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6797U - 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6797U
CN219446797U CN202320670169.2U CN202320670169U CN219446797U CN 219446797 U CN219446797 U CN 219446797U CN 202320670169 U CN202320670169 U CN 202320670169U CN 219446797 U CN219446797 U CN 219446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seat
touch
touch keys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701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根伟
李国林
陈宏强
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701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6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6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6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座椅和车辆,其中,座椅包括:椅背;坐垫,连接所述椅背;头枕,活动设置在所述椅背的一侧;调节机构,具有固定端和驱动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椅背的内部,所述驱动端伸出所述椅背与所述头枕驱动连接;以及触控开关,所述触控开关包括触摸键及与所述触摸键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调节结构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摸键并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触摸键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分别独立控制所述头枕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调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调节座椅头枕姿态时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的头枕除了具备保护人体头部的安全功能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舒适性,为此很多车辆的座椅头枕都可以进行调节,通过使头枕上下前后移动或转动不同角度等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现有的一些座椅可以通过手动推动头枕移动的方式调节头枕,还有一些座椅设有调节机构和旋钮开关,通过操作旋钮开关控制调节机构对头枕的姿态进行调整。
但这些座椅在调节头枕姿态时很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旨在提高调节座椅头枕姿态时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座椅包括:
椅背;
坐垫,连接所述椅背;
头枕,活动设置在所述椅背的一侧;
调节机构,具有固定端和驱动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椅背的内部,所述驱动端伸出所述椅背与所述头枕驱动连接;以及
触控开关,所述触控开关包括触摸键及与所述触摸键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调节结构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摸键并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触摸键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分别独立控制所述头枕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调节。
可选地,所述触摸键均固定于所述头枕。
可选地,所述头枕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头枕背离所述坐垫的一侧,所述触摸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面。
可选地,所述头枕可沿四个方向进行调节,所述触摸键对应设有四个,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各设有两个所述触摸键。
可选地,所述头枕设有安装空间,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部。
可选地,所述头枕具有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坐垫,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三侧面,所述触摸键均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面,或每一所述第三侧面均设有所述触摸键。
可选地,所述椅背具有第四侧面和第五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朝向所述坐垫,所述第四侧面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五侧面,所述触摸键均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五侧面,或每一所述第五侧面均设有所述触摸键。
可选地,所述座椅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连接所述椅背。
可选地,所述椅背朝所述坐垫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扶手,所述触摸键均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扶手,或每一所述扶手均设有所述触摸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座椅包括椅背、坐垫、头枕、调节机构和触控开关,调节机构的固定端设置在椅背的内部,保证座椅外观的美观性,调节机构的驱动端和头枕驱动连接,调节机构驱动头枕活动,可以是驱使头枕转动,也可以是驱使头枕直线运动,调节机构可以通过电机或电动推杆或丝杠螺母机构或齿轮齿条机构等方式实现。触控开关包括触摸键和控制模块,触摸键用于接收用户触摸信息,用户触摸触摸键,触摸信息自触摸键传递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机构驱使头枕活动,从而调节头枕的姿态。触摸键占用空间少,且能够随意进行造型设计,不影响甚至提高座椅外观的美观性,因此可以设置在座椅目视可见的多种位置,用户不必将手伸入座椅下方摸索操作,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以调整头枕姿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又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再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椅背 11 第四侧面
12 第五侧面 20 坐垫
30 头枕 31 第一侧面
32 第二侧面 33 第三侧面
40 调节机构 50 触控开关
51 触摸键 52 控制模块
60 扶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车辆座椅的头枕除了具备保护人体头部的安全功能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舒适性,为此很多车辆的座椅头枕都可以进行调节,通过使头枕上下前后移动或转动不同角度等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现有的一些座椅可以通过手动推动头枕移动的方式调节头枕,此种头枕在调节姿态时操作比较费力;还有一些座椅设有调节机构和旋钮开关,通过操作旋钮开关控制调节机构对头枕的姿态进行调整,但旋钮开关一般尺寸较大且美观性差,会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底部,用户在需要进行操作时只能通过手部摸索寻找旋钮开关的位置,操作很不便捷,对车辆不熟悉的用户甚至不知道可以调节头枕的姿态,从而给用户带去不良的体验感。另一方面,用户在操作旋钮开关时对旋钮开关会施加作用力,若旋钮开关设置的位置较软,在转动旋钮开关时会拉扯、扭转座椅柔软的表皮,长期使用时会损坏座椅,因此若要将旋钮开关设置在座椅较软的部位,例如头枕上,则头枕表皮和旋钮开关不能直接连接,需要在头枕上预留旋钮开关穿出头枕表面的开口,同时在内部增加用于支撑旋钮开关的支架,或者将旋钮开关通过螺接或卡接等形式固定在头枕的骨架上,增加支架会使得头枕内零部件增多,占用头枕内部空间,容易导致头枕体积增大或影响头枕的舒适性,将旋钮开关直接固定于头枕的骨架,则使得旋钮开关的布置位置受限,很可能不便于用户操作。同样的,还有的座椅是通过按钮开关控制调节机构,用户按压按钮开关控制头枕活动,按压操作同样会对按钮开关施加作用力,若按钮开关设置的位置较软,就会导致按钮开关触发困难,因此按钮开关一般也设于座椅底部,不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本座椅方案除了可以适用于车辆座椅,还可以适用于按摩椅、办公椅、电竞椅等。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座椅包括:
椅背10;
坐垫20,连接椅背10;
头枕30,活动设置在椅背10的一侧;
调节机构40,具有固定端和驱动端,固定端设置在椅背10的内部,驱动端伸出椅背10与头枕30驱动连接;以及
触控开关50,触控开关50包括触摸键51及与触摸键51电连接的控制模块52,控制模块52与调节结构40电连接,其中触摸键51并列设有多个,多个触摸键51分别与控制模块52电连接,以分别独立控制头枕30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座椅包括椅背10、坐垫20、头枕30、调节机构40和触控开关50,调节机构40的固定端设置在椅背10的内部,保证座椅外观的美观性,调节机构40的驱动端和头枕30驱动连接,调节机构40驱动头枕30活动,可以是驱使头枕30转动,也可以是驱使头枕30直线运动,调节机构40可以通过电机或电动推杆或丝杠螺母机构或齿轮齿条机构等方式实现。触控开关50包括触摸键51和控制模块52,触摸键51用于接收用户触摸信息,用户触摸触摸键51,触摸信息自触摸键51传递至控制模块52,控制模块52控制调节机构40驱使头枕30活动,从而调节头枕30的姿态。触摸键51占用空间少,且能够随意进行造型设计,不影响甚至提高座椅外观的美观性,因此可以设置在座椅目视可见的多种位置,用户不必将手伸入座椅下方摸索操作,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以调整头枕30姿态。
本实施例中,用户触摸触摸键51控制调节机构40调节头枕30活动,从而调节头枕30姿态,可以是在控制模块52内预设活动档位和位移量,用户触摸触摸键51再离开触摸键51为一次触摸事件,一次触摸事件使得头枕30按照预设参数活动一次;也可以是通过控制模块52实现无级调节,用户触摸触摸键51使调节结构40驱动头枕30活动,用户持续触摸触摸键51使得头枕30可以持续活动,直至用户停止触摸触摸键51,头枕30活动停止。
可选地,触摸键51均固定于头枕30。
请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触摸键51均固定于头枕30,可以设置在与头部抵接的面的左右两个侧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头枕30的背侧,触摸键51直接设置在头枕30上,能够比较明显地被用户发现,用户也很容易明白触摸键51的作用是调节头枕30姿态。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当触摸键51设置头枕30上时,车辆后排的座椅也可以设置调节机构40和触控开关50,从而提高车辆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头枕30的材质一般为布料或皮质,触摸键5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直接实现固定,也可以在头枕30上对应触摸键51的形状预留安装口,将触摸键51通过卡接的形式嵌入安装口,从而实现触摸键51和头枕30的固定。
可选地,头枕30具有第一侧面31,第一侧面31设置在头枕30背离坐垫20的一侧,触摸键51固定在第一侧面31。
请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触摸键51设置在头枕30背离坐垫20的一面,当用户需要调节头枕30姿态时,只需要侧身伸手就可实现触摸,同时当用户坐在座椅上活动时,可以防止用户误触触摸键51。
可选地,头枕30可沿四个方向进行调节,触摸键51对应设有四个,第一侧面31的两端各设有两个触摸键51。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头枕30可以沿四个方向进行调节,对应设置有四个触摸键51,四个触摸键51分为两组,两组触摸键51分别设置在头枕30背面的左右两端。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头枕30可以向上或向下直线移动,也可以向上或向下转动,四个触摸键51中的两个设置在头枕30背面的同一端,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移动,另外两个触摸键51设置在头枕30背面的另一端,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转动。
可选地,头枕30设有安装空间,控制模块52设置在安装空间内部。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2设置在头枕30的安装空间内部,触摸键51设置在头枕30的背侧,触摸键51和控制模块52之间的距离较短,在制造过程中便于对控制模块52和触摸键51进行调试和检测,也便于售后的问题检测和维修。
可选地,头枕30具有第二侧面32和第三侧面33,第二侧面32朝向坐垫20,第二侧面32的两侧设有第三侧面33,触摸键51均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三侧面33,或每一第三侧面33均设有触摸键51。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触摸键51设置在头枕30左右侧的面上,也可以防止用户在座椅上活动时误触触摸键51。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座椅应用在车辆内部,可以将触摸键51均设置在头枕30靠近车辆中部的侧面上,防止因头枕30与车辆侧身之间的空间过小而导致用户操作不便;也可以将触摸键51分设在头枕30的左右两侧,一侧设有两个触摸键51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移动,另一侧设有两个触摸键51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转动,避免在同一区域内设置太多触摸键51导致用户难以区分各个触摸键51的作用。
可选地,椅背10具有第四侧面11和第五侧面12,第四侧面11朝向坐垫20,第四侧面11的两侧设有第五侧面12,触摸键51均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五侧面12,或每一第五侧面12均设有触摸键5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触摸键51可以设置在椅背10左右侧的面上,相较于设置在头枕30上,用户在触摸椅背10侧面的触摸键51时无需抬手,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座椅应用在车辆内部,可以将触摸键51均设置在椅背10靠近车辆中部的侧面上,防止因椅背10与车辆侧身之间的空间过小而导致用户操作不便;也可以将触摸键51分设在椅背10的左右两侧,一侧设有两个触摸键51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移动,另一侧设有两个触摸键51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转动,避免在同一区域内设置太多触摸键51导致用户难以区分各个触摸键51的作用。
可选地,座椅还包括扶手60,扶手60连接椅背10。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和椅背10相连接的扶手60,用户可以将手臂放置于扶手60上,从而获得更舒适的体验感。扶手60可以是固定于椅背10,也可以是和椅背10可转动连接,扶手6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满足功能要求即可。
可选地,椅背10朝坐垫20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扶手60,触摸键51均固定于其中一个扶手60,或每一扶手60均设有触摸键51。
请结合图5至图6,本实施例中,触摸键51可以固定在扶手60上,离用户手部的距离更近,相较于设置于头枕30或椅背10上,用户在触摸扶手60上的触摸键51时无需侧身,操作更近方便快捷。触摸键51可以设置在扶手6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扶手60的底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摸键51均设置在单个扶手60上,比如设置在座椅右侧的扶手60上,可以使得大多数用户操作更加便捷;也可以将触摸键51分设在左右两个扶手60上,一侧扶手60上设有两个触摸键51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移动,另一侧扶手60上设有两个触摸键51用于控制头枕30上下转动,避免在同一侧扶手60上设置太多触摸键51导致用户难以区分各个触摸键51的作用。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触摸键51上可以设置指示标识,从而方便用户识别各个触摸键51所控制的头枕30的调节方向,指示标识可以与触摸键51分开设置,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于触摸键51的表面,也可以与触摸键51一体成型,以凸起或凹陷的方式实现指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座椅,该座椅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是乘用车,也可以是商用车,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只包括上述一种实施例的座椅,也可以同时包括上述多种实施例的座椅,例如当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为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时,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座椅间隔设置且没有扶手60,可以采用触摸键51设置于头枕30或椅背10的座椅,中排的座位间隔设置且具有扶手60,可以采用触摸键51设置于头枕30或椅背10或扶手60的座椅,最后排的座椅相连设置且没有扶手60,可以采用触摸键51设置于头枕30的座椅,通过采用上述的座椅,可以大幅提高乘员乘坐本车辆时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椅背;
坐垫,连接所述椅背;
头枕,活动设置在所述椅背的一侧;
调节机构,具有固定端和驱动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椅背的内部,所述驱动端伸出所述椅背与所述头枕驱动连接;以及
触控开关,所述触控开关包括触摸键及与所述触摸键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调节机构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摸键并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触摸键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分别独立控制所述头枕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键均固定于所述头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头枕背离所述坐垫的一侧,所述触摸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可沿四个方向进行调节,所述触摸键对应设有四个,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各设有两个所述触摸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设有安装空间,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具有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坐垫,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三侧面,所述触摸键均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面,或每一所述第三侧面均设有所述触摸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具有第四侧面和第五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朝向所述坐垫,所述第四侧面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五侧面,所述触摸键均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五侧面,或每一所述第五侧面均设有所述触摸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连接所述椅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朝所述坐垫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扶手,所述触摸键均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扶手,或每一所述扶手均设有所述触摸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
CN202320670169.2U 2023-03-27 2023-03-27 座椅和车辆 Active CN219446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0169.2U CN219446797U (zh) 2023-03-27 2023-03-27 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0169.2U CN219446797U (zh) 2023-03-27 2023-03-27 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6797U true CN219446797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70169.2U Active CN219446797U (zh) 2023-03-27 2023-03-27 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6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6447B2 (en) Vehicle seat and commercial vehicle
US20180339663A1 (en)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display device
CN105966274B (zh) 车辆的座椅装置
US20190126798A1 (en)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CN219446797U (zh) 座椅和车辆
KR200476827Y1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KR20110004602A (ko) 자동차용 테이블
CN109649238B (zh) 一种电动四向头枕
CN212098538U (zh) 一种靠背可单独调节的汽车座椅
CN213861962U (zh) 一种带伸缩的两用靠枕
CN213138776U (zh) 一种具有座椅调节系统的商务座椅
CN206067556U (zh) 一种靠背高度可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
CN219115284U (zh) 座椅结构及车辆
CN2148743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座椅调节机构
CN213354240U (zh) 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
CN216684155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具有其的汽车
JP4894786B2 (ja) 自動車運転席のフロア構造
CN219847137U (zh) 一种电动轮椅车的椅背角度自动调节装置
CN215204567U (zh) 一种带座椅靠背调节按钮的中央扶手
US20240149772A1 (en) Vehicle Headrest Device
US20240157895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functional component and interior member
CN216467469U (zh) 一种汽车用中央扶手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7917706U (zh) 可调节坐垫及座椅和车辆
CN215993354U (zh) 一种座椅靠背运动与锁止装置及座椅
CN210101388U (zh) 一种d07座椅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