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866U -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866U
CN219433866U CN202320453026.6U CN202320453026U CN219433866U CN 219433866 U CN219433866 U CN 219433866U CN 202320453026 U CN202320453026 U CN 202320453026U CN 219433866 U CN219433866 U CN 219433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orizontal tube
drain
improving
tub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30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勇
侯婕
孙睿龙
林嘉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Shihua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Shihua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Shihua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Shihua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30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多根换热列管和多个折流板,所述换热列管和折流板垂直设置;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排污管相连,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在运行时,定期从设置的排污口处进行反冲洗及排污,破坏换热管壁上的垢层,并将泥垢及时带出设备,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化工生产中大量使用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很大一部分采用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当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在筒体(壳程)内流动时,多数情况下其流速在0.3m/s以下,因为流速低,加上管束和折流板的拦截作用,使循环水中夹带的少量杂质及有机物,会附着在换热管外壁或沉积在壳程内部筒体表面,这样会产生以下危害:1、附着于管壁上的杂质会慢慢形成一层较为疏松的垢层,随着时间增加,垢层厚度会逐渐变大,从而增加热垢系数,使换热器的效率大为下降,影响工艺指标;2、对于碳钢类换热管,由于疏松垢层的存在,加之水中含氧等因素,会引起垢下腐蚀,在换热管表面产生大量点状腐蚀,同时产生较多的Fe2O3,附着在换热管表面,进一步影响换热效果,并且使换热管因点状腐蚀引起穿孔泄露,降低换热器使用寿命,同时造成生产安全危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788116Y,公开了一种反冲洗壳管式换热器,通过在列管式换热器的一端装反冲洗封头,实现对换热器内部的清洗,但是这种设计方式只能实现对内部没有设置折流板的换热器实现清洗,对于内部设置有折流板的换热器,由于换热管流程长,且存在多块折流板,所以无论是采用化学清洗或者大流量反冲洗的方式,都难以有效的解决换热器表面泥垢及筒体内泥垢积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有效提高了换热器的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多根换热列管和多个折流板,所述换热列管和折流板垂直设置;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排污管相连,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排污管与一根排污总管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污总管与冷却水管道、排污管道分别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管道上设置冷却水进水阀,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总排污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折流板为带水平切口的圆缺形折流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折流板同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的水平切口朝向相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排污口间隔设置,所述排污口与水平切口向下的折流板相对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筒体上还设置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底部对称设置两个支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筒体两端设置封头,所述封头与换热列管相连通。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在运行时,定期从设置的排污口处进行反冲洗及排污,破坏换热管壁上的垢层,并将泥垢及时带出设备,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化学清洗时,可以分段清洗及排污,极大地提高清洗效果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减少化学清洗次数,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在进行化学清洗时,分段清洗的示意图。
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其中,1、换热筒体;2、换热列管;3、折流板;4、第一排污口;5、第一排污管;6、第一排污阀;7、第二排污口;8、第二排污管;9、第二排污阀;10、排污总管;11、冷却水管道;12、排污管道;13、冷却水进水阀;14、总排污阀;15、循环水进口;16、循环水出口;17、支架;18、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器筒体1,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多根换热列管2和多个折流板3,所述换热列管2和折流板3垂直设置;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排污管相连,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以设置两个排污口为例,包括第一排污口4和第二排污口7,其中,第一排污口4与第一排污管5相连,第一排污管5上设置第一排污阀6,第二排污口7与第二排污管8相连,第二排污管8上设置第二排污阀9。
多个排污管与一根排污总管10相连,排污总管10与冷却水管道11、排污管道12分别相连,可以实现通过一根排污总管向换热筒体内注入反冲洗冷却水和排出清洗污水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道11上设置冷却水进水阀13,所述排污管道12上设置总排污阀14,通过冷却水进水阀13和排污管道12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注入反冲洗冷却水和排出清洗污水功能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流板3为带水平切口的圆缺形折流板,多个折流板同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的水平切口朝向相反,通过折流板的设置可以提高壳程内流体的流速并增加湍动程度,进而提高传热效率,增大壳程流体的传热系数,减少结垢。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污口间隔设置,所述排污口与水平切口向下的折流板相对应,可以使得清洗水在流经到排污口位置时就能排除,这样可以缩短清洗水的流经长度,提高清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筒体1上还设置有循环水进口15和循环水出口16,当换热器正常运行时,循环水从循环水进口15进入,流经换热器的壳程,经过多个折流板,从循环水出口16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底部对称设置两个支架17,所述支架14对整个卧式列管式换热器提供支撑,同时支架17能使换热筒体1的底部与底面相距一定的距离,方便换热筒体1底部的排污口与各个管道、阀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筒体1两端设置封头18,所述封头18与换热列管相连通作为换热器的壳程。
本实施例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正常运行时,循环水由循环水进口15进入,从循环水出口16排出,换热筒体1底部的阀门均关闭。
本实施例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需要清污时,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打开总排污阀14;
2、打开第一排污阀6,排水至清液后,关闭第一排污阀6;
3、打开第二排污阀9,排水至清液后,关闭第二排污阀9;
4、关闭总排污阀14,打开冷却水进水阀13;
5、打开第一排污阀6,冲洗列管5分钟左右,破坏列管垢层后,关闭第一排污阀6;
6、打开第二排污阀9,冲洗5分钟左右,关闭第二排污阀9;
7、关闭冷却水进水阀。
观察清污后的换热效果,如不理想,可重复上述清污步骤1-2次。
当换热器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时,可以按照附图2所示,将循环水进口15和循环水出口6作为化学清洗液的入口,分段对设备内部进行化学清洗,因为极大地缩短了每段的清洗流程,使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得到提升。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通过在换热器筒体底部相应的折流板位置加设排污口,同时配置相应的支管及排污阀,能够缩短清洗流程,提高了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多根换热列管和多个折流板,所述换热列管和折流板垂直设置;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污口,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排污管相连,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排污管与一根排污总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排污总管与冷却水管道、排污管道分别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道上设置冷却水进水阀,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总排污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为带水平切口的圆缺形折流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折流板同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的水平切口朝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排污口间隔设置,所述排污口与水平切口向下的折流板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筒体上还设置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筒体的底部对称设置两个支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筒体两端设置封头,所述封头与换热列管相连通。
CN202320453026.6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Active CN219433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3026.6U CN21943386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3026.6U CN21943386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866U true CN219433866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3026.6U Active CN21943386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3058A (zh)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
CN219433866U (zh)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CN101149233A (zh) 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流道式换热系统
CN209797535U (zh) 供暖系统用脱气除污器
CN100455972C (zh)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筒簇在线防污换热装置及方法
CN100419368C (zh) 冷换器正反向胶球在线清洗技术
CN104390497A (zh) 一种抗堵塞快速换热器
CN214120920U (zh) 一种换热器清洗装置
CN204987945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104329968A (zh) 一种抗堵塞高效列管式换热器
CN210089462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管式换热器
CN203744775U (zh) 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
CN111551051A (zh) 半圆翅片换热管式烟气冷却换热余热利用系统
CN206160772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3758319U (zh) 一种抗堵塞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
CN212397524U (zh) 一种带有清洁结构的散热装置
CN217303673U (zh) 一种急冷换热器
CN217155083U (zh) 一种立式三维肋管排沙水水换热器
CN204022947U (zh) 一种移动式压力可调的换热器反冲洗及酸洗装置
CN214276594U (zh)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CN219140111U (zh) 一种内旋式套筒结构的基于合金材料的无源阻垢器
CN214038484U (zh) 一种抗腐蚀性强的换热器
CN215598206U (zh) 管式换热器清洗装置
CN212253766U (zh) 一种矿用清污串联式换热系统
CN219433847U (zh) 一种造纸制浆中段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