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4505U - 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4505U
CN219514505U CN202320407840.4U CN202320407840U CN219514505U CN 219514505 U CN219514505 U CN 219514505U CN 202320407840 U CN202320407840 U CN 202320407840U CN 219514505 U CN219514505 U CN 219514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an
heat
assembl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78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振华
魏欢
陈立岗
林晓东
钟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en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en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en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en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78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4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4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4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冷却件、第一散热管、风扇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壳体,冷却件、第一散热管、风扇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均位于壳体内;工作元件安装在壳体内,冷却件与第一散热管连通,冷却件安装在壳体的内底面,风扇组件和散热组件均安装在壳体内,并且风扇组件安装在散热组件的进风端;第一散热管的一端用于接入冷却液,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却件的一端连通,冷却件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冷却液。冷却液通过第一散热管进入到冷却件,流经冷却件后能够对位于冷却件上的工作元件进行水冷散热,通过风扇组件和散热组件能够对工作元件进行风冷散热,因此,能够对射频发生器内的工作元件进行充分的散热。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高频发生器又称射频发生器,是一种电能转换器,能够将市用电转换成高频电,并有必要的功率输出和特定的输出波型。
在射频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射频发生器内大量的工作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一种散热结构,用以对射频发生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射频发生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工作元件进行散热,包括冷却件、第一散热管、风扇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壳体,所述冷却件、所述第一散热管、所述风扇组件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工作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管连通,所述冷却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风扇组件安装在所述散热组件的进风端;
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一端用于接入冷却液,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件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件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冷却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为片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的内部设有呈盘旋状的第一管道,所述冷却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一入水口,所述冷却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一端设有用于接入所述冷却液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入水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的内部设有第二管道,所述冷却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入水口,所述冷却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一端设有用于接入所述冷却液的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入水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第一入水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第二入水口的一端串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架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间区域并自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挡板固接并间隔设置在所述冷却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散热管盘旋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散热组件夹设在所述冷却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第三风扇;
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并与位于所述散热组件的进风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齿片,所述散热器位于靠近所述第三风扇的一端,所述散热齿片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管为铜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为铜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却液通过第一散热管进入到冷却件,流经冷却件后能够对位于冷却件上的工作元件进行水冷散热,通过风扇组件和散热组件能够对工作元件进行风冷散热,因此,能够对射频发生器内的工作元件进行充分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散热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冷却件,11-第一入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第二入水口,14-第二出水口;
20-第一散热管,22-第一进水口;
30-第二散热管,32-第二进水口;
40-风扇组件,42-第一风扇,44-第二风扇,46-第三风扇;
50-散热组件,52-散热器,54-散热齿片;
62-壳体,64-支撑架,6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实施方式的散热结构,用于对工作元件进行散热,包括冷却件10、第一散热管20、风扇组件40、散热组件50以及壳体62,冷却件10、第一散热管20、风扇组件40以及散热组件50均位于壳体62内。
工作元件安装在壳体62内,冷却件10与第一散热管20连通,冷却件10安装在壳体62的内底面,风扇组件40和散热组件50均安装在壳体62内,并且风扇组件40安装在散热组件50的进风端。
第一散热管20的一端用于接入冷却液,第一散热管20的另一端与冷却件10的一端连通,冷却件10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冷却液。
具体来说,壳体62为矩形,冷却件10、第一散热管20、风扇组件40以及散热组件50都安装在壳体62内,风扇组件40位于散热组件50的进风端。能够便于将四周的热风吹向散热组件50,散热组件50工作进行降温,从而进行风冷散热。
冷却件10安装在壳体62内底部,散热组件50安装在壳体62内并位于冷却件10的上方,工作元件安装在壳体62内,第一散热管20用于接入冷却液并使冷却液流向冷却件10,最终从冷却件10的另一端排出。因此,冷却件10和第一散热管20的设置有利于对壳体62内的工件进行水冷散热,而散热组件50和风扇组件40的设置能够对壳体62内的工件进行风冷散热。
冷却液通过第一散热管20进入到冷却件10,流经冷却件10后能够对位于冷却件10上的工作元件进行水冷散热,通过风扇组件40和散热组件50能够对工作元件进行风冷散热,因此,能够对射频发生器内的工作元件进行充分的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件10为片状。冷却件10整体设置为片状能够平铺在壳体62的内底部,便于工作元件的安装。
优选的,冷却件10的内部设有呈盘旋状的第一管道,冷却件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一入水口11,冷却件10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2,第一出水口12用于排出冷却液,第一散热管20的一端设有用于接入冷却液的第一进水口22,第一散热管20的另一端与第一入水口11连通。
具体来说,第一管道盘旋设置能够便于冷却液在冷却件10内顺着第一管道盘旋流动,增加了冷却液在冷却件10内流动的时间,能够更好的对冷却件10上的工作元件进行散热。冷却液从第一散热管20的第一进水口22进入,冷却液顺着第一散热管20流动,从第一散热管20的另一端流入冷却件10的第一进水口22,从第一进水口22顺着第一管道流动,最后从冷却件10的第一出水口12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件10的内部设有第二管道,冷却件10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入水口13,冷却件10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4,第二出水口14用于排出冷却液,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管30,第二散热管30的一端设有用于接入冷却液的第二进水口32,第二散热管30的另一端与第二入水口13连通。
具体来说,冷却液从第二散热管30的第二进水口32进入,冷却液顺着第二散热管30流动,从第二散热管30的另二端流入冷却件10的第二进水口32,从第二进水口32顺着第二管道流动,最后从冷却件10的第一出水口12排出。使得冷却件10的散热效果更好,便于对冷却件10上方的工作元件进行散热。
优选的,第一管道靠近第一入水口11的一端与第二管道靠近第二入水口13的一端串联。
具体来说,设置两个进水口,即第一进水口22和第二进水口32,冷却液从两个进水口一起进入,汇入一条管道中,即呈盘旋状的第一管道,最后从两个出水口出去,即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14。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冷却液进入冷却板的效率,提高了冷却板的水冷效果。
结合图1-图3,壳体62内设有支撑架64和挡板66,挡板66位于壳体62的中间区域并自壳体62的内底部向上方延伸,支撑架64与挡板66固接并间隔设置在冷却件10的上方,第一散热管20盘旋在支撑架64的上表面,散热组件50夹设在冷却件10和支撑架64之间。
具体来说,挡板66固接在冷却板上方并自向上方延伸,挡板66将壳体62平均分为两半,散热组件50位于其中一半中,支撑架64固接在挡板66的上端,并且位于散热组件50的上方,从而使散热组件50夹设在冷却件10和支撑架64之间,第一散热管20盘旋在支撑架64的上表面。因此,支撑架64的设置能够支撑第一散热管20,也能便于支撑位于支撑架64上的工作元件,并且,第一散热管20还能盘旋在工作元件的四周,从而对工支撑架64上的工作元件进行散热。
结合图1和图2,风扇组件40包括第一风扇42、第二风扇44以及第三风扇46,第一风扇42安装在挡板66上,第二风扇44位于挡板66的一侧,第三风扇46位于挡板66的另一侧并与位于散热组件50的进风端。
具体来说,第一风扇42安装在挡板66上,并位于挡板66原理散热组件50的一端。第二风扇44位于挡板66的一侧,具体位于挡板66为设置有散热组件50的一半,并且,第二风扇44的风向与第一风扇42的风向是垂直的。
第三风扇46安装在散热组件50的一端,具体位于进风端,并且第三风扇46的风向与第二风扇44相反。能够将热风吹向散热组件50从而便于散热组件50工作进行环境降温。第一风扇42、第二风扇44以及第三风扇46所吹的风形成了一个循环,由内循环风扇驱散,能够便于对壳体62内的工作元件进行风冷散热。
优选的,散热组件50包括散热器52和散热齿片54,散热器52位于靠近第三风扇46的一端,散热齿片54位于散热器52的另一端。配合风扇组件40,并经内部散热齿片54、散热器52冷却维持较低的空间温度,提高了散热效率,便于对壳体62内的工作元件进行风冷散热。
优选的,第一散热管20为铜管。
优选的,冷却件10为铜板。
支撑架64为铜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安装在射频发生器的内部,壳体62为全封闭的,只开有第一进水口22、第二进水口32、第一出水口12以及第二出水口14从而便于冷却液的流通。因此,工厂环境中的灰尘等物质不会吸入射频发生器的内部,降低故障率。
综上,通过使冷却液从第一进水口22和第二进水口32输入,最后流入冷却件10,能够对冷却板上的工作元件进行水冷散热,通过风扇组件40构成的循环配合散热组件50,能够对壳体62内的工作元件进行风冷散热,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配合使用,能够维持封闭的壳体62内较低的空间温度,达到散热的效果并提高散热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工作元件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件、第一散热管、风扇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壳体,所述冷却件、所述第一散热管、所述风扇组件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工作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管连通,所述冷却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风扇组件安装在所述散热组件的进风端;
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一端用于接入冷却液,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件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件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为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的内部设有呈盘旋状的第一管道,所述冷却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一入水口,所述冷却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一端设有用于接入所述冷却液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入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的内部设有第二管道,所述冷却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入水口,所述冷却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一端设有用于接入所述冷却液的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入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第一入水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第二入水口的一端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架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间区域并自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挡板固接并间隔设置在所述冷却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散热管盘旋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散热组件夹设在所述冷却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以及第三风扇;
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并与位于所述散热组件的进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齿片,所述散热器位于靠近所述第三风扇的一端,所述散热齿片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管为铜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为铜板。
CN202320407840.4U 2023-03-07 2023-03-07 散热结构 Active CN219514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7840.4U CN219514505U (zh) 2023-03-07 2023-03-07 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7840.4U CN219514505U (zh) 2023-03-07 2023-03-07 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4505U true CN21951450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7840.4U Active CN219514505U (zh) 2023-03-07 2023-03-07 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4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9130B (zh) 水力装置和热水空调器
CN20360098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冷却系统
JP681855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9514505U (zh) 散热结构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JP3906511B2 (ja) 冷却装置及びこの冷却装置を備えた筐体冷却装置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2970511U (zh) 一种应用散热装置的电气设备
CN211908641U (zh) 一种变频器
CN210889229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冷却散热装置
JP3861361B2 (ja) 冷却装置及びこの冷却装置を備えた筐体冷却装置
CN114449841A (zh) 散热器机柜
CN218587527U (zh) 一种降温结构及逆变器
CN218417099U (zh) 散热装置和变频一体机
CN219536687U (zh) 电气设备
CN214540646U (zh) 一种移动式散热设备机箱
CN220087770U (zh) 电控箱组件及空调器
CN217116738U (zh) 一种多面体散热装置
CN214959247U (zh) 一种简易变频器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20829694U (zh) 散热风扇、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856418B (zh) 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21120445U (zh) 一种控制集成式离心鼓风机
CN210579786U (zh) 一种加速变频器散热的冷凝器
CN215991789U (zh) 一种电源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