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4560U -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4560U
CN219504560U CN202223439897.7U CN202223439897U CN219504560U CN 219504560 U CN219504560 U CN 219504560U CN 202223439897 U CN202223439897 U CN 202223439897U CN 219504560 U CN219504560 U CN 219504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ir tightness
detection device
lithium battery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98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培荣
贾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Lithiu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98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4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4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4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腿,所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安装板、移动板、电动伸缩杆、连接板、滑板,所述安装板底部与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一侧与移动板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部与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另一端与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侧与滑板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实现了能够快速的将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解决了无法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并且能够同时将多个锂电池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储能多的优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串并联组装成PACK模组,广泛应用在移动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上。安全性能一直是圆柱型锂电池首要考虑的问题。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气密性检测成为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现有的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是直接将单个锂电池放置到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而在实际使用时,无法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并且无法将多个锂电池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检测效率,并且降低了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腿,所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安装板、移动板、电动伸缩杆、连接板、滑板,所述安装板底部与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一侧与移动板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部与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另一端与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侧与滑板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板;
所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检测机构。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支撑杆、承载板、气密性检测仪、检测口,所述支撑杆底部与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与承载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顶部与气密性检测仪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底部与检测口顶部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一端与移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槽的直径大小与移动板的直径大小相同,从而能够带动锂电池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一端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直径大小与滑板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滑板一侧与滑槽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从而能够调节夹持板。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保护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保护板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固定杆的形状为L形,从而能够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对称分布在承载板底部两端,从而能够将气密性检测仪进行支撑固定。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部与支撑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腿分别对称分布在工作台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该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该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安装在工作台上方的夹持机构实现了能够快速的将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解决了无法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并且能够同时将多个锂电池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使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中:该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安装在工作台上方的检测机构实现了能够将气密性检测仪进行支撑,并对锂电池进行检测,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支撑腿2、夹持机构3、安装板301、移动板302、电动伸缩杆303、连接板304、滑板305、夹持板306、保护板307、固定杆308、放置板309、检测机构4、支撑杆401、承载板402、气密性检测仪403、检测口40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撑腿2,工作台1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包括有安装板301、移动板302、电动伸缩杆303、连接板304、滑板305,安装板301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301一侧与移动板302一端滑动连接,移动板302底部与电动伸缩杆303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板302另一端与连接板304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板304另一侧与滑板305一端滑动连接,滑板305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306,夹持板306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307,连接板304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08,固定杆308一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板309;
工作台1上方设置有检测机构4;
检测机构4包括有支撑杆401、承载板402、气密性检测仪403、检测口404,支撑杆401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401顶部与承载板402底部固定连接,承载板402顶部与气密性检测仪403底部固定连接,承载板402底部与检测口404顶部连通设置;
安装板301一侧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板302一端与移动槽内壁滑动连接,移动槽的直径大小与移动板302的直径大小相同,从而能够带动锂电池上下移动;
连接板304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板305一端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滑槽的直径大小与滑板305的直径大小相同,滑板305一侧与滑槽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从而能够调节夹持板306;
夹持板306一侧开设有弧形槽,保护板307的形状为弧形,保护板307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固定杆308的形状为L形,从而能够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
支撑杆401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杆401分别对称分布在承载板402底部两端,从而能够将气密性检测仪403进行支撑固定;
工作台1底部与支撑腿2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2的数量为两个,支撑腿2分别对称分布在工作台1底部,实现了能够快速的将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解决了无法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并且能够同时将多个锂电池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使用范围,实现了能够将气密性检测仪进行支撑,并对锂电池进行检测,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该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夹持板306移动带动滑板305在滑槽中滑动,通过滑板305滑动挤压弹簧,将锂电池放置到放置板309上,松开夹持板306,通过弹簧的弹力将夹持板306复位,从而能够将锂电池夹持固定在放置板309上,通过安装保护板307能够防止将锂电池夹持时造成损伤,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303工作带动移动板302在移动槽中滑动,通过移动板302滑动能够带动锂电池移动,从而能够将锂电池与检测口404接触,通过启动安装在承载板402顶部的气密性检测仪403工作对锂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最终实现了能够快速的将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解决了无法将不同规格大小的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并且能够同时将多个锂电池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使用范围,实现了能够将气密性检测仪进行支撑,并对锂电池进行检测,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Claims (7)

1.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有安装板(301)、移动板(302)、电动伸缩杆(303)、连接板(304)、滑板(305),所述安装板(301)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01)一侧与移动板(302)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302)底部与电动伸缩杆(30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302)另一端与连接板(304)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04)另一侧与滑板(305)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305)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306),所述夹持板(306)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307),所述连接板(304)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08),所述固定杆(308)一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板(309);
所述工作台(1)上方设置有检测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有支撑杆(401)、承载板(402)、气密性检测仪(403)、检测口(404),所述支撑杆(401)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01)顶部与承载板(40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402)顶部与气密性检测仪(40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402)底部与检测口(404)顶部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01)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302)一端与移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槽的直径大小与移动板(302)的直径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4)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305)一端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直径大小与滑板(305)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滑板(305)一侧与滑槽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306)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保护板(307)的形状为弧形,所述保护板(307)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固定杆(308)的形状为L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0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401)分别对称分布在承载板(402)底部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与支撑腿(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腿(2)分别对称分布在工作台(1)底部。
CN202223439897.7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504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897.7U CN21950456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897.7U CN21950456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4560U true CN219504560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9897.7U Active CN21950456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4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3962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堆叠装配工作台
CN102096047A (zh) 一种电池组性能的检测工装
CN219066869U (zh) 一种电芯预堆叠机构
CN219504560U (zh)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4703911U (zh)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21962030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生产运转工装
CN217387219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生产的单电池装配装置
CN215184360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低温锂离子电池组
CN209256370U (zh) 一种新型电堆夹具
CN211045630U (zh) 一种气动控制夹具
CN206057085U (zh) 一种拉力测试机
CN211812221U (zh) 一种锂电池氦检漏进出箱机械手
CN220137176U (zh) 一种自动检测锂电池充放状态的设备
CN208862106U (zh) 一种卧式伺服电池热压化成机
CN219626724U (zh)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电芯的卷绕收尾贴胶装置
CN219959064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组装模具
CN218194705U (zh) 一种检测台夹持机构
CN220795421U (zh) 方形电芯循环寿命容量测试工装
CN22100901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加工用辅助定位装置
CN219658763U (zh) 一种刀片电芯夹具
CN220145772U (zh) 一种手机锂电池加工夹具
CN219574163U (zh) 一种锂电池测试用工装夹具
CN217822276U (zh)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干式变压器
CN220389174U (zh) 锂电池夹持装置
CN214641353U (zh) 一种锂电池焊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