两侧部的下燃烧器,并且下燃烧器位于腔体的侧部靠下的位置,下燃烧器通过喷嘴喷入燃气,在燃气喷入下燃烧器的过程中,外界空气在引射作用下同步进入到下燃烧器中与燃气混合,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从下燃烧器的出火孔喷出后被点燃,从而形成火焰,通过热对流换热的方式自下而上的对处于腔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由于腔体的空间有限,下燃烧器容易缺氧而导致燃烧不稳定,影响下燃烧器的工作,对此,本申请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烤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烤箱,所述烤箱包括:
腔体,设有容置腔;
安装座,设于所述腔体的侧部的靠下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孔;以及
下燃烧器,设于所述安装座,适于朝向所述容置腔加热,所述下燃烧器所处的空间与所述通风孔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包括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相间排布的多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燃烧器设有多个出火孔,至少部分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出火孔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燃烧器设有多个第一出火孔排和多个第二出火孔排,所述第一出火孔排和所述第二出火孔排分别包括多个出火孔,所述第一出火孔排和所述第二出火孔排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交替设置,沿所述烤箱的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出火孔排的至少部分所述出火孔位于所述第二出火孔排的上方,所述第二出火孔排的至少部分所述出火孔位于所述第一出火孔排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相对两侧部均设有所述下燃烧器,位于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一出火孔排与位于另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相对,位于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与位于另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一出火孔排相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烤箱还包括上挡火板和位于所述上挡火板下方的下挡火板,所述上挡火板和所述下挡火板之间形成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且朝向所述腔体的另一侧部敞开的开口,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下燃烧器设于所述安装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挡火板设有朝向所述下挡火板的上凸部,所述下挡火板设有朝向所述上挡火板的下凸部,所述上凸部和所述下凸部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分别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沿所述烤箱的上下方向,所述上凸部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的上方,所述下凸部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一出火孔排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烤箱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上方,且倾斜向下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包括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相间布置的多个,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烤箱的上下方向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设有上卡接部,所述安装座设有位于所述上卡接部下方的下卡接部,所述下燃烧器插设于所述上卡接部和所述下卡接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燃烧器自所述烤箱的后向前的方向插入所述上卡接部和所述下卡接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所述上卡接部、所述下卡接部和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构成所述腔体的侧部的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烤箱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于所述腔体的侧部的外侧,且自上而下越过所述通风孔,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腔体的侧部相间设置,所述挡风板的底端与所述腔体的侧部之间形成敞口。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烤箱灶,所述烤箱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烤箱。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通风孔,该通风孔连通外界,下燃烧器安装到安装座中,在下燃烧器工作的时候,外界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安装座,从而实现对下燃烧器的二次风补给,下燃烧器喷射出的燃气可以更为充分地燃烧,如此提升燃气燃烧的完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下燃烧器高效地工作。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烤箱灶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示意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分解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局部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局部示意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标记为A所示的放大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下燃烧器安装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下燃烧器安装示意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下燃烧器安装分解图;
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标记为B所示的放大图;
图15为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标记为C所示的放大图;
图17为一些实施例中下燃烧器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标记为D所示的放大图;
图19为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两侧的下燃烧器排布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两个下燃烧器的相对关系,图中将两者相互靠近,下同);
图20为图19中标记为E的放大图;
图21为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两侧的下燃烧器排布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标记为F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烤箱灶100;
烤箱1000;
腔体1100,容置腔1110,排烟腔1120,左侧部1130,右侧部1140;
安装座1200,通风孔1210;
下燃烧器1310,第一出火孔排1311,第二出火孔排1312,出火孔1313;
上燃烧器1320;
上挡火板1410,上凸部1411,下挡火板1420,下凸部1421,安装腔1430,开口1431;
导流板1500;
上卡接部1610,下卡接部1620;
挡风板1700,敞口1710,通道1720;
灶具200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烤箱是一种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利用热量对食材进行烘烤的家用电器,一般来说,烤箱包括有燃气式烤箱和电热式烤箱,燃气式烤箱利用燃气的燃烧作为热源,而电热式烤箱利用发热管通电发热作为热源,本文中将以燃气式烤箱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2至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烤箱1000包括有腔体1100、安装座1200和下燃烧器1310,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座1200上设置有通风孔1210,该通风孔1210连通外界,下燃烧器1310安装到安装座1200中,在下燃烧器1310工作的时候,外界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孔1210进入到安装座1200,从而实现对下燃烧器1310的二次风补给,下燃烧器1310喷射出的燃气可以更为充分地燃烧,如此提升燃气燃烧的完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下燃烧器1310高效地工作。
具体地,所谓的腔体1100即为在空间上占据有一定的体积的结构,从而可以围设形成容腔,构成中空的结构,热量容易聚集在容腔中,从而实现食材的烘烤。容腔包括有两部分,分别为排烟腔1120和容置腔1110,排烟腔1120和容置腔1110相互连通,食材放置在容置腔1110中而被烘烤,在烘烤食材的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入到排烟腔1120中,继而从排烟腔1120排走。
为了实现对食材的烘烤,烤箱1000设置有上燃烧器1320和下燃烧器1310,上燃烧器1320设置在腔体1100的上部,从而可以自上而下地对容置腔1110进行加热,而下燃烧器1310设置在腔体1100的侧部并且位于腔体1100的侧部相对靠下的位置,从而可以自下而上地对容置腔1110进行加热。例如腔体1100的相对两侧的侧部均设置有下燃烧器1310,结合图5和图6所示,沿左右方向,腔体1100具有左侧部1130和右侧部1140,左侧部1130设置有下燃烧器1310,右侧部1140也设置有下燃烧器1310,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自下而上且自左而右地对容置腔1110进行加热,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自下而上且自右而左地对容置腔1110进行加热,配合位于上方的上燃烧器1320,从而形成对容置腔1110的环绕加热,使得食材更为充分地受热。可以理解的是,所谓的腔体1100的侧部的靠下位置,即为能使得下燃烧器1310实现自下而上的加热容置腔1110,例如将下燃烧器1310设置在腔体1100的侧部的1/2高度以下。
为了实现下燃烧器1310的支撑,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座1200来实现。安装座1200设置在腔体1100的侧部,并且相对于腔体1100的侧部处于靠下的位置,如此当下燃烧器1310安装到安装座1200后,下燃烧器1310便处于靠下的位置。结合图5、图6、图9、图11和图12所示,下燃烧器1310呈长管状结构,其进气端具有引射管结构,当烤箱1000的喷嘴朝向下燃烧器1310的进气端喷射出燃气时,燃气通过下燃烧器1310的进气端进入到下燃烧器1310内,由于引射管结构的存在,会带动外界空气通过下燃烧器1310的进气端进入到下燃烧器1310内,这些空气称之为一次风,与燃气在下燃烧器1310内混合后喷出,随后被点燃而产生火焰,朝向容置腔1110进行加热。
由于下燃烧器1310需要对容置腔1110进行加热,因此下燃烧器1310安装到安装座1200时所处的空间需要和容置腔1110相连通。可以是,下燃烧器1310所处的空间和容置腔1110为两个空间,两个空间两者相互连通。也可以是,下燃烧器1310所处的空间视为容置腔1110的一部分。由于容置腔1110相对来说空间较为有限,下燃烧器1310喷出的混合气体在容置腔1110中燃烧容易缺氧而造成不稳定,燃气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200设置有通风孔1210,该通风孔1210为贯穿孔的结构形成,通风孔1210和外界连接,所谓的外界即为腔体1100以外的空间,由于通风孔1210同时与下燃烧器1310所在的空间连通,因此外界的空气容易通过通风孔1210而进入到下燃烧器1310所在的空间中,从而为下燃烧器1310补给更多的氧气,这部分空气称之为二次风,在二次风的补给下,燃气的燃烧将更为充分,下燃烧器1310工作更稳定,传热效率更高,确保下燃烧器1310的高效性和对食材烘烤的均匀性,提升烤箱100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烤箱1000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前后以用户惯常使用时为参照,可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因此,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腔体1100的容置腔1110具有一定的深度,相对应地,下燃烧器1310也会设计成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延伸相适应的长度,从而确保对食材的均匀烘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下燃烧器1310所喷出的燃气的高效燃烧,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通风孔121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下文同),并且多个通风孔1210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相间隔排布,这样能确保下燃烧器1310在其长度方向上均能补充足够的外界空气(二次风),确保下燃烧器1310所喷出的燃气的充分燃烧。此外,将通风孔1210设计为多个而不是连通成一个大的通风孔1210,这样在既能实现外界空气补给的前提下,确保安装座1200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8和图13至图1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下燃烧器1310设置有出火孔1313,燃气和空气(一次风)通过下燃烧器1310的进气端进入到下燃烧器1310内进行混合后,从出火孔1313喷出,由于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容置腔1110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出火孔1313也设置为多个,并且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下燃烧器1310的长度方向)延伸排布。点火针布置在靠近于下燃烧器的进气端的出火孔1313处,通过点火针点火时,火焰自后而前生成。为了更加有效地使得外界空气(二次风)补给到火焰处,通风孔1210的一部分设置在出火孔1313的上方,由于外界空气(二次风)的温度相对较冷,而火焰所处空间的空气相对较热,当通风孔1210的一部分设置在出火孔1313的上方时,外界空气(二次风)透过通风孔1210后更容易可以自上而下流动而到达火焰。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全部的通风孔1210设计为位于出火孔1313的上方。
结合图9至图11,以及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说的,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下燃烧器1310为长管状,为了提升下燃烧器1310的烘烤效果,在下燃烧器1310上设置有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出火孔排1312设置有多个出火孔1313,而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第一出火孔排1311设置有多个出火孔1313。
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交替设置,并且,沿着烤箱1000的上下方向,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非等高设置,也就是说,沿着下燃烧器1310的长度方向,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形成起伏的结构。例如,将部分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出火孔1313设计得高于第二出火孔排1312,也可以将全部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出火孔1313设计得高于第二出火孔排1312,相对应地,可以将部分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出火孔1313设计得低于第一出火孔排1311,也可以将全部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出火孔1313设计得低于第一出火孔排1311。如此,正是通过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起伏设计,因此沿着烤箱1000的上下方向,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喷射出的燃气所形成火焰能加大对容置腔1110内的空气的扰动,由于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是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交替设置的,因此在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上,均能带动容置腔1110内的空气充分扰动,从而提高对食材的烘烤效果。
如前文提到的,腔体110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分别为左侧部1130和右侧部1140,左侧部1130的靠下位置设置有上述下燃烧器1310,右侧部1140的靠下位置也设置有上述下燃烧器1310,位于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和位于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配合上燃烧器1320能实现对容置腔1110的环绕加热。需要注意的是,位于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喷射燃气容易和位于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喷射燃气形成对冲,使得热量分散于左右两侧,如此便会降低对食材的烘烤作用。为此,结合图19至图2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上的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设计成与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上的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错位,如此位于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和位于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所喷射的燃气而形成火焰形成互补的关系,如此更加有利左右方向上的空气扰动混合,更加便于热量包裹食材而加强烘烤作用。
所谓的错位设置,即位于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的第一出火孔排1311与位于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的第二出火孔排1312相对,这里的相对即为沿着左右方向,将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和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重合设置,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的第一出火孔排1311位于右侧部1140的下燃烧器1310的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上方,而左侧部1130的下燃烧器1310的第二出火孔排1312位于右侧部的下燃烧器1310的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下方。
结合图8至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烤箱1000还包括上挡火板1410和下挡火板1420,上挡火板1410位于下挡火板1420的上方。结合图8所示,上挡火板1410大致位于下燃烧器1310的上方,自腔体1100的侧部朝向腔体1100的另一侧部延伸一定的距离,而下挡火板1420大致位于下燃烧器1310的下方,自腔体1100的侧部朝向腔体1100的另一侧部延伸一定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当上挡火板1410存在着部分位于下燃烧器1310的上方时即可视为上挡火板1410位于下燃烧器1310的上方,例如图7和图8所示的,上挡火板1410自上而下延伸,存在部分位于下燃烧器1310的斜上方。对于下挡火板1420也是如此,不再重复赘述。
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的设置,使得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之间形成了安装腔1430,下燃烧器1310可以设置在该安装腔1430中,前文中提及到的通风孔1210与下燃烧器1310所在的空间连通即为与安装腔1430连通,外界空气(二次风)透过通风孔1210而进入到安装腔1430中,通过设置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使得下燃烧器1310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更为集中释放到容置腔1110,从而加强对容置腔1110的食材的烘烤作用。
此外,在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之间设置开口1431,该开口1431朝向腔体1100的另一侧敞开,如此下燃烧器1310所产生的火焰可以先横向延伸一定距离再穿过开口1431而朝上延伸,如此加强两个下燃烧器1310之间的空间的热量传递。例如,位于左侧部1130的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所形成开口1431朝向右侧部1140敞开,而位于右侧部1140的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所形成开口1431朝向左侧部1130敞开。
如前文所说的,当下燃烧器1310设置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时,能加强空气的扰动,这种情况下,若下燃烧器1310处于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之间时,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之间所形成开口1431将会限制第二出火孔排1312形成的火焰的高度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形成的火焰的高度,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所形成的火焰穿过开口1431时,就有可能处于等高的情况,从而削弱对空气的扰动作用,为此,继续结合图8至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在下挡火板1420设置有下凸部1421,而在上挡火板1410设置有上凸部1411,上凸部1411与第二出火孔排1312相对,而下凸部1421与第一出火孔排1311相对,沿着前后方向,如此形成的开口1431的形状与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排布一致,确保火焰穿过开口1431后处于不等高的情况,依然保证对空气的扰动,继而确保对食材的烘烤作用。
例如,下凸部1421朝向上挡火板1410凸设一定的距离,下凸部1421设计有多个,并且沿着前后方向间隔排布,而上凸部1411则朝向下挡火板1420凸设一定的距离,也设计有多个,并且也是沿着前后方向间隔并排。沿着烤箱1000的上下方向,由于第一出火孔排1311处于更高的位置,因此将下凸部1421与之对应,下凸部1421处于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下方,而第二出火孔排1312排处于更低的位置,因此将上凸部1411与之对应,上凸部1411处于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上方,如此,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下挡火板1420和上挡火板1410之间形成开口1431构成了与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排布相适应的起伏结构,如此当生成的火焰从开口1431穿出时,依然使得部分火焰高部分火焰低,确保对空气的充分扰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外界空气(二次风)的补给效果,结合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烤箱1000还包括有导流板1500,通过导流板1500的作用,将外界空气(二次风)导向下燃烧器1310,如此使得外界空气(二次风)更容易到达火焰的根部,从而确保燃气的燃烧更为充分。
具体地,结合图8所示,导流板1500可以设置在安装座1200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导流板1500自腔体1100的侧部朝向另一侧部自上而下地倾斜延伸,如此,外界空气(二次风)通过通风孔1210进入到下燃烧器1310所在的空间时在导流板1500的导向作用下更顺利地朝向下燃烧器1310而流动而到达火焰的根部,进一步提高燃气燃烧的充分性和稳定性。
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500包括多个,沿着烤箱1000的前后方向,多个导流板1500相间布置,导流板1500位于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上方,如此便于将外界空气(二次风)导向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根部。
具体地,如前文所说的,下燃烧器1310设置有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在沿烤箱1000的上下方向上,第二出火孔排1312和第一出火孔排1311并非是等高的,第一出火孔排1311处于更高的位置,而第二出火孔排1312处于更低的位置,那么外界空气(二次风)到达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火焰根部相对于到达第一出火孔排1311的火焰根部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与第二出火孔排1312相对的导流板1500,从而确保有充足的外界空气(二次风)到达第二出火孔排1312的火焰根部。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出火孔排1311处于更高的位置,即使不设置与第一出火孔排1311对应的导流板1500,外界空气(二次风)通过通风孔1210也能确保到达第一出火孔1313的火焰的根部。
可选地,为了方便下燃烧器1310的安装,结合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卡接部1610和下卡接部1620实现对下燃烧器1310的卡接安装。具体地,下卡接部1620设置在安装座1200上,而上卡接部1610位于下卡接部1620的上方,设置在第一导流板1500上,如此上卡接部1610和下卡接部1620之间便形成了用于安装下燃烧器1310的空间,下燃烧器1310通过插设的方式插入到下卡接部1620和上卡接部1610之间,上卡接部1610和下卡接部1620与下燃烧器1310的外周形式应的结构,如此上卡接部1610和下卡接部1620形成对下燃烧器1310的夹持,限制下燃烧器1310的活动,确保对下燃烧器1310形成有效的固定。
可选地,为了方便下燃烧器1310的安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卡接部1620和上卡接部1610之间形成的空间朝向烤箱1000的后方敞开,如此,下燃烧器1310可以沿着自后而前的方向插入到下卡接部1620和上卡接部1610之间。由于下燃烧器1310是从后往前插入的,因此下燃烧器1310的进气端露出于腔体1100的后方,不容易外露于前方而被用户观察到,降低安全隐患。
可选地,正是由于将导流板1500设计成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那么就便于实现安装座1200、上卡接部1610、下卡接部1620和导流板1500之间的一体化,如此降低结构复杂度,提升安装座1200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参见图13至图16所示,安装座1200为钣金件通过冲压/冲切/弯折而制备而成,在制备安装座1200的过程中,可以将钣金件弯折而形成导流板1500,由于导流板1500设计成相间隔的多个,那么对于单个导流板1500来说,导流板1500的两侧也可以通过弯折工艺而形成上卡接部1610,对于下卡接部1620也是如此,通过弯折工艺弯折成型。如此,可以通过一块钣金件基于冲压/冲切/弯折工艺制备安装座1200、上卡接部1610、下卡接部1620和导流板1500的一体化结构,避免将安装座1200、上卡接部1610、下卡接部1620和导流板1500分成多个部件而相互连接,降低结构复杂度。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安装座1200设计成构成腔体1100的侧部的部分,降低结构复杂度,仅在安装座1200上设置通风孔1210即可直接和外界连通,更加便于外界空气(二次风)通过通风孔1210而补给到下燃烧器1310所产生的火焰中。
继续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烤箱1000包括有挡风板1700,挡风板1700设置在腔体1100的外侧,通过设置挡风板1700,阻碍下燃烧器1310的产生的热量透过腔体1100的侧部向外界传递,使得更多热量留存在容置腔1110中,确保对食材的烘烤。
具体地,结合图8所示,挡风板1700自上而下延伸一定的距离,并且将挡风板1700越过通风孔1210,由于热量更容易通过通风孔1210而散失,因此将挡风板1700越过通风孔1210更易于阻挡热量的传递。这里的越过即挡风板1700的下端设置在比通风孔1210更低的位置。此外,为了加热阻热效果以及便于外界空气(二次风)穿过通风孔1210,挡风板1700和腔体1100的侧部之间是相间设置的,因此形成外界空气(二次风)流动的通道1720,并且挡风板1700的底端与腔体1100的侧部之间形成敞口1710,外界空气(二次风)通过该敞口1710进入到通道1720中继而穿过通风孔1210,敞口1710朝下敞开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长条形的开口状,更加更便于外界空气(二次风)持续对下燃烧器1310的补给。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烤箱灶100,结合图1所示,所述烤箱灶1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烤箱1000。所谓的烤箱灶100,即将烤箱1000和灶具2000集成在一起的集成式厨房电器,例如灶具2000位于烤箱1000的上方,而烤箱1000位于灶具2000的下方,烤箱1000使用燃气实现加热时,相对应地,灶具2000也使用燃气实现加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烤箱灶100的烤箱10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设有容置腔;
安装座,设于所述腔体的侧部的靠下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孔;以及
下燃烧器,设于所述安装座,适于朝向所述容置腔加热,所述下燃烧器所处的空间与所述通风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包括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相间排布的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燃烧器设有多个出火孔,至少部分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出火孔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燃烧器设有多个第一出火孔排和多个第二出火孔排,所述第一出火孔排和所述第二出火孔排分别包括多个出火孔,所述第一出火孔排和所述第二出火孔排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交替设置,沿所述烤箱的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出火孔排的至少部分所述出火孔位于所述第二出火孔排的上方,所述第二出火孔排的至少部分所述出火孔位于所述第一出火孔排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相对两侧部均设有所述下燃烧器,位于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一出火孔排与位于另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相对,位于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与位于另一侧的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一出火孔排相对。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还包括上挡火板和位于所述上挡火板下方的下挡火板,所述上挡火板和所述下挡火板之间形成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且朝向所述腔体的另一侧部敞开的开口,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下燃烧器设于所述安装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火板设有朝向所述下挡火板的上凸部,所述下挡火板设有朝向所述上挡火板的下凸部,所述上凸部和所述下凸部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分别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沿所述烤箱的上下方向,所述上凸部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的上方,所述下凸部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一出火孔排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上方,且倾斜向下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沿所述烤箱的前后方向相间布置的多个,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烤箱的上下方向设于所述下燃烧器的第二出火孔排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设有上卡接部,所述安装座设有位于所述上卡接部下方的下卡接部,所述下燃烧器插设于所述上卡接部和所述下卡接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燃烧器自所述烤箱的后向前的方向插入所述上卡接部和所述下卡接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所述上卡接部、所述下卡接部和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构成所述腔体的侧部的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于所述腔体的侧部的外侧,且自上而下越过所述通风孔,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腔体的侧部相间设置,所述挡风板的底端与所述腔体的侧部之间形成敞口。
15.一种烤箱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烤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6459.3U CN219557025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烤箱和烤箱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6459.3U CN219557025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烤箱和烤箱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57025U true CN219557025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5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6459.3U Active CN219557025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烤箱和烤箱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57025U (zh) |
-
2023
- 2023-03-28 CN CN202320646459.3U patent/CN2195570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78637B2 (en) | Top burner and cooker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20110120444A1 (en) | Top-burner and cooker comprising the same | |
KR101564504B1 (ko) | 조리기기, 버너 및 버너 어셈블리 | |
US8065997B2 (en) | Heating cooking appliance | |
CN207936511U (zh) |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 |
KR101064050B1 (ko) | 버너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 |
CN219557025U (zh) | 烤箱和烤箱灶 | |
CA2305027A1 (en) | Venting system for gas oven | |
CN110617474B (zh) |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CN210688218U (zh) |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 |
CN110617475B (zh) |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 |
CN219735323U (zh) | 上燃烧器、烤箱和烤箱灶 | |
CN220045665U (zh) | 烤箱和烤箱灶 | |
JP5234575B2 (ja) | こんろバーナ | |
CN116076923A (zh) | 烤箱和烤箱灶 | |
CN219557023U (zh) | 烤箱和烤箱灶 | |
CN218442419U (zh) | 一种上进风灶具炉头及灶具 | |
CN210688225U (zh) |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 |
CN113701154B (zh) | 燃烧器和烹饪器具 | |
CN218455223U (zh) | 一种分火器及其燃烧器 | |
CN210688226U (zh) | 分气盘和燃烧器和家用燃气用具 | |
CN116327010A (zh) | 烤箱和烤箱灶 | |
CN219557028U (zh) | 烤箱和烤箱灶 | |
CN216953050U (zh) | 上进风式燃烧器及灶具 | |
CN220303643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