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6594U -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6594U
CN214276594U CN202022467663.8U CN202022467663U CN214276594U CN 214276594 U CN214276594 U CN 214276594U CN 202022467663 U CN202022467663 U CN 202022467663U CN 214276594 U CN214276594 U CN 214276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 exchanger
casing
tube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76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明华
陆维
陶文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Antong Machinery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Antong Machinery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Antong Machinery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Antong Machinery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76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6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6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65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用于热能回收利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螺旋换热管道,所述壳体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两端焊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壳体一侧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壳体内部交替安装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的距离为30~50cm,所述挡板将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分割为多段,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具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设置在下端盖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清洁。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换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换热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虽然换热效率高,但是内部结构复杂不易清洗,要么热液的流程较短,单位时间内与换热管之间的整体接触面积小,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换热器,能够换热效率高,易清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用于热能回收利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螺旋换热管道,所述壳体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两端焊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壳体一侧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壳体内部交替安装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的距离为30~50cm,所述挡板将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分割为多段,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具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设置在下端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板遮挡的面积不超过壳体截面面积的2\3。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还涂装有耐腐蚀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端盖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隔板,所述上端盖上安装排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截面都是弧形,其中下端盖的正中间位置安装有排污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壳体靠近下端盖位置,所述进液口设置靠近上端盖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方还设置有补液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补液接口下方设置有液面感应器,所述液面感应器共有两个,一个安装在补液接口附近,一个安装在壳体2/3高的位置,所述液面感应器与补液接口外接的补液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间歇式的螺旋换热管道和搭配的壳体挡板一起提高换热管道在壳体内部总流程的同时提高了热液的流程和湍流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以利用冷液快速将热量从热液中转移走,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壳体、2.上端盖、3.下端盖、4.螺旋换热管道、5.排气口、6.排污接口、7.隔板;
101.耐腐蚀层、102.进液口、103.出液口、104.补液接口、105.液位感应器、106.挡板;
401.进水接口、402.出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用于热能回收利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螺旋换热管道4,所述壳体1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壳体1的两端焊接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进液口102和出液口103,所述壳体1内部交替安装多个挡板106,相邻挡板106之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挡板106将所述螺旋换热管道4分割为多段,所述螺旋换热管道4具有进水接口401和出水接口402,所述进水接口401和出水接口402设置在下端盖3上。
所述挡板6遮挡的面积为壳体1截面面积的1/2通过多个挡板106从相反方向交替作用,加大了壳体1内热液的流动时间,从而提高了对螺旋换热管道4加热的的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换热总量。
所述壳体1内部还涂装有耐腐蚀层101,防止热液腐蚀壳体钢板。
所述的上端盖2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隔板7,所述上端盖2上安装排气口5,所述隔板7可以防止进液时速度过快,导致液面直接泛进排气口5,堵塞或者腐蚀气孔接口。
所述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截面都是弧形,其中下端盖3的正中间位置安装有排污接口6。采用弧形截面的下端盖3,在使用过程中污物会自动汇集在下端盖的中间位置,只需要定期打开所述排污接口6即可净化壳体1内部。
所述出液口103设置在壳体1靠近下端盖3位置,所述进液口102设置靠近上端盖2位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热液流向与所述螺旋换热管道4内液体的主要流向相反,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壳体1上方还设置有补液接口104。所述补液接口104下方设置有液面感应器105,所述液面感应器105共有两个,一个安装在补液接口104附近位置,一个安装在壳体2/3高的位置,所述液面感应器105与补液接口104外接的补液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此方式可以通过外接补液装置自动控制壳体1内部液面,防止液面过高喷出或者液面过低,换热效率差。
请参阅本图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用于热能回收利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螺旋换热管道4,所述壳体1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壳体1的两端焊接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进液口102和出液口103,所述壳体1内部交替安装多个挡板106,相邻挡板106之间的距离为50cm。所述挡板106将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分割为多段,所述螺旋换热管道4具有进水接口401和出水接口402,所述进水接口401和出水接口402设置在下端盖3上。
所述挡板6遮挡的面积为壳体1截面面积的2/3,通过多个挡板106从相反方向交替作用,加大了壳体1内热液的流动时间,从而提高了对螺旋换热管道4加热的的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换热总量。
所述壳体1内部还涂装有耐腐蚀层101,防止热液腐蚀壳体钢板。
所述的上端盖2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隔板7,所述上端盖2上安装排气口5,所述隔板7可以防止进液时速度过快,导致液面直接泛进排气口5,堵塞或者腐蚀气孔接口。
所述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截面都是弧形,其中下端盖3的正中间位置安装有排污接口6。采用弧形截面的下端盖3,在使用过程中污物会自动汇集在下端盖的中间位置,只需要定期打开所述排污接口6即可净化壳体1内部。
所述出液口103设置在壳体1靠近下端盖3位置,所述进液口102设置靠近上端盖2位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热液流向与所述螺旋换热管道4内液体的主要流向相反,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壳体1上方还设置有补液接口104。所述补液接口104下方设置有液面感应器105,所述液面感应器105共有两个,一个安装在补液接口104附近位置,一个安装在壳体2/3高的位置,所述液面感应器105与补液接口104外接的补液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此方式可以通过外接补液装置自动控制壳体1内部液面,防止液面过高喷出或者液面过低,换热效率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用于热能回收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管壳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螺旋换热管道,所述壳体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两端焊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壳体一侧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壳体内部交替安装多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的距离为30~50cm,所述挡板将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分割为多段,所述螺旋换热管道具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设置在下端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遮挡的面积不超过壳体截面面积的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涂装有耐腐蚀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盖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隔板,所述上端盖上安装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截面都是弧形,其中下端盖的正中间位置安装有排污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壳体靠近下端盖位置,所述进液口设置靠近上端盖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方还设置有补液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接口下方设置有液面感应器,所述液面感应器共有两个,一个安装在补液接口附近,一个安装在壳体2/3高的位置,所述液面感应器与补液接口外接的补液装置电性连接。
CN202022467663.8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76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7663.8U CN214276594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7663.8U CN214276594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6594U true CN214276594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766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76594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6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75975U (zh) 锅炉自动排污装置
CN201000286Y (zh)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筒簇在线防污换热装置
CN214276594U (zh)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CN214276610U (zh) 流速控制管壳式换热器
CN21068929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管式换热器
CN210862308U (zh) 一种便于清洁水垢的化工加工用换热器
CN100455972C (zh)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筒簇在线防污换热装置及方法
CN208000074U (zh) 管式换热器的双向清洗一体化装置
CN212107820U (zh) 一种船用滑油冷却系统
CN213120198U (zh) 一种节能型组合式列管换热器
RU100203U1 (ru) Шнеков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11905407A (zh) 一种高压流体萃取分离器
CN210242499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160772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2253766U (zh) 一种矿用清污串联式换热系统
CN216645056U (zh) 一种压缩机油冷却器反冲洗装置
CN220039188U (zh) 组装式污水生化处理管式换热装置
CN214619489U (zh) 一种锅炉排污水热能回收装置
CN210426201U (zh)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
CN213147493U (zh) 一种异形预蒸发器
CN205824993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4582652U (zh) 一种新型污水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19433866U (zh)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CN213515199U (zh) 一种基于枕形板的节能型容积式换热器
CN211400316U (zh) 一种新型燃气锅炉冷凝水收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