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3050U -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3050U
CN219423050U CN202223485072.9U CN202223485072U CN219423050U CN 219423050 U CN219423050 U CN 219423050U CN 202223485072 U CN202223485072 U CN 202223485072U CN 219423050 U CN219423050 U CN 219423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type
screw
sleeve
intraocular im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50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青生
解江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Aibo Nord Medic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Aibo Nord Med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Aibo Nord Medic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Aibo Nord Med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50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3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3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3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包括主体部件,主体部件具有操作件和套管,所述操作件的前端部插入所述套管中,后端部露出在所述套管外,所述套管上能够择一性地安装推入式更换件和旋入式更换件,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操作件而使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前后移动,所述套管与所述操作件能够相旋合,在安装所述旋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使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套管旋转而使所述操作件前后移动。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在进行推入式操作时,使用推入式更换件,在旋入式操作时,使用旋入式更换件,即,不同的操作下使用专用的零部件,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性,使操作者容易地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术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件植入装置可以应用于眼科植入物,其中,例如人工晶体推注系统是一种用于将可折叠软质人工晶体植入到人眼内的专用手术器具,可将软质人工晶体通过小于3mm的小切口植入到人眼内。医疗器件植入装置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推入式医疗器件植入装置和旋入式医疗器件植入装置两种。医院的医生中有些习惯使用推入式,有些习惯使用旋入式,为此,产生了一种推旋一体结构的医疗器件植入装置,以使不同操作习惯的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医疗器件植入装置的操作方式。
但是,推旋一体结构的医疗器件植入装置为了能够满足推入式和旋入式两种操作方式,其结构与切换操作比较复杂,需要推注的动作更加稳定,增加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因此,亟需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提高推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以能既提高操作性又提高推注动作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包括主体部件,主体部件具有操作件和套管,所述操作件的前端部插入所述套管中,后端部露出在所述套管外,所述套管上能够择一性地安装推入式更换件和旋入式更换件,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操作件而使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前后移动,所述套管与所述操作件能够相旋合,在安装所述旋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使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套管旋转而使所述操作件前后移动。
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在进行推入式操作时,使用推入式更换件,在旋入式操作时,使用旋入式更换件,即,不同的操作下使用专用的零部件,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性,使操作者容易地进行操作。
并且,在进行推入式操作时,通过使套管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前后移动来执行推注动作(即将植入物植入人眼的动作),在进行旋入式操作时,通过使操作件相对于套管旋转而前后移动来执行推注动作,即两种操作下由不同的零部件协作来实现推注动作,因此既可以保证推入操作时的推注动作稳定性,又可以保证旋入操作时的推注动作稳定性。
也就是说,采用如上结构既能够提高操作便利性,又能够提高推注动作稳定性。
另外,采用如上结构,将操作件和套管安装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即主体部件)对待,更换推入式更换件或旋入式更换件而改变操作方式时并不更换操作件或套管,从而能够避免将植入装置拆分得过细,避免零部件散乱、丢失。
再者,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能够使植入装置实现推入式与旋入式两种操作方式。推入操作通过套管和推入式更换件相对前后移动实现,旋入操作通过操作件与套管相对旋转实现。由此,可以提高医生操作时的灵活性。
另外,通过将操作件设置在套管内,从而可以将推入式操作与旋入式操作分隔在套管内外两侧,从而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推注动作的稳定性。
另外,通过推入式更换件与旋入式更换件共用主体部件来实现两种操作方式,与分别提供两种不同操作方式的植入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例如医院的采购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件还包括推注件,所述推注件与所述操作件的前端以可以前后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但不可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
采用如上结构,将推注件也组合在主体部件中,在改变操作方式时不需更换推注件,从而能够避免将植入装置拆分过细,避免零件散乱、丢失等问题。
另外,通过使推注件与操作件的全段可以相对旋转,从而可以使植入装置使用旋入式推注时,避免操作件的旋转带动推注件发生旋转,进而避免位于推注件前端的眼内植入物发生旋转。由此,可以提高推注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推注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操作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套管内与所述套管滑动接触,所述套管为金属制,所述连接件为塑料制。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连接件在所述套管内与所述套管滑动接触,因而能够由连接件对操作件和推注件的动作进行引导,提高二者的动作稳定性。另外,由于套管为金属制,所述连接件为塑料制,因而可以容易降低二者间的摩擦,容易进行推注动作,同时避免产生摩擦音。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套管侧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侧设有第三卡合部,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而能够阻止所述推入式更换件脱落。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避免推入式更换件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中的一方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槽,另一方为嵌入所述长槽中且能够沿着所述长槽前后移动的凸起。
由上,通过将第一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设置为凸起沿长槽前后移动,从而可以使植入装置安装推入式更换件后,使植入装置采用推入式对主体部件进行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一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的配合对套管的动作进行移动,使推注动作更加稳定。并且,借助第一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形成引导结构,不必另设引导结构,从而能够简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呈按钮状,可以伸入所述长槽或由所述长槽抽出。
由上,通过将凸起设置成按钮状,从而可以通过按压凸起,从而使凸起与长槽实现卡合与分离。由此,可以使主体部件与推入式更换件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快捷,从而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套管侧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旋入式更换件侧设有第四卡合部,在安装所述旋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而能够阻止所述旋入式更换件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件上还设置有碟片弹簧,所述碟片弹簧驱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保持在所述第四卡合部内。
由上,可以通过碟片弹簧提供的弹性力使第二卡合部保持在第四卡合部内,避免主体部件与旋入式更换件之间发生移动。由此,可以提高旋入式推注时的稳定性。旋入式操作下,所以主体部件和旋入式更换件之间不需相对移动,二者间的晃动或位置窜动容易影响动作稳定性,因此,通过设置该碟片弹簧能够避免主体部件与旋入式更换件之间发生移动,提高动作稳定性。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的后端部设有第七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后端部,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七卡合部卡合而阻止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向后移动。
采用如上结构,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还可以容易地执行旋入式操作。具体而言,可以在使主体部件的套管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大致移动到行程最前端时,使第二卡合部与第七卡合部卡合连接,从而能够保持推入式更换件和套管的相对位置,不需要操作者直接用手保持二者的相对位置。在此状态下,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进行旋入式操作,通过旋转操作件,使操作件在套管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执行推注动作。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套管侧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侧设有第三卡合部,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和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而能够阻止所述推入式更换件脱落,所述第一卡合部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槽,所述第三卡合部包括能够嵌入所述长槽中且能够沿着所述长槽前后移动的凸起,所述第三卡合部构成为按钮结构,能够通过被按动来切换所述凸起嵌入所述长槽中的状态和从所述长槽中抽出的状态。
采用如上结构,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而操作者想要进行旋入式操作时,可以通过按钮结构容易地解除第一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的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卡合部与第七卡合部的卡合,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入式更换件上设置有螺旋弹簧。
由上,可以提高操作便利性和推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弹簧中间部外径大于两端部外径。
由上,通过使螺旋弹簧的中间部外径大于两端部外径,从而可以使螺旋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的变化降低,从而可以提高推注时的稳定性。另外,在推入式更换件为筒状时,可以降低螺旋弹簧与推入式更换件内周面的摩擦可能,避免影响操作手感和推注稳定性。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螺旋弹簧固定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上。
由于推入式更换件常常被拆卸,因此,将螺旋弹簧固定,能够避免零件散乱、丢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入式更换件和/或所述旋入式更换件呈筒状。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推入式更换件和/或所述旋入式更换件的前端部设有导入头安装部。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上设有手持部。
由上,可以通过设置手持部,方便进行推注操作时方便手指对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进行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技术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附图为示例性的,一些技术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惯用的且对于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也就是说,附图所示的各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在本发明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植入装置推入式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植入装置推入式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植入装置推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一;
图4为图3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植入装置推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二;
图6为图5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植入装置旋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一;
图8为图7中C-C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植入装置旋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二;
图10为图9中D-D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植入装置的主体部件的侧面结构透视图;
图12为图11中E-E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植入装置的推入式更换件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
图14为图13中F-F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植入装置的旋入式更换件的侧面正投影结构透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植入装置的旋入式更换件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
图17为本发明植入装置的旋入式更换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另一种推入式更换件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植入装置;100主体部件;110操作件;111第一旋合部;120套管;121第一卡合部;122第二卡合部;123第二旋合部;124入口;125第五卡合部;130推注件;131第六卡合部;140碟片弹簧;150连接件;160螺栓;200推入式更换件;210第三卡合部;220螺旋弹簧;230手持部;240第七卡合部;250导入头安装部;260限位压钉;300旋入式更换件;310第四卡合部;311第一部分;312第二部分;313第三部分;320导入头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全文中使用的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类似用语,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的是,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发明的全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解释为限制于其后列出的内容;它不排除其它的结构要素。因此,其应当诠释为指定所提到的所述技术特征、整体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它技术特征、整体或部件及其组群。
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全文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到的特征,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与其他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组合来实施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10(简称植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推入式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推入式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推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一;图4为图3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推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二;图6为图5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旋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一;图8为图7中C-C方向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旋入式组装状态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二;图10为图9中D-D方向剖视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的主体部件100的侧面结构透视图;图12为图11中E-E方向剖视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的推入式更换件200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图14为图13中F-F方向剖视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的旋入式更换件300的侧面正投影结构透视图;图16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的旋入式更换件300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图17为本发明植入装置10的旋入式更换件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中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10包括主体部件100,主体部件100具有操作件110和套管120,操作件110的前端部插入套管120中,后端部露出在套管120外,套管120上能够择一性地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推动操作件110而使套管120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前后移动;套管120与操作件110能够相旋合,在安装旋入式更换件300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使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转而使操作件110前后移动。
由上,在进行推入式操作时,可以使用推入式更换件200,在旋入式操作时,可以使用旋入式更换件300,即,不同的操作下使用专用的零部件,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性,使操作者容易地进行操作。并且,在进行推入式操作时,通过使套管120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前后移动来执行推注动作(即将植入物植入人眼的动作);在进行旋入式操作时,通过使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转而前后移动来执行推注动作,即两种操作下由不同的零部件协作来实现推注动作,因此既可以保证推入操作时的推注动作稳定性,又可以保证旋入操作时的推注动作稳定性。也就是说,采用如上结构既能够提高操作便利性使操作者根据使用习惯选择适合的推注模式,又能够提高推注动作稳定性。
另外,采用如上结构,将操作件110和套管120安装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即主体部件100)对待,更换推入式更换件200或旋入式更换件300而改变操作方式时并不更换操作件110或套管120,从而能够避免将植入装置拆分得过细,避免零部件散乱、丢失。并且,还能够使操作者在切换或者设定操作方式时容易进行组装。
再者,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能够使植入装置实现推入式与旋入式两种操作方式。通过套管120和推入式更换件200相对前后移动实现推入操作,通过操作件110与套管120相对旋转实现旋入操作。由此,可以提高医生选择操作模式的灵活性。
如图1-图12所示,主体部件100还包括推注件130,推注件130与操作件110的前端以可以前后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但不可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由此,将推注件130也组合在主体部件100中,在改变操作方式时不需更换推注件130,从而能够避免将植入装置拆分过细,避免零件散乱、丢失等问题。另外,通过使推注件130与操作件110的全段可以相对旋转,从而可以使植入装置使用旋入式推注时,避免操作件110的旋转带动推注件130发生旋转,进而避免位于推注件130前端的眼内植入物发生旋转。由此,可以提高推注的稳定性。
如图11、图12所示,推注件130通过连接件150与操作件110连接,连接件150在套管120内与套管120滑动接触,套管120为金属制,连接件150为塑料制。由于连接件150在套管120内与套管120滑动接触,因而能够由连接件150对操作件110和推注件的动作进行引导,提高二者的动作稳定性。另外,由于套管120为金属制,连接件150为塑料制,因而可以容易降低二者间的摩擦,容易进行推注动作,同时避免产生摩擦音。
如图2、图4所示,套管120侧设有第一卡合部121,推入式更换件200侧设有第三卡合部210,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121和第三卡合部210卡合能够阻止推入式更换件200脱落,从而避免推入式更换件200脱落。
如图11、图12、图15、图16、图17所示,套管120侧设有第二卡合部122,旋入式更换件300侧设有第四卡合部310,在安装旋入式更换件300的状态下,第二卡合部122与第四卡合部310卡合而能够阻止旋入式更换件300脱落。操作件110整体大致呈杆状,后端部设有大径的柄部110a,该柄部110a的后端面供操作者放置手指(例如拇指),外周面形成有防滑结构(例如凹凸结构),便于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
推入式
如图1-图6、图11、图12所示,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三卡合部210中的一方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槽,另一方为嵌入长槽中且能够沿着长槽前后移动的凸起。由上,通过将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三卡合部210之间的卡合设置为凸起沿长槽前后移动,从而可以使植入装置10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后,使植入装置10采用推入式对主体部件100进行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一卡合部121与第三卡合部210的配合,使推注更加稳定。
具体的,如图1-图6、图11、图12所示,套管120呈圆筒状,第一卡合部121为设置在套管120外周面的长槽。推入式更换件200呈圆筒状,第三卡合部210设置在推入式更换件200靠近后端位置,第三卡合部210为朝向推入式更换件200的轴心伸出的凸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部210由过盈配合在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孔中的销钉构成。优选的,第三卡合部210朝向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内表面凸出的高度为1.1mm。
如图2所示,套管120的外周面前端位置还设置入口124,入口124呈槽状,弯曲连通套管120的前端与第一卡合部121。由此,主体部件100在伸入推入式更换件200内时,第三卡合部210可以在套管120的前端通过入口124进入第一卡合部121内。入口124与第一卡合部121的连接位置比第一卡合部121的前端稍稍靠后一定的距离。以使第三卡合部210可以在弹力的驱动下可靠地保持在第一卡合部121的前端位置,避免主体部件100与推入式更换件200脱离。
如图1、图3、图4、图5、图6、图13、图14所示,推入式更换件200上设置有螺旋弹簧220。具体的,螺旋弹簧220可以固定设置在推入式更换件200内,以避免零件散乱、丢失。具体而言,例如图14所示,螺旋弹簧220的前端部通过限位压钉260(销钉)固定在推入式更换件200内腔的前部。
螺旋弹簧220以压缩状态安装,其一端与推入式更换件200内腔的前壁相抵接,另一端与主体部件100的连接件150的前端相抵接。由此,在操作主体部件100使其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向前移动时,可以通过螺旋弹簧220容易使主体部件100回退(复位)。另外,在螺旋弹簧220的弹力作用下,还能够使推入式更换件200与套管120稳定配合。
如图13所示,螺旋弹簧220中间部外径大于两端部外径,优选的,螺旋弹簧220的中间弹簧外径比两侧端部弹簧外径大2mm。由此,通过使螺旋弹簧220的中间部外径大于两端部外径,从而可以使螺旋弹簧220在压缩的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的变化降低,从而可以提高推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螺旋弹簧220可以是恒定螺距的弹簧,也可以是可变螺距的弹簧,对此并不限制。
如图13、图14等所示,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前端设有导入头安装部250,在该导入头安装部250上能够安装导入头(未图示),导入头中能够承载眼内植入物(例如人工晶状体)。另外,导入头中可以填充粘弹剂。
如图2、图13、图14所示,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外周面上还设置由手持部230,手持部230设置在推入式更换件200靠近后端的位置。手持部230呈圆柄状或翅状,操作者可以将推入式更换件200置入两手指(例如食指和中指)之间,由两手指夹住推入式更换件200,并使该两手指钩挂在手持部230的前表面,使另一根手指(例如拇指)按在操作件110的柄部110a的后端面上,用力按压操作件110的柄部110a的后端面,以便推动操作件110以及主体部件100整体(包括推注件130)在推入式更换件200中向前移动,由推注件130推动导入头中的眼内植入物(例如人工晶状体)而执行推注动作,以完成眼内植入物的植入。
另外,在执行推入式操作时,参照图4、图11、图12等,可以预先将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转至行程最前端位置,使操作件110的大径的柄部110a的前端面110b与套管120的后端面120a贴合,在此状态下执行推入式操作,则操作件110、套管120、推注件130三者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进行同步移动,实现主体部件100整体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移动,从而可以使推注动作稳定。
推入式操作模式下,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转至行程最前端位置,操作件110、套管120以及推注件130三者构成一个整体进行同步移动,它们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移动,在相对移动过程中,第一卡合部121和第三卡和部210亦进行相对移动。
旋入式
如图15、图16、图17所示,旋入式更换件300呈圆筒状,其前端设有导入头安装部320,第四卡合部310设置在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后端位置。如图16、图17所示,第四卡合部310呈U形延伸的槽状,包括沿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11和位于第一部分两端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312和第三部分313,第四卡合部310的一端(第二部分312)延伸到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后端端面形成开口,另一端(第三部分313)朝向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后端延伸后未与后端连通。
如图11、图12所示,第二卡合部122设置在套管120上靠近后端位置,第二卡合部122呈凸起状,第二卡合部122由套管120外周面凸起的高度可以设置为1.1mm,使第二卡合部122可以由第四卡合部310的开口向前移动进入第四卡合部310内,之后沿第四卡合部310在套管120周向上移动。第二卡合部122沿第四卡合部310进入到第四卡合部310的末端(沿第四卡合部310与开口相反的另一端)后,可以防止主体部件100与旋入式更换件300脱离。
如图11、图12所示,主体部件100上还设置有碟片弹簧140,碟片弹簧140驱动第二卡合部122保持在第四卡合部310内。具体的,碟片弹簧140呈环状套设在套管120的后端上,套管120在后端位置形成有环状凸缘,碟片弹簧140后侧可以与套管120的环状凸缘相抵接。另外,碟片弹簧140套在第二卡合部122(销钉)和该环状凸缘之间,从而能够防止碟片弹簧140脱落。
主体部件100伸入到旋入式更换件300内后,碟片弹簧140的前侧与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后端相抵接。碟片弹簧140在轴向上有起伏,第二卡合部122进入第四卡合部310内时,套管120的环状凸缘与旋入式更换件300对碟片弹簧140进行压缩,使碟片弹簧140产生驱动主体部件100与旋入式更换件300分离的力。由此,第二卡合部122沿第四卡合部310进入到第四卡合部310的末端后,可以通过碟片弹簧140产生的弹力驱动第二卡合部122保持在第四卡合部310的末端,使旋入式更换件300与套管120保持稳定配合,可以提高旋入式推注时的稳定性。另外,可以防止主体部件100与旋入式更换件300发生脱离,避免主体部件100与旋入式更换件300之间发生移动,可以提高旋入式推注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按照与组装时相反的操作解除第二卡合部122与第四卡合部310的卡合的话,能够拆卸旋入式更换件300。
如图11、图12所示,套管120的后端内表面上设有第一旋合部123,操作件110上设有第二旋合部111,第一旋合部123与第二旋合部111相旋合从而将操作件110的旋转动作转变为相对于套管120的前后移动。主体部件100还具有连接件150,连接件150前端连接推注件130,后端连接操作件110伸入套管120内一端的端部。连接件150呈圆柱形,其外周面与套管12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能够提高操作件110和推注件130的动作稳定性。
连接件150的内部中空,可以例如图11、图12所示的通过螺栓160或者其他类型的连接装置由连接件150的后端穿出后将连接件150固定在操作件110上,螺栓160与操作件110同轴设置,可以在使操作件110能够旋转的同时由螺栓160的大头部防止连接件150与操作件110脱离而保持连接状态。由此,推注件130与操作件110的前端(通过连接件150)以可以前后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但不可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
第二旋合部111为设置在操作件110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第一旋合部123为设置在套管120后端位置的内螺纹,即第一旋合部123与第二旋合部111为相互适配的内外螺纹,使套管120与操作件110螺纹连接。由此,通过第一旋合部123与第二旋合部111之间的配合,通过旋转操作件110,从而可以控制操作件110在套管120中前进或者后退,以推动连接件150与推注件130前进或者后退,从而使植入装置10实现旋入式推注。
旋合部的螺纹可以是单线螺纹,也可以是多线螺纹。另外,旋合部的形式并不限于螺纹,例如还可以采用螺旋槽与凸起的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入式更换件300上没有推入式更换件200上那样的手持部230,从而能够便于操作者操作。具体而言,在进行旋入式操作时,操作者可以一只手抓握住旋入式更换件300,另一只手对操作件110进行旋转操作,使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转动,从而使操作件110以及推注件130相对于套管120以及旋入式更换件300向前移动,由推注件130推动植入物(例如人工晶状体)而执行推注动作。此时,如果旋入式更换件300上如推入式更换件200上那样存在手持部230的话,则会影响操作者的手对旋入式更换件300的抓握,影响操作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外周面仅呈圆筒状,没有推入式更换件200上那样的手持部230,从而能够便于操作者操作。
另外,旋入式更换件300上也没有推入式更换件200上那样的螺旋弹簧220。从而能够在不影响操作性、推注件的动作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2所示,在套管120的内表面上沿套管120的轴向设置有第五卡合部125,第五卡合部125呈长槽状,沿套管120的轴向延伸。推注件130与连接件150一端通过第六卡合部131连接,第六卡合部131为限位压钉(销钉),并且从推注件130上沿径向伸出到第五卡合部125的长槽内,而与第五卡合部125卡合。更具体的,推注件130的后端沿轴向插入到连接件150的前端部中,第六卡合部131沿推注件130及连接件150的径向穿过推注件130与连接件150,将推注件130固定在连接件150上,使二者一体前后移动。第六卡合部131的端部从连接件150的外周面露出到第五卡合部125的长槽内,可以在第五卡合部125内沿第五卡合部125滑动。由此,操作件110驱动连接件150前后移动时,通过第五卡合部125与第六卡合部131的配合,避免连接件150与推注件130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位于推注件130前端的眼内植入物发生旋转,从而提高了推注的稳定性。另外,利用连接推注件130和连接件150的限位压钉来构成起到止转作用的第六卡合部131,不必另外设置止转结构,从而能够简化结构。
另外,第五卡合部125的长槽的长度是固定的,由此可以避免推注件130在进行推注时伸出的长度过长,影响推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50与套管120滑动接触,套管120是金属制,连接件150是塑料制,如此,例如与连接件150也为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摩擦力,使连接件150顺利滑动进而使操作者的操作容易进行,并且还能够避免产生金属摩擦声音。另外,操作件110、推注件130、推入式更换件200、旋入式更换件300等也为金属制,从而能够容易地在清洗消毒后进行重复利用(即多次使用)。
旋入式操作模式下,预先将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转至行程最后端位置,旋入式更换件300与套管120通过第四卡合部310与第二卡合部122这两者的卡合配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操作者对操作件110进行旋转操作时,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入式更换件300进行相对移动,同步地,操作件110的旋转运动被转化为推注件130的轴向移动,即操作件110带动推注件130相对于套管120、旋入式更换件300进行轴向移动,通过推注件130推动眼内植入物移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也可以实现旋入式操作,不过,这里的旋入式操作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且推注稳定性不高,为非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如下:参照图5,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操作者将操作件110从套管120中旋出(可参考图7、图8的状态),操作者使主体部件100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向前移动,移动到其行程最前端,此时,操作者保持住该状态,在此状态下,操作者旋转操作件110使其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推注件130执行推注动作。如此,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使用方式。不过,这种使用方式由于需要保持住主体部件100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向前移动到行程最前端的状态(此时螺旋弹簧220被大幅压缩),因此操作难度相对较高。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推入式更换件200、旋入式更换件300可以由一个部件来代替。本实施方式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包括外管200A(由图18所示的推入式更换件200构成)、套管120、操作件110,操作件110的前端部插入套管120中,后端部露出在套管120外,外管200A的后端侧设有旋入式连接部(由图18中的第七卡合部240构成)和推入式连接部(由图18中的第三卡合部210构成),套管120设有位于前端侧的推入式连接配合部(由本发明中的第一卡合部121构成)和位于后端侧的旋入式连接配合部(由本发明中的第二卡合部122构成);旋入式连接部和旋入式连接配合部配合连接时,外管200A与套管12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操作者旋转操作件110使其相对于套管120和外管200A进行移动;推入式连接部和推入式连接配合部配合连接时,操作件110与套管12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操作者推动操作件110使它们相对于外管200A进行移动。图18为该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是外管200A(即推入式更换件200)的顶部正投影结构透视图。如图18所示,图18中的推入式更换件200与图13、图14中的推入式更换件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8中的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后端还设置有第七卡合部240,第七卡合部240与第四卡合部310的结构相同。第七卡合部240能够与主体部件100的套管120后端部的第二卡合部122卡合。由此,可以在使主体部件100的套管120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大致移动到行程最前端时,使第二卡合部122与第七卡合部240卡合连接,从而能够保持推入式更换件200和套管120的相对位置,不需要操作者直接用手保持住推入式更换件200和套管120的相对位置。在此状态下,操作者进行旋入式操作,通过旋转操作件110,使操作件110在套管120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驱动推注件130将推注件130前端的眼内植入物推入眼中。由此,可以在安装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还能够使操作者容易执行旋入式操作。
采用图18所示的推入式更换件200,当第七卡合部240与主体部件100的套管120后端部的第二卡合部122卡合时,推入式更换件200与套管12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两者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可实现旋入式操作模式。在实施旋入式操作之前,预先将套管120相对于推入式更换件200大致移动到行程最前端,同时,将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大致移动到行程最后端,然后将第七卡合部240与第二卡合部122卡合,则推入式更换件200与套管12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旋入操作时,操作者旋转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和推入式更换件200进行相对移动,进而带动推注件130向前移动,实现对眼内植入物的推注操作。
当图18中的推入式更换件200上的第三卡合部210与套管120前端上的第一卡合部121卡合连接时,可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推入式操作模式。在推入式操作模式下,操作件110相对于套管120旋转至行程最前端位置且两者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操作件110、套管120以及推注件130三者构成一个整体进行同步移动,它们相对于图18所示的推入式更换件200移动,在相对移动过程中,第一卡合部121和第三卡和部210亦进行相对移动。另外,如图18所示,第三卡合部210可以构成为按钮结构,通过按压第三卡合部210,可以控制第三卡合部210由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内周面凸出例如1.1mm,使第三卡合部210可以在第一卡合部121内沿第一卡合部121滑动。通过再次按压第三卡合部210,还可以控制第三卡合部210由推入式更换件200的内周面收回,使第三卡合部310切换为由第一卡合部121内抽出的状态,使推入式更换件200与套管120的止转状态被解除。在此状态下,可以容易地使推入式更换件200与套管120相对转动,从而容易地使第七卡合部240与第二卡合部122实现卡合,进而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件110、套管120、推注件130等集成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即主体部件100对待,在手术操作者(医生)改变或设定操作方式时,仅需在其上组装推入式更换件200或旋入式更换件300即可,从而降低植入装置的组装难度和提高组装速度和便捷性,同时还可避免零部件拆分过细,避免零部件散乱、丢失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推入式更换件200或旋入式更换件300发生损坏时,可以拆下进行更换。
作为一个变形例,推注件130还可以是设置在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上,具体的,可以设置在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内部,使推注件130与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由此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在与没有设置推注件130的主体部件100连接后,可以使推注件130在主体部件100的推动下沿前后方向移动。由于推注件130需要直接与眼内植入物接触,通过将推注件130设置在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或旋入式更换件300中,可以由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对推注件130提供保护,避免推注件130受到损坏,影响推注效果。不过,在之前的实施方式中,将推注件130集成在主体部件100内,使推注件130与操作件110保持连接关系,从而能够提高推注动作的稳定性。
螺旋弹簧220可以是可变螺距弹簧,也可以是恒定螺距弹簧,弹簧外径可以恒定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另外,第四卡合部310、第七卡合部240不限于U型槽,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V型槽、半圆槽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14)

1.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件(100),所述主体部件(100)具有套管(120)和操作件(110),所述操作件(110)的前端部插入所述套管(120)中,后端部露出在所述套管(120)外,
所述套管(120)上能够择一性地安装供操作者抓持的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旋入式更换件(300),
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操作件(110)而使所述套管(120)相对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前后移动,
所述套管(120)与所述操作件(110)能够相旋合,在安装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够通过使所述操作件(110)相对于所述套管(120)旋转而使所述操作件(110)相对于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100)还包括推注件(130),所述推注件(130)与所述操作件(110)的前端以可以前后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但不可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件(130)通过连接件(150)与所述操作件(110)连接,所述连接件(150)在所述套管(120)内与所述套管(120)滑动接触,
所述套管(120)为金属制,所述连接件(150)为塑料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120)侧设有第一卡合部(121),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侧设有第三卡合部(210),
在安装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部(121)和所述第三卡合部(210)卡合而能够阻止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121)与所述第三卡合部(210)中的一方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槽,另一方为嵌入所述长槽中且能够沿着所述长槽前后移动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按钮状,可以伸入所述长槽或由所述长槽抽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120)侧设有第二卡合部(122),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侧设有第四卡合部(310),
在安装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122)能够与所述第四卡合部(310)卡合而能够阻止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100)上还设置有碟片弹簧(140),所述碟片弹簧(140)使所述第二卡合部(122)保持在所述第四卡合部(3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上设置有螺旋弹簧(2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220)中间部外径大于两端部外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220)固定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或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呈筒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和/或所述旋入式更换件(300)的前端部设有导入头安装部(250、320)。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入式更换件(200)上设有手持部(230)。
CN202223485072.9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Active CN219423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5072.9U CN219423050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5072.9U CN219423050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3050U true CN219423050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5072.9U Active CN219423050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3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9273B2 (en) Push-off driver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bone screws
JP5085119B2 (ja) 眼内レンズ用バネバイアスインジェクタ
JP5466322B2 (ja) 眼科用レンズの送出装置のため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326847B2 (en) Ocular implant inser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10021354A1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AU2016200461B2 (en) Tissue repair kit
JP2006333924A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JP2004065745A (ja) 内視鏡の硬度可変シースアダプタ及び硬度可変装置
JP2007533379A (ja) 変形可能な眼内レンズの挿入装置
GB2517921A (en) Device for use in a delivery of ophthalmic lenses
JP6099906B2 (ja) モジュール式眼内レンズインジェクター
CN110191682A (zh) 医疗装置手柄及相关方法
CN218792362U (zh) 锚钉插入器
CN114126553B (zh) 具有带槽致动杆的致动机构
JP2011139863A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CN219423050U (zh)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KR20040101893A (ko) 하우징에 분리가능하게 배치될 수 있는 기능 유닛의 연결장치
CN215606249U (zh) 植入物安装工具以及骨科手术机器人
CN219184490U (zh) 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JP3805652B2 (ja) 内視鏡鉗子口用アダプタ
CN116056665A (zh) 用于人工晶状体的注射器
CN208002852U (zh) 一种医用手柄及取石网篮系统
RU2819513C1 (ru)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манипулирования тканями внутри части тела
CN219921846U (zh) 一种注射用连接器
JP2023543559A (ja) 眼内レンズ用の挿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