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7133U -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7133U
CN219487133U CN202320014699.1U CN202320014699U CN219487133U CN 219487133 U CN219487133 U CN 219487133U CN 202320014699 U CN202320014699 U CN 202320014699U CN 219487133 U CN219487133 U CN 219487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late
vehicle
reinforcing plate
seal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46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箭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46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7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7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7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其中,该车门外板应用于对开门式车辆的后车门;后车门通过铰链与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相连;该车门外板远离铰链的一端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对开门式车辆车身凹陷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的棱边设有用于车辆密封的密封条。通过本申请能够实现无B柱对开门车辆的有效密封。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中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背景技术
对开门车辆是指将前后两扇车门分别铰接在A柱和C柱上,在中间对开对合的车辆。车辆这种对开门的设计,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非常方便乘客及大件物品上下车。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对开门车辆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相关技术中,对开门车辆通常取消了B柱。如何实现无B柱对开门车辆的有效密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能够实现无B柱对开门车辆的有效密封。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外板,应用于对开门式车辆的后车门,后车门通过铰链与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外板远离铰链的一端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凹陷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的棱边设有用于车辆密封的密封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门外板远离铰链的一端边缘设置朝向车身凹陷的阶梯结构,从而可以在阶梯结构的棱边设置用于车辆密封的密封条,利用该密封条能够实现对开门式车辆的有效密封。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阶梯结构包括第一阶梯以及与所述第一阶梯相连的第二阶梯;
所述密封条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连接处的过渡棱边;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阶梯底面的门洞棱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连接处的过渡棱边以及第二阶5梯底面的门洞棱边作为装配面,分别设置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可以实
现对开门式车辆的有效密封。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还包括:
后车门密封条,所述后车门密封条位于所述阶梯结构与铰链之间,所述
后车门密封条包括中间段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段两端的平直段;
0两个密封条接角,两个所述密封条接角分别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远离所
述铰链的两个顶角,所述密封条接角用于固定所述后车门密封条平直段的端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门外板远离铰链的两个顶角分别设置密封条接角,可以实现对后车门密封条平直段端头的固定安装。
5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后车门,包括:
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外板;
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有车窗孔;以及
立柱组件,所述立柱组件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且呈
竖直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柱组件位于所述车窗孔远离所0述铰链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车门内板的基础上固定设置呈竖直状的立柱组件,并且将立柱组件设置于车窗孔远离铰链的一侧,即对应原B柱位置。这样,在车辆发生侧碰时,立柱组件可以发生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使车门内侵值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增加车辆安全性,避免驾乘人员遭受人身伤害。
5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立柱和第二固定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立柱组件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优点。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所述后车门还包括与所述立柱组件间隔设置的加强板组件,所述加强板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横向设置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侧面与所述车门内板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与立柱组件间隔设置的加强板组件,可以在立柱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后车门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满足碰撞安全要求。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车门内板远离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的一侧;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中部设有第一条形槽;
所述第一加强板上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多个呈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的凹面背向所述车门内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加强板的中部设有第一条形槽,可以进一步提高后车门的整体刚度,提高车辆安全性。并且,在第一条形槽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多个第二条形槽,一方面可以提高后车门的整体刚度,另一方面,对于安装车门外板的后车门,通过将第二条形槽的凹面背向车门内板,即将第二条形槽的凹面朝向车门外板,还可以形成容纳腔,从而能够在第二条形槽内填充膨胀胶,实现对车门外板的支撑。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所述车门内板上围绕所述车窗孔的边缘设有窗框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组件还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扣装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横向设置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上方,顶部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倾斜;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窗框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立柱上扣装支撑座,并且使支撑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可以使第一加强板通过支撑座实现与车门内板的连接。并且,使第二加强板倾斜于车门内板,并且使其一端与车窗孔边缘的窗框加强板和车门内板相连,另一端与支撑座相连,不仅可以起到支撑车门外板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安装外水切的支撑基础。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对开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后车门,所述后车门的车门外板表面靠近所述阶梯结构的边缘设有长条形的凹陷部;以及
前车门,所述前车门远离所述开门式车辆的车身头部的一侧设有覆盖所述凹陷部的盖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别在后车门和前车门设置凹陷部和覆盖该凹陷部的盖板,通过凹陷部和盖板的配合,可以有效遮挡门缝,避免通过门缝看到对开门式车辆的内部。
结合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阶梯的底面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表面为平面;
所述前车门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的定位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后车门设置表面为平面的凸出部,可在车门开合时实现对前车门定位块的支撑,避免前车门与后车门直接接触,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车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后车门中车门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后车门中一种立柱组件安装在车门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一种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后车门中省略车门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一种加强板组件与一种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加强板组件中一种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加强板组件中一种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
1—车门内板;100—车窗孔;101—窗框加强板;
11—立柱组件;111—第一固定板;112—立柱;113—第二固定板;
12—加强板组件;
121—第一加强板;1211—折弯部;1212—第一条形槽;1213—第二条形槽;
122—第二加强板;
123—支撑座;
2—车门外板;
21—第一阶梯;211—过渡棱边;212—凸出部;213—密封条接角;
22—第二阶梯;221—门洞棱边;
23—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相关技术中,对开门车辆通常取消了B柱,如何实现无B柱对开门车辆的有效密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外板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后车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后车门中车门外板2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门外板2,该车门外板2应用于对开门式车辆的后车门,后车门通过铰链与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相连。
车门外板2远离铰链的一端边缘设有朝向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凹陷的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棱边设有用于车辆密封的密封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门外板2远离铰链的一端边缘设置朝向车身凹陷的阶梯结构,从而可以在阶梯结构的棱边设置用于车辆密封的密封条,利用该密封条能够实现对开门式车辆的有效密封。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阶梯结构包括第一阶梯21以及与第一阶梯21相连的第二阶梯22;密封条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
第一密封条设置于第一阶梯21与第二阶梯22连接处的过渡棱边211。
第二密封条设置于第二阶梯22底面的门洞棱边221。
其中,过渡棱边211即第一阶梯21与第二阶梯22连接处的棱边。位于过渡棱边211的第一密封条可以与对开门式车辆前车门的密封压紧结构配合进行车辆密封。门洞棱边221是第二阶梯22底面的棱边,该棱边与车身的前门框形成完整的门洞。因此,位于门洞棱边221的第二密封条可以与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的前门框的门洞密封条形成环形封闭密封条。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阶梯21与第二阶梯22连接处的过渡棱边211以及第二阶梯22底面的门洞棱边221作为装配面,分别设置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可以实现对开门式车辆的有效密封。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后车门还包括后车门密封条和两个密封条接角213。
后车门密封条位于阶梯结构与铰链之间,后车门密封条包括中间段和设置在中间段两端的平直段。
两个密封条接角213分别设置在车门外板2远离铰链的两个顶角,密封条接角213用于固定后车门密封条平直段的端头。
其中,后车门密封条的中间段可以呈竖直方向设置,平直段可以呈水平方向设置。后车门密封条整体设置在车门外板2上,可以起到防尘、防水、防气体的作用。密封条接角213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与车门外板2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门外板2远离铰链的两个顶角分别设置密封条接角213,可以实现对后车门密封条平直段端头的固定安装。
其次,参见图3,图3是图1后车门中一种立柱组件11安装在车门内板1上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后车门,该后车门包括车门内板1、立柱组件11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车门外板2。
车门内板1设有车窗孔100。
立柱组件11设置于车门外板2与车门内板1之间且呈竖直状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并且立柱组件11位于车窗孔100远离铰链的一侧。
其中,车门内板1可以为立柱组件11提供安装基础和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车门内板1的基础上固定设置呈竖直状的立柱组件11,并且将立柱组件11设置于车窗孔100远离铰链的一侧,即对应原B柱位置。这样,在车辆发生侧碰时,立柱组件11可以发生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使车门内侵值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增加车辆安全性,避免驾乘人员遭受人身伤害。
参见图3和图4,图4是图3中一种立柱组件11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组件11包括第一固定板111、立柱112和第二固定板113。
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13分别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立柱112位于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13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13固定连接。
其中,立柱112可以采用空心钢管或者实心钢柱。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13分别与车门内板1焊接。立柱112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13固定连接,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进行焊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立柱组件11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优点。
参见图5至图7,图5是图1后车门中加强板组件12安装在车门内板1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一种加强板组件12与一种立柱组件11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加强板组件12中一种第一加强板121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后车门还包括与立柱组件11间隔设置的加强板组件12,加强板组件12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设置的第一加强板121。
第一加强板121的侧面与车门内板1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折弯部1211;第一加强板121通过折弯部1211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加强板1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图4和图5中加强板组件1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板121。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与立柱组件11间隔设置的加强板组件12,可以在立柱组件1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后车门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满足碰撞安全要求。
参见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21位于车门内板1远离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的一侧。
第一加强板121的中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212。
第一加强板121上第一条形槽121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多个呈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二条形槽1213,第二条形槽1213的凹面背向车门内板1。
其中,第一条形槽1212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制作而成。第一条形槽1212的长度因不同车型而异,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加强板121的中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212,可以进一步提高后车门的整体刚度,提高车辆安全性。并且,在第一条形槽121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多个第二条形槽1213,一方面可以提高后车门的整体刚度,另一方面,对于安装车门外板2的后车门,通过将第二条形槽1213的凹面背向车门内板1,即将第二条形槽1213的凹面朝向车门外板2,还可以形成容纳腔,从而能够在第二条形槽1213内填充膨胀胶,实现对车门外板2的支撑。
参见图5、图6和图8,图8是加强板组件12中一种支撑座123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门内板1上围绕车窗孔100的边缘设有窗框加强板101。
加强板组件12还包括支撑座123和横向设置的第二加强板122。
支撑座123扣装在立柱112上且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121的一端与支撑座123固定连接。
第二加强板122位于第一加强板121的上方,顶部朝向车门内板1倾斜;第二加强板122的一端与窗框加强板101和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123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立柱112上扣装支撑座123,并且使支撑座123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可以使第一加强板121通过支撑座123实现与车门内板1的连接。并且,使第二加强板122倾斜于车门内板1,并且使其一端与车窗孔100边缘的窗框加强板101和车门内板1相连,另一端与支撑座123相连,不仅可以起到支撑车门外板2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安装外水切的支撑基础。
最后,参见图2,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对开门式车辆,该对开门式车辆包括前车门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后车门。
后车门的车门外板2表面靠近阶梯结构的边缘设有长条形的凹陷部23。
前车门远离开门式车辆的车身头部的一侧设有覆盖凹陷部23的盖板。
其中,凹陷部23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可以为截面为L形的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在后车门和前车门设置凹陷部23和覆盖该凹陷部23的盖板,通过凹陷部23和盖板的配合,可以有效遮挡门缝,避免通过门缝看到对开门式车辆的内部。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阶梯21的底面设有凸出部212;凸出部212的表面为平面。
前车门设有与凸出部212相适配的定位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后车门设置表面为平面的凸出部212,可在车门开合时实现对前车门定位块的支撑,避免前车门与后车门直接接触,发生磨损。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5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0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外板,应用于对开门式车辆的后车门,后车门通过铰链与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外板(2)远离铰链的一端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对开门式车辆的车身凹陷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的棱边设有用于车辆密封的密封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结构包括第一阶梯(21)以及与所述第一阶梯(21)相连的第二阶梯(22);
所述密封条包括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阶梯(21)与所述第二阶梯(22)连接处的过渡棱边(211);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阶梯(22)底面的门洞棱边(2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车门密封条,所述后车门密封条位于所述阶梯结构与铰链之间,所述后车门密封条包括中间段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段两端的平直段;
两个密封条接角(213),两个所述密封条接角(213)分别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2)远离所述铰链的两个顶角,所述密封条接角(213)用于固定所述后车门密封条平直段的端头。
4.一种后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外板(2);
车门内板(1),所述车门内板(1)设有车窗孔(100);以及
立柱组件(11),所述立柱组件(11)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2)与所述车门内板(1)之间且呈竖直状与所述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柱组件(11)位于所述车窗孔(100)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11)包括第一固定板(111)、立柱(112)和第二固定板(113);
所述第一固定板(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3)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且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立柱(11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3)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3)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门还包括与所述立柱组件(11)间隔设置的加强板组件(12),所述加强板组件(12)包括:
至少一个横向设置的第一加强板(121);所述第一加强板(121)的侧面与所述车门内板(1)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折弯部(1211);所述第一加强板(121)通过所述折弯部(1211)与所述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21)位于所述车门内板(1)远离开门式车辆的车身的一侧;
所述第一加强板(121)的中部设有第一条形槽(1212);
所述第一加强板(121)上所述第一条形槽(121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多个呈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二条形槽(1213),所述第二条形槽(1213)的凹面背向所述车门内板(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1)上围绕所述车窗孔(100)的边缘设有窗框加强板(101);
所述加强板组件(12)还包括:
支撑座(123),所述支撑座(123)扣装在所述立柱(112)上且与所述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1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23)固定连接;
横向设置的第二加强板(122);所述第二加强板(122)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21)的上方,顶部朝向所述车门内板(1)倾斜;所述第二加强板(122)的一端与所述窗框加强板(101)和所述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23)固定连接。
9.一种对开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后车门,所述后车门的车门外板(2)表面靠近所述阶梯结构的边缘设有长条形的凹陷部(23);以及
前车门,所述前车门远离所述开门式车辆的车身头部的一侧设有覆盖所述凹陷部(23)的盖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开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21)的底面设有凸出部(212);所述凸出部(212)的表面为平面;
所述前车门设有与所述凸出部(212)相适配的定位块。
CN202320014699.1U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Active CN219487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699.1U CN219487133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699.1U CN219487133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7133U true CN21948713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4699.1U Active CN219487133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7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2641B1 (en)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6302473B1 (en) Integral door inner reinforcement
JP5141834B2 (ja) 車体構造
US7097742B2 (en) Door for a vehicle
JPH0872742A (ja) 車両のセンタピラー下方部の車体構造
JPH0872740A (ja) 車両のセンタピラー部全周閉断面構造
EP1741619B1 (en) Underbody structure of sliding-door vehicle
JPS6117688B2 (zh)
JP2003002236A (ja) 自動車の車体上部構造
CN219487133U (zh) 一种车门外板、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JPH09267767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3382729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4536883B2 (ja) センタピラー構造
US7048323B2 (en) Vehicle
US11235813B2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3826261B2 (ja) 車体構造
CN219382169U (zh) 一种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JPH06320955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219487134U (zh) 一种后车门及对开门式车辆
CN220662237U (zh) 车门窗框及具有该车门窗框的车辆
GB2303589A (en) Joint between centre pillar and roof brace in a mot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240051607A1 (en) Vehicular center pillar
JPH01244984A (ja) 自動車のリヤピラー構造
JPH0111532Y2 (zh)
JPH09142229A (ja) 自動車の車体上部のモ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