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1734U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21734U CN220821734U CN202322457334.9U CN202322457334U CN220821734U CN 220821734 U CN220821734 U CN 220821734U CN 202322457334 U CN202322457334 U CN 202322457334U CN 220821734 U CN220821734 U CN 2208217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ding
- secondary battery
- end wall
- equal
- electrode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43 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842 Hespe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633 Iberis ama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dilithium;dioxido(dioxo)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Li+].[Li+].[O-][Mn]([O-])(=O)=O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该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集流部、极柱和密封钉;壳体包括端壁和环绕端壁设置的侧壁;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壳体内,电极组件面向端壁的一侧包括极耳;集流部设置在端壁和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极耳电连接;极柱贯穿端壁安装且与端壁绝缘,极柱远离电极组件的表面向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盲孔,盲孔的底壁形成为减薄区,减薄区与集流部接触并通过焊接连接;密封钉封堵盲孔,并与极柱焊接固定;其中,密封钉和极柱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极柱和密封钉上进行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表面质量差,及焊接面积不充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电池组是通过汇流排将多个二次电池焊接连接在一起而组成,汇流排焊接的原理是利用高温将两个或多个金属导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等优点,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焊接过程中,待焊接的导体表面是否清洁平整,与汇流排连接的面积是否充足等因素直接影响汇流排焊接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汇流排焊接的连接二次电池的正极端和/或负极端,二次电池正极端的极柱与密封钉焊接一般采用缝焊,缝焊形成的焊印产生的焊渣较多,焊接表面质量差,且需要占据极柱径向额外的空间,导致汇流排焊接面积不够,为了确保汇流排焊接质量,需要设计一种密封钉和极柱的配合结构,使得保证密封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充足的busbar焊接面积及焊接表面的平整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可以改善极柱和密封钉上进行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表面质量差,及焊接面积不充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集流部、极柱和密封钉;壳体包括端壁和环绕端壁设置的侧壁;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壳体内,电极组件面向端壁的一侧包括极耳;集流部设置在端壁和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极耳电连接;极柱贯穿端壁安装且与端壁绝缘,极柱远离电极组件的表面向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盲孔,盲孔的底壁形成为减薄区,减薄区与集流部接触并通过焊接连接;密封钉封堵盲孔,并与极柱焊接固定;其中,密封钉和极柱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极柱包括柱状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柱状部贯穿端壁,盲孔位于柱状部内,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连接并凸出于柱状部的外侧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于端壁的外侧和内侧,第一限位部与端壁之间压紧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密封钉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部分和直径较小的第二部分,沿二次电池的高度方向,盲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的直径,第一部分容纳于第一孔段,第二部分至少容纳于第二孔段,密封钉和极柱焊接形成有焊印,焊印沿密封钉的轴线方向穿透第一部分,并环绕第二部分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在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第一部分背离第二部分一侧的端面低于第一限位部背离密封圈一侧的端面,且高度差为t1,其范围为:t1≤1.5mm。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柱状部直径为d1,第二孔段直径为d2,第一部分直径为d3,其中:d2+0.2mm≤d3≤d1;2mm≤d2≤d3-0.2mm;第一限位部为圆环形,第一限位部的外圆半径r1与内圆半径r2之差的范围为:2mm≤r1-r2≤12mm。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第一部分背离第二部分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凸部,凸部在焊印内部,凸部端面高于第一限位部背离密封圈一侧的端面,且高度差为t2,其范围为:t2≤1.5mm。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柱状部直径为d1,第二孔段直径为d2,第一部分直径为d3,其中:d2+0.2mm≤d3≤d1+18mm;第一限位部为圆环,第一限位部的外圆半径r1与内圆半径r2之差的范围为:0.1mm≤r1-r2≤8mm。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当d2≥d1时,盲孔内设置有第三孔段,第三孔段的直径小于第二孔段的直径,第三孔段与第二孔段相接形成的平面与第一限位部接近端壁一侧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t3,其范围为:t3≥0.4mm。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第一部分厚度为t4,其中0.5mm≤t4≤1mm。
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示例中,在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第二部分与第二孔段的配合面上形成的焊印的高度t5≤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二次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中,密封钉封堵盲孔,并与极柱焊接固定;其中,密封钉和极柱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穿透焊在焊接过程中将密封钉和配合部位局部融合,无需增加额外的焊材,焊接位置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平整度,改善汇流排焊接的表面质量,使其表面更清洁、平整,同时,焊印不形成在表面,不占用极柱外表面,保证充足的汇流排焊接面积,能够提高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处一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一实施例中密封钉与极柱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A处又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A处再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A处再一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再一实施例中密封钉与极柱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用电装置;10、电池组;11、工作部;101、箱体;102、箱盖;100、二次电池;110、壳体;111、端壁;112、侧壁;113、开口;120、电极组件;121、第一极耳;122、第二极耳;130、集流部;131、第一集流构件;132、第二集流构件;140、极柱;141、减薄区;142、盲孔;1421、第一孔段;1422、第二孔段;1423、第三孔段;1424、第二过渡面;1425、第三过渡面;143、第一限位部;144、第二限位部;145、柱状部;150、密封圈;160、密封钉;161、第一部分;162、第二部分;163、第一焊印;164、凸部;165、第一过渡面;166、第二焊印;167、第三焊印;170、盖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100、电池组10及用电装置1,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中,密封钉160封堵盲孔142,并与极柱140焊接固定;其中,密封钉160和极柱140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可以改善极柱140和密封钉160上进行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表面质量差,及焊接面积不充足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该二次电池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件120、集流部130、极柱140、盖板组件170和密封钉160;
请参阅图1,壳体110包括端壁111和环绕端壁111设置的侧壁112;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密封和电连接关系,端壁111与侧壁112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一体铸造成型或者分体焊接等形式。侧壁112的环绕不受限定,可以呈圆筒形或棱柱形环绕,也可以沿其它任何能够与端壁111相配的闭环轮廓环绕,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端壁111的外边缘为圆形,侧壁112呈圆筒状环绕在端壁111的外边缘,并在侧壁112背离端壁111的一端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13。端壁111和侧壁112围成的壳体110内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20、电解液(未示出)以及其他电池必要部件。具体地,壳体110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20的具体尺寸大小来确定,如18mm、21mm、46mm等。壳体110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钢、铝合金等,为了防止长期使用时壳体110生锈,还可以在壳体110的表面镀一层防锈材料如金属镍等。
请继续参阅图1,电极组件120密封安装在壳体110内,电极组件120是二次电池10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110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120。电极组件120主要由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未涂覆区卷绕后形成电极组件120的正极极耳。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未涂覆区卷绕后形成电极组件120的负极极耳。以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为对电芯起到防护和绝缘作用,还可以在电芯外部包覆绝缘膜,绝缘膜可由PP、PE、PET、PVC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合成。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极组件120包括面向端壁111的和面向开口113的两个极耳,为了方便区分,面向端壁111的命名为第一极耳121,面向开口113的命名为第二极耳122,第二极耳122可以为正极极耳也可以为负极极耳,第一极耳121与第二极耳122的电性相反,当第二极耳122为正极极耳时第一极耳121为负极极耳,当第二极耳122为负极极耳时,第一极耳121为正极极耳,两个极耳均连接有集流部130,同样为了方便区分,与第一极耳121连接的命名为第一集流构件131,与第二极耳122连接的命名为第二集流构件132,第一极耳121通过第一集流构件131与端子电连接,第二集流构件132设置于电极组件120面向开口113的一端,并与第二极耳122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1为正极极耳,端子与第一极耳121电连接带正电,第二极耳122为负极极耳,壳体110与端壁111相对的开口113侧与第二极耳122电连接,从而带负电。
请参阅图1,盖板组件170的外边缘形状与开口113形状相对应,并密封封堵在开口113上。盖板组件170的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密封或焊接密封,本实施例中,盖板组件170采用机械密封的方式密封封堵在开口113上。
请参阅图1,极柱140贯穿端壁111安装且与端壁111绝缘,极柱14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能够穿过端壁111与电极组件120的第一极耳121电连接的一切合适形式,例如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棱柱形或能够实现稳定导电的异形轮廓,极柱140朝向电极组件120的一端穿过端壁111与第一极耳121直接电连接或通过间接转接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极柱140通过第一集流构件131与第一极耳121转接电连接,极柱140朝向开口113的一端与第一集流构件131焊接连接,第一集流构件131背离极柱140的一侧与第一极耳121焊接连接。极柱140背离电极组件120的一端裸露至壳体110的外部,以形成对应的电极,极柱140的电性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1极性为负极耳,则极柱140为负极,壳体110形成对应的正极,在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1极性为正极耳,则极柱140为正极,壳体110形成对应的负极,极柱14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极柱140的材料可以是铝。如果极柱140的材料是铝,则可以容易地执行铆接工艺,并且可以应用具有相对低电阻的系列的铝。如果极柱140具有第一极性,则极柱140与具有第二极性的壳体110电绝缘。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极柱140和壳体110的端壁111之间的电绝缘。例如,可以通过绝缘垫圈置于极柱140和端壁111之间来实现绝缘。另选地,可以通过在极柱140的一部分上形成绝缘涂覆层来实现绝缘。另选地,可以应用结构上牢固地固定极柱140使得极柱140和壳体110彼此不接触的任何方法。另选地,以上方法中的一些可以组合应用。
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极柱140远离电极组件120的表面向电极组件120的方向凹陷形成盲孔142,盲孔142的底壁形成为减薄区141,减薄区141与第一集流构件131接触并通过焊接连接;盲孔142开口113朝向背离电极组件120的方向,只要能将减薄区141裸露在盲孔142的底部,盲孔142的形状不受限定,盲孔142的形状可以为方孔、直圆孔、锥孔、阶梯孔或多种形式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减薄区141背离电极组件120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不受限定,例如可以为方形、圆环形、圆形或异形,只要具有足够的焊接面满足外部焊接需求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密封钉160封堵盲孔142,密封钉16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方柱、圆柱、锥台结构或多种结构结合,只要能将盲孔142密封且可以焊接固定即可;其中,密封钉160和极柱140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穿透焊的优点是能够穿透密封钉160,实现密封钉160和极柱140焊的无缝焊接,避免了在极柱140外表面产生焊渣,改善汇流排焊接的表面质量,使其表面更清洁、平整,同时,焊印不形成在表面,不占用极柱140外表面,保证充足的汇流排焊接面积,能够提高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一示例中,极柱140包括柱状部145、第一限位部143和第二限位部144,柱状部145贯穿端壁111,柱状部145的形状不受限定,可以为方柱、圆柱或其他回转体结构,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极柱140的装配工艺,柱状部145采用圆柱结构,盲孔14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柱状部145内,第一限位部143和第二限位部144均连接并凸出于柱状部145的外侧壁112,只要第一限位部143和第二限位部144分别设于端壁111的外侧和内侧,并夹持至少一部分端壁111,第一限位部143和第二限位部144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圆环、方环或异形环。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极柱140和壳体110的端壁111之间的电绝缘,第一限位部143与端壁111之间压紧有密封圈150,密封圈150为有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2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一示例中,密封钉160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部分161和直径较小的第二部分162,密封钉160采用阶梯轴的结构,可以通过第二部分162进行更好的定位,第一部分161和第二部分162之间相接形成的过渡面定义为第一过渡面165,第一过渡面165可以为垂直于密封钉160的轴线的水平面,也可以为与盲孔142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斜面;沿二次电池100的高度方向,盲孔142包括第一孔段1421和第二孔段1422,第一孔段142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1422的直径,第一孔段1421和第二孔段1422之间相接形成的过渡面定义为第二过渡面1424,第二过渡面1424可以为垂直于盲孔142的轴线的水平面,也可以为与盲孔142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斜面;考虑到密封钉160和盲孔142的更优装配工艺及焊接质量,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面165和第二过渡面1424均为水平面且第一过渡面165位于第二过渡面1424之上并相接,第一部分161和第二部分162之间第一部分161容纳于第一孔段1421,第二部分162至少容纳于第二孔段1422,密封钉160和极柱140焊接形成有焊印,该焊印可以形成在第一部分161和第一孔段1421的配合面上,较佳地,本实施例中,形成的焊印定义为第一焊印163,第一焊印163沿密封钉160的轴线方向穿透第一部分161,并环绕第二部分162形成,该第一焊印163将极柱140的第二部分162和盲孔142的第二孔段1422配合面焊接连接,沿第二部分162和第二孔段1422的轴向方向该第一焊印163的长度较长,这种焊接方式更加牢固可靠,第一焊印163需要是连续可靠焊接的,以保证密封钉160与极柱140之间的密封性能。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一示例中,在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第一部分161背离第二部分162一侧的端面低于第一限位部143背离密封圈150一侧的端面,其高度差为t1,其范围为:t1≤1.5mm,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限位部143背离密封圈150一侧的端面,作为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t1的设置目的是使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高于密封钉160与极柱140之间的焊接面,使密封钉160避让开汇流排焊接面,进一步的避免了密封钉160与极柱140的焊印对汇流排焊接面的影响,提高了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t1≤1.5mm的限定既保证了密封钉160避让开汇流排焊接面,同时也保证了第一部分161的厚度不至于太薄,而导致密封钉160和极柱140焊接时出现焊穿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在以第一限位部143背离密封圈150一侧的端面作为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的实施例中,对密封钉160和极柱140的配合方式及尺寸作了进一步限定,柱状部145直径为d1,第二孔段1422直径为d2,第一部分161直径为d3,其中:d2+0.2mm≤d3≤d1,d3尺寸的限定可以实现密封钉160与极柱140焊接连接的第一焊印163位于柱状部145内部,且保证了第一过渡面165和第二过渡面1424有至少宽度为0.1mm的接触面,极柱140内部轴向厚度大,对穿透焊接时产生的压力承受能力强,不易产生变形,而且第二孔段1422也位于柱状部145内,在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可以为第一焊印163提供更大的形成空间,具有更优的焊接质量;本实施中还限定了d2的尺寸:2mm≤d2≤d3-0.2mm,d2≤d3-0.2mm同样保证了第一过渡面165和第二过渡面1424有至少宽度为0.1mm的接触面,2mm≤d2的限定是为减薄区141与第一集流构件131的焊接连接留有焊接面及操作空间,另外,d2的尺寸过小意味着减薄区141与第一集流构件131间的焊接面积过小,这样就会导致电流在减薄区141的过流面积过小而产生高热的安全隐患,所以,2mm≤d2的限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安全隐患;第一限位部143为圆环形,该圆环形面即为本实施例中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第一限位部143的外圆半径r1与内圆半径r2之差的范围为:2mm≤r1-r2≤12m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圆半径r2也是柱状部145的半径,该范围保证了汇流排焊接需要的尺寸范围,保证了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又一示例中,第一部分161背离第二部分162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凸部164,凸部164在焊印区域的内侧,为了与其他实施例中的焊印做区分,此处焊印定义为第二焊印166,第二焊印166形成在第一部分161和第一孔段1421的配合面上。
请参阅图5至图8,凸部164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多边形或圆形等,本实施例中采用圆形,凸部164端面高于第一限位部143背离密封圈150一侧的端面,其高度差为t2,其范围为:t2≤1.5mm,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凸部164的端面作为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t2的设置目的是使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高于密封钉160与极柱140之间的焊接面,使密封钉160与极柱140的焊印避让开汇流排焊接面,进一步的避免了密封钉160与极柱140的焊印对汇流排焊接面的影响,提高了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t2≤1.5mm的限定既保证了密封钉160避让开汇流排焊接面,同时也保证了凸部164的厚度不至于太厚,而导致密封钉160重量加重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8,在以凸部164的端面作为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的实施例中,对密封钉160和极柱140的配合方式及尺寸作了进一步限定,柱状部145直径为d1,第二孔段1422直径为d2,第一部分161直径为d3,其中:d2+0.2mm≤d3≤d1+18mm,d3尺寸的限定,d2+0.2mm≤d3保证了第一过渡面165和第二过渡面1424有至少宽度为0.1mm的接触面,同时,d3≤d1+18mm保证了凸部164作为汇流排焊接面所需要的焊接面积;第一限位部143为圆环,第一限位部143的外圆半径r1与内圆半径r2之差的范围为:0.1mm≤r1-r2≤8m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圆半径r2也是柱状部145的半径,该范围保证了汇流排在密封钉160上焊接需要的面积,保证了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
请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再一示例中,依然以凸部164的端面作为汇流排焊接的焊接面,当d2≥d1时,即第二孔段1422直径大于等于柱状部145直径为d1,这意味着密封钉160与极柱140焊接连接的焊印位于柱状部145外部,为了与其他实施例中的焊印做区分,此处焊印定义为第三焊印167,第三焊印167沿密封钉160的轴线方向穿透第一部分161,并环绕第二部分162形成,该第三焊印167将极柱140的第二部分162和盲孔142的第二孔段1422配合面焊接连接,沿第二部分162和第二孔段1422的轴向方向该第三焊印167的长度较长,这种焊接方式更加牢固可靠,第二焊印166需要是连续可靠焊接的,以保证密封钉160与极柱140之间的密封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8,考虑到本实施例中,第二孔段1422直径大于等于柱状部145直径,所以盲孔142内设置有第三孔段1423,第三孔段1423直径定义为d4,第三孔段1423直径的范围为:2mm≤d4<d1,d4<d1的限定实现了第三孔段1423为减薄区141与第一集流构件131的焊接连接留有焊接面及操作空间,另外,d2的尺寸过小会导致减薄区141与第一集流构件131间的焊接面积过小,进而导致电流在减薄区141的过流面积过小而产生高热的安全隐患,所以较佳地,2mm≤d4,该限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安全隐患。
请参阅图6至图8,第三孔段1423与第二孔段1422相接形成的过渡面定义为第三过渡面1425,第三过渡面1425可以为垂直于盲孔142的轴线的水平面,也可以为与盲孔142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斜面;考虑到密封钉160和盲孔142的更优装配工艺及焊接质量,本实施例中,第三过渡面1425为水平面,如图8所示,第二孔段1422和第三过渡面1425均至少一部分位于柱状部145外部,而第一限位部143与端壁111之间压紧有密封圈150,考虑到第一限位部143压紧密封圈150的强度问题,较佳地,第三过渡面1425与第一限位部143接近端壁111一侧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t3,其范围为:t3≥0.4mm,此尺寸的限定,保证了第一限位部143最薄的区域厚度不低于0.4mm,可以保证极柱140对密封圈150的压紧强度,使得密封圈150保持合适的压缩率。
请参阅图2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一示例中,第一部分161厚度为t5,其中0.5mm≤t5≤1mm,本实施例中对于t5的限定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部分161不会因为太薄而被焊穿,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本身较轻的质量和较高的强度。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一示例中,在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第二部分162与第二孔段1422的配合面上形成的焊印的高度t6≤2mm,该焊印包括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焊印163、第二焊印166和第三焊印167,在第二部分162与第二孔段1422的配合面上焊接,具有更加牢固的焊接效果,但是上述焊印的高度限定在该尺寸既可以保证优异的焊接效果,又可以避免焊穿密封钉160。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10,电池组10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二次电池100,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组10的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包括箱体101、箱盖102和多个二次电池100,多个二次电池100放置在箱体101中,相互之间串联或并联,或者串联和并联混合,箱盖102封盖在箱体101上,以对多个二次电池100进行防护。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组10除了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100外也可以包括电池组10热管理系统、电路板等部分,电池组10可以是电池模组也可以是电池包,储能电柜等;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1,用电装置1包括上述的电池组10。工作部11与电池组10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作为一个示例,本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为车辆,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但不依此为限。工作部11为车身,电池组10设置于车身的底部,并为车辆的行驶或车内电气元件的运行提供电能支持。然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还可以是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工作部11可以为能够获取电池组10的电能,并做出对应工作的单元部件,例如风扇的扇叶旋转单元,吸尘器的吸尘工作单元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装置1不作特殊限制。
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中,密封钉封堵盲孔,并与极柱焊接固定;密封钉和极柱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穿透焊能够穿透密封钉,穿透焊在焊接过程中将密封钉和配合部位局部融合,无需增加额外的焊材,焊接位置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平整度,改善汇流排焊接的表面质量,使其表面更清洁、平整,同时,焊印不形成在表面,不占用极柱外表面,保证充足的汇流排焊接面积,能够提高汇流排焊接的焊接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端壁和环绕所述端壁设置的侧壁;
电极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端壁的一侧包括极耳;
集流部,设置在所述端壁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所述极耳电连接;
极柱,贯穿所述端壁安装且与所述端壁绝缘,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盲孔,所述盲孔的底壁形成为减薄区,所述减薄区与所述集流部接触并通过焊接连接;
密封钉,封堵所述盲孔,并与所述极柱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密封钉和所述极柱通过穿透焊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柱状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柱状部贯穿所述端壁,所述盲孔位于所述柱状部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连接并凸出于所述柱状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于所述端壁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端壁之间压紧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钉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部分和直径较小的第二部分,沿所述二次电池的高度方向,所述盲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孔段,所述第二部分至少容纳于所述第二孔段,所述密封钉和所述极柱焊接形成有焊印,所述焊印沿所述密封钉的轴线方向穿透所述第一部分,并环绕所述第二部分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一侧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背离所述密封圈一侧的端面,且高度差为t1,其范围为:t1≤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直径为d1,所述第二孔段直径为d2,所述第一部分直径为d3,其中:d2+0.2mm≤d3≤d1;
2mm≤d2≤d3-0.2mm;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圆环形,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圆半径r1与内圆半径r2之差的范围为:2mm≤r1-r2≤12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在所述焊印内部,所述凸部端面高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背离所述密封圈一侧的端面,且高度差为t2,其范围为:t2≤1.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直径为d1,所述第二孔段直径为d2,所述第一部分直径为d3,其中:d1≤d3≤d1+18mm;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圆环,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圆半径r1与内圆半径r2之差的范围为:0.1mm≤r1-r2≤8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当d2≥d1时,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所述第三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相接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近所述端壁一侧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t3,其范围为:t3≥0.4mm。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厚度为t4,其范围为:0.5mm≤t4≤1mm。
10.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孔段的配合面上形成的焊印的高度为t5,其范围为:t5≤2mm。
1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1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57334.9U CN220821734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57334.9U CN220821734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21734U true CN220821734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711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57334.9U Active CN220821734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21734U (zh) |
-
2023
- 2023-09-08 CN CN202322457334.9U patent/CN2208217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82758A1 (zh) |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 |
KR101233514B1 (ko) | 이차 전지 | |
CN218414960U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0821734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
CN21756277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818242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848122U (zh) | 一种圆柱电池用正极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其用电设备 | |
CN216362148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 |
CN220821733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
CN116569392A (zh) |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0569787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0710571U (zh) | 一种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0569868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0710575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0553580U (zh) | 二次电池及包含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电池设备 | |
CN220569784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9498109U (zh) |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用电装置 | |
CN220627968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 |
CN220553562U (zh) |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0710592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1668935U (zh) |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1239714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1596557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1239690U (zh) |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1041301U (zh) |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