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8178U -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8178U
CN219438178U CN202320392302.2U CN202320392302U CN219438178U CN 219438178 U CN219438178 U CN 219438178U CN 202320392302 U CN202320392302 U CN 202320392302U CN 219438178 U CN219438178 U CN 219438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inating
pot
pot body
support
connec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23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枭
谭禄春
邹建
孙森伟
熊磊
付豪
张攀先
郑佳佳
张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eshenghe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eshenghe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eshenghe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eshenghe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23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8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8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8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属于卤煮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所述锅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所述锅体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所述储料球体在锅体内部,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本实用新型,采用绕锅体自身轴线旋转,因为内部原料没有较大的落差,因此比锅体绕水平轴线旋转要稳定,也不用必须对锅体进行密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设备在进行自动混合食材原料时不稳定和需要密封锅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卤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背景技术
酱卤产品营养丰富、造型别致、风味独特,备受人们青睐,酱卤产品在加工生产时,需要经历卤煮过程,使材料更加的入味,风味更好。传统的卤煮过程,是将初步加工和焯水处理后的原材料放入卤锅内,再向卤锅内加入调配好的卤汁进行蒸煮,蒸煮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卤肉取出进行冷却,然后进行后续加工。
现有的卤锅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待卤制原材料通常是直接放置于卤锅内,当加入的待卤制原材料较多时,大量的卤制原材料堆积在卤锅内部,导致中间位置处的原材料入味较差,影响最终制得的酱卤产品品质,若采用在卤锅内部安装搅拌器进行搅拌的方式,搅拌器中的搅拌叶片会对酱卤产品的外形造成损坏,而且造成原料损失;此外,由于卤锅较深,卤制完成后不方便对内部的酱卤产品捞出,费时费力。
在申请号为CN202110860038.6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该装置通过卤煮锅体的自身旋转来进行卤制品和卤料进行充分混合入味,避免卤制品堆积导致被压的卤制品味道有出入,并通过设置分层置物件,实现了待卤制原材料的分层放置,避免出现待卤制原材料大量堆积在一起导致中间位置处的原材料入味较差的问题。
然而上述方案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上述方案中的旋转方式是卤煮锅体绕水平轴进行翻转,由于锅体比较深,加上内部原料液态居多,可能会出现翻转不稳定的问题,同时需要对锅体的锅口进行盖上盖子密封,在翻转后,盖子上也会残留有卤汁,可能会导致打开盖子后出现卤汁洒出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设备在进行自动混合食材原料时不稳定和需要密封锅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所述锅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所述锅体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所述储料球体在锅体内部,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
优选的,所述锅架上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支座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与支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锅架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锅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锅体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滑动设置在支架的上端部,所述连接筒和支架之间通过螺杆进行限位,所述螺杆与支架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盖,所述连接筒的底部与储料球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储料球体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绕锅体自身轴线旋转,因为内部原料没有较大的落差,因此比锅体绕水平轴线旋转要稳定,也不用必须对锅体进行密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设备在进行自动混合食材原料时不稳定和需要密封锅体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对锅体进行两种不同轴向的旋转,可以在卤煮过程中,利用锅架的转动带动锅体绕水平轴转动,使得锅体稍微倾斜,然后锅体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配合锅体内的凸起可带起卤制品在锅体内翻滚,省去人工翻动,避免卤制品堆积,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卤制品外形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储料球体,可以用于盛放大块的卤制配料,使得后续出锅后配料与卤制品是分离开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座;2、第一电机;3、支架;4、旋盖;5、螺杆;6、连接筒;7、凸起;8、锅架;9、锅体;10、第二电机;11、固定架;12、储料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包括支座1,支座1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8,锅架8通过第一电机2驱动,锅架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9,锅体9通过第二电机10驱动,锅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3,支架3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6,连接筒6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12,储料球体12在锅体9内部,锅体9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7。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把卤制配料放入储料球体12内,然后根据加工卤制品的数量来调整储料球体12在锅体9内的高度,卤煮时,第一电机2带动锅架8绕水平轴稍微转动,使得锅体9稍微倾斜,然后第二电机10带动锅体9绕自身轴线缓慢转动,使得锅体9内的凸起7可带着卤制品在锅体9内部翻动,避免卤制品堆积导致入味程度不一的问题发生。凸起7的表面为圆弧形状,可避免弄伤卤制品。锅体9构造与加热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
锅架8上固定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设置在支座1的顶部,第一电机2与支座1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与锅架8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在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2,动力经由减速机传给转轴,使得转轴带动锅架8转动,从而可以使得锅体9可以倾斜。当卤制完成后,可继续转动,使得锅体9倾斜幅度增大,便于倒出卤制品。本实施例中,减速机选用带有自锁齿轮的减速机,第一电机2选用刹车电机,可以起到稳定锅体9的作用,使得锅体9能够保持一定倾斜角度不动。
第二电机10通过固定架11固定连接在锅架8的底面上,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和锅体9的底部连接。
在使用时,启动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带动锅体9进行绕锅体9自身轴线转动。
连接筒6滑动设置在支架3的上端部,连接筒6和支架3之间通过螺杆5进行限位,螺杆5与支架3螺纹连接。
把螺杆5拧进支架3,螺杆5的螺纹端部就会抵住连接筒6,使得连接筒6的位置被固定,反之,连接筒6的位置则不被固定,从而可以便于调整连接筒6的上下位置,继而可以调整储料球体12的位置。
连接筒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盖4,连接筒6的底部与储料球体12之间螺纹连接,储料球体12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在进行卤煮前,把储料球体12脱离连接筒6,然后从储料球体12的开口处放入配料,如桂皮香叶八角等,储料球体12的开口处设置在储料球体12与连接筒6连接的位置,然后把储料球体12设置在连接筒6的底部,再调整高度,注意储料球体12要放在卤汁里面。若是在卤煮过程中需要增加配料,可以打开旋盖4,把后添加的配料从连接筒6的顶部放入,然后配料会落在储料球体12内,完成增加配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8),所述锅架(8)通过第一电机(2)驱动,所述锅架(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9),所述锅体(9)通过第二电机(10)驱动,所述锅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6),所述连接筒(6)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12),所述储料球体(12)在锅体(9)内部,所述锅体(9)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8)上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支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2)与支座(1)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与锅架(8)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0)通过固定架(11)固定连接在锅架(8)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和锅体(9)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6)滑动设置在支架(3)的上端部,所述连接筒(6)和支架(3)之间通过螺杆(5)进行限位,所述螺杆(5)与支架(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盖(4),所述连接筒(6)的底部与储料球体(1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储料球体(12)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CN202320392302.2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Active CN219438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2302.2U CN219438178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2302.2U CN219438178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8178U true CN219438178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2302.2U Active CN219438178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8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1911B (zh) 一种功能性微波爆米花及其制备方法
CN219438178U (zh)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CN1073820C (zh) 魔芋快餐粉丝
CN112471435A (zh) 一种牛肉干制作腌制装置
CN211837336U (zh) 一种山核桃仁的调味混合装置
CN103766740A (zh) 一种椰肉汁清补凉食品及生产工艺
CN208510013U (zh) 一种填料面筋食品生产设备
CN208959764U (zh) 一种中药调味品生产用混合效果好的搅拌装置
CN208510012U (zh) 一种注芯面筋可快速调芯加工装置
CN209612819U (zh) 一种用于农产品加工的搅拌机
CN208980693U (zh) 一种柚子酒酿造设备
CN209237841U (zh) 一种黑蒜的酱料混合设备
CN219355997U (zh) 一种包子馅加工用配料混合装置
CN220557857U (zh) 一种卤味食品卤制入味保温箱
CN218422150U (zh) 一种快速搅拌锅
CN104351393A (zh) 排毒养颜茶饮组合物
CN205390241U (zh) 一种制作牛肉干的煮锅
CN212915342U (zh) 一种应用于竹笋的熬制锅的搅拌装置
CN109864117A (zh) 一种麦丰椰丝球及其生产工艺
CN216651210U (zh) 一种用于阿胶加工的熬制装置
CN215963330U (zh) 一种臭鳜鱼腌制料粉碎与调配一体设备
CN210782732U (zh) 熟食制作用滚揉机
CN216454718U (zh) 一种便于对孜然味烤肉的保存装置
CN213819735U (zh) 一种加入香椿的腊肉及其加工装置
CN213556728U (zh) 一种用于紫苏加工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