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3673U - 一种急冷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冷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3673U
CN217303673U CN202221078076.2U CN202221078076U CN217303673U CN 217303673 U CN217303673 U CN 217303673U CN 202221078076 U CN202221078076 U CN 202221078076U CN 217303673 U CN217303673 U CN 217303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baffle plate
hol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80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韫砚
李金科
安发亮
孙建兵
李宁
康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780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3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3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3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急冷换热器,该急冷换热器,包括筒体、导流板以及折流板,导流板固定在筒体内,折流板设置在筒体内,折流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折流板的径向上,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端与导流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折流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第一排污孔靠近于第一端,第二排污孔靠近于第二端,折流板上表面靠近第一端的区域和靠近第二端的区域的杂质可以通过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掉落下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设在上述两个区域的换热管容易发生泄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急冷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冷换热器。
背景技术
急冷换热器是乙烯裂解装置中的关键设备,现有技术中的急冷换热器通常是在筒体内安装有下管板、折流板、导流板以及换热管,下管板位于折流板的下方,折流板的一端与导流板连接,并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折流板的另一端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换热管穿设于折流板,筒体上开设的入水口设置在第一间隙的上方,由入水口进入筒体的冷却水沿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向下流动,而后通过第一间隙流入折流板与下管板之间,再通过第二间隙向上流动,流到折流板的上方。
在此过程中,冷却水中带有的杂质非常容易沉积在折流板上表面靠近第二间隙的位置,以及折流板上表面与导流板的连接处,使得穿设在上述两个区域的换热管非常容易被杂质腐蚀,或由于杂质降低换热效率而使换热管超温,进而发生换热管泄漏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急冷换热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冷换热器,其换热管发生泄漏问题的几率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冷换热器,包括:
筒体;
导流板,导流板固定于筒体内;
折流板,折流板设置于筒体内,折流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折流板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一端与导流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折流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第一排污孔靠近于第一端,第二排污孔靠近于第二端。
可选地,急冷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折流板上还开设有换热管穿设孔,换热管穿过换热管穿设孔。
可选地,换热管穿设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折流板的径向,多个换热管穿设孔成列排布。
可选地,沿换热管穿设孔的排列方向,第一排污孔与换热管穿设孔错开设置。
可选地,沿换热管穿设孔的排列方向,第二排污孔与换热管穿设孔错开设置。
可选地,第一排污孔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第二排污孔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第一排污孔的孔径为15mm-35mm。
可选地,第二排污孔的孔径为15mm-35mm。
可选地,急冷换热器还包括排污管,排污管与筒体内部连通,且排污管设置于折流板的下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冷换热器,包括筒体、导流板以及折流板,导流板固定在筒体内,折流板设置在筒体内,折流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折流板的径向上,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端与导流板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折流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第一排污孔靠近于第一端,即,第一排污孔开设在靠近折流板与导流板的连接处,第二排污孔靠近于第二端,即,第二排污孔开设在靠近折流板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处,在上述两个区域分别开设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使得上述两个区域的杂质能够直接通过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掉落下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两个区域的折流板上表面容易沉积杂质的问题,进而避免了穿设在上述两个区域的换热管容易因腐蚀而发生泄漏的问题,以及因超温而发生泄漏的问题,降低了急冷换热器的换热管发生泄漏问题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急冷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折流板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筒体;200、导流板;300、折流板;310、第一端;311、第一排污孔;320、第二端;321、第二排污孔;330、换热管穿设孔;400、排污管;500、下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急冷换热器,其换热管发生泄漏问题的几率较低。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急冷换热器包括筒体100、导流板200以及折流板300,导流板200固定于筒体100内,折流板300设置于筒体100内,折流板300包括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在折流板30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一端310与导流板200固定连接,第二端320与筒体100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折流板300上开设有第一排污孔311和第二排污孔321,第一排污孔311靠近于第一端310,第二排污孔321靠近于第二端320。
在靠近折流板300第一端310的位置开设第一排污孔311,即,第一排污孔311开设在靠近折流板300与导流板200的连接处,在靠近折流板300第二端320的位置开设第二排污孔321,即,第二排污孔321开设在靠近折流板300与筒体100之间的间隙处,使得折流板300上表面靠近第一端310区域的杂质,以及靠近第二端320区域的杂质能够分别通过第一排污孔311和第二排污孔321掉落下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两个区域的折流板300上表面容易沉积杂质的问题,进而避免了穿设在上述两个区域的换热管因腐蚀而发生泄漏的问题,以及因超温而发生泄漏的问题,降低了急冷换热器的换热管发生泄漏问题的几率。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急冷换热器还包括排污管400,排污管400与筒体100内部连通,且排污管400设置于折流板300的下方,通过第一排污孔311和第二排污孔321掉落的杂质可以通过排污管400排到筒体100外部,避免杂质在筒体100内滞留。
进一步地,在筒体100的周向上,可以设置多个排污管400,便于快速排放杂质。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筒体100内还固定有下管板500,下管板500位于折流板300的下方,排污管400设置于靠近下管板500的位置,避免杂质掉落到下管板500上无法清除而出现的下管板500堆积杂质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排污孔311的孔径为15mm-35mm,示例性地,第一排污孔311的孔径可以是15mm、20mm、30mm或35mm等,既能使杂质通过第一排污孔311从折流板300上掉落下来,避免第一排污孔311发生堵塞的问题,又能尽量减小第一排污孔311在导流板200上的占用面积,不影响导流板200整体的结构。
可选地,第二排污孔321的孔径为15mm-35mm,示例性地,第二排污孔321的孔径可以是15mm、20mm、30mm或35mm等,既能使杂质通过第二排污孔321从折流板300上掉落下来,避免第二排污孔321发生堵塞的问题,又能尽量减小第二排污孔321在导流板200上的占用面积,不影响导流板200整体的结构。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急冷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图中未示出),折流板300上还开设有换热管穿设孔330,换热管穿过换热管穿设孔330,换热管内流动有高温介质,与筒体100内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管穿设孔330的数量为多个,沿折流板300的径向,多个换热管穿设孔330成列排布,每一个换热管穿设孔330内均穿过一个换热管,由此提高筒体100内部空间利用率,增加换热管的数量,提高急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沿换热管穿设孔330的排列方向,第一排污孔311与换热管穿设孔330错开设置,使得在靠近第一排污孔311和换热管穿设孔330区域的折流板3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避免该区域的折流板300出现局部结构强度降低,甚至局部断裂的问题。另一方面,折流板300上表面的杂质有可能会随着冷却水的流动而移动,将第一排污孔311与换热管穿设孔330错开设置,能够避免朝向第一排污孔311移动的杂质贴附在换热管上,进一步降低了换热管发生泄漏问题的几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排污孔311的数量为多个,使得折流板300上表面靠近第一端310的区域内,更多的杂质能够通过多个第一排污孔311掉落,提高了对该区域内杂质的清除效果。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排污孔311为六个,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排污孔311也可以是四个、七个或八个等其他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即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沿换热管穿设孔330的排列方向,第二排污孔321与换热管穿设孔330错开设置。使得在靠近第二排污孔321和换热管穿设孔330区域的折流板3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避免该区域的折流板300出现局部结构强度降低,甚至局部断裂的问题。另一方面,折流板300上表面的杂质有可能会随着冷却水的流动而移动,将第二排污孔321与换热管穿设孔330错开设置,能够避免朝向第二排污孔321移动的杂质贴附在换热管上,进一步降低了换热管发生泄漏问题的几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排污孔321的数量为多个,使得折流板300上表面靠近第二端320的区域内,更多的杂质能够通过多个第二排污孔321掉落,提高了对该区域内杂质的清除效果。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排污孔321为六个,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二排污孔321也可以是四个、七个或八个等其他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即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提供的急冷换热器,在折流板300的第一端310开设多个第一排污孔311,在折流板300的第二端320开设多个第二排污孔321,在折流板300的下方靠近下管板500的位置连通排污管400,折流板300上表面靠近第一端310区域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排污孔311掉落下来,再通过排污管400排出筒体100,折流板300上表面靠近第二端320区域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二排污孔321掉落下来,再通过排污管400排出筒体100,达到了对折流板300上表面上述两个区域内杂质的清除效果,进而解决了穿设在上述两个区域内的换热管容易发生泄漏的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00);
导流板(200),所述导流板(200)固定于所述筒体(100)内;
折流板(300),所述折流板(300)设置于所述筒体(100)内,所述折流板(300)包括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所述第一端(310)和所述第二端(320)在所述折流板(30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310)与所述导流板(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320)与所述筒体(100)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折流板(300)上开设有第一排污孔(311)和第二排污孔(321),所述第一排污孔(311)靠近于所述第一端(310),所述第二排污孔(321)靠近于所述第二端(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折流板(300)上还开设有换热管穿设孔(330),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折流板(300)的径向,多个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成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一排污孔(311)与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排污孔(321)与所述换热管穿设孔(330)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孔(311)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孔(321)的数量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孔(311)的孔径为15mm-35m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孔(321)的孔径为15mm-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换热器还包括排污管(400),所述排污管(400)与所述筒体(100)内部连通,且所述排污管(400)设置于所述折流板(300)的下方。
CN202221078076.2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急冷换热器 Active CN217303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8076.2U CN217303673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急冷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8076.2U CN217303673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急冷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3673U true CN217303673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8076.2U Active CN217303673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急冷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3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03673U (zh) 一种急冷换热器
CN217303675U (zh) 一种防换热管泄漏型急冷换热器
CN217303676U (zh) 一种新型急冷换热器
CN110108138A (zh) 一种换热器装置
CN209857696U (zh) 一种缠绕管式毛细管换热器
CN209978667U (zh) 一种电采暖换热装置
CN114877720A (zh) 一种防首块折流板积聚污垢的立式急冷换热器
CN204787934U (zh) 真空冷凝冷却器
CN110220407B (zh) 具有自净水功能的冷凝换热器
CN111551051A (zh) 半圆翅片换热管式烟气冷却换热余热利用系统
CN217303674U (zh)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RU2674816C1 (ru)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й парожидкост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19433866U (zh) 一种改善黏泥积聚现象的新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CN214792613U (zh) 一种高效列管式冷凝器
JP4570187B2 (ja) 排ガス用熱交換器
CN210419271U (zh) 一种可以减少阻力的蒸氨分缩器
CN213515168U (zh)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程入口处的流体均布结构
CN111442657A (zh) 一种低压真空冷凝器
CN214172189U (zh) 余热锅炉
CN220893046U (zh) 一种高性能长寿命的蒸汽换热器
CN210241908U (zh) 一种煤气换热器
CN220404856U (zh) 管盘式降温蒸汽分离器
CN116123896B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6898473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18480636U (zh) 一种水冷壁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