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1301U -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1301U
CN221041301U CN202322997687.8U CN202322997687U CN221041301U CN 221041301 U CN221041301 U CN 221041301U CN 202322997687 U CN202322997687 U CN 202322997687U CN 221041301 U CN221041301 U CN 221041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ylindrical battery
end cap
electrode assembly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976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程钧
唐宗尧
戈剑
于子航
胡昌成
王洁
赵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976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41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1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1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该圆柱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端盖;壳体包括环绕的侧壁,侧壁的一端形成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端盖盖合并密封开口,端盖的周缘设有向壳体内部凸出的凸部,凸部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为凹陷,且凸部包括与壳体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一侧壁径向内侧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外侧环绕有限位部,限位部朝端盖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开口的端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端盖和侧壁的焊缝极易断裂失效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圆柱因其高安全性、长寿命、优异的快充性能、优良的电池一致性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大车企的青睐。
大圆柱电池的端盖与壳体需要密封安装,现有的一种安装方式为焊接密封,即将端盖的周边与壳体的侧壁激光焊接固定,但是,端盖和侧壁的焊缝极易在圆柱电池的内压和卷芯膨胀力作用下造成断裂失效,继而发生电解液的泄漏,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以改善端盖和侧壁的焊缝极易断裂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端盖;壳体包括环绕的侧壁,侧壁的一端形成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端盖盖合并密封开口,端盖的周缘设有向壳体内部凸出的凸部,凸部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为凹陷,且凸部包括与壳体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一侧壁径向内侧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外侧环绕有限位部,限位部朝端盖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开口的端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第一侧壁与壳体侧壁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凸部靠近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有环面,环面限制电极组件在圆柱电池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且环面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环面沿端盖径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15mm。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端盖还包括减薄区,减薄区环绕设置在凸部的内侧或凸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减薄区的深度范围为:50~300μm。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减薄区设置于环面和第一侧壁的交界处。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端盖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侧壁材料的屈服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示例中,端盖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围绕端盖的轴心分布,且沿端盖径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圆柱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中,端盖的周缘设有向壳体内部凸出的凸部,凸部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为凹陷,且凸部包括与壳体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一侧壁径向内侧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凸部的设置使得端盖周缘强度较大,内力对端盖形成的弯矩集中在周缘处,而端盖与侧壁的焊缝为薄弱处,极易在内压的作用下产生焊缝的撕裂,本实用新型中,将凸部的第二侧壁设置为倾斜的,增大了凸部在端盖径向上的跨度,减小了端盖周缘的应力集中,同时将集中在周缘处弯矩分散到其他位置,提高了端盖与侧壁的连接位置的抵抗内压的能力,从而改善了端盖和侧壁的焊缝极易断裂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一对比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处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A处二实施例和四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A处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A处三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端盖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中A处又一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3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电子设备;10、电池组;11、工作部;101、箱体;102、箱盖;100、圆柱电池;110、壳体;111、端壁;112、侧壁;113、开口;120、电极组件;121、第二极耳;122、第一极耳;130、第一集流构件;140、第二集流构件;150、极柱;160、端盖;161、凸部;1611、第一侧壁;1612、第二侧壁;1613、环面;162、限位部;163、减薄区;164、排放区;16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100、及包括该圆柱电池100的电池组10及电子设备1,在该圆柱电池100中,端盖160的周缘设有向壳体110内部凸出的凸部161,凸部161背离电极组件120的一侧形成为凹陷,且凸部161包括与壳体110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1611和靠近端盖160中心的第二侧壁1612,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改善端盖160和侧壁112的焊缝极易断裂失效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该圆柱电池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件120、极柱150、端盖160和集流构件。
请参阅图1,壳体110包括端壁111和环绕端壁111的侧壁112,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密封和电连接关系,端壁111与侧壁112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一体铸造成型或者分体焊接等形式。侧壁112的环绕不受限定,可以呈圆筒形或棱柱形环绕,也可以沿其它任何能够与端壁111相配的闭环轮廓环绕,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端壁111的外边缘为圆形,侧壁112呈圆筒状环绕在端壁111的外边缘,并在侧壁112背离端壁111的一端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13。端壁111和侧壁112围成的壳体110内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20、电解液以及其他电池必要部件。具体地,壳体110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20的具体尺寸大小来确定,如18mm、21mm、46mm等。壳体110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钢、铝合金等,为了防止长期使用时壳体110生锈,还可以在壳体110的表面镀一层防锈材料如金属镍等。
请参阅图1,电极组件120容纳于壳体110内,电极组件120是圆柱电池10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110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120。电极组件120主要由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未涂覆区卷绕后形成电极组件120的正极极耳。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未涂覆区卷绕后形成电极组件120的负极极耳。以锂离子圆柱电池100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为对电芯起到防护和绝缘作用,还可以在电芯外部包覆绝缘膜,绝缘膜可由PP、PE、PET、PVC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合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极组件120包括面向端壁111的和面向开口113的两个极耳,为了方便区分,面向开口113的命名为第一极耳122,面向端壁111的命名为第二极耳121,第二极耳121可以为正极极耳也可以为负极极耳,第一极耳122与第二极耳121的电性相反,当第二极耳121为正极极耳时第一极耳122为负极极耳,当第二极耳121为负极极耳时,第一极耳122为正极极耳,两个极耳均连接有集流构件,同样为了方便区分,与第一极耳122连接的命名为第一集流构件130,与第二极耳121连接的命名为第二集流构件140,第二极耳121通过第二集流构件140与极柱150电连接,第一集流构件130设置于电极组件120面向开口113的一端,并与第一极耳122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极耳121为正极极耳,极柱150与第二极耳121电连接带正电,第一极耳122为负极极耳,壳体110与端壁111相对的开口113侧与第一极耳122电连接,从而带负电。
请参阅图1,壳体110的端壁111上安装有极柱150,极柱150穿过端壁111,且与端壁111绝缘。极柱15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能够穿过端壁111与电极组件120的第二极耳121电连接的一切合适形式,例如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棱柱形或能够实现稳定导电的异形轮廓,在本实施例中,端壁111上设置有极柱150安装孔,极柱150密封且绝缘地穿装在极柱150安装孔内。这种壳体110结构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并且装配性和密封性相比两端开口的壳体110形式更加优秀。极柱150朝向电极组件120的一端穿过端壁111与第二极耳121直接电连接或通过间接转接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极柱150通过第二集流构件140与第二极耳121转接电连接,极柱150朝向开口113的一端与第二集流构件140焊接连接,第二集流构件140背离极柱150的一侧与第二极耳121焊接连接。极柱150背离电极组件120的一端裸露至壳体110的外部,以形成连接外部汇流排的连接面。
请参阅图4至图11,端盖160密封安装于开口113;端盖160的外边缘形状与开口113形状相对应,并与侧壁112连接以密封开口113。在具体实施例中,端盖160的周缘设有向壳体110内部凸出的凸部161,凸部161背离电极组件120的一侧形成为凹陷,该凹陷的正投影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环形、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等,凸部161包括与壳体110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1611和位于第一侧壁1611径向内侧的第二侧壁1612,第一侧壁1611与靠近开口113的侧壁112配合,凸部161用于端盖160与开口113的装配导向,以及壳体110侧壁112与端盖160的配合,能够使端盖160与开口113之间沿周向快速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效率及焊接的径向位置精度。凸部161可以呈一体连续环绕设置,也可以多个独立的凸部161环绕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凸部161可以呈连续状环绕通孔设置,凸部161还被用于在焊接端盖160与壳体110侧壁112时阻挡激光。凸部161与端盖16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定,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也可以通过机加工在端盖160上以去除材料的方式获得凸部161,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一实施例中,通过冲压的方式获得凸部161,第一侧壁1611与靠近开口113的侧壁112的配合方式不做限定,包括全部接触或部分接触,可为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611与壳体110的侧壁112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过盈量小于0.02mm为较佳,过盈配合的方式提高了端盖160与壳体110的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对端盖160与壳体110之间焊缝工艺性能的要求。
请参阅图4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一实施例中,端盖160还包括环绕第一侧壁1611设置的限位部162,限位部162朝端盖160的径向外侧延伸,开口113的端面与限位部162相抵接。端盖160与开口113之间的焊印环绕开口113设置,并位于限位部162与端面的接触面上。限位部16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端盖160与壳体110的轴向定位,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端盖160和壳体110侧壁112之间焊印的气密性。
考虑到凸部161的设置使得端盖160周缘强度较大,内力对端盖160形成的弯矩集中在周缘处,而端盖160与侧壁112的焊缝为薄弱处,极易在内压的作用下产生焊缝的撕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5,将第二侧壁1612设置为与第一侧壁16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该夹角定义为α,即第二侧壁1612沿朝向端盖160的中心的方向上,向背离电极组件120一侧倾斜,较佳地,夹角α的范围为:30≤α<90;第二侧壁1612的倾斜设置,增大了凸部161在端盖160径向上的跨度,减小了端盖160周缘的应力集中,同时将集中在周缘处弯矩分散到其他位置,提高了端盖160与侧壁112的连接位置的抵抗内压的能力,改善了端盖160和侧壁112的焊缝极易断裂失效的问题。
考虑到要使端盖160与开口113之间沿周向快速定位,进一步提高焊接的效率及焊接的径向位置精度。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请参阅图5、图7、图9和图11,将第一侧壁1611与壳体110侧壁112平行设置,又因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成锐角设置,使得该结构下的第二侧壁1612更好的起到增大凸部161在端盖160径向上的跨度的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另一示例中,同样为了增加凸部161在端盖160径向上的跨度,凸部161靠近电极组件120的一侧形成有环面1613,环面1613设置为圆环形,环面1613起到更好地限制电极组件120在圆柱电池100高度方向上的位移的效果,并连接第一侧壁1611与第二侧壁1612,较佳地,环面1613沿端盖160径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15mm,该范围既能保证端盖160的强度,又能使凸部161分散弯矩对焊缝的作用,同时,端盖160通过环面1613与第一集流构件130的焊接,该设置的环面1613焊接更加可靠。
请参阅图4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一示例中,端盖160上设置有排放区164,排放区164包括端盖160上设置的减薄区163,减薄区163被配置为当壳体110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能够使减薄区163发生破裂;具体的,减薄区163形状可以为闭合或不闭合的曲线、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等,减薄区163配置为在端盖160的任何一侧减薄或者在两侧都减薄,例如可以是在端盖160任何一侧或两侧设置刻痕或墩薄结构,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减薄区163为闭合的环形的刻痕,可选地,减薄区163设置在凸部161或凸部161的内侧,当壳体110内压力超过预设值时,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使端盖160首先在刻痕处出现破裂,排放区164脱落形成排放口,引导内部物质自排放口排出,避免圆柱电池100发生爆炸。
请参阅图8至图11,进一步地,减薄区163可选择设置在环面1613或第二侧壁1612上,当产生内压时,端盖160会在弯矩作用下产生弯曲,而减薄区163的强度较弱,所以减薄区163会在内压作用下先于焊缝产生形变,而增加焊缝的抗压能力,又因凸部161上的弯矩较集中,所以将减薄区163设置在凸部161上可以发挥其较好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刻痕的凹陷形成在凸部161靠近电极组件120的一侧,可以避免刻痕裸露在圆柱电池100外而容易锈蚀。
较佳地,减薄区163的深度范围为:50~300μm,该范围下的减薄区163既可以承受一定的内压而产生形变,以改善焊缝撕裂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内压超过一定数值时,在减薄区163可以发生断裂,以形成排放口。
请参阅图8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一示例中,减薄区163设置在凸部161上的环面1613上,且位于环面1613与第二侧壁1612的交界处,该处为凸部161上其中一个应力集中点,将减薄区163设置在此可以较好的分担弯矩对焊缝的作用,以提高焊缝的抗压能力。
请参阅图10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另一示例中,减薄区163设置于环面1613靠近电极组件120的一侧,且位于环面1613和第一侧壁1611的交界处,同样的,该处也为凸部161上其中一个应力集中点,同时,该处距离焊缝比较近,可以更加直接的分担弯矩对焊缝的作用,使焊缝的抗压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一示例中,端盖160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侧壁112材料的屈服强度,较佳地,端盖160材料的屈服强度范围为:300~550MP,可选地,端盖160材料包括一般用冷轧碳素钢薄板(SPCC)中符合上述屈服强度的多种类型,但不限于此,通过提高端盖160材料的强度,使其较壳体110更不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进而改善焊缝处产生撕裂的问题。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一示例中,端盖160还包括多个加强筋165,多个加强筋165围绕端盖160的轴心分布,并沿端盖160径向延伸,加强筋165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通过在端盖160上增加材料以改变特定位置壁厚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在端盖160上,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65设置有八个,周向均布在端盖160上,加强筋165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凸起,凸起形成于端盖160背离电极组件120的一侧,该设置不增加材料成本且不增加端盖160的重量。
在一对比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3,凸部161的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平行设置,环面1613长度为2mm,该端盖160的极限内压为0.9Mp;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5,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的夹角α为50°,环面1613长度为2mm,该端盖160的极限内压为0.93Mp;在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7,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的夹角α为50°,环面1613长度为4mm,经实验测得此时端盖160的极限内压为0.95Mp,较对比例提高5.6%;在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1,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的夹角α为50°,环面1613长度为4mm,且在环面1613靠近电极组件120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封闭的刻痕,位于靠近环面1613和第一侧壁1611的交界处的位置,此时端盖160的极限内压为1.1Mp,较对比例提高22%;在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7,第二侧壁1612与第一侧壁1611的夹角α为50°,环面1613长度为4mm,将端盖160材料的强度设置为与壳体110一致,此时端盖160的极限内压为1.15Mp,较对比例提高27.8%。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10,电池组10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圆柱电池100,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组10的一实施例中,电池组10包括箱体101、箱盖102和多个圆柱电池100,多个圆柱电池100放置在箱体101中,相互之间串联或并联,或者串联和并联混合,箱盖102封盖在箱体101上,以对多个圆柱电池100进行防护。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组10除了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100外也可以包括电池组10热管理系统、电路板等部分,电池组10可以是电池模组也可以是电池包,储能电柜等;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1包括上述的电池组10。工作部11与电池组10电连接,以获取电能支持。作为一个示例,电子设备1为车辆,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但不依此为限。工作部11为车身,电池组10设置于车身的底部,并为车辆的行驶或车内电气元件的运行提供电能支持。然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还可以是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工作部11可以为能够获取电池组10的电能,并做出对应工作的单元部件,例如风扇的扇叶旋转单元,吸尘器的吸尘工作单元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1不作特殊限制。
本实用新型圆柱电池中,端盖的周缘设有向壳体内部凸出的凸部,凸部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为凹陷,且凸部包括与壳体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和靠近端盖中心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将凸部的第二侧壁设置为倾斜的,增大了凸部在端盖径向上的跨度,减小了端盖周缘的应力集中,同时将集中在周缘处弯矩分散到其他位置,提高了端盖与侧壁的焊缝的抵抗内压的能力,改善了端盖和侧壁的焊缝极易断裂失效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环绕的侧壁,所述侧壁的一端形成有开口;
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
端盖,盖合并密封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的周缘设有向所述壳体内部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为凹陷,且所述凸部包括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的第一侧壁和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径向内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环绕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朝所述端盖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开口的端面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壳体侧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形成有环面,所述环面限制所述电极组件在圆柱电池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且所述环面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沿所述端盖径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1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环绕设置在所述凸部的内侧或所述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区的深度范围为:50~3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区设置于所述环面和所述第一侧壁的交界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所述侧壁材料的屈服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围绕所述端盖的轴心分布,且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
10.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
CN202322997687.8U 2023-11-06 2023-11-06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1041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97687.8U CN221041301U (zh) 2023-11-06 2023-11-06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97687.8U CN221041301U (zh) 2023-11-06 2023-11-06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1301U true CN221041301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39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97687.8U Active CN221041301U (zh) 2023-11-06 2023-11-06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41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4444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1041301U (zh) 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115548538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20710575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628150U (zh) 一种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821735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53516U (zh) 一种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868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10592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628169U (zh) 盖板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0856844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10375U (zh) 一种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53562U (zh)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10571U (zh) 一种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821733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20731742U (zh) 电极引出件、盖板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0856731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788U (zh) 一种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627966U (zh)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787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863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628170U (zh) 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0569784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627967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627884U (zh)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