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109U -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109U
CN219498109U CN202320366776.XU CN202320366776U CN219498109U CN 219498109 U CN219498109 U CN 219498109U CN 202320366776 U CN202320366776 U CN 202320366776U CN 219498109 U CN219498109 U CN 21949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current collecting
cell
pole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67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佩佩
陆天奇
曹生荣
钱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67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极柱和集流部。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极柱密封且绝缘地贯穿所述壳体安装;集流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集流部包括集流盘本体和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极柱导电焊接固定,所述集流盘本体上设置有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电连接;所述凸台与所述极柱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电芯可以使极柱与凸台焊接区域的接触面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接触,并且可以较大地削减热传递。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可充电池的迅速发展,电池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等,因此对电池的制造技术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圆柱电芯中极柱与集流部之间的焊接可采用激光穿透焊。然而采用激光焊中的穿透焊方式时,一方面极柱与集流部之间容易产生虚焊或焊穿等焊接不可靠问题,另一方面较高的激光能量容易对电极组件产生不利热影响,这会严重影响电芯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以改善现有电芯极柱与集流部之间的焊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极柱和集流部。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极柱密封且绝缘地贯穿所述壳体安装;集流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集流部包括集流盘本体和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极柱导电焊接固定,所述集流盘本体上设置有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电连接;所述凸台与所述极柱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极柱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极柱投影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极柱背离所述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环形焊印,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极柱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环形焊印投影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极柱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且与所述环形焊印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凸台嵌装固定在所述集流盘本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集流盘本体与所述凸台之间设置有定位安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定位安装结构包括定位槽和定位台,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集流盘本体和所述凸台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台设置在所述集流盘本体和所述凸台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定位台卡装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定位槽贯通所述集流盘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极耳导电焊接固定,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为0.2~0.5mm。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集流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隔挡层,所述隔挡层包括有隔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凸台的厚度为0.5~1.5mm,所述凸台与所述集流盘组装后所述集流部沿所述极柱贯穿方向的总高度为0.7~2.0mm。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极柱上对应与所述集流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减薄区,所述极柱和/或所述集流部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凸台与所述减薄区接触的引导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一示例中,所述集流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工作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工作部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
本实用新型电芯中,集流部通过凸台与极柱导电焊接固定,既可以通过较厚的凸台防止集流部焊穿,又能通过较厚的凸台削减热传递,从而保护电极组件。同时,本实用新型电芯中,凸台与极柱电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可以缓冲凸台和/或极柱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便于焊接过程中极柱与凸台焊接区域的接触面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接触。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与极柱接触之间形成的间隙,可以较大地削减热传递。可以本实用新型用电装置包括有本实用新型电芯,电能供应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拆除壳体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的三维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中极柱在壳体上的局部安装图;
图6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中集流部从极柱侧视角的三维轴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中集流部从极柱侧视角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中集流盘本体与凸台嵌装位置的放大图;
图9为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中引导结构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一实施例中集流部从电极组件侧视角的三维结构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电芯;110、壳体;111、端壁;120、电极组件;130、极柱;131、减薄区;133、极柱盖;135、第一固定部;136、第二固定部;137、第一绝缘件;138、第二绝缘件;139、密封件;140、集流部;141、凸台;1411、第一凹槽;1414、第二凹槽;142、集流盘本体;1421、极耳连接部;143、定位台;144、第二锥面;145、定位槽;150、绝缘膜;160、端盖;170隔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100和包含该电芯100的用电装置,该电芯100可以改善现有电芯100中极柱130与集流部140之间的焊接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4,该电芯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件120、极柱130和集流部140。
请参阅图3至图4,壳体110用于形成容纳电极组件120的内部空间,其中,壳体110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20、电解液(未示出)以及其他部件,例如集流部140。壳体110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圆柱体形、长方体形、六棱柱形等。壳体110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20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110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等。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壳体110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筒,端盖160密封在圆筒的开口上,极柱130与电极组件120的正极耳通过集流部140电连接,壳体110和电极组件120的负极极耳直接或间接(通过其它集流部140)电连接,壳体110整体带负电,在极柱130所在的一侧同时具有正极柱130和壳体110的端面,从而使极柱130与端盖160分别构成电芯100的正极和负极,以实现正负极同侧。所述壳体110封闭端的端壁111上设置有贯通的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130密封且绝缘地穿装在所述极柱安装孔内,只要能够实现极柱130与壳体110的密封绝缘,极柱130在壳体110上的安装方式可以不受限定。这种壳体110结构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并且装配性和密封性相比两端开口的壳体110形式更加优秀。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极柱130分别通过第一绝缘件137、第二绝缘件138与端壁111实现绝缘隔离,并通过第一固定部135压紧密封件139实现对极柱安装孔的密封。第一绝缘件137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135与所述壳体110封闭端的外壁之间,使极柱130与端壁111外壁绝缘。第二绝缘件138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136与所述壳体110封闭端的内壁之间,使极柱130与端壁111内壁绝缘。
请参阅图3,电极组件120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110内,密封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定。电极组件120是电芯10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110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120。电极组件120主要由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120的主体,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未示出)。
请参阅图4至图6,集流部14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并位于电极组件120和壳体110的端壁111之间,所述集流部140包括集流盘本体142和凸台141,所述凸台141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流盘本体142上,并与所述集流盘本体142之间导电接触。所述集流盘本体142上设置有极耳连接部1421,集流部140通过所述极耳连接部1421背离端壁111的一侧与所述电极组件120的同一极性的极耳电连接;集流部140朝向端壁111的一侧包覆有绝缘膜150,绝缘膜150用于绝缘隔离集流部140和壳体110的端壁111,只要能够与极耳形成稳定的电连接关系,极耳连接部1421的结构形式可以不受限定,例如整个为圆盘形、或为设置在圆盘形上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电连接区域。所述凸台141朝向所述极柱130一侧的顶部与所述极柱130朝向电极组件120一侧的底部导电焊接固定,导电焊接固定的结构形式不限,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机械连接关系和电流传递关系即可。集流部140通过凸台141与极柱130导电焊接固定,既可以通过较厚的凸台141防止集流部140焊穿,又能通过较厚的凸台141削减热传递,从而保护电极组件120。所述凸台141与所述极柱130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411。第一凹槽1411的形状不受限定,只要设置在极柱130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能够减少焊接区域以外接触面的面积即可。第一凹槽1411不仅可以缓冲凸台141和/或极柱130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便于焊接过程中极柱130与凸台141焊接区域的接触面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接触,也可以在集流部140和极柱130接触面之间形成间隙,可以较大地削减热传递。
本实用新型中极柱130与凸台141之间的焊接方式不受限定,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极柱130与凸台141之间通过在电芯的外侧穿透焊导电焊接固定。只要能够实现从壳体110外侧对极柱130和凸台141进行焊接,穿透焊焊接方式不受限定,包括但不限于激光穿透焊焊接。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极柱130上设有减薄区131,在极柱盖133未安装时,所述减薄区131具有可裸露至壳体110外侧的表面,可以通过减薄区131与凸台141顶平面之间穿透焊焊接。减薄区131的形状不受限定,可以例如可以为方形、圆环形、圆形或异形,只要具有足够的焊接面满足外部焊接需求即可。所述凸台141穿过所述绝缘膜150上的通孔与所述减薄区131导电接触,并通过激光穿透焊焊接固定。导电接触的接触面形状可以不受限定,例如可以为方形、圆形、圆环形或异形,只要能够满足稳定的电流传输需求即可。通过对减薄区131和凸台141相配合,既可以保证焊接需求,又可以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至电极组件120,可以改善焊接时因减薄区131和凸台141厚度不匹配导致的虚焊和焊穿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1411只要位于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就可以相应减少两者之间非必要的接触,防止变形后的极柱130表面和凸台141表面因变形产生内部挤压从而对焊接部位产生不利影响。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411在所述极柱130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极柱130投影的中部,这样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凹槽1411四周形成焊接区域,以便于进一步通过穿透焊的方式进行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在极柱130和凸台141之间采用激光穿透焊的方式进行焊接时,在所述极柱130背离所述凸台141的一侧形成有环形焊印,考虑到形成环形焊印时,靠近环形中心部位的极柱130减薄区131受热时间较长,应力较为集中,更容易引起变形,因此,所述第一凹槽1411在所述极柱130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环形焊印内侧边缘投影的内部。该种设置方法既可以在第一凹槽1411四周形成较大的环形焊接区域,而且可以使避开极柱130上环形焊缝的中心部位,因此凸台141和第一凹槽1411的配合不仅可以形成可靠的焊接,而且焊接后非焊接区域之间也不会变形挤压从而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
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411在所述极柱130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为圆形,且与所述环形焊印同轴设置。圆环形的焊接区域同轴设置于圆形第一凹槽1411外侧,焊缝内侧边缘至第一凹槽1411边沿的距离相等,第一凹槽1411边缘受热和应力都比较均匀,不会在第一凹槽1411边缘形成应力集中点,有利于焊接结构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只要能够保持凸台141与集流盘本体142稳定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关系,凸台141在集流盘本体142上的固定形式不受限定,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凸台141嵌装固定在所述集流盘本体142上。这种结构一方面将较厚的凸台141部位与较薄的盘体分体设置并嵌装固定能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集流盘本体142和凸台141根据需要灵活选取不同的材质。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中凸台141在集流盘上的嵌装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过盈配合嵌装,导电焊接嵌装,铆接嵌装等,较佳地,考虑到凸台141与集流盘本体142嵌装的定位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集流盘本体142与所述凸台141之间设置有定位安装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定位结构可以为能够在嵌装过程中使集流盘本体142与凸台141保持稳定位置关系的一切合适结构。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定位安装结构包括定位槽145和定位台143,所述定位槽145设置在所述集流盘本体142和所述凸台141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台143设置在所述集流盘本体142和所述凸台141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定位台143卡装固定在所述定位槽145内。本实施例中,集流盘本体142为圆形,定位槽145设置在集流盘本体142上,并位于集流盘的中心上,定位台143设置在凸台141背离极柱130的一侧,嵌装时定位台143插入至定位槽145中定位,继而进行后续固定工作,例如焊接或铆接。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定位槽145设置在凸台141背离极柱130的一侧表面,在集流盘本体142上设置对应的定位台143,并使定位台143插入至定位槽145内定位。
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定位槽145贯通所述集流盘本体142,定位台143插入至定位槽145内,并露出至集流盘本体142另一侧,从而可以在集流盘本体142背离凸台141的一侧将两者进行固定,例如焊接固定或铆接固定。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在固定的过程中对凸台141造成损伤,能够有效保护凸台141上与极柱130对应的焊接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极耳连接部1421与极耳导电连接的方式不受限定,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极耳连接部1421与所述极耳导电焊接固定,所述极耳连接部1421的厚度H2可以为0.2~0.5mm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0.2mm、0.3mm、0.4mm、0.5mm。采用该厚度范围可以从集流盘本体142外侧进行穿透焊焊接,集流盘本体142可以阻挡焊渣落入至电极组件120内,能够有效保护电极组件120内的隔膜。
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集流部140朝向所述电极组件120的一侧设置有隔挡层170,隔热层在集流部140上的设置方式不受限定,例如采用耐热胶粘接、或者涂覆等,隔挡层170在极柱130贯穿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凸台141与集流盘本体142的连接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凸台141和集流盘本体142连接位置的底部毛刺及金属屑刺伤电极组件120。
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挡层17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有隔热层。隔热层粘接在集流部140朝向所述电极组件120的一侧,且在极柱130贯穿方向的投影覆盖凸台141与极柱130的焊接区域的投影,这样可以阻挡焊接区域传来的部分热量,防止凸台141与极柱130焊接过程中损伤电极组件120。
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凸台141的厚度H1可以为0.5~1.5mm中的任一数值,例如可以为0.5mm、0.8mm、1mm、1.2mm、1.5mm等,该数值范围在现有激光穿透焊工艺中可以有效改善焊穿问题,防止电极组件120损伤。所述凸台141与所述集流盘组装后所述集流部140沿所述极柱130贯穿方向的总高度H3可以为0.7~2mm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0.7mm、1mm、1.2mm、1.5mm、1.8mm、2mm等。这个距离设定可以获得较小的体积,能够节约电芯100壳体110内的空间,从而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实现电芯100的体积小型化。
请参阅图8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极柱130和/或所述集流部140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凸台141与所述减薄区131接触的引导结构。引导结构有利于集流部140上的凸台141导入至减薄区131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结构可以仅设置在凸台141上,也可以仅设置在减薄区131上,还可以是同时设置在凸台141和减薄区131上,并同时引导或先后引导凸台141与减薄区131接触。所述引导结构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圆角、倒角或者斜坡形。本实例中,减薄区131为圆环形,凸台141为圆形或圆环形,引导结构包括设置在减薄区131侧壁开口处的第一锥面1361和设置在第二凸部1413侧壁顶端的第二锥面144,较佳地,第二锥面的坡角α为50°~60°之间的数值,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凸台顶面,可以形成较大的环形焊印。第一锥面1361的大端朝向所述电极组件120一侧,第一锥面1361的小端背离电极组件120,第二锥面144大端朝向所述电极组件120一侧,第二锥面144的小端背离电极组件120。
请参阅图3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一示例中,所述集流部140朝向电极组件1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414。第二凹槽1414可以降低焊接过程的热影响对电极组件120的损伤。较佳地,第二凹槽1414设置在焊接部141的下表面上,且沿极柱130贯穿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焊接部141的焊接区域,这样设置防止焊接区域与电极组件120直接接触,降低焊接过程的热影响对电极组件120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是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工作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芯100,所述工作部与所述电芯100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装置不做特殊限制。
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中,集流部140通过凸台141与极柱130导电焊接固定,既可以通过较厚的凸台141防止集流部140焊穿,又能通过较厚的凸台141削减热传递,从而保护电极组件120。同时,本实用新型电芯100中,凸台141与极柱130电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411,第一凹槽1411可以缓冲凸台141和/或极柱130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便于焊接过程中极柱130与凸台141焊接区域的接触面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接触。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1411与极柱130接触之间形成的间隙,可以较大地削减热传递。可以本实用新型用电装置包括有本实用新型电芯100,电能供应可靠性较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极柱,密封且绝缘地贯穿所述壳体安装;
集流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集流部包括集流盘本体和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极柱导电焊接固定,所述集流盘本体上设置有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电连接;所述凸台与所述极柱焊接区域以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极柱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极柱投影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背离所述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环形焊印,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极柱贯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环形焊印投影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嵌装固定在所述集流盘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本体与所述凸台之间设置有定位安装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定位安装结构包括定位槽和定位台,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集流盘本体和所述凸台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台设置在所述集流盘本体和所述凸台中的另一个上,所述定位台卡装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贯通所述集流盘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极耳导电焊接固定,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为0.2~0.5mm;所述凸台的厚度为0.5~1.5mm,所述凸台与所述集流盘组装后所述集流部沿所述极柱贯穿方向的总高度为0.7~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隔挡层,所述隔挡层包括有隔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上对应与所述集流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减薄区,所述极柱和/或所述集流部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凸台与所述减薄区接触的引导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12.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工作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工作部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
CN202320366776.X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498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6776.XU CN219498109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6776.XU CN219498109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109U true CN219498109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6776.XU Active CN219498109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4099177A1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WO2021082758A1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US20220149421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attery
WO2022228091A1 (zh) 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4615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98109U (zh)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CN116636057A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7063339A (zh) 绝缘贴片、电池单体、电池及装置
CN220569868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10575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116636076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821733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20821734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20710592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867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784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856844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19498121U (zh)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CN220569787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10571U (zh) 一种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53560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19717197U (zh) 一种圆柱电池和包含该圆柱电池的用电装置
CN220553561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19759914U (zh)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电子设备
CN220627966U (zh)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