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6339U -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6339U
CN219556339U CN202320650144.6U CN202320650144U CN219556339U CN 219556339 U CN219556339 U CN 219556339U CN 202320650144 U CN202320650144 U CN 202320650144U CN 219556339 U CN219556339 U CN 219556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main body
circuit board
air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01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彧
陈利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st 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st 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st 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st 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01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6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6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6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包括雾化主体和供电主体,以及密封件,所述雾化主体与所述供电主体电连接,所述供电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和电路板,所述气流通道上方被所述电路板覆盖,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咪头,所述咪头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电连接,所述供电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下端相对应通道口,所述密封件从所述通道口可拆卸地插入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封堵。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当咪头失效后,可从通道口拔出密封件从气流通道中取出咪头进行更换,防止咪头失效后不能更换,造成气雾发生装置无法工作导致报废,并且电路板覆盖在气流通道上方,可使雾化主体产生的冷凝液流到气流通道内造成咪头短路。

Description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气雾发生装置,用于控制雾化主体通电工作的咪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或被冷凝液侵蚀后会失效,由于咪头都是采用焊接连接方式与电路板连接,并且完全封在供电主体内,导致咪头失效后不能更换气雾发生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造成整个气雾发生装置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气雾发生装置,咪头失效后不能更换,造成气雾发生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整个报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包括雾化主体和供电主体,以及密封件,所述雾化主体与所述供电主体电连接,所述供电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和电路板,所述气流通道上方被所述电路板覆盖,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咪头,所述咪头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电连接,所述供电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下端相对应通道口,所述密封件从所述通道口可拆卸地插入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封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主体还设有进气部和泄压部,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泄压部相通,所述泄压部还与所述气流通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部和所述泄压部分别是由通孔和/或通道形成。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主体包括导气主体,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导气主体的顶端贯穿至所述导气主体的底端,所述导气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壁开设有横向贯穿至所述气流通道内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构成所述泄压部,所述进气部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泄压部相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主体还包括底壳,所述导气主体和所述电路板均设在所述底壳内,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气主体顶端抵接,使得所述气流通道上方被所述电路板覆盖,所述导气主体的底端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内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通,所述底壳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对应且相通,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三通道,以及所述第四通道构成所述进气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壳的底端与所述气流通道下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所述通道口,所述气流通道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沿体,所述密封件从所述通道口插入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通过所述凸沿体与所述密封件外壁抵接使得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可拆卸,所述密封件的底端设有手把,所述手把裸露在所述通道口外,所述底壳内还设有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凹槽相对应且相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的导电触头、所述咪头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应的导电触点,所述咪头在所述气流通道内通过所述导电触头抵接在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电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雾化主体包括主体壳和储油器,所述储油器设在所述主体壳内,所述主体壳套设在所述底壳外壁,所述储油器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设有雾气通道,所述雾气通道内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热芯,所述储油器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雾气通道相连通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还与所述导气孔相通,所述储油器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雾气通道相连通的排雾通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壳顶端缩颈并延纵向凸伸形成有吸嘴,所述吸嘴顶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吸嘴的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与排雾通道相对应且相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上铺设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与所述导气通道相对应,所述吸油棉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导气孔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申请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申请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通过封堵气流通道的密封件在气流通道内可拆卸,当咪头失效后,可从通道口拔出密封件从气流通道中取出咪头进行更换,防止咪头失效后不能更换,造成气雾发生装置无法工作导致报废,并且电路板覆盖在气流通道上方,可使雾化主体产生的冷凝液流到气流通道内造成咪头短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导气主体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导气主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供电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供电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雾发生装置的咪头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包括雾化主体100和供电主体200,以及密封件9,雾化主体100与供电主体200电连接,供电主体200内设有气流通道701和电路板5,气流通道701上方被电路板5覆盖,气流通道701内设有咪头6,咪头6与电路板5可拆卸电连接,供电主体200上开设有与气流通道701下端相对应通道口801,密封件9从通道口801可拆卸地插入气流通道701下端内封堵。需要说明的是,咪头6即就是气流开关,用于感应气流后控制电路板5给雾化主体100供电,通过封堵气流通道701的密封件9在气流通道701内可拆卸,当咪头6失效后,可从通道口801拔出密封件9从气流通道701中取出咪头6进行更换,防止咪头6失效后不能更换,造成气雾发生装置无法工作导致报废,并且电路板5覆盖在气流通道701上方,可使雾化主体100产生的冷凝液流到气流通道701内造成咪头6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主体200还设有进气部400和泄压部300,进气部400与泄压部300相通,泄压部300还与气流通道701。需要说明的是,进气部400用于进气给雾化主体100通过雾化气流,泄压部300不仅用于往气流通道701内导气使咪头6启动,而且在密封件9插入气流通道701时将气压排出,防止咪头6受到气压被误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部400和泄压部300分别是由通孔802和/或通道形成。本实施进气部400优选采用通孔802和通道,分别用于进气和导气同时加快气流流速,泄压部300优选采用通道可使气压能够排出供电主体200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主体200包括导气主体7,气流通道701从导气主体7的顶端贯穿至导气主体7的底端,导气主体7的顶端开设有凹槽707,凹槽707底壁开设有第一通道705,第一通道705内壁开设有横向贯穿至气流通道701内的第二通道706,第一通道705和第二通道706构成泄压部300,进气部400通过凹槽707与泄压部300相通。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9装入气流通道701时,气流通道701内的气压可从第二通道706排到第一通道705,然后通过凹槽707从进气部400排出供电主体200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主体200还包括底壳8,导气主体7和电路板5均设在底壳8内,且电路板5与导气主体7顶端抵接,使得气流通道701上方被电路板5覆盖,导气主体7的底端开设有贯穿至凹槽707内的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通过凹槽707与第一通道705相通,第一通道705与第二通道706相通,第二通道706与气流通道701相通,底壳8的底端开设有通孔802,通孔802与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相对应且相通,通孔802和第三通道703,以及第四通道704构成进气部400。其中,底壳8用于安装导气主体7,导气主体7是由硅胶材质制成,与底壳8内壁贴合精密可防止漏气,电路板5与导气主体7顶端抵接可将气流通道701顶端封堵,防止雾化主体100产生的冷凝液流到气流通道701内造成咪头6失效,抽烟时雾化气流从通孔802进入,然后通过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进入凹槽707,然后通过第一通道705和第二通道706进入气流通道701内启动咪头6。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8的底端与气流通道701下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道口801,气流通道701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沿体702,密封件9从通道口801插入气流通道701下端内,通过凸沿体702与密封件9外壁抵接使得密封件9在气流通道701下端内可拆卸,密封件9的底端设有手把901,手把901裸露在通道口801外,底壳8内还设有电芯3,电芯3与电路板5电连接,电路板5上开设有导气孔502,导气孔502与凹槽707相对应且相通。其中,凸沿体702与密封件9外壁抵接可防止密封件9从气流通道701内脱落,同时方便手拉密封件9时能顺利的将其拉出,还可将密封件9外壁和气流通道701内壁之间的缝隙密封,防止漏气从而影响咪头6感应气流的灵敏度,其中,通过手拉手把901可使密封件9从气流通道701内拆卸更加容易和省力,其中,电芯3用于给电路板5导电使其启动电控功能,电路板5用于给咪头6导电使其启动气流感应开关作用,其中,雾化气流进入凹槽707后从导气孔502排出,然后进入雾化主体100内提供雾化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5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伸入气流通道701内的导电触头501、咪头6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导电触头501相对应的导电触点601,咪头6在气流通道701内通过导电触头501抵接在导电触点601与电路板5可拆卸电连接。其中,导电触头501用于起到导电连接咪头6作用,导电触点601用于作为咪头6的导电连接桥梁,通过导电触头501和导电触点601抵接可使咪头6在气流通道701内可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主体100包括主体壳1和储油器2,储油器2设在主体壳1内,主体壳1套设在底壳8外壁,储油器2内形成有储油腔201,储油腔201内设有雾气通道202,雾气通道202内设有与电路板5电连接的发热芯203,储油器2的底端开设有与雾气通道202相连通的导气通道204,导气通道204还与导气孔502相通,储油器2的顶端开设有与雾气通道202相连通的排雾通道205。其中,主体壳1用于安装储油器2和连接供电主体200,储油腔201用于储存烟油,雾气通道202用于通气流和排烟雾,电路板5还用于给发热芯203导电使其发热,发热芯203用于加热储油腔201内烟油至产生烟雾,雾化气流从导气孔502出来后,可通过导气通道204进入雾气通道202,然后带动发热芯203加热烟油产生的烟雾从排雾通道205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壳1顶端缩颈并延纵向凸伸形成有吸嘴101,吸嘴101顶端开设有贯穿吸嘴101的出雾通道102,出雾通道102与排雾通道205相对应且相通。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通过口吸吸嘴101,从出雾通道102将排雾通道205排出的烟雾吸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5上铺设有吸油棉4,吸油棉4与导气通道204相对应,吸油棉4上开设有缺口401,缺口401与导气孔502相对应。其中,雾气通道202内发热芯203加热烟油产生的烟雾液化后形成的冷凝液,以及发热芯203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油滴,可从导气通道204流出,并滴到吸油棉4上被吸油棉4吸收,防止冷凝液和油滴进入导气孔502造成气流堵塞,缺口401用于使导气孔502裸露,防止气流被吸油棉4阻挡。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公开的气雾发生装置包括:主体壳1、储油器2、电芯3、吸油棉4、电路板5、咪头6、导气主体7、底壳8、密封件9,其中,导气主体7的顶端开设有贯穿至底端的气流通道701,用于使雾化气流通过,咪头6安装在气流通道701内用于感应气流后启动通电,导气主体7的顶端开设有凹槽707也用于使气流通过,凹槽707底壁开设有第一通道705,第一通道705内壁开设有横向贯穿至气流通道701内的第二通道706,第一通道705和第二通道706用于将雾化气流导入气流通道701启动咪头6,同时当气流通道701内出现气压时将气压泄掉,维持气流通道701内气压平衡,导气主体7和电路板5均设在底壳8内固定,且电路板5与导气主体7顶端抵接,使得气流通道701上方被电路板5覆盖防止冷凝液进入气流通道701造成咪头6失效,导气主体7的底端开设有贯穿至凹槽707内的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用于将雾化气流导入凹槽707内聚集,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通过凹槽707与第一通道705相通,第一通道705与第二通道706相通,第二通道706与气流通道701相通用于将雾化气流导入气流通道701,底壳8的底端开设有通孔802用于使雾化气流进入,通孔802与第三通道703和第四通道704相对应且相通,底壳8的底端与气流通道701下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道口801,气流通道701内壁设有两个凸沿体702,密封件9从通道口801插入气流通道701下端内,通过凸沿体702与密封件9外壁抵接使得密封件9在气流通道701下端内可拆卸,密封件9的底端设有手把901,手把901裸露在通道口801外方便拔出密封件9从气流通道701内取出咪头6进行更换,电芯3也安装在底壳8内,电芯3与电路板5电连接用于给电路板5导电使其启动电控功能,电路板5上开设有导气孔502,导气孔502与凹槽707相对应且相通,雾化气流进入凹槽707后从导气孔502排出,然后进入雾化主体100内提供雾化气流,电路板5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伸入气流通道701内的导电触头501、咪头6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导电触头501相对应的导电触点601,咪头6在气流通道701内通过导电触头501抵接在导电触点601与电路板5可拆卸电连接,储油器2安装在主体壳1内固定,主体壳1套设在底壳8外壁连接,储油器2内形成有储油腔201用于储存烟油,储油腔201内设有雾气通道202用于通气流和排烟雾,雾气通道202内设有与电路板5电连接的发热芯203,用于通电后发热来加热储油腔201内烟油至产生烟雾,储油器2的底端开设有与雾气通道202相连通的导气通道204,导气通道204还与导气孔502相通用于将雾化气流导入雾气通道202内,储油器2的顶端开设有与雾气通道202相连通的排雾通道205,用于将烟雾随雾化气流排出储油器2,主体壳1顶端缩颈并延纵向凸伸形成有吸嘴101用于吸烟,吸嘴101顶端开设有贯穿吸嘴101的出雾通道102,出雾通道102与排雾通道205相对应且相通用于将烟雾吸出并吸食,电路板5上铺设有吸油棉4,吸油棉4与导气通道204相对应用于将雾气通道202内产生的冷凝液和油滴吸收,吸油棉4上开设有缺口401,缺口401与导气孔502相对应,防止堵住导气孔502影响气流的顺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主体和供电主体,以及密封件,所述雾化主体与所述供电主体电连接,所述供电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和电路板,所述气流通道上方被所述电路板覆盖,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咪头,所述咪头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电连接,所述供电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下端相对应通道口,所述密封件从所述通道口可拆卸地插入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体还设有进气部和泄压部,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泄压部相通,所述泄压部还与所述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和所述泄压部分别是由通孔和/或通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体包括导气主体,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导气主体的顶端贯穿至所述导气主体的底端,所述导气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壁开设有横向贯穿至所述气流通道内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构成所述泄压部,所述进气部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泄压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体还包括底壳,所述导气主体和所述电路板均设在所述底壳内,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气主体顶端抵接,使得所述气流通道上方被所述电路板覆盖,所述导气主体的底端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内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通,所述底壳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对应且相通,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三通道,以及所述第四通道构成所述进气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端与所述气流通道下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所述通道口,所述气流通道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沿体,所述密封件从所述通道口插入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通过所述凸沿体与所述密封件外壁抵接使得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气流通道下端内可拆卸,所述密封件的底端设有手把,所述手把裸露在所述通道口外,所述底壳内还设有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凹槽相对应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的导电触头、所述咪头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导电触头相对应的导电触点,所述咪头在所述气流通道内通过所述导电触头抵接在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包括主体壳和储油器,所述储油器设在所述主体壳内,所述主体壳套设在所述底壳外壁,所述储油器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设有雾气通道,所述雾气通道内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发热芯,所述储油器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雾气通道相连通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还与所述导气孔相通,所述储油器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雾气通道相连通的排雾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顶端缩颈并延纵向凸伸形成有吸嘴,所述吸嘴顶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吸嘴的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与排雾通道相对应且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铺设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与所述导气通道相对应,所述吸油棉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导气孔相对应。
CN202320650144.6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Active CN219556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0144.6U CN219556339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0144.6U CN219556339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6339U true CN21955633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0144.6U Active CN219556339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6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7876U (zh)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芯、雾化器及超声波电子烟
CN216701640U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US11758943B2 (en) Oil leakage proof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replaceable atomizing core
CN112021659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88845A1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CN219556339U (zh) 一种可更换咪头的气雾发生装置
CN2146298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091883U (zh) 一种带有冷凝液回收结构的电子烟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8217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3142664A (zh) 一种电子烟
CN213215330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54554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556325U (zh) 一种导气隔油的气雾发生装置
CN218588212U (zh)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CN219249233U (zh) 一种隔油防堵气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9479217U (zh) 一种气液隔离的气雾发生装置
CN216533824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20088600U (zh) 一种可泄压防冷凝的雾化装置
CN220236063U (zh) 一种可防水透气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03099U (zh) 一种气液电隔离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65147U (zh) 一种电子烟
CN21772269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20109102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US20240122241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