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4021U -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4021U
CN219524021U CN202223604063.7U CN202223604063U CN219524021U CN 219524021 U CN219524021 U CN 219524021U CN 202223604063 U CN202223604063 U CN 202223604063U CN 219524021 U CN219524021 U CN 219524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ounting
claw
longitudinal beam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40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驰浩
谢酉鸣
唐长刚
韩冰
理查德.盖坦.约瑟夫.加布里埃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40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4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4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4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架体和羊角,架体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以及后横梁,各羊角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筒件,筒件的下端与对应纵梁的顶面固定,而第二部分为罩体状的板件,板件的外下侧开口并罩设在上述第一部分的上端上,且第一部分的上端部与第二部分的罩口端围成供车身附件插连的窗口,车辆发生碰撞时,若用于车身附件与羊角连接的螺栓从第一连接孔的开口中脱出失败,则连接螺栓会从第二连接孔脱出,通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脱开,保证车身与前副车架的脱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双保险的方式来保证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副车架与车身的有效脱离,进而更好地保证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前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减弱路面震动给车身带来的冲击,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此外,副车架还能降低发动机和路面震动所带来的噪音,提高汽车舱内的静音水平。其中,前副车架与车身采用六点结构连接,副车架与车身中间安装点采用羊角结构。例如专利号为ZL 201921833169.X(授权公告号为CN2114942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易脱模、小变形量的铝副车架羊角孔结构》、专利号为ZL 201720580882.2(授权公告号为CN2070781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传统的羊角结构一般为闭合式,为保证车辆发生碰撞时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羊角上设计有开口的连接孔,这样车辆发生碰撞时,连接螺栓能通过开口的连接孔从羊角支架上脱出,有利于前副车架与车身脱离,而脱离车身后前副车架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这样车辆碰撞过程中前副车架不会后移而嵌入乘员舱中,保护了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现有的羊角仅设置有一处用于连接螺栓脱出的结构,若脱出失败,汽车碰撞产生的能量还是会通过前副车架传递至乘员舱,对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该前副车架的羊角结构能保证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与车身有效脱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架体和羊角,其中,上述架体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以及后横梁,其中,前横梁连接在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前端,而后横梁连接在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后端,而上述羊角为两个并分别上下设置在各纵梁的顶面上,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羊角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筒件,该筒件的下端与对应纵梁的顶面固定,而第二部分为罩体状的板件,该板件的外下侧开口并罩设在上述第一部分的上端上,且上述第一部分的上端部与第二部分的罩口端围成供车身附件插连的窗口,
并且,上述第二部分的顶壁上开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的孔缘外侧端开口并延伸至上述窗口,第一部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贯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相邻的连接螺栓,而上述第二部分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用来与该连接螺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的孔缘下侧端开口并贯穿至第二部分内侧壁的下端缘。
进一步,各所述羊角的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分别由上至下递增,且该第一部分的下端口缘沿周向与对应纵梁的顶面焊接固定,该第一部分的上端容置在上述第二部分中,且第一部分的上端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二部分的内侧壁的内表面贴设。从而保证各羊角在架体上的稳固设置,并且,在保证设定情况下连接螺栓能从第二连接孔中顺利脱出的基础上,实现各羊角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稳固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上端上凸设有限位凸块,而上述第二部分的内侧壁的下端缘与该限位凸块上下相抵。从而能对第二部分进行限位,便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组装连接,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避免第二部分在碰撞冲击力的作用下下移,从而使第二部分能顺利地与第一部分相脱离。
进一步,各所述羊角的第一部分均由相对开口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左右拼合并焊接而成。从而能使各羊角的第一部分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进一步,各所述羊角的第一部分中,上述第一罩体均位于外侧而第二罩体位于内侧,且第一罩体的罩口端插入第二罩体的罩口中,并且,第一罩体的罩口的前后口沿分别与第二罩体的罩口的对应口沿前后叠置并形成焊接缝,从而能提高各羊角的结构刚性。
进一步,各所述羊角的第一罩体的外侧壁的中部分别沿其长度方向朝内凹陷,而在其前后两侧分别形成长条状的加强凸台。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各羊角的结构刚性。
进一步,各所述羊角分别安装在对应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且各纵梁的外侧面上分别与对应羊角的后侧开设有用于插装安装摆臂前端的安装口,而后横梁的左右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摆臂后端的第四安装位。从而能使车身附件能更稳固地与前副车架相连,同时便于摆臂在前副车架上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架体还包括连接在上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的中横梁,该中横梁与上述后横梁前后邻设并沿长度方向拼合而形成左右延伸的安装平台,该安装平台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的第一安装位,该安装平台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悬置的第二安装位,而该安装平台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安装位。通过形成宽度较大的安装平台,利于实现转向机在前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位便于悬置在前副车架上的安装,而设置第一预留安装位可根据需要在此处安装所需的零部件,有利于前副车架结构及功能的扩展。
进一步,所述前横梁的正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防撞梁的第三安装位。从而能实现防撞梁在前副车架前端的稳固安装。
进一步,各所述纵梁的前端部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预留安装座。通过设置预留安装座可在此处安装所需的零部件,有利于前副车架结构及功能的扩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各羊角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上端部与第二部分的罩口端围成供车身附件插连的窗口,第二部分的顶壁上开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的孔缘外侧端开口并延伸至上述窗口,第一部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贯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相邻的连接螺栓,而上述第二部分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用来与该连接螺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该二连接孔的孔缘下侧端开口并贯穿至第二部分内侧壁的下端缘。
这样车辆发生碰撞时,用于车身附件与羊角连接的螺栓从第一连接孔的开口中脱出,车身与前副车架相脱离,而脱离车身后前副车架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使前副车架不会后移而嵌入乘员舱中,保证了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进一步,若用于车身附件与羊角连接的螺栓从第一连接孔的开口中脱出失败,则连接螺栓会从第二连接孔脱出,通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脱开,保证车身与前副车架的顺利脱离。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双保险的方式来保证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副车架与车身的有效脱离,进而更好地保证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羊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羊角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羊角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架体1和羊角2,其中,上述架体1包括左纵梁11、右纵梁12、前横梁13以及后横梁14。其中,前横梁13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前端,而后横梁14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后端,而上述羊角2为两个并分别上下设置在各纵梁的顶面上。
进一步,如图2~5所示,各上述羊角2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其中,第一部分21为筒件,该筒件的下端与对应纵梁的顶面固定,而第二部分22为罩体状的板件,该板件的外下侧开口并罩设在上述第一部分21的上端上,且上述第一部分21的上端部与第二部分22的罩口端围成供车身附件插连的窗口23。并且,上述第二部分22的顶壁上开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221,该第一连接孔221的孔缘外侧端开口并延伸至上述窗口23,第一部分21的上端沿左右方向贯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相邻的连接螺栓24,而上述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用来与该连接螺栓24连接的第二连接孔222,该第二连接孔222的孔缘下侧端开口并贯穿至第二部分22内侧壁的下端缘。
本实用新型中各羊角2均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其中,第一部分21的上端部与第二部分22的罩口端围成供车身附件插连的窗口23,第二部分22的顶壁上开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221,该第一连接孔221的孔缘外侧端开口并延伸至上述窗口23。第一部分21的上端沿左右方向贯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相邻的连接螺栓24,而上述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用来与该连接螺栓24连接的第二连接孔222,该第二连接孔222的孔缘下侧端开口并贯穿至第二部分22内侧壁的下端缘。这样车辆发生碰撞时,用于车身附件与羊角2连接的螺栓从第一连接孔221的开口中脱出,车身与前副车架相脱离,而脱离车身后前副车架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使前副车架不会后移而嵌入乘员舱中,保证了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若用于车身附件与羊角2连接的螺栓从第一连接孔221的开口中脱出失败,则连接螺栓24会从第二连接孔222脱出,通过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的脱开,保证车身与前副车架的脱离。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双保险的方式来保证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副车架与车身的有效脱离,进而更好地保证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各上述羊角2的第一部分21的横截面分别由上至下递增,且该第一部分21的下端口缘沿周向与对应纵梁的顶面焊接固定,该第一部分21的上端容置在上述第二部分22中,且第一部分21的上端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内表面贴设。从而保证各羊角2在架体1上的稳固设置,并且,在保证设定情况下连接螺栓24能从第二连接孔222中顺利脱出的基础上,实现各羊角2的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的稳固连接。优选地,上述第一部分21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上端上凸设有限位凸块213,而上述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下端缘与该限位凸块213上下相抵。从而能对第二部分22进行限位,便于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的组装连接,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避免第二部分22在碰撞冲击力的作用下下移,从而使第二部分22能顺利地与第一部分21相脱离。
进一步,各上述羊角2的第一部分21均由相对开口的第一罩体211和第二罩体212左右拼合并焊接而成,从而能使各羊角2的第一部分21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罩体211和第二罩体212的上端分别开设有供上述连接螺栓24穿设的第三连接孔215,连接螺栓24依次穿设与各第三连接孔215以及上述第二连接孔222并通过螺母242固定。此外,该连接螺栓24上套连有安装套241,该安装套241位于上述第一部分21中。再进一步,各上述羊角2的第一部分21中,上述第一罩体211均位于外侧而第二罩体212位于内侧,且第一罩体211的罩口端插入第二罩体212的罩口中,并且,第一罩体211的罩口的前后口沿分别与第二罩体212的罩口的对应口沿前后叠置并形成焊接缝,从而能提高各羊角2的结构刚性。优选地,各上述羊角2的第一罩体211的外侧壁的中部分别沿其长度方向朝内凹陷,而在其前后两侧分别形成长条状的加强凸台214,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各羊角2的结构刚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各上述羊角2分别安装在对应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且各纵梁的外侧面上分别与对应羊角2的后侧开设有用于插装安装摆臂前端的安装口3,而后横梁14的左右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摆臂后端的第四安装位6。从而能使车身附件能更稳固地与前副车架相连,同时便于摆臂在前副车架上的安装。此外,上述前横梁13的正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防撞梁的第三安装位5,从而能实现防撞梁在前副车架前端的稳固安装。各上述纵梁的前端部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预留安装座7,通过设置预留安装座7可在此处安装所需的零部件,有利于前副车架结构及功能的扩展。
进一步,上述架体1还包括连接在上述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之间的中横梁15,该中横梁15与上述后横梁14前后邻设并沿长度方向拼合而形成左右延伸的安装平台4,该安装平台4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的第一安装位41,该安装平台4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悬置的第二安装位42,而该安装平台4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安装位43。通过形成宽度较大的安装平台4,利于实现转向机在前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位42便于悬置在前副车架上的安装,而设置第一预留安装位43可根据需要在此处安装所需的零部件,有利于前副车架结构及功能的扩展。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架体(1)和羊角(2),其中,上述架体(1)包括左纵梁(11)、右纵梁(12)、前横梁(13)以及后横梁(14),其中,前横梁(13)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前端,而后横梁(14)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后端,而上述羊角(2)为两个并分别上下设置在各纵梁的顶面上,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羊角(2)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其中,第一部分(21)为筒件,该筒件的下端与对应纵梁的顶面固定,而第二部分(22)为罩体状的板件,该板件的外下侧开口并罩设在上述第一部分(21)的上端上,且上述第一部分(21)的上端部与第二部分(22)的罩口端围成供车身附件插连的窗口(23),
并且,上述第二部分(22)的顶壁上开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221),该第一连接孔(221)的孔缘外侧端开口并延伸至上述窗口(23),第一部分(21)的上端沿左右方向贯设有用来与车身附件相邻的连接螺栓(24),而上述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下端开设有用来与该连接螺栓(24)连接的第二连接孔(222),该第二连接孔(222)的孔缘下侧端开口并贯穿至第二部分(22)内侧壁的下端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羊角(2)的第一部分(21)的横截面分别由上至下递增,且该第一部分(21)的下端口缘沿周向与对应纵梁的顶面焊接固定,该第一部分(21)的上端容置在上述第二部分(22)中,且第一部分(21)的上端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内表面贴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上端上凸设有限位凸块(213),而上述第二部分(22)的内侧壁的下端缘与该限位凸块(213)上下相抵。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羊角(2)的第一部分(21)均由相对开口的第一罩体(211)和第二罩体(212)左右拼合并焊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羊角(2)的第一部分(21)中,上述第一罩体(211)均位于外侧而第二罩体(212)位于内侧,且第一罩体(211)的罩口端插入第二罩体(212)的罩口中,并且,第一罩体(211)的罩口的前后口沿分别与第二罩体(212)的罩口的对应口沿前后叠置并形成焊接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部分(21)的第一罩体(211)的外侧壁的中部分别沿其长度方向朝内凹陷,而在其前后两侧分别形成长条状的加强凸台(214)。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羊角(2)分别安装在对应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且各纵梁的外侧面上分别与对应羊角(2)的后侧开设有用于插装安装摆臂前端的安装口(3),而后横梁(14)的左右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摆臂后端的第四安装位(6)。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还包括连接在上述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之间的中横梁(15),该中横梁(15)与上述后横梁(14)前后邻设并沿长度方向拼合而形成左右延伸的安装平台(4),该安装平台(4)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的第一安装位(41),该安装平台(4)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悬置的第二安装位(42),而该安装平台(4)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安装位(43)。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3)的正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防撞梁的第三安装位(5)。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纵梁的前端部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预留安装座(7)。
CN202223604063.7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Active CN219524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4063.7U CN21952402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4063.7U CN21952402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4021U true CN219524021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0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4063.7U Active CN21952402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4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4596B (zh) 前车身结构
US984991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JP6090241B2 (ja) サンルーフ付き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WO2011074527A1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4919144B2 (ja) 車両の乗降用ステップ取付構造
KR102440606B1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CN110857125A (zh)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JP2007216903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19524021U (zh) 一种具有羊角结构的前副车架
CN210027632U (zh) 门槛加强结构
JP4471308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112441126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219524015U (zh) 一种具有塔台结构的副车架
CN214729108U (zh)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CN115214790B (zh)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JP2008068755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20374214U (zh) 一种螺旋弹簧车身侧安装点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9115582U (zh)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US1178747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CN215043145U (zh) 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汽车
CN211032751U (zh) 汽车a柱结构以及汽车
JP6557916B2 (ja) 車両用バンパ
JP2541768Y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KR20230168867A (ko) 튜블러 타입의 필러 연결 구조
KR20230013758A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